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1學年度校訂課程
六年級第一學期魔數解謎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 數之修煉Ⅰ | ||||||
跨域合作 | □語文 □自然與科技 □社會 ■數學□健康與體育□本土語 □英語□藝術與人文□生活□綜合活動 | 節數安排 | 校本課程20節 | ||||
原設計者 | 魏佳洵、鄧婷尹、張毓容、邱筠茹、 | 修訂者 | |||||
教學者 | 魏佳洵、鄧婷尹、張毓容、邱筠茹、 | 適用 年級 | 六年級 | ||||
課程設計理念 | 一、提供學生適性學習的機會,培育學生探索數學的信心與正向態度。 二、培養好奇心及觀察規律、演算、抽象、推論、溝通和數學表述等各項能力。 三、培養使用工具,運用於數學程序及解決問題的正確態度。 四、培養運用數學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培養日常生活應用與學習其他領域/科目所需的數學知能。 六、培養學生欣賞數學以簡馭繁的精神與結構嚴謹完美的特質。(可參考內容修改) 藉由課室中所學到的對稱概念,引領學童跨領域探索對稱之美,並利用對稱概念的理解產生類化的學習,讓學童發現數學與生活相連結之樂趣,開啟更多創意空間。 | ||||||
領綱 核心素養 | 數-E-A1 具備喜歡數學、對數學世界好奇、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並能將數學語言運 用於日常生活中。 數-E-A2 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 與相對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 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數-E-A3 能觀察出日常生活問題和數學的 關聯,並能嘗試 與擬訂解決問題的計畫。在解決 問題之後,能轉化數學解答於日常生活的應用。 數-E-B1 具備日常語言與 數字及算術符號 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 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 以符號表示公式。 | ||||||
學習表現 | n-III-3認識因數、倍數、質數、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的意義、計算與應用。 n-III-4理解約分、擴分、通分的意義,並應用於異分母分數的加減。 n-III-6理解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意義、計算與應用。 d-III-2能從資料或圖表的資料數據,解決關於「可能性」的簡單問題。 n-III-7理解小數乘法和除法的意義,能做直式計算與應用。 d-III-2能從資料或圖表的資料數據,解決關於「可能性」的簡單問題。 n-III-9理解比例關係的意義,並能據以觀察、表述、計算與解題,如比率、比例尺、速度、基準量等。 s-III-7認識平面圖形縮放的意義與應用。 s-III-2認識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圓面積、圓周長、扇形面積與弧長之計算方式。 r-III-3觀察情境或模式中的數量關係,並用文字或符號正確表述,協助推理與解題。 n-III-10嘗試將較複雜的情境或模式中的數量關係以算式正確表述,並據以推理或解題。 | 學習內容 | N-6-120以內的質數和質因數分解:小於20的質數與合數。2、3、5的質因數判別法。以短除法做質因數的分解 N-6-2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質因數分解法與短除法。兩數互質。運用到分數的約分與通分。 N-6-3分數的除法:整數除以分數、分數除以分數的意義。最後理解除以一數等於乘以其倒數之公式。 D-6-2解題:可能性。從統計圖表資料,回答可能性問題。機率前置經驗。「很有可能」、「很不可能」、「A比B可能」。 N-6-4小數的除法:整數除以小數、小數除以小數的意義。直式計算。教師用位值的概念說明直式計算的合理性。處理商一定比被除數小的錯誤類型。 S-6-3圓周率、圓周長、圓面積、扇形面積:用分割說明圓面積公式。求扇形弧長與面積。知道以下三個比相等:(1)圓心角:360;(2)扇形弧長:圓周長;(3)扇形面積:圓面積,但應用問題只處理用(1)求弧長或面積。 