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由「然澎湖不守,則敵人得之,安穩收泊。有時展輪四掠,有時載小艇窺闖,臺中難防,
臺南、北亦可慮」可知,作者主張應加強澎湖海防,避免敵軍入侵臺北、臺中、臺南三
地,符合①的看法。由「臺北可誘之近岸,臺南則不可。蓋臺北港道深通而有屏蔽,彼
之駐輪甚便;若登岸,則反失所恃」可知,臺北港航道深且四周有屏障,可以誘敵,符
合②的看法,兩者皆符合,故答案選(A)
17. (A)由「非宿將強兵不能得手也」,說明將士對戰爭的影響,可知需要「將士經驗」;(B)
由「臺北港道深通而有屏蔽」、「臺南則港門雖深,風浪甚苦,四圍無山」、「臺中諸港,
沙線淺灘」,剖析地理環境跟誘敵戰術的關係,可知需要「地理環境」;(C)由「臺北可誘
之近岸,臺南則不可」、「澎湖不守,臺中難防,臺南、北亦可慮」,說明港口相對位置的
戰略重心,可知需要「攻守路線;」(D)文章並未提及有外援,故最不可能出現。
◎第 18~20 題翻譯:
李(光)老先生被免除職務回到家鄉時,我二十歲。他經常來拜訪我的父親,兩人可以
暢談朝政一整天。每次提到奸臣秦檜時,總以「咸陽」代稱,憤恨切齒、情緒激昂的情緒溢
於言表。有一天早上到我們家一起吃飯,老先生對父親說:「聽說宰相趙鼎遭貶謫,經過五
嶺時因悲憤憂傷而痛哭。我不會這樣,朝廷貶謫的命令下達時,我會換上青鞋布襪的平民打
扮上路,怎能表現如小孩子般般哭哭啼啼的姿態呢!」說這些話的時候,眼神明亮如火把,
聲音洪亮如鐘,那宏偉卓越、剛強果決的氣勢,讓人感動奮起。四十年後,我偶然閱讀老前
輩的家信,即使他被貶謫到海外,但氣節仍然絲毫未減,叮囑教導勸誡家人的話語,都可以
流傳百世,作為典範,讓人不禁想起他當時敘說自己穿起平民裝扮,毅然前往前往貶謫之地
的樣貌。淳熙戊申年五月己未,笠澤 陸游題跋作記。(陸游〈跋李莊簡公家書〉)
18. (A)由「李丈參政罷政歸鄉里時,某年二十矣」可知,二十歲的是作者陸游,且稱李公為
「丈」,可見李參政應為年長的男性;(B)由「每言秦氏,必曰『咸陽』」可知,提及秦
檜,以「咸陽」稱之,並非指議論秦朝史事;(C)由「僕不然,謫命下,青鞋布襪行矣,
豈能作兒女態耶」、「雖徙海表,氣不少衰」可知,李丈遭貶謫後坦然赴任,英氣絲毫
不減,敘述正確;(D)由「後四十年,偶讀公家書,雖徙海表,氣不少衰,叮嚀訓誡之語,
皆足垂範百世」可知,作者讀的是李參政的家書,信中訓誡的對象應為李丈家裡的晚輩。
19. 由「憶及青鞋布襪之言而連結今昔」,與「猶想見其道青鞋布襪時也」相符,流露對李
公的欽仰,故答案選(C)。
20. (A)「將軍向寵的品行賢良,行事公正,通曉軍事,以前試用時,先帝稱讚他『能幹』。」
在稱讚向寵的能力;(B)「樊噲側過他手中盾牌來撞擊他們,衛兵們被撞倒在地上,樊噲
於是進入軍門內,分開帷帳,面西而立,張目怒視項王。」表現出樊噲勇猛無畏的人格
特質;(C)「在靈石住下旅舍,安排好床位,爐中煮的肉快熟了。張氏因為長髮拖地,站
在床前梳頭」說明張氏梳頭的原因;(D)「三人就離開座位,漸漸進入月亮裡。眾門徒仔
細觀察在月亮中的三人,正坐在月亮中飲酒,不論是鬍鬚還是眉毛,都能清楚的看見,
就好像是在看鏡子裡面的影子」描述三人坐月中飲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