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0
,离现在 1
年 24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7
〈散戲〉淺吟
—— 戲,真的散了嗎?
新營高中 林聰宏
高雄中山高中 葉秀娟
北一女中 陳麗明
壹、設計理念
108新課綱注重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新課綱實行的同一年,全世界因為Covid-19
疫情而開始進入數位學習的新時代 ,直到現在,運用各類型的數位學習平臺或是 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融入教學,對師生而言已不是陌生名詞。
對於學習者而言,由於學習場域從學校教室拓展至數位學習平臺,因此擁有自主學習能力的
學習者,愈能在後疫情時代裡掌握學習金鑰,為自己開啟學習的康莊大道。
本教案授課單元是彰化文學作家洪醒夫的著名作品〈散戲〉,使用的數位學習平臺以「教
育部因材網」為主,並搭配自主學習「四學」(學生自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教師導學)
的教學策略。藉由因材網的課程包功能,整合〈散戲〉的數位學習資源,運用因材網提供的
知識結構(詞語結構影片、練習題)、單元診斷測驗(詞義前測、後測),進行數位學習,盼
能為學習者提供更豐富的科技輔助自主學習經驗,促進適性學習的成效。
貳、教學研究
一、教材分析
臺灣在民國60年前後,經濟型態由農業社會轉型為工商業社會,經濟轉型間接影響人們
方方面面的生活,含括休閒娛樂,〈散戲〉一文即敘述這時期的野臺歌仔戲所面臨的困境。
洪醒夫是臺灣鄉土文學作家,出生於民國38年的彰化二林,從小在農家成長,創作多取材自
農家生活,因此社會文化的變遷成為洪醒夫主要的寫作關懷內容。
8
〈散戲〉是一篇白話小說,故事主角是玉山歌劇團。野臺歌仔戲在農業社會中兼具文化
與娛樂特質,廟口看戲是人們生活的日常,然而這樣的生活經驗對於生長在21世紀的數位原
住民(Digital Native)而言,是較為陌生的休閒娛樂方式。〈散戲〉內容敘述的是玉山歌劇
團面臨觀眾流失、收入不佳、演員無心演出,團長金發伯躊躇於該不該解散劇團的困境。洪
醒夫所寫的不單單只是玉山歌劇團的困境,同時也是野臺歌仔戲的困境,甚至可再擴大到所
有與傳統文化相關產業共同面臨的困境。
因此,進行〈散戲〉教學設計時,關注所在如下:「傳統文化式微」是教學重點,洪醒夫
刻劃小說人物形象的細節描寫與對比手法是教學特點,引導學生認識歌仔戲並如何理解〈散
戲〉一文所敘述的文化變遷則是教學難點。
二、學生先備經驗分析
教學對象
國立新營高中
高二學生
高雄市立中山高中
高二升高三學生
基本資料
學校地區
臺南市新營區
高雄市楠梓區
學校屬性
社區高中(綜合型高中) 社區高中(普通型高中)
學生人數
28 人、42 人
32 人
學生特質
社會組、自然組
自然組
科技輔助學習
之經驗
因材網
曾使用過
因材網課程包
未使用過
Google 共編工具
曾使用過
平板輔助學習
曾有經驗
國語文課程
之學習經驗
〈散戲〉文本
初次學習
曾於高二部定課程學過
〈散戲〉,當時未能搭配
科技輔助學習
語文表達能力
1.閱讀理解能力中等
2.已具備知性題與情意題
的概念,寫作能力中等
3.口語表達能力待加強
1.閱讀理解能力中等
2.已具備知性題與情意題
的概念,寫作能力中等
3.口語表達能力中等
小組合作學習
曾有小組合作學習的經
驗,但因為是新編班級,
部分組別討論氣氛較不
熱絡
曾有小組合作學習的經
驗,分組討論氣氛熱絡
教學重點
• 傳統文化
• 興盛與式微
教學特點
• 細節描寫
• 對比手法
教學難點
•文化變遷
•歌仔戲
9
三、教學重點與策略
本教案以「聽說讀寫」的學習表現設計學生的表現任務,結合高中範文教學與數位學習
平臺資源,表現以下的教學重點與策略:
(一)運用自主學習的「四學」策略,增進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方法。
(二)運用「教育部因材網」學習資源,協助學習者熟悉科技輔助自主學習的數位學習平臺。
(三)介紹「故事山(story mountain)」,引導學習者討論文本的閱讀策略。
(四)介紹寫作「對比手法」,引導學習者討論文本人物、時空的閱讀策略。
(五)介紹「ORID 焦點討論法」,引導學習者討論對比手法的思辨策略。
(六)介紹「黃金圈法則(The Golden Circle)」,引導學習者擬定記者會訪綱的思辨策略。
(七)說明「細節描寫」的概念,引導學習者運用適當的動詞完成短文創作。
四、科技輔助
本教案所運用的教學平臺與軟硬體設備計有:
教學平臺
教育部因材網(課程包、知識結構、單元診斷測驗)
軟硬體設備
軟體:課程簡報、Google 文件、Google 簡報、Google 表單
硬體:電腦或平板、投影機、麥克風
五、授課規劃
「探究」是推動學習的重要動力,求知是一個過程而非成果,所以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
探究者,而不只是知識的接受者。本教案以「探究教學」的理念構組課程,希望讓學生高度
參與知識的建構,與學習環境互動,教師的任務旨在提供探究的動機和方向,藉由各種不同
觀點的材料,協助學生發展出各種有效的思考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以下試繪教案輪廓,分別
就課程發想、學習脈絡、課程架構和大綱析之:
(一)課程發想
數位學習平臺:
因材網、Google工具
科技輔助自主學習:
四學策略
表現任務:
細節描寫、對比手法
閱讀理解:
傳統文化的式微與轉型
散戲
10
(二)學習脈絡
授課節次
自主學習
四學策略
數位學習平臺
工具資源
閱讀策略
思辨策略
寫作策略
表現任務
第一節課
學生自學
組內共學
組間互學
教師導學
因材網
Google 文件、
簡報、表單
劃線標記 6W 觀察法
尋找
關鍵字
朗讀課文
聆聽回饋
第二節課
故事山
歸納與詮釋
組織
寫作材料
填寫學習單
共編簡報
第三節課
對比手法 回饋與澄清
細節描寫
引導式寫作
(動詞擇取)
情境短文
(80~100 字)
第四節課
提問設計
ORID 焦點
討論法
黃金圈法則
合作學習
集體創作
記者會
採訪大綱
第五節課
摘要記錄
角色扮演
換位思考
細節描寫
動詞擇取
對比手法
模擬記者會
短文創作
(600 字)