N-6-8解題:基準量與比較量。比和比值的應用。含交換基準時之關係。 S-6-1放大與縮小:比例思考的應用。「幾倍放大圖」、「幾倍縮小圖」。知道縮放時,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 S-6-2解題:地圖比例尺。地圖比例尺之意義、記號與應用。地圖上兩邊長的比和實際兩邊長的比相等。 R-6-2數量關係:代數與函數的前置經驗。從具體情境或數量模式支活動出發,做觀察推理說明。 R-6-3數量關係的表示:代數與函數的前置經驗。將具體情境或模式中的數量關係,學習以文字或符號列出數量關係的關係式。 R-6-4解題:由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恰當的算式解題(同N-6-9)。可包含(1)較複雜的模式(如座位排列模式);(2)較複雜的計數:乘法原理、加法原理或其混合;(3)較複雜之情境:如年齡問題、流水問題、和差問題、雞兔問題。連結R-6-2、R-6-3。 N-6-6比與比值:異類量的比與同類量的比之比值的意義。理解相等的比中牽涉到的兩種倍數關係(比例思考的基礎)。解決比的應用問題。 | ||||
學習目標 | 1.認識質數與合數,並能將一個合數做質因數分解,能利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且知道互質的意義。 2.能利用最大公因數將一個分數約成最簡分數,並熟練分數的除法計算,且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能繪製長條圖與折線圖。 4.熟練小數的除法,且能對小數取概數。 5.知道圓周率與圓周長的關係,且能計算圓周長、扇形周長與複合圖形的周長。 6.知道比與比值的意義,並利用相等的比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且能知道正比與正比關係圖的意義。 7.知道生活中放大與縮小的關係,並能繪製指定倍數的放大與縮小圖,且能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8.透過附件操作知道圓面積公式,並能進行圓面積、扇形面積與複合圖形面積的計算。 9.能透過將問題簡化,找出問題的規律,再解決問題。 10.認識等量公理,並利用等量公理解決未知數問題。 | ||||||
融入議題 | *□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國防教育 *■資訊教育(□資訊素養與倫理 ■行動學習□新興科技) □科技教育 □能源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國際教育 | ||||||
議題內涵 | |||||||
教材資源 |
|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學習策略與融入議題說明) | 教學時間 | 評量方法/工具 | |||
活動一 整數遊戲 | 熟悉質因數的概念 熟悉因數分解的概念 熟悉因數與倍數的概念 | 壹、質因數心臟病遊戲 一、準備活動 1.引起動機 (1) 了解班上同學對撲克牌遊戲(心臟病)規則與玩法的經驗與心得。(課前請同學在家和家人先進行撲克牌遊戲) (2) 各組分工:組長、組員、發言人等。 (3) 分組進行心臟病撲克牌遊戲。 二、發展活動 1、說明規則:(每組自製一份1~100數字牌) (1).四人一組,每人發13張牌。 2. 分組進行質因數心臟病遊戲。
(1) 第一回合(試玩):各組先嘗試玩遊戲後,討論遊戲過程中遭遇到的可能問題,以及解決方式。 (2) 第二回合:每個人在出牌時,需先喊出自己手中的數字,讓小組同學知曉後,再讓同學出牌。 (3) 第三回合(同上),小組統計每回合誰手上的牌最快沒有,即為贏家。 熟悉基礎版玩法之後,進入進階版玩法。
1、說明規則: (1).四人一組,每人發13張牌。 2. 分組進行質因數心臟病遊戲。 (1) 第一回合(試玩):各組先嘗試玩遊戲後,討論遊戲過程中遭遇到的可能問題,以及解決方式。 (2) 第二回合:每個人在出牌時,需先喊出自己手中的數字,讓小組同學知曉後,再讓同學出牌。 (3) 第三回合(同上),小組統計每回合誰手上的牌最快沒有,即為贏家。 三、統整活動 1. 運用T表,各組整理成為超級大贏家與不會成為輸家的策略。 2. 將每次最快沒有牌的策略記錄下來。 貳、質因數對對碰遊戲 一、準備活動 1.引起動機 (1) 了解班上同學對撲克牌遊戲(撿紅點)規則與玩法的經驗與心得。(課前請同學在家和家人先進行撲克牌遊戲) (2) 各組分工:組長、組員、發言人等。 (3) 分組進行撿紅點撲克牌遊戲。 二、發展活動 (一) 質因數對對碰遊戲(每組一盒質因數撲克牌) 1.牌數組合與規則說明: (1)每組2~3人 ,每次遊戲10分鐘。 (2)若是兩人,每人手上9張牌,若是3人,每人手上6張牌。 (2) 將手上的牌與桌上的牌配對,若手上有3x5算式,即可與桌上翻牌數字15相對應,即可吃牌;或手上的有3x5算式,也可與桌上翻牌3x5算式相對應,即可吃牌。 (3)一個人連續吃牌只能一次。 2. 分組進行質因數對對碰遊戲。 (1) 第一回合(試玩):各組先嘗試玩遊戲後,討論遊戲過程中遭遇到的可能問題,以及解決方式。 (2) 第二回合:每個人在出牌時,需先喊出配對的內容「15吃3x5」,以了解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遊戲結束後,每個人計算手中拿到的撲克牌分數。遊戲的數字代表分數。 (3) 第三回合(同上),每個人統計3回合遊戲的總分。 (二) 分組討論 1. 組長主持討論,每一個人分享遊戲過程與心得。 (1) 成為超級大贏家的策略。(拿到高分的牌) (2) 不會成為輸家的策略。 三、統整活動 1. 運用T表,各組整理成為超級大贏家與不會成為輸家的策略。 2. 將每次配對的質因數記錄下來。 參、齊來找出因、倍數遊戲 一、準備活動 1. 引起動機 (1) 各組玩五子棋遊戲。 (2) 各組分工:組長、組員、發言人等。 (3) 各組討論五子棋遊戲規則與玩法的經驗與心得。 二、發展活動 (一)齊來找出因、倍數遊戲 1. 說明遊戲規則 (1)每組4-5人,每回合20分鐘,每組一個棋盤、20張任務牌、黑白棋。 (2)每個人先選自己想要的棋子顏色並寫下號碼。 (3)每人輪流抽任務牌,任務牌答對後(任務牌示例:請在1分鐘內答出6和8的H.C.F與L.C.M),即可下棋;若答錯答案,即失掉可以下棋的機會,將任務牌放回原位後,由下一位同學進行抽牌及答題。 (4)最先將五顆棋子連成一條線者為贏家。 2. 分組進行戲。 (1) 第一回合(試玩):各組先嘗試玩遊戲後,討論遊戲過程中遭遇到的可能問題,以及解決方式。 (2) 第二回合:各組交換任務牌,依遊戲規則開始遊戲。 (3) 第三回合(同上),每個人統計2回合分數的總分。 (2)分組討論 1.組長主持討論,每一個人分享遊戲過程與心得。 (1)成為超級大贏家的策略。 (2)不會成為輸家的策略。 2.各組討論重點 輸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能從中對因數與倍數概念有更完整的理解及應用,並和同學一起合作與討論促進學習的效果。 三、統整活動 1.運用學習單,回顧與整理自己的學習心得。 2.將自己的心得與想法和小組夥伴一起討論後,再記錄下來。 | 2節 2節 | 口頭發表 專心聆聽 遵守遊戲規則 說明規則並專心聆聽 參與討論 學習單撰寫 口頭發表 專心聆聽 遵守遊戲規則 分組討論 團隊合作 學習單完成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專心聆聽 遵守遊戲規則 參與討論 學習單撰寫 小組報告 參與討論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學習策略與融入議題說明) | 教學時間 | 評量方法/工具 |
活動二 線對稱 | 從生活中發現線對稱圖形及了解對稱圖形的特徵 了解線對稱圖的性質與生活中線對稱的應用 | 壹、從國旗中找出對稱圖形
台北市市徽對稱嗎? 這個國劇臉譜是對稱嗎? 二、發展活動 1.準備世界各國國旗:本活動以小組共同合作方式進行,在課 前老師先準備好世界各國地圖,依組別印好份數後,各組各 取一份世界地圖。由教師佈題,學生在指定時間內找出問題 的答案,各組把布題中問題貼在問題單完成後分享。 教師佈題: (1) 找出世界各國地圖僅有上下對稱的國旗: (2) 找出世界各國地圖沒有對稱的國旗: (3) 找出世界各國地圖是顏色對稱但上下不對稱的國旗: (4) 找出世界各國地圖是上下對稱但顏色不對稱的國旗 (5) 找出世界各國地圖是左右對稱但上下不對稱的國旗: (6) 找出超國一條對稱軸的世界各國國旗 三、統整活動
(二)學生上台分享學習單作品 | 1節 | 專心聆聽 參與討論 投影片 學習單 動手實作 口頭發表 專心聆聽 |
二、發展活動 (一)進行方式:以兩人一組方式進行。 1:請將色紙對摺再對摺,裁成四份小正方形。毎一小張色色打完洞後,貼在活動單上(注意:色紙上請勿有多餘摺痕)。 老師:舉例:圖示(有 2 個洞) 張貼處我們最少需要摺幾次? 答: 1 次
三、統整活動 (一)歸納本節重點 (二)學生上台分享作品 | 1節 | 專心聆聽 參與討論、 學習單、 動手實作 口頭發表 專心聆聽 | ||
