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學習課程認證自評表:學習活動設計向度填寫指南

格式
doc
大小
334 KB
頁數
40
上傳者
pc2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8-12-05,离现在 16 32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數位學習課程認證自評表

課程名稱:

(填寫說明: 1.內容說明欄中,請依檢核項目具體說明實施情況。

2.附件對照說明欄中,請提供所填內容在教學網站相對應存放之位置(網址),或提供書面附件資料以茲證明。

3.自評欄中,請自評實施請況,勾選BAA+三等級。如勾選『A』等級,請提供足以表示達到檢核標準之佐證;如勾選『A+』等級,請提供足以表示優於檢核標準之佐證;如勾選『B』等級,表示該項目未達檢核標準。如有選備檢核項目貴單位不具有相對應之標的,請在附件對照說明欄中說明理由,並勾選『N/A』,供審查委員裁量,必備檢核項目不可勾選『N/A』。)

向度一、學習活動設計

規範

檢核項目

內容說明

附件對照說明

自評

A

A

B

N/A

科目說明

1-1-1清楚說明科目宗旨、學分數、及明確的學習目標。

A+:課程網頁具體清楚的說明科目宗旨、學分數、及學習目標三者。

A課程網頁有說明科目宗旨、學分數、及學習目標三者,但不夠具體清楚;或僅說明其中兩項。

B:課程網頁未說明或僅說明科目宗旨、學分數、或學習目標三者

中之任一項。







1-1-2提供適當的單元架構及學習進度表。

A+:課程網頁能具體呈現單元架構,並依週次說明學習活動及進度。

A:課程網頁能具體呈現單元架構,或依週次說明學習活動及進度。

B:課程網頁未能說明課程架構或學習進度表者。

(課程的單元架構須以週次或章節來呈現。)







1-1-3清楚說明成績考評的方式與標準。

A+:課程網頁能具體說明各種考試、作業、及學習參與等成績考評的方式與比率標準。

A課程網頁有說明各種考試、作業、或學習參與等成績考評方式與比率標準,但細項不夠具體。

B:課程網頁未說明成績考評的方式與標準;或課程網頁僅提及成績考評方式,但未提及各項給分比率標準。







1-1-4 清楚指出學習對象及其學前能力。

A+:課程網頁清楚指出學習對象及其學前能力兩項。

A:課程網頁只指出學習對象或學前能力之一項;或同意受審單位

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 :課程網頁未說明學習對象或學前能力;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1-1-5清楚說明教學活動的性質及科目學習的方法。

A+:課程網頁有清楚說明教學活動性質及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方法。

A :課程網頁大致有說明各種教學活動性質及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

方法;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 :課程網頁未說明教學活動的性質及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方法;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教學活動的性質指:如講課、實作、討論等方式。學習方法指:學習者對應於教學活動的方式,如抄筆記、參與討論







1-1-6敘明學完本科目後未來的學習方向。

A+:課程介紹中有說明本科目與其它科目間的關係,並建議未來繼續學習的方向。

A:課程介紹中有說明本科目與其它科目間的關係,或建議未來繼續學習的方向;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 :課程介紹中未說明本科目與其它科目間的關係,也未說明未來繼續學習的方向;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維持學習動機

1-2-1教學活動能引起學習者學習動機。

A+: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大多有:提示學習目標、學習舊經驗、或破冰活動等引起學習動機之活動。

A: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部份有:提示學習目標、學習舊經驗、或破冰活動等引起學習動機之活動。

B課程在教學過程沒有或極少有:提示學習目標、學習舊經驗、或破冰活動等引起學習動機之活動。

引起學習動機的教學活動有:提示學習目標、提示學習舊經驗、或破冰活動等。)







1-2-2不同的學習階段中,皆能提供機會滿足學習者的成就感。

A+各單元主題大多能運用適當教學策略使學習者維持動機並滿足學習者成就感

A部分單元主題能利用教學策略使學習者維持動機並滿足學習者成就感

B各單元主題主要以單項老師講解式方法教學,未運用或極少運用其他教學策略使學習者維持動機並滿足學習者成就感

(滿足學習者成就感的教學策略有:案例研討、客座講員角色扮演、討論會、媒體練習等。







1-2-3教學活動的方式、內容與學習者工作或生活應用相關。

A+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所設計的教學活動的方式、內容大部分能與學習者工作或生活應用相關。

A: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所設計的教學活動的方式、內容部分能與學習者工作或生活應用相關;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所設計的教學活動的方式、內容,未能或極少與學習者工作或生活應用相關;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提供學習指導

1-3-1選用的教材能涵括所有的教學目標。

A+:課程所使用的教材能涵括所有的教學目標。

A:課程所使用的教材能涵括三分之二以上(含)的教學目標。

B:課程所使用的教材與教學目標不相干;或只能涵括三分之二以下的教學目標。







1-3-2選用的自學教材品質優良且份量合宜。

A+課程所選用的自學教材,有明確的教材定期審核及修正機制,且份量適合該學期使用。

A:課程所選用的自學教材品質尚可,且份量適合該學期使用。

B:課程所選用的自學教材品質有爭議,或份量不適合該學期使用。

(自學教材是指課程材料中除了知識內容外,還包含有:學習目

標、章節結構圖、重點提示、自我評量等協助學生學習的策略。品質優良的自學教材以是否有明確的教材定期審核及修正機制來衡量。







1-3-3教材呈現有清楚的重點提示說明。

A+:整體課程教材中大多有清楚的重點提示說明。

A:整體課程教材中部分有清楚的重點提示說明。

B:整體課程教材中未能或極少能清楚的重點提示說明。

(教材的重點提示是指:在教材內容中有使用底線、粗體、不同顏色等字體型式,來凸顯教材的重點。)







