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詳解 國文考科

pdf
861.66 KB
10 頁
carolyn.chen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12 年學測 國文考科
1
112 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詳解
國文考科
第壹部分、選擇題
一、 單選題:
1. (A)ㄐㄧㄚ/ㄐㄧㄚ;(B)ㄒㄧˋ/ㄋㄧˋ(C)ㄅㄛˊ/ㄆㄡˇ(D)ㄒㄩ/ㄩ
2. (A)價格不「斐」→價格不菲」(B)人謀不「彰」→人謀不「臧」(D)「乘」載→「承」
載。
3. (A)「擘肌分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細密,可用來描述專案小組辦案細心縝密,所以成功
掌握線索的情況,使用正確;(B)「愛屋及烏」比喻愛一個人也連帶的關愛與他有關的人
或物,不適用因欣賞袒護其個人行為的情況,使用錯誤(C)「來者可追」表示未來的目
標可以掌握不適合用於形容新產品的銷量使用錯誤(D)「得隴望蜀」比喻貪得無厭
不知滿足,不適合用於形容闖進冠軍戰就可以坐二望一的情況,使用錯誤。
4. (A)由表一可知王維問候懷想親友的詩作數量為 159 再從表二可知王維述及杜甫的詩
作數量為 0,而其餘三人皆有述及,由此可推測表一王維所寫問候懷想親友詩並無包括
杜甫(B)由表一可知孟浩然問候懷想親友詩占現存詩總量的比率為最高,但人數(李白
為最高)和總量(杜甫為最高)卻不是,故無法判定較另四位詩人尤好寫詩交友。王昌
齡給每名親友的詩至多兩首的敘述無法由表一或表二的資料判斷出來(C)由表一可知
杜甫問候懷想的親友數為 110 人,孟浩然為 178 人,表示杜甫詩作中的親友數少於孟浩
然的親友數,不等於兩人現實中的實際親友數,無法判別杜甫的親友比孟浩然少。從表
二可得知杜甫寫給孟浩然 2首詩、王維 3首詩,但無法藉由詩作數目來判別詩人的熟識
程度,本選項無法判定正確性;(D)由表一李白問候懷想親友的占其現存詩作的
43.27%,故「李白有不少詩是因問候懷想親友而寫」可以成立。由表二李白寫給王維的
詩作為 0篇,可知其問候懷想的對象並不包含王維的敘述可以成立,敘述正確。
◎第五題翻譯:
、燭之武對秦穆公說「晉惠公答應將焦瑕兩地送給秦國,誰知他早上剛渡過黃河,晚上
就築牆來防備秦國了!這是您所知道的啊!那晉國哪有滿足的時候呢?如果滅了鄭國,
晉國己經開拓了東方的邊界,一定又想要擴張西方的邊界。如果不侵略秦國,又將從何
處獲得土地呢?」
乙、樊噲對項羽說「現在沛公(劉邦)先攻破秦國,進入咸陽,對秦室的財富絲毫不敢動,
封閉了宮室,退出軍隊駐紮在霸上,以等待大王來臨。之所以派遣將士守關,是為了防
備盜賊的出入和意外的變故。像沛公這樣勞苦功高,沒有得到封侯的獎賞;而您聽信小
人的讒言,想誅殺有功的人,這樣做是亡秦的延續錯誤啊!」
112 年學測 國文考科
2
5. 甲文中燭之武以旁觀者的角度敘述晉國言而無信的過去,並預期晉國擴張的野心,將會
損害秦國的利益,提醒受話者秦穆公有被辜負的情況。乙文中樊噲以旁觀者立場,說明
劉邦攻破秦國後的約法三章、維持秩序的並無不合理之處,替己方辯護,間接提醒受話
者項羽有意違背入關之前約定,有辜負別人之嫌,故答案選(D)
◎第 6題翻譯:
歐陽紇的妻子體態纖細皮膚白皙非常美麗當地民眾說「將軍為何帶美麗的夫人路
經此地?當地有神靈善於奪取少女美麗的少女更是在所難免將軍要謹慎地保護夫人
歐陽紇聽了之後,心中因懷疑而害怕,夜裡命令士兵包圍守著妻子所在的房舍,並將妻子藏
在密室中緊鎖室門又派了十多個婢女伺候守護著妻子當天晚上陰風陣陣室外昏黑
