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30,离现在 3 年 5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國小數學科運用學習平台搭配自主學習策略教學示例
領域/科目 Subject
數學
設計者 Designer
黃馨緯
適用年級 Class profile
二年級(下學期)
總節數 Time
4 節(共 160 分)
單元名稱 Unit
認識分數
學習平台搭配自主學習四學策略與任務說明(以一節課為例)
四學
任務
自主學習流程
學習策略
教師操作步驟
學生操作步驟
時間
課
前
自
學
1.確定學習目標
1-1 根據學習目標指派學習任務
1-1-1 使用因材網指派知識結構任務
1-1-2 使用因材網自學學習單
1-1-1 登入因材網完成知識結構任務
1-1-2 完成紙本或線上版自學學習單
20 分鐘
2.選擇學習策略
2-1 觀看影片及進行練習題作答
2-2 使用筆記進行重點摘要、記錄錯題或疑
問
2-1-1 指導學生完成自學任務:觀看影片、
練習題作答等
2-2-1 指導學生使用筆記進行重點摘要及
解題紀錄
2-2-2 指導學生檢視錯題並訂正
2-1-1 登入因材網觀看影片
2-1-2 登入因材網進行練習題等作答
2-2-1 進行影片內容重點摘要解題紀錄
2-2-2 練習訂正錯題
3.監控自學成果
3-1 監控影片觀看過程
3-2 監控筆記記錄過程
3-1-1 指導學生查看影片觀看歷程 3-2-1
指導學生澄清錯題概念
3-1-1 學習查看影片觀看歷程
3-2-1 學習回顧筆記澄清錯題概念
教
師
導
學
1.確定學習目標
1-1 了解課前預習成效
1-2 分析自己的難點,掌握學習目標
1-1-1 利用因材網任務儀表板,了解學生瀏
覽影片狀況,並分析學習難點
1-1-2 利用因材網練習題作答報表,了解學
生答題次數、訂正狀況。
1-2-1 利用因材網截圖筆記功能,將學生在
影片中的概念教學截圖,進行概念澄清與
引導
1-1-1 檢視自己的任務儀表板,了解預習狀
況
1-1-2 檢視並訂正自己的學習單或筆記,
掌握學習重點。
5 分鐘
2
1-2-2 利用因材網練習題各題作答報表紀
錄,掌握答錯學生並整理錯答類型成因
2.選擇並設計適切的
學習活動
2-1 根據學習難點及學習目標,理解共學任
務內容及執行方式
2-1-1 設計共學任務學習單
2-1-2 利用因材網設計 SRL 檢核表
2-1-1 利用因材網討論區,了解共學任務活
動
2-1-2 能利用教師指派的因材網 SRL 檢核
表,掌握學習目標
組
內
共
學
1.選擇共學策略
1-1 掌握共學任務內容與執行步驟及方法
1-2 小組共學執行完成任務
1-1-1 利用因材網在討論區發布主題,指派
小組共學任務
1-1-2 利用因材網設計並指派 SRL 任務檢
核表
1-1-3 解說因材網討論區發布的任務內容
及 SRL 檢核項目
1-2-1 檢視並適時協助各組執行任務狀況
1-1-1 小組長領取組內共學任務單。
1-1-2 請每位組員確認任務內容與檢核項
目
1-2-1 個人完成任務內容
15 分鐘
2.監控共學學習過程
2-1 透過檢核表逐一檢查任務細節
2-1-2 引導學生利用檢核表檢查任務執行
結果
2-1-1 利用檢核表檢查執行內容
2-1-2 完成因材網組內檢核表填寫
3.評價個人學習結果 3-1 利用自我檢核或同儕回饋,評價自己的
學習結果
3-1-1 檢視學生在因材網討論區上傳的任
務結果
3-1-2 利用因材網討論區回覆功能,給予學
生任務回饋。
3-1-1 利用檢核表項目檢視學習結果
3-1-2 利用因材網討論區回覆內容評估自
己的學習結果
組
間
1.
