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校園植物:探索自然奧祕與生命教育的實踐

格式
doc
大小
135 KB
頁數
19
上傳者
phy119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4-08-17,离现在 21 7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主題探討系列2□□.


親近校園植物

校園內有形形色色各類的植物,是自然教學的最好素材。.然而如何引發學生的興趣,讓兒童能主動探索,將校園植物轉化成活生生的學習材料,並養成關懷校園自然環境的習慣,是本議題希望達成的目標。

設計者:張芝、鍾青芬 台北市立師院實小

  1. 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

(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二)活動項目一覽表

(三)主題探討活動

(四)各活動科學智能一覽表

(五)學習成就評量

  1. 模組之系列教學活動

(一)「看一眼,再找一找」(觀察與評量)(發現校園內的植物其實各有不同的特徵)

(二)「植物寫真我的樹」(觀察與發表)(察覺一棵植物分為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特殊構造)

(三)「校園植物英雄榜(歸納與分類)(長期觀察校園植物,發現植物大事記)

(四)「植物的小寶寶怎麼來?」(經驗分享與概念統整)(發覺植物身體的構造與型態是相互配合的)

(五)為植物做身分證(經驗分享與概念統整)閱讀搜集的資料,進行彙整,自行設計植物名牌,並能分享

(六)默默奉獻的行道樹(經驗分享與概念統整)了解都市內行道樹所扮演的角色及功能,並能養成愛惜植物的情懷


使用說明

本模組透過一連串的探索、觀察,讓學生發現,那些固定在校園各個角落、靜靜不動的植物,原來也有令人驚艷的風情,同時發覺植物在生物界中的重要地位。教師可依自己校園內具有代表性或特色的植物,進行增刪、運用,讓學生對個人學習的校園更易產生一份特殊的情感。


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親近校園植物

我們的校園內種了各形各色的植物,你曾經留意,當季節變換,會呈現哪些風貌呢?樹木哪時候長新芽?新葉有什麼特別?冬天時每棵樹的葉子都會掉光嗎?植物都會開花嗎?台灣欒樹一年開幾次花?欖仁樹的葉子何時變紅?楓香的果實和雀榕果實有什麼不同,各具有何功能?哪些樹身上會長有小苗?除了高大的植物,你還看過哪些不同型態的植物?


觀察情境

察覺問題





校園中的大樹,身體有什麼不同變化?

植物的枝幹有哪些不同的生長型態?

形形色色的葉子生長方式又有哪些不一樣的變化?

植物都會開花嗎?花形花色有什麼不同?

果實長在哪裡?樣子有何不同?

果實和種子如何傳播呢?

行道樹有什麼功能呢?



引導討論

確定問題





「看一眼,再找一找」:老師展示事先收集,較具特色的葉或果,讓小朋友看過,辨認特徵後,再到校園尋找該植物所在位置,做簡單的觀察紀錄。

「植物寫真我的樹」:兩人一組,到校園尋找最有感覺的一棵樹,仔細觀察,畫下並描述它的特徵,於下次上課分享。



分工合作

進行探究








分享經驗

整合成果




發現開拓性的問題:

陸生、水生植物的構造有什麼不同?


作業、應用推廣

綜合評鑑

推廣應用


教學成效評鑑




「科學智能」之教學目標

素養要項

達成之「科學智能」能力指標

學習活動項目

12345 6

過程技能

觀察

1-2-1-1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 □ □ □ □ □

比較與

分類

1-2-2-1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較…………………………………………..

1-2-2-2能權宜的運用自訂的標準或自設的工具去度量………………………………………..

1-2-2-3瞭解即使情況一樣,所得的結果未必相同,並察覺引致這種結果的原因……

1-2-2-4知道依目的(或屬性)不同,可作不同的分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組織與

關連

1-2-3-1對資料呈現的通則性作描述(例如物體愈大則愈重) ………………………………

1-2-3-2能形成預測式的假設(例如這球一定跳得高,因) ………………………………….

1-2-3-3能在試驗時控制變因,做定性的觀察………………………………………………………

□ □ □ □ □ □

  • □ □ □ □ □

□ □ □ □ □ □

歸納

研判

推斷

1-2-4-1由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實驗的結果………………………………………………….

