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1
學校體育
2019
‧
02
去挑戰這個體制,這個路程之中感謝有許多前輩和師長協助。一直到我挑戰雅典奧運失
敗後,我想不能再這樣下去,但要如何去改變這個狀況?我把握在學校服務的機會,將
外籍教練身上學習到的知識與訓練方法發揮在我的團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我帶領
五位女子拳擊選手,四個人一起打進冠軍賽,三位拿金牌、一位拿銀牌,並拿到團體組
冠軍。拿到獎牌後,大家都覺得很開心,但我覺得很痛苦,因為,沒有拿到冠軍的人會
覺得為什麼她沒有拿到冠軍?我們的傳統教練認為你居然打破我們傳統的圍籬,還拿了
冠軍,你不旦沒被接受,反而被排擠。當這個團體開始出現這些因素後,我就選擇離開,
因為個人的雄心壯志不能影響更多學生的權益。我覺得我要改變這個問題,想到一個方
法──「槍桿子永遠打不贏筆桿子」,所以我重返校園攻讀碩士,充實自我的專業知能。
我的指導老師是林正常教授,那時候我是草包一個,什麼都不懂,非常痛苦。老師問我
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問:「能量三大來源?」我回答:「很簡單啊,陽光、空氣、水。」
我那時候想得很簡單,真的什麼都不懂,接受了很多考驗、更多對於運動員頭腦簡單的
批判,但我仍選擇堅持完成學業並且花更多時間去學習。有一天,林老師問我:「你想
要做什麼?」我說,我還是很熱愛拳擊,拳擊在體重一樣的狀態下,打不贏就是技不如
人。籃球、跑步也是一樣,身高一樣的狀況下,腿就那麼長,比輸一定就是方法錯誤。
因此,教練要做的就是對症下藥研發設計出適合的訓練方法與手段。我當時鑽研生理學、
解剖學、訓練法,居然讓我通過美國體能訓練的考試,在這之前我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底
子,我就是幾本書一直做筆記,做十遍就懂了。我開始思考,如何去把書上文字敘述的
東西運用到選手身上?然而後來我發現一直唸這些東西,還是改變不了大環境的思維框
架,因為我們底子太差,因此受了很多苦。但這些苦帶給我很多成長、磨練和反省,我
認為或許教練直接身體力行示範才是最好的教學模式。後來,我考博士班時很開心地跟
老師說我找到一個拳擊教練的工作,卻被他曉以大義一番。老師說:「你要當教練你就
不要來讀博班,拳擊能幫你什麼?臺灣拳擊這樣的環境,你又跳進去這個泥沼幹什麼?」
於是我決定把博士班暫時放著,這一放就放了十年。我從一個沙袋、一個選手慢慢帶起,
從鶯歌國中開始奠定選手基礎,接著銜續就讀鄰近的鶯歌工商,慢慢這樣帶他進到大學
領域。每個運動項目屬性不同,拳擊運動是要戰勝自己,恐懼是先天的,尤其是東西從
你眼前過來時,沒有人不害怕,拳擊是「你不打他、他就打你」。很多人說:太殘忍了,
他流鼻血了你怎麼還繼續攻擊,家長看到兒子流鼻血,立刻就萌生退意。所以招生有很
大的困難與挫折,鮮少家長願意讓孩子參與拳擊。所以來我們這邊的孩子很多都是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