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高地教學活動設計:跨領域探索自然與文史

pdf
4.39 MB
57 頁
luchihorng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 1 -
教學活動設計一欄表
教學活動名稱
教學活動主題內容
設計者
學習領域
教學年級
1.學校的後花園
1.140高地公園鳥瞰,認識山川、
木柵、萬芳社區、學校
2.環境體驗活動
陳新姬
賈君儀
綜合領域
三年級
2. 140高地文史
認識140高地的開發過程
林佳芳
綜合領域、
社會領域
三年級
3.尋找140高地長老.
1.認識樹木外型、測量
2.植物與地方的文史
林美吟
綜合領域、
自然領域
四年級
4.大自然的拼貼
1.自然創作
2.有趣的植物童玩,認識植物的
特性
潘雅芳
綜合領域、
自然領域
三年級
5.昆蟲好朋友
1.認識140高地常見昆蟲的外型及
習性
2.昆蟲在生態上扮演的角色
黃理仁
李佳燕
綜合領域
四年級
6.
140高地美麗的訪客-
鳥類、蛙類
1.觀察校園及140高地常出現的鳥
類及蛙類
2.與野生物共存共榮
陳慧珍
蔡淑宜
自然領域、
綜合領域
四年級
7.危機總動員
1.脆弱的地質結構、邊坡防護
2.140高地公園的生態工法
莊淑玲
自然領域
五年級
8. 140高地嘉年華
1.慶賀向140高地的學習成果
2.守護140、永續一世情
陳新姬
賈君儀
綜合領域
三年級
- 2 -
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單元主題
學校的後花園
探訪 140 高地
學習領域
綜合領域
自編教材
教學年級
三年級
共二節課,80 分鐘
設計者
陳新姬、賈君儀
教學目標
1. 經由體驗活動讓學生初步接觸 140 高地。
2. 從實際操作,引導學生觀察周邊的生態環境。
3. 藉由認識 140 高地生態環境,進而使學生能愛惜周邊的生態環境。
能力指標
1-2-2 參與各式各類的活動,探索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1-2-1 欣賞與表現自己的長處,並接納自己。
3-2-2 參加團體活動了解自己所屬團體的特色並能表達自我以及與人溝通。
4-2-4 舉例說明保護及改善環境的活動內容。
設計理念
藉由觀察、體驗、實作,觸發孩子對周遭環境的覺知;從活動中培養孩子合
作、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流程
教學步驟說明
教學資源
時間
評量方
學習活動
引起動機
教師介紹「140 高地」的整體環境,它所處的位置
有如學校的後花園,是學生踏青、探險的好去處。
從學校到高地徒步大約 20 分鐘在高地上大家
可以遠眺整個萬芳社區也可以近身觀察周遭的動
植物,老師準備帶大家一起去看看。
提醒學童在行進間,應注意安全。
導入活動
GPS 小高手
到達 140 高地的涼亭,請各小組成員先在附近遠
眺,看看是否發現遠處有他們熟悉的景致呢?
各小組成員仔細閱讀涼亭旁的「140 高地公園導
覽圖」
將眼前的景致與140 高地公園導覽圖」相對照
一一找出導覽圖上學校的位置、周圍的建築物名
稱及遠方的山脈名稱。
5
35
實作
討論
發表
觀察
- 3 -
熟悉遠方的景致後,學生試著找出自己的家所在
的方向。
完成組別學習單。(如附件 1)
各組完成學習單後,老師就學習單上的地點補充
說明,加強學生的印象。
延續活動
聽音高手
老師在步道中較寬的地方停下來,讓學生或坐或
站。
請學生輕輕地閉上眼睛,沉澱心思。
除了車聲人聲外,還聽到那些大自然的聲音,請仔
細地聽出至少五種不同的聲音,並記在心中。
約三分鐘後,請學生張開眼睛,分享聽到哪些聲音
反思:
自然界的聲響與人為的聲響分別帶給你哪些
感受?
自然界發出的聲音為何能帶給人恬然自適的
感覺?
延伸活動
無痕山林
讓學生做幾次深呼吸,並望著周圍的環境,體會平
日的生活步調與在高地時有何不同?
說明人們除了日常的例行事務外,親近自然,走進
山林的重要。
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對今日的活動提出關鍵字
詞,呈現各小組對「140 高地」的整體概念;經小
組討論後,填寫在學習單上,並與全班共同分享。
(如附件 1)
學習單
學習單
15
25
發表
分組合
- 4 -
範例:
140
萬芳
空氣好
高地公園
動植物很多
木頭碎石鋪路
附近居民好去處
看到整個木柵地區
萬芳最美麗的後花園
提醒學生,前來步道的人應共同維護乾淨的山林、
清靜的步道,加強學生「只留下足跡,不留垃圾」
無痕山林的觀念。
在回程的路上,撿拾步道邊的垃圾,共同維護高地
的環境。
補充
1.老師可以以五指及指間的縫隙來介紹
臺北五大山系和主要河川
2.140 高地」屬於南港山系
塑膠袋
相關資源來源
140 高地公園田野調查及訪談當地耆老
- 5 -
我是 GPS 高手
( )
( )
( )
( )
( )
( )
( )
( )
( )
( )
140
探訪 140 高地公園
仔細觀察,由涼亭旁「140 高地公園導覽
圖」找出學校位置周圍的建築物及附近
山脈。(至少 10 個哦!)