1-3-4提供生動的實例或個案以說明或印證科目的內容。

A+:課程教材或教學過程中,大多有提供生動的實例或個案以說明或印證科目的內容。

A:課程教材或教學過程中,部分有提供生動的實例或個案以說明或印證科目的內容。

B:課程教材或教學過程中,未有或極少有提供生動的實例或個案以說明或印證科目的內容。







1-3-5及時提供有效學習方法的建議。

A+:課程在教學互動過程及自我評量的回饋中,大多能對學生及時

提供有效學習方法的建議。

A:課程在教學互動過程或自我評量的回饋中,部分能對學生及時

提供有效學習方法的建議;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課程在教學互動過程及自我評量的回饋中,未能或極少能學生及時提供有效學習方法的建議;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有效學習方法的建議是指:在學習過程有困難的時候,課程教材或教師能提供學習方法的建議,例如:學習的步驟、解題要訣、或再度學習某特定單元的說明等。







1-3-6每一教學畫面中顯示該主題的學習總份量。

A+:在課程的教材畫面及影音檔播放中,均能顯示該主題的學習總份量。

A:在課程的教材畫面或影音檔播放中,能顯示該主題的學習總份量;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在課程的教材畫面及影音檔播放中,未能顯示該主題的學習總份量;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顯示主題的學習總份量是指:在教材中顯示說明該部分教材有多少網頁、或在播放影音檔時顯示有正在播放位置的時間單位。)







1-3-7具有豐富的科目補充教材。

A+:課程中提供9篇以上內容豐富的科目補充教材。

A:課程中提供1~8篇額外的科目補充教材;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

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課程中未提供任何的科目補充教材;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補充教材指:未列入正式教材之列,但與教學之單元內容有關係,且可增進鞏固學習者之觀念,因此所提供的補充知識。)







1-3-8提供線上學習輔導(e-tutor)人員的服務。

A+課程教學中,提供固定的線上學習輔導人員的服務。

A課程教學中,提供不固定的線上學習輔導人員的服務;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課程教學中,未提供其他線上學習輔導人員的服務;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線上學習輔導人員是指:班級的正式教師之外,另外提供的客座講員或線上助教等人員。







1-3-9提供學前的安置評估(前測),並建議適當的學習流程。

A+:課程有建議適當的學習流程,且教材有提供學前的安置評估(

)

A:課程有建議適當的學習流程,或教材有提供學前的安置評估(

) ;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課程未建議適當的學習流程,且未提供學前的安置評估(前測) ;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前測是指:在學習開始之前,先有一個測驗可以讓學習者知道自己在這個課程知識的了解程度。學習流程則包括學習教材的先後關聯順序,線上或非線上的學習活動,如課程討論、主題討論、資料查詢,或學習時碰到障礙的解決方式,如郵寄信件給助教。)







1-3-10依據不同的學習目標選用多種合宜的教學活動方式。

A+:課程教學互動過程中,配合學習目標有提供五種以上合宜的教

學活動方式。

A:課程教學互動過程中,配合學習目標有提供三種以上合宜的教

學活動方式;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課程教學互動過程中,配合學習目標只提供一或二種教學活動方

式;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教學活動方式是指:教師為達成教學目標,帶領學生所從事的活動項目,如:在同步教學中的講述、演示、指定學生發言、口頭考評等,或非同步教學中的解答說明、轉指定其他學生發言、提示、辯證、拋出新議題等)







學習者與教材互動

1-4-1提供適當的練習或課後反思活動。

A+:課程教材的各單元均有練習或課後反思活動。

A:課程教材的部分單元有練習或課後反思活動。

B:課程教材未有練習或課後反思活動。

(課後反思活動指:在學習課程教材後所提供的內容整理、練習、作業題、或自我評量等。)







1-4-2對練習或課後活動提供適當的回饋。

A+:課程教材對所提供的練習或課後活動,均能提供及時、適當的回饋。

A:課程教材對所提供的練習或課後活動,大體上能提供適當的回饋。

B課程教材對所提供練習或課後活動,未有提供回饋;或所提供的回饋內容有爭議。

(此處的回饋是指:課程教材系統能對學習者的學習活動反應給予評分、嘉獎、或意見。)







1-4-3提供充分的外界網路資源。

A+:課程教材內容中,大部分單元提供外界網路資源。

A:課程教材內容中,部分單元提供外界網路資源;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課程教材內容中,未提供外界網路資源;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外界網路資源是指:在課程教材內容中,建有引用外界網路資源的動態連結,可供學習者依需要連結參考。

 






