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牌設計寫作教學教案

格式
docx
大小
35.59 KB
頁數
4
上傳者
peiyi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4-03-10,离现在 1 22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基隆市深澳國小 112學年度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推動計畫-公開觀課表

領域/科目

國語

教學者

李幸怡

實施班級

401

節數

共 五 節/觀課為第五節

單元名稱

第三課 石虎兄妹/

寫作:告示牌設計

觀課時間

113/03/21()10:30-11:10

設計依據

學習
重點

學習
表現

1-Ⅱ-4根據話語情境,分辨內容是否切題,理解主要內容和情感,並與對方互動。

2-Ⅱ-2運用適當詞語、正確語法表達想法。

3-Ⅱ-1運用注音符號,理解生字新詞,提升閱讀效能。

4-Ⅱ-4能分辨形近、音近字詞,並正確使用。

5-Ⅱ-8運用預測、推論、提問等策略,增進對文本的理解。

5-Ⅱ-11閱讀多元文本,以認識議題。

6-Ⅱ-3學習審題、立意、選材、組織等寫作步驟。

核心
素養

-E-A1認識國語文的重要性,培養國語文的興趣,能運用國語文認識自我、表現自我,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E-B1理解與運用國語文在日常生活中學習體察他人的感受,並給予適當的回應,以達成溝通及互動的目標。

-E-C1閱讀各類文本,從中培養是非判斷的能力,以了解自己與所處社會的關係,培養同理心與責任感,關懷自然生態與增進公民意識。

學習

內容

Ab-Ⅱ-11,800個常用字的字形、字音和字義。

Ab-Ⅱ-4多音字及多義字。

Ab-Ⅱ-53,000個常用語詞的認念。

Ac-Ⅱ-4各類文句的語氣與意義。

Ad-Ⅱ-3故事、童詩、現代散文等。

Ba-Ⅱ-1記敘文本的結構。

議題融入

學習

主題

環境教育【環境倫理】

生命教育【哲學思考】

閱讀素養教育【閱讀的歷程】

實質

內涵

E2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E1探討生活議題,培養思考的適當情意與態度。

E2認識與領域相關的文本類型與寫作題材。

與其他領域/

科目的連結

自然與科技

教材來源

翰林版國語課本第八冊

教學設備/

資源

1.課本習作

2.電子教科書

3.小白板

4.圖畫書奇妙的陸地滅絕動物繪本圖鑑

5.平板

學習目標

一、專心聽出課文的重點,培養聆聽的態度。

二、讀懂課文內容,說出課文主要的大意。

三、認識石虎與牠面臨的生存危機。

四、使用不同的寫作技巧來描寫事物與表達感覺。

五、了解萬物平等,尊重生物的生存權,保護自然生態。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
)

評量方式

備註

第五節

一、文章主旨

()教師將學生分組並提問,小組討論本課故事內容。

這篇文章的主角是誰?

石虎兄妹。

牠們要出門去做什麼事情呢?

牠們肚子餓了,要出去找食物。

路途中,牠們看到哪些東西呢?

他們看見原本起起伏伏綠油油的山坡,出現了一條筆直的灰色區塊,還有一道巨大的黑影閃過眼前。

妹妹跟哥哥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哥哥往前跑,消失在黑暗中。妹妹不知道哥哥到哪去了。

後來妹妹跟著哥哥的腳印來到了什麼地方?她看見什麼景象?

妹妹來到一戶農舍。她看見農舍主人抱著籠子,哥哥被關在裡面。一群人圍著農舍主人,然後把哥哥帶走了。

那群人對哥哥做了什麼事情呢?

那群人把哥哥帶到溪邊後,檢查哥哥有沒有受傷,並給哥哥吃小老鼠和魚,最後放走了他。

哥哥和妹妹回到樹洞後,告訴妹妹那群人說了什麼話?

那群人說:石虎跟我們一樣,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教師請學生以課文的短語和句型來回答問題,並請各組派代表上臺發表,教師協助板書記錄,並請其他同學聆聽。

()教師講評總結各組的答案,在黑板上整理出大意,請學生一起朗讀一遍:傍晚時,石虎妹妹的肚子餓了,於是哥哥帶著她朝山坡奔去。他們發現山坡上出現了一條灰色區塊,還有巨大的黑影閃過眼前。哥哥為了找食物,頭也不回的往前跑,消失在黑暗中。妹妹跟著哥哥的腳印來到一戶農舍,看見一群人帶走了哥哥。那群人先檢查哥哥是否受傷,接著餵他吃東西,然後把他放走。最後,哥哥帶著妹妹回到樹洞,並告訴妹妹那群人說的話:石虎和我們一樣,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引導學生說出主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我們要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權利,愛護並保護牠們。



10



口頭評量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小組互動表現



能用清晰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

能專注聆聽

能回答問題

能積極參與小組討論

、表述方式比較

本課的主角是石虎,作者以石虎的眼光和口吻,帶領讀者去觀看人類的世界。不同以往以人類的視野來描述事情,當讀者化身為石虎,就更能同理石虎的感受和遭遇,體會當石虎面對陌生而未知的環境時,心裡的無助與焦慮。讀者能藉此更認識石虎,也會有興趣進一步去了解石虎;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就會想要去保護牠。整篇文章分成起承轉合四個部分,寫出石虎在人類世界遇到的危機,以及人類保護石虎的經過。利用這種以不同角度去看待事情的表述方式,引發好奇心與同理心,並讓保護動物的生態意識深植人心。

這篇文章描述石虎兄妹為了獵食而走散的過程。想一想,它和你讀過的記敘文有什麼不一樣?

這一篇雖然是記敘文,但它在課文中加了圖片說明,讓我們更了解石虎的習性與特徵,以及為了保護石虎而設置的設施,這些都是文章裡沒提到的內容。我覺得這樣的安排有一點像是說明文。

如果這篇文章直接用說明文來寫,讀起來有不一樣嗎?

說明文的資訊更清楚,但較有距離感,較難喚起讀者對石虎的同理心。而本課的寫法會讓讀者感同身受,石虎和我們都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所以要與牠好好相處。


10


口頭評量


能說出文章表述方式的特點

、延伸練習

習作第六大題寫作練習:告示牌設計。

()教師先揭示各式各樣的動物解說牌,並提問:

說一說,這些告示牌有什麼樣的共通點?

有動物的名稱、體重身長、分布的地方、吃的食物……

()教師說明了解動物是愛護動物的第一個步驟,因此我們可以介紹動物,讓大家更認識牠們。

()教師請學生翻開習作第五大題閱讀小偵探: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複習石虎解說告示牌的寫法。

()請學生閱讀習作第六大題的提示圖片,並讀一讀寫作步驟:

你會想要做哪種動物的解說告示牌?為什麼?

我會想要介紹獨角仙,想了解牠和鍬形蟲有什麼不同。

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查詢這種動物的資料呢?

我可以上網、查閱相關書籍、問老師……

()學生蒐集資料後,教師在黑板上揭示名稱類別特徵生活習性四張分類牌,請學生先將資料依照這四種類別分類。

()教師發下作文簿,請學生參考石虎的解說告示牌寫下介紹詞,為動物園設計一張兩百字左右的動物解說牌。


15


小組互動表現

實作評量



能參與小組討論

能完成解說告示牌

、學習回顧

()我能仔細聆聽並記下重點,清楚的說出故事大意。

()我知道設計解說牌的方法。


5


口頭評量


能說出自己學到的新知識


~本課結束~

2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