嘉義縣竹崎鄉圓崇國民小學
108學年度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IEP)
個案管理教師:林家安老師
擬定日期:108年5 月30 日
執行起迄日期:108年 8 月1日至109年 6 月30日
第一次檢討日期:109年1 月日
第二次檢討日期:109年6 月日
※參與擬定IEP之特殊教育專業團隊人員及家長
成員 | 簽 章 | |||
相關 教師 | 普通教育教師 | 陳令勲 | ||
特殊教育教師 | 林家安 | |||
特殊教育教師 | 吳貞慧 | |||
學校行政人員- 教務組長 | 朱曉芳 | |||
家長 | 梁○芳 | |||
其它(相關專業人員等) |
貴子弟108學年度個別化教育計畫經特殊教育專業團隊評估討論及您的參與,擬定內容如後,請您詳閱後,如同意其內容與執行方式,煩請於下簽名。
家長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
本個別化教育計畫於____年____月____日經由本校特教推行教育委員會審議通過。
(請蓋特教推行委員會印章)
壹、學生、家庭現況與需求評估
一、基本資料
身份證字號:F13249oooo學生姓名:梁○學 性別:男 出生:97年O月O日 住址:嘉義縣竹崎鄉00村0鄰頭前厝00號 家長或監護人:梁○龍(祖父)電話:05-2540000手機:0936000000 其它緊急聯絡人:梁○芳(母) 電話: 手機: 0921000000 ‧身心障礙證明:□無■有(續填) 記載類別:《第 1 類》神經系統構造及精神、心智功能 《第 7 類》神經、肌肉、骨骼之移動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第 10 類》其他類(六歲(含)以上) 重新鑑定:109.9.24程度:極重度 ‧障礙類別ICF: ‧ICD診斷:多重障疑(肢體輕度、758染色體重度、318.2智能極重) ‧鑑輔會鑑定證明:□無■有(續填) 鑑定類別:極重度多重障礙 證明編號:嘉縣府教特字第1030093578號(103.5.15) ‧教育史:學齡前曾在私立晨光智能發展中心,接受學前特教服務。 103年9月一年級起就讀本校,並接受特教班教學服務。 |
二、家庭現況及需求
家庭類型 | □一般家庭 □高風險家庭■高關懷家庭□其他 | |||||
家庭 成員 | 稱謂 | 姓名 | 年次 | 教育程度 | 服務單位 | 身心障礙 |
祖父 | 梁○龍 | 38 | 國中 | 無 | ■否□是 | |
祖母 | 梁黃○鴻 | 40 | 國小 | 無 | ■否□是 | |
父 | 陳○樺 | 不詳 | 不詳 | 不詳 | ■否□是 | |
母 | 梁○芳 | 70 | 大專 | 服務業 | ■否□是 | |
大舅 | 梁○猛 | 67 | 大專 | 工業 | ■否□是 | |
二舅 | 梁○欽 | 68 | 大專 | 工業 | ■否□是 | |
三舅 | 梁○宗 | 72 | 大專 | 工業 | ■否□是 | |
家庭生活 簡述 | 與祖父母及舅舅同住,祖父務農,母親在外地工作,從小生父離棄,家境清寒。祖父年紀大,母親又不在身邊,大人疏於管教,生活自理、衛生習慣和常規待加強。回家後大多待在家中,沒有玩樂的同伴,會到田裡四處奔跑,玩玩小狗和玩具,十分依賴祖父,生活作息較無規律。 | |||||
家庭對個案的支持現況 | 1.經濟:家中經濟情況清寒,勉能提供○學足夠的物質生活。 2.照顧:從小生活照顧大都由祖父負責,每天由祖父送到學校,偶爾才由祖母或舅舅代勞。 3.教養:家中主要教導者為祖父,假日母親回來才有空指導,平日下課後祖父會協助指導家課,但有時祖父農務較忙碌,就無法確實完成,大多由祖父接送上下課或到醫院復健,偶爾才由祖母或舅舅代勞。 4.醫療和輔具:個案有癲癇,早上需到校服藥,注意發作時之妥善照顧。個案無口語,有溝通輔具需求。 | |||||
家庭支持 需求 | ■經濟 □家庭諮詢 □輔導 ■親職教育 ■特教相關研習資訊 □轉介 □協助家長申請相關機構服務 □其他 |
三、學生能力現況描述與分析
(一)測驗與評量
測驗:個別或團體智力測驗、各類能力診斷測驗、性向/興趣測驗等各式常模參照或標準參照測驗。
檢核量表:適應行為量表、各類障礙特質檢核表或相關量表等各式常模參照或標準參照量表,分析要完整,把低落的部份敘寫出來。
其他:觀察(包括家長、學生、導師、任課教師、行政人員)、晤談、學業表現(段考成績或平均)、相關專業治療記錄(職能、物理、語言治療之評估結果及成效摘要)、前次個別化教育計畫檢討紀錄摘要 (依據前次會議紀錄或新生轉銜資料)等。
評量 類型 | 測驗名稱或 評量方式 | 評量者 | 評量 日期 | 評量結果摘要 |
正式 評量 | 學生行為評量表【家長評量】 | 吳貞慧 | 104.6.26 | 結果: 第一部份:行為量尺
第二部份:疾患量尺
精神疾病4分:百分等級1 分析: 在百分等級75以上就需要特別關注,百分等級愈高,問題愈嚴重,因此有過動衝動、違規問題及焦慮情形。 |
正式 評量 | 學生適應調查表 | 吳貞慧 | 104.6.26 | 結果:
分析: 1.適應商數<76,有輕度適應障礙情形 2.個人內在能力以居家生活和溝通能力最低,這兩方面有顯著適應的困難 |
正式 評量 |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 | 林家安 | 106.5.26 | 結果:
分析: 梁生所有領域皆介於負二到負四個標準差之間,顯示適應行為偏低。由以上結果分析,學習的重點著重於:語文領域,多加強替代性溝通表達的訓練。數學領域:學習功能性數學和生活有關的主題。增設特殊需求領域,加強溝通訓練、功能性動作訓練、生活管理課程。依各領域測驗項目結果,摘要出目前能力較不足的部份: 1.溝通領域-表達性: (1)能用溝通輔具替代口語說出常見的字詞。 (2)能用溝通輔具替代口語說出包含名詞、動詞或兩個名詞的片語。 (3)能用溝通輔具主動以簡單字詞敘述經驗。 (4)能用字卡拼出自己的姓和名。 (5)能用數字卡拼出自己家裡的電話號碼。 2.日常生活技巧領域-個人: (1)會使用筷子。 (2)半夜會自行如廁。 (3)在協助下會自己洗澡及擦乾及用肥皂洗臉擦乾。 (4)不需協助會扣釦子及拉拉鏈。 3.動作技巧領域-粗大動作和精細動作: (1)能在不失去平衡或跌倒的狀況下,向前單腳跳至少三次。 (2)能接三公尺外投擲過來的球(可以用桶子替代手),且能在需要時移動位置去接球。 (3)能完成6塊以上的拼圖。 (4)會打開鑰匙鎖。 (5)會用剪刀沿線剪紙。 |
非正式 評量 | □觀察 ■晤談對象:祖父 □檢核表 | 林家安 | 106.11.30 | 老師曾發現○學眼屎很多,阿公有帶去看眼科拿藥,那陣子就有好一點,但這陣子除了感冒了二週還未完全好,眼屎又發現多了起來,請阿公讓他若還有眼藥水要繼續點喔!因為有眼屎除了眼睛看不清楚影響學習,基本的衛生及禮貌也是要注意! |
非正式 評量 | □觀察 ■晤談對象:祖父 □檢核表 | 林家安 | 107.1.13 | 早上癲癇藥的膠囊和藥水改為在學校由老師協助餵藥,再請阿公將藥的外包裝帶到學校,以利詳細登記藥名和用藥注意事項。放學過後,建議阿公可詢問鹿滿教會,是否能讓○學參加課後輔導。 |
非正式 評量 | □觀察 ■晤談對象:舅舅 □檢核表 | 林家安 | 107.6.25 | 到校上課要穿運動鞋和襪子,不要穿涼鞋,上體育課不方便運動。到校外社區教學,都要耳提面命,不可亂跑亂摸,甚至要牽住手約束。○學有學習動機,但需要家人多陪伴,適時給予物質或口頭獎勵,都能收到效果。 |
(二)學生能力現況
應根據(一)之評量紀錄結果分析整合敘述
應說明修改日期及修改內容,每學年要改。
項 目 | 能力現況描述 | |
健康狀況 | (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疾病等,身體病弱或長期服藥應詳細填寫) 1.特殊醫療史:癲癇 2.服用藥物:□無■有 藥物名稱:帝除癲達口服懸服液、妥泰分散型膠囊 服藥時間:早上懸服液4c.c.、膠囊1顆 副作用:食慾、精神不佳 | |
感官功能 | (視覺、聽覺、觸覺、平衡覺,若有限制,應詳細填寫相關醫療診斷結果) 能透過視覺觀察生活周遭事物,並做有意義的學習。大多能夠透過聽覺瞭解教師所傳遞的訊息與指令,有時需配合手勢或圖卡。觸覺較不敏感,平衡感較差,容易在奔跑中跌跌撞撞,東倒西歪。 | |
知覺動作 | (精細及粗大動作協調、操作、運動機能、社區移動等,若有限制,應詳細填寫相關醫療診斷結果) 喜歡肢體活動、唱遊、球類、跳床、打鼓、舞獅等遊戲,能獨立雙腳跳及行走、上下樓梯,但單腳跳稍嫌困難,手部操作技巧能力較差,會握剪刀剪紙,但操作不精準,且易有危險。 手部有共軛作用問題,一手操作時,需抑制另一手(握小球),會有不自覺的顫動。精細動作與協調不良,且有共軛現像(當一隻手在操作時,另一隻手也會有相同的動作)必需在限制空間內,進行積木拼組或其他精細動作活動,並讓其另一隻手握住小物品(如:擦子),以減少干擾。描畫不同圖形時,斜線的方向會相反,直線和橫線可以模仿,不過長短和原圖比較有出入。107.10 | |
