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學年度指考國文試題

pdf
1.02 MB
12 頁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110 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題
國文考科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80分鐘
作答方式:
˙選擇題用 2B 鉛筆在「答案卡」上作答;更正時
以橡皮擦擦拭,切勿使用修正液(帶)。
˙未依規定劃記答案卡,致機器掃描無法辨識答案者,
恐將影響成績並損及權益。
1 110年指考
11 國文考科
- 1 -
、單選題(68 分)
說明:第1題至第34題,每題有4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請劃記在
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2答錯、未作答或劃記多於一個選
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 下列文句劃底線
(A)
(B)這次的演講培訓令我思緒通暢,廣開言路,敢面對眾人侃侃而談
(C)職場容得下阿諛奉承的小人,卻容不下危言危行的君子,真諷刺
(D)公司老闆總是因人成事,對於不同的下屬,就會給予不同的待遇
2. 閱讀下文,□□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是:
我們去征服一座山?不!我們被一座山□□了像一株隱沒在莽林的小草
一隻無力喧囂的烏鴉(方梓〈這個世界上只有山嶺〉
森林裡從來沒有孤立存在的角色至包括枯木朽葉都是相附相依的□
□關係。(凌拂〈衣被之樹〉
丙、我獨自在二樓趺坐榻榻米上讀《李白詩全集》。劍氣與□□,鏗鏗如金石相
擊的音韻。(1980 )
(A)包容/唇齒/俠影 (B)包容/同盟/醉吟
(C)融化/唇齒/醉吟 (D)融化/同盟/俠影
3. 依據右框康培寫給王晉輝
(A)由全文可推知二人為年齡相近的長官與下屬
(B) 使 疹增多
(C)康培 晉輝
(D)對王晉輝的信末 安」
4. 下列敘述,最符合本文有關書法觀點的是:
……
必求,久之自至者哉。(項穆《書法雅言》)
(A)嫻習偃仰頓挫」,久之自可「參差起復」
(B) 調 態」
(C)須「捨正慕奇」,方可至「騰凌射空」之境
(D)時人多喜「莊嚴沉實」,不好「雄爽飛妍」
5. 關於文中人物 敘述 是:
五穀為養人之物而飲食醉飽可以致死藥石為治病之資而庸醫可以殺人
行《周禮周禮》若
後周宇文泰亦嘗藉之立國,此物此志也。(洪繻〈王安石論後書《周禮》說〉
(A)王莽 (B)王安石推行《周禮》卻未得好評
(C) (D)宇文泰巧藉《周禮》以欺世盜名
晉輝先生左右前天不明原因
知是瘄子此一星期內不能外
出受風,希賜休暇為幸。
專此,敬請
道安 康培
110年指考 2
國文考科 11
- 2 -
6. 下列是一段現代小說,依據文意,甲、乙、丙、丁、戊排列順序最適當的是:
所有的魔術都一樣,
甲、把那張紙泡在水裡等字浮現了以 乙、
丙、我總有壓抑不住想要學那種魔術的欲望
丁、魔術就變得不再神奇而是一種騙
許久以後我才發現所有的事可能都是一樣的道理(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
(A)丙乙丁戊甲 (B)丙乙戊甲丁 (C)戊甲丁乙丙 (D)戊丙乙甲丁
7. 底線文句 是:
升諸公」而翟公巽〈賀蔡攸除少師啟〉「朝廷無出其右父子同升諸公」,