11
(三)課程架構與大綱
第一節課
第二節課
第三節課
第四節課
第五節課
授課單元
授課節次
課程主題
自主學習
四學策略
因材網
資源運用
數位工具
與資源
教學活動
學習策略
表現任務
洪醒夫〈散戲〉
關懷
細節
對比
同理
寫作
共編簡報
Google共編
文件、簡報
Google表單
、共編文件
共編文件
共編文件
洪醒夫生平
與寫作關懷
粗讀文本
細節描寫
細讀文本
對比手法
換位思考
擬定訪綱
模擬記者會
學生自學
教師導學
學生自學
組內共學
組間互學
教師導學
學生自學
組內共學
組間互學
教師導學
組內共學
組間互學
教師導學
學生自學
組內共學
組間互學
教師導學
課程包
單元診斷測驗
知識結構
課程包
課程包
單元診斷測驗
課程包
課程包
SRL檢核單
劃線標記
故事山
引導式寫作
(動詞擇取)
ORID
焦點討論法
黃金圈法則
角色扮演
寫作練習
朗讀課文
聆聽回饋
學習單
共編簡報
情境短文
擬定
記者會訪綱
短文創作
12
參、教案設計
教師姓名 林聰宏、葉秀娟、陳麗明
教學年級 高二
學科領域 國語文領域
授課時數 5 小時
授課單元
/主題
洪醒夫〈散戲〉(龍騰版普通型高中國文第三冊)
學習重點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1-V-3 能辨別聆聽內容的核心論點、立
場,並加以包容與尊重。
2-V-3 鑑別文本中立場相異的評述,說出
個人見解,表達其中觀點相異之美。
5-V-1 辨析文本的寫作主旨、風格、結構
及寫作手法。
5-V-3 閱讀多元文本,探討文本如何反應
文化與社會現象中的議題,以拓展閱讀
視野與生命意境。
6-V-4 掌握文學表現手法,適當地敘寫,
關懷當代議題,抒發個人情感。
6-V-5 運用各種寫作技巧,反覆推敲、修
改以深化作品的內涵層次,提升藝術價
值。
Ac-V-1 文句的深層意涵與象徵意義。
Ad-Ⅴ-1 篇章的主旨、結構、寓意與評
述。
Ba-V-2 人、事、時、地、物的細部描
寫。
Ba-Ⅴ-3 寫作手法與文學美感的呈現。
Cc-V-2 文本中所反映的矛盾衝突、生
命態度、天人關係等文化內涵。
學習目標
1、學習者能藉由熟悉教育部因材網的課程包、知識結構與單元診斷測驗,認識
數位學習資源,進而知道如何運用科技輔助自主學習。
2、學習者能透過文本閱讀、探究學習及「四學」歷程完成共編作業,並藉由教
師所指派的因材網學習任務(知識結構、單元診斷測驗)精進學習,檢核自
己的學習狀況。
3、學習者能運用適當的動詞進行細節描寫,提升個人寫作技巧,並能分組合作
完成採訪大綱,在模擬記者會中發表。
評量重點
表現任務
1、學習者能運用適當的動詞進行細節描寫,並以對比手法呈現人物的形象、價
值觀或衝突,自訂題目,完成一篇 600 字以內的文章。
2、學習者能揣摩文本人物的感受與處境,並運用「黃金圈法則」分組合作撰寫
訪問大綱,向文本角色(阿旺嫂、秀潔)進行提問,完成一場約 10 分鐘的
模擬記者會。
評量規準
13
優秀
良好
尚可
待努力
細節描寫
完整度
1. 能 運 用 若 干
適切的動詞,
生 動 地 呈 現
人物形象
2. 能 深 刻 反 映
人 物 的 價 值
觀或衝突
1. 能 運 用 若 干
適 切 的 動 詞
呈 現 人 物 形
象
2. 能 反 映 人 物
的 價 值 觀 或
衝突
1.僅能運用一、
二個動詞,且
未 連 結 人 物
形象的描寫
2. 未 能 反 映 人
物 的 價 值 觀
或衝突
1. 未 能 運 用 動
詞 描 寫 人 物
形象
2. 未 能 反 映 人
物 的 價 值 觀
或衝突
提問設計
合理性
1. 能 有 效 揣 摩
人物心理,並
設 計 精 準 的
問題
2. 問 題 內 容 與
文 本 內 容 具
高度關聯性
1. 能 有 效 揣 摩
人物心理,並
設 計 合 適 的
問題
2. 問 題 內 容 與
文 本 內 容 具
關聯性
1. 有 揣 摩 人 物
心理的企圖,
但 問 題 設 計
不夠周全
2. 問 題 內 容 與
文 本 內 容 相
涉不多
1. 未 能 揣 摩 人
物心理,無法
設 計 相 關 問
題
2. 問 題 內 容 與
文 本 內 容 並
不相關
口語表達
流暢度
能運用合適且
流暢的聲情進
行問答,展現角
色的情緒
能流暢地進行
問答,展現角色
的情緒
能進行問答,但
未展現角色的
情緒
僅能進行部分
問答
教學資源
數位學習平臺(教育部因材網)
、電腦教室(或平板)
、投影機、黑板(或白板)
、
PPT、學習單、Google 文件、Google 簡報、Google 表單
教學活動設計
節次
教學活動
時間
教學資源
第一節
第一節課開始
課前準備:
學生登入因材網,點選「我的任務—課程包」。
壹、準備活動(20 分鐘)【四學策略︰學生自學】
認識作者───洪醒夫
1.教師說明第一節課學習內容:認識鄉土文學作家洪醒夫;
閱讀〈散戲〉文本。
2.學生認識洪醒夫生平:觀看【課程包第一節課】影片「臺
中作家典藏館作家系列——洪醒夫(10 分鐘版) 」。
3.學生看完影片之後,進行學習任務(一)
:在 Google 共編
簡報,用三個語詞描述洪醒夫,並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土地、文藝活動、傳統文化、樸實、鄉土文
學、寫實文學等。)
4.教師依據學習任務(一)的內容,與全班進行討論與釐清:
2min
12min
3min
3min
課程簡報
課程學習單
電腦或平板
麥克風
投影機
無線網路
14
依據學生描述洪醒夫所使用的語詞加以分類,從中引導學
生思考洪醒夫的創作取材與寫作關懷。
(參考答案:
「文學必須扎根在土地,以傳統做依歸」。)
貳、發展活動(20 分鐘)【四學策略︰教師導學】
認識寫作背景
1.教師運用課程簡報(共 17 張)
,從以下四個面向說明洪醒
夫〈散戲〉的寫作背景:分別是「1949」、「彰化二林」、
「農業社會」和「寫作關懷」。
2.先說明日治時期彰化二林蔗農事件,再說明 1949 年以後
的臺灣社會農工業發展,然後是《黑面慶仔.自序》的內
容,最後則是歌仔戲的困境、危機與轉型。
(1)介紹二林蔗農事件→體認到農民對於土地的感情,以
及勞動的體驗。
(2)介紹 1949 年以後的臺灣社會經濟轉型→對於農業的
衝擊。
(3)介紹洪醒夫的寫作關懷→對於小人物的憐憫。
(4)介紹歌仔戲的困境、危機與轉型→必然的時代趨勢。
參、綜合活動(10 分鐘)【四學策略︰學生自學、教師導學】
1.請學生閱讀《黑面慶仔.自序》的內容,由老師指派二或
三位同學朗讀段落,再請朗讀的同學分享朗讀《黑面慶仔.
