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永興—一年級主題探索課程設計

pdf
1.29 MB
32 頁
KUO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一、 課程設計原則與教學理念說明 (素養教材編寫原則+素養對應學習重點)
1. 結合社區資源,課程內容與在地文化及特色產業為主。
2. 深化本校食農特色課程,轉化為生活化的學習活動,增進學生學習動機。
3. 擴展學生學習視野,活動著重操作、體驗、互動、參與之原則
二、主題說明
領域/科目
彈性課程
設計者
一年級教學團隊/江宏笙主任編修
實施年級
一年級
總節數
上學期 21 節、下學期 21
主題名稱
我愛永興-探索課程()
設計依據
核心
素養
E-A2 具備探索問題的思考能力,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處理日常生活問題。
E-B2 具備科技與資訊應用的基本素養,並理解各類媒體內容的意義與影響。
E-C2 具備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並與團隊成員合作之素養。
生活-E-A2 學習各種探究人物的方法並理解探究後所獲得的道理增進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健體-E-B2 具備應用體育與健康相關科技及資訊的基本素養並理解各類媒體
刊載、報導有關體育與健康內容的意義與影響。
健體-E-C2 具備同理他人感受在體育活動和健康生活中樂於與人互動公平
競爭,並與團隊成員合作,促進身心健康。
與其他領域/科目
的連結
生活、健康與體育
議題
融入
E1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E3 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而保護重要棲地。
食農教育/愛可(6) () 陪香菇長大(4)()玉凍起(2)()
果青一下(4)()
木育教育/低平衡木的體驗(7)()、高平衡木的體驗(4)()
(4)() 抱石的體驗(5)()、繩結的體驗(6)()
教材來源
自編教材
教學設備/資源
各單元與學習目標
單元名稱
學習重點
學習目標
單元一
食農教育/
我愛可可(6)()
學習
表現
2-I-1 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
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及環
境的特性。
3-I-1 願意參與各種學習活
動,表現好奇與求知探究之心。
健體 Ea-I-1 生活中常見的食物與
珍惜食物。
1.先簡報認識校園地理位置
2.運用視覺觸覺嗅覺探索校園
植物
3.運用分組活動共同覺察校園植
物特徵
學習
內容
B-I-1 自然環境之美的感受。
B-I-3 環境的探索與愛護。
D-I-3 聆聽與回應的表現。
D-I-4 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1.享受觀察可可的樂趣。
2.培養觀察判斷的能力。
3.培養動手操作與發表的能力。
4.了解永興社區當地的特產,
自己的家鄉。
1.認識永興社區地理位置與農產
分區
2.走訪社區認識附近農作物與巧
克力工坊
3.運用分組活動了解工坊的巧克
力的產出過程
單元二
木育教育/
低平衡木的體驗
(7)()
高平衡木的體驗
(4)()
學習
表現
1c-I-1 認識身體活動的基本
2c-I-1 表現尊重的團體互動行
為。
3c-I-1 仿
能力。
1.了解平衡木操作安全
2. 學會正走倒著走
3.學會跨越與穿越呼啦圈的動作
4.學會身體柔軟的動作
5.平衡木上的遊戲
1.了解平衡木操作安全
2. 高平衡木上的基礎動作練習
3.練習高平衡 木上的跳躍與下方
動作
4.體驗高平衡 木上的遊戲類型
樹上相見歡
(4)()
學習
內容
Ab -I-1 體適能遊戲。
Ba-I-1 遊戲場所與上下學情境
的安全須知
Ce-I-1 其他休閒運動入門遊戲
Ga1 走、跑、跳與投擲遊戲
Ia-I-1 滾翻、支撐、平衡、懸垂
遊戲
1.認識校園大樹上常見的依附植
物與動物。
2.引導學生親近大自然,增進肢體
協調性培養勇氣毅力及自信。
3.森林資源保護的重要性。
4.引導學生親近大自然增進肢體
協調性,培養勇氣、毅力及自信。
5.藉由攀樹體驗學習關懷並尊重
自然與生命
6.學習觀察與探索生物生存環境
的技巧。
下學期
單元一
食農教育/
陪香菇長大
(4)()
愛玉凍起來
(2)()
芒果青一下
(4)()
學習
表現
2-I-1 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
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及環
境的特性。
3-I-1 願意參與各種學習活
動,表現好奇與求知探究之心。
健體 Ea-I-1 生活中常見的食物與
珍惜食物。
1.了解目前社區特色產業增進學
習動機
2.探訪社區香菇工廠增進在地農
業知識
3.親自動手種香菇。
4.了解香菇成長的環境條件。
1.學生認識愛玉了解其特性和營
養價值。
2.學生了解愛玉的種植條件培養
對植物生長環境的認識。
3.學生了解愛玉的採收和處理方
式,培養對食物安全和衛生的意
識。
4.學生學會製作愛玉果凍培養動
手實踐和創造力。
1.認識校園裡的芒果樹。
