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教育課程教案:培養師資多元素養與實踐能力的教學大綱

格式
docx
大小
38.23 KB
頁數
5
上傳者
YFY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5-08-15,离现在 0 6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課程資訊-授課大綱

課程名稱(中文)

多元文化教育


課程名稱(英文)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授課老師

楊雅妃

助教

郭侑鑫

E-mail

[email protected]

開課時間

週二13201510

授課地點

新聞所302


授課對象

中等學校教育學程


課號

EduTch5342

學分數

2.0


限修條件


對應之素養指標

1-1了解有關教育目的和價值的主要理論或思想,以建構自身的教育理念與信念。

1-2 敏銳覺察社會環境對學生學習影響,以利教育機會均等。

2-1 了解並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社經及文化背景的差異,以作為教學與輔導的依據。

4-1 應用正向支持原理,共創安全、友善及對話的班級與學習環境,以養成學生良好品格及有效學習。

5-1 思辨與認同教師專業倫理,以維護學生福祉。

5-2 透過教育實踐關懷弱勢學生,以體認教師專業角色。

5-3 透過教育實踐與省思,以發展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持續專業成長的意願與能力。


上述指標如何透過教學內容與方法落實

1-11-22-15-15-2

透過問題反思、專題演講和討論活動設計,讓師資生得以敏覺學生社經文化背景之差異,並反思與建構個人教育信念,作為未來教學與輔導的根本。

4-1

透過課程安排和學習環境的營造,讓師資生經驗安全和友善的對話環境,讓她/他們未來得以從自身經驗出發,知曉如何建構安全的學習環境。

5-3

透過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實踐,讓師資生能夠彼此相互溝通合作,培養其主動建構與探究知識的能力,並提升其未來繼續關注多元文化教育相關議題的意願。


如何評估師資生獲得本課程對應之專業素養

  1. 多元文化教育社會行動實踐

師資生透過行動實踐,認識與理解弱勢群體學生,並在實踐歷程中藉由反思心得的撰寫,逐步建構自身的教育理念與信念、敏覺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積極促進教育機會均等的落實。

二、多元文化教育探究與實作(桌遊設計)

多元文化教育探究與實作鼓勵4-5位師資生透過合作與溝通,進行多元文化教育教案設計。具體而言,師資生先選擇一個多元文化教育相關之議題或迷思進行探究,蒐集和彙整分析資訊後,形成結論。最後,師資生進一步根據結論設計促進中學生理解多元文化教育內涵之教案。藉此,培養中學生理解不同社會文化背景學生的同理心、批判識讀與表達能力,以及關懷社會的行動力。

三、課堂/課後討論與反思

師資生的培育及其教師專業素養的培養和累積是需要不斷反思和對話的歷程。因此無論在課堂中或課後,會藉由提問討論或個人反思作業的撰寫,讓師資生反思個人對教學既有的經驗和想像,進而逐漸培養其教師專業素養。


新興議題的探討

(請勾選課程內涵蓋議題)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概述

本課程希望讓師資生瞭解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概念後,透過多元實踐的形式,培養師資生對性別、族群、階級等社會各面向的教育議題之敏覺度與反思態度,以具備關懷社會及社會實踐的能力。



學習目標

  1. 師資生能說明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概念。

  2. 師資生能關懷多元文化教育議題。

  3. 師資生能應用多元文化教育課程模式。

  4. 師資生能實踐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之知能。



課程要求

  1. 相互尊重,以建立互信、安全的對話情境。

  2. 學術倫理原則。




課程進度
*
隨實際授課情形調整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課程內容

1

9/2

課程定位、目標與內容說明
學生課程期待的表達

2

9/9

多元文化教育基本概念與理論基礎I(心智圖繪製I

3

9/16

多元文化教育基本概念與理論基礎II

4

9/23

多元文化教育基本概念與理論基礎III [Reflection Paper 1 Due]

5

9/30

多元文化教育課程與教學I

6

10/7

專題演講I(暫訂)

7

10/14

多元文化教育課程與教學II(教案分析實作)

8

10/21

多元文化教育探究與實作構想討論

9

10/28

多元文化教育議題討論I (拼圖法)

10

11/4

專題演講II(暫訂)

11

11/11

多元文化教育議題討論II(拼圖法文章+心智圖繪製)