1-4-4學習者可以自行選擇學習教材的路徑。

A+:課程教材採多層模組架構,各週單元教材可再細分為二層以上的教材模組,供學習者自行選擇學習路徑。

A:課程教材採單層模組架構,學習者可以選擇週次單元教材,但單元下只有不同主題可供選擇學習;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課程教材不具模組架構,為線性型閱讀材料(類似:教科書、錄影帶);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選擇學習教材路徑是指:學習者可以依自己需要選擇教材模組的順序或是否反覆學習。而教材的模組架構是指:將整個課程教材切割為多個單元,或在單元下再切割為多個主題模組、多個段落網頁等,提供學習者選擇不同的切入點。)







1-4-5學習者可以在學習教材時製作線上筆記。

A+:學習者可以在學習教材模組時製作線上筆記。

A:學習者可以在整個科目的共同區塊中製作線上筆記;或同意受

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未提供學習者可在學習教材時製作線上筆記的機制;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線上筆記是指學習者可以在線上啟動一記事頁,對教材內容摘記重點或表示意見,供日後參考。)







師生互動

1-5-1提供授課教師的介紹資訊及課業輔導電子信箱。

A+:課程網站中,提供詳細有用的授課教師介紹資訊(含研究內容的連結等)及課業輔導電子信箱。

A:課程網站中,僅提供簡短的授課教師介紹資訊及課業輔導電子信箱。

B:課程網站中,未有授課教師的介紹資訊及課業輔導電子信箱。

 






1-5-2教師能及時(一週內)回應學習者的問題,提供良好的回饋。

A+:教師大體上能在二天內回應課業輔導電子信箱學習者的問題,並提供良好的回饋。

A:教師大體上能在一週內回應課業輔導電子信箱學習者的問題,並提供良好的回饋。

B:教師未能在一週內回應課業輔導電子信箱學習者的問題;或所提供回饋的方式有爭議。

 






1-5-3師生均能積極參與科目的討論園地。

A+:課程討論園地平均每週有二個以上的議題,學生平均每週至少有一次發言,教師平均每週至少有二次發言。

A:課程討論園地平均每週有一個以上的議題,學生平均每三週至少有一次發言,教師平均每週至少有一次發言。

B:課程討論園地的議題數、學生及教師的發言數,均未達以上標準者。

(師生參與討論的積極度,可以依討論的議題數、學生及教師的發言數來衡量。







1-5-4提供「線上辦公室時間」,供學習者線上與教師互動。

A+教師公告「線上辦公室時間」,每週一小時以上登入上網,供學習者線上與教師互動。

A教師公告「線上辦公室時間」,不定期或僅在特定時間登入上網,供學習者線上與教師互動;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教師未有公告「線上辦公室時間」;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線上辦公室時間是指:教師公告一約定時間,學習者可以在此時上網與教師或助教作即時互動。)







1-5-5師生互動時,雙方能提出或參與學習目標相關的討論議題。

A+:課程同步或非同步線上互動時,學生經常(達十次以上)提出學習目標相關的討論議題。

A課程同步或非同步線上互動時,學生偶而(五次以上)提出學習

目標相關的討論議題;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課程同步或非同步線上互動時,學生從未或極少(不足四次)提出學習目標相關的討論議題;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討論議題的提出固然是教師的職責之一,但學生能主動提出與課程相關之討論議題,更顯出討論之積極。)







1-5-6提供適量輔助性的師生面對面教學互動。

A+:課程教學中,提供師生面對面的教室教學或座談活動。

A:課程教學中,只提供面對面的實體考試;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課程教學中,未提供任何師生面對面教學互動;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線上教學下,輔助性的師生面對面教學互動包括:師生的教室教學、座談活動、及實體考試等。)

 






同學互動

1-6-1提供班級同學的自我介紹、電子信箱、或個人網頁等資訊。

A+:班級網站中,提供同學的姓名、電子信箱、及自我介紹的個人網頁等資訊。

A:班級網站中,僅提供同學的姓名、電子信箱等資訊。

B:班級網站中,未提供同學的姓名、電子信箱等基本資訊,或僅提供同學的姓名資訊。







1-6-2建立以主題分類的線上討論園地。

A+:課程網站中,除提供線上課業討論園地外,另有專供學生社交互動的線上園地。

A:課程網站中,提供有以主題分類的線上課業討論園地。

B:課程網站中,未有以主題分類的線上討論園地。







1-6-3學習者間線上互動能緊扣科目內容的學習。

A+:學習者間的線上互動,每週均能緊扣科目內容的學習。

A:學習者間的線上互動,有一半以上能與科目內容的學習相關。

B:學習者間的線上互動,未有一半以上能與科目內容的學習相關;或有三次以上的機會中混有離題、個人利害、其至爭吵攻擊等攪亂科目內容的學習。







1-6-4使用合作學習策略,融入於課程教學活動。

A+:課程依性質適時且充分採用合作學習策略。

A:課程依性質偶有採用合作學習策略。

B:課程依性質宜採用合作學習策略但未採用者;或課程誤用合作學習策略,造成學生額外負擔。

(合作學習策略指:學生分組討論、合作專案研究、或同儕互評等活動。)







