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6學年度三年級資優資源班課程計畫
領域:數理探索【C】設計者:游瑞菁
一、課程設計理念
數理探索課程,透過活動及操作,提供多元的探索情境,培養學生養成觀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習慣,進而主動探索並了解活動背後的科學或數學原理。藉此增進學生的主動探索與學習,增進學習的樂趣,並能完成任務或創作成品。
二、教學內容及評量方式
教學單元 | 能力指標 | 教學目標 | 教學活動 | 評量方式 |
點石成金~ 和的謎題 | 3-n-02能熟練加減直式計算。 3-n-08 能在具體情境中,做三位數以內的加減估算,並用來檢驗答案的合理性。 | 1.能閱讀問題並實際操作解決問題。 2.能用算式解決邏輯的謎題 3.能自行設計和的謎題。 |
| 實作評量 口頭發表 學習單 |
對稱之美 | 3-s-06能透過操作,將簡單圖形切割重組成另一已知簡單圖形。 5-s-04能認識線對稱 |
|
| 實作評量 口頭發表 學習單 |
彩球世界 | 3-s-03能使用圓規畫圓,認識圓的「圓心」、「圓周」、「半徑」與「直徑」。 3-s-06能透過操作,將簡單圖形切割重組成另一已知簡單圖形。 5-s-03能認識圓心角,理解180度、360度的意義。 | 1.認識正四面體、正六面體(正方體)、正八面體。 2.用百利智慧片製作正四面體、正六面體(正方體)、正八面體。 3.計數正四面體、正六面體、正八面體的頂點與邊的個數。 4.與藝術領域相結合,進行正八面 |
| 實作評量 口頭發表 學習單 |
神奇的泡泡 | 【1過程技能】~歸納與推斷1-2-4-2 【5科學態度】~發現樂趣 5-2-1-1 【6思考智能】~解決問題 6-2-3-2 |
4.研究成果發表與分享。 |
| 實驗操作 小組討論 口頭發表 實驗設計 |
橡皮糖大賞 | 6-n-13 能利用常用的數量關係,列出恰當的算式進行解題,並檢驗解的合理性。 S-2-01 能認識平面圖形的內部、外部及其周界與周長。 C-T-01 能把情境中與問題相關的數、量、形析出 |
|
| 實作評量 成果分享 |
索瑪立方塊 | S-1-10 能透過具體操作判斷某些簡單圖形可作無空隙的平面舖設或立體堆疊 (面積、體積)。 S-1-3
能複製二維、三維的基本形體。 C-T-01能把情境中與問題相關的數、量、形析出。 |
|
| 實作評量 學習單 成果分享 |
三、評量標準
(一)上課表現(發言、討論、實作、分享)40
(二)作業繳交及成果呈現40
(三)出缺席狀況20
備註:
授課期間:106年9月至107年6月止,抽原班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