2.分辨適合採收的熟度。
3.學生能夠掌握清洗芒果的方法
和步驟。
4.學生了解芒果青的製作過程和
食材搭配。
學習
內容
B-I-1 自然環境之美的感受。
B-I-3 環境的探索與愛護。
D-I-3 聆聽與回應的表現。
D-I-4 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5.學生能夠體驗手作食物的樂
趣,培養創意和合作能力。
單元二
木育課程/
抱石的體驗
(5)()
繩結的體驗
(6)()
學習
表現
1c-I-1 認識身體活動的基本
2c-I-1 表現尊重的團體互動行
為。
3c-I-1 表現基本動作與模仿的
能力。
1.了解室內抱石場操作安全與注
意事項
2.學習攀岩基本動作基本動作
1.了解繩子的特性與功能
2.繩結遊戲
3.學習單繩八字節的運用與變化
4.練習雙繩八字節
學習
內容
Ab-I- 1 體適能遊戲。
Ba-I-1 遊戲場所與上下學情境
的安全須知
Ce-I-1 其他休閒運動入門遊戲
Ga-I-1 走、跑、跳與投擲遊戲。
Ia-I-1 滾翻、支撐、平衡、懸垂
遊戲。
一、 教學設計理念
1.結合社區資源,課程內容與在地文化及特色產業為主。
2.深化本校食農特色課程,轉化為生活化的學習活動,增進學生學習動機。
3.擴展學生學習視野,活動著重操作、體驗、互動、參與之原
二、教學單元設計
領域/科目
彈性課程/我愛永興-探索課程()
設計者
一年級教學團隊/江宏笙主任編修
實施年級
一年級上學期
總節數
6節,240 分鐘
單元名稱
食農教育/我愛可可
設計依據
學習
重點
學習表現
2-I-1 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
活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
及環境的特性。
3-I-1 願意參與各種學習活
表現好奇與求知探究之心
健體Ea-I-1生活中常見的食物
與珍惜食物。
核心
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B-2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生活-E-A2
學習各種探究人物的方法並理解探
究後所獲得的道理增進系統思考與解決
問題的能力。
健體-E-B2
具備應用體育與健康相關科技及資訊的
基本素養並理解各類媒體刊載報導有
關體育與健康內容的意義與影響。
健體-E-C2
具備同理他人感受在體育活動和健康生
活中樂於與人互動公平競爭並與團隊
成員合作,促進身心健康。
學習內容
B-I-1 自然環境之美的感受。
B-I-3 環境的探索與愛護。
D-I-3 聆聽與回應的表現。
D-I-4 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議題
融入
學習主題
執行綠色、簡樸與永續的生活行動。
實質內涵
E1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E3 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而保護重要棲地。
與其他領域/科目
的連結
生活、健康與體育
教材來源
教學設備/資源
電腦簡報、紀錄表、學習單
學生經驗分析
學生透過校園植物的探索和觀察,培養了對植物的興趣和認識。比較可可樹和
其他果樹的活動強化了對植物的多角度認知。學生在創作、社區探訪和巧克力工
坊的環節中,進一步擴展了對農作物和食品製程的理解。
學習目標
1.先簡報認識校園地理位置
2.運用視覺、觸覺、嗅覺探索校園植物
3.運用分組活動共同覺察校園植物特徵
4.享受觀察可可的樂趣。
5.培養觀察判斷的能力。
6.培養動手操作與發表的能力。
7.了解永興社區當地的特產, 愛自己的家鄉。
8.認識永興社區地理位置與農產分區
9.走訪社區認識附近農作物與巧克力工坊
10.運用分組活動,了解工坊的巧克力的產出過程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評量方式
第一節課:
一、引起動機:
引導學生思考和分享他們對校園的印象和熟悉的地方。
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對校園植物的興趣,如「你知道校園裡有哪些植物
嗎?」
二、發展活動:
分組探索:將學生分成小組,帶領他們在校園內不同的分區進行探索,
如花園、操場、樹林等。
觀察和記錄:學生使用觀察紀錄表,觀察周圍的植物,記錄外觀、顏色
和位置等資訊。
三、統整活動:
分享觀察結果:每個小組分享他們觀察到的植物和相關資訊,例如植物
的名稱、外觀特徵等。
討論校園植物的重要性和意義,引導學生思考植物對我們的生活和環境
的影響。
第二節課
一、引起動機:
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提醒學生關於校園植物的觀察和記錄。
引導學生思考和分享他們對於可可樹和其他果樹的了解和經驗。
二、發展活動:
外觀比較呈現可可樹和其他果樹的圖片讓學生比較它們的外觀特徵,
如樹形、葉子、花朵等。
五官體驗:準備一些實際的可可樹和其他果樹的葉子、果實等,讓學生
用手觸摸、聞聞味道,感受它們的不同。
三、統整活動:
分享觀察和體驗結果學生分享他們對可可樹和其他果樹的觀察和感受
延伸思考:引導學生思考可可樹和其他果樹在生活中的應用和價值,例
如食物、飲品等。
第三節課
一、引起動機:
引導學生思考可可樹的部位,如葉子、花朵、果實等,並詢問他們對可
可樹的了解程度。