1-6-5提供線上學習者的相互呼叫機制。

A+:課程提供線上學習者的相互呼叫機制,且曾多次使用過。

A:課程提供線上學習者的相互呼叫機制,但僅偶而使用過;或同

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課程未提供或從未使用線上學習者的相互呼叫機制;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線上呼叫機制是指:學習者可在線上相互呼叫,進入即時討論室中交換意見。)







1-6-6提供學習者間面對面的互動活動。

A+:學習者間有面對面的互動活動,且有活動紀錄者。

A學習者間有面對面的互動活動,但未有活動紀錄者;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學習者間未有面對面的互動活動;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學習評量

1-7-1評量方式及題目能配合教學目標與教材內容。

A+:課程的評量方式符合課程性質,且評量題目能涵蓋全部的教學目標與教材內容。

A課程的評量方式符合課程性質,且評量題目能涵蓋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學目標與教材內容。

B:課程的評量方式並不符合課程的性質,或評量題目未能涵蓋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學目標與教材內容。

(課程的評量方式可採:非實體評量與實體評量。非實體評量是藉由學習者的線上紀錄,包括瀏覽教材時間或測驗成績來評量;實體評量則是教室實作或實體測驗的評量。)


 

 




1-7-2針對各項評量活動提供清楚的說明。

A+:課程的各項評量活動有提供清楚的說明

A:課程的各項評量活動有提供簡略的說明。

B:課程的各項評量活動未有提供說明。

(完整的評量活動說明包括:測驗方式、時間、評分原則、答題要領、佔分比例等項目。)



 




1-7-3提供作業公告與繳交的機制。

A+:課程有提供穩定、易於使用的作業公告與線上繳交的機制。

A:課程有提供簡略的線上作業公告與線上繳交的機制。

B:課程未提供線上作業公告與線上繳交的機制。


 

 




1-7-4提供線上測驗(自我評量)的機制。

A+:每週或每一教學單元均有提供線上測驗(自我評量)的機制。

A:課程內有提供至少二次以上的線上測驗(自我評量)的機制。

B:課程內未有線上測驗(自我評量)的機制;或僅提供一次線上測驗(自我評量)的機制。


 

 




1-7-5提供測驗結果的立即評閱。

A+:課程能提供各種測驗(含測驗題及簡答題)的立即評閱,且結果正確。

A:課程能提供是非題或選擇題的立即評閱,且結果正確。

B:課程未能提供測驗結果的立即評閱;或評閱結果有爭議。


 

 




1-7-6提供測驗結果的正確答案與回饋。

A+:評閱結果能提供測驗的正確答案與清楚的解說回饋。

A:評閱結果能提供測驗的正確答案與簡單的回饋。

B:評閱結果僅提供測驗的對錯及正確答案,並無解說回饋;或評閱結果有爭議。


 

 




1-7-7評量題目的範圍與難度能配合學習者的能力與需求。

A+:評量題目的範圍與難度能區別出學習者的能力高低,且不致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

A:評量題目的範圍不致偏頗,或題目有適當的難度;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評量的題目範圍偏頗,及題目沒有鑑別度;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1-7-8作業題目能協助學習者彙整教材重點並激發深層的思考與應用。

A+提供四次以上的作業題目,且題目能協助學習者彙整教材重點並激發深層的思考與應用。

A提供二至三次的作業題目,且題目能協助學習者彙整教材重點並激發深層的思考與應用;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只提供零至一次的作業題目,或題目未能協助學習者彙整教材重點並激發深層的思考與應用;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1-7-9提供自動催交作業的機制。

A+:課程有到期自動催交作業的機制。

A:課程未有到期自動催交作業的機制,但教師能逐次發函學生催交作業;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課程未有到期自動催交作業的機制,教師也未能逐次發函學生催交作業;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1-7-10提供線上的作業批閱及給予評語回饋。

A+:課程提供教師可直接在線上批閱作業及給予評語回饋。

A:課程只提供教師下載作業、批閱後再上傳的功能;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課程未提供教師線上批閱作業或下載批閱後再上傳的功能;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1-7-11提供線上的學習者作品觀摩。

A+:課程提供教師可直接選定學習者作品做線上的觀摩。

A:課程僅提供教師可間接選定學習者作品做線上的觀摩;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課程未提供線上的學習者作品觀摩;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線上觀摩可由系統自動在作業區標示作品或改列到觀摩區展示;教師也可以自己動手複製作品另行在教材資源區公告。)


 

 




1-7-12提供隨機式或指定式的線上測驗。

A+課程提供教師可做隨機式及指定式的線上測驗。

A課程提供教師可做隨機式或指定式的線上測驗;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課程只提供固定式的線上測驗;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線上測驗分三大類:隨機式可依教師設定從題庫中隨機選題;指定式可依教師從題庫中指定試題;而固定式則在設計測驗時已固定試題,不能變化。)


 

 




1-7-13對測驗結果有適當的統計或排名。

A+:課程對測驗結果有適當的統計,並顯示學習者本人在統計中的排名。

A:課程提供測驗結果的統計,或學習者本人的排名;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課程未提供測驗結果的統計,也未提供學習者本人的排名;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測驗結果可以做成所有學習者的平均及分佈統計,或學習者本人在全體中的排名。)