1.選擇互學策略
1-1 報告討論重點
1-2 聆聽他組重點
1-1-1 利用因材網討論區展示小組共學任
務成果
1-1-1 學生展示小組共學任務內容
15 分鐘
2.
2.監控互學學習過程 2-1 透過組間互評表進行各組學習目標的
檢核
2-1-1 使用 SRL 檢核項目進行互評
2-1-1 小組長完成組間回饋
3
互
學
3.
3.評價小組學習結果 3-1 透過組間互評表評價小組學習結果
3-1-1 使用組間因材網討論區的回覆功能
進行小組間的評價
3-1-1 針對他組提供進行評價
教
師
導
學
1.調節學習策略
1-1 教師總結有效學習策略,鼓勵學生進行
調節
1-1-1 利用因材網獎勵制度
1-1-1 學生可檢視因材網金幣狀況
5 分鐘
2.監控學習過程
2-1 教師提供診斷測驗,進行個別化補救
2-1-1 利用因材網指派診斷測驗、課程包或
kahoot 等線上即時測驗進行評量
2-1-2 透過診斷及答題結果,進行適性補
救教學
2-1-1 學生完成因材網診斷測驗或課程包
任務
2-1-2 學生利用因材網測驗報表,進行適性
補救學習
設計理念
Design Rationale
本單元教學採用數位學習平台因材網進行自主學習四學策略引導,讓學生透過各種圖像表徵理解及動手做,理解分數等分概
念、分數記法、單位分數及大小的比較。教師在課堂前、中、後,透過指派數位平台的資源、表單、功能及活動的設計,均可即時
掌握學習狀況、立即分享成果、檢視學習成效,相較於傳統式指派紙本作業、表單填報或電子書講授式的教學方式,更能有效的教
與學。本單元也使用平台之課程包模組(附件五),將本單元教材、測驗、作業等利用數位方式完整呈現並可隨時調整、指派、甚至
分享給其他教師使用。本單元數位工具的使用,依據四學歷程說明如下:
1. 課前預習:讓學生利用平台提供的認識分數概念影片進行自學,並利用平台報表了解個別學生及全班在影片瀏覽紀錄、練習題
作答結果、錯誤類型等數據,並可分析自學學習單的紀錄狀況,分析全班學生此概念的理解程度。教師可穿插 kahoot 互動測
驗,了解分數概念的預習狀況並增添課堂搶答樂趣。
2. 組內共學:利用平台討論區發布小組任務並提供任務單,並利用平台設計檢核表內容並指派,讓學生進行任務時能針對檢核細
項掌握學習目標重點及執行細節,有效提升學生後設認知能力,知其所以然的進行學習。教師可透過平台掌握學生檢核結果,
立即精準的協助目標學生概念的修正與建立。
3. 組間互學:小組完成任務後,即可將結果拍照上傳到平台討論區,透過大屏呈現進行小組交流分享與互動回饋。數位平台可保
存、展示學生作品,並可利用回覆區對他組作品進行回饋。不僅可完整保留課堂討論的互動及學習歷程,日後亦可提供學生進
行觀摩、課後複習及學習檔案的建置。
4. 教師導學與課後評量:透過平台診斷測驗功能,讓師生雙方都能立即得到評量結果與需補救的概念,教師可適性進行補救教
學,學生也可利用節點影片提供進行適性學習。此外,平台還搭配小組分工、獎勵制度等功能,均可提供教師有效班級經營,
進而快速持續引導並強化學生使用數位工具的正確習慣,協助建立有效的自主學習與態度的養成。
4
核心素養
Core competency
總綱/領域/群科(視課程性質選用)
數位學習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數-E-A2: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
相對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數-E-B1: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
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 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