二、發展活動:
可可樹部位介紹:使用圖片或實物展示可可樹的不同部位,並講解每個
5
30
5
5
30
5
5
30
實作評量:
1.正確分辨校園的
果樹名稱。
2.說出校園果樹位
置。
認識校園果樹的葉
口語評量:: 使用五
官認識可可的外
部位的名稱和功能。
學生參與:學生觀察和學習可可樹的部位名稱,並進行口頭練習,如指
著圖片或模型說出部位的名稱。
三、統整活動:
遊戲環節:使用可可樹的部位圖片進行遊戲,讓學生快速回憶和配對部
位的名稱。
第四節課
一、引起動機:
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提醒學生可可樹的部位名稱。
二、發展活動:
生長過程介紹:使用圖片或動畫展示可可樹的生長過程,從種子到成熟
的果實。
學生討論:引導學生討論可可樹的生長過程,了解其需要的環境條件和
生長時間。
三、統整活動:
創作任務:提供繪圖素材,如顏色筆、紙張等,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可可
樹的認識和想像進行創作。
學生展示:每個學生展示自己的創作,並解釋創作背後的意義和想法。
第五節課
一、引起動機:
教師介紹社區農作物的重要性和價值,以及巧克力的受歡迎程度,激發
學生對農作物和巧克力的興趣。
二、發展活動:
社區探訪:帶領學生走訪社區附近的農田或農園,觀察並記錄他們看到
的農作物。
分辨農作物:教師解說各種常見的農作物,並引導學生辨別不同農作物
的名稱和特徵。
紀錄名稱和位置:學生在紀錄單上寫下每種農作物的名稱和位置,並畫
出相應的圖示。
三、統整活動:
學生分享他們的觀察和紀錄,教師引導討論學生的觀察結果和印象。
第六節課
一、引起動機:
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提醒學生他們對農作物的認識和觀察。
二、發展活動:
巧克力工坊介紹:教師向學生介紹巧克力工坊的工作內容,包括巧克力
的製作過程、原材料的來源等。
5
5
30
5
5
25
10
5
25
觀、觸感、味道。
實作評量: 用可可
為主題繪畫。
發表:繪畫展示。
實作評量: 記錄學
校周遭農作物名稱
和位置。
口語評量:說出工坊
巧克力產出過程:教師使用圖片或影片示範巧克力的產出過程,從可可
豆到成品巧克力的製作過程。
問答互動:教師與學生進行問答互動,確認學生對巧克力工坊和巧克力
製作過程的理解。
三、統整活動:
學生分享他們對巧克力工坊和巧克力製作的新學習,教師引導討論學生
的感想和想法。
10
工作內容。
參考資料:(若有請列出)
學生回饋
教師省思
這次的學習內容讓我對校園和家鄉更有
深刻的認識透過地理位置介紹感官探索校
園植物不僅讓我學到生態知識也培養了觀
察判斷和團隊合作的能力特別喜歡觀察可可
的瞬間讓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透過動手操
作和發表提升了我的表達和合作技能了解
家鄉特產與社區地理更激發了愛護家鄉的情
走訪巧克力工坊更是深入了解製程透過
分組活動豐富了我的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
不僅生動有趣,也啟發了我對周遭環境的關
注。
活動以校園為主軸結合多感官體驗旨在啟發學
生對環境的關注與觀察力透過認識校園地理位置
生能更深入了解學校所在地的環境特色建立對自己生
活環境的認識。利用視覺、觸覺、嗅覺探索校園植物,
不僅培養學生對植物的興趣,也激發感官的發展。
分組活動進一步促使學生共同覺察校園植物特
徵,培養合作與團隊合作的能力。同時透過觀察可可
的樂趣學生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進而激發
學習興趣培養觀察判斷的能力和動手操作與發表的技
能,有助於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
透過認識當地特產及地理位置學生不僅學習到地
理與農業知識,更能培養對家鄉的熱愛。最後,走訪社
區認識附近農作物與巧克力工坊以分組活動了解工坊
的巧克力產出過程使學生能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經驗結
合,促進深層次的學習。整體而言這樣的教學活動不
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也培養了其綜合素養。
附錄() 評量標準與評分指引
分數轉換:可由授課教師達成共識轉化自訂分數(級距可調整)
學習目標
食農教育
評量標準
A
優秀
B
良好
C
基礎
D
不足
E
落後
食農
教育
學生在食農教
育方面有深刻
理解,能運用
所學知識於實
際環境中,展
現高水平的學
習成果。
學生對食農教
育有良好的理
能夠應用相
關知識呈現出
不錯的學習表
現。
學生在食農教
育方面有基本
的理解但可能
存在部分知識
應用不夠深刻
或理解不夠全
面的情況。
學生達到基本
的食農教育標
但表現可能
較為基礎需進
一步提升理解
和應用的水平。
未達
D
能完整學習到
食農教育的課
程,也能依照
教師規定完成
相關成果。
能學習到食農
教育的課程
大部分能依照
教師規定完成
相關成果。
能部分學習到
食農教育的課
教師規定完
成相關成果完
成。
能部分學習到
食農教育的課
教師規定完
成相關成果少
量完成。
未達
D
課堂表現
分數
轉換
95-100
90-94
85-89
80-84
79 以下
我愛可可
-學習單()
親愛的同學:
在大樹下運用你的感覺來認識可可樹並寫下你的
發現!