12

11/18

多元文化教育觀課

13

11/25

多元文化教育實作:社會實踐分享

14

12/2

多元文化教育探究與實作討論

15

12/9

多元文化教育探究與實作:桌遊分享(期末表單)

16

12/16

期末考週

評量與成績考核

  1. 多元文化教育社會行動實踐與反思36

  1. 師資生得以個人或2人一組形式,自主擇定服務對象,進行社會實踐。

  2. 服務對象須符合性別、族群、階級等面向其中一項之弱勢條件。

  3. 作業要求:

  1. 個人繳交2篇實踐反思心得、1次口頭分享。

  2. 個人反思心得至少1頁、3頁為度(12號字,單行間距)。

  3. 口頭分享:可以簡報形式呈現,分享時間6-8分鐘(TBD)。

  1. 其他細節隨課程進行說明。

  1. 多元文化教育議題探究與實作(桌遊設計)40

  1. 評分項目:口頭報告與簡報15%、桌遊15%、同儕評量10%

  2. 報告內容:請同學選擇一個多元文化教育相關主題進行探究,並根據探究結果設計一份教案,參加教案比賽。

  3. 報告形式:口頭報告與簡報、完整教案產出。

  4. 其他細節隨課程進行說明。

  1. 課堂出席和參與 20

  1. 課堂出席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對自我行為的負責。一學期至多缺席3次,若缺席超過5次,此門課程即未通過。

  2. 請準時出席,若因要事或突發狀況無法出席,請儘量事先請假並說明理由。

  3. 課堂參與和討論是影響這門課課程內容和品質的關鍵,故課堂或NTUCOOL上會有許多對話、討論和反思,請特別留意發言禮儀。

  1. 自我評量4

參考書目

Banks, J. A., & Banks, C. A. M. 2008)。多元文化教育-議題與觀點(陳枝烈等譯)。心理。

Freire, P.2007)。受壓迫者教育學(方永泉譯)。巨流。(原著出版於1977年)

王雅玄(2022)。多元文化素養。高等教育。

王麗雲、甄曉蘭(2007)。台灣偏遠地區教育機會均等政策模式之分析與反省。教育資料集刊,3625-39

李淑菁(2017)。想像與形構:臺灣多元文化教育發展之論述分析。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72),1-44

李淑菁(2024)。臺灣高齡教育與多元文化教育的對話與橋接:從性別出發的交織性觀點。課程與教學季刊,272),1-32

夏曉鵑(2018)。從「外籍新娘」到「新住民」走了多遠?(一)~(三)。獨立評論@天下。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65/article/6575

張建成(2002)。批判的教育社會學研究。學富。

張建成(2007)。獨石與巨傘—多元文化主義的過與不及。教育研究集刊,532),103-127

張建成(2014)。再論多元文化教育的困境。教育研究集刊,603),111-128http://www.edubook.com.tw/OAtw/File/PDf/401614.pdf

陳婉琪(2013)。都是為了孩子?父母離婚負面影響之重新評估。臺灣社會學刊,5431-73

黃庭康 (2018)。不平等的教育:批判教育社會學的九堂課。臺北市:群學。

勤定芳(2018)。日常生活裡的「做」性別:想很多的俗民方法論。取自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8/10/02/chindingfang

廖如芬、張茂桂(2010)。從教案甄選看中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想像的一些問題。 教育資料與研究9783-108.

劉美慧(2017)。多元文化教育與國際教育的連結。教育脈動121-12

劉美慧(主編)(2009)。多元文化教育名著導讀。學富

劉美慧、洪麗卿(2018)。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多元文化議題之分析。教科書研究,112),1-25

劉美慧、游美惠、李淑菁(2021)。多元文化教育(第四版)。高等教育。

簡良平(2021)。Atayal部落國小低年級文化回應課程知識選擇探究-誰的文化?誰的知識論?台灣教育研究期刊,21),191-226

藍佩嘉(2014)。做父母、做階級:親職敘事、教養實作與階級不平等。臺灣社會學,2797-140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7)。多元文化教育。高等教育。

1095移民工文化協會 https://1095.org.tw/migrant-workers-issue-map/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https://www.gender.edu.tw/web/index.php/m5/m5_04_01_index



5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