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5.小欽對臺灣的地名很有興趣,他發現臺灣有許多地名叫龍泉或玉泉,例如宜蘭縣礁溪鄉的龍泉路、屏東
縣九如鄉玉泉村以及臺東縣鹿野鄉玉龍泉步道等。一地的地名通常顯示當地的特色,在對照圖後他發現了
這些地名的由來與其周邊的地理現象,請問下列推測何者「錯誤」?
(A)上述地名與湧泉有關 (B)常為聚落與文化的起源
(C)上述地區多位在河川出海口 (D)上述地區位於沖積扇扇端。
D16.非洲大部分國家經濟活動均以農牧業為主體。其中農業土地利用最集約的地區出現在何區?
(A)南非 (B)西非 (C)中非 (D)北非。
A17.非洲的熱帶雨林區位在其赤道區的西部,而美洲的熱帶雨林區位在其赤道區的中、東部。請問形成這種
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為何?
(A)地形分布 (B)陸塊面積 (C)海岸型態 (D)行星風系。
A18.非洲各國的經濟活動多以農牧業為主體,其中熱帶栽培業最發達的地區,分布在哪兩處?
(A)東非、西非 (B)西非、中非 (C)中非、南非 (D)南非、東非。
C19.下列何者為非洲大部分地區的人口特徵?
(A)出生率高,死亡率高 (B)為人口轉型的高穩定階段 (C)幼年人口比例高 (D)勞動力嚴重不足。
A20.非洲發生饑荒的原因,下列哪些正確?(甲)人口成長快速;(乙)經濟作物占用糧食耕地;(丙)部落戰爭頻
繁;(丁)土石流災害多。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C21.非洲東部在30年來,至少每十年會出現一次饑荒,最近一次是2011年,受災人數高達1,240萬,其中以衣
索比亞、吉布地、肯亞和索馬利亞等國問題最為嚴重。除了人為因素外,非洲東部饑荒頻率高的現象,和
該地哪項氣候特色關係密切?
(A)乾濕季節分明 (B)終年高溫炎熱 (C)雨量變率較大 (D)日照時數較少。
A22.全球暖化帶來的海平面上升問題,將使西印度群島哪一地區受淹水災害衝擊最大?
(A)巴哈馬群島 (B)古巴島 (C)牙買加 (D)小安地列斯群島。
B23.一般而言,人口分布每隨高度增加而減少,但中美地峽及墨西哥高原的有些地區,人口卻集中在山區的
高原和盆地,乃因受下列何者影響?
(A)地廣人稀,利於開墾 (B)地勢較高,氣候涼爽 (C)土壤肥沃,利於農耕 (D)熱帶栽培業需要人力。
B24.從地理環境的觀點來看,中美地區的主要自然災害是下列何者?
(A)寒害、火山 (B)颶風、地震 (C)寒害、地震 (D)地層下陷、颶風。
B25.南美洲缺乏溫度變化劇烈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其原因為:
(A)地形多高山、高原 (B)中、高緯度陸地狹窄 (C)西岸有寒流流經 (D)森林面積廣大。
B26.「這裡的林相多得令人難以置信,最底層潮濕陰暗,上面一層是灌木,再上面是喬木,樹冠連成一個濃
密的林冠,少數高樹的頂端高聳在林冠之上。」以上所形容的林區應位於:
(A)奧利諾科盆地 (B)亞馬孫平原 (C)巴西高原 (D)中美地峽西岸。
B27.加勒比海地區及巴西東部沿海為中南美洲黑人主要分布區,此一地理現象與下列哪一種產業活動的
盛行,關係最為密切?
(A)咖啡種植 (B)甘蔗種植 (C)銀礦開採 (D)石油開採。
D28.婷婷到中南美洲某一國家旅遊,拍攝了許多照片,照片中可看到荒漠與仙人掌,也有植被高低成層的
雨林。請問該國最有可能為下列何者?
(A)巴拿馬 (B)巴西 (C)智利 (D)墨西哥。
A29.「南美安地斯山北段土地利用呈垂直分布,沿海的綠洲和低海拔的河谷主要種植『甲』;介於海拔 1,000
~2,000 公尺排水良好的坡地,栽培的作物以『乙』、可可、香蕉為主;2,000 公尺~3,000 公尺左右的地
帶,多種玉米、『丙』、馬鈴薯;超過 3,000 公尺的高原,則為寒帶草原,因氣候嚴寒,無法從事農耕,
為印第安人放牧的地區。」甲乙丙依序應為:
(A)甘蔗、咖啡、小麥 (B)甘蔗、小麥、咖啡 (C)咖啡、甘蔗、小麥 (D)小麥、甘蔗、咖啡。
B30.中美洲國家甚多,政治情況複雜,此與哪一項因素的關係較為密切?
(A)開發時的殖民母國各不相同 (B)地形複雜 (C)經濟落後 (D)種族複雜。
C31.南美北部栽培咖啡、甘蔗、可可、香蕉、玉米、大麥、小麥、馬鈴薯等作物。導致此地區作物多樣化的
原因是:
(A)移民的耕作習慣 (B)國際市場的需求 (C)地勢高低的差異 (D)灌溉設施的有無。
A32.南美洲為全球水資源最豐富的洲,與下列哪一因素關係最密切?
(A)降水量居各洲之冠 (B)蒸發散量居各洲之末 (C)人口數為各洲最少 (D)面積為各洲之冠。
B33.下列哪二項最能表現中南美洲殖民地式經濟的特色?(甲)大農場內種植各種作物;(乙)農作多為經濟作
物;(丙)自給式集約農業;(丁)出口單一農畜產品。
(A)甲丙 (B)乙丁 (C)甲丁 (D)乙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