採用小組合
作的方式對今
關鍵字詞呈現
140
高地」的粗略概
念。
- 6 -
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大自然的拼貼
子題
以大自然為師
綜合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
教材來源
自編教材
三年級
教學時間
160 分鐘
潘雅芳
1.藉由製作植物童玩的過程,了解植物的特性與質地。
2.了解植物的形態會隨著季節而有多樣性的變化。
3.認識各種植物童玩的科學原理。
4.訓練工藝技巧,發揮藝術創意力。
5.培養珍惜地球植物資源的生活態度。
環境教育
3-2-2-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暨社區所處的環境,進而瞭解環境權的重要。
自然與生活科技
5-2-1-1-3-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許多的新發現。
家政教育
3-1-1-察覺生活中的有用資源與其對生活的影響
3-3-2-能在食衣住行育樂等活動中表現對生態環境與資源的珍惜與關懷。
藝術與人文
3-2-1-7-蒐集有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民俗文物的藝文資料,並說出其特色。
早期物質不充裕,小朋友常就地取材,利用身邊容易取得的植物,做出許多好玩又有趣
的童玩,小朋友在探訪 140 高地,能蒐集生活中多元的素材,製作美的創作,將美的事
物收藏起來,並且運用植物玩遊戲,不只增加樂趣,也能從中了解各種植物的質地與特
性。
- 7 -
教學流程
教學步驟說明
教學資源
時間
評量方式
壹、準備活動
活動一:【大自然的拼貼】
1.蒐集資料:老師蒐集幾張有關拼貼的環境 教育藝
術作品,提供小朋友參考。
2.實地探察:走訪 140 高地時,老師尋找一處可供小
朋友活動創作的地方。
3.分組創作:
(1)將小朋友以 4人為一組各組領取一張四開白色
西卡紙老師說明創作主「一張○的
每組組員共同討論要呈現的題材。
(2)老師說明採集植物的原則不抓活的昆蟲不摘
取樹上的花草樹枝。
(3)各組撿拾地上的枯枝落葉落花昆蟲種子、
豆莢或石子...等媒材於西卡紙上進行拼裝創作
(4)教師先將作品和小組成員拍照。
~第一節結束~
活動二:【花容葉貌】
1.作品命名回到教室後請各組針對上一節課創作
的作品予以命名(一張○○的臉),討論上台報告
的創作的構想。
2.創作展示:教師將作品照片利用單槍投影於布幕,
請各組成員上台解說創作的名稱與構想。
3.小組互評小組成員討論給其他小組打分數
給自己一些評語(寫在學習單上)
4.最佳男()主角:對於今天的優秀創作,請大家為
自己和其他組員掌聲鼓勵!
5.完成學習單()
~第二節結束~
參考作品
6-7 張四開
白色西卡
數位相機
學習單()
單槍投影
2
15
20
3
5
20
5
10
口頭回答
團體討論
實作評量
團體討論
成品展示
口頭發表
紙筆評量
活動三:【戰鬥陀螺】
1.彩繪青剛櫟:
(1)看一看摸一摸一聞青剛櫟的果實說說看
形容一下青剛櫟的樣子。
學習單()
8
觀察
- 8 -
(2)請小朋友觀察撿回來的青剛櫟用色鉛筆畫在學
習單上。
2.老師提問:看到青剛櫟,讓你聯想到什麼玩具?
3.動手做陀螺:把青剛櫟果子的帽子「殼斗」摘去,
在果實的中心插上一根竹籤或小木棒果子底部尖
尖的突出,正好是「陀螺」旋轉的軸點。
4.格鬥大賽:
(1) 分組討論:想一想,青剛櫟可以怎麼玩?比賽
規則是什麼?
(2)上台報告各組將討論出來的玩法寫或畫在海
報上,並上台發表。
(3)小試身手每個人輪流到各組參與競賽誰的
陀螺最厲害。
~第三節結束~
活動四:【以大自然為師】
1.手眼並用仔細觀察大花咸豐草的瘦果畫在學
習單上。
2.口頭分享:每個人向小組成員講解自己的觀察結
果。
3.提問討論:
(1)大花咸豐草散布種子有哪些方法?
(2)如何運用大花咸豐草瘦果的特性來設計好玩的
遊戲?
(3)大花咸豐草瘦果的特性讓你聯想到什麼生活用
品的設計?
(4)發揮創造力想想看各種植物的特性讓你如
何運用在生活上的新發明?
4.完成學習單()
~第四節結束~
青剛櫟
牙籤
海報
大花咸豐
草瘦果
學習單()
2
15
10
5
10
5
15
10
紙筆評量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團體討論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觀察
口頭發表
口頭發表
拼貼參考網站
植物拼貼 http://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14/mcjhredgreen/chb/chb-6-002.html
植物拼貼 http://album.blog.yam.com/show.php?a=pgirl830&f=8508287&i=18716725
拼貼藝術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chap01/chap01-04.htm
仿生學 http://myweb.fcu.edu.tw/~mhsung/Creativity/B/Bionics.htm
- 9 -
臺北市文山區萬芳國小 140 高地《植物變身》活動學習單()
組別:第
成員:
主題:一張 的臉
小組互評:最高 10 分,最低 1分。
組別
評分
小組自評:你認為,你們的小組表現如何呢?
