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食潤餅,端午飄粽香:一年級節慶飲食文化課程

pdf
377.65 KB
13 頁
khedu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七賢國小一年級校訂課程 賈宛倩、楊淑淨、王良岑
課程主題:食與節慶(二)
單元一:清明時節吃潤餅
單元二:米食文化大不同
單元三:粽葉飄香慶端午
壹、設計理念
◎一、單元的設計緣起與背景
依據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健康飲食教育指導內容及規畫範例」之六大面向及內
涵,與本校課程盤點後,一年級課程主題規劃為「食與節慶」。在此單元中,希望教學者藉
由節慶與飲食的特色,讓學習者了解到飲食文化與各地歷史風俗的關聯,進而也認知到食物
的功能與功效,除了營養,還能透過飲食增進人際互動關係。
◎二、單元學生學習特質與需求
1 學生身心發展:
本單元教學設計是以低年級學生為對象。教學時間為一年級下學期,此時大部分的學生
已對學校及生活周遭一切事物都有初步的熟悉與適應,學習樣態應比一上初入學時的陌
生,顯得較為從容。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因應對學生程度的了解,適時調整學習的深
度與廣度。
2 學生學習經驗:
低年級學生學習特性喜歡具體操作事物與實體對照。本校學生在上學期課程中,結合中
秋節、萬聖節、聖誕節及春節等節日活動,過年過節的感受已經不言而喻,這學期則以
清明節(春捲)春季旅行(美濃米食之旅)及端午節(粽子),希望再多融入一些文化的連
結。因此,本單元教學除了延續上學期以圖片、影像及聽故事的方式呈現之外,將再增
加戶外踏查與課堂實物操作學習並重模式。期能持續加強學生在「專注聆聽」及「口語
表達(轉述)」區塊,並透過實務操作並與家人、同儕共同完成學習單作為表現任務。
◎三、核心素養的展
基於本校課程主題發展脈絡規劃,一年級課程學習總目標先以生活中的節慶與應景食物
的配對,引起學生興趣,如中秋節—月餅、春節—年糕,透過節慶的由來、傳說與習俗活動
介紹,進而發展出關注生活的態度;本學期則以清明節—春捲及端午節—粽子,除了故事傳
說,再加入歲時節令的關係與米食文化的認知,希望藉由對生活事物的探索與探究,理解差
異。
總綱核心素養
面向
總綱/核心素養項目
領綱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主要教學內容
A
自主行動
E-A2 具備探索問題
的思考能力,並透過
體驗與實踐處理日常
生活問題。
生活-E-A2
學習各種探究人、事、物
的方法並理解探究後所獲
得的道理,增進系統思考
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清明時節吃潤餅(4 )
1、認識節慶與應景食物
生活 C-I-3 探究生活事
物的方法與技能。
2、體驗傳統的節慶活動
1-1-1(生活 2-I-5)
運用各種探究事物的方
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
切的處理,並養成動手
做的習慣。
B
溝通互動
E-B1具備「聽、說、
讀、寫、作」的基本
語文素養,並具有生
活所需的基礎數理、
肢體及藝術等符號知
能,能以同理心應用
在生活與人際溝通。
E-B3
具備藝術創作與欣賞
的基本素養,促進多
元感官的發展,培養
生活環境中的美感體
驗。
生活-E-B1
使用適切且多元的表徵符
號,表達自己的想法、與
人溝通,並能同理與尊重
他人的想法。
生活-E-B3
感受與體會生活中人、
事、物的真、善與美,欣
賞生活中美的多元形式與
表現,在創作中覺察美的
元素,逐漸發展美的敏
覺。
*米食文化大不同(4 )
*粽葉飄香慶端午(6 )
1、認識及分辨米食特徵
與特性。
--EB1
2-1 多元智能:具備一般
性智能與能力,得以遷
移至真實生活。
2、能體驗吃粽子、立
蛋、划龍舟活動、做香
包。
1-1-1(生活 2-I-5)
運用各種探究事物的方
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