1-2-4-2運用實驗結果去解釋發生的現象或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 □ □ □ □ □

  • □ □ □ □ □


傳達

1-2-5-1能運用表格、圖表(如解讀資料及登錄資料) ……………………………………………

1-2-5-2能傾聽別人的報告,及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1-2-5-3能由電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

□ □ □ □ □ □

  • □ □ □ □ □

□ □ □ □ □ □

科學本質


3-2-0-1知道可用驗證或試驗的方法來查核想法………………………………………………….

3-2-0-2察覺只要實驗的情況相同,產生的結果會很相近…………………………………….

3-2-0-3相信現象的變化,都是由某些變因的改變所促成的

□ □ □ □ □ □

  • □ □ □ □ □

□ □ □ □ □ □

科學態度

發現樂趣

5-2-1-1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許多的發現……………………………..

5-2-1-2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

5-2-1-3對科學及科學學習的價值持正向態度…………………………………………………….

□ □ □ □ □ □

  • □ □ □ □ □

□ □ □ □ □ □

思考智能

批判思考

6-2-1-1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 □ □ □ □ □

創造思考

6-2-2-1能常自問「怎麼做?」,遇事先自行思考解決的辦法……………………………….

6-2-2-2養成運用相關器材、設備來完成自己構想作品的習慣………………………………

□ □ □ □ □ □

□ □ □ □ □ □

解決問題

6-2-3-1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6-2-3-2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

□ □ □ □ □ □

□ □ □ □ □ □

科學應用


7-2-0-1利用科學知識處理問題(如由氣溫高低來考慮穿衣)…………………………………..

7-2-0-2做事時,能運用科學探究的精神和方法………………………………………………….

7-2-0-3能安全妥善的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器具……………………………………………………..

□ □ □ □ □ □

  • □ □ □ □ □

□ □ □ □ □ □

科技的發展

科技的

本質

4-2-1-1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2-1-2認識科技的特性…………………………………………………………………………………

□ □ □ □ □ □

□ □ □ □ □ □

科技與

社會

4-2-2-1體會個人生活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4-2-2-2認識家庭常用的產品……………………………………………………………………………

4-2-2-3體會科技與家庭生活的互動關係……………………………………………………………

□ □ □ □ □ □

  • □ □ □ □ □

□ □ □ □ □ □







(二)活動項目一覽表

項目(活動方式)

器材與資源

活動內容

一、看一眼,再找一找

撿拾校園植物的葉或果,如:1.台灣欒樹2.鳳凰木3.黃椰子4.大王椰子5.榕樹6.黃槐7.楓香8.大葉欖仁9.雞屎藤10.蟛蜞菊.札記1

1.老師於課前先挑出校園中較常見,具代表性的植物,應包括莖是攀爬、纏繞的植物。

2.上課時,老師將植物分組,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觀察,做簡單紀錄後,再到校園進行搜尋活動。


二、植物寫真我的樹

植物簡報;學習單;可戶外使用的硬板資料夾;札記2

1.老師先以數位相機拍下校園植物或找大型掛圖。

2.老師先展示兩三棵植物的簡報,全班共同討論、發覺植物的特徵,提出觀察向度。

3.兩人一組,到校園尋找最有感覺的一棵樹,仔細觀察,畫下並描述它的特徵,並於下次上課分享。

4.將優秀的學生作品拍下,於下次上課時分享。

校園植物英雄榜

札記3

進行長期觀察與特殊發現的紀錄競賽

三、校園拾荒


校園內的落葉或果實、種子

札記4

1.小朋友到校園撿拾落葉或果,

2.並幫這些落葉找到它們的「家」,留意它在枝條上的生長方式。

3.透過植物簡報,讓兒童探討發現植物的葉子或果實多樣變化。

4.透過遊戲進行分類。

四、植物的小寶寶怎麼來?

1.各種蔬菜、果實、或乾果等

2.鮮花:百合花、桔梗、向日葵、菊花、絲瓜等瓜類的花


1.請小朋友從家中帶蔬果來,探討我們食用的部分各是屬於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哪一個部位。

2.從觀察鮮花中,辦別花的各部位特徵,並找出形成果實的部分。

3.認識花、果實、種子的特徵和構造,發覺植物體的構造與型態是相互配合

五、為植物做身分證

植物簡報、植物名牌範例

札記5


1.老師展示植物名牌範例,討論名牌特色與內容

2.鼓勵學生彙整觀察與蒐集的資料,自行設計別具一格的植物名牌。

3.為校園植物掛上身分證。

六、默默奉獻的行道樹

植物簡報;學習單;可戶外使用的硬板資料夾;

札記6

1.觀察學校週遭的行道樹,欣賞並探討其功能。

2.了解都市內行道樹所扮演的角色及功能,並能養成愛惜植物的情懷

()主題探討活動

「親近校園植物」教學活動流程

說明

【觀察情境察覺問題】

每個學校對於環境的綠化都不遺餘力,因此校園五彩繽紛、多采多姿,如果能適時帶領小朋友探查,將會讓他們發現校園植物有許多值得驚艷的地方!