自序》的感受或心得。
2.教師用簡報說明閱讀〈散戲〉文本的流程。
3.學生先各自閱讀〈散戲〉文本,找出扣合題目的關鍵文句
或情節,用紅筆或螢光筆標示。
4.教師提醒學生:於下次上課前,至因材網完成【因材網_
單元診斷測驗_詞義前測卷 8 題】和【因材網_知識結構_
詞義_詞語結構+練習題】
第一節課結束
5min
5min
5min
5min
2min
1min
7min
第二節
第二節課開始
課前準備:
學生登入因材網,點選「我的任務—課程包」。
壹、準備活動(20 分鐘)
【四學策略︰學生自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教師導學】
閱讀〈散戲〉文本
1.教師說明第二節課學習內容。
1min
課程簡報
課程學習單
電腦或平板
麥克風
投影機
無線網路
15
2.學生閱讀〈散戲〉文本。
(1)課前先瀏覽一遍課文,並進行分組(4-6 人/組)。
(2)開啟課程包學習任務(二) Google 共編文件學習單,各
組學生依照負責的大段落先各自閱讀〈散戲〉文本,找出
扣合題目的關鍵文句或情節,用「醒目標示顏色(黃色)」
標示。段落分類如下:
A.第 1 至 4 段
B.第 5 至 8 段
C.第 9 段
D.第 10 段
(3)完成個人閱讀後,小組針對彼此顏色標示處加以討論,
並完成學習單「二、劃記理由簡述(得條列式呈現)」。
(4)教師協助投影共編文件,並由每組一名成員進行 30 秒口
頭說明。教師得適時補充或澄清。
貳、發展活動(15 分鐘)
【四學策略︰教師導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
運用「故事山」閱讀策略梳理〈散戲〉的敘事脈絡
1.教師運用簡報說明閱讀策略「故事山(story mountain)」。
「故事山」結構說明
(1)開始:故事的開端、時空背景
(2)發展:故事的發展、角色發生的事件
(3)問題:故事的高潮、角色遇到的困難
(4)解決:故事的轉折、解決困難的方法
(5)結束:故事的結局、寓意
圖說:
2.學生進行學習任務(三) Google 共編簡報:小組討論運
用「故事山」策略梳理〈散戲〉文本結構。
3.教師引導學生觀看各組討論內容,並澄清迷思概念。
參、綜合活動(15 分鐘)【四學策略︰教師導學、組內共學】
5min
8min
6min
2min
10min
3min
16
教師引導學生從「故事山」結構思考秀潔與阿旺嫂產生衝突
的原因:
1.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三)Google 共編簡報:請寫下秀潔與
阿旺嫂產生衝突的原因。
2.教師將學生的答案進行分類或澄清迷思。
3.教師引導學生細讀〈散戲〉第二段文句,觀察洪醒夫如何
書寫秀潔與阿旺嫂產生衝突的當下:
〈散戲〉第二段文句摘錄
秀潔回到後臺,脫了戲裝,把臉洗淨,換上便服,
掀開布帘,在外邊長板凳上坐下抽菸。
菸抽了大半截,才看到秦香蓮帶著四個孩子悠哉悠
哉的晃回來,她已經退了妝,穿上輕便的夏服,喜孜孜
的邊走邊玩,一點歉疚的神色都沒有。
教師提問:
(1)洪醒夫運用哪些動詞描述秀潔下戲的狀態?
(2)洪醒夫運用哪些動詞描述阿旺嫂帶著孩子們回到戲團
的狀態?