老師評分項目/評分
很好
不錯
加油
家長簽名
語句表達流暢度
內容完整度
努力程度
摸起來
外型
顏色
聞起來
我聽
到……
日期:
地點:
班級:
姓名:
我愛可可
學習單()
請同學在地圖上
老師評分項目/評分
很好
不錯
加油
家長簽名
語句表達流暢度
內容完整度
努力程度
日期:
地點:
班級:
姓名:
一、教學設計理念
1.結合社區資源,課程內容與在地文化及特色產業為主。
2.深化本校食農特色課程,轉化為生活化的學習活動,增進學生學習動機。
3.擴展學生學習視野,活動著重操作、體驗、互動、參與之原則
二、教學單元設計
領域/科目
彈性課程/我愛永興-探索課程()
設計者
一年級教學團隊/江宏笙主任編修
實施年級
一年級上學期
總節數
15 節,600 分鐘
單元名稱
木育教育
設計依據
學習
重點
學習表現
1c-I-1 認識身體活動的基本
2c-I-1 表現尊重的團體互動行
為。
3c-I-1 表現基本動作 與模仿
的能力。
核心
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B-2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生活-E-A2
學習各種探究人、事、物的方法並理解
探究後所獲得的道理,增進系統思考與
解決問題的能力。
健體-E-B2
具備應用體育與健康相關科技及資訊的
基本素養,並理解各類媒體刊載、報導
有關體育與健康內容的意義與影響。
健體-E-C2
具備同理他人感受,在體育活動和健康
生活中樂於與人互動、公平競爭,並與
團隊成員合作,促進身心健康。
學習內容
Ab -I-1 體適能遊戲。
Ba-I-1 遊戲場所與上下學情境
的安全須知
Ce-I-1 其他休閒運動入門遊戲
Ga1 走、跑、跳與投擲遊戲
Ia-I-1 滾翻支撐平衡懸垂
遊戲
議題
融入
學習主題
執行綠色、簡樸與永續的生活行動。
實質內涵
E1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E3 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而保護重要棲地。
與其他領域/科目
的連結
生活、健康與體育
教材來源
教學設備/資源
平衡木
學生經驗分析
學生透過大樹觀察和攀樹活動,增強了對自然環境的認識和理解。樹的實際操作
使他們學習了攀樹的基本技能和相關裝備的使用,同時培養了合作和團隊精神。
區探訪和攀樹操作的結合,使學生更深入地體驗了大樹在生態和社區中的重要性。
學習目標
1.了解平衡木操作安全
2.學會正走倒著走
3.學會跨越與穿越呼啦圈的動作
4.學會身體柔軟的動作
5.平衡木上的遊戲
6.了解平衡木操作安全
7.高平衡木上的基礎動作練習
8.練習高平衡木上的跳躍與下方動作
9.體驗高平衡木上的遊戲類型
10.認識校園大樹上常見的依附植物與動物。
11.引導學生親近大自然,增進肢體協調性,培養勇氣、毅力及自信。
12.森林資源保護的重要性。
13.引導學生親近大自然,增進肢體協調性,培養勇氣、毅力及自信。
14.藉由攀樹體驗學習關懷並尊重自然與生命
15.學習觀察與探索生物生存環境的技巧。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評量方式
一、引起動機:
教師向學生進行平衡木構造的基本講解。
二、發展活動:
1.讓學生了解操作平衡木的注意事項
簡介平衡木的基本知識 解平衡木的種類結構,以及
使用時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示範安全操作: 教師示範如何站在平衡木上,保持穩定,
並解釋每個動作的重要性。
分組討論 學生分組討論在平衡木上的安全挑戰提出他
們的看法和解決方案。
2. 學會正走倒著走
基礎練習: 學生進行基礎平衡木站立練習,先從平地開
始,逐漸增加難度。
正走練習: 強調正確的姿勢和步伐,透過簡單的正走練
習,鼓勵學生逐漸適應平衡感。
倒著走練習 引入倒著走的挑戰讓學生體驗不同的平衡
感覺。提供支持,鼓勵嘗試。
三、統整活動:
1. 操作技能結合: 學生將之前學到的平衡木操作安全知
識和正走倒著走的技能結合,進行綜合性的練習。
2. 小組挑戰: 分組進行小挑戰,例如比賽誰能在平衡木
上站得更久、走得更穩,增加競爭元素,激發學生學習的
興趣。
3. 自我評估: 學生自行評估在活動中的表現,並討論他
們在平衡木上所學到的技能如何應用於日常生活。
4. 總結回顧: 教師總結整個活動,強調學生的成就,並
提醒他們這項技能的實用性。鼓勵學生繼續挑戰自己,發
現更多樂趣。
一、引起動機:
引起學生對平衡木與呼啦圈體驗的興趣可透過以下方式
呈現有趣場景 創造一個有趣的場景例如平衡木上穿越
呼啦圈的挑戰,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