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具備日常語言與數 字及算
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
間,認識日常經 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數-E-C2:樂於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尊重不同的問題解決想
法。樂於與他人合作解決問 題並尊重不同的問題解決想法。
1. 數位公民/自我成長
具備健康的科技工具使用習慣與態度,嘗試自主學習。
2. 數位共好/包容協作
具備運用數位工具與他人建立溝通及互動之能力,並能同理他
人感受。
學習
重點
Learning
focus
學習表現
Students’
performance
n-I-6 認識單位分數
學習內容
Learning
content
N-2-10 單位分數的認識:從等分的活動(如摺紙)認識部分為全部的「幾分之一」。知道日常語言「的一半」、「的二分之
一」、「的四分之一」的溝通意義。在已等分割之格圖中,能說明一格為全部的「幾分之一」。
本學習重點,在因材網平台共分為兩個知識節點(影片、練習題、動態評量):
N-2-10-S01 能在連續兩與離散量等具體情境下,認識分數。
N-2-10-S02 能做分數的數數活動,並了解分數的不同表示方式<例如 1/2,二分之一,圖形模式>。
教材來源 Materials
參考資料 References
1.翰林版本:數學二下_第十單元_認識分數
2. 因材網知識結構:數學 108_學習內容
N-2-10:單位分數的認識:從等分配的活動<如摺紙>認識單部分為全部的「幾分之一」。知道日常語言「的一半」、「的二
5
分之一」、「的四分之一」的溝通意義。在已等分割之格圖中,能說明一格為全部的「幾分之一」。
3.因材網提供的內容包含 2 支學習影片,各影片均搭配的相關練習題 2 題、協助學生觀看影片進行預習的自學學習單、單元診斷試
題(卷一、卷二)的內容連結及課程結構星空圖顯示如下:
(1)
學習影片連結:影片 N-2-10-S01 能在連續量與離散量等具體情境下,認識分數
(3)
學習影片連結:N-2-10-S02 能做分數的數數活動,並了解分數的不同表示方式(例如 1/2,二分之一,圖形模式)
(4)
(5)知識結構星空圖(如下圖),箭頭顯示學習路徑關係
4.各國國旗列表,網站: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5%9C%8B%E6%97%97%E5%88%97%E8%A1%A8
5.康軒線上即時測驗_kahoot 二下數學第九單元
教學設備/資源
Teaching
aids/equipment
1.螢幕大屏或投影布幕
2.平板(具拍照功能)一生一機
3.教育雲(縣市帳號)
4.色紙、剪裁工具、膠水等文具
學生數位學習背景
Students' digital
本班級學生使用因材網進行實體課程的數位學習方式,例:自主學習四學模式約有一年半時間,班級家長們均已利用班親會、線
上會議、班群 line、聯絡簿等各種方式,了解並習得班級學生使用數位學習平台的種類、平台操作方式、課堂教學搭配平台進行預
6
learning Background
習、評量、作業繳交、互動回饋等的運作方式。師生對於因材網平台操作及及數位學習的策略運用及載具操作等能力,都有相當程
度的表現及成效。去年 110 年 5 月中至 6 月底疫情停課期間及今年 111 年陸續有學生確診而全班停課,師生均熟練地運用因材網、
kahoot、classroom 等方式搭配線上遠距(googlemeet)工具進行混成式教學。本班學生的數位能力:
