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中等學校教師資格檢定:課程與教學

pdf
338.67 KB
6 頁
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96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考試
別:中等學校
科目: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80分鐘
作答方式:
.選擇題請以2B鉛筆於「答案卡」上作答,修正時
應以橡皮擦擦拭,勿使用修正液。
.問答題請以黑色、色原子筆或鋼筆於「答案卷」
上作答。
注意事項:
.請核對別及科目是否與准考證內容一致。
.試題本共5頁,選擇題35題,問答題3題。
.試題本將於考試後回收,請勿攜出。
請聽到(鐘)聲響後才翻頁作答
一、選擇題(請以 2B 鉛筆於答案卡上作答,單選題;答錯倒扣)每題 2分,共 70
1.國民中小學採取常態分班,是基於下哪種教育理念
(A)因材施教 (B)有教無 (C)英教育 (D)教育
2.何者是最早出現的客觀式心測驗?
(A)魏氏智(Wechsler-Bellevue Intelligence Scale)
(B)夏墨漬測驗(Rorschach Inkblot Test)
(C)電腦化適性測驗(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D)比西(Binet-Simon Intelligence Scale)
3.師採取為目標導向設計課程,下何者最適合此一課程設計?
(A)創造 (B)具體 (C)情意表達 (D)批判思考能
4.學校課程有所謂「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潛在課程及懸缺課程」。請問目前在學校
普遍實施的清掃活動,屬於下哪一課程?
(A)正式課程(formal curriculum) (B)非正式課程(informal curriculum)
(C)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 (D)懸缺課程(null curriculum)
5.在上課時林老師鼓勵同學出自己所經驗過的或擁有的價值與情感,並且公開表
個人價值觀,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如何解、思考、評價和感覺。請問這是屬於價值
澄清教學法中的哪一個時期?
(A)解期 (B) (C)評價期 (D)
6.學生認為師是「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之一而向他學習,或接受他的指導。
這屬於師生人際關係中哪一項的影響
(A)專家 (B) (C) (D)強制
7.德瑞克斯(R. Dreikurs)認為稱讚與鼓勵不因為稱讚乃是在學生將工作做得很好時
才給予的。下哪一話最符合德瑞克斯所謂的「稱讚」?
(A)我可以感受到你很認真 (B)你剛剛彈的那首曲子真的很動聽
(C)一起加週會的感覺很好 (D)我發覺你真的很喜歡彈吉他
8.何者符合效標照評精神
(A)大華能在十五分鐘之內搭好帳蓬 (B)美美比小英快完成清掃工作
(C)文成的基測得分佔全國 PR 92 (D)小英學考全班第三名
9.教師在開始教學時,常設法給學生一份驚喜,以激發其學習動機。請問這屬於下
教學原則中的哪一項?
(A)化原則 (B)自動原則 (C)興趣原則 (D)熟原則
10.師質疑學校政人員為某政黨宣傳,並在政處上有厚此薄彼之嫌。請問
師的這種反較接近下哪一種?
(A)批判的反 (B)技術性的反
(C)實踐動的反 (D)假反
11.對於變通性評(alternative assessment)的描述,下何者為非?
(A)實作評是變通性評的一種
(B)問題常自於生活中的挑戰
(C)為表現的評是變通性評的一種
(D)變通性評只強調學習成果面向的評
12.師在第一次月考命題時考題涵蓋原訂的全部課程範圍與教學目標則這份測驗
最可能具有何種效
(A)內容效(content validity) (B)(construct validity)
(C)預測效(predictive validity) (D)同時效(concurrent validity)
13.師是公認具有好評知能的優秀教師本次卻給班上學生出一題定義清的
題目。下何種敘述是陳師故意這樣做的最有可能的原因?
(A)增加評問題的結構性 (B)要評量更高層次的思考
(C)增加評本身的可靠性 (D)減低評結果的可推
14.李老師在閱課程的相關著述後發現:對於課程的定義,學者之間存有同的看法。
你認為李老師應以何種心態去看待?
(A)瞭解並澄清同的課程定義,對課程設計並無助
(B)為避免對課程定義混淆清,最好記其中一項定義
(C)各項課程定義所關注的角度不同,各有其功能與限制
(D)呼籲學界對課程定義加以統一,以政府進管制
15.師認為如依據學生的認知結構進教學,則再難的概有辦法把學生會。
這是呼應下哪一位學者的主張?
(A)皮亞傑(J. Piaget) (B)(J. Bruner)
(C)維高斯基(L. Vygotsky) (D)(B. Skinner)
16.根據泰(R. Tyler)法,「每一繼續的經驗雖建在前一經驗之上,但應對同一
題材作深、廣的處。」請問這是課程組織中的哪一項規準?
(A)繼續性(continuity) (B)銜接性(articulation)
(C)順序性(sequence) (D)統整性(integration)
17.師在設計「生命週期」課程時,關注學科知結構的「概結構」,並配合學生
的「認知結構」,讓學生學習探究逐漸加深加廣的複雜概。請問何師的課程設計
屬於下哪一種?
(A)潛在課程 (B)課程 (C)活動課程 (D)旋課程
18.有關 95 年度實施的高級中學課程暫綱要的敘述,下何者正確?