生活自理 | (飲食、如廁、清潔衛生、安全、購買、穿脫衣服、上下學等食衣住行,就學校實際適應情況,描述個案的限制) 能完成穿衣、進食,還是有髒亂狀況,但仍需大人在旁協助。 知道潔牙、洗臉、洗手步驟,但容易隨便做,仍需要大人在旁督導。如廁小便可自理,大便會自己試著擦屁股,但仍需人協助擦拭,在家睡覺不喜歡包尿布,時常尿床(108.3)。還有吃手指頭的情形,由於衛生習慣較不好,會亂摸自己生殖器官。 | |
認知 | (記憶、理解、推理、注意力等,應以標準化測驗輔助實際觀察結果說明) 1.記憶力:長期記憶能力雖比同齡學生弱,但對圖卡和聲音有較好的記憶表現,會記得日常生活一些小瑣事,如拿牛奶回家、老師要送的小獎品會記得拿。 2.理解力:具基本聽覺理解和視覺理解能力,但數理抽象概念理解能力較弱、文字理解也很困難。 3.推理力:邏輯及抽象思考能力弱,要親身具體經歷過才能做出思考與推論。 4.注意力:對有興趣的事物能持續專心,上課能坐得住,操作教具;喜歡的事物會有衝動,常不加思考,易被外物吸引;靜態的影片欣賞或聽課,容易打瞌睡。 | |
溝通 | (口語、文字、動作之表達及語言理解,應以實際觀察結果並舉實例說明) 口語很少,僅有”媽媽””汪汪”、台語的”不要”和一個字和三個字髒話(108.3),缺乏溝通能力,有接受語言治療,但由於錯過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進步有限,會用肢體動作表達,能聽得懂別人基本的對話。 | |
社會行為 | (人際互動、社交技巧、規範、情緒控制、行為問題、社會適應,應以實際觀察結果並舉實例說明) 情緒穩定,挫折忍耐度低,固執,依賴心重,個性樂於助人。喜歡和同學一起玩,但缺乏溝通能力,容易與同齡同儕有爭執,會和人打招呼,也喜歡親近人。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應變解決能力尚可,會有衝動想自己解決,必需學習表達自己的需求,面對挫折與問題時,會主動請人協助。 | |
學習動機 | 學習動機尚可,但容易分心,上課態度好,對老師的指導能有適切的回應。 | |
學 科 能 力 現 況 | 國語 |
1.聆聽:大多能夠透過聽覺瞭解教師所傳遞的日常生活語詞和簡單指令,有時需配合手勢或圖卡。 2.口語表達:口語極少,會用肢體動作表達,需觸發他說話的意願和發音器官的訓練。 3.標音符號與應用:不認識注音符號。 4.識字與寫字:幾乎不識字,但能認得自己的名字和1-20的數字。書寫能力困窘,精細動作待加強,手指不夠靈活,能隨便塗鴉,畫圈和畫直線尚可,描虛線要加強,但大部份要人牽著手完成。 5.閱讀:對看圖畫書感興趣,但需有人解說方能稍為理解。 6.寫作:不能寫作。 |
本土語 | 1.聆聽:能聽懂熟人日常生活中閩南語語句,能聆聽與欣賞閩南語藝文活動(兒歌、布袋戲),能聆聽並理解熟人所說的閩南語日常生活對話,能主動注意並理解電腦媒體播放的閩南語動畫。 2.說話:能初步運用閩南語表達感受、情緒與需求(媽媽、不要、髒話),能在協助下運用科技媒材、圖卡替代表達閩南語的口說能力。 3.閱讀:能樂意在協助下閱讀閩南語文語句和短文,認識在地的文化特色,能在協助下運用科技媒材進行閩南語的閱讀。 4.寫作:不能寫作。 | |
英語 | 1.語言能力(聽):能聽辨日常生活中身體五官字詞、顏色字詞。 2.語言能力(說):能指認日常生活中零食圖卡、水果圖卡。 3.語言能力(讀):從設施、街道中指認日常生活標誌、圖卡(B1、F、PULL、PUSH、EXIT、BBQ、P、WC)。 4.語言能力(寫):在協助下抄寫自己的英譯中文姓名。 5.語言能力(聽說讀寫綜合應用能力,涵蓋兩種以上語文技能):能聽辨日常生活中身體五官字詞、顏色字詞、零食圖卡、水果圖卡並指認出來。 6.學習興趣與態度:樂於在課堂上參與分組練習活動。 7.學習方法與策略:待加強。 8.文化理解:認識國內主要節慶的英語名稱。 9.邏輯思考、判斷與創造力:能夠將所學字詞做簡易歸類。 | |
數學 |
1.數與量n:在協助下能辨認50以內的數(想發出聲音,但只聽到啊啊啊的聲音),但數與量配對20以內稍可。能覺察生活中重複做同樣的事情與所花時間的關係。能覺察和體驗重量單位「公克」與「公斤」間的關係。能發現日常生活中以「公斤」計重的物品。在協助下能使用計算機求出整數單步驟加減法具體情境問題算式的解。 2.空間與形狀s:能指出生活中扇形的相近圖形。能以直觀方式找出生活中接近對稱的物品。能依外形指出生活中的球體、直圓柱、直圓錐、直角柱與正角錐做簡單的配對與分類。 3關係r:待加強。 4.資料與不確定性d:待加強。 | |
社會 |
| |
自然科學 |
| |
健康與體育 |
1.生長、發展與體適能:瞭解小孩、大人及老人等的生理功能是不同的。 2.安全生活與運動防護:能分辨生活中不安全的行為。 3.群體健康與運動參與:在遊戲活動中與他人和睦相處並能遵守團體規範及紀律,能發現自己的能力與獨特處,並接納自己。能與家人從事適合自己的休閒運動項目。能分辨出健康行為及不健康的行為。指認社區中常見的污染問題。 4.個人衛生與性教育:能指認優良食品標誌,選擇安全、衛生的食物。 5.人、食物與健康消費:每日能夠吃適量的食物,勿過多或過少。營養午餐時,在協助下,學習適當份量的打菜。 6.身心健康與疾病預防:能接受口腔之定期檢查與矯治。 7.挑戰類型運動:待加強。 8.競爭類型運動:能參與樂樂棒球揮棒跑壘活動,能體驗足球活動,用腳踢球。 9.表現類型運動:能表現簡易舞蹈等聯合性的基本動作和使用萬象輔具,增進身體的平衡與發展。 | |
藝術 |
1.表現 (包含歌唱演奏、視覺探索、媒介技能、表演元素、創作展現):在協助下能以不同的技巧表現音樂藝術創作,能在聽一段音樂後,嘗試自己展現出一段音樂(拍手、敲打樂器、啍唱)。在協助下能以不同的技巧(撕、剪、貼)表現視覺藝術創作(水彩畫、指壓畫)。能在看舞蹈影片後,跟著音樂展現自己的舞蹈。 2.鑑賞 (包含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參觀藝術展演活動之後,能將觀察經驗以動作或表情表達出來。 3.實踐 (包含藝術參與、生活應用):會保持生活空間的家具整潔。會美化學校及個人生活空間。能夠透過實際觀察、多媒體、圖片、影片等各種藝術展覽活動時,適當的鼓掌,不嬉鬧,不奔跑。 | |
綜合活動 |
1.自我與生涯發展(包含自我探索與成長、自主學習與管理、生涯規劃與發展、尊重與珍惜生命):在協助下學習金錢的使用,利用代幣或積點來兌換獎勵。發掘學生個人的學習管道及對不同學習活動的偏好、專長,能以圖片、動作或溝通輔具等方式表達自己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觀察並分享自己在該活動中的任務或行為表現。能以各種方式(表情和動作、貼優點貼紙或口語)來表達自己對他人好表現的讚美。 2.生活經營與創新(包含人際互動與經營、團體合作與領導、資源運用與開發、生活美感與創新):能參與戶外活動的計畫及準備工作,活動中能不隨意走動。參與全校性集會活動中能安靜、等待、聆聽。學習與家人表現正向的互動行為,並在協助下解決與他人相處不和睦的問題,以合宜的態度與異性相處(握手、拍肩膀、保持適宜的說話距離)。 3.社會與環境關懷(包含危機辨識與處理、社會關懷與服務、文化理解與尊重、環境保育與永續):能指出環境被人為破壞的情形。 | |
功能性動作訓練 |
1.身體活動:四肢關節活動度及肌肉延展性佳,能張眼、兩手插腰,單腳站5秒以上。 2.功能性動作技能: (1)身體姿勢的維持:能在地板上維持高跪姿並做出手腳的肢體動作至其完全之角度。 (2)身體姿勢的改變:越過約膝蓋高度的障礙物,獨站時能彎腰撿東西不跌倒。 (3)舉起與移動物品:雙手提抱需兩手提抱的大東西走5公尺遠不跌倒。 (4)雙側協調與手眼協調:能描畫不同圖形。能抓握物品並同時進行按壓的動作,如:操作滑鼠等。 (5)移動:連續爬二層樓梯(約48階),不會有嚴重喘氣的情形。 3.日常生活參與:在協助下,能扭擠東西(如:抹布、毛巾、海棉等),進行餐後桌面清潔工作。 | |
生活管理 | 1.自我照顧:能維護衣物的整潔,在協助下能使用洗衣機洗濯或用手洗並晾曬衣物;在協助下能辨識衣物材質定期清洗換新;能依據個人喜好選擇衣物,能根據場合選擇衣著(運動、外出、居家)。 2.家庭生活:能依據衣物材質保管衣物(在協助下能折疊和吊掛衣物),能在與家人衝突時,保持理性平和之態度,在長輩情緒不佳時,不要吵鬧,在自己情緒不佳時,不遷怒他人。 3.社區參與:能體會醫療(牙科、小兒科)服務的益處配合執行。 4.自我決策:能了解如何預防性侵害,不接受他人的不明飲料或食品,能了解不自行進入陌生人的住處或讓陌生人進入家中的原因; 能檢視個人衛生習慣積極改善,請家人一週修剪一次指甲。 | |
溝通訓練 |
