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 年學測 國文考科
2
8. 題幹中第一首詩寫出「椅子」與「我」之間的孤獨與光陰流逝之感,第二首詩則寫出沉
思者的孤獨感,第三首詩寫出知識或文藝創作者孤獨的感受,故答案選(C)。
9. 題幹中說明選出昔盛今衰,繁華不再之感。(A)出自王維 凝碧詩,在說明百姓遭逢安 史之
亂,作者希望朝廷能夠迅速平定戰事,讓大臣百姓能有再次面見天子的機會,並無昔盛
今衰之感。(B)出自劉禹錫 石頭城,說明作者寫詩時,回想起貞元年間的情形,感嘆現今
的蕭條感;(C)出自李煜 相見歡,作者感嘆春光早逝是人生的憾事;(D)出自晏殊 浣溪紗,
說明惜別的感受。
◎第10~11 題翻譯:
甲、孫必振要過河,正好遇到狂風雷雨,所乘坐的船隨著江浪飄蕩搖擺,與他同船的每
個人都很驚恐。突然看到穿著金甲的神站在雲中,將手上的金字牌給下方的人看,所有人都
仰著頭看到上面清楚地寫著「孫必振」三個字。眾人告訴孫必振:「你一定犯了錯,所以上
天要懲罰你,請你自己一個人坐另一艘船,不要連累我們。」孫必振還沒回答,大家也不等
他的同意,看到旁邊有一艘小船,就一起把他推到船上。孫必振才上船,回頭看,就看到之
前的船翻覆了。(蒲松齡 聊齋誌異‧孫必振)
乙、某鄉有個人個性輕薄放蕩,有一次在村外遊玩,看到一個少婦騎著馬過來,告訴一
起出遊的人說:「我能逗她笑。」所有人都不相信他做得到,於是相約打賭,輸的人要請吃
飯。那人立刻追上少婦,在少婦馬前一直喊著:「我要死了!我要死了!」接著從旁邊的牆
頭抽出一根高粱莖,大約有一尺長,解開了帽帶將高粱莖掛在自己脖子上,拉著頸子做出上
吊的樣子,少婦經過時果然笑了,所有人也笑得很開心。當少婦走遠了,那人仍然不動,眾
人笑得更開心。但走近一看,那人已經舌頭吐出,眼睛闔上,真的氣絕身亡了。被一根高粱
莖吊死,這難道不奇怪嗎?這件事可以讓輕挑放蕩的人引以為戒。(蒲松齡 聊齋誌異‧戲縊)
10. 由甲和乙兩段文章來看,對於人物、對話、場景並無有特別的描寫,但描繪情節詳實。
11. (A)顯示人性的自私;(C)強調人的行為不可太過輕挑無賴;(D)情節為由喜而悲,且無暗
喻人生無常,但告誡為人不可放蕩無禮。
12. (A)從「如果沒有了河流,人們仍然能活下去,但卻會變得毫無情意。」一句可以看出人
們會改變;(B)臺灣河流生命迅速枯萎是由於人們以水利工程技術建堤防、築水壩、攔河
堰以及越域引水抽乾河水;(D)從「河流終將成為臺灣人的記憶、被遺忘的大地之歌」可
以推斷出臺灣河流將會消失,無法源遠流長。
13. 從題幹中「現代人只要水不要河流,……重蹈中東沙漠化的終極命運。」直接指出現代
人不要河流,故答案選(D)。
14. (B)極短篇筆法經濟,但並未說到敘事極繁複;(C)極短篇講究語言精練,但未說明刻畫
細膩特色;(D)為故事塑造個意外的結局是一般人的想法,非作者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