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下列何者? (A)王安石 (B)朱熹 (C)關漢卿 (D)張居正。
《答案》B
18. (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之後,分封諸子鎮守各地,這種諸王擁兵坐鎮的情況,很容易引起諸子的內亂。這種情形與哪
個朝代頗為類似? (A)秦朝 (B)西晉 (C)唐朝 (D)宋朝。
《答案》B
詳解:明朝有靖難之變,而西晉也曾發生八王之亂。
19. ( )魏源是清末的知識分子,曾經在其著作《海國圖志》一書中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但一直未受到重
視。請問:他的主張到何時才被接納採用? (A)鴉片戰爭以後 (B)英法聯軍以後 (C)臺灣民主國建立以後
(D)甲午戰爭以後。
《答案》B
詳解:英法聯軍以後,清廷開始推動自強運動,便以「師夷長技」為其改革的重點。
20. ( )《中國近代史》一書中寫道:「日本藉口『保民義舉』,迫使清朝放棄此地的宗主權,緊接著日本在光緒 5年便
將此地收歸為版圖。」請問:此地指的是何處? (A)緬甸 (B)朝鮮 (C)越南 (D)琉球。
《答案》D
詳解:日本在牡丹社事件中,藉口「保民義舉」,要求中國承認日本對於琉球有宗主權,緊接著在光緒 5年便併吞琉球。
21. ( )一位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學者說:「這場改革運動未有整體性的規畫,願意配合的督、撫大臣有限,使得改革的成
果不佳,但是卻為中國的改革奠定了基礎。」請問:這位學者說的是哪個改革運動? (A)皇民化運動 (B)戊戌
變法 (C)自強運動 (D)大化革新。
《答案》C
22. ( )明神宗時,某個團體聚集朝野的各種勢力,於講學之餘「諷議朝政、裁量人物」,並提出了一些有利於國家改革
時政的建議,但最後被宦官所害,此事件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東林黨爭 (B)新舊黨爭 (C)牛李黨爭 (D)
靖難之變。
《答案》A
23. ( )太平天國起事後,開始在各地建立統治勢力,一路上勢如破竹,清軍毫無招架抵擋之力,清廷於是授命督撫在地
方上組織地方鄉勇軍隊加以抵抗。請問:當時曾國藩便以什麼為號召? (A)人人有飯吃,人人有工作 (B)天下
一家,共享太平 (C)維護傳統文化 (D)公有共享。
《答案》C
24. ( )《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蒙受巨大的損失,尤其是在土地的割讓上,中國喪失了臺灣、澎湖、遼東半島等地,
但是遼東半島最後並未被割讓。請問:原因為何? (A)清廷改割讓其他地區給日本 (B)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
(C)三國干涉還遼 (D)日本主動放棄。
《答案》C
25. ( )元朝與清朝同為北方草原民族建立的國家,但元朝國祚僅九十年,清朝卻可以持續統治中國長達兩百多年之久,
主要的原因為何? (A)提升軍事作戰能力 (B)維護世家大族的權益 (C)實施種族政策 (D)高壓與懷柔政策並
行。
《答案》D
26. ( )海參崴位於烏蘇里江以東,三面臨海,有優良的港灣,是俄羅斯在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也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
司令部所在地。但這個地區原本是中國的領土,卻在下列哪個條約中,割讓給俄國? (A)《南京條約》 (B)
《北京條約》 (C)《璦琿條約》 (D)《天津條約》。
《答案》B
27. ( )「俄國藉著中國內憂外患之際,獅子大開口的要求中國割讓廣大的土地,使其喪失大部分的東北領土。」請問:
使中國喪失東北廣大土地的是什麼條約? (A)《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B)《天津條約》、《璦琿條約》
(C)《璦琿條約》、《北京條約》 (D)《南京條約》、《璦琿條約》。
《答案》C
28. ( )歷史老師上課時說道:「朝中大臣開始意識到中國必須推動改革,才能使國家脫離外國勢力欺壓的困境,當時的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都全力支持這樣的改革活動,使中國出現一股近代化的新氣象。」請問:老師所
說的應該是哪個改革運動? (A)王安石變法 (B)商鞅變法 (C)張居正變法 (D)自強運動。
《答案》D
詳解:由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都全力的支持這樣的改革活動,便可得知應該是自強運動。
29. ( )鴉片戰爭之前,外商對於中國的貿易環境,感到非常不友善,對清朝貿易政策有所不滿,關於這時貿易政策的限
制,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全中國只開放一處通商口岸 (B)外商行動、居住均受限制 (C)外商不得與官方直
接往來 (D)外商只能與地方政府進行貿易。
《答案》D
詳解:(D)外商只能與公行交易,公行是民間設立的中介機構。
30. ( )當時廣州有十三家最具盛名的行商集團,稱為「十三行」。他們早期的貿易對象,有荷蘭、英國等歐洲國家。十
三行受到政府嚴格限制,例如:外商與中國官府交涉,必須由十三行作中介,外商不得在廣東過冬,外國婦人不
得來廣州等。請問:這種情形最可能發生在何時?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清代。
《答案》D
詳解:詳解:清代乾隆時期,規定外商來華時,貿易的通商口岸只限於廣州一地。
31. ( )北魏與滿清兩者均以邊疆民族入主統治過中國,且統治時間相當長。請問:兩者的統治策略有何異同? (A)兩者
皆禁胡服胡語,推行漢化運動 (B)為鞏固政權皆採高壓策略 (C)北魏採漢化運動,滿清實行種族歧視 (D)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