請在此張貼小組大自然拼貼的照片或圖片
創作構想:
- 10 -
140 高地《植物變身》活動學習單()
請和小組成員分享討論後,寫出青剛櫟的三種特徵:
請在下面的方格裡畫出青剛櫟種子樣貌:
用青剛櫟玩遊戲:寫下你們小組所設計的遊戲規則
我覺得第 組的青剛櫟遊戲最好玩,因為
觀察大花咸豐草的瘦果,請畫出它的瘦果
大花咸豐草種子的傳播方式很強悍,只要人
或動物經過它的身邊,瘦果便會牢牢的黏附
上去,這種方式很像我們常用的哪一種個生活用品?
生活中有很多點子或創新發明,都可以向神奇的大自然學習,與小組成員想
想。
- 11 -
補充資料:140 高地植物童
1.《姑婆芋面具與帽子》
做法:在姑婆芋葉子上對應眼睛、鼻子、嘴巴的位置挖洞,手握住葉柄,蓋住臉,就是一
張面具了;姑婆芋葉靠近葉柄的兩端靠攏用樹枝穿牢,就成了帽子。
玩法:戴上姑婆芋面具與帽子,猜猜我是誰。
2.《構樹胸章》
做法:構樹的葉背密佈短毛,可黏附在衣服上,當作胸章。
玩法:手採一片,走在同學背後,拍他的背,和他打招呼(葉子已拍在他背上了),或貼在
胸前,當作胸章。
3.《月橘果實指甲油》
做法:月橘成熟的紅色果實,剝開外皮,有紅色黏液,將其塗在指甲上,就是亮麗的「指
甲油」
4.《海金沙桂冠》
做法:海金沙長長藤蔓,是它的一片葉子,可將葉子纏繞成一頂美麗的桂冠。
5.《朱槿鼻子》
做法:把朱槿的花柄和花朵分離,再將花萼剝掉,露出未成熟的子房,剝下後有黏性,可
黏在鼻子上。
玩法:扮演公雞,學公雞叫。
6.《馬櫻丹項鍊》
做法:先品嘗藏在花冠底部的花蜜那甜美的滋味,享受完花蜜大餐之後,小花可一朵一朵
串接成花圈手環、花圈項鍊、頭冠等,玩扮家家酒。
7.《紫花榨漿草鬥草遊戲》
做法:將酢漿草的葉子整枝摘下,然後將莖的外皮剝除,接著葉子朝下拉著草莖。
玩法:兩兩將莖頂端的葉子相互纏住,先被拉斷的,就是輸家。
8.《大花咸豐草飛鏢》
做法:大花咸豐草的瘦果先端具一對倒鉤刺的芒狀冠毛,藉以附著人畜散布種子。
玩法:採下未熟果,丟向計分盤,看誰的分數比較高,誰就是贏家。
9.《烏臼火把》
做法:烏臼種子外部含蠟,本身含油,點火可燃燒。
重點:了解烏臼種子的特殊性。
10.《芒草牙刷》
做法:拔一枝芒草桿,老師示範如何做成牙刷。
- 12 -
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單元主題
尋找 140 高地長老
子題
認識老樹
學習領域
綜合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
教材來源
自編教材
教學年級
中年級
教學時間
四節課(160 分鐘)
設計者
林美吟
教學目標
1. 能認識 140 高地老樹的特徵。
2. 能用五感培養觀察植物的興趣。
3. 能學習愛護植物的情操。
能力指標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6-2-1-1 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設計理念
能認識 140 高地的老樹進而學會觀察其特徵,隨手幫植物畫出外型特點,並培
養對植物的興趣並愛護植物。
教學流程
教學步驟說明
評量方式
壹、準備活動
【課前準備】
老師:140 高地植物手冊、老樹照片、繩子。
第一節課開始
【引起動機】
1. 請孩子觀察學校附近的植物,找到一棵自己喜歡的樹,
仔細觀察在沒有工具的情況下估算樹高是多少?葉片
的特徵為何? 記錄在隨身筆記本中。
2. 分組查閱 140 高地植物手冊,依據葉片形狀特徵與樹
高,推測這棵樹的名稱,並進行發表。
40
40
觀察評量
口頭發表
觀察評量
- 13 -
【發展活動】
活動一:尋找 140 高地長老樹
1.老師在教室先說明老樹的定義並展示照片。
民國 79 台灣開始執行老樹保護計畫前省政府農
林廳調查全台平地及山坡地村落附近的老樹,列出三
項標準,只要符合其中一項條件,就能被稱為「老
樹」
1)樹幹直徑 1.5m 以上或胸圍 4.7m 以上;
2)樹齡在一百年以上;
3)特殊或具域代表性之樹種。
補充: 92 418
0.8
2.5
樹高 15
樹齡 50
2.老樹年齡的測量
從年輪可精確判斷老樹年齡,但前提是要先切開老樹,取
得老樹的橫剖面;更科學的方式是以碳 14 放射線元素測
定,但也會對樹木造成傷害。
20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實作評量
- 14 -
目前多半採用樹圍估算法:
(1)從樹木距地面 1.3 公尺處,量出樹的胸圍;如果樹木生
長在傾斜之地,應從斜坡上方算起。
(2)如果樹木在離地面 1.3 公尺處即分為數支枝幹,則須將
每個支幹的樹圍相加。
(3)以每 2.5 公分代表一年(以公分為單位),將胸圍數值
除以 2.5 公分,所得即為老樹的粗估樹齡。
3.老師詢問學生:萬芳社區是一個三、四十年的社區,猜猜看,
萬芳社區中在哪些地方會有較老的樹?