老師可視教學季節而定,以校園的景色變化為開場白,老師先從季節的改變,校園景色有哪些變化來提問,引起小朋友對校園植物的關注。

【引導討論確定問題】

進行活動一「看一眼,再找一找」,藉著觀察老師從校園蒐集到的各種葉子、果實或種子,由小朋友到校園實地搜尋、觀察比較,發現校園內的植物其實各有不同的構造與特徵,甚至也能發現它們的特殊功能。

【分工合作進行探究】

  1. 透過活動二「校園寫真我的樹」,請小朋友兩人一組,到校園內選擇最喜歡的一棵樹,仔細觀察,互相討論,畫出整棵樹的特徵,並加上說明。

  2. 請同學分享植物寫真,比較不同的植物特徵,老師再以簡報方式,選取校園內數種較典型植物,討論莖的不同生長方式。

  3. 透過活動三「校園拾荒」遊戲,讓小朋友尋找校園中的落葉、草木的果實、種子,留意觀察葉形、葉脈、葉子在枝條上的生長方式,並學習能自訂標準,進行葉或果的分類。

  4. 請小朋友從家中帶來蔬果,討論平時實用的蔬果是植物的哪一部份,如何觀察辨別?根、莖、果實、種子有哪些不同?並可嘗試分類。

  5. 從果實、種子的觀察,探討它們是如何形成的?

思考「植物的寶寶怎麼來?」而進行花的構造與功能之探討

【分享經驗整合成果】

進行活動五「為植物做身分證」:藉由簡報,師生共同綜合歸納植物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構造與功能,老師並簡報展示一些植物名牌的格式,然後由小朋友自行選擇一樣植物,學習蒐集、閱讀資料,再進行彙整,做出一份別具風格的植物名牌。

【綜合評鑑推廣運用】

活動六「默默奉獻的行道樹」:老師先規劃校園周圍巡禮的動線,讓小朋友討論觀察行道樹的重點,要求每棵樹至少紀錄三項特徵,留意常規,再進行一節課的戶外教學,藉此了解學生對此單元學習的收穫,並再度引發小朋友對生活週遭環境的關心。

1.老師引起話題的素材,可先留意小朋友上下學、上下課的動線會經過的植物,同時值此教學時機正好有明顯變化,如開花、落葉,以此植物提問,讓平時會留意週遭事物的小朋友,有發表的機會與成就感;引發小朋友的驚覺:「啊!怎麼我都不知道?」激起主動觀察的動機。

2.此時提醒小朋友,老師是為了教學而適量摘取植物,他們不可隨意攀折,以免破壞。

3.老師蒐集的葉可包括:掌狀複葉、羽狀複葉、單身複葉、單葉.

4.果可包括:欖仁果、大花紫威、洋紫荊、雀榕、鳳仙花、酢漿草、小葉桑.

5.觀察的植物需有高大直立的莖;有分枝的莖;矮小的灌木;柔軟多汁的莖;攀爬、匍伏、纏繞的莖


6.活動一:使用札記1

7.活動二:使用札記23

8.活動三:使用札記4

9.活動四:使用札記5

10.活動六:使用札記6


11.在校園周圍觀察時,為避免學生到處亂跑,發生危險,並提昇小朋友的觀察興致,老師可準備紅藍兩色小貼紙,鼓勵守秩序與發言,當場貼在小朋友的學習單上,效果非常好,同時很容易評量給分哦!



12.整個模組的評量方式著重在:合作學習評量及學習過程評量,包括每次的觀察紀錄,盡量由學生先行發表,或老師以問題提示觀察重點,每個活動進行前,同時做前一個概念的評量

一、【看一眼,再找一找】活動指導

【教學重點】

本活動希望透過挑戰記憶力的遊戲,讓小朋友看過老師提供的植物葉子、果實等,發現原來自己對校園植物很陌生(或很熟悉),而校園裡的植物和動物一樣具有特色,存在很多值得研究探討的有趣問題,從而引發小朋友的好奇心,激起主動研究植物的興趣!