1.訊息理解:能運用聽覺了解身邊熟悉人的日常生活對話(問候與招呼),能用視覺觀察他人的基本肢體動作、行為表現與表情,能在協助下使用溝通輔具了解簡單溝通圖卡、單一指令。 2.訊息表達:能用口語(媽媽、汪汪)、手勢動作(吃、喝、大小便、睡覺、畫畫、問候、招呼、情緒)、圖像(生活日常用品、動物),表達個人的基本溝通訊息和需求。 3.互動交流:能用口語(臺語的”不”)、手勢動作(點頭、搖手)、圖像(動作)與人溝通,進行一般訊息的交換,表達參與活動的需求、回應他人。 4.合作參與:能用手勢動作(握手、撃掌)、圖卡,參與規則性遊戲(球類活動、跑步)、進行生活常規活動(收垃圾、排隊)。 |
四、需求評估
(一)優弱勢分析(與學習相關)
指健康狀況、感官功能、行動能力、生活自理、認知、溝通、社會行為、學習動機、學科能力現況,在學校學習的相關基本能力有關。
比較強調「學習表現」
優弱勢分析後就會與是否要開特殊需求、環境安排、評量調整或者給予支持服務(輔具或圖卡)有關。
優勢 | 1. 常用指令與常見人事物,多能理解,僅能以口語說出「好」、「不要」(台語)、「媽媽」(國語)能以肢體表達需求,需時常提醒發出聲音(如:啊或好)表示理解。平時溝通多以肢體動作為主。 2. 自動自發,喜歡與人互動,個性熱心,喜歡幫忙老師、同儕做事,具社交性,能主動與他人遊戲、分享食物。 3. 具備基本生活理能力,用餐前會洗手並準備餐具,用完餐後會自己收拾餐具;會自己刷牙、洗臉,毛巾還擰不太乾。會自己至馬桶大、小便。會自己穿、脫衣服及褲子、襪子、球鞋。 4.粗大動作佳,跑、跳、攀爬、玩球都不錯。 5.學習動機不錯,會指出常用圖卡,聽懂基本生活對話。 |
弱勢 | 1. 個性較為急躁且容易分心。 2. 衛生習慣差,會到處遊玩搗蛋。 3. 社交技巧爾偶過於粗魯,需引導與他人正確互動的方式。 4. 缺乏父母的照顧和教養,祖父母年邁,沒有玩伴。 5. 口語少,書寫能力欠佳,溝通技巧以肢體為主。 |
(二)學生障礙狀況對其在普通班(或融合情境)的影響
法規是沒有的但因為要跟普綱做連結,要分析學生的能力距離普綱多遠。
集中式:要敘寫他那些科目是怎樣的情形,有可能是可以回到普通班上課的。
資源班:是全抽還是外加
告知普師她在普通班上課的時候,學習上可能會有那些困難(普師可以做哪一方面的調整),例如:學生可能需要輔具協助、圖片、板書或實物操作等替代方式進行。
○學因有輕微肢體障礙,肢體協調能力不佳,學習功能嚴重缺損,缺乏口語,難以理解抽象概念的學習內容,整體學習表現約為3-4歲程度,落後甚多,加上個性較為衝動,行為常規需輔導,個人生活自理和衛生習慣需協助,在普通班無法獲得適龄與適性的學習,故需提供特教班之特殊教育服務,提供適性的課程調整課程,僅融入學校團體活動和體育課,需有特教老師或助理老師陪同上課。 |
(三)學習需求分析(包含學習內容、學習歷程、學習環境和學習評量調整)
參考107學年各科領域課程調整方案和108各領域學習課程和特殊需求領域課程之實施要點。
語文領域 | 學習內容調整:
| ||
國語 | 1.依國語領域學習表現各向度調整如下: (1)聆聽:
(2)口語表達:
(3)識字與寫字:
(4)閱讀:
(5)寫作:
2.語文能力整體年齡表現落於2-3歲,抽象思考能力不佳,口語極少,影響整體學習,而國小六年級教材內容量多且較為艱深,根據各向度調整結果,採全抽式課程,每週安排國語課程5節於特教班上課。以高雄啟智學校教材資料庫生活教育”社區生活”為編選教材,進行調整。 | ||
本土語 | 1.依閩南語領域學習表現各向度調整如下: (1)聆聽:
(2)說話:
(3)閱讀:
(4)寫作:
2.語文能力整體年齡表現落於2-3歲,閩南語口語極少,抽象思考能力不佳,書寫困難,影響整體學習,根據各向度調整結果,採全抽式課程,每週安排閩南語課程1節於特教班上課。以康軒六年級閩南語課本為編選教材,進行調整。 | ||
英語 | 1.依英語領域學習表現各向度調整如下: (1)語言能力(聽): (2)語言能力(說): (3)語言能力(讀): (4)語言能力(寫): (5)語言能力(聽說讀寫綜合應用能力,涵蓋兩種以上語文技能): (6)學習興趣與態度: (7)學習方法與策略: (8)文化理解: (9)邏輯思考、判斷與創造力: 2.語文能力整體年齡表現落於2-3歲,因為抽象思考能力不佳,影響整體學習,而國小六年級教材內容量多且較為艱深,因此安排英語課程2節(特教班2節)。以自編教材,進行調整。 | ||
學習歷程調整調整:
1.以閱讀圖畫、影音教材、繪本引起動機,以直接教學為主。 2.多元感官、影音教學為輔,穿插一些遊戲活動或將教學活動分段進行。 3.多安排學生練習表現的機會,提供適度的讚美、足夠的包容。 4.施以有效的行為改變策略和積極性的回饋方式調整。 5.作業單題型先在教師協助下描寫,熟悉後再自行描寫。 6.學習單標示□獨力完成□教師提示□教師指導,鼓勵學生朝向獨立完成,並提供獎勵,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願。 | |||
學習環境調整調整:
1.座位安排:梁生注意力較弱,安排於靠近教師處。 2.學習區域規劃:直接教學法可在有黑板的教室,設置圖書閱讀區,供學生下課時間自行閱讀課外書籍。 3.英語和閩南語上課時,安排同儕指導提供學習支持。授課時以全組為主,座位安排以口語能力好的學生穿插在口語能力弱的學生之間協助指導。 | |||
學習評量調整:
1.課程之評量方式採課程本位評量方式評量,黃生、李生和梁生以指認、觀察和實作為主。 2.學習單題型部分以筆連線,或以圈選、貼紙、描寫代替書寫。 3.成績計算:
4.評量調整需求服務:延長時間、報讀。 | |||
數學領域 | 學習內容調整: 1.依數學領域學習表現各向度調整如下: (1)數與量n:
(2)空間與形狀s:
(3)關係r:
(4)資料與不確定性d:
2.依課綱實施要點:課程發展依學生需求調整,對於學習緩慢的學生,可以降緩教學速度。另依據學生學科能力現況,低組三位學生認知功能嚴重缺損,在協助下能辨認50以內的數,但數與量配對20以內稍可,對時間、長度、重量的觀念僅限生活具體實際感覺,在協助下能使用計算機求出整數單步驟加減法具體情境問題算式的解。能指出生活中基本圖形。能以直觀方式找出生活中接近對稱的物品。故降低學習階段至第一學習階段1年級學習內容,並挑選部份適合能力的2年級學習內容。採全抽式課程,每週安排數學課程4節於特教班分於低組上課,以高雄啟智學校教材資料庫實用數學”功能性數學”為編選教材,進行調整。 | ||
學習歷程調整調整: 1.以實際物品的操作為主,配合多元感官和遊戲活動,可輔以影片來加強認知。 2.運用學習輔助材料,身高器、體重器、數字標籤、紙卡、眼罩、圖示等。 3.提供單位換算表格、做記號等方式協助學生聚焦。 4.學習單標示□獨力完成□教師提示□教師指導,鼓勵學生朝向獨立完成,並提供獎勵,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願,題型部分以圈選代替書寫。 | |||
學習環境調整調整: 座位安排:
學習區域規劃:
| |||
學習評量調整: 1.課程之評量方式採課程本位評量方式評量。 2.以指認、觀察和實作為主。 3.學習單題型部分以圈選或貼紙代替書寫。 | |||
社會領域 | 學習內容調整: 1. 依社會領域學習內容四個主題軸調整如下: (1)互動與關聯: (2)差異與多元: (3)變遷與因果: (4)選擇與責任: 2.安排社會課程3節(特教班3節)。自編教材及改編教材,以功能性的圖卡、影片代替複雜的文字說明。 | ||
學習歷程調整調整: 1.以影音教材引起動機,以直接教學為主 2.以遊戲活動或教學活動分段進行 3.多安排學生練習表現的機會,提供適度的讚美、足夠的包容 4.施以有效的行為改變策略和積極性的回饋方式調整。 5.對無口語及寫字能力學生,作業單題型則用圈選代替抄寫。 | |||
學習環境調整調整: 授課時以全組為主,座位安排以口語能力好的學生穿插在口語能力弱的學生 之間協助指導。 | |||
學習評量調整: 1.課程之評量方式採課程本位評量方式評量 2.以指認和實作方式評量。學習單題型則以圈選代替書寫。 | |||
自然科學領域 | 學習內容調整: 1.依自然科學領域學習內容三個主要課題調整如下: (1)自然界的組成與特性:
(2)自然界的現象、規律及作用:
(3)自然界的永續發展:
2.抽象思考能力不佳,口語極少,影響整體學習,而國小六年級教材內容量多且較為艱深,根據各向度調整結果,採全抽式課程,每週安排自然科學領域課程3節於特教班上課。以康軒版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科書為編選教材,進行調整,並以影片、照片、圖片代替複雜的文字說明。 | ||
學習歷程調整調整: 1.實作教學、實驗觀察法。 2.高組學生提供模仿典範,低組學生則需多由教師或助理員協助以達其訓練的動作。 2.以遊戲活動或教學活動分段進行 3.多安排學生練習表現的機會,提供適度的讚美、足夠的包容 4.施以有效的行為改變策略和積極性的回饋方式調整。 5.對無口語及寫字能力學生,作業單題型則用圈選代替抄寫。 | |||
學習環境調整調整: 1.全班教學,課桌椅以小組方式擺置。 2.注意力較弱及認知能力較弱學生座位安排於靠近教師或特教教師助理身旁。 | |||
