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學測國文考科詳解:單選題解析

pdf
283.22 KB
6 頁
tsuwei.liu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03 年學測 國文考科
1
103 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詳解
國文考科
一、單選題:
1. (A)番/番;(B)僥/矯;(C)厄/遏;(D)偃/儼。
2. 首先,「責無旁貸」意指此為自己應當完成的責任,沒有理由推卸,「依法行政」意謂遵
照法律規定辦事即可相較於前者較為消極被動故此處宜用具有積極主動意涵的「責
無旁貸」較為合適。其次,「從來」有強調時間的作用,意指「從以前到現在」「反而」
則為表達意外或相反的連接詞根據前文「過去許多年」語句此處宜用「從來」最後,
「自由」意指可自主決定如何行事「權責」為職權與責任根據上文說明「文資法」
是將原本僅有中央政府才擁有的權力,釋放給地方政府,意謂地方政府可自主決定而不
需依賴中央,有更大權力擔起保管古蹟的工作,此處宜用「權責」,故答案選(A)
3. (A)出自唐 韓偓〈新秋〉語譯為「一整夜的清風使人發起秋扇見捐的愁思,離別的時
候,美人的面容也浮現初秋之意。如桃花般美麗的眼中含著汪汪淚水,直忍到夜深方在
枕上奔流在第三句中以桃花比喻女子(B)出自唐 施肩吾〈佳人覽鏡〉語譯為「每
每佳人坐在梳妝臺前看著自己如玉的美麗面容,常覺得今天早上不同於昨天早上。昨天
丈夫出門外宿一整夜,如桃花般美麗的面龐,就減去一半的紅潤。」在第四句中,以桃
花比喻女子(C)出自唐 羅虬〈比紅兒詩〉語譯為:「淺紅色的桃花掩映在矮牆之下,即
使無風吹送,也聞得到香氣。我整天都專注著情意,你知道嗎?桃花就像那位著名美人
杜紅兒一樣,化著淡淡紅妝在第四句中以桃花比喻女子(D)出自唐 張說〈三月三
日定昆池奉和蕭令得潭字韻〉,語譯為:「暮春三月三日,修禊的池潭中漲滿春水,盛開
著桃花盛大的仙樂婉轉回旋自天降下仙船在無波如鏡的池面上搖晃而去快自得
桃花在此為景物,非形容女子,故答案選(D)
4. 題幹中的引文意謂所有的事物都會隨著時間消逝然而詩歌卻會永垂不朽(A)出自唐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語譯為「一下筆就有如風雨大作氣勢驚人詩作一完成,
連鬼神都為之涕下形容李白詩作感人與題幹引文意旨無關(B)出自〈古詩十九首〉
的〈西北有高樓〉,語譯為:「不痛惜歌者的辛苦,只為知音稀少而感傷。」此為感嘆知
音稀少,與題幹引文意旨無關(C)出自唐 李白〈江上吟〉,語譯為「如今屈原的詞賦作
品仍高懸如日月,但山丘之間已看不見楚王的亭臺樓閣了。」此句說明楚王的建築早已
消逝,但屈原的作品卻流傳千秋萬世,符合題幹引文意旨;(D)出自《論語‧陽貨》,語
譯為:《詩》可以興發志氣,可以考見得失,可以和睦樂群,可以抒託哀怨。」此為說
明學習《詩經》的功用,與題幹引文意旨無關,故答案選(C)
103 年學測 國文考科
2
5. (A)《墨子》所收的文章為結構完整的議論文體非語錄體依題幹圖形所示甲應為《孟
子》(B)「語錄體」的代表著作為《論語》《孟子》《論語》由孔子的弟子或再傳弟子
所撰《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乙的敘述和《論語》情況不相符;