強調身體靈活性: 提到這堂課將能夠提升身體的柔軟性,
吸引學生對於身體動作的學習。
5
15
20
40
口語評量要求學生解釋在平衡
木上的安全原則包括站姿
勢、避免突然動作等。
口語評量學生描述正走和倒著
走的不同之處並說明在什麼情
況下應該使用這兩種走法。
實作評量觀察學生在平衡木上
的實際操作確保他們能夠遵從
相應的安全原則。
實作評量觀察學生在實際活動
中正確運用正走和倒著走的技
巧。
設計有趣遊戲 引入平衡木上的遊戲元素讓學生在學習
的同時感受遊戲的樂趣。
二、發展活動:
1. 學會跨越與穿越呼啦圈的動作
呼啦圈基本技巧 師示範跨越呼啦圈的基本技巧並解
釋正確的動作和步驟。
實際練習 學生進行呼啦圈的實際練習從簡單的跨越
開始,逐漸增加難度。
小組互動 學生分組,互相觀察並給予建議,促進合作和
交流。
2. 學會身體柔軟的動作
身體伸展 引導學生進行身體伸展,放鬆肌肉,增加身體
柔軟性。
柔軟動作示範: 示範柔軟的身體動作,如轉身、彎腰等,
讓學生理解並模仿。
3. 平衡木上的遊戲
平衡木基本操作: 教師示範平衡木的基本操作,包括站
立、行走等技巧。
遊戲挑戰 引入平衡木上的遊戲如站在平衡木上進行特
定動作,或是進行小比賽,增加互動和挑戰性。
群體活動 安排群體活動,鼓勵學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
平衡木上的挑戰。
三、統整活動:
1. 整合技巧與動作: 將跨越呼啦圈的技巧、身體柔軟的
動作和平衡木上的遊戲結合,進行整體性的練習。
2. 創意呈現: 鼓勵學生展現創意,例如在平衡木上進行
獨特的動作,或是結合呼啦圈的動作,展現他們的創意和
想像力。
3. 學習分享: 邀請學生分享他們在課堂中的學習心得,
提升他們的自信心並促進交流。
一、引起動機:
1.組織小組討論 學生分為小組讓他們討論和分享他
們對平衡高手的期望和想法。
2.共享期望 邀請每個小組分享他們的期望並激發出同
學間的討論。
二、發展活動:
1.了解安全措施
討論和示範在高平衡木上的安全操作。
強調專注、平衡和正確的身體姿勢的重要性。
2.高平衡木基礎動作
引導學生進行高平衡木上的基礎動作,如行走、轉身和橫
向移動。
40
40
40
40
20
30
40
口語評量要求學生解釋跨越和
穿越呼啦圈的正確技巧包括步
伐和平衡。
實作評量觀察學生在動作中的
靈活性和技巧。
口語評量學生分享柔軟度訓練
的經驗描述他們使用的具體方
法和感受。
實作評量進行柔軟度測試
察學生的柔軟度水平。
口語評量學生討論他們在平衡
木遊戲中的角色和策略。
實作評量觀察學生在遊戲中的
協作和平衡技巧。
口語評量和實際觀察確認學生
對平衡木安全操作的理解。
口語評量學生解釋高平衡木上
的基礎動作包括站姿和移動。
鼓勵學生個別練習這些動作。
3.跳躍和下方動作
教導學生如何在高平衡木上進行跳躍,從簡單的跳躍進展
到更具挑戰性的。
介紹下方動作,如蹲下和彎腰,以增強身體感知和控制。
4.體驗高平衡木上的遊戲
介紹在高平衡木上可以玩的各種遊戲類型「平衡標籤」
或「木樑躲避」
將班級分為小組讓他們選擇一種遊戲在高平衡木上進行
三、統整活動:
1.反思討論 將班級集合起來討論他們在活動中的經歷
2.分享成就 鼓勵學生分享他們在高平衡木活動中取得的
成就和面臨的挑戰。
3.總結 強調練習堅持和團隊合作在掌握高平衡木技巧
中的重要性。
第一節課:
一、引起動機(5分鐘):我是樹木偵探!
教師出示一張大樹的照片(校園中的樹木),提問:「你知
道這棵大樹住在我們學校多久了嗎?」
發神秘任務卡「今天我們要變身樹木偵探任務是:找出
大樹的名字、有多高、多粗!」
二、發展活動(30 分鐘)
活動一:樹木觀察與辨識(10 分鐘)
教師帶領學生前往指定的 2~3 棵校園大樹(選擇樹種明顯
不同者)
引導觀察重點:葉子的形狀、樹幹的顏色與紋理、是否結
果實等
學生使用觀察單(圖畫+簡單詞彙)畫下樹的樣子並圈
選葉子特徵。
活動二:樹高樹圍大挑戰!(10 分鐘)
測量樹圍:使用繩子繞樹幹,量出長度後以直尺或步數計
算(例如「用三根手臂長」
估測樹高(簡易版)
學生站離樹幹幾步遠,手比高度「比一比」,問:「樹比你
高幾倍?」
三、統整活動(5分鐘):大樹觀察分享會
學生回到教室或樹下圍圈坐,口頭分享一件他覺得「這棵
樹最特別的地方」
教師快速整理板書(例如:最粗/最老/葉子最大/名字
最特別)
最後發給每人一張「小樹偵探證書」,鼓勵觀察與探究精
神!
40
40
30
5
25
10
5
25
10
5
實作評量觀察學生在高平衡木
上的動作練習。
口語評量學生描述高平衡木上
跳躍和下方動作的技巧。
實作評量觀察學生在高平衡木
上的跳躍和下方動作的實際表
現。
口語評量學生分享在高平衡木
上遊戲中的體驗和學到的技能
實作評量觀察學生在高平衡木
上遊戲中的參與程度和表現。
口語評量學生描述他們對校園
大樹生態的觀察和認識。