學習評量調整: 1.課程之評量方式採課程本位評量方式評量 2.以指認和實作方式評量。學習單題型則以圈選代替書寫。 | |||
健康與體育領域 | 學習內容調整: 1.依健康與體育領域學習內容九個主題調整如下: (1)生長、發展與體適能: (2)安全生活與運動防護: (3)群體健康與運動參與: (4)個人衛生與性教育: (5)人、食物與健康消費: (6)身心健康與疾病預防: (7)挑戰類型運動: (8)競爭類型運動: (9)表現類型運動: 2.安排健康與體育課程3節(融合普通班六甲體育1節和特教班2節)。 改編教材(改編自康軒版健康與體育教科書),以功能性的圖卡、增加生活實際物品、圖卡、照片及教學影片代替複雜的文字說明。 | ||
學習歷程調整調整: 教學資源包括電腦網路資源、影音教材、相關圖片和照片、校園內的遊戲器材區(包括蹺蹺板及攀爬架等)及知動教室的萬象組等教學材料。 具體化並親身體驗:在實際的生活情境活動中營造學習情境進行教學。口腔保健到診所接受檢查;在賣場找出優良食品標誌,並實際品嚐優良食品。 舞蹈及體育活動課程以實際肢體操作方式進行,並輔以老師示範和協助。 對於認知能力較差的學生,則以實物、圖卡、照片、影音教材、教學光碟、繪本、溝通筆、點讀筆等代替文字表達。肌力訓練及遊戲活動以實作教學為主,認識紀律、透過遊戲活動中學習與他人和睦相處、認識各樣食物的營養及重要性則以繪本、影片欣賞為主。 | |||
學習環境調整調整: 1.座位安排:全班教學,若在多功能教室,採ㄇ型座位安排,注意力較弱及認知能力較弱學生座位安排於靠近教師和特教老師助理身旁。 2.學習區域規劃:健康課程可在有學生桌子的教室上課,體育課程可在多功能教室(知動教室)或校園操場及雨天活動場。 | |||
學習評量調整: 健康部分以問答、觀察為主。體育部份以實作、觀察評量為主,以指認和實作方式評量。學習單題型部分以圈選代替書寫。 | |||
藝術領域 | 學習內容調整: 1. 依藝術領域學習內容3個學習構面調整如下: 1.表現: 2.鑑賞: 3.實踐: 2.安排藝術領域課程3節(特教班3節)。自編教材及改編教材,並以影片、照片、雜誌代替複雜的文字說明。 | ||
學習歷程調整調整: 1.以影音教材引起動機,以直接教學為主 2.以遊戲活動或教學活動分段進行 3.多安排學生練習表現的機會,提供適度的讚美、足夠的包容 4.施以有效的行為改變策略和積極性的回饋方式調整。 5.對無口語及寫字能力學生,作業單題型則用圈選代替抄寫。 | |||
學習環境調整調整: 授課時以全組為主,座位安排以口語能力好的學生穿插在口語能力弱的學生 之間協助指導。 | |||
學習評量調整: 1.課程之評量方式採課程本位評量方式評量 2.以指認和實作方式評量。學習單題型則以圈選代替書寫。 | |||
綜合活動領域 | 學習內容調整: 1. 依綜合活動領域學習內容3個主題軸調整如下: (1)自我與生涯發展: (2)生活經營與創新: (3)社會與環境關懷: 2.安排綜合活動領域課程2節(特教班2節)。 | ||
學習歷程調整調整: 1.聽覺口語表達較弱,理解能力及認知能力也較弱,故在課程目標上會部分調整為在教師協助下來達成目標,並以肢體指認或操作的方式達成。 以功能性的圖卡、增加生活實際物品、圖卡、照片及教學影片代替複雜的文字說明。 1.共同作法:在實際的生活情境活動中營造學習情境進行教學。以實際物品的操作為主,以直接教學為主,教學方法以示範→實作→練習→情境模擬→生活類化(教師觀察評量)的步驟進行,配合多元感官和角色扮演遊戲活動,可輔以影片教學來加強認知。 2.個別調整:口語較少,將配合圖卡和實物促發他們口語的能力。學習單題型部分以圈選代替書寫。 | |||
學習環境調整調整: 1.座位安排:全班教學,課桌椅以小組方式擺置,認知能力較好者,可以請他們當各組的小老師。注意力較弱及認知能力較弱學生座位安排於靠近教師或助理員處,。 2.學習區域規劃:運用多功能教室上課,進行老師直接教學、分組活動和情境模擬;社區資源介紹可採取校外教學參訪方式編組學生和老師,進行校外實地踏查。 | |||
學習評量調整: 運用以問答、檔案評量、觀察為主。以指認和觀察方式評量。學習單題型部分以圈選代替書寫。李生提供特製輪椅輔具。 | |||
特殊需求領域(功能性動作訓練課程) | 學習內容調整: 1. (1)身體活動: (2)功能性動作技能:
(3)日常生活參與: 2.安排特殊需求領域(功能性動作訓練)2節。自編教材(改編自教育部特教資訊網中醫療專業團隊的服務建議) | ||
學習歷程調整調整: 共同作法:教學方法以示範→實作→練習的步驟進行,配合多元感官和遊戲活動。 個別調整:口語較少且認知及動作能力較弱,將多以重覆練習及協助下促發他們的能力。 | |||
學習環境調整調整: 1.座位安排:全班教學,課桌椅以小組方式擺置,認知能力較好者,可以請他們當各組的小老師。注意力較弱及認知能力較弱學生座位安排於靠近教師或助理員處, 2.學習區域規劃:運用多功能教室、韻律教室、校內各樓梯上課,進行老師直接教學和分組活動。 | |||
學習評量調整: 課程之評量方式採課程本位評量方式評量 | |||
特殊需求領域(生活管理課程) | 學習內容調整: 1. (1)自我照顧: (2)家庭生活: (3)社區參與: (4)自我決策: 2.安排特殊需求領域(生活管理)2節。 自編教材及改編教材,並以影片、照片、雜誌代替複雜的文字說明。 | ||
學習歷程調整調整: 口語較少,故在課程目標上會調整為以肢體指認或操作的 方式達成目標。 1.以影音教材引起動機,以直接教學為主 2.以遊戲活動或教學活動分段進行 3.多安排學生練習表現的機會,提供適度的讚美、足夠的包容 4.施以有效的行為改變策略和積極性的回饋方式調整。 5.對無口語及寫字能力學生,作業單題型則用圈選代替抄寫。 | |||
學習環境調整調整: 授課時以全組為主,座位安排以口語能力好的學生穿插在口語能力弱的學生 之間協助指導。 | |||
學習評量調整: 1.課程之評量方式採課程本位評量方式評量 2.以指認和實作方式評量。學習單題型則以圈選代替書寫。 | |||
特殊需求領域(溝通訓練課程) | 學習內容調整: 1. (1)訊息理解: (2)訊息表達: (3)互動交流: (4)合作參與: 2.安排特殊需求領域(溝通訓練)2節。 | ||
學習歷程調整調整: 1.聽覺理解能力及認知能力也較弱者,在課程目標上會部分調整為在教師協助下來達成目標。 2.口語表達較弱,故在課程目標上會調整為以肢體動作或操作的方式達成目標。 3.共同作法:實作教學、觀察法。 4.個別調整:提供模仿典範,需多由教師或助理員協助以達其訓練的動作。 | |||
學習環境調整調整: 1.全班教學,課桌椅以小組方式擺置。 2.注意力較弱及認知能力較弱學生座位安排於靠近教師處。 | |||
學習評量調整: 課程之評量方式係透過實作評量、動態評量及課程本位評量等多元評量方式評 量學生學習成效。 |
貳、學生所需特殊教育、相關服務與支持策略
一、特殊教育服務的節數和內容
1.安置情形 |
□床邊教學□在家教育□特殊學校■集中式特教班□資源教室 □巡迴輔導□普通班輔以諮詢服務□學前融合班 |
2.參與普通班的時間與項目(領域及活動) | |||||
活動 | 地點 | 節課/週 | 起迄時間 | 負責教師 | 備註 |
全校校慶活動 | 操場 | 二週 | 108.12 | 林家安、吳貞慧 | 融合 |
全校闖關活動 | 中走廊 | 一天 | 109.1和109.6 | 林家安、吳貞慧 | 融合 |
全校模範生選拔活動 | 特教班教室 中走廊 投票教室 | 一個月 | 108.9~108.10 | 陳秋如組長、林家安、吳貞慧 | 融合 |
全校母親節表演活動 | 雨天活動場 | 一天 | 109.5 | 林家安、吳貞慧 | 融合 |
全校畢業典禮 活動 | 雨天活動場 | 一天 | 109.6 | 林家安、吳貞慧 | 融合 |
健康與體育 | 操場或雨天活動場 | 1節/週 | 108.9~109.6 | 林家安 六甲體育老師 | 融合 (特教班全班回歸六甲) |
3.特殊教育服務 | |||||
領域學習課程 | 地點 | 節課/週 | 起迄時間 | 負責教師 | 備註 |
語文領域-國語 | 特教班教室 | 5節/週 | 108.9~109.6 | 吳貞慧、林家安 | 包含分組(低組)1節 全班4節 |
語文領域-本土語 | 特教班教室 | 1節/週 | 108.9~109.6 | 林家安 | |
語文領域-英語 | 特教班教室 | 2節/週 | 108.9~109.6 | 吳貞慧 | |
數學領域 | 特教班教室 | 4節/週 | 108.9~109.6 | 林家安 | 分組(低組) |
自然科學領域 | 特教班教室 | 3節/週 | 108.9~109.6 | 林家安 | |
社會領域 | 特教班教室 | 3節/週 | 108.9~109.6 | 吳貞慧 | |
健康與體育領域 | 知動教室或操場 | 3節/週 | 108.9~109.6 | 林家安 | 包含全班融合1節體育至六甲 |
藝術領域 | 特教班教室 | 3節/週 | 108.9~109.6 | 吳貞慧 | |