(C)《孟子》為語錄體,並非專論。
6題翻譯:
舜時四個惡名昭彰的部族首領其才幹均能為國家所用在位時聖人居於上位,
因他們的才華而讓他們擔任要職,他們因而不敢顯露出不善的心性。堯並非不知道他們居心
不善,但他們藏起不善之心,因此即使是聖人也無法誅殺他們。等到堯在平民之中舉用舜,
將天子之位禪讓給他,於是四凶懷著憤恨不滿之心,顯露出凶行,故堯可以因其邪惡事跡而
誅殺或貶斥他們。
6. (A)是因為四凶之才皆能為國家所用,故委以重任,而非為了讓他們制衡彼此;(C)
是在四凶顯露出罪惡後才將之誅殺或貶斥,故四凶並非因遭到貶斥而懷恨(D)舜是因
為四凶顯露出罪惡,才將之誅殺或貶斥。
7. 依據對聯特性,上聯結尾必為仄聲,下聯結尾必為平聲,因此可能是丙或丁,而「東
海望 ,風景不殊」談所見之景,丙意謂「揮軍向東南爭半壁江山」,與前文文意無
法銜接;丁意謂「抬起眼睛看,江山易主,同樣寫「看」,故此處以丁為佳。可能是
甲或乙,前文「南天留祠宇,雄圖雖渺」寫鄭成功在臺灣留下祠廟,完成其抱負的機會
茫,甲才讓人們知道在海外有一孤單卻忠心之人無法承接前文文意乙意謂
一提起他的名號婦人小孩都知道此句敘述的範疇仍在臺灣可接續前文「南天
留祠宇」的筆鋒,此處應以乙為佳,故答案選(D)
8. 首先,縱觀甲、乙、丙、丁、戊五個選項可知,本段文章的文意主要在敘述王羲之〈蘭
亭序〉中「永」字起始一點的寫法。依據選項,第一順位可能為丁或戊,根據首句「千
百年後……」丁的仍然」可以承接前文所強調出的時間久遠則是直接開始描述書
法作品,故丁選項在此處較能接續文意;其次,在選項(A)(B)之間,第二順位可能為
乙或戊,而乙中的「繼續向左緩緩推出……」此一動作顯然有特定指涉對象,而非概括
整篇〈蘭亭序〉故此處若用乙的文句與上文之間便會形成文意的斷裂,不知所云
戊則從〈蘭亭序〉的第一句開始寫起,開啟下文對於王羲之「永」字的描述,此處應以
戊選項為佳,故答案選(B)
9. (A)本篇文章並無提及年輕人與老年人是否耐聽他人意見;(C)文中指出老年人年紀雖
大,但說話嘮叨,讓人不耐煩而將之當作耳邊風,可見並不是年紀大就能得到聽眾喜愛
與信任(D)文中的「人生一大悲劇」乃是指人在年輕敢言或是年老懂情理的時候說話
都沒人要聽,反倒是中年不敢說真話的時候,卻因有地位而使人樂聽他說話。
103 年學測 國文考科
3
10. 「人心不古」意指感嘆現在的人已失去古人的忠厚淳樸「不學無術」意指不知研究學問
獲取經驗與知識,導致行為處事有所偏差或錯誤,第一個填空處中,司閽老者的感嘆非
關學問才能的評價而是認為作者為人不老實品行不良,故以「人心不古」為佳「招
搖撞騙」意指藉名炫耀四處詐騙「好為人師」意謂人不謙虛喜歡教導別人,第二個
填空處中司閽老者認為作者假冒教授之名此處應以「招搖撞騙」為佳故答案選(A)
11. (A)在文中,作者對於自己被他人稱為「博士」一事,認為是一種「逾格提拔」,並且會
「立予糾正」的衝動,可知作者並未被學校授予博士(C)作者在文中表達出,對此種
名實不相符的稱呼感到不自在,故寫道:「此種善意的逾格提拔,受者是窘不堪言的。」
可知作者無法不將他人奉承的尊稱放在心上(D)文中的司閽老者並未對作者「不假辭色
的批評」,只是眼睛緊盯著,希望作者自己認錯。
1213題翻譯:
王汾濱說:他家鄉有個養八哥鳥的人,教八哥說人話,人鳥之間關係非常親近,出外遊
玩一定帶著八哥就這樣彼此相伴數年有一天這位養八哥的人將經過絳州離家還很遠,
旅費卻已用光了那人滿面愁容不知該如何是好八哥說「為什麼不把我賣掉呢?把我送