實作評量進行野外教學觀察
學生辨識依附植物和動物的能
力。
實作評量:能測量出樹圍
口語評量學生分享攀樹體驗對
他們對自然的影響。
第二節課:
引起動機(5分鐘)
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引起學生對攀樹體驗的興趣和好奇
心。
發展活動(25 分鐘)
攀樹裝備介紹:老師示範和介紹攀樹所需的裝備,如攀爬
帶、安全帽、手套等,並講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攀樹技術示範:老師示範攀樹的基本技術,如手腳配合、
攀爬姿勢等。
統整活動(10 分鐘)
攀樹演練:學生根據老師示範,進行攀樹的操作演練,並
熟練各項操作口令。
第一節課:
一、引起動機:
引導學生思考攀樹的概念和體驗,提問他們是否有過攀樹
的經驗或對攀樹感興趣。
二、發展活動
繩索攀樹裝備介紹:老師示範並介紹攀樹繩索裝備,包括
繩索、安全帶、頭盔等,並講解使用技巧。
暖身動作:學生跟隨老師進行暖身運動,準備進行攀樹繩
索技巧的學習。
三、統整活動:
小組討論學生分成小組討論攀樹前如何判斷樹木健康、
避免驚擾野生動物和損傷樹體的方法。
第二節課
一、引起動機:
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提醒學生攀樹前的安全注意事項。
二、發展活動:
攀樹操作口令介紹:老師示範並解說攀樹過程中的各項操
作口令,如上升、下降、固定等。
操作演練:學生根據老師的指示進行攀樹的操作演練,學
習掌握操作口令和技巧。
三、統整活動:
敬拜祈福儀式:學生與老師一起向攀登的大樹舉行敬拜祈
福儀式,向大樹表達尊重與感謝。學生可以自由發表對大
樹的感想和祝福。
25
10
5
25
10
實作評量觀察學生攀樹的技巧
和安全措施的使用。
口語評量學生描述他們觀察和
探索生物生存環境的方法。
實作評量進行生態探險評估
學生觀察和探索的技巧。
實作評量:
1.記錄大樹的樹種。
2.能比較樹高樹圍與樹齡的相
關性。
3.實際做出各項操作口令及演
練。
實作評量:
1. 了解攀樹繩攀樹的裝備操作
2. 遵從老師指導正完成攀樹過
程。
3. 完成探索學習單
謝謝樹爺爺與心得分享
參考資料:(若有請列出)
學生回饋
教師省思
這次的學習活動真是別出心裁,讓我對平衡木
和自然有了全新的體驗。透過安全操作和各種
動作的學習,我不僅提升了平衡感和靈活度,
也學到了一些冒險的技巧,像是高平衡木上的
跳躍和下方動作。更令我驚喜的是透過遊戲活
動,我們不只在平衡木上玩得開心,還學到了
身體協調性和合作精神。攀樹的體驗更是別出
心裁,讓我們感受到對自然的尊重和關懷。這
次的課程讓我不只學到技巧,更讓我更深刻地
明白了森林資源保護的重要性,這是一次難忘
的學習冒險。
教學活動旨在透過各種平衡木及自然環境中的活
培養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勇氣毅力和自信心
學習了解平衡木的安全操作使學生能在活動中保
持安全過學習正走和倒著走跨越和穿越呼啦圈的
動作學生能夠提升身體柔軟性並培養動作的靈活性。
在高平衡木的基礎動作練習中學生不僅提升平衡
還學會了在高處進行跳躍和下方動作透過體驗高
平衡木上的遊戲活動變得更加有趣並促進學生的合作
與競爭意識。
同時透過認識校園大樹上的依附植物與動物
導學生親近大自然,培養對生態系統的觀察與探索技
此外透過攀樹的學習體驗強調對自然與生命的
尊重並深刻理解森林資源保護的重要性體而言
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身體素養也培養了
他們的環境意識和生命價值觀。
:本表單參考國教院研究計畫團隊原設計教案格式。
附錄() 評量標準與評分指引
分數轉換:可由授課教師達成共識轉化自訂分數(級距可調整)
學習目標
木育教育
評量標準
A
優秀
B
良好
C
基礎
D
不足
E
落後
木育
教育
學生在木育
育方面有深刻
理解,能運用
所學知識於實
際環境中,展
現高水平的學
習成果。
學生對木育
育有良好的理
能夠應用相
關知識呈現出
不錯的學習表
現。
學生在木育
育方面有基本
的理解但可能
存在部分知識
應用不夠深刻
或理解不夠全
面的情況。
學生達到基本
木育教育標
但表現可能
較為基礎需進
一步提升理解
和應用的水平。
未達
D
能完整學習到
木育教育的課
程,也能依照
教師規定完成
相關成果。
能學習到木育
教育的課程
大部分能依照
教師規定完成
相關成果。
能部分學習到
木育教育的課
教師規定完
成相關成果完
成。
能部分學習到
木育教育的課
教師規定完
成相關成果少
量完成。
未達
D
課堂表現
分數
轉換
95-100
90-94
85-89
80-84
79 以下
樹上相見歡-學習單()
親愛的同學:
在大樹下運用你的感覺來認識大樹並寫下你的發
!