【教學資源】老師課前至校園中蒐集一些具有特色、較為搶眼、或本單元內將運用到的植物的葉子或果實,每組預計提供36樣,提供給各組的植物種類可以重複。

。利用數位相機製做這些植物的照片檔案,包括全株型態,根、莖、葉、花、果等的特寫鏡頭。(植物取材舉例:台灣欒樹、楓香、欖仁、阿勃勒、鳳凰木、鵝掌藤、蟛蜞菊、竹子、黃椰子、黃金葛、洋紫荊、大花紫威..,以自己校園中較具特色或有特殊意義的植物為主。如果校園中有老樹或具特殊意義的植物更應趁勢融入教材中。)

學習札記1

時間:相連的兩節課




















「看一眼,再找一找」教學示例

說明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1.從季節變換,提出問題,引發小朋友注意到週遭環境有些什麼變化:

「怎麼知道春天來了?」

「天氣變暖和了,小朋友有沒有注意到校園中的植物有哪些改變呢?」

「春、夏、秋、冬,植物會呈現怎樣的外觀?」

「植物都會落葉嗎?」

「植物都會長果實嗎?」

「果實有哪些不同的樣子呢?」

「你有注意過不同植物有哪些不一樣的長相呢?」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2.「今天要玩記憶力大考驗的遊戲:這裡有一籃老師從校園中蒐集到的一些植物的葉或果,每組給五分鐘觀察時間,然後到校園找找看,這些葉子或果實,是從校園哪些植物身上取得呢?」

3.「想想看,植物的身上應該會有哪些特徵呢?」

4.「我們需要觀察些什麼,才比較容易紀錄它們的特徵?」

5.分發各組一籃老師事先蒐集的實物,討論如何觀察,要紀錄哪些重點,才不會遺忘觀察過的實物。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6.小朋友到校園中進行尋找「植物的家」的活動,讓他們在最短時間內找出老師所提供的幾種植物葉、果,到底可在校園何處找到,同時紀錄下找到的植物,還有哪些特徵?樹有多高?樹幹很粗嗎?有特殊紋路嗎?有沒有特殊氣味?葉子從枝幹上怎麼長出來?.

7.老師請最快、準確性最高的小組發表,他們如何快速完成任務?

8.老師請最慢、準確性很差的小組發表,他們的問題出在哪裡?並請全班小朋友給予建議。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9.全班共同彙整今天的觀察,發現植物有什麼特徵?

鼓勵小朋友細心觀察,比較不同植物各有哪些特色!

10.討論如何分辨校園中任意兩棵樹是同種或不同種?


盡量讓小朋友發表,提出他對校園的觀察經驗,藉以誘發小朋友的疑問與好奇心


也可以從校園中此時特徵較為明顯的植物談起,例如2-3月時,台灣欒樹的果實顏色明顯,老師以此提問


如果校園中有老樹或具特殊意義的植物, 也可以以它們做為討論的重點。


教師需依據校園內的植物,自行判斷哪些植物是本單元最適合小朋友學習的教材,





















給予表現優異者獎勵章—老師可設計“校園記事本”








(二)【植物寫真我的樹】活動指導

【教學重點】

透過本活動,讓小朋友共同合作,能仔細觀察一棵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有什麼特徵,並藉由分享,發現每種植物都有它的特色。

【教學資源】

。校園內的植物照片檔案

。學習札記2

。時間:連續的兩節課

「植物寫真我的樹」教學示例

說明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1.老師可將校園內的植物分區,再展示一些植物簡報檔案、讓小朋友欣賞不同的植物風貌,全班共同討論發表:

「你在校園哪個角落看過這棵樹?」

「從照片中,你能看出這棵植物有哪些特徵呢?」

「你曾在不同季節看過它還有哪些特色嗎?」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從剛剛的討論中,如果請你畫一棵校園植物,請問你要畫哪些部分、注意觀察些什麼?才能把這棵植物的特色顯現出來?」

2.討論植物寫生要觀察的重點,包括不同植物莖生長的方式(如直立、纏繞、柔軟、皺褶);葉子在枝條上的生長情形(一片一片長或很多片一起長.);葉子的形狀;花、果的樣子或顏色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3.兩人一組逛校園,選取最喜歡的一棵樹,兩人共同合作,仔細觀察並畫下來,注意莖的外形,樹皮的樣子,葉子的外形、長法,甚至週遭的環境都可以列入!