1.能運用教育帳號登入數位平台(因材網),能依據教師指派的作業及學習單引導,利用學習影片進行課前預習。
2.能完成影片任務觀看、測驗作答。
3.能理解平台提供的測驗後診斷報告,進行自我學習補救。
4.能利用平板進行拍照,例如:拍 Qrcord 碼,進入課堂學習或進行測驗,或上傳照片到討論區。
5.能利用平板上的小白板進行書寫,拍照上傳任務或作業,以進行分享或回饋。
6.能簡易操作平板載具,例如平板開關、充電、網路連結設定、音量亮度控制、拍照功能、輸入文字數字等。
學習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一、領域學習目標:
1.能將一連續量(如紙張)平分成 n 份,其中的 1 份命名為
n 分之一,記作
1
𝑛
。
2.能理解等分的意義,並利用等分後的一個部分量進行單位
分數命名。
3.能了解分數意義:分母代表等分的份數、分子表示單位分
數的個數。
4.能正確讀、寫分數,並說明意義。
5.能利用圖形模式,以一張紙為單位,畫出指定的單位分數
量。
6.能知道分數在等值狀況下,有不同的圖形模式。
7.能利用單位分數大小或單位分數個數,進行分數大小的比
較。
二、數位學習目標:
1.建立正確使用數位工具的態度與習慣,養成自主學習的習
慣。
2.透過教師引導,運用適當的數位學習工具進行有效的學
數位教學策略 (digital teaching strategies)
數位軟硬體與平台(Digital hard/softwares)
1.教育部因材網
2.教育雲_教學寶庫_康軒教學網_線上即時測驗_kahoot
混成學習設計 (Blended learning Strategies)
混成式教學運用:
1.教師可利用因材網上方提供的 googlemeet 開啟線上教室。即可邀
請學生進入課堂。
2.可利用因材網上方提供的 googleclassroom 或利用因材網功能_討
論區(新),提供課堂進行中的相關資訊、作業訊息及各項任務活動連
結。
3.本單元教學內容之相關連結,可參考上方教材來源參考資料,或直
接使用因材網平台之學習內容_數學 108:N-2-10 之兩支學習內容
影片、練習題、動態評量及單元診斷測驗,進行非同步的預習課程
安排或作業指派,以及全班同步的作業檢討。
4.課堂互動實作活動,例如:第二節課的 1/2 個人旗設計。第三節認
7
習,建立良好的自主學習態度。
3.能運用數位工具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與分享活動,實踐互相
聆聽、分享與尊重的態度。
識 各 國 國 旗 、 第 四 節 製 作 小 隊 旗 等 任 務 , 教 師 可 以 利 用
googleclassroom 或因材網功能_討論區(新)開啟主題,再請學生利
用非同步時間完成學習單或作品,再將成品上傳,利用同步教學時
間進行分享回饋。
5.低年級學生線上上課時,不建議利用分組教室進行小組任務討論及
實作。
6.以本單元為例,教師若進行線上混成式教學,其課課中、前、後及數
位工具的運用,可微調成方式進行,參閱附件五。
情境脈絡
(生活/時事/議題/學術..)
本單元『認識分數』是學生在小學階段中第一次接觸分數的學習,須強調分數的正確意義與概念。分數教學中「整體 1」及
「等分」的建立是協助學生學習分數的重心,學生若清楚這兩個概念,就能清楚的明白每一個分數所代表的意義。前一單元學生已
經學到整數的
分 裝 與 平 分 概 念 , 該 單 元 以 操 作 活 動 為 主 理 解 分 裝 與 平 分 之 意 義 與 方 法 。 分 數 的 基 本 概 念 在 於 整 體 1
的 判 定 再 輔 以 等 分 的 操 作 , 將 單 位 分 數 當 作 是 一 個 新 的 單 位 量 來 理 解 。本單元利用多國國旗認識、讓學生進行小隊旗製
作,結合小組巧思創意,將分數融入生活創作中,透過觀察分析來理解分數的概念,提升非整數概念的思維能力。