到王公貴人的官邸應該可以賣個好價錢就不愁沒旅費回家了那人說「我怎麼忍心!」
八哥鳥說「沒關係。主人你拿到賣我的錢後就快走,在城西邊二十里的大樹下等我那人
聽從八哥鳥的話。帶著八哥鳥到城中,人鳥一問一答,圍觀的人漸漸多了。有個朝中貴人看
到了,便報告王爺王爺將那人召進官邸,想買這隻八哥那人說「小人我和八哥鳥相依為
命,不願意賣。」王爺轉而問八哥鳥:「你想住下來嗎?」八哥鳥回答:「想住。」王爺很高
八哥鳥又說「王爺給價錢十金就可以了別再多給王爺更高興立刻交給此人十金。
養鳥人故意表現出懊惱悔恨的樣子離去。王爺與八哥鳥說話,八哥鳥應對流利敏捷。王爺命
人拿肉給鳥吃吃完後八哥鳥說:「我想要洗身子王爺命人拿金盆裝水,打開鳥籠讓八
哥鳥洗澡。洗浴完畢,八哥鳥飛到屋簷間,梳理羽毛、抖抖翅膀,還一邊與王爺喋喋不休地
說話過一會兒,八哥鳥的羽毛乾了牠翩翩飛起用山西口音說「我走啦!」一轉眼就看
不到小鳥飛去哪了。王爺與一旁的侍臣都抬起頭感嘆不已,又急著去找賣鳥的人,卻已不見
蹤跡。後來有人到關中,看到那人帶著鳥出現在西安市街上。
12. (A)八哥的主人原本不願出售八哥所以才一籌莫展是經過與八哥的對話之後才決定
依照八哥所說的做(B)八哥未設局誆騙主人也沒有另謀棲身之處的打算而是用計讓
主人得到回家的旅費(D)故事末尾僅交待八哥與主人共同出現在西安市街上並未有關
於「故技重施」的敘述。
13. (C)主人「故作懊悔狀」,是為了要讓王爺相信,他對八哥鳥非常不捨,並非為了讓八哥
相信。
103 年學測 國文考科
4
1415題翻譯:
從西周逃亡至東周,將西周的情報全部提供給東周。東周國君很高興,西周國君非
怒。西臣子馮且說:「我能殺了昌他。」西國君給馮且金子三十斤。馮且派人帶著金
子和書信找機會送信給昌他信中說:「告訴昌他事情若可辦成,就努力辦成若不能辦
成,就盡快回來啊!回來啊!事情一拖太久就會走漏消息,會讓自己身陷絕境。」又派人告
訴東周的斥侯「今晚會有壞人混進國內斥侯得此消息進獻給東周君,東國君立刻殺
掉昌他。
14. (A)詞,到、往/助詞無義語出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B)詞,和詞,同
語出范仲淹〈岳陽樓記〉(C)副詞,將詞,將,語出方孝孺〈指喻〉(D)連詞,
從而、於是/介詞,憑藉、依靠,語出《左傳‧燭之武退秦師》,故答案選(C)
15. (A)馮且送黃金與書信給昌他,是為了讓東周國君懷疑昌他到東周的目的,而非收買昌
(B)昌他投奔東周,馮則是要為西周國君除掉昌他二者並無共謀或從屬關係(C)
昌他遭戮,是因為馮且以計謀使東周國君認為昌他是間諜。
二、多選題:
16. 「喜」「悲」為兩種不同的情緒「以喜襯悲」乃是藉由情緒的對比,襯托出悲傷的強
度。(A)文中的「動心」「美麗」並非對「喜」的描述,故非「以喜襯悲」的表達技巧;
(B)文中「母親心中的愁緒」為悲,「父親和姨娘琅琅的笑語聲」為喜,故可構成「以喜
襯悲」的表達技巧;(C)文中僅寫出秦得參的「悲」,沒有關於「喜」的敘述,故無「以
喜襯悲」的表達技巧(D)文中敘述孩子們的「喜」與孔乙己的慌張但並未寫出「悲」
故無「以喜襯悲」的表達技巧;(E)金發伯的大笑是「喜」,而秀潔的心思則顯示出金發
心中實則充滿悲傷故秀潔覺得他的笑聲甚至比哭聲更令人難受此為「以喜襯悲」
故答案選(B)(E)
17. (A)句中的「你一言,我一句」表示多數同學討論得很熱烈,「你」與「我」泛指同學,
而非特定對象;(B)「你推我擠」意指人數眾多,十分擁擠,「你」與「我」泛指大家,