既截斷其語,而補以一字,讀者不覺其補,而又易文子為父……
(楊萬里《誠齋詩話》)
(A)善刪削冗贅,言簡意賅 (B)不仿擬古人,獨出機杼
(C)取材古經史,藉古諷今 (D)化用典籍語,無斧鑿痕
8. 下列 底線 是:
文學和社會發展密不可分元明之交現一些揭露社會弊病的作品如劉
(A)
小說及至晚明受到王陽明心學的影響,袁宏道主張文學要「獨抒性靈不拘
(B)
」,(C)
(D)
究設立君主制度的本義,可視為對心學的批判
9-10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9-10題。
故忠臣也者, 。」(內篇)
9. 下列敘述,最適合做為本文結語的是
(A)言說不見用,終身不仕以持 (B)策謀不見從,不惜死生以直
(C)能獻策諫言,不忍見君獨赴 (D)能納善於君,不能與君陷於
10. 若將現代
態度或作為,最符合晏子看法的是
上司
下屬
(A)
照顧員工,提供良善工作環境
能為主管涉風險,一旦出事不頂罪
(B)
身先士卒,提振團隊工作效率
上下一體無分別,誓與長官同進退
(C)
充分授權,讓下屬展現創造力
理念相合才盡心,道不同不相為謀
(D)
接受建言,追求公司穩定發展
盡心力出謀獻策,但求問心能無愧
3 110年指考
11 國文考科
- 3 -
11. 依據文意,文中的「這角度」是指:
漢賦原本是昌盛於宮廷的貴遊文學,有一群背景相似的作者,稱為言語侍
從,他們同為帝王而創作,作品因而呈現某些共同特色,隨著作者群的聚散與
地位起落,作品也產生了變化。從這角度切入觀察漢賦,可使漢賦的各種特質
與其演化得到合理的解釋。(改寫自簡宗梧《漢賦史論》
(A) 作者 背景 (B)
(C) 創作 (D) 地位起落
12 -15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2-15題。
夏家的牆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牆南牆盡頭有一個小房門裡面才是她家的房
外面是看不見她家的房屋的這是一個長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照不進
太陽正面的山牆腳下密密地長了一排晚飯花王玉英就坐在這個狹長的天井
坐在晚飯花前面做針線。
李小龍每天放學經過王玉英家的門外他都看見王玉英。晚飯花使勁地
。沒
有一點聲音。在濃綠濃綠的葉子和亂亂紛紛的紅花之前,坐著一個王玉英。
這是李小龍的黃昏。要是沒有王玉英,黃昏就不成其為黃昏了。
李小龍很喜歡看王玉因為王玉英好看她長得很但是兩隻眼睛很
張畫。
王玉英已經許了人家。她的未婚夫是錢老大家都叫他錢老不叫他的
章,但性。教學,又者。裕,
他和一個寡婦相好,有時就住在那個寡婦家裡,還花寡婦的錢。
這些事也傳到了王玉英的耳朵裡不過王玉英倒不怎麼難她有點半信半
疑。而 ,他 。她 ,她
錢老五有一所小房,在臭河邊。他成天不在家門老是鎖著李小龍知道錢
個小院子有幾棵樹王玉英也知道錢老五的住處她路過看兩邊沒有人
也曾經扒在門縫上往裡看過。
有一天一頂花轎把王玉英抬走了從此這條巷子裡就看不見王玉英
晚飯花還在開著。
李小龍放學回家過臭河邊看見王玉英在錢老五家門前的河邊淘米
看見一個背影。她頭上戴著紅花。
李小龍覺得王玉英不該出嫁,不該嫁給錢老五。他很氣憤
這世界上再也沒有原來的王玉英了。(改寫自汪曾祺〈晚飯花〉)
12. 下列關於文中人物的敘述,最不適當的是:
(A)王玉英始終未曾察覺李小龍對她的關注
(B)李小龍對於王玉英的婚嫁結果
(C)王玉英雖知錢老五聲名不佳,仍願託付終身
(D)錢老五婚前經常在家中招待朋友,出手闊綽
110年指考 4
國文考科 11
- 4 -
13.