老師評分項目/評分
很好
不錯
加油
家長簽名
語句表達流暢度
內容完整度
努力程度
摸起來
外型
顏色
聞起來
我聽
到……
日期:
地點:
班級:
姓名:
學習單()
樹上相見歡
請同學在地圖上畫出大樹的符號,標示出大樹的位置
□桃花心木 ◎芒果樹 ♁鳳凰木
△五葉松 ◇櫻花樹 ●光臘樹
老師評分項目/評分
很好
不錯
加油
家長簽名
語句表達流暢度
內容完整度
努力程度
日期:
地點:
班級:
姓名:
一、教學設計理念
1.結合社區資源,課程內容與在地文化及特色產業為主。
2.深化本校食農特色課程,轉化為生活化的學習活動,增進學生學習動機。
3.擴展學生學習視野,活動著重操作、體驗、互動、參與之原則
二、教學單元設計
領域/科目
彈性課程/我愛永興-探索課程()
設計者
一年級教學團隊/江宏笙主任編修
實施年級
一年級下學期
總節數
10 節,400 分鐘
單元名稱
食農教育
設計依據
學習
重點
學習表現
2-I-1 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
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及環
境的特性。
3-I-1 願意參與各種學習活
動,表現好奇與求知探究之心。
健體Ea-I-1生活中常見的食物與
珍惜食物。
核心
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B-2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生活-E-A2
學習各種探究人、事、物的方法並理解
探究後所獲得的道理,增進系統思考與
解決問題的能力。
健體-E-B2
具備應用體育與健康相關科技及資訊的
基本素養,並理解各類媒體刊載、報導
有關體育與健康內容的意義與影響。
健體-E-C2
具備同理他人感受,在體育活動和健康
生活中樂於與人互動、公平競爭,並與
團隊成員合作,促進身心健康。
學習內容
B-I-1 自然環境之美的感受。
B-I-3 環境的探索與愛護。
D-I-3 聆聽與回應的表現。
D-I-4 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議題
融入
學習主題
執行綠色、簡樸與永續的生活行動。
實質內涵
E1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E3 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而保護重要棲地。
與其他領域/科目
的連結
生活、健康與體育
教材來源
自編教材
教學設備/資源
學生經驗分析
學習目標
1.了解目前社區特色產業,增進學習動機
2.探訪社區香菇工廠,增進在地農業知識
3.親自動手種香菇。
4.了解香菇成長的環境條件。
5.學生認識愛玉,了解其特性和營養價值。
6.學生了解愛玉的種植條件,培養對植物生長環境的認識。
7.學生了解愛玉的採收和處理方式,培養對食物安全和衛生的意識。
8.學生學會製作愛玉果凍,培養動手實踐和創造力。
9.認識校園裡的芒果樹。
10.分辨適合採收的熟度。
11.學生能夠掌握清洗芒果的方法和步驟。
12.學生了解芒果青的製作過程和食材搭配。
13.學生能夠體驗手作食物的樂趣,培養創意和合作能力。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評量方式
第一節課
一、引起動機:
引導學生思考菇類的營養價值,提問他們對菇類的了解和
喜好。
二、發展活動:
菇類營養價值介紹:老師講解菇類的營養價值,包括蛋白
質、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並分享相關的研究和健康
益處。
栽培過程說明老師介紹菇類的栽培過程包括種植材料、
溫度和濕度控制、病蟲害防治等基本知識。
三、統整活動:
小組討論:學生分成小組,討論菇類栽培的關鍵因素和可
能遇到的問題。
第二節課:
一、引起動機:
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提醒學生菇類的營養價值和栽培過
程的重要性。
二、發展活動:
香菇創意繪圖:學生使用素材如彩色筆、紙張等,根據自
己對菇類的理解和想像,進行創意繪圖。他們可以繪製香
菇的外觀、生長環境、與其他生物的互動等。
三、統整活動:
學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創意繪圖作品並互相欣賞和評價
第一節課:
一、引起動機:
引導學生思考和分享對香菇的印象和喜愛之處。
二、發展活動:
香菇栽培過程介紹:教師講解香菇的栽培過程,包括種植
材料的準備、溫度和濕度的控制,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
香菇包裝:教師示範如何包裝香菇,並提供學生親自動手
包裝香菇。
三、統整活動:
學生分享自己包裝香菇的過程和體驗,彼此欣賞和交流。
第二節課:
一、引起動機:
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提醒學生香菇栽培的重要性和樂趣
5
25
10
5
30
5
5
25
10
5
口語評量:
1.了解學校周遭香菇農場位置。
2.知道香菇好處與栽培方式。
3.圖畫展示。
實作評量:
動手包裝香菇栽培。
二、發展活動:
香菇成長觀察和紀錄:學生將自己包裝的香菇帶回家,觀
察和記錄香菇成長的過程。教師可以提供學生紀錄單或日
誌模板,引導他們觀察和記錄變化。
三、統整活動:
學生分享自己觀察和紀錄香菇成長的經驗和發現。
第一節課:
一、引起動機:
教師出示愛玉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並分享對愛玉的印象
和喜愛之處。
二、發展活動:
愛玉介紹:教師講解愛玉的起源、特性和營養價值,提供
相關資料讓學生了解愛玉的重要性。
愛玉種植條件:教師介紹愛玉的種植環境,包括土壤、溫
度和濕度等要求,讓學生了解愛玉生長的基本需求。
三、統整活動:
學生分組討論分享自己對愛玉的了解和種植條件的總結
第二節課:
一、引起動機:
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提醒學生愛玉的重要性和種植條件
二、發展活動:
愛玉採收和處理:教師講解愛玉的採收時機、處理步驟和
保存方法,提醒學生食物安全和衛生的重要性。
愛玉果凍製作:教師示範愛玉果凍的製作過程,引導學生
進行實踐操作,學習製作愛玉果凍的步驟和技巧。
三、統整活動:5分鐘)
學生品嚐自己製作的愛玉果凍,分享製作過程中的體驗和