 





1-7-14提供歷年題庫,以方便學習者自行參考練習。

A+:課程提供歷年考題資料庫,以方便學習者自行參考練習。

A:課程提供練習題庫,以方便學習者反覆練習;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課程未有歷年考題資料庫,也未有練習題庫;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自評結果合計(請填各自評分類合計個數)





綜合評述(請就本自評表未列但有助審查委員審查之項目做說明)


向度二、教學管理

規範

檢核項目

內容說明

附件對照說明

自評

A

A

B

N/A

科目基本資料管理

2-1-1科目資料均有適當的保存。

A+:所有科目資料在開課期間及開課結束後,均有適當的備份或保存。

A:大部份科目資料在開課期間或開課結束後,能有適當的備份或保存。

B:科目資料在開課期間或開課結束後,未有適當的備份或保存。

(數位學習的科目資料包括:班級師生名單、使用教材、教學歷程活動、學習成果記錄等項目。)



 




2-1-2提供公告欄公佈科目進度與即時訊息。

A+系統有提供線上公告欄,且教師能每週用以公佈科目進度與即時訊息,達十六則以上者。

A系統有提供線上公告欄,且教師能不定期用以公佈科目進度與即時訊息,達七則至十五則者。

B:系統未有提供線上公告欄;或有提供線上公告欄,但教師僅有六則以內的公佈訊息







2-1-3提供教師及學習者使用不同的身份註記,並給予適當的權限。

A+:系統有提供課程管理者、線上教師、及學習者等使用不同的身份註記,並分別給予適當的權限。

A:系統有提供教師及學習者使用不同的身份註記,並分別給予適當的權限;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系統未提供教師及學習者使用不同的身份註記;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2-1-4提供教師及學習者使用電子郵件、個人網頁、及自有網頁空間。

A+:系統對全部教師及學習者均有提供電子郵件、個人網頁、及自有網頁空間。

A:系統對教師或學習者部份提供電子郵件、個人網頁、或自有網頁空間等;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系統對教師及學習者均未有提供電子郵件、個人網頁、及自有網頁空間;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2-1-5提供學習者使用設定個別偏好的訊息呈現方式。

A+:系統提供學習者可以設定多項個別偏好的訊息呈現方式。

A:系統僅提供學習者可以設定兩項個別偏好的訊息呈現方式;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系統對學習者只使用單一固定的訊息呈現方式;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個別偏好的訊息呈現方式如:原定大小或全螢幕、依日期或作者排序的發言列表等。)







學習過程記錄

2-2-1記錄學習者上網學習的時間及次數。

A+系統能詳細記錄學習者上網學習的次數及每次登入使用的時間,並能自動檢測停滯(idle)時間。

A:系統能記錄學習者上網學習的次數及每次登入使用的時間。

B:系統未能記錄學習者上網學習的次數及每次登入使用的時間。

自動檢測停滯時間是指:系統能從學習者對同一畫面停滯過久,而特意檢測學習者是否在場的判定。)


 

 




2-2-2提供學習使用的資料查詢功能。

A+:系統能提供教師與學生查詢包括:學習者個人資料、學習紀錄、及學習成效等各項資料的功能。

A:系統能提供教師與學生查詢包括:學習者個人資料、學習紀錄、及學習成效等二項資料的功能。

B:系統未能提供教師與學生查詢;或僅能提供教師與學生查詢包括:學習者個人資料、學習紀錄、及學習成效等中一項資料的功能。

(學習資料的查詢功能指:教師可以查詢學習者個人資料、學習紀錄、及學習成效等。其中,學習者個人資料如:姓名系級或電話等;學習紀錄如:瀏覽教材之時間或是次數等;學習成效如:學習者之測驗分數或是作業分數。)


 





2-2-3提供線上討論的紀錄檔案。

A+:系統提供線上即時討論教室及線上分組討論區的紀錄檔案。

A:系統提供線上即時討論教室或線上分組討論區的紀錄檔案;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系統未提供線上討論的紀錄檔案;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線上討論的紀錄檔案主要包括:線上即時討論教室、線上分組討論區、及線上非同步課業討論區等紀錄。)







2-2-4記錄個別學習者上網學習的路徑。

A+:系統能記錄個別學習者上網學習的路徑,並自動彚總在各學習網頁的統計資訊中。

A:系統能記錄個別學習者上網學習的路徑;但不能自動彚總在各學習網頁的統計資訊中。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系統未能記錄個別學習者上網學習的路徑;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2-2-5保留學習者過去的學習紀錄。

A+:系統在學期結束後仍能保留所有學習者過去(含結果與過程)的學習紀錄。

A:系統在學期結束後只能保留學習者最後結果的學習紀錄;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系統未保留學習者過去的學習紀錄;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學習成果統計

2-3-1使用系統提供網路教學中所有線上作業的成績統計。

A+系統提供全班及個人線上作業的成績統計。

A系統提供全班或個人線上作業的成績統計。

B:系統未提供線上作業的成績統計。

 

 