綜合領域 | 特教班教室 | 2節/週 | 108.9~109.6 | 林家安 | |
彈性學習課程 | 地點 | 節課/週 | 起迄時間 | 負責教師 | 備註 |
特殊需求領域-功能性動作訓練課程 | 特教班教室 | 2節/週 | 108.9~109.6 | 林家安 | |
特殊需求領域-生活管理課程 | 特教班教室 | 2節/週 | 108.9~109.6 | 吳貞慧 | |
特殊需求領域- 溝通訓練課程 | 特教班教室 | 2節/週 | 108.9~109.6 | 林家安 |
總計:每週32節(含普通班融合授課)
二、學生課表
嘉義縣圓崇國民小學一百零八學年度日課表 六年甲班學生:梁○學 | |||||||||||
節次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
節次 | 時間 | 導師時間 (作業指導) | 導師時間 (性別平等教育) | 導師時間 (作業指導) (含氟漱口) | 導師時間 (家庭教育) | 導師時間 (健康動一動) | |||||
導師時間 | 07:30 08:35 | ||||||||||
1 | 08:40 09:20 | 全班國語 | 數學 (低組) | 特殊需求 (生活管理) | 綜合 | 全班國語 | |||||
2 | 09:30 10:10 | 全班國語 | 藝文 | 特殊需求 (生活管理) | 國語 (低組) | 全班國語 | |||||
10:10~10:30 | 課間活動 | ||||||||||
3 | 10:30 11:10 | 社會 | 英語 | 本土語 | 數學 (低組) | 自然 | |||||
4 | 11:20 12:00 | 數學 (低組) | 英語 | 藝文 | 社會 | 自然 | |||||
12:00~12:40 | 營養的午餐 | ||||||||||
12:40~13:20 | 午間靜息 | 午間靜息 | 午間靜息 | 午間靜息 | 午間靜息 | ||||||
5 | 13:20 14:00 | 健體 | 特殊需求 (溝通訓練) | 課後輔導 | 藝文 | 綜合 | |||||
6 | 14:10 14:50 | 數學 (低組) | 特殊需求 (溝通訓練) | 特殊需求 (動作訓練) | 特殊需求 (動作訓練) | ||||||
14:50~15:10 | 整潔活動 | 整潔活動 | |||||||||
7 | 15:10 15:50 | 社會 | 健體 | 自然 | 健體 | ||||||
15:50~16:00 | 快樂放學(平安回家) | ||||||||||
林家安:低組國語和數學、健體、自然科學、綜合、特殊需求(功能性動作訓練)、特殊需求(溝通訓練)、本土語 吳貞慧:高組國語和數學、全班國語、英語、社會、藝文、特殊需求(生活管理) 詹念潔:課後輔導 陳令勳:健體 |
三、所需提供之相關服務與支持策略
項目 | 需求 | 服務內容及方式 | 負責單位 與人員 | 備註 | |
交通服務 | 上下學接送 | 安排交通費補助 | 吳貞慧老師 | ||
支 持 服 務 | 1.教育輔助器材 | 溝通 | 溝通輔具 | 吳貞慧老師 | |
2.適性教材 | 無 | 無 | |||
3.學習及生活人力協助 | 1.遴選合適之教師助理員及特教學生助理人員。 2.部分時間與普通班學生一起學習。 | 1.安排教師助理員給予學習及生活協助,並提供教師助理員研習機會以提升其專業知能。 2.校內研習,提升教師對特教生之認識。 3.安排愛心小天使,帶到五甲上體育課。 4.融合時段,特教教師隨時在班觀察,掌握學習狀況。 | 教導處 | ||
4.復健服務 |
(參考特通網治療師建議) | 職能治療服務約2週1次(一小時) | 楊育哲職能治療師 | ||
1.增進站姿勢維持與動態平衡控制能力。 2.增進雙側動作協調。 3.強化注意力集中與持續力。 (參考特通網治療師建議) | 物理治療服務約2週1次(一小時) | 簡毓瑾物理治療師 | |||
1.聽語理解表達訓練 : 指認圖卡、命名生活圖卡。 2.口腔動作練習 : 雙唇(圓唇、展唇、抿唇 ) 。 3.舌頭(前伸、後縮、左右移動、舔上下唇) 發出馬蹄聲。 4.吹衛生紙、吹吸管。 (參考特通網治療師建議) | 語言治療服務約一個月1次(一小時) | 陳秀真語言治療師 | |||
5.家庭支持服務 | 1.提升家長特教知能。 2.辦理親職教育講座。 3.協助申請各項福利。 4.進行家庭訪問。 | 1.不定期提供家長特殊教育與親子教育資訊。 2.每學期辦理一次親師座談會。 3.每學年至少到家訪問一次,透過聯絡簿和每天親師上下學碰面做每日的親師交流。 4.長假期透過電話聯絡,關心孩子在家生活作息狀況和課業問題。 5.申請午餐補助和學雜費減免。 | 林家安教師 吳貞慧老師 | ||
6.校園無障礙環境 | 無 | 無 | |||
7.其他 | 無 | 無 |
參、學年與學期教育目標、達成學期教育目標評量方式、日期及標準
學年、學期目標如何轉換。
領域 | 國語 | 時數 | 每週5節 | |
學年目標 | 補充或修正 | |||
1.聆聽他人簡短的發言,並適當回應。(1-Ⅲ-1、◎Ba-Ⅲ-1) | ||||
2.聆聽描述、因果、問題解決、比較等句子,並分辨事實。(1-Ⅲ-3、Bc-Ⅲ-2) | ||||
3.使用科技與資訊產品,聆聽有聲繪本,提升學習的效果。(1-Ⅲ-4、Ca-Ⅲ-1) | ||||
4.運用表情和肢體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2-Ⅲ-4、Bb-Ⅲ-1) | ||||
5.使用科技產品,表達肯定句、否定句、疑問句短句。(2-Ⅲ-6、Ac-Ⅲ-2、6-Ⅲ-3) | ||||
6.能用適當的語氣、態度和肢體動作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見。(2-Ⅲ-7、Bb-Ⅲ-2) | ||||
7.指出並描寫與飲食、交通工具、及休閒娛樂相關的60個常用國字。(4-Ⅲ-1、Ab-Ⅲ-2) | ||||
8.了解與能力相符的文本,指認50個個人與家庭、鄉里有關係的語詞。(5-Ⅲ-3、Ab-Ⅲ-6、Cb-Ⅲ-2) | ||||
9.能尋找並認讀感興趣的民間信仰故事和動物童詩。(5-Ⅲ-10、Ad-Ⅲ-3) |
項目 | 學期目標(第一學期) | 評量 | ||||
標準(%) | 方式 | 預定評量日期 | 結果 | 教學決定 | ||
2-1 | 能夠聆聽描述句子,並指出物品 | 80% | C | 10/15 | ||
3-3 | 能聆聽電腦裡的有聲繪本,指出5種飲食種類 | 80% | C | 10/15 | ||
7-1 | 能在協助下指出並描寫與食器相關的15個常用國字。 | 80% | CE | 10/15 | ||
7-2 | 能在協助下指出並描寫與食物相關的15個常用國字。 | 80% | CE | 10/15 | ||
1-1 | 能在聆聽過程中,以表情或肢體動作回應 | 80% | DE | 11/30 | ||
1-2 | 能正確記取順敘法句子內容的細節 | 80% | CD | 11/30 | ||
3-2 | 能使用平板電腦裡的溝通程式,聆聽並指出5種交通工具 | 80% | DE | 11/30 | ||
7-3 | 能在協助下指出並描寫與交通工具相關的15個常用國字。 | 80% | CE | 11/30 | ||
4-1 | 能運用表情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 80% | D | 1/15 | ||
4-2 | 能運用肢體動作表達自己的需求 | 80% | DE | 1/15 | ||
6-1 | 能表現良好態度,尊重長輩的指導。 | 80% | D | 1/15 | ||
6-2 | 能用適當的語氣和肢體動作聽從同學的勸誡。 | 80% | D | 1/15 |
★評量標準說明:
評量方式-A:紙筆 B:問答 C:指認 D:觀察 E:實作 F:其他(請註明)
教學決定-P:通過 C:繼續 E:充實 S:簡化 D:放棄
項目 | 學期目標(第二學期) | 評量 | ||||
標準(%) | 方式 | 預定評量日期 | 結果 | 教學決定 | ||
8-1 | 了解與能力相符的文本,指認25個個人與家庭有關係的語詞。 | 90% | C | 3/30 | ||
5-1 | 能在協助下使用溝通平板,表達肯定句短句。 | 80% | CE | 3/30 | ||
5-2 | 能在協助下使用溝通平板,表達否定句短句。 | 80% | CE | 3/30 | ||
5-3 | 能在協助下使用溝通平板,表達疑問句短句。 | 80% | CE | 3/30 | ||
8-2 | 了解與能力相符的文本,指認25個個人與鄉里有關係的語詞。 | 90% | C | 5/15 | ||
9-1 | 能在協助下尋找並認讀感興趣的民間信仰故事。 | 90% | D | 5/15 | ||
2-2 | 能夠聆聽因果句子,並指出原因 | 80% | CD | 5/15 | ||