到了五更天,四周仍是一片寂靜。守護的婢女因疲倦怠惰而打起瞌睡,忽然感覺到好像有東
西驚醒了她們,歐陽紇的妻子就已經不見了。
6. 「其來有自」意指事物的形成或發生,有其根源。「尤所難免」無論如何很難免除、避
故第一個空格宜填「尤所難免」表示神怪竊取美女的情況幾乎無法避免「疑懼」
指因懷疑而害怕「倨傲」指驕慢不恭故第二個空格宜填入「疑懼」符合因為擔心所
以大費周章守護妻子的情況「伺守」指伺候守護、「迎候」指出而等候迎接,故第三個
空格宜填入「伺守」表示婢女隨伺在側守護的情況,故答案選(D)
◎第 7題翻譯:
滿人作菜大多用燒煮的方式烹調,漢人作菜多為羹湯的方式料理(各有各的拿手菜)
這些菜都是從小就熟悉通曉的所以做起來得心應手。漢人宴請滿人,或滿人宴請漢人,
出自己的拿手菜招待反而大家都覺得新奇罕見不至於喪失原有菜餚的特色然而現在的
人忘了本來擁有的技能為了特別討好客人漢人用滿菜宴請滿人,滿人用菜宴請漢人,
一味模仿,虛有其名而無實際內容,仿效失真變得不倫不類。這和科舉考秀才一樣,考生
只要專心創作自己的文章努力寫到最好然會遇到賞識自己的主考官如果遇到一個宗
,就去模仿他的風格遇到一個主考官人就去模仿他的風格,那只能得到一些皮毛,而
練不出真才實學,這樣一輩子也不會考取功名。(袁枚《隨園食單》
7. (A)引文中並無提此訊息;(B)引文中並無強調做菜須向前輩方家學習、由「秀才下場,
專作自己文字,務極其,自有遇合若逢一宗師而摹仿之,逢一主考而摹仿之,則掇
皮無真終身不中矣」可知秀才應寫自己想做的文章而非摹仿宗師或是主考官(C)
文中並無提此訊息;(D)由「漢請滿人,滿請漢人,各用所長之菜,轉覺入口新鮮,
不失邯鄲故步。今人忘其本分,而要格外討好漢請滿人用滿菜,滿請漢人用漢菜,反
致依樣葫蘆,有名無實,畫虎不成反類犬矣」可知,作者請客時漢 滿用自己擅長的菜
,而非一味迎合對方刻意烹調不熟悉的菜色。而由「秀才下場,專作自己文字
極其工,自有遇合」可知,作者傾向作文應呈顯本色,敘述正確。
112 年學測 國文考科
3
8. 文章首段提到灰狼會獵捕鹿群因此鹿會減少出現在河谷導致河谷的植物增生這些
植被使河岸不易被沖刷成曲折的模樣,即文中所言「狼改變了河流」。 再由文中「麥可
奈第也指出鹿的減少確實讓樹木變多1990年代蒙大拿州已開放獵捕加拿大馬鹿,
而黃石公園的美洲獅與灰熊也對鹿群減少有所貢獻」可知麥可奈第同意鹿群減少使得
樹木變多但是灰狼並非是促使鹿減少的唯一原因,開放人類獵捕美洲獅、灰熊皆有
影響因此要將河流改變的原因全部歸諸於灰狼回到生態系統誇大的疑慮故答案
(A)
9. (A)環境學家蒙比爾特提及的論據有「有些樹甚至以五倍速度成長」、動物學家米德爾
頓引述的研究論據有「鹿在幾年內減少60%」生態學家麥可奈第的研究論據有1990
年代蒙大拿州已開放獵捕加拿大馬鹿而黃石公園的美洲獅與灰熊也對鹿群減少有所貢
獻」,可知選項敘述錯誤;(B)文中並未綜述各方對「狼英雄」的反應,而是先陳述持
肯定立場學者的意見,再提出存疑的學者論點(C)文章並非以訪談的形式呈現,而是
羅列三位學者的看法,使讀者一目瞭然,能迅速掌握文旨(D)第一位學者蒙比爾特同
意狼間接使得河岸不易被沖刷成曲折的模樣第二位學者米德爾頓認為狼群存在與否的
確會影響黃石公園生態但過去因狼群絕跡產生的巨變不可能因狼群重返而在短時間內
復原第三位學者麥可奈第主張鹿群減少有諸多原因狼的獵捕只是原因之一降低「狼
英雄」的事實成分故三位學者觀點的出現順序可見狼群對生態影響大到小的排列
於「狼英雄」一事表達了質疑,敘述正確。
10. 題幹「未被上文預設為背景知識」表示所提到的內容在文章中會有充分的敘述及說明,
因此要找出有提及的相關知識內容的選項文中「以現代天文學看木星每天頂多移動0.