本單元運用數位學習平台-因材網進行課程中所需的分數概念預習自學、迷失概念的引導、互動討論版、檢核表單的設計、診
斷評量報表及補救等功能運用,來搭配單元小節中的預習作業繳交檢核、實作分享、個別評量等多項學習活動的進行,也融入
kahoot 線上測驗,提升課中搶答樂趣。本單元課程節數及活動安排如下表:
節數
課程名稱
學習目標
課堂活動
第一節
等分與幾分之一 • 等分單一個物,認識等分的意義
• 能辨識圖形是否平分。
• 分數的意義,分數的記法、讀法。
• 能判斷圖形是否等分
• 能利用單位分數記錄等分後的圖形
第二節
我會畫
1
2
、
1
4
• 複習分子、分母的名詞。例如:
1
2
、
1
4
等的說、讀、聽、寫、繪圖。
• 能利用摺紙方式,利用
1
2
張進行創意小旗設計。
• 能完成分數記法及讀法,例:
1
2
讀做二分之一。
8
• 能透過等分活動(摺紙),認識單一部分
為全部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一張
色紙。
• 能理解同一分數,可以有不同的圖形
模式,但大小都一樣。
• 了解 2 個
1
2
張色紙合起來是 1 張色紙。
第三節
認識各國國旗
• 能透過等分單一物的多寡,比較單位
分數的大小。
• 能知道分數在等值狀況下,有不同的
圖形模式。
• 能利用單位分數,比較分數大小。
• 透過各國國旗色塊,知道分數在等值狀況下,有
不同的圖形模式。
• 利用各國國旗,比較並知道單位分數的大小,
例:
1
2
>
1
4
。
• 單元學習結束前測
第四節
製作小隊旗
• 能知道分數在等值狀況下,有不同的
圖形模式。
• 能利用單位分數,進行分數大小的比
較。
• 能利用單位分數進行點數,並比較同
分母的分數大小。
• 檢討本節課預習內容,加強分數基本概念
• 小組活動:製作小隊旗,運用紅
1
2
張、藍
1
4
張張色
紙進行創作。
• 單元學習結束後測與個別補救協助
教學活動設計 Classroom procedure
第一節
(40 分)
學習目標
• 等分單一個物,認識等分的意義
• 能辨識圖形是否平分。
•
分數的意義,分數的記法、讀法。
學習活動設計
利用數位平台檢視學習狀況與評量結果
【活動一:等分與幾分之一】
1. 教師指派知識結構 N-2-10-S01 任務
2. 利用因材網_任務儀表板檢視學生預習狀態。
9
1.課前自學:
(1)
教材內容:引用因材網知識結構(影片),內容如下
10-S01 自學學習單(連結)。
(2)
利用因材網進行指派學習影片 N-2-10-S01 及練習題,並提供自學學習
單先讓學生透過影片自學,建立等分及單位分數的概念建立。包含:一
半、等分、
1
2
、單位分數、幾個單位分數的意義及記法、分數的讀
法、分子、分母的位置及意義及離散量情境下的分數的意義等概念。
(3)
2.教師導學:教師利用影片的例題,再次強調分數的等分概念。
(1)影片觀看狀況:全班學生影片觀看進度與次數。
(2)瞭解個別學生影片瀏覽狀況,顏色較深代表看的次數較
多,教師可將深色部分的影片內容截圖,進行概念澄清。
(3)檢視全班學生在
N-2-10-S01 出現的 2 題練習題
的作答
次數及狀況,並進行概念重整。
(4)學生進行練習題時,平台給予的立即回饋內容:
10
(1)等分、連續量情境之分數的意義及記法
(2)等分、離散量情境之分數的意義及記法
3. 教師可進一步瞭解全班及個別學生預習時的練習題答題
結果與狀況,精確掌握錯答學生的迷失概念,隨時介入
進行個別學生的概念引導及協助。
檢視全班及個別學生練習題答題狀況
11
(3)統整分數的意義、讀法及記法
3.組內共學:教師設計在因材網_討論版建立討論主題(附件一)
(1)任務主題:等分與幾分之一
(2)討論內容及任務說明:下面圖形是否等分?有等分寫”〇”,沒有等分寫”
╳”再想一想,如果有等分,每一小部份是幾分之一?
