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六龜區龍興國民小學校訂課程
「植物的聲音」教學設計(教案)
教學設計理念說明
六龜小朋友生活於山中,身邊充滿各種植物,但卻缺乏深入了解,希望學生可以透過課程學會如何觀察及描述大自然,並且用平板完成相關資訊的查詢並彙整,進一步了解自己所身處的大自然中。
教學活動設計
概念架構 | 導引問題 | ||||||
1. 繪本主題是什麼? 2. 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植物呢?
| |||||||
領域名稱 (統整領域) | 彈性學習課程融合藝術領域、自然領域 | 設計者 | 三年級教學團隊 | ||||
實施年級 | 三年級,第一學期 | 總節數 | 20節 | ||||
單元名稱 | 植物的聲音 | ||||||
設計依據 | |||||||
核心素養 | |||||||
總綱核心素養 | 領綱核心素養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藝-E-A1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活美感。 藝-E-B3善用多元感官,察覺感知藝術與生活的關聯,以豐富美感經驗。 自-E-A1能運用五官,敏銳的觀察周遭環境,保持好奇心、想像力持續探索自然。 自-E-B3透過五官知覺觀察周遭環境的動植物與自然現象,知道如何欣賞美的事物。 自-E-C1培養愛護自然、珍愛生命、惜取資源的關懷心與行動力。 | ||||||
核心素養呼應說明 | |||||||
首先,藉由實際訪查,能運用五官,敏銳的觀察周遭環境,保持好奇心、想像力持續探索自然與發現生活美感(A1)。 再者,在活動過程中能夠利用適切的方式、尊重的態度與他人溝通(B1),透過知覺觀察周遭自然的美感,豐富經驗(B3)。 最後,經活動能積極關心公共活動事物,養成團隊合作(C1),關懷自然、珍愛生命。 | |||||||
學習 重點 | 學習表現 | 自然ai-II-1 保持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透過不斷的探尋和提問,常會有新發現。 自然ah-II-1 透過各種感官了解生活週遭事物的屬性。 1-II-2能探索視覺元素,並表達自 我感受與想像。 1-II-3能試探媒材特性與技法,進 行創作。 2-II-5能觀察生活物件與藝術作品,並珍視自己與他人的創作。 | 學習內容 | 自然INb-II-6 常見植物的外部形態主要由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所組成。 | |||
議題 融入 | 所融入之學習重點 | 環境教育、資訊教育。 | |||||
教材來源 | 自編、繪本 | ||||||
教學資源 | 詳各單元內容所示。 | ||||||
學習目標 | |||||||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教學資源 | 評量 |
繪本:我家附近的野花 壹、教學前準備
貳、正式教學 【準備活動】 引起動機-(預測策略)
2.教師提問: (1)圖片上小朋友望著野花,是呈現一種什麼樣的神情呢? (2)為什麼小朋友有這樣的神情呢? (3)她想要表達什麼呢? 【發展活動】 一、繪本閱讀 第一次閱讀:
第二次閱讀:
【綜合活動】 第三次繪本閱讀
貳、正式教學 【準備活動】 引起動機-
【發展活動】
教師從上次的預習單中,老師統整出大部分 同學較有疑問的語詞來深究。 二ヽ提問
(包括:事實問題、推論問題和評論問題三個面向問題) ◎事實問題 (1)放學會家的路上,榕榕喜歡做哪些事? (2)對於榕榕的提問,媽媽如何應對? (3)榕榕的襪子上黏得黑黑的種子是什麼植物? ◎推論問題 (1)那紫花酢漿草也一樣嗎? ◎評論問題 (1)種子為什麼會長刺? 【綜合活動】
壹、教學前準備 教師準備: 1. 圖像策略-MAPS 心智圖之提問 PPT。 2. 心智圖學習單。 學生準備:不同顏色的筆(鉛筆、藍筆、紅筆)。 貳、正式教學 【準備活動】 引起動機-
【發展活動】
二、圖像策略-MAPS 心智圖 1.教師先請學生個別用鉛筆完成自己的心智圖。 2.分組討論後,用藍筆更正自己的心智圖。 【綜合活動】
| 能提出猜想並與組員分享 能專心聆聽 能運用閱讀理解來了解詞意 能完成學習單 能大聲朗讀 能發表文本資訊 能專心聆聽 能完成學習單 能發表文本資訊 能專心聆聽 能完成學習單 能根據心智圖唸出故事 | ||
【荖濃溪-花鳥川】