2小於宋 元之際觀測誤差約等於清代觀測誤差」針對觀測誤差提出詳細說明(C)
選項最符合題目要求。
11. (A)引文中僅舉出的西元828年事例並未針對國運占星是否合乎事實進行論述(B)「以
現代天文學看木星每天頂多移動0.2小於宋元之際觀測誤差約等於清代觀測誤差。
如果真要依據這五天的變化寫誰犯誰,古人恐怕辦不到」可知,古代觀測技術不如現代
精確,但未並提及保存的史料有利考證;(C)西元828年的事例主要說明因為木星、土星
的移動速度小於古代觀察的誤差,因此「如果真要依據這五天的變化寫誰犯誰,古人恐
怕辦不到」的結論,敘述正確(D)「西元828115日到21日,明顯是木星順行衝向
土星,但2125日,卻是土星以反方向接近木星」可知,古人是能觀察出土星反方向接
近木星的現象。
◎第12題翻譯:
東晉 咸安二年正月己酉,木星逼近土星,二星相合。……七月,晉簡文帝病重,下詔給
桓溫:「 假如我的小兒子如果可以輔佐,你便輔佐他;如果無法輔佐,你可自行取而代之。」
幸虧侍中王坦之毀去晉簡文帝的手詔,改讓王導輔佐國政維持舊例。桓溫聽到此事大怒,將
要誅殺王坦之等人。
112 年學測 國文考科
4
12. (B)「溫聞之大怒,將誅坦之等」可知,桓溫要殺擅改皇帝手詔的王坦之,故應為朝廷
官員內亂。
13. 題幹「而青苔非歷時長久不能蔓衍」採用雙重否定的方式,強調青苔需長時間才得以蔓
衍。空格乙前文提及青苔能「不種自衍」且因日本的庭園崇尚蒼老之美」,而蒼老
的美感來自長時間的催化,因此填在此處能說明原因,且能與下句「因此它也就變成了
代表庭園『歷史』的一種標誌了」相呼應,故答案選(B)
14. (A)「日本的庭園崇尚蒼老之美而青苔非歷時長久不能蔓衍,因此它也就變成了代表
庭園歷史的一種標誌了。由於苔本身具有一種厚重的質感,其色雖濃翠,卻不綺豔,
以苔本身所給予人時間之聯想,所以在文學上,任何一個名詞,只要冠以『苔』字,立
刻能造成蒼涼悲寂的效果」可知,庭園設計者以及文學創作者皆藉此營造悲戚感。二者
為並列關係,並非順承關係;(B)「日本的庭園崇尚蒼老之美,而青苔非歷時長久不能
蔓衍因此它也就變成了代表庭園歷史的一種標誌了由於苔本身具有一種厚重的質感
其色雖濃翠,卻不綺豔,加以苔本身所給予人時間之聯想,所以在文學上,任何一個名
詞,只要冠以『苔』字,立刻能造成蒼涼悲寂的效果」可知,青苔能成為庭園打造的因
是它需長時間才得以蔓衍的特質能賦予庭園綠意與時間感(C)「只要氣候低濕,
可以不種自衍」、「於苔本身具有一種厚重的質感,其色雖濃翠,卻不綺豔,加以苔本
身所給予人時間之聯想,所以在文學上,任何一個名詞,只要冠以『苔』字,立刻能造
成蒼涼悲寂的效果」可知敘述正確;(D)由「苔本身具有一種厚重的質感,其色雖濃翠,
卻不綺豔」可知,青苔色澤濃翠,亮麗並非其的特質。
◎第1517題翻譯:
我們就算戰士勇敢,大將有謀略,對於打勝仗胸有成竹,有地利可以憑恃,還不如引誘
敵人登陸上岸然後設下埋伏殲滅他們。不然的話,在浩瀚的海洋上,數百個人駕駛一艘船,
到處作戰,等於是在未知勝負的處境作戰,就算我們未遭遇危難,但敵人消耗的力氣少,我
們勞累的損失多,還需設置防守,這樣的形勢不也令人煩悶嗎?但是想引誘敵人上岸,如果
沒有勝算,絕對不可行。因為敵人一旦登陸,人民的心意會受影響,軍士的心意容易動搖,
