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法務部
調查局調查人員、國家安全局國家安全情報
人員、海岸巡防人員及移民行政人員考試試題 
考試別:司法人員 
等 別:三等考試 
類 科 組:檢察事務官營繕工程組 
科 目:結構設計(包括鋼筋混凝土設計與鋼結構設計) 
考試時間:2小時 座號:            
※注意:可以使用電子計算器,須詳列解答過程。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鋼結構設計及鋼筋混凝土設計參考公式置於頁次:4-4。 
 
代號:11180 
頁次:4
-
1 
 
一、已知一鋼筋混凝土單筋矩形梁,試說明此梁之最小鋼筋比()及平
衡鋼筋比()有何意義?並請分別列出二者相應的公式。(20 分) 
二、已知一淨高為 8 m 之無側移 RC 柱,斷面尺寸及柱筋配置如圖一所示,
柱斷面有 8根11 號鋼筋,每根鋼筋面積 AS為10.07 cm2
,  = 280 kgf/cm2
、
 = 4,200 kgf/cm2。此柱設計軸壓力 Pu為350 tf,柱頂之設計彎矩 Mu1
為25 tf-m、柱底之設計彎矩 Mu2 為50 tf-m,最大設計軸向靜載重與設計
軸力之比值βd為0.35,有效長度因數 k為1.0,迴轉半徑 r為0.3h,以上
h = 60 cm,為柱斷面尺寸。試判斷此 RC 柱為短柱還是細長柱?若為細
長柱,請以彎矩放大法求設計此柱時應該採用之放大彎矩 MC。(30 分) 
 
 
 
 
 
 
 
 
 
 
 
 
 圖一 
 
 
u
60
800
P
M
u
1
M
u
2
M
單位:cm
60
22
22
8
8
22 2288
 

代號:11180
頁次:4
-
2
 
三、依據 ASD 鋼結構設計規範,有一長度為 lB1 的鋼梁之梁曲線如圖二所
示。圖二中顯示曲線(I)及曲線(II),試問此二曲線間之差異性?lB1
對應至曲線(I)及曲線(II)之 Fb,分別為 A點及 B點,試問設計時
為何要選 A、B中較大值?(10 分) 
 
 
 
 
 
 
 
 
 
 
 
 
 
 
 圖二 
  
l
0.66Fy
0.6Fy
B
b
(I)
(II)
l
B
A
 

代號:11180 
頁次:4
-
3 
 
四、已知一個具 7根鋼柱之鋼架結構如圖三所示,頂層樓版下方配置 7根
W12×106 之鋼柱,頂層樓版勁度相較柱高出甚多,故視為剛體。鋼柱(1)、
(3)、(5)、(7)上下端均為鉸接,鋼柱(2)、(4)、(6)上端為剛接,下端為鉸
接。本鋼架結構於分析時僅需考慮平面內(In-plane)的挫屈,不需要考
慮平面外(Out-of-plane)的挫屈。假設各柱間距夠寬,不計剪力影響;
且一階分析計算時,不用考慮 P造成的彎矩。已知 P及H為已經乘完載
重因數之外力:P=100 tf、H=10 tf;L=6 m,請以 LRFD 法分別求解
下列問題: 
求鋼柱(4)之彎矩放大因子B2:(a)不考慮靠桿效應(K取2.0),(b)考
慮靠桿效應。(16 分) 
檢核鋼柱(4)之安全性:(a)不考慮靠桿效應(K取2.0),(b)考慮靠桿
效應。(24 分) 
(附註:本題不需考慮局部挫屈) 
鋼材料特性:Fy=2.5 tf/cm2,Fr=0.7 tf/cm2,E=2,040 tf/cm2,G=810 tf/cm2 
W12×106 之斷面尺寸: 
A=201 cm2,d=32.7 cm,tw=1.55 cm,bf=31 cm,tf=2.51 cm 
Ix=38,600 cm4,Sx=2,360 cm3,rx=13.9 cm,Iy=12,500 cm4,Sy=806 cm3,
ry=7.89 cm 
Zx=2,670 cm3,Zy=1,220 cm3,X1=327.317 tf/cm2,X2=0.0577 cm4/tf2 
 
 
 
 
 
 
 
 
 
 
 
 圖三 
  
(鋼柱上視圖) 
鋼柱(4)彎矩圖 
15m15m
L
15m 15m
PPP
P/2 P/2
H
(1) (2) (3) (4) (5)
P P
15m 15m
(6) (7)
HL/3
(鋼柱正視圖) 
 

代號:11180
頁次:4
-
4
 
以下鋼結構設計及鋼筋混凝土設計公式僅提供參考,若有問題應自行修正: 
()
bp
ppr
nb p
rp
LL
CM MM M
LL
−
=−− ≤
−
⎡⎤
⎛⎞
⎢⎥
⎜⎟
⎝⎠
⎣⎦
 ,  112
2
2
21
/2( / )
bx
np
by by
CSX XX
M
Lr Lr
=+≤
 
2
1.75 1.05( / ) 0.3( / ) 2.3
bABAB
CMMMM=+ + ≤
 
 
y
pF
r
Ly
80
= ,  2
)(11
)( 2
1ry
ry
y
rFFX
FF
Xr
L−++
−
= 
 
E
F
r
KL y
c
π
λ
= ;  For 5.1≤
c
λ
 ,  y
c
cr F
F)
2
658.0(
λ
= ;  For 1.5
c
λ
> ,  y
c
cr F
F2
877.0
λ
= 
 
 =
()=
() ; =
∑/∑ ; =
/ 
 
萊梅厥公式(LeMessurier formula): e
eK
P
P
KPP
′=×
 
 
 =(
)+(
) ;  2
2
W
h
f
I
C= 
 
 =
1− 
φ
 
 
 =(0.2+
1+
) 
 
=34−12
 
 
= 0.6+0.4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