4.組內共學討論版及檢核表
小組完成後之檢核細項:
12
(3)小組完成後之檢核細項包含:
✓
能正確判斷每一個圖形是否被等分?(4 分)
✓
能利用單位分數說明等份後的大小。(2 分)
✓
能將每一個圖形的答案及理由記錄在學習單上。(4 分)
4.組間互學:
(1)教師可根據各組學生答題狀況,請需要再進行說明或有疑問的小組先上台進
行分享。
(2)互評標準:請其他組同學利用檢核細項,檢視分享組別概念是否需要修正。
5.教師導學:教師視需求,隨時進行等分及單位分數的概念引導。
6.作業練習:習寫課本、習作(十)等分、單位分數之相關內容。
(第一節課結束)
5.組間互學分享互動評量
(1)分享者:上台分享的發表態度、解題歷程說明、與台下
同學的回饋互動等表現。
(2)聆聽者:聆聽態度、發問內容、回饋互動表現
6.作業評量:課本習作作業檢核
第二節
(40 分)
學習目標
•
複習分子、分母的名詞。例如:
1
2
、
1
4
等的說、讀、聽、寫、繪圖。
•
能透過等分活動(摺紙),認識單一部分為全部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一張色紙。
•
能理解同一分數,可以有不同的圖形模式,但大小都一樣。
學習活動設計
利用數位平台檢視學習狀況與評量結果
【活動二】我會畫
𝟏
𝟐
、
𝟏
𝟒
1.概念導入:利用圖示,強化認識分數之重要概念
(1)
等分、單位分數的概念。
(2)
𝟏
𝟐
、
𝟏
𝟒
之分數的記法與讀法:分子、分母的位置、意義與讀法
2.教師導學:透過連續量情境的示範或畫圖,認識等分概念及分數在日常生活
1.共學活動檢核
(1)能根據任務指示,完成創作。
(2)能利用因材網之檢核表,進行作業檢查。
13
中的使用情境,如線段與盒裝雞蛋。
3.組內共學:能利用
1
2
張藍色色紙,設計自己的旗子。
(1)任務主題:設計二分之一旗
(2)任務說明:
•
給與同學藍、白兩張一樣大的色紙。
•
剪下
1
2
張藍色色紙,形狀自定。
•
利用剪下來的
1
2
張藍色色紙,進行剪裁或拼貼,在白色色紙上進行小
旗子設計。
(3)完成後,請學生利用教師在因材網上設計的檢核表進行檢核,包含幾個重
點:(
表示已完成)
✓
能利用等分概念進行摺紙,並利用分數說出藍色色紙大小。
✓
能正確剪下
1
2
張藍色色紙,並進行小旗之拼貼設計。
✓
能理解
1
2
有不同的圖形表示方式,但大小都是一樣。
✓
能完成分數記法及讀法,例:
1
2
讀做二分之一。
✓
了解 2 個
1
2
張色紙合起來是 1 張色紙。
(4)作品繳交:教師設定主題,請各組拍照上傳到因材網討論版
4.組間互學:整合任務類型,進行小組分享
(1)給予 5 分鐘時間讓各組整理創作理念。
(2)請各組派一位說明創作理念及說明檢核的 5 個項目是否達成。
(3)教師適時進行各種 1/2 圖例的導學。
5.作業交代:課本習作相關內容
(第二節課結束)
(3)能將作品上傳到因材網討論區
2.能根據檢核表的內容進行任務創作理念的分享或對他人提
出問題。
學習目標
14
第三節
40 分鐘
•
做判斷不同圖形模式的分數量,例如:
1
4
張色紙可以有不同圖形。
•
能透過等分單一物的多寡,比較單位分數的大小。
•
能利用單位分數個數,比較分數大小。
學習活動設計
利用數位平台檢視學習狀況與評量結果
【活動三】認識各國國旗
1. 教師導學:
利用各國國旗,引導學生專注在不同顏色佔有旗
面大小的觀察與比較。
➢
想一想,可以把國旗等分成幾份?四份
➢
每一等份是幾分之幾?四分之一
➢
紅色部分是幾個四分之一?三個
➢
所以紅色部分是幾分之幾面旗子?
紅色是四分之三面旗子。
2.組內共學
(1)組內共學任務學習單內容(附件三):
(2)任務說明:請寫下各國國旗,紅色部份的大小是幾分之幾面旗子?
➢
可以討論如何將各國旗面等分,確定等分後的每一份是否一樣大?
➢
每一等份是幾分之一?
➢
再看看紅色部分是幾個等份?
➢
也可運用拼圖的方式想一想,同一顏色的部分放在一起後,是旗面的幾分
之幾?
(3)根據學習重點,進行任務檢核,檢核重點如下:(
表示已完成)
✓
等分各國國旗時,等份後每一份大小是否都一樣。
✓
知道等分後的大小是幾分之一。
✓
能明確說出紅色部分是幾個單位分數。
1.小組完成學習單(附件三)
2. 利用任務檢核表檢查任務是否根據學習重點完成。檢核
表如下:
3.任務完成後,各組拍照回覆在因材網討論版
4. 根據各組上傳資料結果及分享說明,其他組利用檢核表
檢查,並請小組長在討論區並給予適當的回饋。如下
15
✓
能正確寫出並讀出每一面國旗,紅色部分是幾分之幾面國旗?
