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1.
學者指出:在這個地區,隨著商人的通商貿易,傳入了印度的宗教文化,此區出現許多與印度相仿的廟
宇與神祇。本地統治階級在該區印度化過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他們聘請婆羅門擔任顧問,引入印度的
儀式、習俗與相關法論。這些法論構成一個框架,此區許多國家的地方習慣法就是在此框架內形成。這
個地區最可能是 (A)東南亞 (B)東北亞 (C)西亞 (D)東非。A
22.
阿珍想完成「伊斯蘭現代復興運動」的報告,老師建議她從人物傳記著手,請問:何人的傳記對這份報
告無濟於事? (A)《凱末爾傳》 (B)《何梅尼傳》 (C)《賈邁勒丁‧阿富汗尼傳》 (D)《玻利瓦傳》。D
23.
十三世紀以後,東南亞島嶼地區的人民,經由阿拉伯人、波斯人與印度人的媒介,逐漸接受了伊斯蘭信
仰。請問:阿拉伯人、波斯人與印度人等最主要是以何種方式傳播伊斯蘭教? (A)透過貿易接觸 (B)藉
由軍事征服 (C)倚賴外交壓力 (D)利用物質引誘。 A
24. 「吠陀經」和「奧義書」都是古代印度婆羅門信仰的重要經典。「吠陀經」是婆羅門信仰的基礎,「奧義
書」則是針對婆羅門信仰流弊而起的反省與改進。請問:從「吠陀經」到「奧義書」,婆羅門信仰出現了
何種變化? (A)從一神到多神 (B)從犧牲獻祭到哲學思辯 (C)從出世到入世 (D)從有神到無神。B
25. 某史家稱伊斯蘭世界為「居於中間的文明」,因其地理疆界處各文明中間,兼納許多文明的元素,如印度
的阿拉伯數字、中國的造紙術。然而,伊斯蘭社會卻遲至十八世紀才逐漸接受印刷術,且早期印製的都
屬辭典、數學類作品。請問:其原因最可能為何? (A)懼怕褻瀆經文 (B)輕視學術發展 (C)施行愚民政
策 (D)鄙視異國發明。A
26. 根據你的歷史知識判讀右圖,下列何者最適合做為此圖主題?
(A)十七世紀全球人口分布圖 (B)現今 WTO 會員國圖 (C)十九世
紀新帝國主義國家與被侵略地區圖 (D)現今穆斯林分布圖。D
27. 學者介紹某地豐富的文化資產時,將該地從古以來的宗教信仰
比喻成一座房屋。他說:最下層居住的是法老,上一層是亞伯
拉罕,再上面一層是基督,最上面一層則是阿拉。這是何地的
情況? (A)麥加 (B)德里 (C)開羅 (D)君士坦丁堡。C
28. 印度在二次大戰後獨立建國,但建國初期內部仍面臨許多挑
戰。當時一位加爾各答律師感嘆說:「假設歐洲可以經由某種方式統一在一個政府之下,只有一個議會
和一位總理。現在剝奪她四分之三的財富,但留下全部人口。讓西班牙人講西班牙語,保加利亞人講保
加利亞語;讓義大利人不信任德國人,法國人怒沖沖對待英國人。你將得到什麼呢?對了,老兄,一個
同現代印度十分相似的東西。」從這位律師的角度,當時印度面臨的最大困境為何? (A)財富分配不均
(B)國家認同缺乏 (C)民族信心喪失 (D)政府效率不足。B
29.
某書描述歷史上某一勢力:「它曾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經濟強權,經由遍布亞洲、歐洲和非洲的廣大商
務網及交通網,交易種類繁多的商品:從非洲進口奴隸和黃金,從歐洲進口奴隸和羊毛,並與亞洲文明
國家交易糧食、香料和各式各樣的織品。」這個勢力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二世紀時的羅馬帝國 (B)
十四世紀的拜占庭帝國 (C)九世紀的阿拔斯帝國 (D)十九世紀時的大英帝國。C
30. 一本教科書描述某地區的宗教生活:「在這個地區,它一直是居於主流地位的宗教,現在仍是大多數人的
虔誠信仰。過去,年輕男人幾乎都按慣例,到寺院度過兩年時光,現在這樣做的人也很多。他們要剃光
頭、披黃色袈裟、捧討飯缽。成年以後,他們也要為正道做出許多犧牲。」這個地區盛行的應是下列哪
一種信仰? (A)小乘佛教 (B)婆羅門教 (C)大乘佛教 (D)藏傳佛教。A
31.
一位信徒表示,他原本所信奉的宗教,自出生開始便決定他的身分,他想擺脫貧困的處境,祭司卻告訴
他只能安於現狀,期待來生。直到有天,外族到來,告訴他不如改信另一種宗教。該宗教強調在唯一真
神之下,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沒有祭司平民之分,也沒有輪迴來生,使得這位信徒決定改變信仰。請
問:這位信徒的身分應為何? (A)即將改宗錫克教的印度教徒 (B)即將改宗錫克教的穆斯林 (C)即將改
宗佛教的印度教徒 (D)即將改宗伊斯蘭教的印度教徒。D
32.
某書以城市為主題,討論伊斯蘭世界的發展。按時序,先後討論麥加、大馬士革、巴格達、哥多華四個
城市。這些城市既是當時伊斯蘭世界的中心,同時也反映了伊斯蘭政權的演變。請問:該書討論的應是
何時的伊斯蘭歷史? (A)四至七世紀 (B)七至十世紀 (C)十至十三世紀 (D)十三至十六世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