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13.樂樂國中九年級 400 位學生接受理化科測驗,其中高分組(全體學生得分的前 25%)與
低分組(全體學生得分的後 25%)分別有 40 人與 30 人答對該測驗第十題。下列何者
最可能是該題的難度值?
(A)0.10 (B)0.18 (C)0.35 (D)0.70
14.班級幹部草擬班級公約草稿,準備提交到次日的班會中議決,導師在一旁聆聽他們的
討論。下列哪一位幹部的看法較不適切,需要導師給予建議?
(A)班長:屬於校規、例行事務或個人基本行為規範等項目,不需要列入班規
(B)風紀股長:重要的班規事項應該在不同條目中多次重複出現,以達到強調的效果
(C)副班長:班規是正式的規範,不要使用嬉鬧搞笑的文句呈現,同學才會重視與遵守
(D)學藝股長:班規應廣泛涵蓋同學的班級日常生活行為,但條目不宜過多,以 5至7
條為佳
15.高老師對於課堂上少數學生偶有竊竊私語、分心旁騖、插嘴發言等行為感到困擾,
向幾位老師請教因應之道。哪一位老師的建議較適合?
(A)吳老師:插嘴發言的學生如果是想要吸引你的注意,你應該請他回答問題
(B)周老師:你要有能耐繼續教學,音量暫時放大,蓋過他們竊竊私語的噪音即可
(C)王老師:你可以把分心旁騖學生的名字融入教學舉例中,藉由提到他們來發揮警示
效果
(D)鄭老師:一出現這種情形,立即停止教學,針對剛剛的授課內容進行隨堂小考,
對學生最有嚇阻力
16.王老師要求學生在完成實驗之後,於學習單上寫下自己在實驗操作表現上的優缺點及
可改進之處。「自述實驗操作表現上的優缺點及可改進之處」較偏向於認知目標中
哪一類知識?
(A)事實知識 (B)概念知識 (C)程序知識 (D)後設認知
17.王老師在公民課引導學生了解社區的農村人口變遷現象,進而請學生著手調查社區
人口年齡分布與產業狀況,並提出「青農返鄉」的專題報告,且向鄉長提出書面建議。
這種課程設計取向最接近下列何者?
(A)學科取向 (B)社會取向 (C)科技取向 (D)專業取向
18.國文老師指定學生閱讀一本少年小說。上課時,老師問美美:「這篇小說的情節和
人物特性有什麼關聯?」美美滿臉疑惑。於是老師又問:「從故事的情節發展中,
你覺得主角有什麼特質?」國文老師使用的是下列哪一種提問策略?
(A)延伸 (B)提示 (C)釐清 (D)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