切的處理,並養成動手
做的習慣。
C
社會參與
E-C2具備理解他人感
受,樂於與人互動,
並與團隊成員合作之
素養。
生活-E-C2
覺察自己的情緒與行為表
現可能對他人和環境有所
影響,用合宜的方式與人
友善互動,願意共同完成
工作任務,展現尊重、溝
通以及合作的技巧。
*米食文化大不同(7 )
1、戶外教學、參觀體
驗。
--EC2(3-2 溝通互
)
3-2-4(7-I-4) 能為共
同的目標訂定規則或方
法,一起工作並完成任
務。
◎四、學習重點(表現與內容)的統整與銜接
上學期單元內容以蒐集節慶與應景食物相關資訊為起點,結合個人家庭生活中的體驗,
使用圖畫及口語進行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達成與他人互動與溝通的情感交流 (生活-E-
B1) ,本學期單元學習內容將加入戶外教學,從實地去觀察生活中的米食,其次,延續從食
物與節慶間的關係(春捲、粽子),進而深入了解「時令及地理環境」與飲食習慣的關係(-
-EB1/EB2),開展多元智能。
學習表現則著重在情意與態度方面的展現,尤以「合宜的行為與態度」為本學期重點,
配合校外教學活動參觀學習,覺察自己、他人和環境的關係,省思自己所應扮演的角色,體
會生活禮儀與團體規範的意義,並學習尊重他人、愛護生活環境及關懷生命。
◎五、議題融入與跨科/領域統整的規劃
本單元設計融入的議題為「戶外教育/有意義的學習」,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探索是
生命的本能;戶外教育提供真實情境的體驗,創造有意義的學習機會,喚起學習的渴望和喜
悅,增進求真、友善、美感的多元學習價值,並營造萬物可為師、處處可學習的學習氣氛,
進而創造支持戶外學習的環境。不但能延伸學生在學校課程的認識與想像,更可以提升學習
的動機、深化思考及擴展人生的方向,體驗生命的感動。藉由走訪美濃地區,認識客家文
化、飲食與生活的特色,理解米食文化的特性,以五官感知環境,創造豐富的實質學習經驗
效果。
課程時數規劃仍是以彈性時間實施為主,惟配合戶外教學活動,時間需要調整。
◎六、重要教學策略與評量的說明
教學引導策略
學習表現要求
評量方式/工具
節慶的故事
(口述、影片)
1--1 養成專心聆聽的習慣,尊重對方的發
言。
1--2 能學習聆聽不同的媒材,說出聆聽的內
容。
課室表現
發表分享
分組活動
1--3 能理解話語、詩歌、故事的訊息,有適
切的表情跟肢體語言。
2--1 以正確發音流利的說出語意完整的話。
2--3 與他人交談時,能適當的提問、合宜的
回答,並分享想法。
課室表現
家人認證(學習單簽名)
觀察體驗
生活 2-I-5 運用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對訊
息做適切的處理,並養成動手做的習慣。
完成學習單
香包製作
生活 4-I-1 利用各種生活的媒介與素材進行表現與
創作,喚起豐富的想像力。
美勞作品
貳、主題與單元架構
單元
活動名稱/節數安排
單元目標
校本素養指標
一、
清明
時節
吃潤
(4)
()介紹清明節相關
傳說與習俗活動(2)
()大家來包潤餅
(2)
1.能知道清明節相關
的詩句及歌謠
2.能了解清明節的由
來、傳說與習俗活動
3.能學習如何包潤餅
1-1-1
(生活 2-I-5)
運用各種探究事物
的方法及技能,對
訊息做適切的處
理,並養成動手做
的習慣。
3-2-2
(生活 7-I-2)
傾聽他人的想法,
並嘗試用各種方法
理解他人所表達的
意見。
3-2-4
(生活 7-I-4)
能為共同的目標訂
定規則或方法,一
起工作並完成任
務。
二、
米食
文化
大不
(10)
()認識各種米(1)
()傳統節慶米食
(1)
()各國米食料理
(1)
()米食饗宴(1)
()校外教學—美濃
「米食料理DIY(6)
1.能了解稻米與我國
傳統習俗的關係。
2.能認識各國的米食
料理
3.能藉由戶外教學實
地體驗粄條的製作及
搗麻糬
三、
粽葉
飄香
慶端
(7)
()端午節的故事習
俗及活動體驗(3)
()包粽子吃粽子
(4)
1.能認識端午節的故
事習俗
2.能體驗吃粽子、立
蛋、划龍舟活動
3.能學習親手做香包
參、學習活動設計
領域/科目/跨領域
校訂課程
實施年級
一年級下學期
21