4.教師運用簡報說明並澄清迷思觀念:
若要呈現情節的細節,缺少不了的是人物性格。而要如何
使人物性格形象鮮明,則要藉由文句所呈現的畫面感來
輔助讀者發揮想像力;文句中的動詞若是運用得當,就能
呈現畫面感並提高情節張力。因此善用動詞進行細節描
寫,書寫人物形象,往往能彰顯人物的性格。
5.教師引導學生細讀〈散戲〉第三段、第六段、第九段文句,
並觀察洪醒夫如何書寫阿旺嫂、金發伯、秀潔面對衝突的
反應:
〈散戲〉文句摘錄
(第三段)阿旺嫂正蹲著替孩子綁鞋帶,楞住了,手
停下來,轉過頭,用疑惑的眼光仰視她,似乎不相信
這句話出自她的口中。
(第六段)金發伯站在稍遠的地方,木然地看著他們,
他抽著菸,始終不發一語。
(第九段)秀潔向金發伯走去,走到他身邊,她聽到
自己急促的呼吸聲。她在他身邊站了幾秒鐘,考慮著
如何啟齒,
……。
2min
2min
2min
2min
7min
17
(1)小組討論:找出摘錄文字的動詞。
(2)小組討論:試著藉由這些動詞詮釋阿旺嫂、金發伯與秀
潔面對衝突的感受。
(3)各小組將討論結果寫在共編文件。
教師提醒:如尚未完成討論的組別,可運用課餘時間完
成。
第二節課結束
第三節
第三節課開始
課前準備:
學生登入因材網,點選「我的任務—課程包」。
壹、準備活動(25 分鐘)【四學策略︰組間互學、教師導學】
1.教師引導學生觀看前一節課各組討論內容,針對討論結果
澄清迷思、梳理概念。
2.教師說明學習任務(四)
(1)請選定所要描寫的細節,擇一情境(喜、怒、哀、
樂、懼),使用適當的動詞加以描述,字數約略
80~100字。
(2)將個人創作內容填寫在Google表單。
3.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個人創作。
4.教師觀看學生創作,得揀選學生作品作為示例,與全班進
行創作難點討論,教師回饋、講評。
5.學生進行學習任務(五):【因材網_單元診斷測驗_詞義後
測卷 8 題】
貳、發展活動(20 分鐘)【四學策略︰教師導學、組內共學】
〈散戲〉對比手法分析
1.教師導學(簡報講述)
(1)定義:把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個事物的兩
個不同面並列,相互對照。
(2)常見類型與示例:
A.空間對比
當選者,門庭若市;落選者,門可羅雀
B.時間對比
少年不識愁滋味/而今識盡愁滋味(辛棄疾〈醜奴
兒〉)
5min
10min
5min
5min
5min
課程簡報
課程學習單
電腦或平板
麥克風
投影機
無線網路
18
C.人物對比
石簣急往觀古梅/袁宏道「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
湖上」(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3)舉〈散戲〉一文「以喜襯悲」段落為例:
〈散戲〉文句摘錄
末了,他慈祥的拍著秀潔的肩膀說:
「晚上吃飽一點,
才有精神……妳要把岳飛的精神演出來,像以前那樣,不,
要比以前任何一場都好……妳以前演得真好,今晚一定會
更好!」
秀潔沒有回答,金發伯也沒有繼續說下去,兩個人在
剛暗來的天色下抽菸,火光一閃一滅,照見彼此的臉。秀
潔清楚地感覺到,心中有一股激烈的什麼,在急速的擴張
著。
這樣站了一會兒,金發伯突然奇怪的、異常的大笑起
來,笑了一陣,才說:
「當然,妳可以放心,我保證,金發伯給妳保證,
不會再強迫妳唱流行歌……哈哈……。」
秀潔聽出他是有意幽默,有意製造輕鬆,有意大笑。
胸中一時千頭萬緒,五味雜陳,聽著金發伯那樣的笑聲,
竟比哭聲更令人難以承受,卻也只能附和著笑!
2.組內共學
(1)學生每4-5人一組
(2)每組討論一個表格(一題)
A.秀潔與阿旺嫂的對比
動作(行為) 態度
性格
對歌仔戲
的態度
秀潔
阿旺嫂
(秦香蓮)
B.眾人與金發伯的對比
行
為
神情
氛圍
心態
眾人
表述自己對歌仔戲的
理念。
金發
伯
從前:
現在:
不 再 對 歌 仔 戲 執
著, 。
10min
19
C.阿旺嫂的前後對比
面對孩子哭
的反應
意涵
理想與現實
的抉擇
從前
□不加理會
□心急如焚
□破口大罵
□責打孩子
□呵護備至
□冷靜講理
現在
□不加理會
□心急如焚
□破口大罵
□責打孩子
□呵護備至
□冷靜講理
(3)運用Google文件共同編輯小組所討論的結果。
3.教師導學
與學生一起檢視小組的共編學習單,進行整合與檢討。
參、綜合活動(5 分鐘)【四學策略︰學生自學】
其他文本對比手法之應用
延伸閱讀吳濁流〈先生媽〉(節錄)和楊富閔《花甲男孩.
暝哪會這呢長》(節錄)。
第三節課結束
5min
5min
第四節
第四節課開始
課前準備:
學生登入因材網,點選「我的任務—課程包」,打開「延伸
閱讀」的文本檔案。
壹、準備活動(20 分鐘)
【四學策略︰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教師導學】
1.教師說明第四節課學習內容。
2.各組運用「ORID 焦點討論法」討論被分配到的文本,探究
該文本呈現何種對比手法,並書寫於共編文件。討論問題
如下:
O:本文描寫人物的哪些行為?
R:這些人物有什麼反應?
10min
20
I:這些人物為什麼會有如此的行為或反應?作者如何運
用對比手法呈現這些行為(反應)?
D:作者運用對比手法書寫的目的是什麼?(凸顯什麼?)
3.將討論同一文本的若干小組編為一大組,各小組瀏覽他組
的筆記,並給予回饋建議。
4.教師以文本為單位,瀏覽不同組別對同一文本的討論內
容,給予回饋,並針對不完整或錯誤的內容加以澄清。
貳、發展活動(30 分鐘)
【四學策略︰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教師導學】
運用「黃金圈法則」進行提問設計
1.教師引言:說明〈散戲〉如何透過動作行為來表現人物的
心理或特質,並輔以對比手法,讓讀者更深刻感受(覺察)
作者所欲傳遞的思想價值。接著,簡報介紹「黃金圈法則」
,
說明定義與內容,以及其與提問設計的關係。
2.教師提醒學生:舉凡設計問題前,設計者應先思考打算從
受訪者口中問出什麼?想要凸顯受訪者什麼特質?若以
訪問金發伯為例,假如想要凸顯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可以
試著這樣提問:
(1)請問您看到劇團團員們衝突時,您有何反應?
(2)請問您看到團員們衝突時,您感受如何?
(3)為何當時的您選擇抽菸,木然地看他們衝突,自己卻
沉默不語呢?