如果沒有經驗老到的將領與訓練有素的士兵是無法獲勝的。我一出生便是臺灣人,為臺灣
謀劃設想,我認為:在臺北可以引誘敵人靠近岸邊,在臺南則不行。因為臺北的水道深容易
通行而且有屏障,敵人停船很方便;他們如果登岸,反而失去了可以依恃的保護。臺南雖然
水道雖然深,但風浪大,四周圍沒有山可以屏障,港口中不能停船;他們不登岸,便不能長
久停留。至於臺中港,由於泥沙淤積,吃水深的鐵製船難以行駛。然而澎湖沒有守住,讓敵
人占領了,他們便可安穩停船靠岸,以此為根據地。有時會開船四處劫掠,有時派小船窺探
軍情,如此一來,臺中難以防守,臺南、臺北的安危也要擔憂。(洪繻〈籌海議〉)
15. (B)由首段「我果戰士有勇,大將有謀,成算在胸,地利足恃,猶不如誘之登岸而設伏殲
不然汪洋海上以數百人操一舟東馳西突以角逐於勝負不可知之我即無恙,
而彼之所挾者小,我之所勞者大,設防設守,形勢不亦懣乎」可知,文章談到海戰與陸
戰,且由此二種戰爭分析敵我兩方的利弊。
112 年學測 國文考科
5
16. 「然澎湖不守則敵人得之安穩收泊有時展輪四掠有時載小艇窺臺中難防,
臺南、北亦可慮」可知,作者主張應加強澎湖海防,避免敵軍入侵臺北、臺中、臺南三
地,符合①的看法由「臺北可誘之近岸臺南則不可。蓋臺北港道深通而有屏蔽,彼
之駐輪甚便;若登岸,則反失所恃」可知臺北港航道深且四周有屏障,可以誘敵,符
合②的看法,兩者皆符合,故答案選(A)
17. (A)由「非宿將強兵不能得手也」說明將士對戰爭的影響,可知需要「將士經驗」(B)
由「臺北港道深通而有屏蔽」「臺南則港門雖深,風浪甚苦,四圍無山」「臺中諸港,
沙線淺灘」,剖析地理環境跟誘敵戰術的關係,可知需要「地理環境」(C)「臺北可誘
之近岸,臺南則不可」「澎湖不守,臺中難防臺南、北亦可慮」,說明港口相對位置的
戰略重心,可知需要「攻守路線;」(D)文章並未提及有外援,故最不可能出現。
◎第 1820 題翻譯:
李(光)老先生被免除職務回到家鄉時,我二十歲。他經常來拜訪我的父親,兩人可以
暢談朝政一整天。每次提到奸臣秦檜時,總以「咸陽」代稱,憤恨切齒、情緒激昂的情緒溢
於言表。有一天早上到我們家一起吃飯,老先生對父親說:「聽說宰相趙鼎遭貶謫,經過五
嶺時因悲憤憂傷而痛哭。我不會這樣,朝廷貶謫的命令下達時,我會換上青鞋布襪的平民打
扮上路,怎能表現如小孩子般般哭哭啼啼的姿態呢!」說這些話的時候,眼神明亮如火把,
聲音洪亮如鐘,那宏偉卓越、剛強果決的氣勢,讓人感動奮起。四十年後,我偶然閱讀老前
輩的家信,即使他被貶謫到海外,但氣節仍然絲毫未減,叮囑教導勸誡家人的話語,都可以
流傳百世,作為典範,讓人不禁想起他當時敘說自己穿起平民裝扮,毅然前往前往貶謫之地
的樣貌。淳熙戊申年五月己未,笠澤 陸游題跋作記。(陸游〈跋李莊簡公家書〉)
18. (A)「李丈參政罷政歸鄉里時,某年二十矣可知,二十歲的是作者陸游,且稱李公為
「丈」,可見李參政應為年長的男性;(B)「每言秦氏,必曰『咸陽』」可知,提及秦
檜,以「咸陽」稱之,並非指議論秦朝史事;(C)由「僕不然,謫命下,青鞋布襪行矣,
豈能作兒女態耶」、「雖徙海表,氣不少衰」可知,李丈遭貶謫後坦然赴任,英氣絲毫
不減敘述正確(D)「後四十年偶讀公家書雖徙海表氣不少叮嚀訓誡之語