1.請學生攜帶相機、手機、錄影機、筆記本等紀錄鄉野踏查。 2.攜帶袋子裝撿荖濃溪枝葉及石頭。 3.教師準備荖濃溪常見鳥類及植物影片或照片。 貳、正式教學 一、認識荖濃溪植物、鳥類 【準備活動】 引起動機-先讓學生觀賞及聆聽鳥類鳴叫的影片,教師帶領學生到荖濃溪溪床做鄉野踏查。觀賞溪畔景觀,並做紀錄。 【發展活動】
【綜合活動】
二、壓花藝術 【準備活動】 引起動機-
【發展活動】
【綜合活動】 作品展示與分享。
【準備活動】 引起動機-老師播放荖濃溪常見鳥類(5~10種)圖片與鳴叫的影片,藉由引導學生可以探討見過那些鳥類。 【發展活動】 活動一
a校園常見的鳥類-(麻雀、白頭翁、綠繡眼、赤腰燕、家燕、大卷尾、斑頸鳩) b.田野常見的鳥類-(褐頭鷦鶯、斑文鳥、小白鷺、夜鷺、台灣八哥) c.林間常見的鳥類-(紅嘴黑鵯、五色鳥、繡眼畫眉) d.水邊常見的鳥類-(紅冠水雞、磯鷸、翠鳥)
活動二
讓學生在九宮格中填入鳥類名稱,進行遊戲。
以分組競賽,聆聽鳥叫寫出鳥的名稱。 【綜合活動】 老師歸納重點及補充說明。 | (共9節) 10分 10分 80分 20分 20分 30分 30分 10分 60分 10分 2節 5分 35分 30分 10分 | 1.荖濃溪畔花葉 2.壓花影片 3.荖濃溪常見鳥類影片 | 能專心聆聽,並記住1~2種鳥類 能帶齊所有物品 能用心觀察,不散漫 能依指派完成任務 能詳實紀錄 能用心聆聽 能找到資料 能透過合作製作海報 能發表資訊 能比較出差異處 能動手做 能感謝老師 譨分享說明 能專心聆聽 能回答問題 能說出外形與生態 能記憶聲音 能回答問題 |
─下學期課程結束─ |
附錄(一)教學重點、學習紀錄與評量方式對照表
單元名稱 | 學習目標 | 表現任務 | 評量方式 | 學習紀錄/評量工具 |
我家附近的野花 |
2. 能根據繪本提問歸納出繪本大意 | 1.能透過師生間的提問完成心智圖並歸納出大意 | 紙筆-學習單 | 學習單 |
花鳥川 | 認識荖濃溪的植物與鳥類。 | 能正確配對荖濃溪的植物與鳥類。 | 紙筆-學習單 | 學習單 |
附錄(二)評量標準與評分指引
學習目標 | 1.能根據繪本完成心智圖。
| |||||
學習表現 | 學生能在繪本的提問中製作心智圖並了解如何進行鄉野調查。在花鳥川的學習中,能正確配對荖濃溪的植物與鳥類。 | |||||
評量標準 | ||||||
主題 | 表現 描述 | A | B | C | D | E |
紙的重生 | 能知道觀察、記錄所得自然現象的結果是有其原因的,並依據習得的知識,合理地說明自己的想法。 | 在引導下,能知道觀察、記錄所得自然現象的結果是有其原因的,並依據習得的知識,合理地說明自己的想法。 | 在引導下, 能知道觀察、記錄所得自然現象的結果是有其原因,並依據習得的知識,簡單 地說明自己的想法。 | 在引導下,能部分知道觀察、記錄所得自然現象的結果是有其原因。 | 未 達 D 級 | |
評分指引 | 能詳細描述觀察各種植物的顏色、氣味,並且經過查詢相關資訊,能說明該植物的詳細特徵及功用。 | 在引導下,能描述觀察各種植物的顏色、氣味,並且經過查詢相關資訊,能說明該植物的詳細特徵及功用。 | 在引導下,能概略描述觀察各種植物的顏色、氣味,並且經過查詢相關資訊,能說明該植物的詳細特徵及功用。 | 在引導下,能簡單描述觀察各種植物的顏色、氣味並且進行查詢工作。 | 未 達 D 級 | |
評量 工具 | 紙筆-學習單 | |||||
分數 轉換 | 95-100 | 90-94 | 85-89 | 80-84 | 79以下 | |
主題 | 表現 描述 | A | B | C | D | E |
花鳥川 | 能應用動物會發出不同聲音傳遞訊息之相關概念。 | 能理解動物會發出不同聲音作為 溝通的方式。 | 能知道不同的動物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並且作為溝通的方 式。 | 能部分知道不同的動物 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並且 作為溝通的方式。 | 未 達 D 級 | |
評分指引 | 能詳細描述觀察荖濃溪各種植物外觀及鳥類的外觀和鳴叫聲。 | 在引導下,能描述觀察荖濃溪各種植物外觀及鳥類的外觀和鳴叫聲。 | 在引導下,能概略描述觀察荖濃溪各種植物外觀及鳥類的外觀和鳴叫聲。 | 在引導下,能簡單描述荖濃溪各種植物外觀及鳥類的外觀和鳴叫聲。 | 未 達 D 級 | |
評量 工具 | 紙筆-學習單 | |||||
分數 轉換 | 95-100 | 90-94 | 85-89 | 80-84 | 79以下 |
鳥類九宮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