其中「非常熱鬧,但又很淒清」所暗示的意思,最適當的詮釋是
(A)
王玉英正值花樣年華心境已老
(B)
王玉英心懷渴望 靜候
(C)
王玉英心懷渴望 靜候
(D)
王玉英正值花樣年華心境已老
14. 依據文意,下列文句的詮釋,最適當的是
(A)王玉英就坐在這個狹長的天井裡──王玉英深居簡出,對外界漠不關
(B) ──
暮色中的美麗身影
(C)王玉英看看兩邊沒有人也曾經扒在門縫上往裡看──王玉英不想被人
道自己在意錢老五
(D)只看見一個背影。她頭上戴著紅花──王玉英最終選擇離開錢老五,活出了
自己的價值
15. 文末 寓託李小龍 是:
(A)人間莫謾惜花落,花落明年依舊開
(B)花樹不隨人寂寞,數枝猶自出牆來
(C)相思 忽到窗前疑是君
(D)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16-17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6-17題。
下列
甲、柳七使
調
乙、使
詞雜著》
丙、
16. 下表為 的歸納分類最符合原評論對柳詞敘述
資料別
正面評價
負面評價
(A)
佳者有唐人妙境
(B)
詩作為北宋高手
樂府
(C)
曲折委婉
多用俚語
(D)
敘事佳文詞
詞風柔靡 調
17. 《藝概》評論柳永詞「綺羅香澤之態,所在多有」,下列關於柳永的軼聞,最
合用來說明其原因的
(A)仁宗頗好其詞,每對酒,必使侍從歌之再三
(B)居京華,暇日遍遊妓館。所至,妓者愛其有詞名,能移宮換
(C)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於世,於是聲傳一時
(D)詣政
柳永字耆卿,初名
變,
柳七。
5 110年指考
11 國文考科
- 5 -
18-20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8-20題。
行的儀式要聖化即將進入靈界之人法是在胸部加上紅色符號其形狀就稱
「文」。此一符號描畫的是生命象徵─心臟的形狀,心臟之形又常省略為
V」、「X
徵。頌美
朝的王名中,有冠上文字的,如文丁(改寫自
排灣族圖紋內涵分成兩個部分其一是圖紋本身的圖案元其二是這些元
素的排列方式前者在早期的研究文獻和目前的排灣族耆老身上都還能訪得
否生過小孩而有不同的圖紋排列方因此圖紋意義比男生的複雜目前許多
年輕女孩圖案仿
排列順序男生多半是以百步蛇象徵祖靈,用來保佑自己並表徵自己的社會地
位。
頭目在復興傳統圖紋上應扮演的角色若要恢復紋身的傳統精年輕人得回去
將家族歷史弄清楚,以確認他的身分和階級貴族還是平民,確認好圖紋,
執行紋身紋身前家族的人會拿出祖先骨灰的陶,跟祖靈報告並邀請祖靈
來觀看。
臺灣紋身也
是。臺灣和其他國家的南島語族一樣深厚豐富的紋身文化,只可惜尚未被世
界看見。(改寫自阿桂〈將族群歷史寫在身上〉)
18. 依據甲、乙二文,對於紋身的相關敘述,最適當的是:
(A)甲文指出紋身目的是為和祖靈有所區別
(B)乙文
(C)甲文側重具體意義,乙文陳述抽象價值
(D)二文皆從審美功能論述紋身的時代意義
19. 依據乙文,對於排灣族落實紋身儀式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藉由訪談耆老,可以回復紋身圖案正確的排列方式
(B)女孩比男孩更難確認身分,所以紋身儀式也較複雜
(C)部落可透過開會重新決定代表圖騰,以彰顯現代化
(D)紋身前的準備工作,有助於認識家族史及身分位階
20. 印證
(A)確認語系與族群的發展緊密相關 (B)了解
(C)建立歷史觀,用以考察君王封號 (D)認識圖紋生物的習性,以避免災禍
21-23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21-23題。
手法
內涵
目的
表現
規範
修辭
意義明白,條理清晰,文句通順。
使人
理解
精確
藝術
修辭
運用辭格、辭趣,呈現動人魅力。
辭格內容與形式,如喻、
辭趣:形式的運用,如:音調、格律、改變字形。
使人
感受
華巧
110年指考 6
國文考科 11
- 6 -
方式
內涵
備註
說明
事物的認知今年
」。
精確為主
可以兼用
方式
抒情
抒發,如
中過,疫鬼被髮當門坐」。
華巧而不失精確
作史與他文不同。寧失之質,不可至於蕪靡而無實;寧失之繁,不可至於
詭僻,殆不可讀,其事實則往往不明,或乖本意。(滹南
自分類興,而元氣剝削殆盡,未有如去年之甚也!干戈之禍愈烈,村半成
作,釁起鬩牆,大抵在非漳泉、非閩粵間耳。(鄭用錫〈勸和論〉)
肇興〈械鬥竹枝詞〉
21. 依據甲、乙二表,下列關於華巧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華巧來自於形式雕繪,與內容無關
(B)修辭手法始於華巧,終於寧拙毋巧
(C)欲強化讀者感受,不能不追求華巧
(D)華巧未必精確,有精確自有華巧
22. 參照甲表,關於丙文對宋祁(子京 的批評,
(A)一旦追求藝術修辭,必將損及規範修辭
(B)規範修辭易失之質,藝術修辭易失之繁
(C)藝術修辭常致詭僻,唯才高者方能駕馭
(D)