□教室旁邊□公車站牌旁□土地公廟旁□140 高地步道旁請說
明你的理由?
4.老師帶領學生至 140 高地巡禮,以植物的胸圍一邊找出可
能的老樹,一邊拿出繩子一起量量看樹的胸圍,並做出紀錄。
5.補充:老師帶領學生到土地公廟,介紹土地公廟旁年紀較
大的幾棵較老的樹,及其歷史(土地公廟是社區開發前即有的
信仰地點,人們在旁邊中玉蘭花,作為香花,供奉神明;柚子
樹是萬芳社區山坡上普遍種植的樹種,這幾棵是當時開發時沒
有砍伐的樹)
6.老師說明這幾棵老樹的樹圍雖然不是很大,但比起同種的
植株較大。另外,每一種植物的成長速度不同,胸圍不是唯一
的標準,透過地方歷史的考察判斷,可以協助佐證樹齡。
7.可以提醒學生量測時的安全,也要避免傷害植物。
活動二:製作植物身分證
5
15
15
實作評量
口頭發表
- 15 -
1.請學生畫出選定的 140 高地可能的老樹植物的外型、胸圍、
葉形以及樹幹的拓印。
2. 完整記錄一種老樹的身分證(完成學習單)
活動三:分享植物身分證+小小解說員
1.請學生展示自己製作的植物身分證配合植物手冊將這棵老
樹介紹給大家。
15
【綜合活動】
1.請學生想一想,我們可用哪些方法來愛護老樹?
2.請學生將對老樹的了解與家人分享外在假日時可帶著家人同
140 高地。
10
發表評量
相關資源來源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412178
台北市文化局
- 16 -
萬芳社區老樹照片
圖二:位於土地公廟旁柚子樹,萬
芳社區開發前,即存在此地,具有
歷史代表價值。
圖一:位於土地公廟旁玉蘭
花,萬芳社區開發前(約四十
年前),即存在此地,具有歷
史代表價值。
圖三:位於土地公廟旁蓮霧
萬芳社區開發前(約四十
年前)即存在此地具有歷
史代表價值。
圖四:位於四號公園的猢猻
樹,可以讓學生練習量樹木
胸圍。(樹胸圍超過 0.8m)
- 17 -
140 高地樹長老身分證 繪製人:
樹長老姓名:
畫出葉形
胸圍:
年齡:(列出算法)
樹長老外型全圖
拓印樹幹
()從樹木距地面 1.3 公尺處量出樹的胸圍如果樹木生長在傾斜之地應從斜坡上方算起。
()如果樹木在離地面 1.3 公尺處即分為數支枝幹,則須將每個支幹的樹圍相加。
()以每 2.5 公分代表一年(以公分為單位),將胸圍數值除以 2.5 公分,所得即為老樹的粗估
樹齡。
- 18 -
140 高地昆蟲教學活動設計
單元主題
昆蟲好朋友
子題
學習領域
綜合領域
教材來源
自編教材
教學年級
四年級
教學時間
120 分鐘
設計者
李佳燕、黃理仁
教學目標
1.能辨識 140 高地常見的 6~10 種昆蟲之外形特徵及其特殊構造。
2.能認識 140 高地常見昆蟲的生活習性。
3.能觀察、記錄昆蟲的代表特徵。
4.認識昆蟲在生態上所扮演的角色。
能力指標
1-2-5-1 能運用表格、圖表(如解讀資料及登錄資料)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
1-2-5-3 能由電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
2-2-1-1 對自然現象作有目的的偵測。運用現成的工具如溫度計、放大
鏡、鏡子來幫助觀察,進行引發變因改變的探究活動,並學習安排觀
測的工作流程。
2-2-2-2 知道陸生(或水生)動物外型特徵運動方式注意到如何去改善
生活環境、調節飲食,來維護牠的健康。
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
設計理念
本課程希望由學生實際探查走訪 140 高地經由觀察記錄及拍照找出
自己想要深入了解的昆蟲,並做成報告。
學生可分成 2~3 人一組藉由小組的分工合作觀察拍照來認識昆蟲
進而養成尊重生命、愛護自然生態的態度。
教學流程
教學步驟說明
教學資
時間
評量
方式
【活動一】昆蟲好朋友
一、引起動機/發展活動:
1. 教師帶小朋友至 140 高地觀察小動物並紀錄下來。
2. 2~3 人為一組,觀察哪些植物附近聚集的小動物或昆蟲
特別多。
選定 140 高地的一種植物做觀察,附近有哪些昆蟲?