4.老師於校園巡視時,提醒小朋友疏漏之處,根如果看得到也畫入(如鳳凰木的板根);對於觀察細微者,適時於學習單上加註記號鼓勵。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5.老師於下次上課前,先將小朋友的札記2收齊,挑選出值得觀摩的作品,或欲透過此種植物進行討論的作品,由作者先行介紹植物特徵,再由同學提出疑問或建議或個人對該植物的特殊觀察經驗,老師再進行統整。

6.鼓勵小朋友長期觀察,並具有銳利的觀察力,提出「校園植物英雄榜」競賽活動。


教師可展示本校校園內,較具代表性的植物照片檔案,約2-3棵,或者是大型植物掛圖






使用札記2





此時盡量讓小朋友根據他的舊有經驗,提出看法。



兩人一組的分組方式,可先自行找夥伴,其餘由老師協調。


老師需先提醒,同一棵植物最多只有兩組一起畫;以免出現全班畫的植物種類太少,不易出現不一樣的根、莖、葉、花、果,而難以進行後面的討論活動。


老師可提醒小朋友,除了透過實際觀察寫生外,也可以蒐集資料再加以補充。


本次活動的討論可先針對植物的根或莖的外觀特徵、功能等進行討論,不一定特別著墨於葉子

「校園植物英雄榜」札記,是希望養成小朋友長期關心週遭環境的習慣,採分組與個人競賽並行,小朋友有所發現即給予適時的鼓勵與課堂公開表揚,以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


(三)【校園拾荒】活動指導

【教學重點】

1.本活動讓小朋友再度到校園內,撿拾落葉或果實,觀察葉脈變化,推測葉子或果實為何種植物所有,強化前次上課所習得的概念,並發現葉子在枝條上的生長方式,透過札記4的觀察紀錄,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效。

2.利用葉或果的多樣變化,學習自訂分類標準,進行分類遊戲。

【教學資源】

。校園內的落葉或果實、種子;札記4

。時間:連續的兩節課

「校園拾荒」教學示例

說明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1.討論「植物英雄榜」學習單上,各組的觀察與發現,

並由同學及老師給予紀錄者回饋與建議。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2.發表校園內哪些地方或植物,可以常常看到落葉?

3.提醒小朋友到校園撿拾落葉時,留意葉子在之條上的長法。

4.各組到校園內撿拾各種落葉,老師則於事前摘取些想觀察但無落葉的植物葉子。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5. 各組在課堂上發表所蒐集的落葉有哪些特色。可從葉子的大小、形狀、葉緣、厚薄、粗糙、光滑、葉脈等方面討論。

6. 比賽要如何將收集到的葉子分成兩堆或四堆:(可嘗試進行二級分類。)

7. 各組提出該組的分類原則,並由別組同學檢測是否恰當。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8.從自己蒐集或老師提供的實物中找出單葉、掌狀複葉、單身複葉、羽狀複葉等,讓學生透過想像,發表這些葉子像什麼樣子,再提出名詞說明。

9.老師提問:

「各種植物的葉子除了具有不同的特徵外,從枝條上長出來的樣子,你留意過了嗎?」

10.老師展示實物,讓同學發現何謂對生、互生、輪生。

老師展示植物簡報檔案,一面進行即時評量一面作歸納整理。

11.提醒下次上課時,自備各種蔬果或花。

上課時先花五分鐘,進行

「校園植物英雄榜」的紀錄討論

與獎勵。


提醒小朋友,在花圃裡、泥土地上能否找到半透明(無葉肉)的腐葉。


老師需確定可找到單葉、羽狀、掌狀、單身複葉等;有網狀脈與平行脈之分。













對於單葉、複葉的說法,老師必須先以實物讓學生了解一片葉子的構造有哪些,才容易解釋複葉。




四、【植物的小寶寶怎麼來?】活動指導

【教學重點】

  1. 由學生自備的蔬果,再次學習分類方法。

  2. 從觀察鮮花中,辦別花的各部位特徵,並找出形成果實的部分。

  3. 認識花、果實、種子的特徵和構造,發覺植物體的構造與型態是相互配合

【教學資源】

1.各種蔬菜、果實、或乾果、種子等

2.鮮花:百合花、桔梗、向日葵、菊花、絲瓜等瓜類的花

。時間:1.單獨的一節課

2.連續的兩節課

「植物的小寶寶怎麼來?」教學示例

說明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1.請小朋友從家中帶來蔬果

2.進行分類競賽遊戲,由先完成的組別說明分類的原則,其他組別提出不同看法或意見。

3.討論這些可實用的蔬果是植物的哪一部份,如何觀察辨別?(可切開辨別)