2-3 | 能夠聆聽問題解決句子,並找出答案 | 80% | CD | 5/15 | ||
2-4 | 能夠聆聽比較句子,並分辨事實 | 80% | CD | 6/21 | ||
3-1 | 能使用溝通筆,點出3種休閒娛樂 | 90% | E | 6/21 | ||
7-4 | 能在協助下指出並描寫與休閒娛樂相關的15個常用國字。 | 80% | CE | 6/21 | ||
9-2 | 能在協助下尋找並認讀感興趣的動物童詩。 | 80% | D | 6/21 |
★評量標準說明:
評量方式-A:紙筆 B:問答 C:指認 D:觀察 E:實作 F:其他(請註明)
教學決定-P:通過 C:繼續 E:充實 S:簡化 D:放棄
領域 | 本土語(閩南語) | 時數 | 每週1節 | |
學年目標 | 補充或修正 | |||
1.能主動注意並理解各類資訊媒體介紹,並透過交通運輸工具接觸到臺灣的農產。(1-Ⅲ-2、Bh-Ⅲ-1、Bb-Ⅲ-2、Be-Ⅲ-2) | ||||
2.能運用溝通輔具輔助閩南語語詞、句型和文白異讀的口說能力。 (2-Ⅲ-1、Ab-Ⅲ-1、Ab-Ⅲ-2、Be-Ⅲ-1、Ab-Ⅲ-4) | ||||
3.能運用溝通輔具進行不同區域文化活動的對話與分享。(2-Ⅲ-2、Bg-Ⅲ-2、Bh-Ⅲ-2) | ||||
4.能運用溝通輔具對災害防範、休閒活動和烹飪活動進行有條理的描述。(Bg-Ⅲ-1、Be-Ⅲ-1、Bb-Ⅲ-3、Ac-Ⅲ-1) | ||||
5.能念唱閩南語藝文作品,並產生興趣。(2-Ⅲ-4、Bf-Ⅲ-1) | ||||
6.能運用溝通輔具以閩南語表達對多元文化的初步認識。(2-Ⅲ-5、Bg-Ⅲ-3) | ||||
7.能運用溝通輔具回答畢業時的情境,並能表達對老師和同窗的關懷。(2-Ⅲ-6、Ba-Ⅲ-1、Ba-Ⅲ-3) | ||||
8.能透過閱讀閩南語俗諺了解當中的內涵。(3-Ⅲ-2、Ac-Ⅲ-2) | ||||
9.能從閱讀閩南語文過程中認識在地的特色小吃。(3-Ⅲ-3、Bc-Ⅲ-1) | ||||
10.能在協助下以簡單的閩南語文描寫出對同窗畢業的祝福話語。(4-Ⅲ-1、Ba-Ⅲ-1、Aa-Ⅲ-2) |
項目 | 學期目標(第一學期) | 評量 | ||||
標準(%) | 方式 | 預定評量日期 | 結果 | 教學決定 | ||
1-1 | 能主動注意並理解電視、電腦、平板和手機介紹10種臺灣的農產。(燕巢菝仔、古坑柳丁、金山番薯、大甲芋仔、北港塗豆、麻豆文旦、旗山弓蕉、萬丹紅豆、花蓮西瓜、臺東釋迦) | 90% | C | 10/15 | ||
1-2 | 能認識4種交通運輸工具如何讓人和農產聯結在一起。(貨車、高鐵、汽車、客運) | 90% | C | 10/15 | ||
2-1 | 能運用溝通輔具表達句型-“人名”佇”地方位置”食伊上愛食的”小吃名”。 | 80% | E | 10/15 | ||
2-2 | 能運用溝通輔具表達句型-我想欲食”小吃名1”佮”小吃名2”。 | 80% | E | 10/15 | ||
4-2 | 能運用溝通輔具將吃夜市小吃運用”先來”、”閣配”、”上尾”進行有條理的口頭描述。 | 80% | E | 11/30 | ||
9-1 | 能從閱讀閩南語文過程中認識7種在地的文化特色小吃。(廟口鼎邊趖、士林煙腸、彰化肉圓、花園滷味、羅東蔥仔餅、岡山羊肉、東港海產) | 80% | C | 11/30 | ||
4-1 | 能運用溝通輔具將地震時的逃生進行有條理的口頭描述。 | 80% | E | 11/30 | ||
2-3 | 能運用溝通輔具表達8個形容詞語詞。(白鑠鑠、烏趖趖、紅記記、燒燙燙、冷吱吱、媠噹噹、芳貢貢、暗摸摸) | 90% | E | 1/15 | ||
4-3 | 能運用溝通輔具將元宵節吃湯圓的情景做有條理的口頭描述。 | 80% | E | 1/15 | ||
5-1 | 能認識7種閩南語藝文作品,並產生興趣。(歌仔戲、布袋戲、皮猴戲、答喙鼓、演唱會、變魔術) | 80% | D | 1/15 | ||
5-2 | 能念唱1種閩南語藝文作品,並產生興趣。 | 90% | F念唱 | 1/15 |
★評量標準說明:
評量方式-A:紙筆 B:問答 C:指認 D:觀察 E:實作 F:其他(請註明)
教學決定-P:通過 C:繼續 E:充實 S:簡化 D:放棄
項目 | 學期目標(第二學期) | 評量 | ||||
標準(%) | 方式 | 預定評量日期 | 結果 | 教學決定 | ||
6-1 | 能指出不同文化的人種和語言。 | 80% | C | 3/30 | ||
6-2 | 能指出不同文化的服飾和節慶。 | 80% | CE | 3/30 | ||
2-4 | 能運用溝通輔具表達4個文白音。(白、目、有、花) | 80% | E | 3/30 | ||
3-1 | 能運用閩南語溝通輔具進行不同區域文化活動介紹的問答對話。 | 80% | E | 3/30 | ||
3-2 | 能指出2種區域文化活動。(泰國潑水節、西洋鬼仔節) | 90% | C | 5/15 | ||
7-1 | 能指出畢業時的3種情境。(蟬聲、鳳凰花、南風)。 | 80% | C | 5/15 | ||
7-2 | 能運用閩南語溝通輔具表達對老師的離情和感恩。 | 80% | E | 5/15 | ||
7-3 | 能運用閩南語溝通輔具表達對同窗的離情和祝福。 | 80% | E | 5/15 | ||
10-1 | 能在協助下以簡單的閩南語文描寫出1句對同窗畢業的祝福話語。 | 90% | A | 6/21 | ||
8-1 | 能運用閩南語溝通輔具表達6個閩南語俗諺。(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拍拼/戲棚跤徛久就是你的/食一歲,學一歲/艱苦頭,快活尾/飽穗的稻仔頭犁犁/荏荏馬,也有一步踢) | 80% | E | 6/21 | ||
8-2 | 能指出3個閩南語俗諺的內涵。 | 80% | C | 6/21 |
★評量標準說明:
評量方式-A:紙筆 B:問答 C:指認 D:觀察 E:實作 F:其他(請註明)
教學決定-P:通過 C:繼續 E:充實 S:簡化 D:放棄
領域 | 數學 | 時數 | 每週4節 | |
學年目標 | 補充或修正 | |||
1. 認識一百以內的數的順序、數數和位值表徵。(n-I-1、N-1-1) | ||||
2. 能在生活情境中操作1到10數字的基本「添加型」、「併加型」加法和「拿走型」、「比較型」減法。(n-I-2、N-1-2、N-1-3) | ||||
3. 能操作100元以內的數錢、換錢、找錢活動,並應用於加法和減法計算的日常應用解題中。(n-I-3 1N-1-4) | ||||
4.認識乘法「倍」的的意義,並操作分裝與平分活動,發現問題和乘法的關連。(n-I-4、N-2-6、N-2-9 | ||||
5. 能在具體情境中,解決兩步驟加減混合之應用問題。(n-I-5、N-2-8) | ||||
6.能認識日常生活物品分割出的單位分數。(n-I-6、N-2-10) | ||||
7.能用直尺量線段,操作長度的實測及量感活動,報讀公分數,並做直接比較和間接比較。(n-I-7、 N-1-5、 N-2-11、S-2-3) | ||||
8. 能認識容量,並進直接比較和間接比較。(n-I-8、N-2-12) | ||||
9. 能認識時刻與時間常用單位,操作日曆和時鐘,指認「幾月幾日」;「明天」、「今天」、「昨天」;「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整點」與「半點」。(n-I-9、 N-1-6) | ||||
10. 能初步認識物體與常見幾何形體的幾何特徵,進行描繪、複製、拼貼、堆疊,並連結幾何概念。(s-I-1、S-1-2、S-2-1) | ||||
11.能認識數學算式與符號:含加減算式中的數、加號、減號、等號,以及「>」與「<」符號。(r-I-1、R-1-1、R-2-1) | ||||
12.認識加法的運算規律:加法交換律。(r-I-2、R-1-2) | ||||
13.能在生活情境中解題,認識加法與減法的關係:加減互逆。(r-I-3、R-2-4) | ||||
14. 能將物品做簡單分類、記錄,並呈現一個已處理好的分類模式。(d-I-1、D-1-1) |
項目 | 學期目標(第一學期) | 評量 | ||||
標準(%) | 方式 | 預定評量日期 | 結果 | 教學決定 | ||
1-1 | 能用溝通輔具數一百以內的數。 | 80% | E | 10/15 | ||
1-2 | 能排列一百以內的數的位值「個」和「十」的位置。 | 80% | E | 10/15 | ||
1-3 | 能排列0的位值並知道意義。 | 90% | DE | 10/15 | ||
2-1 | 能在生活情境中操作1到10數字的基本「添加型」加法。 | 80% | DE | 10/15 | ||
2-2 | 能在生活情境中操作1到10數字的基本「併加型」加法。 | 80% | DE | 10/15 | ||
2-3 | 能在生活情境中操作1到10數字的基本「拿走型」減法。 | 90% | DE | 10/15 | ||