非特定對象;(C)「我」是發話人自稱,「你」則是受話對象,均為特定對象;(D)「我」
是說話人自稱,「你」則是聽話的對象,均為特定對象;(E)「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
指別座山上的石頭,可以用來製作治玉的磨石「他」在此泛指某座山非特定對象,故
答案選(A)(B)(E)
18. 題幹引文為詩人大荒〈謁杜甫草堂〉「被廷爭疏離君主」指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而觸怒
唐肅宗雖得宰相張鎬情,但卻從此疏遠杜甫「被戰爭逐出長安/蜀道這條玄
倉皇出奔的路/你奔就苦於上青天了」指杜甫遭逢安 史之亂逃難至四川〈麗人行〉
〈悲陳陶〉〈哀江頭〉均為杜甫的著名詩作;末尾「沒感動任何當局/你的詩只有酒壺
聽懂」指杜甫終身失意。詩中所指的詩人易使人誤解為李白,但李白並沒有因戰亂而離
開長安,為判讀重要線索。(A)為李白的遭遇;(B)是賀知章對李白的稱讚;(C)杜甫曾在
成都 浣花溪畔結廬,稱為「浣花草堂」(D)杜甫因安 史之亂而逃奔四川,見證此亂禍害
103 年學測 國文考科
5
之大;(E)杜甫是盛唐詩人,而「新樂府運動」遲至中唐才發起,與杜甫無關,故答案選
(C)(D)
19. 第一節「在乾燥的風中/一束一束稻草,瑟縮著」表示農田收割後的景象;第二節「午
後,在不怎麼溫暖/也不是不溫暖的陽光中/吾鄉的老人,萎頓著/在破落的庭院」寫
出老人的落寞與不受關注;第三節「吾鄉的老人/誰還記得/也曾綠過葉、開過花、結
過果」意指老人未衰老前的年青壯盛,以及農村昔日的榮景;第四節「一束稻草的過程
和終局/是吾鄉人人的年譜」詩人將稻草曾經繁盛但如今衰敗了的過程與老人的命
運結合,並以此暗示農村漸趨沒落的命運(A)「稻草瑟縮著」是收割後的景象,與農作
物歉收無關。
20題翻譯:
甲:我每每憂慮自司馬遷、班固以來的史書著作,文字太多,即使是一般平民也讀不完,更
何況君王日理萬機,哪裡有閒暇全部讀完!我常自不量力,想要刪減冗長的史書,提取
重要的部分,專取國家興亡成敗,維繫百姓禍福,為善可作為取法,為惡可作為警惕的
內容,完成一部編年體之書,……時限上自戰國,下至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寫
成二百九十四卷。(宋 司馬光〈進資治通鑑表〉
乙:我在京城(汴京)時,便借出收藏於公家館閣庫房的一些藏本,予以參考校對,大概校
正了十之六、七,……書中主要以逐利為宗旨,有各種合縱或連橫的主張,各種機巧詭
詐層出不窮。自春秋以後,直到秦朝,二百多年的各國興衰成敗之事跡,大略都可以表
現在書中!雖然非關道德義理但文詞雄辯華麗言論縱橫恣肆亦是極盡漂亮的文詞,
是後世學者們不應忽略的。(清 王覺題〈戰國策序〉
20. (A)甲稱書中內容主要是「關國家盛衰,繫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內容均
與君王治國之術有關即強調該書的政治功能乙在最後說「雖非義理之所存而辯麗
橫肆亦文辭之最學者所不宜廢也表示推薦該書最主要的理由乃是在於此為「文
辭之最」,是強調該書的言詞效益;(B)甲的話中,從「編年」「上起戰國,下終五代
可知其書為《資治通鑑》;乙的話中,從「合從連橫」「自春秋之後,以迄於秦」「辯麗
橫肆亦文辭之最」可知其書為《戰國策》(C)根據甲的言論其書確專為君王而編著,