皆足垂範百世」可知作者讀的是李參政的家書信中訓誡的對象應為李丈家裡的晚輩
19. 由「憶及青鞋布襪之言而連結今昔」,與「猶想見其道青鞋布襪時也」相符,流露對李
公的欽仰,故答案選(C)
20. (A)「將軍向寵的品行賢良行事公正,通曉軍事以前試用時帝稱讚他『能幹』
在稱讚向寵的能力;(B)「樊噲側過他手中盾牌來撞擊他們,衛兵們被撞倒在地上,樊噲
於是進入軍門內,分開帷帳,面西而立,張目怒視項王。」表現出樊噲勇猛無畏的人格
特質;(C)「在靈石住下旅舍,安排好床位,爐中煮的肉快熟了。張氏因為長髮拖地,
在床前梳頭」說明張氏梳頭的原因(D)「三人就離開座位,漸漸進入月亮裡。眾門徒仔
細觀察在月亮中的三人,正坐在月亮中飲酒,不論是鬍鬚還是眉毛,都能清楚的看見,
就好像是在看鏡子裡面的影子」描述三人坐月中飲的情況。
112 年學測 國文考科
6
21. 空格前面作者面對的情境是抗戰後期生活中各種的苦難,再根據後文「在貧苦中如何自
處」一句推論空格應填入能讓作者面對簡單生活卻甘之如飴提升精神力量的文句(A)
出自《論語.陽貨》:「(守喪期間)你吃著精緻的米飯穿著錦綢做的衣服,你的內心能
安嗎?」旨在提醒人勿忘父母之恩;(B)出自《論語.里仁》:「 士立志求道,卻以衣食粗
劣為可恥,這種人就不值得和他談論道理了。」旨在說明士人應該安貧樂道,追求理想
比追求物質更重要最符合題幹要求(C)出自《論語鄉黨》:「 食物顏色有異樣不吃;
氣味已發臭,不吃。烹調方法不合適,導致食物半生不熟,不吃;未在該進食的適當時
間,不吃。」旨在說明孔子對飲食的適中之道(D)出自《論語.泰伯》:「 自己的飲食很
簡單,但祭祀鬼神的祭品卻是豐潔的;自己的衣服很粗劣,但祭祀的禮服和禮帽卻是華
美的。」旨在表現孔子讚嘆夏 禹的美德無可挑剔。
22. (A)「早年我所受的傳統教育,以熟讀背誦為主。故所讀的書,無論懂與不懂,都深深
地印入腦中」可知,熟誦經典可以牢記文章,但是否對於當代學子教育有益處,則無法
得知;(B)由「《論語》中『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等語句立即湧現,
給予我精神力量使我可以不復介意且經由在貧苦中如何自處的反思進而聯想到『四
書』中的其他語句、「《論語》中『貧而樂,富而好禮』聯想至《詩經》『如切如磋,如
琢如磨』可知《論語》《詩經》四書中的語是可透過聯想相互印證的敘述正確;
(C)「孔門論詩,特別注重『興』,可知選項前半段敘述正確。再由「子貢聽聞孔子談
做人修養時,聯想到《詩經》文句」可知子貢是以詩句涵義闡明修養之道而受孔子讚
(D)「我平生讀書的最大樂趣,就是從書中去體會一份活潑的可以提昇人精神的
力量」可知,讀書之樂並非來自探求作品真實體驗。
23. (A)乙二文並未提及檳榔有益調節呼吸系統的功用(B)(李時珍說)醉能使之醒,
蓋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酲頓解,朱晦庵所謂『檳榔收得為祛痰』也」可知,檳榔
有祛痰及有助於醒酒的功能,敘述正確;(C)「檳榔果實含多酚類化合物、檳榔素、
榔鹼,會影響大腦、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作用,提高警覺度,刺激腎上腺素分泌」可
