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 學年度第二學期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師資培育中心
教師資格考試 模擬試題
類科:中等學校
科目:課程教學與評量
第壹部分、選擇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A B D C D B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D A B A D D B C
21 22 23 24 25
B B B A C

113 學年度第二學期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師資培育中心
教師資格考試 模擬試題
類科:中等學校
科目:課程教學與評量
第貳部分、問答題答案
1.林老師採用四人一組的異質能力分組,讓學生玩林老師設計的數
學桌遊。遊戲中小組的每個人依序輪流進行活動,累積個人分數,
小組總分達 250 分就算闖關成功。小組成員在遊戲中可以互助合
作,但輪到的人必須自己進行遊戲的動作,其他成員只能提供口頭
意見。在過程中,老師發現高能力的學生會找到很多得分的方法,
其他組員很快地也會使用同樣的方法;但老師會懲罰取巧的學生,
使其他組員不敢再用。最後全部小組都闖關成功,總分最高的小組
可以得到獎品。(1)試在上述學習活動中,找出兩個吻合行為主義學
習理論的元素。(3 分) (2)試在上述學習活動中,找出兩個吻合社
會學習理論的元素。(3 分) (3)林老師的設計運用了「合作學習」
的哪些原理原則?試舉出兩項。(4 分)
參考答案:
(1)符合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A 老師會懲罰取巧的學生,使其他組員不敢再用屬於懲罰
B 最後全部小組都闖關成功,屬於精熟學習理念
(2)符合社會學習理論的
A 能力較佳的學生找到得分的方法,其他組員很會使用同樣的方法
B 老師會懲罰取巧的學生,使其他組員不敢再用
(3)林老師在過程中使用合作學習的主要原理原則包括社會認知理論
以及鷹架學習理論
2. 說明鷹架理論(Scaffolding Theory)的意義, 並舉兩個例子說
明鷹架理論在教學上的應用。(10 分)

參考答案:
鷹架理論(Scaffolding Theory)由維果斯基(Vygotsky)的「最
近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概念衍生而
來。該理論認為,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或有能力的同伴通過提供適
當的支持(即「鷹架」),可以幫助學習者完成他們尚無法獨立完成
的任務。隨著學習者能力的提升,鷹架逐漸減少,最終學習者能獨
立完成該任務。
例子 1:外語學習對話練習
應用: 教師在外語課上,先提供對話範例和關鍵詞表,幫助學生理
解句型和語彙用法。開始時,教師參與對話,提供引導性問題
(如:「你今天怎麼樣?」)。隨著學生熟悉對話,教師逐步減少干
預,最後讓學生與同學自由對話練習。
例子 2:科學實驗操作
應用: 在進行科學實驗時,教師先示範如何正確操作儀器和步驟,
並提供詳細的實驗指導手冊。在初次操作時,教師在旁協助檢查每
一步。隨著學生熟練,教師減少指導,讓學生獨立完成實驗並記錄
結果。
3. 分析比較「課程評鑑」、「教學評鑑」與「教師評鑑」的重心與
差異為何?(10 分)
參考答案: 「課程評鑑」、「教學評鑑」及「教師評鑑」三者息息
相關,茲依題意說明如下:
(一)課程評鑑之相關意涵:
1. 課程評鑑的範圍包括:課程教材、教學計畫、實施成果等。
2. 而評鑑方法應採多元方式實施,兼重形成性和總結性評鑑,並
定期提出學生學習報告。
3. 評鑑結果應做有效利用,包括改進課程、編寫教學方案、提昇
學習成效,以及進行評鑑後的檢討等。
(二)教學評鑑之相關意涵:
1. 教學評鑑係指在教育評鑑活動中,有系統蒐集教師教學過程與
結果的資料,並加以客觀的分析與評估,以作為改進教學或判斷教

學績效的過程。
2. 其以學校教師為對像、以教學活動為內容,目的在於提升教學
效果。
3. 有效的教學評鑑必須兼顧理論面與實務面,因此評鑑的資料必
須多樣化.以作為客觀判斷的依據。
(三)教師評鑑之相關意涵:
1. 係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表現進行價值判斷。也就是依據教學品
質的內涵,訂定評鑑指標與程序.並進行評鑑相關資料的蒐集,以
改進教學實務。
2. 教師評鑑目的有促進新進教師與現任教師的專業成長、促使學
校改善教學品質和增進學生學習成果與確保聘雇品質最佳教師等。
3. 教師評鑑與教學評鑑不同。教師評鑑包括教師專業背景、工作
負荷、行政服務、專業成長、學術活動、教學活動的評估,目的在
了解教師的整體素質.而教學評鑑僅限於教師教學部分。
第參部分、綜合題(占 20 分)
說明:本部分共有 2 題(題號 4-5)。作答時應以黑色或藍色墨水的筆
於「答案卷」上,由左至右橫式書寫,並自行標註題號。
4. 在數學科教學研究會上,四位老師討論對學生學習狀況不佳的詮
釋及解決方法如下,
甲:李老師觀察到學生不了解如何應用知識於實際情境,主張教
學中應強調實際操作和實例學習
乙:石老師指出學生的學習狀況不佳是因為課堂上過於被動,主
張應增加學生間的互動和討論的機會,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丙:廖老師認為學生學習不佳是由於缺乏自我實現的機會,提倡
應提供機會以幫助學生發掘自己的潛能
丁:鐘老師認為學生學習狀況不佳是因為缺少誘因,主張透過獎
懲制度來激勵學生更加用功學習並改善學習表現
(1)石老師所抱持學習觀點為何? (A)實用主義(B)社會建構論(C)人
本主義(D)行為主義 答案: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 (2 分)
(2)鐘老師所抱持學習觀點為何? (A)實用主義(B)社會建構論(C)人
本主義(D)行為主義 答案: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 (2 分)

(3)學生學習最重要的是提升學習動機,請舉出教師可以使用能提升
學生學習動機的三種方法而增強其學習效果? (6 分)
參考答案:
(1) B 因為學生實際操作 建立自己經驗及知識
(2) D 因為使用獎懲 符合行為主義增強原則
(3) 提升學生自我效能;建立學生對於成敗的正確歸因;適時鼓勵
與讚美學生的學習歷程與結果
5.仁愛國中在暑假為校內八年級學生辦理為期七天的英語會話班,
學校自行設計一份試卷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在上課的第一天進
行前測,上課的最後一天,再使用這份試卷進行後測。
(1)學校若想評估這份試卷的信度,應該用哪種信度較為適當?(A)
再測信度(B)複本信度(C)評分者信度(D)折半信度 答:_______
(2 分)
(2)舉出上述作法可能的 2 項測量誤差來源。 答:_______(4 分)
(3)舉出並說明 2 種評估該試卷效度的方法。 答:_______
____(4 分)
參考答案:
(1)再測信度。
(2)上述作法可能的 2 項測量誤差來源包括:
a測量工具本身的誤差:試卷可能存在模糊不清的問題、題目難易
度不均等等,都會影響測量的準確性。
b測驗間隔時間導致學生的狀態變化:學生在前測和後測之間可能
經歷了各種變化,例如學習其他相關知識,背誦題目等,這些因素
可能導致測量誤差。
(3)評估試卷效度的方法
a.內容效度:確認試卷的題目是否全面覆蓋英語會話班課程的重要
內容與學習目標。可以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檢視試卷題目是否與課
程內容一致。
b.效標關聯效度:將學生後測成績與其他相關標準(如學生在其他
英語評測中的表現或教師對其英語能力的評估)進行比較,以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