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指考 第 10 頁
國文考科 共 11 頁
- 10 -
37. 〈 醉 翁 亭 記 〉:「 已 而 夕 陽 在 山 , 人 影 散 亂 , 太 守 歸 而 賓 客 從 也 。 」 句 中 「 賓 客 」
所 「 從 」 有 其 對 象 ( 即 「 太 守 」), 故 相 當 於 「 太 守 歸 而 賓 客 從 『 之 』 也 」。 下 列
文句畫底線的動詞之後,也省略對象的是:
(A)左 右 以 君 賤 之 也 , 食 以草具
(B)及期, 入 太 原 候 之 , 相 見 大喜
(C)呈卷, 即 面 署 第 一 ; 召入, 使 拜 夫 人
(D)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
(E)一道士坐蒲團上,素髮垂領,而神觀爽邁。叩而與語,理甚玄妙
38.有五位學生嘗試分析右詩,其中適當的是:
(A)甲 生:□ 的 標 點 符 號 如果是 句 號,表 示 作 者
認為大利多風險,少碰為妙
(B)乙 生:□ 的 標 點 符 號 如果是 問 號,表 示 作 者
想知道怎樣既獲大利又不涉風險
(C)丙生:本詩將行商比為行船,商人謀生如同在鯨鯢齒上行走般艱險
(D)丁生:本詩警告行商艱險難測,提醒世人不貪眼前小利,方能獲取大利
(E)戊生:本詩期許商人應擁有鯨鯢般的雄心壯志,切莫因處境凶險便膽怯
39. 依據下文,關於國君治術的敘述,適當的 是 :
人主之道,靜退以為寶。不自操事而知拙與巧,不自計慮而知福與咎。是以
不言而善應,不約而善增。言已應則執其契,事已增則操其符。符契之所合,賞
罰之所生也。故群臣陳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責其功。功當其事,事當其
言,則賞;功不當其事,事不當其言,則誅。明君之道,臣不得陳言而不當。是
故明君之行賞也,曖乎如時雨,百姓利其澤;其行罰也,畏乎如雷霆,神聖不能
解也。故明君無偷賞,無赦罰。賞偷則功臣墮其業,赦罰則奸臣易為非。是故誠
有功則雖疏賤必賞,誠有過則雖近愛必誅。疏賤必賞,近愛必誅,則疏賤者不怠,
而近愛者不驕也。(《韓非子‧主道》)
(A)不自操事、不自計慮,顯示法家的 治 術 也 重 虛 靜 無 為
(B)行時雨之賞、雷霆之罰,根於法家趨利避害的人性論
(C)因臣子之 言 而 授 其 事 、 責 其 功 , 循 名 責 實 以 施 行 賞 罰
(D)嚴罰以防奸,偷賞以勵善,建構恩威並施的管理方法
(E)賞疏賤、誅近愛,令疏賤者自戒不驕,近愛勤勉不怠
40. 依據下文,關於「被動句」的敘述,適當的是:
現代漢語的被動句,常以「被」加在動詞前,如「被騙」;或是用「被」把
施動者(動作的發出者)引出加於動詞前,如「被人騙」。文 言的被動句,可將
「見」加在動詞前,如〈漁父〉:「是以見放」;也可用「於」引出施動者,如
〈赤壁賦〉:「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也可「見」和「於」兼用,如「蔡
澤見逐於趙」,意謂蔡澤被趙國趕走。可見,「見」在動詞前只能表被動,若要
引出施動者,動詞之後還需有「於」。此外,也可用「為」引出施動者後,再加
上動詞,如「為天下笑」;或是將施動者省略,如「使身死而為刑戮」;也可「為」
和「所」合成表被動,如〈晚遊六橋待月記〉:「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
上」。這種「為……所」式,也可將「為」後的施動者省略,如〈鴻門宴〉:「若
屬皆且為所虜」。
(A)用「被」表被動,施動者的位置無論在動詞前或後皆可
(B)「見」和「為」表被動,都可直接將施動者加在動詞前
(C)文言被動如施動者出現在動詞後,可以用「於」字引出
(D)「為」後的施動者若省略,只能出現在「為……所」式
(E)「為」和「被」出現在被動句,施動者可出現也可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