但乙所談論的書則主要呈現雄辯華麗的言詞與政治無關(D)甲的書中時限「上起戰
,下終五代,故司馬遷《史書》、班固《漢書》都僅是其中的一部分材料,非主要,
而乙的書中時限則為「自春秋之後,以迄於秦,不會用到《漢書》的材料;(E)〈燭之
武退秦師〉出自《左傳》無法在《資治通鑑》中找到〈馮諼客孟嘗君〉出自《戰國策》
故答案選(A)(B)
21題翻譯:
臥病在床,病得很重學生樂正子春坐在床邊,兒子曾元、曾坐在腳旁書僮坐
在屋角手拿燭火書僮說「席子花紋好華麗光潔啊!是大夫用的席子嗎?」樂正子春說:
「住口!」曾子聽到驚訝的睜大眼睛說「啊!」書僮又說「席子花紋好華麗光潔啊
大夫用的席子嗎?」曾子說:「是的。這是季孫氏送給我的,我還沒能換掉它。元兒啊,扶
103 年學測 國文考科
6
我起來,幫我換席子。」曾元說:「父親您的病很危急了,不能移動。希望您能等到天亮,
再讓我恭敬地為您換掉席子。」曾子說:「你對我的愛還比不上那小書僮。君子以道德來愛
,小人以姑息來愛人我現在還求什麼呢?我只要能死得合乎正禮,就夠了於是大家
把曾子扶起來,換掉席子,等曾子回到席子上,還沒躺得安妥,他就過世了。
21. (A)樂正子春是因了解老師的個性,所以要童子別再說話,而非要他不執燭火;(B)曾元
希望曾子別換席子因其病重不宜移動(C)曾子責怪曾元不應姑息而應以道德愛人。
22. 題幹使用錯綜修辭即調換語句的次序使句式結構較富有變化避免呆板(A)語出唐
韓愈〈師說〉,為錯綜修辭,可還原為「句讀之不知,或師焉;惑之不解,或不焉」,語
譯為「孩子在斷句時若有不明白就要向老師學習但自己有疑惑不能解決時卻不知
道要請教老師。」(B)語出魏 曹丕《典論論文》,為錯綜修辭,可還原為「西伯幽而演
《易》,不以隱約而弗務;周旦顯而制《禮》,不以康樂而加思」,語譯為:「周文王在被
囚禁時推演出《易經》六十四卦,不因失意而不努力;周公 在顯達時制定《周禮》
不因為安樂而改變心志。」(C)語出北宋 歐陽脩〈醉翁亭記〉,句子由禽鳥不懂得人的樂
,再談到人們不懂得太守的快樂語意層層遞進,並未使用錯綜修辭語譯為「禽鳥
只知道山林的快樂,卻不知道人的快樂;人們只知道與太守出遊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
如何為了自己的快樂而快樂。」(D)語出廖鴻基〈黑與白──虎鯨〉,為錯綜修辭,可還
原為「牠們曾交錯湧疊,如在表演水中疊羅漢;也曾高速接近船舷又敏捷地側翻,如流
星一樣劃一道弧線拋射離去。」(E)語出白先勇〈國葬〉,此句敘述老和尚的反應後,再
接著敘述秦義方的反應,句意平順,並未使用錯綜修辭,故答案選(A)(B)(D)
23. 「影射」乃是藉題發揮,藉此說彼,表面上談論一事實際上則暗指另一事。(A)劉姥姥
自嘲為「老風流」,是開自己玩笑,讓賈母等人開心,並無影射意圖;(B)胡屠戶拒絕借
錢給范進,說借錢給他,就像是把自己一家老小的生活費丟到水裡去,此話說得誇張而
語意明白,並無影射意圖;(C)曹植詩語譯為:「煮豆子時,用豆梗來燒火,豆子在鍋中
哭著說,你我本是同根所生,為何急著要如此煎熬我!」曹植以此詩影射自己與曹丕
是兄弟何必如此折磨自己骨肉相殘(D)文中的棋局即指逐鹿天下之局道士在此語
中暗示虬髯客,會和自己一樣,輸掉此局,影射天下將為李世民所得;(E)楊過以大蟋蟀
影射歐陽鋒老蟋蟀影射柯鎮惡兩支小蟋蟀則影射郭靖、黃明當時打鬥的情況,
故答案選(C)(D)(E)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