(A)依生活素養、生涯發展與生命價值三個層面輔導學生達成目標
(B)課程分為三大域,採取域統整教學
(C)訂定核心必修課程,取消選修課程
(D)增加「生涯發展」與「生命教育」個必修
19.師有鑑於外籍配偶子日漸增多乃在教學中積極邀請外籍配偶家長到校將其
本國的文化風土民情分享給同學,或請家長準備國風情食物請同學品嚐,以增加
同學對國文化的認與瞭解。請問上述課程發展模式是屬於下哪種取向?
(A)動取向(action approach) (B)貢獻取向(contribution approach)
(C)添加取向(additive approach) (D)轉化取向(transformation approach)
20.哪一種觀屬於認知學習的主張?
(A)採用續漸進法可以塑造個體的
(B)透過獎懲可以改變為促進學習
(C)個體的自發反應可因強化而保
(D)學習是個體內在知識狀態的改變
21.何種教學策把學生當成公司的股東,可分享公司的成長與虧損,並共同思考
如何有彼此成長空間?
(A)講述 (B)性教學 (C)分組 (D)發問與討
22.何種教室座位安排比較適當?
(A)依照能的高低 (B)採男分排座法
(C)按固定身高排 (D)質分組式排
23.原生性因素(etiological factor)是導致班級學生為問題的原因之一。下何項屬於
原生性因素?
(A)家庭結構改變 (B)生育 (C)染色體 (D)職業婦增加
24.教師在進班級經營或教學時,因有其他教師或觀眾在場,師生的表現受影響。
此種現象一般稱為何種效應?
(A)霍桑效應 (B)效應 (C)心效應 (D)漪效應
25.教師在課堂上宣揚自己的宗教信仰,並強制學生配合進相關的活動。請問此舉
符合下何種教育規準?
(A)認知性 (B)自願性 (C)繼續性 (D)價值性
26.教師進班級教學經營時常涉及教學評的問題,「雙向細目表」常常是編製測驗
考架構。請問「雙向細目表」除「教材內容」此一向之外,另一向為何?
(A)課程綱要 (B)教學進 (C)教學目標 (D)方式
27.哪一個班級經營模式建議教師使用增強原則和程序,以教導學生的學習活動?
(A)為塑造型 (B)溝通互動型 (C)果斷紀 (D)理邏輯型
28.「有系統的忽視(systematic ignoring)」旨在使學生無從獲得原本所期待的注意,因而
當的為也將因失去背後的動機而日漸消失請問下哪一種當的為最適合
採用此一策
(A)小安上課常偷看漫畫 (B)小明經常找師抬槓
(C)小華往往交作業 (D)小雄常常上學遲到
29.在常模照測驗中,各試題的難與鑑別分別如下,哪一個試題相對較佳?
(A)甲試題:難.90,鑑別.10
(B)乙試題:難.50,鑑別-.20
(C)丙試題:難.50,鑑別.80
(D)丁試題:難.30,鑑別.50
30.「實作評(performance assessment)能測出認知域的能,其中「表現事實、
、原則和通則,與其彼此間的關性」是較屬於下何者?
(A)敘述性知(declarative knowledge) (B)程序性知(procedural knowledge)
(C)認知策(cognitive strategies) (D)後設認知策(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31.忠實呈現課程發展過程並涵蓋課程的慎思和設計三個要素的課程模式稱之為
何種模式?
(A)目標模式 (B)程模式 (C)情境模式 (D)自然模式
32.唸國三的小明為進入想的高中就,自研擬學習計畫並依計畫進學習,且
時常自我評便了解學習況。這是下何種策
(A)補償策 (B)社會策 (C)認知策 (D)後設認知策
33.課程理論中有同取向的課程觀點。對於這些課程理論取向的敘述,下何者
(A)理論取向對學生、學習、教師、課程組織各有其觀點
(B)理論取向只代表同的教育觀點,而無絕對的對與錯
(C)同課程理論取向意味著課程觀點的一致,亟需改進
(D)當前最常被提及的理論取向,有學科、學生、社會取向等
34.在解牛頓三大定後,班上學生小真舉手詢問:「公車行駛途中突然煞
乘客會先往前傾的現象」是屬於哪一種定?教師直接回答,而是將小真的問題
再提出問班上其他學生的方法,是屬於哪一種提問技巧的運用?
(A)轉問(relay) (B)深入探究(probing)
(C)再次指示(redirection) (D)反問(reverse)
35.上課時,阿華時常無法集中注意,坐立不安,會擅自拿取同學的文具,林老師是
他的導師。當阿華表現這類不為時,下何者是林老師最恰當的處
(A)以懲罰的方式消除 (B)採用消極的態與做法面對
(C)與其他的普通學生同等地對待 (D)為成因並尋求解決方法
二、問答題(請以黑色、色原子筆或鋼筆於答案卷上作答)每題 10 分,共 30
1.對於「課程統整」在實際應用上有支持與反對的觀點,請分別簡述其由為何?
2.扼要明教學目標(instructional objectives)的意義及功能,並以可觀察可測的學習
明教學目標的意涵。
3.教學過程中各階段均有應用評的機會。請針對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可以實施的
,各寫出一種評並舉例說明之。
試題至此為止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