23. 依據 關於丁、戊二文分析 不適當的是:
(A) (B)丁以表達作者的認知為主
(C) (D) 手法
24-25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24-25題。
凡說之難非吾知之有以說之之難也非吾辯之能明吾意之難也又非吾
24. 依據上文,說服過程中最困難的是:
(A) (B)堅持無所顧忌的直言態度
(C)掌握對方的心理 (D)運用所知達到遊說的目的
25. 依據上文,關於
1
2的研判,最適當的是:
1
說之
2馮諼對梁惠王說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
運用了「」。
(A)
1
2皆正確 (B)
1
2皆錯誤
(C)
1 正確,
2錯誤 (D)
1 錯誤,
2正確
7 110年指考
11 國文考科
- 7 -
26 -27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26-27題。
許多心理學教科書都會讓學生思考淇淋銷量與溺水率為何
其實吃冰淇淋不會引發溺水溺水新聞也不會刺激人們吃冰淇淋是酷暑造成
意在引導我們透過很難互為因果的兩件事發現因果
錯覺所造成的偏見。
人們常喜歡將複雜的事件歸結於單一成因例如對青少年打暴力電玩與後來
產生暴力行為總認為但要確認事件
進行
間的差異可能因於其他的
機分配,該研究便無法稱為實驗。
真有因果關連。多醫學研究採用一種流行病學研究法——算並比較不同群組
的疾病發生率。如計算並比較「攝取大量蔬菜者」「攝取少量蔬菜者」
菜與健康有關」並未支持「吃蔬菜讓身體健康」。流行病學研究不能採認為
實驗證據,但在許多研究案例上——例如吸菸與肺癌可能具有潛在因果關連,仍
是判斷兩項因子是否相關的最佳途徑(改寫自克里斯‧查布利斯丹尼爾‧西
蒙斯著,楊玉齡譯《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教你擺脫六大錯覺的操縱》)
26. 依據上文,關於因果錯覺,最適當的敘述是:
(A)亦即張冠李戴、指鹿為馬的荒謬情事
(B) ,賦予
(C) 複雜
(D)只要確認事件發生
27. 下列關於科學研究方法的敘述,最符合上文看法的是:
(A)由觀察獲得的巧合,不足以成為未來實驗研究的項目
(B)未經 對照的實驗比較,可存有系統性
(C)流行病學研究法以比較發生率為主,強化
(D)疾病研究的實驗,應先透過流行病學研究法蒐集樣本
28 -32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28-32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 大人
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
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
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禮記‧禮運》)
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而與人;大道既隱,天下為家而與子。與人與子固
出於天聖人所以順天而趨時也然其為公者非不家之以為公者為主為家者
非不公
「故
110年指考 8
國文考科 11
- 8 -
選賢與能,講信脩睦六君子非不由之;禮義以為紀堯舜非不用之;特其有所
輕重淺深,煩簡之不一耳蓋上世之選賢,則一於德而已;後世之選賢則有及
於勇知上世之信,則出於精誠之中;而後世之信則見於作誓作會之際。上世
睦,則;後,則。上綱,
而不止於禮義之紀;後世則禮義以為紀,而有失於道德之綱也。(衛湜《禮記集
說》
28. 關於甲文的解說,最 的是:
(A)
句與
句的「此」,均指「禮義」或「禮」
(B)
句,強調「六君子」共通處
(C)
均指
句的「六君子」
(D)
句藉假設情境,凸顯「禮」是評判依據
29. 關於孫希旦移動文句的原因,下列
1
2兩項推論,最適當的是:
1 使「謀作」、「兵起」肇因於世人以私利為先。
2讓「謀作」、「兵起」做為實行禮制的原因,而非實行禮制的結果。
(A)
1
2正確 (B)
1
2皆錯誤
(C)
1 正確
2錯誤 (D)
1 錯誤
2正確
30. 乙文「上世之睦,則和光同塵而有餘;後世之睦,則魚沫呴濡而不足」意謂:
(A)上世 ,後世互持仍時感困窘
(B)上世君子超塵而拔俗,後世小人貪求而無饜
(C)上世之養民無微不至,後世之勞民竭澤而漁
(D)上世 為尚後世 益遠
31. 下列示意圖,接近乙文觀點的是:
(A)上世對天下繼承的態度 (B)後世的社會安定之道
(C)後世的人們相處原則 (D)上世的選賢所重條件
32. 孫希旦與陳祥道皆透過深度閱讀,對《禮記》原文提出新見。下列敘述,最符
合二人持論基礎的是
孫希旦
陳祥道
(A)
後世治亂有合理演變
上世後世
(B)
後世治亂有合理演變
上世後世
(C)
後世明主應天下為公
上世後世
(D)
後世明主應天下為公
上世後世
與人