知,多酚類化合物的諸多功用中並未有可充飢、助消化(D)、乙二文並未提及檳榔鹼
會導致食用檳榔成癮。
24. (A)甲文引用相關的文獻書寫檳榔,並未就歷史發展來評論,也未有是否鼓勵食用的態
度;(B)乙文中可見檳榔的產地、名稱、用途與食用影響,將檳榔的功效與危害並陳,
未呼籲人們抗拒檳榔的誘惑(C)甲文主要引述與檳榔相關的文學創作乙文則主要引述
醫療知識以此呈現檳榔的多面性(D)甲文提及羅大經親身吃檳榔且上癮的經驗乙文
中,焦桐自言吃檳榔的經驗,且覺得它很容易成癮,難以戒除,敘述正確。
112 年學測 國文考科
7
25. (A)「吃了檳榔兩頰泛起紅暈使人增添嫵媚,嚼食檳榔可以滋潤脾臟口齒生津液,讓精
神暢旺」,「益精神」符應乙文的「影響大腦、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作用,提高警覺
度」;(B)「吃了檳榔兩頰泛起一抹腮紅,大家仍恢復舊時交好之情,有紛爭須解決時,
只有以檳榔相送才能表達誠意」乙二文並未提及檳榔可調解人與人之間的紛爭(C)
「有時吃了鮆(ㄐㄧˋ)魚,苦於口中的羶腥味道久久未散,也可以細嚼檳榔來潔淨齒
將鮆魚殘渣舐去」「淨口舐」與乙文的「稟味嚴正而更有餘甘」「清香
(D)「吃檳榔可以飽腹療救因飢餓而發澀的苦口嚼檳榔可以口生津液分潤腸胃臟器
「淡可療飢」是指食用檳榔可以充飢,與乙文「飢能使之飽」相符。
二、多選題
26. (A)返、還;(B)到;(C)已經/表示並列的連接詞;(D)擦拭/情好;(E)最終、終究/整
個。
27. 「侍從婢女成行排列排場超越了皇帝「頗」做程度副詞使用修飾動詞「甚、
很、非常」(B)「漁人十分驚訝,再往前划行。「甚」做程度副詞使用,修飾動詞,意
「十分非常」(C)「滿眼盡是蕭條淒涼的景象令人感慨至極而悲從中來啊!」「極」
做程度副詞使用,修飾動詞,意為「程度最高、最大的」(D)「這是為了追念先帝特殊
優厚的對待,而想要報答陛下您啊!」「殊」做形容詞使用,意為「特殊的」(E)「繼續
進攻秦國關中地區,至函谷關,有軍隊把守,無法進入。」「略」做動詞使用,意為「攻
取」
28. (A)人類幽暗不安是因保有祕密的本能與害怕孤獨的情感互相交雜敘述有誤(B)「害
怕孤獨的人為了裝作一無所瞞爭取想像中的友誼於是開始訴說祕密祕密換祕密,
那是朋友的定情儀式」可知,人們因為畏懼孤獨、想結交朋友取暖,故交換祕密,敘述
正確;(C)「訴說別人祕密是一種無本生意,也是一種聲東擊西的詭計。當所有人都忙
著訴說其他人的祕密,自己的祕密就擺脫了被刺探的危險」可知敘述正確;(D)「孤獨
(指保有祕密)如何成為每個人真正的生命基調」可知敘述正確;(E)引文認為因為祕密
存在,所以讓人類理解語言的限制,和選項敘述相反,故答案選(B)(C)(D)
◎第 29 題翻譯:
北方蠻夷人的橐離國君王的侍女無故懷孕君王想殺了她侍女解釋說「有一團如雞
蛋大小的氣,從天而降,接觸到我,我便因此懷孕了。」後來這個侍女生下孩子,君王命令
將嬰兒丟棄在豬圈中,結果豬對著嬰兒慢慢吐出口中之氣,嬰兒不致凍死。君王又命令將嬰
兒放在馬欄中,要讓馬將其踏死,馬又對著嬰兒慢慢吐出口中之氣,嬰兒仍得以不死。君王
懷疑這嬰兒是上天之子,於是命令其母親收養孩子,把他當奴隸般對待養育。取名叫東明