✓
完成學習單,拍照上傳到討論版(新)
(4)填完檢核表,拍照上傳學習單到討論區。
(5)可利用時間先觀看別人的解答結果,等會各組進行互評時,可以提問。
3.組間分享
(1) 教師舉例幾組不一樣的答案,讓不同組別進行分享。
(2)引導學生利用檢核表方式進行解題說明。
(3)強調等份後的每一塊大小要一樣大,可用捷克國旗作說明。
➢
將國旗等分成 8 份,每一份是
1
8
。
➢
紅色有 3 個
1
8
,所以占整面國旗的
3
8
。
(3)有幾個國家的國旗,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教師可以協助利用拼圖方
式,讓孩子理解答案的合理性,並提前了解等值分數概念。
例 1:西班牙國旗中,紅色拚在一起後,可以看出紅色部分是
2
4
面國
旗,也可以說是
1
2
面國旗。
6. 認識各國國旗 Kahoot 遊戲評量結果,進行檢討
16
4. 教師導學:
(1) 利用線上即時測驗連結:
(2)檢視學生本活動學習狀況。
(3)教師查看 kahoot 測驗報告結果,進行錯題檢討。
(第三節課結束)
早修(20 分)
+
第四節
學習目標
•
做判斷不同圖形模式的分數量,例如:1/4 張色紙可以有不同圖形。
•
能透過等分單一物的多寡,比較單位分數的大小。
•
能利用單位分數個數,比較分數大小。
學習活動設計
利用數位平台檢視學習狀況與評量結果
【活動四】製作小隊旗
1.課前自學(利用早修 20 分鐘)
(1)教材內容:因材網知識結構(影片、練習題),內容如下(連結)
•
學習影片連結:N-2-10-S02 能做分數的數數活動,並了解分數的不同表
示方式(例如 1/2,二分之一,圖形模式)
•
(3)提供該影片自學學習單,讓學生進行一邊預習,一邊記錄。
1.利用預習學習單及因材網報表,檢視預習成效。
(1)利用任務儀表板,監控學生自學預習進度
17
(40 分)
(4)根據全班學生預習結果,分析學生程度,作為下一節課活動設計及分組安排
的依據。
•
教師可根據影片之練習題作答結果,了解每一題錯答學生及選項。
2.教師導學
(1)概念澄清:檢討預習因材網影片的練習題,加強分數概念的建立。
(2)利用預習學習單結果分析各類學生學習狀況。
18
(2)學習重點:利用影片中的題目,觀察不同單位分數的大小。例:奇奇和妮妮各
有一條相同的巧克力。奇奇吃了
1
2
條,妮妮吃了
1
4
條,( )吃得比較
多?為什麼?
