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
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身心障礙人員考試試題
代號:40660
等 別: 四等考試
類 科: 教育行政
科 目: 教育測驗與統計概要
考試時間: 1小時 30 分 座號:
※注意:
可以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全一頁
一、實作評量評分時常發生數種缺失,包括個人偏誤(personal bias errors)、月暈效
應(halo effect)和邏輯謬誤(logical error)。請就此三者之定義加以說明,並簡單
區分其差別。(25 分)
二、教師在編製教學評量時,為呼應課程綱領的能力指標並提昇評量的信、效度,應遵
循那些步驟?(25 分)
三、「常模」(norm)與「標準」(standard)有何不同?為何測驗常模不能當作良好
表現的標準?請至少指出三項判斷常模適切性的要素,並分別舉例說明常模與標準
的適用時機或情境。(25 分)
四、
某測驗分數為常態分配,其百分等級 50-60 之間的原始分數差距,比百分等級
80-90 之間的差距,是大還是小?(5分)換句話說,接近平均數處的分數若
稍作改變,較遠離平均數之分數稍作改變,其相對的百分等級之改變會較大或
較小?(5分)這是什麼原因?請用次序量尺或等距量尺的觀念來說明。(10 分)
當某位學生之 PR 值為 84 時,請問其贏過多少%(percent)的人?(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