長大後命他放牧牛馬。東明擅長射箭,君王擔心東明會奪占自己統治的國家,想殺了他。
明於是逃跑向南到了掩淲水用弓擊打水面河中的魚鱉浮出水面架成橋東明得以渡河
之後魚鱉散開,追兵無法渡河。於是東明就在夫餘建都稱王,所以北方夷人有了夫餘國。
112 年學測 國文考科
8
29. (A)「有氣大如雞子,從天而下,我故有娠」可知,婢女說是從天而降的一股氣導致她
懷孕。由「名東明」可知文中並未說明取名的依據;(B)「捐於豬溷中,豬以口氣噓
之不死復徙置馬欄中欲使馬藉殺之馬復以口氣噓之不死」可知敘述正確(C)「令
其母收取奴畜之。東明,令牧牛馬」可知,國王命令其母以奴僕對待東明,要他放牧
牛馬,並非因其善騎射而去放牧牛馬;(D)「王恐奪其國也,欲殺之。東明走,南至掩
淲水」可知,是因為國王要殺東明,他才逃到夫餘;(E)由「東明走,南至掩淲水,以弓
擊水,魚鱉浮為橋,東明得渡」可知敘述正確,故答案選(B)(E)
30. (A)被折斷的秤錘」劃人民遭受不公對待,「駝著背」刻劃人民畏懼威權的形象;(B)
詩的「聽診器」聽取的是無法診療的喘鳴,暗指人民悲苦的心聲。乙詩的「聽診器」聽
到病人心房裡癱瘓的故事與詩歌,暗指人民的疾苦,敘述正確(C)甲詩的「喘鳴」與乙
詩的「癱瘓」,指日治時期人民內心無處排解的痛苦與無奈(D)甲詩並無慶幸文字能對
抗威權、洗滌人民苦厄的相關敘述;而乙詩「你堅決帶他們走出情節與格律/到軍刀
警棍林立的廣場大膽遊行」可看出以文字對抗權威,但未能看出「洗滌人民苦厄」(E)
由甲詩「販夫的賣菜聲/從泛黃的紙張中傳來……丈量用聽診器/也無法診療的喘鳴/
沉吟為一位詩人」由乙詩「你堅決帶他們走出情節與格律/到軍刀與警棍林立的廣場大
膽遊行/在文藝欄一遍遍排版複刻中/把他們供奉在文壇」可知敘述正確故答案選(B)
(E)
◎第3132題翻譯:
甲、在菊花開放之候,我正好歸來。伴著虎溪的高僧(指東晉高僧慧遠)、鶴林的好友(:
指五代道士殷天祥)、龍山的名士(東晉名士孟嘉);自己就像杜甫、陶淵明和李白一
樣;還有洞庭山的柑橘、金華的名酒、西湖的肥蟹。唉,楚國 三閭大夫 屈原你可不要見
怪呀!(馬致遠〈撥不斷〉)
乙、長醉能有什麼妨礙?不醒時還有何愁思?用酒糟醃漬「功名」兩個字,用濁酒淹沒千年
的王朝興亡,用酒麴掩埋萬丈凌雲壯志。不識時務的人都譏笑屈原不應輕生自盡,但我
的知己都讚賞陶淵明歸隱田園是正確的。(白樸〈寄生草〉)
31. (A)此二句點出時間為秋季,看不出時局是否動盪;(B)作者將無形的功名、興亡事、虹
霓志都浸入了酒裡,使之形象具體,敘述正確(C)甲曲有逸友相伴,共享美食醇酒,
露閒居之趣。乙曲由「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盡說陶潛是」可知,隱含矛盾之情,
敘述正確(D)乙曲嘲諷屈原的結局,也隱含自己心中醒與醉、達與隱的衝突並不是滑
稽幽默的輕鬆與玩世態度(E)甲曲「似杜工部 陶淵明 李太白」、「楚三閭休怪」乙曲
「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盡說陶潛是」都有陶屈的對比各以楚三閭休怪
「知音盡說陶潛是」表達選擇陶潛的生命型態之意,敘述正確,故答案選(B)(C)(E)