與子
各親
其親
不獨親
其親
勇知
禮義
道德
9 110年指考
11 國文考科
- 9 -
33-34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33-34題。
今之好惡者多不免於因人而尤易於附眾不知眾人有眾人之好惡焉而我亦自
有我之好惡焉使茍而同於眾是我遂無好惡也惟舉而試為察則我故自有好惡也
察者不因信,而起疑?獨彼所為瑕瑜失得之端亦必嘗親見之而後
愛憎之意得緣而有所出,不然,則未知夫所曹好曹惡之為何事也。
既無意於徇眾,豈?獨彼所為積毀積譽之實亦必嘗微得之而後妍媸
之意始因而有所生,不然,則未知夫所受好受惡之為何本也。
故即眾人之惡自真吾惡眾人之惡自妄察則彼此皆真矣即眾人之好自確吾好
人之好自浮,察則人我皆確矣。(〈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33. 關於上文第二、三段的說理方式,敘述最適當的是:
(A)第二、三段平行,皆論「對於眾人之所好、所惡,都應親自明察」
(B)第二、三段對立,先論「明察眾人之所惡」,再論「明察眾人之所好」
(C)第二、三段是因果關係,先談「眾人有所好、有所惡」的原因,再談結果
(D)第二、三段是總分關係,先述「眾人有所好、有所惡」的現象,再加以分論
34. 下列敘述,最符合第四段看法的是:
(A)人人皆有盲點,勿過度堅持己見 (B)人能戒惡向善,皆可以回歸真我
(C)縱有真知灼見,也難敵世俗觀點 (D)若經反思驗證,固不忌好惡隨俗
、多選題(32 分)
說明35題至第42題,每題有5個選項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請將正確選項劃
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答對者,4分;
答錯1個選項者,得2.4分;答錯2個選項者,得0.8分;答錯多於2個選項或所有選項
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35. 下列
(A) 改為 (B)這名選手成績獨占
(C) (D) 改為
(E)房價一如 不下→改為
36. 」之
後,用來補充動作的結果。下列文句「」內,屬於此種用法的是:
(A)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B)文非一體,鮮能備「善」
(C)公閱「畢」,即解貂覆生 (D)斟酌損益,進「盡」忠言
(E)
37. 文章佳構多留意於銜接照應。關於下列各文的銜接照應,分析適當的是
(A) 君子遊必
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的觀點
(B)
不傳也久矣」的深刻感慨相呼應
(C) 」、
亦知夫水與月乎」的議論預設開端
(D)歸有光〈項脊軒志〉敘述家中「東犬西吠,客踰庖而宴」不分彼此的和樂情
景,回應前文「居於此,多可喜」的感懷
(E)
全局」的事實,用以證明「老成凋謝,莫可諮詢;巷議
曹:共同
110年指考 10
國文考科 11
- 10 -
38. 下列各組「」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是
(A) 俯仰一世
(B)木直「中」繩,輮以為輪/砉然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C)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
(D)
(E) 使 ,「 」能
士笑曰:我固謂不能作苦,今「果」
39. 關於下列馮忌言談方式與內容,學生評析適當的是:
:「
:『
也;,是。』。夫
使
而欲深談,可乎?」王曰:「請奉教。」於是馮忌乃談。(《戰國策趙策》)
40-42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40-42題。
吳喬《圍爐詩話》曾以米變為飯或酒為喻指出文與詩之異此喻亦可借用來
形容國文試題與教材的關係若教材選文
式出現。
飯:窺知
將教材選文
110年學測第21
109年指考第32
選文如「
否符合文中「我們使用的語言也帶有身體的色彩」的概念試題也可藉素材選擇
摘引關於107指考第16-19題,
便改寫鄭毓瑜論蘭亭詩、蘭亭序的論文。
然而最大量出現在題目中的形態,其實是酒雖然米已渾化無形但無礙
米為酒之原料的事實學生解讀課外文本必然會啟動經由國文教材學習而逐
漸積累建構的詞彙句型表現技巧等向度的知識或規律同時連結相類議題或
主題的理解並整合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以1107
(A)馮忌先故作姿態,誘使趙王疑惑探問,展開
(B)
伏筆
(C)
服子做不同解讀,藉以諷刺服子寵信佞臣
(D)舜見堯伊尹見商湯的故事強調明君樂見賢良
既是客對服子的諫言,也是馮忌對趙王的期待
(E) 服子與客的對話最終暗示「囿於偏見或成俗,可能錯失賢
趙王
自己創造機會
從古文
學習口才話術哩!