4.根據觀察,討論根、莖、果實、種子有哪些不同?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5.分組觀察各種果實或種子的差異,討論形成這些差異的目的與功用。(此時可以種子或果肉之不同,進行二級分類探討)

6.討論植物是如何傳播果實或種子?

7.討論,果實、種子是如何形成的?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8.觀察各種鮮花,了解花的構造。

9.提出花兒要如何結婚?

10.推測花如何形成果實種子?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植物開花後就一定會結果嗎?」

「說說看,植物沒有腳,不能移動,但是為什麼在不同地方可以看到相同植物呢?」

「想想看,植物要透過種子繁殖,才能長出一顆新植物嗎?」

11.帶小朋友到校園觀察(或者乙植物簡報呈現)油加利樹被雀榕纏勒的情況:

「為什麼在油加利樹或榕樹等樹幹上,常常看到雀榕長在上面?」


上課時先花五分鐘,進行

「校園植物英雄榜」的紀錄討論

與獎勵

除了請學生自備蔬果,老師可以撿拾校園內的果實或種子。

鳳仙花果實、黃花酢漿草果實都是很好的教材,可讓小朋友從玩樂中推測它們的種子的傳播方式。




準備百合、桔梗等花種可清楚看出雌、雄蕊、花藥、子房。

向日葵可讓小朋友了解菊科植物是多朵花聚成“一大朵”

絲瓜等類的花可讓小朋友透過比較,了解單性花與兩性花之差異

如果校園內有小葉桑或四季秋海棠,可以實際觀察,發現雄花與

之別。






其實校園內一些植物的特殊長相或情況都可以列入討論,養成學生隨時注意週遭環境與思考的習慣。




五、【為植物做身分證】活動指導

【教學重點】

1.老師展示植物名牌範例,討論名牌特色與內容

2.鼓勵學生彙整觀察與蒐集的資料,自行設計別具一格的植物名牌。

3.為校園植物掛上身分證。

【教學資源】

植物簡報、植物名牌範例

札記5

。時間:1.單獨的一節課

2.連續的兩節課

「為植物做身分證」教學示例

說明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1.「對於校園植物,我們已經了解很多,如果請你為最喜歡的植物製作一張名牌,你認為要寫上哪些重點呢?」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2.討論如何設計植物名牌。

3.以教學簡報展示植物名牌的範例,並由小朋友發表從各範例看到的優點及特色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4.提供札記5,做為小朋友製作時的參考。

5.鼓勵小朋友上網搜尋或到圖書館蒐集資料,進行植物名牌的製作。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6.分享每個人完成的植物名牌,給予鼓勵與建議。

7.可能的話,讓校朋友到校園內,為喜歡的植物掛上自己親手製作的名牌。

上課時先花五分鐘,進行

「校園植物英雄榜」的紀錄討論

與獎勵。



原則上可貴定紙張的規格與大小,以免出現大小差異太大又雜亂的現象。
















六、【默默奉獻的行道樹】活動指導

【教學重點】

1.透過學校四週環境的探訪巡禮,發現小小的四周,可能栽種多種的行道樹,除了欣賞不同行道樹的造型,並可藉此活動評量學生在本單元的學習成效。

2.了解行道樹在都會地區所扮演的重要功能,並能藉此引發學生探索自家附近的行道樹、公園內植物的興趣。平時走在人行道上,可以放慢腳步,多一點觀察興致,並養成愛惜植物的情懷。

【教學資源】

1.教師事先察訪學校四周環境的行道樹,確定觀察動線。

2.課前製作欲觀察的行道樹之植物簡報

3.札記6

4.可戶外使用的硬板資料夾

5.獎勵或扣分的貼紙

。時間:1.單獨的一節課或連續的兩節課

「默默奉獻的行道樹」教學示例

說明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1.老師可先從行道樹提問:

「想想看,馬路上為什麼要栽種行道樹呢?」

「你認為栽種行道樹時要考慮些什麼問題?」

「你認為我們校園內有哪些植物適合做為行道樹?你為什麼會這麼想呢?」

「這些行道樹是如何照顧的呢?」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我們觀察行道樹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比較看看,不同的行道樹各有什麼特色?」

2.展示植物簡報,簡單說明欲觀察的植物所在位置與名稱,並提醒每種植物至少紀錄三項特徵,可多寫但不得少寫。提出老師的評量標準:1.札記於下課前當場收回;2.所有發表於當場給予藍色貼紙鼓勵;3.秩序良好組別可加分給予綠色貼紙;4.不守規矩、干擾同學者貼上紅貼紙扣分;5.留意行的安全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3.帶領學生進行現場行道樹觀察紀錄,每到一棵植物前即進行提問,對於學生的回答,老師並不給予答案,只是在反問或提示,如:

「運用你的想像力,你覺得這棵樹長的像什麼?」

「仔細看看,你能發現它的特徵嗎?」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4.鼓勵學生課後主動觀察住家附近行道樹,並於下次上課發表。

5.討論樹木在整個自然環境的重要性。

上課時先花五分鐘,進行

「校園植物英雄榜」的紀錄討論

與獎勵







此時可以從行走動線中,選取幾種也常做為行道樹的校園植物,做為觀察的對象

附註:活動三「校園拾荒」與活動四「植物的小寶寶怎麼來」並沒有一定的教學順序問題,老師在進行活動二「植物寫真我的樹」後,如果發現全班小朋友具有高度躍躍欲試探索校園的興致,可藉由競賽方式,讓小朋友進行分組探究。老師可提示方向或舉例建議:例如討論本校的植物,1.葉在枝幹上有哪些不一樣的生長方式,2.植物的果實或種子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傳播方式有什麼差異?3.花有哪些重要的構造與功能?4.花有哪些不同的型態?………..

然後進行校園實際觀察紀錄與資料蒐集整理,各組分享報告,讓小朋友有更清楚的概念與資料整理歸納、傳達的能力。








本模組教學時,建議學生閱讀的書籍:

1.小學生自然精品 我的小小花園(植物)5 張小紫編輯 圖書館出版社

2.兒童知識博物館 植物的運動與成長7 黃文中總策劃

百年文化圖書公司

3.兒童知識博物館 種子的發芽與成長13 黃文中總策劃

百年文化圖書公司

4.兒童知識博物館 植物的構造與養分19 黃文中總策劃

百年文化圖書公司

『心得與感想:』

本年度我們使用的教材是牛頓版,當翻閱教材,看到「植物的身體」單元時,

浮現在我腦海裡的是過去小朋友對於學習植物的單元,興致並不是很高,他們只喜歡把水果切了吃、快樂的傳遞鮮花。而每每帶到校園作任何觀察或實驗,他們樂於在植物叢中尋找小昆蟲小動物,卻往往忽略和動物生存關係非常密切的植物。如何透過本單元教學,引起孩子對植物的興趣與關心,是我們教學思索的重點。

因此我們決定將「植物的身體」單元擴展為「校園植物」,從校園植物的認識出發,既符合學校本位課程,又是就地取材,更重要的是,學生對這些天天經過、就在身旁的植物,不會再視而不見了。

果然,透過此模組教學後,我們發現,孩子漸漸對學校的一草一木有了感覺,有時會於下課時撿拾一些葉子、果實來詢問;有的常於下課忙著找鳳仙花果實,將它帶到校園別區土地爆開,做了人工傳遞工作;有的會跑來告訴我他家附近的小公園也有種有和校園一樣的哪些樹。還有家長反映,孩子在回家的路上,會停下來摸摸行道樹或蹲下來看地下的花草,告訴媽媽,這棵植物有什麼特徵。

最令小朋友興奮的是,他們在四月時,發現台灣欒樹上有好多的紅色小昆蟲(紅姬緣椿象),他們好奇的問我,為什麼椿象只喜歡在欒樹上?他們吃什麼長大?.等等問題。

這些都讓我們很感動,可以確定的是,我們原先期待的教學目標的確有達成了,

孩子已開始自動關心「自然環境」,如果明年我們順著椿象的出現,再進行「和昆蟲作朋友」的教學,這些教材的取得不是更能融入生活環境而且更自然嗎?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