單元名稱
清明時節吃潤餅、米食文化大不同、粽葉飄香慶端午
設計依據
學習
重點
學習表現
1-1-1(生活 2-I-5)
運用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
對訊息做適切的處理,並養成動手
做的習慣。
3-2-2(生活 7-I-2)
傾聽他人的想法,並嘗試用各種方
法理解他人所表達的意見。
3-2-4(生活 7-I-4)
E-A2 具備探索問題的思考能
力,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處理日
常生活問題。
生活-E-A2
學習各種探究人、事、物的方
法並理解探究後所獲得的道
理,增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的能力。
能為共同的目標訂定規則或方法,
一起工作並完成任務。
E-B3
具備藝術創作與欣賞的基本素
養,促進多元感官的發展,培
養生活環境中的美感體驗。
生活-E-B3
感受與體會生活中人、事、物
的真、善與美,欣賞生活中美
的多元形式與表現,在創作中
覺察美的元素,逐漸發展美的
敏覺。
E-C2 具備理解他人感受,樂於
與人互動,並與團隊成員合作
之素養。
學習內容
生活 C-I-2 媒材特性與符號表徵的
使用。
生活 C-I-3
探究生活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概念架構
導引問題
1. 清明節有哪些傳說
與習俗活動?
2. 我國有哪些米食料
理與傳統習俗?
3. 端午節有哪些傳說
與習俗活動?
議題
融入
議題/
學習主題
戶外教育/有意義的學習
議題
實質內涵
E1 善用教室外、戶外及校外教學,認識生活環境(自然或人為)
E7參加學校外教學活動,認識地方環境,如生態、 環保、地質、文化
等的戶外學習。
與其他領域/
科目的連結
教材來源
自編教材
學習目標
食與節
()
清明時節
吃潤餅(4)
1.知道清明節相關的詩句及歌謠
2.能瞭解清明節的由來、傳說與習俗活動
3.能學習如何包潤餅
米食文化
大不同
(10)
1.能瞭解稻米與我國傳統習俗的關係
2.能認識各國的米食料理
3.能藉由戶外教學實地體驗粄條的製作及搗麻
粽葉飄香
慶端午(7)
1.能認識端午節的故事習俗
2.能體驗吃粽子、立蛋、划龍舟體驗
3.能學習親手做香包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1--1 養成專心聆聽的習慣,尊重對方的發言。
1--3 能理解話語、詩歌、故事的訊息,有適切的表情跟肢
體語言。
2--1 以正確發音流利的說出語意完整的話。
2--3 與他人交談時,能適當的提問、合宜的回答,並分享
想法。
4-I-1 利用各種生活的媒介與素材進行表現與創作,喚起豐富
的想像力。
2-I-5 運用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切的處
理,並養成動手做的習慣。
生活 C-I-2 媒材特性
與符號表徵的使用。
生活 C-I-3 探究生活
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1.透過實際操作、參觀體驗過程,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米食料理。
2.學習一種以上的簡易米食料理。
3.建立生態性的飲食觀,並養成良好的飲食禮儀與習慣。
單元
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引導內容及實施方式
(含時間分配)
學習評量
備註
一、引起動機(5 分鐘)
認識生命的來源及一代傳一代的意義。生命
有始也有終,對於離開我們的先人,我們有
特定的節日去紀念他們,從而帶出清明節。
二、發展活動
(一)介紹清明節的由來(20 分鐘)
1.觀看清明節的由來—漢高祖劉邦尋墳。
2.清明節是在春分後的第15天,因此,清明節
是在陽曆的 44日或 5日。
3.在二十四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