2-3-2使用系統提供參與討論活動的次數統計。

A+系統提供學習者參與同步討論及非同步討論活動的次數統計。

A系統提供學習者參與同步討論或非同步討論活動的次數統計。

B:系統未提供參與討論活動的次數統計。

(線上討論分為同步討論及非同步討論兩類;參與討論活動的次數統計指:學習者在同步討論及非同步討論活動的參加次數統計,未來還可擴及學習者在討論中發言的次數統計。)


 





2-3-3提供網路教學中所有線上測驗的成績統計。

A+系統提供全班及個人線上測驗的成績統計。

A系統提供全班或個人線上測驗的成績統計。

B:系統未提供線上測驗的成績統計。







2-3-4匯集學習者的歷程檔案做為評量參考。

A+系統能匯集學習者的歷程檔案成績,自動整理為評量成績。

A系統能匯集學習者的歷程檔案成績,做為評量參考;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系統未能匯集學習者的歷程檔案成績做為評量參考;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歷程檔案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從事各項學習活動所累積的成果,如:對教材瀏覽的時間次數、參與上課紀錄、討論的發言、繳交的作業、測驗成績等。)


 





科目評鑑

2-4-1使用系統提供各種學習狀況的統計。

A+:系統能提供全班及個人各種學習狀況的統計。

A:系統能提供全班或個人部份學習狀況的統計。

B:系統未能提供全班及個人各種學習狀況的統計。

(學習狀況的統計包括:作業、討論活動、上網時間等項的統計。)







2-4-2使用系統提供課程結束時學習者對科目教材與教學活動的評鑑問卷。

A+:課程結束時能提供學習者對科目教材與教學活動的詳細評鑑問卷。

A:課程結束時能提供學習者對科目教材或教學活動的簡略評鑑問卷。

B:課程結束時未能提供學習者對科目教材與教學活動的評鑑問卷。







2-4-3使用系統提供具有詳細且清楚的教材回饋統計。

A+:系統提供具有詳細且清楚的教材回饋統計。

A:系統提供簡單的教材回饋統計;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系統未提供教材回饋統計;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教材回饋統計是指:在使用過線上教材後,系統會自動登錄統計該教材模組有多少人點閱、下載、或做回饋筆記等。)







2-4-4使用系統提供之詳細且清楚的題庫回饋統計。

A+:系統提供詳細且清楚的題庫回饋統計。

A:系統提供簡單的題庫回饋統計;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系統未提供題庫回饋統計;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題庫回饋統計是指:在使用過線上測驗後,系統會自動登錄統計每一試題的選題率、答對率、難度分析等。)







2-4-5使用系統提供累計的科目評鑑統計。

A+:系統提供歷年或多班累計的科目評鑑統計。

A:系統提供當學期或本班的科目評鑑統計;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系統未提供科目評鑑統計;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2-4-6提供師生面對面的科目檢討會議。

A+:課程提供師生面對面的科目檢討會議並有紀錄。

A:課程提供師生面對面的科目檢討會議,但未有紀錄;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課程未提供師生面對面的科目檢討會議;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教學效力

2-5-1學習者樂意使用網路教學來學習(或在課程評鑑中顯示過半學習者樂於使用網路教學)

A+:在課程評鑑中,顯示四分之三以上的學習者樂於使用網路教學(或願再度選用網路教學課程)

A:在課程評鑑中,顯示二分之一以上的學習者樂於使用網路教學(或願再度選用網路教學課程)

B:未做課程評鑑,或在課程評鑑中只有不到二分之一的學習者樂於使用網路教學(或願再度選用網路教學課程)

(學習者是否樂意使用網路教學來學習可採學習者版的課程評鑑或課程意見調查結果來判斷。)


 





2-5-2教師同意該科目適用網路教學(或在課程評鑑中顯示過半教師樂於採用網路教學)

A+:在對教師施行的課程評鑑中,顯示四分之三以上的教師同意該科目適用網路教學(或樂於再採用網路教學)

A:在對教師施行的課程評鑑中,顯示二分之一以上的教師同意該科目適用網路教學(或樂於再採用網路教學)

B:未做對教師施行的課程評鑑中,或在課程評鑑中只有不到二分之一的教師同意該科目適用網路教學(或樂於再採用網路教學)

(教師是否同意該科目適用網路教學可採教師版的課程評鑑或課程意見調查結果來判斷。)







2-5-3學習者的學習成就達到預期的標準(或與教室教學相等的及格率)

A+學習者的及格率與學習平均成績明顯優於同一科目的教室教學標準(或全部科目的平均值)

A:學習者的及格率與學習平均成績等同於(上下10%)同一科目的教室教學標準(或全部科目的平均值) ;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學習者的及格率與學習平均成績未有比較,或明顯低於同一科目的教室教學標準(或全部科目的平均值) ;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2-5-4科目的學業完成率達到預期的標準(或與教室教學相等的學業完成率)

A+:科目的學業完成率明顯優於同一科目的教室教學標準(或全部科目的平均值)

A:科目的學業完成率等同於(上下10%)同一科目的教室教學標準(或全部科目的平均值) ;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科目的學業完成率未有比較,或明顯低於同一科目的教室教學標準(或全部科目的平均值);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學業完成率是指該科目中及格學習者的比率。)