2-4 | 能在生活情境中操作1到10數字的基本「比較型」減法。 | 80% | DE | 10/15 | ||
3-1 | 能操作100元以內的數錢活動來應用於日常加法解題。 | 80% | DE | 11/30 | ||
3-2 | 能操作100元以內的換錢活動來應用於日常加法解題。 | 80% | DE | 11/30 | ||
3-3 | 能操作100元以內的找錢活動來應用於日常減法解題。 | 80% | DE | 11/30 | ||
4-1 | 能操作分裝活動,認識乘法「倍」的的意義。 | 80% | DE | 11/30 | ||
4-2 | 能操作平分活動,認識乘法「倍」的的意義。 | 80% | DE | 11/30 | ||
5-1 | 能在具體情境中,解決先加後減的應用問題。 | 80% | DE | 11/30 | ||
5-2 | 能在具體情境中,解決先減後加的應用問題。 | 80% | DE | 11/30 | ||
6-1 | 能認識水果分割出「的一半」、「的二分之一」。 | 90% | CD | 1/15 | ||
6-2 | 能認識色紙分割出「的四分之一」。 | 90% | CD | 1/15 | ||
6-3 | 能認識已等分割之格圖中,一格為全部的「幾分之一」。 | 90% | CD | 1/15 | ||
7-1 | 能用直尺實測不同線段,指出公分數,再直接比較。 | 90% | DE | 1/15 | ||
7-2 | 能正確量感1公分、5公分、10公分、30公分和100公分長度的物品。 | 80% | DE | 1/15 | ||
7-3 | 能注視教師利用合適的日常用品測量目標物體的動作,並作間接比較。 | 90% | DE | 1/15 |
★評量標準說明:
評量方式-A:紙筆 B:問答 C:指認 D:觀察 E:實作 F:其他(請註明)
教學決定-P:通過 C:繼續 E:充實 S:簡化 D:放棄
項目 | 學期目標(第二學期) | 評量 | ||||
標準(%) | 方式 | 預定評量日期 | 結果 | 教學決定 | ||
8-1 | 能認識容器及其功用。 | 90% | CD | 3/30 | ||
8-2 | 能進行容量的直接比較。 | 90% | DE | 3/30 | ||
8-3 | 能將定量物品裝至指定容器做間接比較。 | 80% | DE | 3/30 | ||
9-1 | 能指認日曆的重要訊息:「幾月幾日」;「明天」、「今天」、「昨天」。 | 80% | CD | 3/30 | ||
9-2 | 能指認時鐘的重要訊息:「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整點」與「半點」。 | 90% | CD | 3/30 | ||
10-1 | 能依據外型特徵,將常見的平面圖形,作配對與分類。 | 90% | DE | 3/30 | ||
10-2 | 會依據外型特徵,將日常生活立體形體進行配對或歸類。 | 90% | DE | 5/15 | ||
10-3 | 能根據特徵的描述,找出相對應的平面圖形或立體形體。 | 80% | DE | 5/15 | ||
10-4 | 能利用各種方式,進行各式形狀的仿製與描繪,並指出長、短、大、小。 | 80% | CE | 5/15 | ||
10-5 | 能將形體做平面排列、拼裝及鋪設。 | 90% | DE | 5/15 | ||
10-6 | 能依提示將形體做立體的堆疊。 | 90% | E | 5/15 | ||
11-1 | 能用<、=、>的符號表示兩數量大小的關係。 | 80% | CDE | 5/15 | ||
11-2 | 會知道「+」具有合成、添加的概念。 | 90% | CD | 6/21 | ||
11-3 | 會知道「一」具有分解、刪除的概念。 | 80% | CD | 6/21 | ||
12-1 | 能知道兩數相加的順序不影響其和:加法交換律。 | 80% | CD | 6/21 | ||
13-1 | 能知道生活情境中加減互逆的關係。 | 80% | CD | 6/21 | ||
14-1 | 能對生活中的物件依其屬性做初步的分類。 | 90% | E | 6/21 | ||
14-2 | 會在自己的分類板上做記錄並指出結果。 | 80% | CE | 6/21 |
★評量標準說明:
評量方式-A:紙筆 B:問答 C:指認 D:觀察 E:實作 F:其他(請註明)
教學決定-P:通過 C:繼續 E:充實 S:簡化 D:放棄
領域 | 自然科學 | 時數 | 每週3節 | |
學年目標 | 補充或修正 | |||
| ||||
2. 能正確安全操作實驗並進行客觀的質性觀察,說明海水的流動會影響天氣的變化。氣溫下降時水氣凝結為雲和霧或昇華為露、霜。(INd-Ⅲ-11、pe-Ⅲ-2) | ||||
3.能簡單繪製天氣圖的高、低氣壓、鋒面、颱風等符號,來表示天氣現象,並認識其天氣變化。(INd-Ⅲ-7、pc-Ⅲ-2) | ||||
4. 能透過觀察天氣圖和衛星雲圖,了解颱風的變化動向,並作好防災避難準備。(INf-Ⅲ-5、ah-Ⅲ-2) | ||||
5.能透過觀察固體、液體和氣體受熱後熱脹冷縮和性質的改變,應用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INa-Ⅲ-2、INa-Ⅲ-4、po-Ⅲ-1) | ||||
6.能透過熱的傳播活動:傳導、對流和輻射,知道生活中可運用不同的方法保溫與散熱。(INa-Ⅲ-8、ah-Ⅲ-2) | ||||
7.能從學習活動、書刊及網路媒體等察覺流水、波浪和風對砂石和土壤產生侵蝕、搬運、風化及堆積等作用,河流、海浪、風和地震都是改變地表的力量。(INd-Ⅲ-9、INd-Ⅲ-8、po-Ⅲ-1) | ||||
8.能正確安全操作儀器並進行客觀的質性觀察,說明岩石由礦物組成,岩石和礦物有不同特徵,各有不同生活上的用途。(INc-Ⅲ-11、pe-Ⅲ-2) | ||||
9.能透過科學觀察,了解地球有磁場,會使指北針指向固定方向。(INe-Ⅲ-9、ai-Ⅲ-1) | ||||
10.能正確安全操作磁鐵、指北針、迴紋針與通電的導線並能觀察到改變電流方向或大小,可以調控電磁鐵的磁極方向或磁力大小。(INe-Ⅲ-10、pe-Ⅲ-2) | ||||
11.能認識利用電能生磁原理製造的日常生活器具,並製作小馬達。(INa-Ⅲ-6、ah-Ⅲ-1) | ||||
12.能經由提問、觀察及實驗等歷程,了解槓桿的結構和功能,從日常體驗翹翹板,到滑輪和輪軸等槓桿工具的使用。(INb-Ⅲ-1、INc-Ⅲ-1、tm-Ⅲ-1) | ||||
13. 能認識機械和流體能傳送動力的原理,如何幫助人類的生活日常。(INf-Ⅲ-2、ah-Ⅲ-1) | ||||
14.能從實驗中察覺微生物,知道微生物的種類和它的生長環境和生長的條件,製作出不同的食品,並懂得如何保存食物的方法。(INd-Ⅲ-6、INe-Ⅲ-13、INe-Ⅲ-12、INf-Ⅲ-3、ti-Ⅲ-1) | ||||
15.能利用簡單形式的口語和繪圖,知道各種自然環境會孕育多樣的生物。(INg-Ⅲ-3、pc-Ⅲ-2) | ||||
16.能透過閱讀教材,了解人類應採取行動來保護地球。(INg-Ⅲ-4、INg-Ⅲ-2、INg-Ⅲ-5、INg-Ⅲ-7、ah-Ⅲ-2) |
項目 | 學期目標(第一學期) | 評量 | ||||
標準(%) | 方式 | 預定評量日期 | 結果 | 教學決定 | ||
1-1 | 能從閱讀教材和影片中察覺水存在於大氣、海洋、湖泊與地下中。 | 90% | CD | 10/15 | ||
1-2 | 能從閱讀教材和影片中察覺水循環的過程。 | 80% | CD | 10/15 | ||
2-1 | 能正確安全操作實驗並進行客觀的質性觀察,說明氣溫下降時水氣凝結為雲和霧。 | 80% | DE | 10/15 | ||
2-2 | 能正確安全操作實驗並進行客觀的質性觀察,說明氣溫下降時水氣昇華為露、霜。 | 80% | DE | 10/15 | ||
2-3 | 能從閱讀教材和影片中,說明海水的流動會影響天氣的變化。 | 80% | CD | 10/15 | ||
3-1 | 能簡單繪製天氣圖的高、低氣壓符號。 | 80% | DE | 10/15 | ||
3-2 | 能簡單繪製天氣圖的鋒面符號。 | 80% | DE | 10/15 | ||
3-3 | 能簡單繪製天氣圖的颱風符號,來表示天氣現象,並認識其天氣變化。 | 80% | DE | 10/15 | ||
4-1 | 能透過觀察天氣圖和衛星雲圖,了解颱風的行進路線。 | 80% | CD | 10/15 | ||
4-2 | 能透過觀察天氣圖和衛星雲圖,了解颱風的強度變化。 | 80% | CD | 10/15 | ||
4-3 | 能知道颱風資訊的管道。 | 80% | CD | 10/15 | ||
4-4 | 能知道颱風前的預防工作和避難準備事項。 | 90% | CD | 10/15 | ||
5-1 | 能認識固體在日常生活中熱脹冷縮和性質改變的應用。 | 80% | CD | 11/30 | ||
