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領域
(一)數與量:
(1)數量概念:
學習表現採「簡化」方式,調整為「理解二萬以內數的位值結構」。
學習內容採「減量」方式,調整為「二萬以內的數」。
(2)計算能力:
學習表現採「減量」、「替代」方式,調整為「使用計算機做較大位數之加、
減、乘計算,並能應用於日常解題」;
學習內容採「減量」、「替代」方式,調整為「用計算機處理乘數與除數為多
位數之乘除直式計算」。
(3)四則應用題解題:
學習表現採「替代」方式,調整為「使用計算機解決兩步驟應用問題」。
學習內容採「減量」、「替代」方式,調整為「用計算機做乘與除之應用解題」。
(4)分數、小數概念:
學習表現採「減量」方式,調整為「理解同分母分數的加、減、計算與應用」、
「理解小數的意義與位值結構,並能做加、減的直式計算與應用」、「能在數
線標示整數、分數、小數並做比較,理解整數、分數、小數都是數。」
學習內容採「減量」、「替代」方式,調整為「同分母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
之變換。同分母分數的比較、加、減」、「計算機做簡單分數與小數互換」、「數
線與分數、小數:連結分小數長度量的經驗。以標記和簡單的比較,建立整
數、分數、小數一體的認識。」
(5)單位測量概念:
學習表現採「減量」方式,調整為「理解長度、角度、面積、容量、重量的
常用單位與換算,培養量感與估測能力,並能做計算。認識體積」。
學習內容採「減量」、「替代」方式,調整為「長度:公里。生活實例之應用。
科技產品換算與計算機計算」、「角度:度。量角器的操作。實測。平角、周
角」、「面積:平方公尺。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機計算。」
(6)時間概念:
學習內容採「減量」方式,調整為「日常生活的時間加減問題。跨時、跨午。
含時間單位換算」。
(二)空間與形狀:
學習內容中需要作圖的部分予以「減量」調整。
(三)關係:
學習表現採「減量」方式,調整為「認識一維及二維之數量模式」、「認識兩
步驟計算中加減與部分乘除計算的規則」。
學習內容採「減量」、「替代」方式,調整為「數量模式與推理:以操作活動
為主。二維變化模式之觀察」、「四則計算規律:兩步驟計算規則。用計算機
做加減混合計算、乘除混合計算」。
(三)資料不確定性:
學習內容採「簡化」方式,調整為以「配合生活事件」為主。
★綜合以上數學領域學習需求分析結果,作為擬定學年學期目標的依據,為個案
安排每週 3節數學抽離式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