3. 使用數位相機幫小動物拍照。
4. 觀察並記錄這些小動物哪些是昆蟲。
5. 翻閱圖鑑找出這些昆蟲的正確名稱。
6. 記錄昆蟲特徵。
二、綜合活動:
1.小小觀察家:
影片
投影機
40
完成
- 19 -
分組完成昆蟲好朋友學習單,包含何種植物附近、照
片、小動物的名稱、分類、特徵、正在做的事等。
(附錄一)
何種植物
附近
照片
名稱
類別(
/非昆
)
特徵
從事活
2.猜猜我是誰:
各組學生選出學習單中的一種昆蟲做角色扮演讓其他組別猜所扮
演的是什麼昆蟲。
…………………………第一節課完……………………
【活動二】昆蟲小檔案
一、引起動機:
1. 是不是昆蟲,請作答:教師念出「昆蟲好朋友學習單」
的名稱,請小朋友將這些小動物分為二類。
昆蟲用手比○,非昆蟲用手比 X
2. 用簡單的表格記錄。(附錄二)
昆蟲
不是昆蟲
二、發展活動:
1. 昆蟲大明星:根據第一節課「昆蟲好朋友學習單」,全
班做統計,找出班上同學學習單所記錄,最多組別記
錄的昆蟲前三名。
2. 昆蟲何處尋:
1.什麼季節容易發現昆蟲
一年當中任何季節都會看到昆蟲但什麼季節昆蟲出沒的數量
種類最多。
2.一天何時容易找到昆蟲
有些昆蟲白天出來活動覓食有些昆蟲晚上出沒甚至鳴叫何時
最容易看到昆蟲。
3.何處容易找到昆蟲
昆蟲的習性不同,生活環境也不同,在何處易發現昆蟲。
三、綜合活動:
1. 分組製作「昆蟲小檔案」powerpoint,內容包含昆蟲
學習單
表格
電腦
電腦
回家
作業
10
5
15
學習
觀察
評量
觀察
評量
實作
評量
發表
同儕
互評
發表
- 20 -
名稱、照片、特徵、食物、簡易介紹(幼蟲~成蟲)…。
2. 分組到圖書館找資料。
3. 科學家探險:讓學生猜一猜在某種情境下,可能會出現的昆蟲。
(1) 水池
(2) 樹木
(3) 草地
(4) 開花植物
(5) 土壤裡
……………………………第二節課完……………………
【活動三】昆蟲與環境
一、引起動機/發展活動:
分組報告介紹「昆蟲小檔案」powerpoint
二、綜合活動:
1.討論:新聞追追追
帶領學生閱讀下列新聞:
【美國蜜蜂神奇消失 挽救蜜蜂滅絕危機 白宮砸下 10
台幣 2015/5/25
近年來美國蜜蜂正以驚人速度減少當中!去年美國蜜蜂死亡率
更大幅飆升一年內死亡率超過四成蜜蜂神秘消失危機現在連白
宮都很傷腦筋最新更決定要斥資相當十億台幣搶救蜜蜂其實小
小的蜜蜂,扮演著幫農作物授粉的重要角色,蜜蜂一旦消失,相當
4500 億台幣的美國農業,都將面臨重大衝擊!
蜜蜂縱跡飛快消失連帶恐將引發經濟危就連美國總統歐巴
馬都為此傷腦筋!去年為此特別成立,跨部會小組,白宮最新更發
保護蜜蜂方案 3400 萬美元 相當 10 億台幣進行研究,
並預定打造更多蜜蜂棲息地。
USDA 最新研究顯示美國養蜂人在去年損失的蜜蜂數量高達
42%,創史上新高。比 2013 年的 34%還要高,也是史上頭一遭蜜蜂
在夏天的死亡率比冬天還要高傳統上來說夏天是蜜蜂容易生存的季
如今卻相反它們死亡率比冬天更高蜜蜂不斷神奇消失!美國
蜜蜂數量從 1940 500 萬隻,驟降到今年 270 萬隻,截至今年四
月為止的一年內蜜蜂死亡率更超過 40%蜜蜂驟減無疑將帶來一
場可怕的農業浩劫。
這簡直就像癌症蜜蜂產業得了癌症,因為這小小蜜蜂,其實牽動
著龐大的美國經濟產值每年必須靠蜜蜂授粉的美國農作物產值高
150 億美元,相當 4500 億台幣。
10
30
- 21 -
我們所吃的食物每三口當中,就有一口直接或者間接要靠蜜蜂授
粉來製造包括上百種水果和蔬菜如果美國想要繼續生產水果和各
種蔬菜就必須確保擁有健康的可移動的傳授花粉昆蟲近年來
業殺蟲劑的噴灑蜂的侵擊等種種外在環境變遷導致蜜蜂基因改
蜂群喪生近年來美國已經開始從澳洲進口養蜂繁殖配合白宮
也積極出手,這場搶救行動,分秒必爭。
資料來源:http://www.ttv.com.tw/104/05/1040525/10405250013700A.htm?from=573
2.討論:蜜蜂消失和人類、環境的關係
(1)Where 新聞發生的地方?