「清明」。它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這時春光明媚、綠草如茵,大地呈現出一派生機
勃勃的景象。
4.「清明」作為節日是在唐朝才形成的,但作
為時序標志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在漢
代就有了明確的記載。「清明」是祭祖和掃墓的
日子;此外,它還被稱為「踏青節」。
(二)語文活動:(15 分鐘)
介紹唐朝杜牧所寫的「清明」唐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檢核點 1)
專注聆聽
適時回應
(檢核點 2)
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
法,並能悅納尊重他
人意見。
1、本節
學習重點
著重在學
生專心聆
聽的習慣
養成,無
論教師或
同儕發言
時,須保
持安靜,
以示尊
重。
2、透過
口述或影
片,能學
習聆聽不
同的媒
材,依然
能理解且
說出聆聽
的內容。
已註解 [s1]:
(三)介紹清明節的習俗活動(30 分鐘)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
式是掃墓。清明節適逢春季,到處呈現一派生機
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清明節又名
為「踏青節」,清明踏青又作為「春遊」。
清明節習俗之一:掛紙
清明節習俗之二:培墓
清明節習俗之三:踏青(起源於唐代)
清明節習俗之四:盪秋千(鞦韆)
清明節的習俗之五:鬥雞
清明節的習俗之六:插柳
清明節的習俗之七:賜火
清明節的習俗之八:拔河、放風箏(清朝)
清明節的習俗之九:放風箏(清朝)
三、綜合活動(10 分鐘)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提醒學生透過祭祀
掃墓是表達孝道的行為,當中反映中國人重視孝
道和尊敬祖先的特質。清明節亦是追思先人的節
日。
回家完成學習單
~第一二節結束~
(檢核點 1)
專注聆聽
適時回應
(檢核點 2)
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
法,並能悅納尊重他
人意見。
古人放風箏是為了驅
除晦氣,消災解難。
清明節前後,春風正
盛,是戶外遊樂的好
時節。自古以來,墓
地多位於郊區,到了
清朝,便發展成清明
掃墓的習俗。
(檢核點 3)
完成學習單
1、學生於
課前即以
分組形式
排座位,
減少教學
過程時
間。
2、配合健
康教育,
指導學生
確實做到
清洗雙手
及食物潔
淨的衛生
要求。
3、分組實
作,請多
觀察學生
操作能
力。
4、「一粥
一飯,當
思得之不
易」,請
指導學生
珍惜食
物、感恩
學習。
一、引起動機
(一)認識寒食節與清明的關係(10 分鐘)
根據《荊楚歲時記》中說:離冬至一百零五天有
大風暴雨,稱這一天叫做「寒食」,要禁火三
日,由於寒食節的日子與清明的日子相近,因此
古人在寒食的活動,往往沿續到清明,久而久
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沒有什麼區別了,而到今天
寒食節更已經被清明節所取代了。相傳是為紀念
春秋時代的忠臣「介之推」,特別在當天嚴禁煙
火,所有人家都不准升火、只吃冷食,是謂「寒
食」。近年,寒食、清明已混在一起,民眾會在
清明當天效法古人,到市場買薄麵皮回來,捲包
當季的菜蔬做為食物,稱為「潤餅」。
二、發展活動
(一)清明節的習俗-吃潤餅(20 分鐘)
1. 介紹清明節的特殊傳統食物-潤餅。
2. 你知道清明節為什麼要吃潤餅嗎?
3. 介紹潤餅的由來故事
(二)介紹潤餅的材料(10 分鐘)
(檢核點 1)
專注聆聽
適時回應
(檢核點 2)
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
法,並能悅納尊重他
人意見。
(三)潤餅 DIY(35 分鐘)
☆製作前注意事項:
指甲要剪乾淨。
先洗手(濕、搓、沖、捧、擦)
洗完手,不要亂摸東西。
不要邊做邊講話。
咳嗽要塢嘴巴,再去洗手!
(請家長協助準備材料及場地,分組活
)
三、綜合活動(5 分鐘)
(一)討論與分享
1.喜歡吃潤餅嗎?為什麼?