3.組內互學:討論題目設計
(1)組別(4-6人/組):
分成「八卦雜誌記者組」(2組)、「男記者組」(2
組)與「女記者組」(2組)。
(2)討論題目:須包含「當事人原先的行為與心境」、
「對對方的行為描述與評價」、「引發衝突的原因與
感受」等面向,各面向至少設計1題。(運用Google
文件共編)
(3)教師於各組討論時,瀏覽學生討論狀況,並提供修正
建議。
設計訪綱
教師再次提醒學生:設計訪問題目須符合採訪者的身分(八
5min
5min
5min
10min
5min
10min
21
卦雜誌記者、男性文字記者、女性文字記者),並由同類型
記者組的 2 名小組長帶領組員統整各自小組擬出的採訪題
目,亦可視情況調整原本設計的題目。
第四節課結束
第五節
第五節課開始
課前準備:
學生登入因材網,點選「我的任務—課程包」,打開「訪問
大綱」的檔案。
壹、準備活動(5 分鐘)
【四學策略︰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教師導學】
各組確定訪問的主軸,並擇一題組(含一題正問題和一題反
問題)供後續模擬記者會提問之用。
貳、發展活動(40 分鐘)
【四學策略︰組間互學、教師導學】
1.分配角色
(1)全班推派(或教師指定)二人分別扮演阿旺嫂和秀
潔。
(2)六小組各推派一人擔任提問者:
A.八卦雜誌記者
B.男性文字記者
C.女性文字記者
(3)其餘同學負責拍照、記錄角色回答的內容與反應。
2.角色扮演
(1)秀潔和阿旺嫂坐於台上。
(2)各類型記者:一半採訪秀潔,一半採訪阿旺嫂。
(3)正問環節:依照八卦雜誌記者、男記者、女記者的順
序進行正面問答。先問完秀潔,再問阿旺嫂。
(4)反問環節:兩方記者位置對調,再依照八卦雜誌記
者、男記者、女記者順序進行反面問答,以求平衡報
導。
3、教師提問與總結
(1)請記者和紀錄各自簡答:原本題目的設計目的是什
麼?實際上是否有得到解答?若無(或覺得不完
整),該題目設計的不足之處是什麼?
(2)請秀潔和阿旺嫂的扮演者分享受訪的感受,以及令自
5min
5min
7min
8min
5min
22
己最難回答和最能完整回答的問題為何?並說明原
因。
(3)教師分享訪談活動的觀察。
(建議先肯定學生的表現,另
可針對「記者提問是否有完整表述」和「受訪演員是否有
答非所問或特別的回答情形」進行補充,並且總結「秀潔
和阿旺嫂的對比如何呈現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掙扎與妥
協」)
參、綜合活動(5 分鐘) 【四學策略︰學生自學、教師導學】
1.學生完成因材網SRL表單─檢核單
(1)我能了解動詞在細節描寫的重要性
(2)我能應用動詞進行細節描寫
(3)我能分析文本中的對比手法
(4)我能與同儕討論並設計出訪談大綱
(5)我能扮演好活動中的角色,完成任務
(6)我能聆聽活動中每個角色的發言,並理解問答的內容
(7)我能比較秀潔和阿旺嫂的對話(自述),覺察她們的
價值觀或生命困境等
2.回家作業
運用適當的動詞進行細節描寫,並以對比手法呈現人物
的形象、價值觀或衝突,自訂題目,完成一篇600字以
內的文章。
5min
10min
5min
肆、教材、教具呈現
一、課程簡報
第一節
23
第二節
24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25
二、因材網課程包:影音資源與講義
第一節
(一)課程包影音資源
1.課程包
(1)課堂操作
(2)課後自學
2.影音資源
Youtube 影片:臺中作家典藏館作家系列─洪醒夫(10 分鐘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46tqBKXWc0
26
(二)講義
1.《黑面慶仔.自序》(Google文件講義)
2.〈散戲〉原文前半部(課文未收錄的部分)PDF檔
27
第二節
(一)課程包
1.課堂操作
2.課後自學
(二)自學講義
國語文學科中心:高中國文學習網──自學天地
28
〈民國—洪醒夫—散戲—AI 時代,人類無法被取代的是?〉暨洪醒夫〈散戲學
習單〉(錦和高中 黃至渝老師設計)
https://cerclearning.tp.edu.tw/column/datapage/187
第三節
至
第五節
課程包
三、Google共編文件學習單(小組)和共編簡報(個人)
(一)Google共編簡報:個人書寫於簡報,用三個詞語描述洪醒夫並說明理由。
29
(二)Google共編文件:分組標示負責段落的關鍵文句或情節,並說明理由。各組學生
得從左側「文件大綱」移動至負責討論的段落,討論問題如下:
1. 說明:找出扣合題目〈散戲〉的關鍵文句或情節,並用「醒目顏色字體」(黃色)
標示。
2.簡述劃記理由(得條列式呈現)。
(三)Google共編文件:小組根據「故事山」閱讀策略進行討論,並填寫學習單。學習
單提問如下:
1.各組運用「故事山」策略梳理〈散戲〉文本結構。
2.請寫下秀潔和阿旺嫂衝突的原因。
30
(四)Google共編文件:小組進行討論,並填寫「細節描寫」學習單。
31
(五)Google表單:個人完成細節描寫的隨堂創作。
(六)Google共編文件:小組進行討論,分析課文中的對比手法。
32
(七)Google共編文件:小組依據延伸閱讀文本,分析文中的對比手法。
33
(八)Google共編文件:運用「黃金圈法則
(WHAT、HOW、WHY)
」設計訪談稿。
34
伍、學習成效與檢核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強調每個學習者有不同起始點的差異,也有個人的最佳發展
區,教師則要能覺察個別差異並搭鷹架以協助學習者。搭鷹架需要方法,協助學習要有策略,
種種的方法和策略都指向同一個目標,即在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習者透過對話、
思考、反省與探究的過程逐步建構知識概念,並將所學再創新應用於具體情境中。數位學習
平臺能為學生提供多重文本與情境,授課老師透過本次課程實施,而有如下發現:
第一,在同儕互學過程中,學生使用數位學習平台認真專注的態度,不亞於傳統板書教
學。第二,學生在組間互評時,會自發性地修正原本的想法,呈現自主學習的成效。第三,進
行記者會時,學生能發揮創意設計問題,並揣摩角色心理進行回應,課前課後的想法有所轉
變,能更加同理文本人物的處境。
在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之後,本課程設計小組也召開會議,對課程調整多所討論,並有
所省思:首先,日後進行國語文教學時,可以善用「因材網—課程包」的功能,整合與課程
