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的敘述,何者正確?(A)家務勞動的成果計入 GDP 當中,因此也屬於勞動的一種 (B)家務勞動的成果
不計入 GDP 當中,因其不具有價值 (C)家務勞動對社會有相當大的貢獻,但其成果卻不計入 GDP 當中
(D)家務勞動不計入 GDP 當中,因此常造成 GDP 高估了經濟福祉
38.市場性勞動與家務勞動分屬不同範疇的勞動概念,兩者最重要的差別在於何者?(A)勞動生產的內容不同
(B)勞動投入方式的不同 (C)是否直接與經濟生產活動有關 (D)是否與勞動價值機會成本有關
39.關於市場性勞動和家務勞動的比較,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兩者的差異在於工作內容 (B)煮飯洗衣的無供償家務勞動無助於提升市場性勞動 (C)若是為他人煮飯
洗衣領取工資報酬,便是有償的市場性勞動 (D)當選擇市場性勞動的機會成本大於家務勞動時,父母只
得將幼兒送至托育中心
40.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社會裡,不同教育程度群體之勞動參與比例也有所不同。請問:下列哪種教育程度參
與勞動的現象,可以顯現出為經濟高度發展的社會?(A)社會經濟結構以知識經濟為主要 (B)低技術性工
作者不易被機器取代 (C)教育程度高者不易獲得工作機會 (D)國中以下程度者勞動參與率持續上升
41.勞動參與率反映一個國家的生產力,臺灣的勞動參與力偏低,意味著臺灣的人力資源運用可能仍未充分利
用。請問:下列哪些可能是我國影響勞動參與未充分發揮的原因?(甲)文憑主義;(乙)高齡因素;(丙)身心
障礙;(丁)社會習慣;(戊)家務勞動。(A)甲乙丙丁戊 (B)甲乙丁戊 (C)甲乙丙戊 (D)乙丙丁戊
42.勞動依其性質可區分為有酬勞動與無酬勞動。下列對「有酬勞動」之敘述,何者正確?
(A)
又稱市場性勞動
(B)
有酬勞動之「勞動」,不能被視為是一種商品
(C)
家務勞動在我國被視
為是一種有酬勞動,其價值可計入國民生產毛額
(D)
義務勞動也屬於有酬勞動
43.關於市場性勞動與家務勞動的比較,下列何者正確?
(A)市場性勞動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透過派遣方式執行 (B)家務勞動者在統計中屬於非勞動力 (C)家務勞
動人數的增加,會使失業率增加 (D)市場性勞動參與者多為雇主和自營業者
44.勞動力是指有能力參與生產活動,且積極找尋工作的人口,不管其目前為就業或失業,都包含在內。請
問:下列何者屬於「勞動力」的範圍?(A)未找尋工作者 (B)準備升學者 (C)家務勞動者 (D)正處於無
薪假者
45.據報載,高鐵工會指控高鐵公司苛扣 5億元加班費,原醞釀於民國 105 年農曆除夕到初三罷工,交通部與
勞動部緊急邀高鐵公司與高鐵工會協調,歷經近 7小時協商,高鐵公司願意先付 2.5 億元加班費,工會同
意不罷工,解除高鐵春節疏運危機。關於此事件,以下敘述何者正確?(A)高鐵公司員工組織工會所依據的
法律為《勞動基準法》 (B)高鐵公司與員工進行協商是以《勞資爭議處理法》為基礎 (C)有關工時、加
班等之計算方式,以《勞動基準法》為基礎規範 (D)高鐵員工醞釀罷工的法律基礎為罷工法
46.每個學科知識對相同的名詞有其不同的見解與概念,如同經濟學的社會福利的概念,即與社會學的社會福
利不同。試問:下列關於「勞動」的解釋與概念,何者正確?(A)不論是否有經濟價值的產生,都是經濟
學對勞動的定義 (B)社會學者對勞動的定義僅關注在市場性勞動的概念 (C)市場性勞動的所得與貢獻遠
高於家務勞動的貢獻 (D)婦女就業低於一般男性是因為有學者認為婦女的家務勞動的利益高於市場性勞
動
47.隨著年齡的增長,勞動參與率呈現倒 U字形的變化,關於造成倒 U字形變化的因素,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25 歲後的青壯年人口,因多數為家庭經濟支柱,為勞動參與的主要人口 (B)女性勞動者在生育過後,
因為家庭收入需要之故,多立刻回到職場就業 (C)中年階段的就業機會低,同時降低個人就業意願,導
致勞參率逐年下降 (D)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群,因生理限制與退休需求,使社會勞參率創新低
48.根據右表之數據,此國的勞動參與率為多少?(A)5% (B)50% (C)35%
(D)66.7%
49.2002 年之《民法》修正當中,引進自由處分金(零用金)制度,其規定夫妻於
家庭生活費外,可以協議一定金額,供夫或妻自由處分。下列有關自由處
分金之敘述,何者正確?
(A)功能是將家務勞動市場化 (B)目的在於肯定家務勞動之價值 (C)此為分
別財產制當中之重要規範 (D)自由使用金即家用所需之花費
50.下列關於我國育嬰、托育與照護的政策敘述,何者正確?
(A)育嬰留職停薪期間,由國家以社會福利方式發放六成薪水的津貼 (B)依
現行法規,男性勞動者已經可以請育嬰假、陪產假、家庭照顧假 (C)雖然
勞工可以請家庭照顧假,但雇主可視情況拒絕,並做為績效考核的依據
(D)《性別平等教育法》要求僱用受僱者 250 人以上之雇主,應設置或提供
適當之托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