參、浮光掠影-對稱式構圖設計
老師播放對稱式構圖圖畫投影片,讓學生了解對稱可以使畫面佈局更加規整,整體營造出一種平衡感,可以討論對稱式構圖從方向上,一般可以分為上下對稱、左右對稱和斜向對稱和全面對稱四種。 二發展活動 發下圖畫紙,請學生設計一幅圖,可以是風景圖可以是 建築物圖,並用對稱的方式畫出一副對稱式圖構圖。
(一)互相分享自己的對稱式構圖作品 (二)把作品展覽在教室互相欣賞 | 2節 | 專心聆聽 與討論、 圖畫紙 動手實作 口頭發表 專心聆聽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學習策略與融入議題說明) | 教學時間 | 評量方法/工具 | ||||||||||||||||||||
活動三 分數 | 1.分數的除法 | 壹、最簡分數金字塔 一、準備活動 1.準備剪刀,口紅膠 2.複習「最簡分數」:分子和分母不能再約分,也就是分子和分母互質的分數,叫作最簡分數 二、發展活動 1.剪下學習單上的小三角形:18個小三角形都標示有分數的邊。 2. 將小三角形拼出一個大正三角形(小三角形會剩餘2個)。 3. 其拼組的條件是「大正三角形的邊為最簡分數」。 三、綜合活動 1.討論遊戲過程中,困難之處在哪裡?如何解決? 2.複習找出最簡分數的規則:分子和分母互質的分數 貳、○○○賓果遊戲─分數的除法 一、準備活動 1.複習「最簡分數」 2.複習「同分母分數除法」的規則:將兩個分數分子相除進行計算 3. 複習「異分母分數除法」的規則:將兩個分數化成「同分母」,即可將分子相除進行計算 二、發展活動 1.九宮格連線(除法)
( ②學生將9個最簡分數依自己喜好位置填入空 白的九宮格內。 ③教師將分數除法題目依序展示,學生計算後 將答案位置畫記○,直到有人連成一線,就 是贏家。 三、綜合活動 1.討論遊戲過程中,困難之處在哪裡?如何解決? | 2節 2節 | 專心聆聽 參與討論 學習單、 動手實作 口頭發表 專心聆聽 專心聆聽 參與討論 學習單、 動手實作 口頭發表 專心聆聽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學習策略與融入議題說明) | 教學時間 | 評量方法/工具 |
活動四 誰是吃得最多 (圓與扇形面積) | 1.能運用切割重組,理解圓的面積公式。 2.理解扇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 活動一:認識圓面積基本原理 3引導學生知道繩長等於圓周長,再根據圓周長,算出半徑,進一步算出圓面積。
活動二:扇形面積誰是吃得最多 1.發下披薩造型的圓形。小朋友在之前也有扇形面積的概念。
| 2節 2節 | 口頭討論 |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1學年度校訂課程
六年級第二學期魔數解謎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 數之修煉Ⅱ | ||||||
跨域合作 | □語文 □自然與科技 □社會 ■數學□健康與體育□本土語 □英語□藝術與人文□生活□綜合活動 | 節數安排 | 校本課程20節 | ||||
原設計者 | 魏佳洵、鄧婷尹、張毓容、邱筠茹、 | 修訂者 | |||||
教學者 | 魏佳洵、鄧婷尹、張毓容、邱筠茹、 | 適用 年級 | 六年級 | ||||
課程設計理念 | 一、提供學生適性學習的機會,培育學生探索數學的信心與正向態度。 二、培養好奇心及觀察規律、演算、抽象、推論、溝通和數學表述等各項能力。 三、培養使用工具,運用於數學程序及解決問題的正確態度。 四、培養運用數學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培養日常生活應用與學習其他領域/科目所需的數學知能。 六、培養學生欣賞數學以簡馭繁的精神與結構嚴謹完美的特質。(可參考內容修改) 藉由課室中所學到的對稱概念,引領學童跨領域探索對稱之美,並利用對稱概念的理解產生類化的學習,讓學童發現數學與生活相連結之樂趣,開啟更多創意空間。 | ||||||
領綱 核心素養 | 數-E-A1 具備喜歡數學、對數學世界好奇、有積極主動 的學習態度,並能將數學語言運 用於日常生活中。 數-E-A2 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相對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 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數-E-B1 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 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 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 以符號表示公式。 數-E-A3 能觀察出日常生活問題和數學的關聯,並能嘗試 與擬訂解決問題的計畫。在解決問題之後,能轉化數學解答於日常生活的應用。 數-E-B2 具備報讀、製作 基本統計圖表之能力。 | ||||||