~第三四節結束~
(檢核點)
1.能確實做到手部清潔與製
作食物的基本禮儀
2.能與同儕融洽的合作學
習。
3.能依照教師要求,依序正
確操作。
4,遵守秩序,懷著感恩、愉
快的心情享用成果。
5、教師總
結後,時間
彈性掌控,
請學生慢慢
享用,不囫
圇吞食,注
意飲食禮
儀。
教學設備/資源:http://ibook.idv.tw/enews/enews781-810/enews792.html
清明節相關資料、學習單、潤餅食材
一、引起動機(5分鐘)
1 午餐食譜中的主食
主食大多是米飯,米與我們生活
息息相關。
二、發展活動
(一)各式各樣的米:(15 分鐘)
1.觀察各種米(外形、顏色、大小、香
味……)
2.口述分享各種米的不同
3.認識各種米的名稱(對對碰)
4.營養價值 VS 口感—超級比一比
(二)不同的米做不同的食物(認識米的
特性)(10 分鐘)
1.午餐的白飯:蓬萊米
2.油飯:糯米
3.粄條:在萊米
三、綜合活動(10 分鐘)
每個人每種米裝一小袋米,貼在學習單
上,帶回家跟家人介紹。
~第一節結束~
(檢核點 1)
能從資料中,找出正確有用
的訊息。
(檢核點 2)
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並
能悅納尊重他人意見。
(檢核點 3)
1.能依照教師提問與指令要
求,依序正確操作與回答問
題。
2.完成學習單
●學生經驗
不一致,可
能會有認知
的落差,在
教學過程中
老師要多注
意。
教學設備/資源:
教學 ppt、米食材、學習單
一、引起動機(5分鐘)
米食不只是國人的主要食糧,更深深影
響我們,人出生、結婚、過壽,還有一
年到頭各種節慶,米食都佔有重要角
色。米食跟人民生活息息相關。
二、發展活動(25 分鐘)
(一)傳統節慶米食
1.各節慶吃什麼
2.節慶食物大多是米製品
(二)人生大事與米食
1.結婚吃湯圓
2.孩子滿月吃油飯
三、綜合活動(10 分鐘)
請學生分享最喜歡的節慶米食。
~第二節結束~
(檢核點 1)
能從資料中,找出正確有用
的訊息。
(檢核點 2)
能依照之前的學習經驗推論
答案。
(檢核點 3)
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並
能悅納尊重他人意見。
●學生組織
表達能力的
不同,在教
學過程中老
師要多從旁
協助指導表
達的內容重
點。
一、引起動機(5分鐘)
(一)日常生活中接觸的米食料理
壽司、飯糰……
(二)各種米食料理的享用經驗分享
二、發展活動(25 分鐘)
(一)不同國家米食文化的異同
日本:壽司
韓國:拌飯
西班牙:海鮮飯
(二)各國年糕大不同
韓國人辣炒年糕
台灣年糕
日本年糕
三、綜合活動(10 分鐘)
(一)從多樣的米料理中知道米食文化
的多元性,並從中發現其中有許多米料
理是從國外傳入台灣,由不同的米食文
化進行交流。
(二)請學生回家收集有關米製成品。
下次帶來進行米食饗宴。
~第三節結束~
(檢核點 1)
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並
能悅納尊重他人意見。
(檢核點 2)
能從資料中,找出正確有用
的訊息。
能依照之前的學習經驗推論
答案。
(檢核點 3)
專注聆聽
認識來自於外國的米食文化
完成指定任務
●學生組織
表達能力的
不同,在教
學過程中老
師要多從旁
協助指導表
達的內容重
點。
一、引起動機(5分鐘)
(一)展示各種米製品的食物,討論這些
食物的名稱,並說一說什麼時候吃過
,味道如何認識用米做的食物。
二、發展活動(25 分鐘)
(一)米食大觀園:
學生輪流當主廚介紹帶來的米食。
(二)米食分享:
1.將各種米製品切成塊狀, 一起分享
2.小朋友最喜歡吃哪一種米製品呢?
