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16.自強國中根據教育政策,要求教師推動友善校園方案。葉老師認為基於學校的要求,
只好配合完成;陳老師則參與該課程設計,因而對友善校園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並在
省思後進行檢討與改進。就行動研究而言,下列論述何者正確?
(A)葉老師偏向實踐行動研究 (B)陳老師偏向技術行動研究
(C)葉老師偏向批判行動研究 (D)陳老師偏向實踐行動研究
17.課程設計時,小學階段著重性別外表特徵的學習;中學階段則著重性別意義、差異及
社會中矛盾現象的學習。請問,此種課程內容的安排,屬於下列何種原則?
(A)程序性 (B)銜接性 (C)統整性 (D)均衡性
18.李老師與蔡老師共同設計一份主題統整課程。在過程中,李老師主張應先撰寫教學
目標,再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而蔡老師卻認為學生的學習行為無法精確
預測,應強調教學方式與程序,而非教學內容,且應更重視學習者的主動學習與教師
的專業思考。請問,李老師與蔡老師的對話立場屬於下列哪一選項?
(A)過程模式 vs.情境模式 (B)目標模式 vs.情境模式
(C)目標模式 vs.過程模式 (D)目標模式 vs.寫實模式
19.同心國中在迴廊上放了一片捐款人名牆,除向捐款人表示謝意外,亦傳遞給學生
「樂善好施是值得表揚」的訊息。請問,此一訊息屬於下列哪一種課程?
(A)正式課程 (B)非正式課程 (C)潛在課程 (D)空白課程
20.「直接教學法」中有關教師角色的敘述,下列何者是錯誤的?
(A)教師是指導者 (B)教師是治療師 (C)教師是設計者 (D)教師是教學的中心
21.蓋聶(R. Gagné)學習階層的後四個階層:辨別學習、概念學習、原則學習及問題解決,
符合下列哪一理論?
(A)人本心理學 (B)發展心理學 (C)認知心理學 (D)行為主義心理學
22.下列哪一種教學法重視學生的直覺思考及對照比較等學習方式?
(A)直接教學法 (B)發現教學法 (C)編序教學法 (D)精熟教學法
23.下列哪一項敘述,不符合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的教學理念?
(A)教學以學生為中心 (B)教師用生活情境布題
(C)知識本身具有不確定性 (D)教師鼓勵學生重複練習
24.李老師為讓學生的經驗和知識能有效連結,以「資源再利用」為主題進行課程統整,
並要求學生於學期末完成報告。請問,此種安排屬於下列哪一選項?
(A)設計教學 (B)精熟學習 (C)協同教學 (D)合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