 





與教務系統整合

2-6-1提供學習者教務資料的線上查詢。

A+:系統提供學習者詳細教務資料的線上查詢(含:選修科目、上課時程、作業成績、考試成績、缺課記錄等)

A:系統提供學習者部分教務資料的線上查詢(如:選修科目、上課時程、作業成績、考試成績、缺課記錄中的一至四項)

B:系統未提供學習者教務資料的線上查詢。

(教務資料的線上查詢包括:學習者本身的選修科目、上課時程、作業成績、考試成績、缺課記錄等項目。)







2-6-2學習者相關資料能滙入、滙出或與教務系統整合。

A+:學習者相關資料本身就是教務系統整合資料的一部份。

A:學習者相關資料能滙入或滙出與教務系統整合。

B:學習者相關資料未能與教務系統整合,必須另行人工輸入。







2-6-3提供與教務系統整合之成績紀錄管理。

A+:學習者成績紀錄本身就是教務系統整合資料的一部份。

A:學習者成績紀錄能滙入或滙出與教務系統整合;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學習者成績紀錄未能與教務系統整合,必須另行人工輸入;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2-6-4提供線上招生報名的機制。

A+:課程系統本身提供線上招生報名的機制。

A:學校教務系統提供線上招生報名的機制;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學校教務系統或課程系統都未提供線上招生報名的機制;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2-6-5提供線上註冊選課的機制。

A+:課程系統本身能提供線上註冊選課的機制。

A:學校教務系統能提供線上註冊選課的機制;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學校教務系統或課程系統都未能提供線上註冊選課的機制;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2-6-6與教務系統共同使用相容的資料格式及技術標準。

A+:課程系統與教務系統共同使用相同的資料格式及技術標準。

A:課程系統與教務系統使用相容的資料格式及技術標準;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課程系統與教務系統未使用相容的資料格式及技術標準;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相容的資料格式或技術標準是指:兩套資料格式及技術標準並不相同,但可互相轉換成對方的資料格式及技術標準。)







自評結果合計(請填各自評分類合計個數)





綜合評述(請就本自評表未列但有助審查委員審查之項目做說明)


2-22


向度三、系統服務

規範

檢核項目

內容說明

附件對照說明

自評

A

A

B

N/A

使用者訓練

3-1-1對教師提供充足的使用培訓課程(能順利使用網路教學平台)

A+:對任課教師提供充足的使用培訓課程。

A:對任課教師提供部分的使用培訓課程。

B:未對教師提供培訓課程。

(線上教師的培訓應包括:使用網路教學平台及教學策略的運用等課程。)







3-1-2對學習者提供充足的使用培訓課程(能順利使用網路教學平台)

A+:對學習者提供充足的使用培訓課程。

A:對學習者提供部分的使用培訓課程。

B:未對學習者提供培訓課程。

(學習者的培訓應包括:使用網路教學平台及學習策略的運用等課程。)







3-1-3對教務管理者提供充足的使用培訓課程(能順利使用網路教學平台)

A+:對教務管理者提供充足的使用培訓課程。

A:對教務管理者提供部分的使用培訓課程;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未對教務管理者提供使用網路教學平台的培訓課程;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3-1-4對系統管理者提供充足的使用培訓課程(能順利管理網路教學平台)

A+:對系統管理者提供充足的使用培訓課程。

A:對系統管理者提供部分的使用培訓課程;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未對系統管理者提供培訓課程;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教師使用服務

3-2-1使用系統提供教師對教材做新增、修改、刪除的管理。

A+:系統提供教師可以自行對教材做新增、刪除、修改的管理。

A:教師透過系統人員,可以對教材做新增、刪除、修改的管理。

B:系統不允許教師對教材做新增、刪除、修改的管理。

(教師對教材的管理指的是對主教材及補充教材有新增、刪除、修改的權力。)







3-2-2使用系統提供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做新增、修改、刪除管理。

A+:系統提供教師可以自行對教學活動設計做新增、刪除、修改的管理。

A:教師透過系統人員,可以對教學活動設計做新增、刪除、修改的管理。

B:系統不允許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做新增、刪除、修改的管理。

(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的管理指的是對同步及非同步教學活動有新增、刪除、修改的權力。)







3-2-3使用系統提供教師有關學習者紀錄的統計排名。

A+:系統提供教師有關學習者紀錄做四項以上的統計排名。

A:系統提供教師有關學習者紀錄做一至三項的統計排名。

B:系統未能提供教師有關學習者紀錄的統計排名。

(學習者紀錄的統計排名包括:作業、測驗、參與次數、發言次數、參與時間的統計排名。)







3-2-4使用系統提供教師本科目的課程評鑑問卷及其統計分析。

A+:系統提供教師本科目教師版及學生版的課程評鑑問卷及其統計分析。

A:系統只提供教師本科目學生版的課程評鑑問卷及其統計分析。

B:系統未能提供教師本科目的課程評鑑問卷及其統計分析。

(課程評鑑問卷可分為教師版及學生版的課程評鑑問卷,前者調查教師對課程的意見,後者調查學生對課程的意見。)