內容相關的數位學習資源,提供學生課後隨時複習,當更符應自主學習的精神。其次,課程
進行之前的前置作業可以多預留一些時間給學生,並且要確認無線網路狀況以及學生是否熟
悉平板操作。最後,進行寫作教學時,可以適時融入數位學習資源,讓學生彼此可以即時觀
摩同儕作品、豐富學習經驗。
以下試以教學活動照片和學生作品呈現學生學習成效,聊供檢核。
一、課程活動照片
(一)學生自學
1.觀賞影片
2.學生朗讀洪醒夫
《黑面慶仔.自序》
35
3.閱讀文本並劃記動詞
(二)組內共學
1.小組討論〈散戲〉對比
手法之應用
2.小組討論並合力撰寫學習單
36
3.兩小組合併為一大組討論記者提問訪綱(定稿)
(三)組間互學
1.新營高中吳同學口頭發表:飾演阿旺嫂面對衝突時的感受
2.記者會受訪者角色扮演
(阿旺嫂:新營高中黃同學飾;秀潔:新營高中張同學飾)
37
3.角色扮演:記者會記者提問
(左起:新營高中潘同學、洪同學、楊同學、陳同學、余同學、方同學)
(四)教師導學
1.教師講解寫作背景
2.教師講述〈散戲〉的對比手法
38
3.教師介紹「黃金圈法則」
4.教師引導並澄清小組設計之訪問稿題
5.教師說明訪問稿反問的提問設計步驟
39
6.記者會後教師回饋
二、學生作品與評量表現
(一)學習任務
1.學習任務(一)
40
2.學習任務(二)課文情節脈絡學習單
(1)新營高中 201 班第 1 組
(2)新營高中 204 班第 8 組
41
3.學習任務(三)故事山閱讀策略
(1)新營高中 201 班第 1 組
(2)新營高中 201 班第 2 組
42
(3)中山高中 307 班第 1 組
4.學習任務(三)細節描寫
(1)新營高中 201 班第 6 組
(2)新營高中 201 班第 7 組
(3)新營高中 201 班第 4 組
43
5.學習任務(四)細節描寫創作
(1)新營高中 201 班林同學:「哀」
寵物的離世,主人呆愣地看著骨灰盒上的照片,手輕輕撫摸著盒身,隨後將盒拿
起,抱在身前。想起生前所發生的點點滴滴,難過的淚水順著臉頰留下,身邊的
朋友親拍他的肩膀,安慰他,最後將骨灰盒放在牠平時最愛的角落。
(2)新營高中 204 班黃同學:「懼」
一陣陰風吹過。他本就蒼白的臉上浮現了驚恐的表情,原本渙散的瞳孔頓時變得
極大,彷彿看到了什麼駭人的事物。我順著他的眼光看去——除了一扇透著慘白
月光的破窗,什麼也沒有。
(3)新營高中 204 班沈同學:「怒」
她木然的看著,看著眼前的一切事物從自己的手中一一被摔壞,開始破口大罵抱
怨所有的不公,對於別人的關心及諷刺都不想理會,以自己一貫的態度在他人面
前踩著高跟鞋走遠,對於每個人的行為她只剩不耐煩。
(4)中山高中 307 班張同學:「喜」
又到了大樂透開獎的時候,我屏氣凝神的看著開獎號碼,心跳撲通撲通加速跳動
著,當我看了三次手中的彩券號碼與電視上的號碼一致時,我自己彷彿飄浮在空
中,喜悅的情緒湧上心頭,讓我不禁跳躍起來,賣力地吼叫著家人一同參與這喜
悅的氛圍。
(5)中山高中 307 班丁同學:「哀」
輕輕的一句話飄進了我的耳朵裡,隨後便有一股無形的力量重重的砸在我的心
上,將我的心砸成了好幾塊的碎片,眼眶逐漸模糊,淚滴從眼角掉到了地板,就
好像下雨一般,突然用盡全身的力氣讓自己顫抖的身體停下,忍住傷痛,努力讓
自己表現的正常。
(6)中山高中 307 班劉同學:「怒」
眾人的嘲諷,擊碎了我最後的一絲理智,我握緊拳頭,朝著遍布謊言與不理解自
身的社會打出奮力一擊,即使成功的讓自己痛快許多,但心中的怒火卻持續燃
44
燒,如肆虐森林的野火,狂暴而無情。
(7)中山高中 307 班張同學:「哀」
火車站台前,望著人們坐上列車,火車呼嘯著駛過,駛過離別和不捨,任憑我叫
到聲音沙啞也沒有人回答。望著離去的背影,挽留的話總是圍繞在耳畔,就別走
了留下吧,外面的世界太複雜,你卻還是熱淚盈眶,不曾留下。
(8)中山高中 307 班郭同學:「樂」
完成蛋糕的最後點綴後,分別拿起一號與八號的造型蠟燭,排列,對齊,插入,
點燃,想像著壽星看到這份甜蜜傑作的眉花眼笑。片刻,小心翼翼,跨步、端出,
深怕一點踉蹌使費盡心思所製的作品成為在地美食,深怕塔頂的年歲燭火因空
氣裡溢出的歡樂而熄散,接著一同吟唱著最熟悉的旋律,伴主角拆開禮物,吹熄
蠟燭,切開蛋糕,享受笑聲下的所有美好。
6.學習任務(五)課文對比手法分析
(1)新營高中 201 班第 2 組
(2)新營高中 201 班第 3 組
(3)新營高中 201 班第 5 組
45
(4)新營高中 201 班第 6 組
7.學習任務(五)延伸閱讀對比手法分析
(1)新營高中 204 班第 1 組
(2)新營高中 201 班第 4 組
46
補充說明:學生針對他組回饋,自發性地修正答案(如紅字)
(3)新營高中 204 班第 8 組
47
(二)因材網自學表現
新營高中、中山高中兩校班級學生於因材網進行知識結構、前測、後測結果:
(三)運用「黃金圈法則」設計訪談稿
1.新營高中 201 班男記者組
48
2.新營高中 204 班女記者組
49
50
(四)表現任務
1.模擬記者會
(1)角色扮演:玉山歌仔戲團記者會(201 班)上
Youtube 網址:
(2)角色扮演:玉山歌仔戲團記者會(201 班)下
Youtube 網址:
2.細節描寫與對比手法長文創作
(1)新營高中 204 班林同學
媽媽忽然臉色一沉,眼裡似乎在冒火,她猛的一抬手,啪,狠狠地搧了小女
孩一巴掌,一手指著她,一手抓著她的肩膀,幾乎崩潰的喊道:
「你這個小敗家
子,這麼貴的水果我們吃的起嗎?」
,女孩也是一愣,隨後眼眶浮上一層水霧,
瞬間凝聚湧出,淌過小臉,滴落地面,她伸手不停的擦去眼眶不斷湧出的淚水。
就在這時蓮姨趕忙的從攤後跑了出來,帶著燦爛的笑容,在圍裙上擦了擦手後,
用那粗糙的手,在那堆草莓裡,挑了幾顆較大的塞到了女孩手裡,嘴裡還不停的
安慰女孩說:
「不哭不哭,這幾顆草莓,阿姨請你啦!」
老師評語:人物的神情與行為刻劃細膩,將母親的心狠無奈對比蓮姨的良善憐憫。
(2)新營高中 204 班黃同學
機車撞向汽車後,先是碰一聲後滑行一小段停了下來,汽車駕駛也停下後,
搖下車窗先是指著機車騎士破口大罵,認為他沒有看清楚指示燈,罵著罵著就將
車門打開走向騎士,舉起拳頭就要往他身體揮過去,幸好路邊的民眾即時上前阻
止並安撫才沒有讓騎士受到二次傷害,而騎士只是呆坐在機車旁,像是嚇壞了一
樣一動不動,一旁的男子上前詢問他的狀況才回過神,緩緩起身,流著眼淚一跛
一跛地走向人行道休息。
老師評語:細膩描寫人物衝突的場面,運用動靜對比凸顯汽車駕駛的憤怒與騎士的驚愕。
51
三、課程回饋表單與心得
(一)因材網SRL檢核單(自評單)
(二)Google 表單課程回饋
(三)學生訪談逐字稿(訪談對象:中山高中高三自然組學生)
1.因材網對於你的學習而言,可以為你帶來什麼樣的幫助?