3.這些食物吃起來的感覺如何?
三、綜合活動(10 分鐘)
了解米和米製品之間的連結與變化。
任何米製品的完成,是由許多人共同努力
研發製作, 才有豐富的米食文化饗宴!
~第四節結束~
(檢核點 1)
1.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並能悅納尊重他人意見。
2.能與同儕融洽的合作學
習。
3.遵守秩序,注意用餐禮儀
(檢核點 2)
懷著感恩、愉快的心情享用
成果。
1、指導學
生確實做到
清洗雙手及
食物潔淨的
衛生要求。
2、分組實
作,請多觀
察學生操作
能力。
3、「一粥
一飯,當思
得之不
易」,請指
導學生珍惜
食物、感恩
學習。
教學設備/資源:米食物(學生自備)
一、引起動機
高雄美濃有綠油油的稻田,藉由戶
外教學實地體驗粄條的製作,及親自搗
麻糬後,品嚐美味的粄條料理和吃麻
糬。
二、發展活動
(一)行車安全宣導
(二)窗外景觀稻田解說
(三)搗麻糬吃麻糬
(四)體驗粄條的製作:
1.石磨磨米漿
2.吃粄條
三、綜合活動
分享戶外教學的收穫與心得。
~第五~十節結束~
(檢核點 1)
準確攜帶學習器材
遵守秩序
(檢核點 2)
◎能與小組成員分工合作、
不脫隊、不爭先恐後。
◎能依照教師指示,完成學
習任務。
評量重點:
◎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專注聆聽、適時回應
◎小組成員能否分工合作,
達成任務
依行程規畫
時間進行。
教學設備/資源:美濃景點探勘、規劃行程內容
一、引起動機(5分鐘)
(一)端午節是何時:
(二)請學生發表過端午節時,家人會
進行哪些活動?
二、發展活動
(一)細說從前話端午:(20 分鐘)
1.端午節的由來和屈原有關
2.端午節的神話故事—白蛇傳
(二)教師簡報端午節的習俗(15 分鐘)
1.包粽子
2.龍舟競賽
3.掛艾草、菖蒲、立蛋
4.佩戴香包
(三)端午節的習俗體驗活動(50 分鐘)
1.掛艾草、菖蒲
2.立蛋
3.賽龍舟:
手持自製的槳,以繩索圍住當龍舟,
分組進行賽龍舟。
(檢核點 1)
專注聆聽
適時回應
(檢核點 2)
能積極主動參與,表現樂於
學習的態度。
本節學習
重點著重在
學生專心聆
聽他人看法
後,能給予
同儕合宜的
回饋。
三、綜合活動(20 分鐘)
(一)討論與分享:
1.我最喜歡的端午節故事
2.我最喜歡的端午習俗活動
~第一二三節結束~
(檢核點 3)
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並
能悅納尊重他人意見。
一、引起動機(10 分鐘)
(一)請學生說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二)分享吃過的粽子口味:
二、發展活動
(一)介紹各種粽子(10 分鐘)
老師介紹各種不同口味的粽子
(二)包粽子材料流程介紹:(20 分鐘)
~第四節結束~
(三)體驗洗粽葉:(10 分鐘)
(四)包粽子示範:(10 分鐘)
老師事先調查會包粽子,願意協助教
學活動的家長,分組進行包粽子。
(五)包粽子體驗:(20 分鐘)
~第五節結束~
三、綜合活動
(一)南部粽與北部粽的差別。(15
(檢核點 1)
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並
能悅納尊重他人意見。
(檢核點 2)
專注聆聽 適時回應
(檢核點 3)
1.能確實做到手部清潔與製
作食物的基本禮儀
2.能與同儕融洽的合作學
習。
3.能依照教師要求,依序正
確操作。
●指導學生
確實做到清
洗雙手及食
物潔淨的衛
生要求。
●分組實
作,請多觀
察學生操作
能力。
●「一粥一
飯,當思得
之不易」,
請指導學生
珍惜食物、
感恩學習。
)
(老師介紹如何煮粽子)
(二)健康吃粽子~飲食紅綠燈(25 分鐘)
(三)將包好的粽子成品自行帶回家煮
熟後品嘗。(5分鐘)
~第六、七節結束~
(檢核點 2)
專注聆聽 適時回應
能說出吃食物時要注意的正
確概念
教學設備/資源:
端午節相關資料、粽子食