學習表現 | n-III-2在具體情境中解決三步驟以上的問題。 r-III-2熟練數(含分數、小數)的四則混合計算。 s-III-3從操作活動,理解空間中面與面的關係與簡單立體形體的性質 s-III-4理解角柱(含正方體、長方體)與圓柱的體積與表面積的計算方式。 n-III-9理解比例關係的意義,並能據以觀察、表述、計算與解題,如比率、比例尺、速度、基準量等 d-III-1報讀圓形圖,製作折線圖與圓形圖,並據以做簡單推論。 n-III-10嘗試將較複雜的情境或模式中的數量關係以算式正確描述,並據以推理或解題。 r-III-3觀察情境或模式中的數量關係,並用文字或符號正確描述,協助推理與解題。 | 學習內容 | 6-n-13能利用常用的數量關係,列出恰當的算式,進行解題,並檢驗解的合理性。(同6-a-04) 6-a-04能利用常用的數量關係,列出恰當的算式,進行解題,並檢驗解的合理性。(同6-n-13) C-R-01能察覺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情境。 C-T-02能把情境中數、量、形之關係以數學語言表出。 C-T-03能把情境中與數學相關的資料資訊化。 C-T-04能把待解的問題轉化成數學的問題。 C-S-01能分解複雜的問題為一系列的子題。 C-S-03能瞭解如何利用觀察、分類、歸納、演繹、類比等方式來解決問題。 C-S-04能多層面的理解,數學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問題。 【生涯發展教育】1-3-1探索自己的興趣、性向、價值觀及人格特質。 【生涯發展教育】3-2-2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性別平等教育】2-3-4尊重不同性別者在溝通過程中有平等表達的權利。 【人權教育】1-2-2知道人權是普遍的、不容剝奪的,並能關心弱勢。 | ||||
學習目標 | 1.熟練分數的四則運算、小數的四則運算,以及分數與小數的混合運算,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知道正方體和長方體中,面與面的垂直和平行關係、線與面的垂直關係,並利用此性質檢查其他的立體形體;能計算立體形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3.認識速率,並能進行速率單位的換算,且能理解距離、時間和速率的關係,並能解決平均速率的問題。 4.認識常見的圓形圖,且能整理資料,並繪製成圓形圖。 5.認識基準量與比較量,併能解決兩量的和與差問題。 6.解決和差問題、雞兔問題、年齡問題和追趕與流水問題。 | ||||||
融入議題 | *□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國防教育 *■資訊教育(□資訊素養與倫理■行動學習□新興科技) ■科技教育 □能源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國際教育 | ||||||
議題內涵 | 生 E1探討生活議題,培養思考的適當情意與態度。 閱 E5 發展檢索資訊、獲得資訊、整合資訊的數位閱讀能力。 科 E2 了解動手實作的重要性。 | ||||||
教材資源 | 1.翰林課本 2.撲克牌 3.五子棋4.世界地圖 5.數字卡 6.火車時刻表 7.魔術方塊8.披薩圖卡 |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學習策略與融入議題說明) | 教學時間 | 評量方法/工具 | |||
活動一:簡單數字解謎 | 運用「規律問題」的策略,破解不同層次「怎樣解題」的計算問題 | 一、準備活動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規律問題」中常有的間隔問題:盆栽數量和間隔數量的對應關係。 二、發展活動 1.「取石子遊戲」對戰遊戲:
2. 「數字卡(1~4)」遊戲:
3. 單純又深奧的計算難題「算出10」:
4. 「用4個9」算出1~3:
三、統整活動 1.教師請學生歸納遊戲策略:能把待解的問題轉化成數學的問題、能分解複雜的問題為一系列的子題。 2.學生分享遊戲取勝或解題的訣竅。 | 4節 | 專心聆聽 實作評量 參與活動與討論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分享與回饋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學習策略與融入議題說明) | 教學時間 | 評量方法/工具 |
活動二 鐘點戰 (時間) | 認識二十四節氣的由來、讀懂生活中時間列表、了解時區的計算方式、推算未來時間的策略 | 一、準備活動 1.教師引導討論:時間的相關概念 (1) 數學的時間單位有哪些? (2) 語文中描寫時間的語詞有哪些? (3) 這些時間單位、時間語詞由短到長的排序為何? 二、發展活動 1.認識天干地支、時辰、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oKVDKcjK5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Fzf0FKXLO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kSyq79rB4 2.辨別火車時刻表、高鐵時刻表、飛機時刻表、潮汐時刻表、日出時刻表中所提供的訊息,並回答老師的提問。 3.認識經緯度,時區的由來與時差的計算。 4.時間魔法: (3)教師歸納與引導: https://ronaldchik.blogspot.com/2014/01/how-to-calculate-weekday.html 三、統整活動 1.e起去郊遊: (1)提供學生相關的時刻表並讓學生運用平板查詢相關訊 息,請學生透過小組討論,著手規劃班遊的一日或兩日遊 行程表(須列出時間及活動內容/條件規定:去三個景點或 須搭兩種以上的交通工具等)。 (2)全班進行票選,選出大家心中最熱門且較可行的行程。 2.環遊e世界: (1)運用抽籤的方式,決定旅行的國家,讓學生試算兩個國家 的時間差及在飛機上的時間。 (2)請學生討論搭飛機跨時區在什麼樣的情況能時間變多? 什麼樣的情況下時間少掉許多?時間真的不可逆嗎? 3.時間預言家: (1)教師出題未來的時間,請學生推算該日應該是星期幾? (2)採計時賽淘汰賽,最後各組留下的學生,則為勝利的預言 家。 4.人生時光機: (1)請學生計算人生的時間,睡覺占人生時間的比率。 (2)可運用線上查詢系統,初步推估自己和爸媽相處的時間。 (3)引導學生重新審視並思考自己的時間應用與規劃。 | 4節 | 專心聆聽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分享與回饋 能回答天干地支、二十四節氣、時間表格的相關問題
能蒐集相關資訊,並進行行程的安排與規劃。 能計算出國與國間的時差,並理解跨時區時間日期的變化。 能發現推估未來時間的方法,並懂得規畫與善用時間。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學習策略與融入議題說明) | 教學時間 | 評量方法/工具 | ||||||||||||
活動三 分秒必爭 | 理解距離一定時,使用的時間越短,速率越快 | 活動一:分秒必爭 一、引起動機 (一)生活中的速率 1.生活中有聽過速度或速率嗎? 2.用生活相關的照片引出速率的概念 (1)照片(機車儀表板)有在哪裡看到過? (2)儀表板上有刻度數值,英文單位km/h,是什麼功用? (3)引導學生儀表板顯示的就叫「速率」
3. 從上面得知,速率和「距離」「時間」有關係 二、發展活動-比快慢 (一)比快慢Ⅰ: —移動距離相同,花費時間不同 1. 阿速和阿度跑百米的紀錄:
(1) 誰比較快? 為什麼? 教學說明:可使用教具讓學生實際操作一次,讓學生將 (2) 紀錄的單位是?時間、距離 (3) 算出兩人跑步的速率,並比較出兩人速度快慢 2. 結論:距離一樣,所花的時間越少,跑得比較快。 三、綜合活動-生活情境佈題: 1.布題1:查閱體適能100公尺紀錄表,進行速度比較。 算出班上誰跑得最快? 布題2:80公尺賽跑,偉伯跑了16秒,文萱跑了22秒, 把做法記下來。 2.學生分組討論、記錄解題過程並發表。 3.教師提問:還有沒有別的算法? 4.學生分組討論、發表。 5.試試看:請學生算課本例題,並各自解題、發表。 | 1 節課 | 口頭發表 口頭發表 | ||||||||||||
活動三 我行我速 | 理解時間一定時,移動的 距離越遠,速率越快 | 活動二:我行我速