112 年學測 國文考科
9
32. (A)「漢代,屈原的爭議主要落於『怨君』可知,漢代討論屈原的爭議在於他「怨君」
的情感,並非作品的表達方式(B)由「宋朝遭外族侵門踏戶,激發民族情感。《楚辭》
讀者對屈原情感表現的理解,不同於漢代只從忠君脈絡詮釋,轉而強調其愛國之心,以
國家民族興亡的高度,將『當怨與否』的倫理內涵重新審視,由此確立屈原情感的正當
性」可知敘述正確;(C)甲、乙二曲元代作家均借用屈原典故,但並未表明歸隱卻待時而
動的心境(D)「明代 黃文煥因蒙冤下獄對屈原不被理解的痛苦感同身受在獄中著
《楚辭聽直》,為屈原的忠義之心辯護」可知敘述正確;(E)由「屈原之於現代讀者的意
義,與社會文化語境相關」「思考理想和世界的衝突」,可知敘述正確,故答案選(B)(D)
(E)
第貳部分、混合題或非選擇題
33. (1)經過歷史篩選,禁得起解釋、開創,能感發不同時代的心靈。在創作時為新手法或新
視野。(2)《論語》的建言,至今仍可解惑人生困境。
34. (A)「在人文教育上,思想的開放是終極目標。文化應通過批判性地消化繼承,而不能
全盤否定或粗暴對抗」、「追求進步並非要摒棄古典,而應以開放的精神重新檢視」可
廣泛地接受適當地批判以達到思想開放的終極目標符合可讓思想開闊深厚(B)
乙文並未強調閱讀古典應從庶民角度出發;(C)甲文並未主張閱讀古典應獨自體會深思;
(D)二文並未提及藉由同情共感消解字面理解障礙而是認為真正的古典即使在不同時
代中,亦能感發人的心靈。
◎第 35 題翻譯:
〔生〕今夜山光水色星月放光互相照映如同往昔而曾叱吒一時的英雄如今卻寂寥無蹤!
我們四人在此處遊賞,剛好各自都能作詩。可以將曹操孫權、劉備、周瑜,寫成四支籤,
每人各自拈取一支籤,就所抽中人物吟一首詩,來表現憑弔古人、論斷其事蹟之意。〔眾〕
最好!最好!……〔生〕我們各自都吟詠詩歌已畢,可倒酒來。各人照著詩題,誦讀詩句一
遍。……(黃鶯兒)〔生〕此人策馬馳騁騰躍,意氣多麼豪壯深長,把東吳視為收入囊中之
物,大江上戰艦相連千里,旌旗招展一望無際。此人在馬上橫握長槊,意氣昂揚,在江上斟
酒祭祝時,姿態何其狂放。誰知道一把火燒得他神魂俱喪!〔合〕可嘆這些興亡變化,但江
山依然如舊,只是我們何處尋覓曹郎?……(祝英台)〔生〕且把因古往今來歷史所引發的
愁緒,與因當今朝廷政局所生發的鬱悶,都暫且交付給這滾滾流水。
35. (1)內容須有憑弔古人、論斷其事蹟之意(2) 人生苦短,盛極而衰 無可奈何,放下
煩憂。
112 年學測 國文考科
10
36. 「要實現原創構想通常意謂挑戰現狀所以原創者更懂得透過溝通爭取認同」「例
如好萊塢編劇的劇本能否開拍,往往取決於能否說服高層主管」可知,創作如何取得更
多人認同,是獲得成功的第一步。再根據文中為了提高主管對《獅子王》腳本的接受
程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最終也獲得了主管認同、電影大賣,故答案選(A)
37. (1)莎劇反映人性現實《獅子王》也會有回響(2)一為熟悉感有助主管連結新腳本與經
典故事;二為主管需要參考座標,找到行銷的著力點。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