3-2-5有教師分工制度,能區分教材製作者或教學引導者的角色。

A+:課程發展有明確的教師分工制度,能在教材製作及教學引導兩項工作下再有不同的角色區分。

A:課程發展的教師分工制度,僅有教材製作或教學引導的角色區分;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系統未有教師分工制度,一人教師擔任全部工作;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3-2-6使用系統提供教師對學習者的分組設定做新增、修改、刪除的管理。

A+系統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能自行對學習者的分組設定做新增、修改、刪除的管理。

A系統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能透過系統人員對學習者的分組設定做新增、修改、刪除的管理;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系統未採行合作學習,也未提供教師對學習者的分組設定;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合作學習是指教師將班級的學習者分組,分派任務後,由小組成員合作共同從事某項學習活動,再對全班做成果分享。)







3-2-7使用系統協助教師進行線上討論或線上輔導時間。

A+系統在上課期間能提供專兼職人員協助教師進行線上討論或線上輔導時間。

A系統在課後能協助教師解決進行線上討論或線上輔導時間所遭遇的困難;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系統未能協助教師進行線上討論或線上輔導時間時所遭遇的困難;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3-2-8提供相關系統或工具的下載服務。

A+:課程系統提供相關系統或學習工具的下載服務。

A:學校系統提供相關系統或學習工具的下載服務;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學校提供相關系統或學習工具的下載服務;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學習者使用服務

3-3-1提供平台系統內相關學習資料之統計查詢。

A+:對學習者提供平台系統內四項以上學習資料之統計查詢。

A:對學習者提供平台系統內一至三項學習資料之統計查詢。

B:對學習者未提供平台系統內學習資料之統計查詢。

(學習資料的統計查詢包括:作業、測驗、參與次數、時數、發言次數等的統計查詢。)







3-3-2提供教材友善列印的功能,以方便離線閱讀。

A+:對學習者提供平台系統內各種教材(主教材、輔助教材、發言記錄)友善列印的功能,以方便離線閱讀。

A對學習者提供平台系統內部分教材(主教材、輔助教材、發言記錄)友善列印的功能,以方便離線閱讀。

B:未對學習者提供平台系統內教材友善列印的功能。

(友善列印是指:系統為方便使用者列印網頁內容,而將這些內容去除不必要資料,重新安排為一適當格式之列印方式。)







3-3-3提供學習者電子郵件帳號。

A+:對學習者提供課程內的電子郵件帳號。

A:對學習者僅提供課程外的電子郵件帳號;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未對學習者提供電子郵件帳號;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3-3-4提供學習者使用之學習工具或工具下載服務。

A+:在課程系統內提供學習者所需使用之學習工具或工具下載服務。

A:在學校系統內提供學習者所需使用之學習工具或工具下載服務;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學校未提供學習者使用之學習工具或工具下載服務;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學習工具是指:學習者進行網路教學過程中所需的應用工具,如:影音播放程式、壓縮軟體等。)







3-3-5提供學習者個人網頁空間。

A+:在課程系統內提供學習者個人網頁空間。

A:在學校系統內提供學習者個人網頁空間;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學校未提供學習者個人網頁空間;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

N/A之理由說明者。







線上輔助

3-4-1提供清楚的系統規格需求說明。

A+:課程提供紙本及電子版本的系統規格需求說明。

A:課程提供紙本或電子版本的系統規格需求說明。

B:課程未提供系統規格需求說明;或其系統規格需求說明不清楚、有錯誤。

(系統規格需求說明是指:進行網路教學時,硬體環境所需的規格能力。)







3-4-2提供清楚的線上操作輔助說明。

A+:課程系統提供問題感知(problem-sensative的線上操作輔助說明。

A:課程系統提供清楚的線上操作輔助說明。

B:課程系統未提供線上操作輔助說明;或其操作輔助說明不清楚、有錯誤。

(線上操作輔助說明是指:進行網路教學時,如何操作網路教學平台系統的說明。問題感知是指:系統能自動偵測判斷使用者發生困難的地方,並提供相關問題解決的說明。)







3-4-3提供清楚相關學習軟體工具的安裝及解除安裝說明。

A+:課程系統提供相關學習軟體工具的紙本及電子版本的安裝及解除安裝說明。

A:課程系統提供相關學習軟體工具的紙本或電子版本的安裝及解除安裝說明;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課程系統未提供相關學習軟體工具的安裝及解除安裝說明;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3-4-4提供線上(網路或電話)輔助的服務。

A+:課程系統提供全日線上(網路或電話)的輔助服務。

A:課程系統提供上班時間線上(網路或電話)的輔助服務;或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B:課程系統未提供線上(網路或電話)的輔助服務;或不同意受審單位自評表中N/A之理由說明者。







自評結果合計(請填各自評分類合計個數)





綜合評述(請就本自評表未列但有助審查委員審查之項目做說明)



自評摘要

檢核向度

申請認證必要條件確認

收件承辦人確認

一、學習活動設計

24項必備檢核重點皆已具備

已具備□缺件退回

二、教學管理

13項必備檢核重點皆已具備

已具備□缺件退回

三、系統服務

10項必備檢核重點皆已具備

已具備□缺件退回


填表人(簽名) 日期: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