郭同學:
裡面有很多與課程相關影片可以做課後練習,可以增加對這些課程的熟悉度!裡面的
題目也可以讓我發現一些之前漏掉的知識點加以去補充!
陳同學:
因材網對我的學習來說,可以有學習內容的統整和資源整理的幫助,平常學校實體上課
時,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沒辦法將課程內容分百吸收,而因材網不僅有課程影片可以帶我複
習,也有提供題目可以讓我檢驗學習成果。
2.高二上學期學習〈散戲〉時,老師以講述法授課為主;高二升高三暑輔期間,老師
52
則運用科技輔助的方式複習〈散戲〉內容。請分享你前後兩次學習〈散戲〉的感
想:
郭同學:
高二以課堂進度的方式上課感覺聽老師講解比較生動,能夠感受到整篇文章的作者的
心境。暑輔以科技輔助,我覺得對複習來說是很有幫助,有時候複習的時間有限,配合影片
與小組簡報作業的活動可以達到更有效率的複習。
黃同學:
以講述的方式,侷限於課文裡,比較制式化也較古板,但運用科技輔助,不只老師口
述,電腦畫面有一些統整的課文資料,這讓口述像是增加字幕的感覺,視覺與聽覺同時,讓
我對散戲更印象深刻,且老師有用相關對散戲作者的非選題目,運用自己的想法,也有課
後的小寫作,增加寫情意題的能力。
3.使用科技輔助學習「細節描寫」時,能否幫助你更清楚地知道如何在寫作時運用適
當的動詞?請分享你的學習收穫:
郭同學:
在寫的時候因為要使用很多動詞,所以反而會更注意每個動作應該搭配什麼動詞,這
對寫作文很有幫助,因為平常其實不太會刻意想出太多動詞,有這次練習的機會可以有效
增進我的寫作能力!
4.請扼要說明你對於「數位學習」的看法:
黃同學:
我覺得有好有壞,好處的是可以運用手機電腦去複習課程,甚至有更多不同的資料,
很方便,但壞處是,對於我來說,比起數位,實際的課本可以書寫筆記增加重點印象,所以
我覺得數位學習用來輔助課程是一個好選擇。
陳同學:
我希望數位學習可以繼續進步,第一,對自學的人而言是很好的教材,我偏好運用聽
課的方式複習,但學校上課只會有一次,所以線上資源會成為很好的老師。第二,偏鄉資源
不足的人也能獲得充分的資源學習。總之,數位學習若能持續發展將會有很多好處。
(四)學生個人心得(學生身分:新營高中高二學生)
序號
學生
心得撰寫
1
201 班
余同學
透過〈散戲〉這篇課文,讓我了解了作者的性格和生平,以及歌仔戲
在當今社會的現狀與無奈,且作者巧妙運用動詞的描寫,生動的刻劃小說
人物。
2
201 班
楊同學
這次的課程採取和以往不同的上課方式,課程中許多任務能與同學
分組討論,並且對於採訪當事人的環節感到很新奇。此身歷其境的體驗,
也能夠更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心境,是一次很特別的課程。有些部分的討論
時間會稍微短一點,其餘都很不錯!