是啊!可惜在討論「如何活用古
「誰會用古人的方式講話」混淆了議題
人:
賓人員
接手:拱手
免首:俯首
倍:悖逆
11 110年指考
11 國文考科
- 11 -
全詩以「舟」喻人,強調人舟孤獨的普遍性。手法
與內涵均是學過的。學生可藉由研讀紀弦〈狼之獨步〉,理解「藉物喻人」手法與
孤獨況味,從而推知物、人之間可能如何連結?有哪些相似點可供詩意闡發?
語文教學的理想是「用教材教語文,而不是教語文教材孫本文〈中學校之
讀文教授〉主張:「課內教授僅為指導課外自讀之預備國文之主課宜於課外自讀
求之,不當斤斤於課內求之也。」教材提供的僅是示例,師生研讀時,不僅要傳授
/學習其中的知識、概念,更要以此為本,教會/學會國語文的某些規律、閱讀的
某些策略與特定議題所可延伸的面向,以有效遷移到陌生文本的閱讀。
110學測國文試題有二篇文章提供了我們一些啟示。語言學者指出人類在學
習語言時不像鸚鵡只會人家教牠說的,而是能將所習得的語言意義單位做不同
的組合。洪蘭則說明:「背景知識像個篩網,網越細密,新知識越不會流失」,
並可「將新獲得的知識放在適當的位置上,組合成有意義的東西」國文教材同時
提供了不同的語文意義單位和有助學生純熟運用中文的部分背景知識以甄別人
才為目的的大學入學考試試題,如何可能小學大遺只考米和飯的題目?(乙)
考國文試題的命意正在檢驗學生是否能用其所讀同時寄望他們能如蜂採花而釀
蜜,消化吸收教材內容,轉變成新能量。(改寫自李清筠〈酒中之米
考試試題的一點想法
40.
(A)學習國文要以能釀酒、釀蜜,轉化新生為目標,不必在意基本知識的多寡
(B)
「用教材教語文而不是教語文教材的主張意近於「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C)教材是通向陌生文本的橋梁,課文可做為媒介,用以統整語文規律、建構背
景知識系統
(D)
熟為難;熟書不難,能用為難。』」做為論據,依據文意,應插入(甲)處
(E)本題(40
41. 下列教育理念,可與文中孫本文的主張相應的是
(A)以校內課程為發端,奠定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
(B)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能兼學生的個別需
(C)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策略,啟動自主學習
(D)引導學生妥善開展與自我、與他人的互動能力
(E)協助學生應用及實踐所學,善盡國家公民責
42. 關於運用教材所學理解右框文字的說明,適當的是:
(A) 西
昏鏡詞 ,並
(B)〈桃花源記〉〈桃花源詩「序+詩」
獨立
閱讀,又能相互闡發
(C)古詩文中常見「未若……」的句型用以表示比較
「未若柳絮因風起」據此可推知詩中「謂若它
鏡明」的「謂若」有誤,當作「未若」
(D) 」,
「瑕疵既不見,姸態隨意生」的內涵相連結
(E) 〉「 昏鏡
〉「
鏡之工列十鏡於賈區,發奩
或曰:「良苦之不侔甚矣。」
工解頤謝曰:「非不能盡良
非美容不合,是用什一其數
也。」
昏鏡非美金,漠然喪其晶。
陋容
瑕疵既不見,姸態隨意生。
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傾城。
飾帶以紋繡,裝匣以瓊瑛。
秦宮豈不重,非適乃為輕。
(劉禹錫〈昏鏡詞并引〉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