(3)課前預習小測驗:利用
運用 kahoot 提供的課堂加入 qrcord 碼,邀請學生進入作答。
(4)五道題目如下:
(3)分析影片瀏覽狀況,了解學生在影片中哪個時間點卡關
19
(5)根據學生即時作答狀況,進行概念引導。
3.組內共學:
(1)分組: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狀況,進行差異化分組(可 2-3 人一組)。
(2)組內共學任務說明:
•
利用
1
2
張紅色紙及
1
4
張藍色紙拼貼在一張和色紙一樣大的白色厚紙板上,
讓各組孩子在 15 分鐘內,發揮滿滿的創意完成屬於自己的小隊旗。
•
1
2
張紅色紙及
1
4
張藍色紙可根據組員討論的等分方式,進行切割。
•
利用切割下來的
1
2
張紅色紙及
1
4
張藍色紙,進行小隊旗的設計、拼貼創
作。
•
填寫學習單,將切割下來的紅、藍色紙及剩餘的各色色紙大小,用分數表
示。
•
填寫任務檢核表,檢查小隊旗設計及上傳結果任務是否完成。
(3)教師說明檢核表內容:
(
表示已完成)
(4).根據學生在 kahoot 之即時作答狀況,進行檢討。
2. 在討論區新增組內共學任務,並說明任務內容及小組互評
方式。
20
✓
我們的隊旗中,紅色 有
1
2
張旗子大小。
✓
我們的隊旗中,紅色 有
1
4
張旗子大小。
✓
隊旗中,白色部分是
1
4
張旗子大小。
✓ 剪 下 兩 種 顏 色 (紅 、 藍 )色 紙 , 拼 貼 在 厚 紙 板 上 沒 有 重 疊 。
✓
能 在 作 品 放 在 學 習 單 上 , 學 習 單 也 寫 上 組 別 、 回 答 完 問 題 , 一 起
拍 照 上 傳 到 因 材 網 提 問 區 。
(
4)作品欣賞與回饋:完成作品的組別,可以先到平台討論區檢核並欣賞
他組的
小隊旗作品。
21
4.組間互學:教師可利用電子抽籤,決定上台的組別並分享自己作品,與回應
學習單上的問題。台下同學能根據檢核表的細項引導,友善的引導同學進行
修正及澄清問題。
5.教師導學與成效評估:利用因材網組卷提供後測,進行成效評估
教師指派因材網:翰林數學二下第十單元卷一(後測卷),共 4 題。
6.教師檢視測驗結果,瞭解學生學習成效並進行個別補救及教學省思。
7.根據學習表現,利用因材網獎勵制度,給予學生正向鼓勵。
(第四節課結束)
…………………………………………………………………………………
※課後檢討與補救教學
因材網後測診斷完畢,請未能在本單元學習重點之兩個節點(N-2-10-S01,N-
2-10-S02)精熟的學生,課後利用自己在因材網的測驗報表或教師指派的單元
課程包(如附件五),再次進行學習弱點的補救。
3. 提供任務檢核表
4.
利用大屏展示結果,透過他組回饋進行修正,並存檔。
5.在任務儀表板掌握全班測驗進度、精熟結果與作答狀況
22
例:個別學生的測驗報表結果
6.利用”節點狀態”,了解全班多數學生未精熟能力
23
附件一:等分與幾分之一
附件二:設計二分之一旗
24
附件三:認識各國國旗學習單與檢核表
附件四:製作小隊旗學習單與檢核表
25
附件五:利用因材網_課程模組打包課程
可將課程包指派給學生,並利用儀表板掌握學生在各任務學習狀況
26
教學省思
本單元利用數位平台提供的認識分數,搭配課綱提供的教學資源,完全可以銜接課本教學重點及精熟練習的提供,透過實作課程的課程設計融入檢核項
目,讓學生更能精準掌握學習目標及解題過程中各個程序所要求的概念重點,教師可以快速分析平台提供的學生預習、任務共做、或課中線上即時評量、課程
結束之前、後測評量等數據,精準掌握並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錯誤類型,給予最適切最適性的協助。可參閱本單元
本單元於第四節上課前一天利用因材網提供的單元卷進行前測,並於活動結束後,進行單元後測診斷,茲分析單元診斷之前、後測結果,將學生的學習成
效分析如下:
(一)知識節點 N-2-10-S01:認識分數之單元前測卷中,此知識節點尚有三位學生未精熟,對於分數的意義及分數中的分子、分母代表的意義及位置記法仍
不太熟悉。後測卷發現全班學生此概念均已經精熟。
(二)知識節點 N-2-10-S02:原有五位學生對於無圖像之離散量分數問題的個數點數,會因為不
理解題意而無法正確作答。後測中顯示仍有三位學生仍然在此觀念有困難。顯示這三位學生在
分數的圖像、文字及數字三者表徵之間的轉換,仍需要多給予練習及引導。
(三)前、後測分數概念節點之比較:前測單元診斷中發現 68%全部精熟、28%其中 1 個知識節點
未精熟,4%有 2 個知識節點未精熟。後測單元診斷中發現 88%全部精熟、12%其中 1 個知識
節點未精熟。顯示學生在分數學習的概念上已有多數學生達到精熟學習。
「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