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3 頁 105年指考
共 7 頁 國文考科
- 3 -
10-11為 題 組
閱讀下文,回答10-11題。
社會上所發生的事件,古今是有其絕相類似之處的。生活經驗豐富,瞭解
當代社會最深的史學家,是最能瞭解過去社會的史學家。社會上有些事件是可
能發生的,有些事件是必不可能發生的。可能發生的事件,史學家在文獻足徵
的情況下,可以確定其可信。必不可能發生的事件,史學家可以不顧前人言之
鑿鑿,而斷然予以否認。所以鬼神怪誕之事,在原則上講,不入於史。現實生
活經驗中所見不到的鬼神,如何能相信其出現於千百年以前呢?詩人詞客所幻
想的離奇故事,如西王母住在為日月隱藏之所的崑崙山上,如何能是實錄呢?
史學家一般認為「妖異止於怪誕,談諧止於取笑」,可以直刪不妨;而對於誦
經獲報、符咒靈驗等等,不可盡以為誣妄,採取將信將疑的態度則差可,深信
之不疑則必不可。(改寫自杜維運〈歷史想像與歷史真理〉)
10. 下列敘述,不符合上文意旨的選項是:
(A)以合乎情理與否來評斷往事是否可信,是從事歷史研究的重要原則
(B)古 今 社 會 有所差異,史學家不能以當代社會為依據去瞭解古代社會
(C)史 學 家 對 里 俗 間 流 傳 的 果 報 與 符 咒 等 記 載 , 不 能 不 抱持存疑的態度
(D)即使有文獻記載,史學家仍可對不符現實生活經驗的內容予以否認
11. 下列文句,最符合上文「直刪不妨」的選項是:
(A)又 一 客 曰:「 今 宵 最 樂,然 不 勝 酒 力 矣。其 餞 我 於 月 宮 可 乎 ? 」三 人 移 席,漸
入月中。眾視三人,坐月中飲,鬚眉畢見,如影之在鏡中
(B)更 進 半 里,草 木 不 生,地 熱 如 炙。左 右 兩 山 多 巨 石,為 硫 氣 所 觸,剝 蝕 如 粉。
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沸珠噴濺,出地尺許
(C)村 中 聞 有 此 人,咸 來 問 訊。自 云:「 先 世 避 秦 時 亂,率 妻 子 邑 人 來 此 絕 境,不
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D)(張陵)其書多有禁祕,非 其 徒 也,不 得 輒 觀。至 於 化 金 銷 玉,行 符 敕 水 ,奇
方妙術,萬等千條,上云羽化飛天,次稱消災滅禍。故好異者往往而尊事之
12-13為 題 組
閱讀下文,回答12-13題。
一老儒訓蒙鄉塾,塾側有積柴,狐所居也。鄉人莫敢犯,而學徒頑劣,乃時
穢污之。一日,老儒往會葬,約明日返。諸兒因累几為臺,塗朱墨演劇。老儒突
返,各撻之流血,恨恨復去。眾以為諸兒大者十一、二,小者七、八歲耳,皆怪
師太嚴。次日,老儒返,云昨實未歸,乃知狐報怨也。有欲訟諸土神者,有議除
積柴者,有欲往詬詈者。中一人曰:「諸兒實無禮,撻不為過,但太毒耳。吾聞
勝妖當以德,以力相角,終無勝理。冤冤相報,吾慮禍不止此也。」眾乃已。此
人可謂平心,亦可謂遠慮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狐化老儒》)
12. 下列文句的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A)「乃時穢污之」指學童無理取鬧, 常 出 惡 言 污 辱 老 儒
(B)「塗朱墨演劇」指學童趁老師不在時,粉墨登場演戲
(C)「有欲往詬詈者」指有人責怪老儒太嚴厲,想前去痛罵他
(D)「諸兒實無禮,撻不為過」指學童過於無禮,笞打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