5-2 | 能認識液體在日常生活中熱脹冷縮和性質改變的應用。 | 0% | CD | 11/30 | ||
5-3 | 能認識氣體在日常生活中熱脹冷縮和性質改變的應用。 | 90% | CD | 11/30 | ||
6-1 | 能舉出2種熱傳導的方法。 | 90%8 | CD | 11/30 | ||
6-2 | 能舉出2種熱對流的方法。 | 80% | CD | 11/30 | ||
6-3 | 能舉出2種熱輻射的方法。 | 80% | CD | 11/30 | ||
6-4 | 能舉出2種保溫的方法。 | 90% | CD | 11/30 | ||
6-5 | 能舉出2種散熱的方法。 | 90% | CD | 11/30 | ||
7-1 | 能從澆水器模擬下雨活動察覺流水對砂石和土壤產生侵蝕、搬運及堆積的作用。 | 80% | DE | 11/30 | ||
7-2 | 能從影片中察覺波浪對海岸產生侵蝕、搬運及堆積的作用。 | 80% | CD | 11/30 | ||
7- 3 | 能從教材中察覺地震對地表產生的變化。 | 80% | CD | 11/30 | ||
7-4 | 能從教材中察覺風對土壤產生風化的作用。 | 80% | CD | 11/30 | ||
8-1 | 能操作放大鏡觀察不同岩石的外觀。 | 90% | E | 1/15 | ||
8-2 | 能指出不同岩石的種類。 | 80% | C | 1/15 | ||
8-3 | 能指出不同岩石在生活上的用途。 | 90% | C | 1/15 | ||
9-1 | 能透過科學觀察,了解地球內部像是一個大磁鐵,會使指北針指向固定方向。 | 80% | CD | 1/15 | ||
10-1 | 能操作實驗並能觀察到電流可以產生磁場。 | 80% | DE | 1/15 | ||
10-2 | 能操作實驗並能觀察到改變電流方向會使磁性相反。 | 80% | DE | 1/15 | ||
10-3 | 能操作實驗並能觀察到改變電線的位置會使磁性相反。 | 80% | E | 1/15 | ||
10-4 | 能操作電磁鐵實驗並能觀察到通電線圈可以吸引迴紋針。 | 80% | E | 1/15 | ||
10-5 | 能操作電磁鐵實驗並能發現線圈圈數和電池數量會影響吸引迴紋針的多寡。 | 80% | E | 1/15 | ||
11-1 | 能認識3種利用電能生磁原理製造的日常生活器具。 | 80% | CD | 1/15 | ||
11-2 | 能利用電能生磁原理製作小馬達。 | 80% | DE | 1/15 |
★評量標準說明:
評量方式-A:紙筆 B:問答 C:指認 D:觀察 E:實作 F:其他(請註明)
教學決定-P:通過 C:繼續 E:充實 S:簡化 D:放棄
項目 | 學期目標(第二學期) | 評量 | ||||
標準(%) | 方式 | 預定評量日期 | 結果 | 教學決定 | ||
12-1 | 能體驗翹翹板,並由實驗中知道是槓桿的結構和功能。 | 90% | DE | 3/30 | ||
12-2 | 能操作2種槓桿工具。 | 90% | E | 3/30 | ||
12-3 | 能操作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實驗。 | 80% | E | 3/30 | ||
12-4 | 能操作輪軸的實驗。 | 80% | E | 3/30 | ||
12-5 | 能指出日常生活中的滑輪和輪軸器材。 | 80% | C | 3/30 | ||
13-1 | 能操作齒輪和鏈條,認識傳送動力的方式。 | 80% | DE | 3/30 | ||
13-2 | 能操作水和空氣,認識傳送動力的方式。 | 80% | DE | 5/15 | ||
14-1 | 能從實驗中察覺微生物的生長環境和生長的條件。 | 80% | DE | 5/15 | ||
14-2 | 能知道微生物的種類。 | 80% | CD | 5/15 | ||
14-3 | 能知道微生物的害處和益處。 | 80% | CD | 5/15 | ||
14-4 | 能利用微生物製作出不同的食品。 | 90% | E | 5/15 | ||
14-5 | 能懂得如何保存食物的方法。 | 90% | CDE | 5/15 | ||
15-1 | 能指出獨特的自然環境會孕育哪種生物。 | 80% | CD | 6/21 | ||
15-2 | 能利用簡單形式的繪圖,畫出在自然環境中獨特的生物。 | 80% | A | 6/21 | ||
16-1 | 能舉出人類的哪些活動影響了地球的生態。 | 80% | CD | 6/21 | ||
16-2 | 能舉出人類如何防治汙染和破壞。 | 80% | CD | 6/21 | ||
16-3 | 能舉出引進外來物種可能造成經濟損失和生態破壞。 | 80% | CD | 6/21 | ||
16-4 | 能舉出可以使用的再生能源。 | 80% | CD | 6/21 | ||
16-5 | 能舉出人類可以採取哪些綠色行動。 | 80% | CD | 6/21 |
★評量標準說明:
評量方式-A:紙筆 B:問答 C:指認 D:觀察 E:實作 F:其他(請註明)
教學決定-P:通過 C:繼續 E:充實 S:簡化 D:放棄
肆﹑轉銜輔導及服務內容
就讀年級階段 | □國小一年級□國小二年級□國小三年級□國小四年級□國小五年級█國小六年級 | |||||
學生未來願景:尚未覺知未來規劃。 家長未來期望:希望常規愈來愈好,生活能自理,提升社會適應力。 教師未來計畫:協助學生學習並適應六級的課程與生活。 | ||||||
學年轉銜目標 | 評量時間 | 評量結果 | ||||
1.加強基本的工作能力,如整理、清潔、搬運。 | 109.6.21 | □達成□未達成 | ||||
2.透過生活管理課程,培養獨立生活技能。 | 109.6.21 | □達成□未達成 | ||||
3.強化語文與數學學科等基礎能力。 | 109.6.21 | □達成□未達成 | ||||
4.培養與人互動的正確模式。 | 109.6.21 | □達成□未達成 | ||||
轉銜服務內容 | ||||||
項目 | 內容 | 實施情境 | 負責人 | |||
升學輔導 | 提供各領域特教個別化課程。 | 學校 | 特教教師 | |||
生活輔導 | 培養良好生活習慣、提升社會適應能力 | 學校 | 特教教師 | |||
就業輔導 | 認識各項職業與培養良好的工作態度 | 學校 | 特教教師 | |||
心理輔導 | 學習肯定自我 | 學校 | 特教教師 | |||
福利服務 | 提供特教資訊與相關諮詢 | 學校 | 特教教師 | |||
相關專業服務 | 1.持續申請語言治療、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服務。 2.聽語理解表達訓練、口腔動作練習。 3.增進雙側動作協調、強化注意力集中與持續力。 4.加強精細動作、衝動控制訓練、掌指協調訓練。 | 學校 | 專業團隊成員及特教教師 |
伍﹑具情緒與行為問題學生所需之行為功能介入方案及行政支援
學生有嚴重狀況時才寫,若沒有,則寫學生社會情緒與行為良好,無需求。
一、情緒或問題行為描述
情緒/行為描述 | 喜歡逗弄同學。 |
出現頻率 | 每日數次 |
出現情境 | ■學校□家庭□社區□其他 |
持續時間 | □未滿一個月■一至六個月□六個月以上 |
嚴重性(困擾的程度) | 造成同學心理不舒服,甚至會打鬧。 |
二、過去的介入情形描述
項目/說明 | |
曾使用過的策略 | 口頭提醒、勸誡和罰站 |
過程描述 | 發現他會在下課時,故意碰同學的書包、搶別人的工作做或肢體接觸同學,使人感到不舒服,教師或助理員會用口語提醒他,如「不可以」,當無效時,便以勸誡和罰站來警告他。 |
執行者 | 導師、教助員 |
介入持續時間 | 三個月 |
介入後的效果 | □更為嚴重■未有明顯改善□明顯改善□其他 |
三、行為功能分析
問題行為的功能 | ■取得內在刺激:尋求認同 ■取得外在刺激:想要有人陪伴 □逃避內在刺激: □逃避外在刺激: |
四、行為功能介入方案
項目/說明 | 策略 | 參與人員 |
生態環境改善策略 |
4. 在升上國中的轉銜會議裡,傳承行為介入方案給國中端老師,使梁生儘快適應新環境。 | 導師、教師助理 |
前事控制策略 |
| 導師、教師助理 |
行為教導策略 |
| 導師 |
後果處理策略 | 1. 當出現替代行為時,給予口頭讚美,並給予加分。 2. 當出現輕微行為問題時,立即給予口語校正或手勢提示。 3. 當出現嚴重問題行為時,給予隔離,避免惡化行為。 | 導師、教師助理 |
行政支援相關資源 | 無。 | |
介入時間 | 108.9~109.6 | |
介入成效 | □更為嚴重□未有明顯改善□明顯改善□其他 | |
後續建議 | □持續進行□繼續追蹤□增加相關專業/資源介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