When 新聞發生的時間點?
(2) What 蜜蜂發生了什麼事?
Why 為什麼?
(3) 這件事和人類有什麼關係?
(4) How 如何解決?
3.歸納:人類應該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讓昆蟲可以一
直生存在地球上。
…………………………第三節完……………………
10
相關資源來源
1. 石門國小昆蟲網 http://www.smes.tyc.edu.tw/~insect/
2. 校園的昆蟲 http://cai.ntue.edu.tw/jialing/sc-1.doc
3. 數位教學資源網 http://etoe.tc.edu.tw/index/vrs/did/3511
4. 創新教學網
http://sites.shps.kh.edu.tw/iboard/chuang-xin-jiao-xue-mo-shi/jiao-xue-huo-dong-she-ji/k
un-chong-de-yi-sheng-jiao-xue-huo-dong-she-ji
5.嘎嘎昆蟲網 http://gaga.biodiv.tw/9701bx/in94.htm
6.台視新聞網
http://www.ttv.com.tw/104/05/1040525/10405250013700A.htm?from=573
- 22 -
(附錄一)
何種植物
附近
照片
名稱
類別(昆蟲 /
非昆蟲)
特徵
從事活動
- 23 -
140 高地《美麗的訪客》教案設計
單元主題
140 高地美麗的訪客-鳥類、蛙類生態
子題
學習領域
自然領域、綜合領域
教材來源
自編教材
教學年級
四年級
教學時間
120 分鐘
設計者
陳慧珍、蔡淑宜
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認識社區環境
2.帶領學生觀察校園及 140 高地常出現的鳥類瞭解鳥類的基本身體
態和運
動方式。
3.認識鳥類的過程中,瞭解牠們的生態習性、活動地點、出現時間。
4.能了解鳥類與環境中的關係,進而愛護牠。
5.能知道青蛙喜愛的生活環境及了解青蛙的一生。
6.關心在地環境問題透過活動參與激發學生愛鄉情懷及尊重生命的
態度。
能力指標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5-2-1-1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許多的新發現。
5-3-1-1 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
1-1-1-1 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
2-3-2-2 觀察動物形態及運動方式之特殊性及共通性。
觀察動物如何保持體溫覓食生殖、傳遞訊息從事社會性的行
及在棲息地調適生活等生態。
2-3-2-3 知道動物卵生、胎生、育幼等繁殖行為,發現動物、植物它們
的子代與親代之間有相似性,但也有些不同。
2-4-2-1 探討植物各部位的生理功能動物各部位的生理功能 及各
部位如何協調成為一個生命有機體。
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
5-2-1-1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許多的新發現。
設計理念
萬芳國小為臺北市郊區學校,地理環境中擁有 140 高地,校園內及附
近是鳥類造訪頻繁的活動場所,校園內的水生生態池以及 140 高地下
的“生態池”,亦是蛙類的造訪之地,萬芳地區稱得上是一個得天獨
厚的天然教室。本課程引領小朋友認識鳥類及蛙類,進行生態探索。
透過生態探索、觀察聆聽、實地操作,希望能培養孩子愛護小生命、
愛護環境的情感,成為「大地的看顧者」
教學流程
- 24 -
教學步驟說明
教學
資源
時間
評量方式
壹、準備活動
教師準備:
(1)製作校園及社區鳥類簡報及影片剪輯
(2)準備相關教學媒體
學生準備:觀察校園、社區內有哪些鳥類?
※引起動機:
1.播放「森林狂想曲」,讓學生聆聽,並發
表「聽到什麼聲音?」
(蛙鳴、鳥叫聲、飛鼠、山羌……)
2.讓學生發表平常校園會聽到哪些「大自
然」的聲音?
貳、發展活動
1.教師利用簡報介紹校園裡常見的五種鳥類
(分類、特徵、棲息地、食性、叫聲)
麻雀
紅嘴黑鵯(臺灣俗稱紅嘴烏秋)(布農族的聖鳥)
白頭翁(臺灣俗稱白頭殼)
樹鵲(臺灣俗稱灰樹鵲)
黃頭鷺 (臺灣俗稱為牛背鷺、白翎鷥)
黑冠麻鷺(俗稱臺灣麻鷺)
五色鳥 (臺灣俗稱為花和尚)
◎城市三俠:麻雀、白頭翁、綠繡眼
※請詳參閱 140 高地電子書
補充:
1. 教師以布農族傳說神話故事來帶領學生認識鳥
類,這些故事中的鳥類都是在校園或是生
活中容易見到的種類。
2.將鳥類的鳴叫聲音融入故事中,讓學生可
以很清楚的聽見這些特 的鳴叫聲音。
3.以圖片的方式呈現出這些鳥類,讓學生與
圖片能夠連結,最後以聽音辨鳥的方式考
驗學生的成效。
※注意觀察鳥類的動作及其叫聲
紅嘴黑鵯外型介紹
一、教師揭示紅嘴黑鵯的圖片,說明牠是誰?