3
201 班
陳同學
在〈散戲〉這一課中,我看到了很久之前就發現的情形——歌仔戲的
沒落,歌仔戲在傳統戲曲中與布袋戲的人氣旗鼓相當,但是現代社會傳統
戲曲逐漸被網路、AI 等取代,雖說歌仔戲團「明華園」仍是頗有人氣,但
53
現今除了廟宇酬神或是公演外,並不像從前常常人人拿著椅子、扇子,把
戲台前方佔領,人山人海,專心觀看歌仔戲。
〈散戲〉這一課,我最喜歡秀潔的態度,對於有無觀眾都要把戲演好,
並且不會抱持著草草了事的態度,對於戲班的熱衷讓我感動。
現代戲曲結合創新,將沒人觀賞的布袋戲搬上電視,甚至和日本合作
推出電影,讓傳統戲曲被世界看見。歌仔戲結合鋼索、爆破,讓平凡的戲
劇添加更多視覺效果,將傳統戲曲發揚光大。至於傀儡戲全台只剩位於高
雄的「鼎飛鳳」劇團還在傳承,雖然演傀儡戲的戲團不多,但這個劇團仍
然努力在向世界推廣傳統戲曲文化。
4
201 班
吳同學
〈散戲〉這一課所參與的活動為我烙下深深的印象。一開始閱讀課文
時看見阿旺嫂如此不敬業的行為,真的很令人氣憤,因此在記者會選角被
選上阿旺嫂的時候讓我猶豫許久。我對阿旺嫂的最初印象是十分反感的,
因此比較認同秀潔敬業的想法,所以我擔心我無法擔任好阿旺嫂這個角
色。
開記者會前,我閱讀起了老師之前發的補充課文,試圖從茫茫文字海
之中找到多一些關於阿旺嫂的人物特質,但隨著我閱讀更多文本,我對於
阿旺嫂這個人的態度出現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越看越發心酸,越看越
引共鳴。阿旺嫂身為金發伯的媳婦,她擁有著令人落淚的好演技,身為一
個在男女社會地位依然不平的狀況下,她能靠著一技之長而不是所謂的
女色去博得觀眾的眼球,這是十分不容易的。我相信她也漸漸因為這個特
長在歌仔戲上找到樂趣與理想,因此我認為她不是不敬業,她比任何人都
還敬業。
記者會中擔任阿旺嫂的我,必須依照她的人格特質進行對談,這是我
最為阿旺嫂心酸的環節。閱讀完補充課文,我貌似了解了為何阿旺嫂會與
秀潔發生衝突,也了解了為何阿旺嫂會在吵架途中結結巴巴像是心虛一
樣。在依然重男輕女的時代下,阿旺嫂有了必須生孩子且帶孩子的「使
命」,她雖然喜歡演戲,但也得因為自己身為母親而照看孩子,演戲途中
她沒辦法時時刻刻照顧孩子,由秀潔所看到的,孩子們只能在後台吹著熱
風大哭大鬧,偶爾需要童角時,他們也得被迫上台,哪怕他們不喜歡,哪
怕他們被同學嘲笑,因為他們的母親是歌仔戲演員,因為他們的祖父是玉
山的團長,所以他們只能接受一個沒有樂趣的童年,而他們的母親阿旺嫂
必定也看到了。身為母親,她最大的心願就是能看見孩子平安快樂的長
大,但她看到的是孩子被嘲笑、被迫從事不喜歡的事物,身為母親卻無法
更改現狀,這叫她做何感想?她心疼,但她能違抗金發伯嗎?不行,因為
她是女人,在一個已經無法看見未來的夕陽產業,她雖然熱衷但也不能做
54
什麼,這些年她付出的太多了,我相信她也想辦法在理想與家庭之中找到
平衡,但現實不允許,公公與秀潔希望她以理想為重,社會給予女人的意
識又希望她以家庭為重,她最後選擇了家庭,選擇了孩子,她丟棄了曾經
引以為傲的歌仔戲,作回平凡的女人,但她不能抱怨,因為她是女人,也
是母親。因此在與秀潔的爭吵中,她的結巴或許不是心虛,更多的是無力
與委屈。我希望能在記者會上幫阿旺嫂說些甚麼,畢竟都這個時代了,大
家一定也能理解,對吧?
大錯特錯,我聽見的問題一面倒的指責阿旺嫂,我知道原因何在,因
為他們都是以課文中所節錄的內容看事情,根本不是這樣的,他們根本沒
有看完整的事件,女記者、男記者、八卦記者還有秀潔他們全都是。我相
信我的口才是不錯的,但面對這些責怪性的問題,我卻詞窮了,我也變得
像阿旺嫂在為自己辯解時一樣結巴,因為他們沒有看補充課文,因此沒人
能理解我所說的,其中有個問題甚至衝破了我的防線,他問:「所以你是
為了所謂的家庭要其他人配合你嗎?」聽到當下我十分氣憤,什麼叫做要
其他人配合阿旺嫂,她可是一直配合所有人,她不斷權衡自己母親與演員
的身分,但有人配合她嗎?有人能看到她的委屈嗎?我氣得直發抖,我無
法將我的情緒大量的宣洩,面對一群不理解甚至反過來指責我的記者們,
我無法將所有氣憤與感慨吐出,因為我只是個在記者會上的演員。
5
204 班
連同學
這次〈散戲〉的課程,讓同學分組討論,回答課文的相關問題,自己
思考文章內容後,我對裡面的角色人物更加了解。其中還有模擬記者會的
環節,演員們投入演出,親身體會文中角色的感受,對文中事件發生更加
印象深刻。在記者會裡,我扮演女記者,我覺得自己的臺風和口條還有進
步空間,以後要多加練習。
6
204 班
王同學
本課課文〈散戲〉是透過簡報搭配分組的學習任務來教學。結束此次
活動後,我能細膩地了解動詞,以及對刻劃人物個性和文章細節的重要
性,並且能夠使用動詞進行細節的描述。在課文以及延伸文章中,也了解
到對比手法的類型及應用,並可以分析文章中對比手法的使用及背後含
意。最後設計秀潔及阿旺嫂的訪談問題時,是運用「黃金圈法則」來設計
採訪問題,對我來說是有一點難度,既要想出相關面向的問題,但不能很
快就句點,又要引導受訪者回答出想要的答案,是我們這組最困擾的部
分,大家有想法,卻不知道要如何表達出來。結束訪談之後,我認為我們
的問題還需要更精確,問問題時的口氣要更貼切當下的狀況。分組討論讓
我不再只是聽老師講解課文,而是能自己探討,和同學討論的過程也能吸
收不同的想法,不僅能加深對課文手法的印象,也能加強分析文章和應用
該手法的能力。而在活動中,老師安排的時間很妥當,不會過短,使得我
55
們沒時間討論以及回答學習單;也不會過長,讓大家無所事事的樣子。有
很多討論也讓大家非常投入課堂,我們這組的每個人都很踴躍參與討論。
經過這五堂課後,原本不太熟悉的組員變得比較活絡,也更認識彼
此。我個人認為比起一般的上課方式,這種能親自參與、探討、了解的上
課方式,能更有趣且有效地吸收知識,並且透過課堂中的練習,能知道手
法的運用。這次的活動讓我的收獲頗多,學習到很多技巧和知識。
7
204 班
洪同學
從這五節課中,我更了解洪醒夫,知道他是個客家人,樸實無華的作
者,用著最貼近這片土地的語言,去訴說著臺灣傳統文化。
關於〈散戲〉這篇文章,老師讓我們一起討論,彼此交流看法,才知
道原來大家都有各自不同的角度,彼此尊重才能夠一起完成老師交代的
功課。而關於〈散戲〉裡面所運用的技巧,也值得我們學習,在描寫每個
動作、每個神情時,都彷彿能夠想像出人物當時的表情及心情,這也讓我
體悟到之前的文章是否書寫得過於淺顯,若可以再更深入,一定能夠令讀
者感同身受。
在老師指派的動作細節描寫作業,看了同學的作文後,才了解到原來
自己寫得並不好。
這五節課中,不只是組員們一起完成了作業,更是增進了彼此的情
感。而我也學到了許多實用的寫作技巧,希望在未來的考試中能夠大展身
手。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