參考資料:
清明節的由來與習俗 - 學習電子報
ibook.idv.tw/enews/enews781-810/enews792.html
附錄:
肆、個人省思
跟一年級的學生談文化,似乎是有點難,但是,若是能用沉浸式的方式,讓學生從
生活中發現,那麼接受度就高多了。
節慶與食物的連結本來就是學生耳熟能詳的經驗,但是愈熟悉的東西愈不會加以思
考,理所當然的習慣,讓我們從來沒有特別去想過節慶與節慶、食物與食物之間的關係。
透過這一年的教學,我們發現(包括教學者)原來節慶除了反映人類的生活習慣之外,歲時
節氣、地理環境、氣候物產…….都有可能造成它們的不同,這就是文化的差異性!例
如:東方人的食物多是以米、麥、五穀雜糧為主食(其中米又多於麥),這都是因為東方人
多以農立國,亞洲的氣候宜人,多雨的就種稻,少雨的就種雜糧,所以飲食方式多有雷
同,像年糕與麻糬、飯捲與壽司、油飯與米糕……,雖然常常接觸,卻沒仔細探究過。
在生活課程的學習中,通常是在特定情境(教室、校園、學校附近、家庭)中採取
特定的行動(探索、體驗、探究、創作、解決問題、溝通、合作⋯⋯等),藉由此歷程而發
展能力與素養。素養是一個人的內在質地,必須透過「表現」才能觀察得到,學生在學習
歷程中使用方法與策略、自己思考或與同儕討論、採取行動和進行反思調整」五大要素,
學生素養得以發展。換句話說,素養是發展來的,而不是直接灌輸形成的。
本課程引導學生透過體驗、探索活動認識節慶中飲食的特性;教師透過提問引導學生
持續探究,交付學生學習任務,促使學生藉由創作,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創作的樂趣,
並發展觀察、紀錄等探究事理的能力,尤其利用口語、文字、圖畫與肢體等多元的方式表
達對主題的理解,呼應「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此外,讓學生練習感官觀察、練習分
類歸納,學習整理概念,引導「A2 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在活動歷程中,學生能與學習
夥伴分享、討論,一起分工合作完成任務,呼應「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一年級是學習的開始,「探索好奇,勇於表達」是我們設定的目標,如果能夠落實進
行,相信定能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奠下良好的基礎。
附錄() 評量標準與評分指引
學習目
1.透過實際操作、參觀體驗過程,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米食料理。
2.學習一種以上的簡易米食料理。
3.建立生態性的飲食觀,並養成良好的飲食禮儀與習慣。
學習表
6-I-3 覺察生活中的規範與禮儀,探究其意義,並願意遵守。
評量標準
A
優秀
B
良好
C
基礎
D
不足
E
落後
表現
合宜
的行
為與
態度
總能因應不同
情境與場合調
整行為,展現
合宜的禮儀、
行為與態度。
經常能因應不
同情境與場
合,展現合宜
的行為與態
度。
有時能因應不
同情境與場
合,展現合宜
的行為與態
度。
在他人的協助
下,能因應不
同情境與場
合,展現合宜
的行為與態
度。
未達
D
透過實際操
作、參觀體驗
過程,認識三
種以上生活中
常見的米食料
理以及食用方
式。
透過實際操
作、參觀體驗
過程,認識二
種以上生活中
常見的米食料
理以及食用方
式。
透過實際操
作、參觀體驗
過程,認識一
種以上生活中
常見的米食料
理以及食用方
式。
透過實際操
作、參觀體驗
過程,認識一
種生活中常見
的米食料理以
及食用方式。
未達
D
評量
工具
米食學習單、課堂表
分數
轉換
95-100
90-94
85-89
80-84
79
分數轉換:可由授課教師達成共識轉化自訂分數(距可調整)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