請學生自由發表說出外型特徵再由教師歸納統整。
紅嘴黑鵯生態習性介紹
網路
播放
圖片
與網
140
地電
子書
紅嘴
黑鵯
5
10
15
能認真聽講
能遵守規矩
問答
問答
- 25 -
一、棲息環境
(一)請學生發表在什麼樣的地方見過紅嘴黑鵯?
(二)教師歸納紅嘴黑鵯的棲息環境。
二、食性
(一)紅嘴黑鵯吃些什麼?
(二)教師歸納紅嘴黑鵯的食性。
※白頭翁外型介紹
一、教師揭示白頭翁的圖片,說明牠是誰?
請學生自由發表說出外型特徵再由教師歸納統整。
白頭翁生態習性介紹
一、棲息環境
(一)請學生發表在什麼樣的地方見過白頭
翁?
(二)教師歸納白頭翁的棲息環境。
二、食性
(一)白頭翁吃些什麼?
(二)教師歸納白頭翁的食性。
參:綜合活動
教師統整本節課介紹的校園或社區常見鳥類外型特徵與生
態習性等教學內容。
學生體認到社區與自己的關係進而愛自己生長的土地
視環境生態的保育工作透過網路及圖書室的資源學生不
但可以在學校中學習在家中也可與父母共同查詢資料
享社區人文及生態之美讓學生知道良好的社區環境需要自
己與社區人士的共同努力。
**第一節課結束**
探訪 140 高地~鳥類、蛙類實地觀
壹:鳥類觀察方法說明與叮嚀
一、 教師解說鳥類觀察方法。(形、色、聲、動,與特殊
行為)
二、 教師向學生強調戶外實地觀察的注意事項(記、
問、享與安全第一)
圖片
紅嘴
黑鵯
網路
收錄
叫聲
白頭
翁圖
白頭
翁網
路收
錄叫
10
5
操作
觀察
外型特徵:全身羽毛黑
腳鮮紅色體背
面和腹面胸部以上有綠
色閃光飛羽和尾羽外瓣
灰青色,腹部以下灰黑
色。
活動環境分布中低海拔
山區冠層叫聲像貓叫的
「喵~」或「嘁嘁」
喜群飛向天空飛去。
習性雜食性築巢於離
2~3 公尺之樹上巢為
碗狀繁殖於 4~6 月,築
巢材料細樹枝草莖
樹葉等。
外型特徵背上與尾羽為
橄綠色胸腹灰白色
白色眼後有一圓形
白斑像是個滿頭白髮的
的大鬍子我們稱呼這
種鳥叫做「白頭翁」
活動環境分布中低海拔
與平地鳥類叫聲很像口
中含著一粒彈珠似的:
「巧克力巧克力
四月繁殖期音色多變化
習性植物果實為主食,
巢築於離地不高的雜木
林或樹叢中以芒草穗等
築成碗形巢。繁殖期為
3~ 7 月。
問答
問答
- 26 -
※教師介紹校園社區賞鳥時應注意的事項:
1.賞鳥的裝備以及賞鳥時要盡量保持安靜,只能遠
觀保持適當距離以免驚嚇到鳥類。。
2.不可因為鳥類生性害羞,隱密不易觀察而
用不當的方法引誘現身。
3.不可為了方便觀察及攝影而破壞棲息地及
附近植物。
4.拍攝時應採自然光,以免驚嚇到牠們。
5.如果在賞鳥時看到鳥蛋,不可私自帶走、不可
隨意捕捉、餵食野生鳥類,不可任意放生, 以免破壞鳥
類的生態平衡。
6.遇孵蛋或育雛中的鳥巢,應盡速離開,避免親鳥
棄巢。
7.賞鳥五「不」曲
不驚嚇 不引誘 不追逐 不破壞 不捕捉
補充:
部分攝影團體人士以餵食方式引誘鳥類進行拍攝該行為
確實不當,且影響鳥類自然生態甚鉅。
貳:鳥類、蛙類實地觀察
室外課,地點:校園巡禮及 140 高地
賞鳥活動:
1. 步行到 140 高地,沿途找尋鳥類及定點觀察。
(找尋鳥的蹤影從學校到 140 高地沿著萬美街、
寧街到 140 高地的步道路旁的樹叢草叢道路兩旁
是較好可以看到鳥的地方且觀察及移動也較方便。
當植物開花或果實成熟時也往往吸引鳥類一日中以
清晨及黃昏鳥類活動最為頻繁,是觀察的好時機。)
(怎樣找到鳥呢?應從鳥的蹤影如影子樹枝草叢不尋常
動作之處找;另外,鳥聲所在)
(如何賞鳥?應看這隻鳥與你所知的鳥相比如像麻雀
燕子像鷹像鴨或像然後再看鳥的翅膀是什麼形狀
上面是不是有花紋尾巴的長度及形狀頭部長得怎麼樣等
等)
1.1 回到教室後發表賞鳥心得。
操作
觀察
觀察
操作
觀察
聆聽
問答
觀察
聆聽
- 27 -
參:綜合活動
(一) 所看見鳥類的數量與出現的環境有何關係?
(二) 人類干擾、有意無意的出現破壞,會導致什麼樣的
結果發生?