(一)比快慢比快慢Ⅱ移動距離不同、花費時間相同 1. 時間、距離與比快慢的關係 (1) 花費同時間,移動距離較多者,比較快? (2) 花費同時間,移動距離較多者,得到的速率數字較小 還是大?數字大代表比較快或慢? 教學說明:讓學生做文字敘述判斷,再由下面演練實體數字 式的意義。 二、發展活動-我行我速 (一) 實際演練—我行我速 1.請兩位同學上台比較,用走的方式,於一分鐘內於教室於 2.教師與同學需要一起記錄兩位學
生分別跑的次數; ※教室起點到終點算 1 趟
(1)視學生情況決定是否要從趟數轉化到計算距離, (2)誰跑得比較快?為甚麼? (3)怎麼比? (4)自問自答:自己的說法合理嗎? (5) 距離怎麼算出? 教學說明:利用累加,讓中組實際測量單趟的距離, 3. 小結:時間一樣,所跑的距離越長,跑得比較快。 三、綜合活動-課本習作練習: 1.利用課本與習作的題目進行練習。 2.學生分組討論、記錄解題過程並發表。 3.教師提問:還有沒有別的算法? 4.學生分組討論、發表。 5.試試看:請學生算課本例題,並各自解題、發表。 | 1 節課 | 口頭發表 口頭發表 口頭發表 作業練習 | ||||||||||||
活動三 和時間 賽跑 | 處理速率單位換算問題 | 活動三:和時間賽跑 一、引起動機:時間的單位換算 3.例3從情境中引導學生,將兩階的時間單位以小數或分數 表示。 4.例4以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將分數或小數分鐘,換成幾分 幾秒。 二、發展活動:認識速率 第1小題為距離相同,花的時間越少,跑的越快; 第2小題為花的時間相同,跑的距離越遠,速率越快; 第3小題要求每秒跑的距離,再比較快、慢。
3.例5引導學生要先算出時間差,並將時間換成以「時」為 單位,再仿照例4求解。 4.例6引導學生將問題轉化成 「1分鐘開0.25公里,18分鐘開多少公里?」的乘法 問題,然後解題,最後宣告:距離=速率×時間 5.例7引導學生將問題轉化成「1小時跑18.5公里, 22.2公里需要跑幾小時?」的除法問題,然後解題, 最後宣告:時間=距離÷速率。
1.利用課本與習作的題目進行練習。 2.學生分組討論、記錄解題過程並發表。 3.教師提問:還有沒有別的算法? 4.學生分組討論、發表。 5.試試看:請學生算課本例題,並各自解題、發表。 | 2 節課 | 口頭發表 口頭發表 作業練習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學習策略與融入議題說明) | 教學時間 | 評量方法/工具 |
活動四 幾何遊戲 【魔方解密】 | 觀察結構及認識三階魔方色塊位置及名稱 | 一、準備活動 1.學生準備一個三階魔術方塊。 2.先試著讓學生在紙上畫出三階魔方的展開圖。 二、發展活動 1.3x3x3的三階魔方, 是一個正 6 面體,有6種顏色,由26塊組成,有8個角塊;12個棱塊;6個中心塊(和中心軸支架相連)。 2.先讓學生從色塊打亂的魔方中,練習還原出一面相同顏色。 3.學生由轉動及操作中瞭解清魔方的以上結構,知道角塊只能和角塊換位,棱塊只能和棱塊換位,中心塊不能移動。 4.學生分享找相同的過程中的發現和心得。 | 1節 1節 |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專心聆聽 操作魔方 參與討論 |
還原魔方轉動方法及順序 | 一、準備活動 學生必須先了解魔方解法不是一個面一個面的還原,而是一層一層的解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FhbcbLCtVo 魔方第一層教學(加上影片結構複習說明) 二、發展活動 1.解第二層:其實就是解第二層的四個邊塊。 需要用到魔術方塊解法的第一條公式 ①先對齊邊塊(注意顏色) ②根據要移動的方向轉公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amJcckfslY 魔方第二層教學 2.解第三層(part1頂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jqdOq1gxaU&list=RDCMUC15N4gsHnAM8GRS0tZotC6w&index=2 魔方第三層教學(part1頂面) 3.解第三層(part2側面) 恭喜!大功告成,完成魔方的還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x-szSFdKiw 魔方第三層教學(part2側面) | 1節 1節 1節 1節 |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操作魔方 操作魔方 魔方還原比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