老師總結:人類應該包持謙卑的態度,多觀察欣賞
大自然並儘量避免干擾,與大自然裡的
其他物種和諧相處。
肆:摺紙藝術~萬鳥齊飛
1.教導紙鶴摺紙工藝
1.1 準備各色色紙可以請廠商協助裁成 30 公分及 20
分見方的正方形
1.2 教導學生摺紙鶴,每個人約 8隻的數量
1.3 折好的紙鶴先不要打開
2.裝置藝術
在紙鶴上穿洞用繩子連接成串再打開紙鶴懸掛在
牆上,形成萬鳥齊飛。(當備案)
*第二節課結束**
越夜越美麗~生蛙鳴~
◎準備活動
.教師預備 140 高地電子書介紹社區內及校
園水生池內青蛙圖鑑
◎教學活動
一、教師請學生分享社區中那裡有聽到蛙的聲音?這些地
方有什麼特色?請學生模仿蛙的聲音。
二、教師以蛙類的生活史,說明為什麼蛙類必須生長在潮
濕有水的環境(蝌蚪成蛙及其生長環境和呼吸方式)
三、教師以繁殖說明蛙類的鳴叫(雄蛙發出來吸引雌蛙的
求偶叫聲)
四、教師以電子書介紹 140 高地常見蛙類,包括:
他們的外型、叫聲、生活環境
(一)蟾蜍的辨識特徵,並說明蟾蜍與蛙之差異
在於皮膚、耳後腺。
(三) 貢德氏赤蛙、腹斑蛙的辨識特徵
單迪
紙、
色紙
5
15
10
20
回答
能發表自己的意
能認真完成
能和同儕分工合
- 28 -
五、實地蛙類探索
校園(社區)蛙類探索:進行校園或社區蛙類調
查,不過蛙類是夜行性動物,白天睡覺,晚上
才出來活動,一般調查多是在夜間進行。調查
時,至少兩人一組,頭戴帽子,手拿手電筒,
並攜帶錄音筆及記錄紙,並加以記錄。(若可
以,教師可以安排五至九月的一個傍晚帶領學
生,進行青蛙調查,用耳聆聽、用眼觀看)
六、統整活動:
從認識蛙類的特殊性及功能到認識社區中蛙類生存環
境的體驗讓學生思考維護環境健康對兩棲類動物生態的重
要性,並引導至人類生活與自然
環境的關聯性,引發學生思考如何尊重自然、愛護自然。
七、延伸活動:
引導學生討論:蛙類可能面臨到什麼威脅?(棲息環
境的污染以及乾旱因此污染水域以及極端氣候對蛙類造成
威脅)
引導學生討論兩難困境:若住家附近有一個生態水
漸漸水生植物多樣水生動物出現但在附近晚間聲音
蛙鳴不斷水池植物滋長需要清掃以及忍受蛙聲你會接
受嗎?你會如何因應?
觀察
5
5
140 高地電子書
能發表自己的意
黑眶蟾蜍
成體特徵: 吻部有黑色
骨質脊棱眼鼻腺至上眼
瞼達鼓膜上方形成一個
黑色的眼眶背部多為黃
棕色或灰黑色等上面布
滿黑褐色的雜色花斑。
盤古蟾蜍
成體特徵:屬大型蟾蜍
體色變化大以黃
或黑褐色為主身上花紋
變化多,隨環境變深變
淺。頭部圓鈍,具耳後
下方有一黑線皮膚
粗糙而有肉疣狀凸起
趾無蹼但後趾間有蹼
分個體有背中線雄蟾不
具鳴囊。
相關資源來源
1.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http://www.bird.org.tw/
2.楊懿如的青蛙學堂 http://www.froghome.idv.tw/index.htm
- 29 -
大安森林公園新地景 五色鳥新家落成
春天將至北市工務局別出心特別在大安森林公園內替五色
鳥打造「咕咕鐘」新家,補足因都市化而日益不足的天然樹洞。公
處表示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因為幅員廣闊常可見多種動物棲息,
五色鳥也長年在此繁殖育幼。從 3開始,在公園內不時就可以看到
五色鳥用嘴喙敲打樹幹,為了尋找做窩的地方,如果這時修剪枝條
枯枝,將不利於牠們繁殖,所以才要輔助設置「巢箱」。巢箱的外
不僅像極「咕咕鐘」,也成為綠色世界內的特有公共藝術,未來不僅
助公園生物多樣性,也能成為學術研究及教育資源,讓五色鳥在園內
生生不息。(2015-04-13)
◎小朋友換你試試看為五色鳥設計有創“藝”新家
▲嬌客五色鳥 (圖/興南國小校長室提供)
▲(工務局提供)
- 30 -
萬芳國小
( ) 1. ?( ) 池塘邊
( ) 2. ? 雄蛙 雌蛙 蝌蚪。
( ) 3. ? 閉上嘴的。
( ) 4.
( ) 5. 皮膚
( ) 6. 皮膚 ( 可複選 )
( ) 7. 青蛙 蟾蜍
( ) 8....」的是 臺北樹蛙 澤蛙
( ) 9.
( )10. 前腳 後腳
( )11. 寫出
12.
13.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