心得。
第一節課
一、引起動機:
教師出示芒果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並分享對芒果的印象
和喜愛之處。
二、發展活動:
芒果樹介紹:教師講解芒果樹的特點、生長環境和種植方
法,提供相關資料讓學生了解芒果樹的基本知識。
參觀芒果樹:將學生帶到校園內的芒果樹區域進行觀察,
讓學生實際看到芒果樹的外觀和生長狀態。
三、統整活動:
學生分組討論,分享自己對芒果樹的觀察和了解。
25
10
5
25
10
5
25
5
25
10
實作評量:紀錄香菇的成長變化。
口語評量:
說出愛玉種植流程。
實作評量:
評估學生製作的愛玉果凍的外觀、
口感和味道。
口語評量:
認識芒果樹及說出芒果樹的外觀。
第二節課
一、引起動機:
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提醒學生芒果樹的特點和種植方法
二、發展活動:
團隊採摘活動:學生分組進行芒果的採摘,每組成員分工
合作,確保順利採摘芒果。
教師指導:教師在採摘過程中給予學生指導和協助,提醒
他們注意採摘技巧和安全。
三、統整活動:
學生分享團隊採摘的經驗和感受,回顧整個活動過程。
第一節課:
一、引起動機:
教師展示新鮮芒果,引起學生對芒果的興趣和食欲。
二、發展活動:
芒果清洗示範:教師示範如何清洗芒果,介紹清洗工具和
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學生實踐:學生分組進行芒果的清洗,按照教師示範的方
法進行操作。
三、統整活動:
學生觀察和討論清洗芒果的過程分享他們的觀察和心得
第二節課:
一、引起動機:
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提醒學生清洗芒果的重要性。
二、發展活動:
芒果青製作介紹:教師介紹芒果青的製作過程和所需食
材,並提供相關資料給學生參考。
學生製作: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使用芒果和其他食材製
作芒果青。
三、統整活動:
學生分享製作芒果青的心得和味道評價。
5
25
5
5
25
10
5
25
5
實作評量:
動手採摘芒果青及注意採摘技巧和
安全。
口語評量
知道芒果青加工流程。
實作評量:
動手製作芒果青。
參考資料:(若有請列出)
學生回饋
教師省思
透過了解社區特色產業和探訪香菇工廠,我們
不僅學到了農業知識,還加深了對地方文化的
認識。親手種植香菇和認識愛玉,讓我們更加
珍惜食物,也培養了對食品安全和營養的關
注。製作愛玉果凍和芒果青的過程中,我們不
僅學到了技巧,更體驗到了創造的樂趣。這次
活動不僅豐富了知識,也提升了我們的動手能
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教育應當貼近社區將地方特色與學習結合透過探訪
香菇工廠和親自動手種香菇,我們不僅增進了農業知
還培養了對食物生產過程的尊重和理解引導學生
認識愛玉和芒果不僅擴展了他們的食物知識還培養
了對食品安全和食材價值的認識透過製作愛玉果凍和
芒果青們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讓他們
在動手操作中學習並樂在其中。
:本表單參考國教院研究計畫團隊原設計教案格式。
附錄() 評量標準與評分指引
分數轉換:可由授課教師達成共識轉化自訂分數(級距可調整)
學習目標
食農教育
評量標準
A
優秀
B
良好
C
基礎
D
不足
E
落後
食農
教育
學生在食農教
育方面有深刻
理解,能運用
所學知識於實
際環境中,展
現高水平的學
習成果。
學生對食農教
育有良好的理
能夠應用相
關知識呈現出
不錯的學習表
現。
學生在食農教
育方面有基本
的理解但可能
存在部分知識
應用不夠深刻
或理解不夠全
面的情況。
學生達到基本
的食農教育標
但表現可能
較為基礎需進
一步提升理解
和應用的水平。
未達
D
能完整學習到
食農教育的課
程,也能依照
教師規定完成
相關成果。
能學習到食農
教育的課程
大部分能依照
教師規定完成
相關成果。
能部分學習到
食農教育的課
教師規定完
成相關成果完
成。
能部分學習到
食農教育的課
教師規定完
成相關成果少
量完成。
未達
D
課堂表現
分數
轉換
95-100
90-94
85-89
80-84
79 以下
愛玉凍起來
班級: 座號: 姓名:
1. 小朋友我的名字叫做「愛玉子」你知不知道「我」
在的校園區是哪裡呢?
2﹒請你幫「我」比一比,「我」和周圍的其他樹鄰居有什
麼不同!
(1)
(2)
(3)
3請你這位天才小畫家,「我」的外表畫出來,讓其他
人認識我!
一、教學設計理念
1.結合社區資源,課程內容與在地文化及特色產業為主。
2.深化本校食農特色課程,轉化為生活化的學習活動,增進學生學習動機。
3.擴展學生學習視野,活動著重操作、體驗、互動、參與之原則
二、教學單元設計
領域/科目
彈性課程/我愛永興-探索課程()
設計者
一年級教學團隊/江宏笙主任編修
實施年級
一年級下學期
總節數
11 節,440 分鐘
單元名稱
木育教育
設計依據
學習
重點
學習表現
1c-I-1 認識身體活動的基本動
2c-I-1 表現尊重的團體互動行
為。
3c-I-1 表現基本動作與模仿的
能力。
核心
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B-2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生活-E-A2
學習各種探究人、事、物的方法並理解
探究後所獲得的道理,增進系統思考與
解決問題的能力。
健體-E-B2
具備應用體育與健康相關科技及資訊的
基本素養,並理解各類媒體刊載、報導
有關體育與健康內容的意義與影響。
健體-E-C2
具備同理他人感受,在體育活動和健康
生活中樂於與人互動、公平競爭,並與
團隊成員合作,促進身心健康。
學習內容
Ab-I- 1 體適能遊戲。
Ba-I-1 遊戲場所與上下學情境
的安全須知
Ce-I-1 其他休閒運動入門遊戲
Ga-I-1 走、跑、跳與投擲遊戲。
Ia-I-1 滾翻支撐平衡懸垂
遊戲。
議題
融入
學習主題
執行綠色、簡樸與永續的生活行動。
實質內涵
E1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E3 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而保護重要棲地。
與其他領域/科目
的連結
生活、健康與體育
教材來源
自編教材
教學設備/資源
繩子
學生經驗分析
學習目標
1.了解室內抱石場操作安全與注意事項
2.學習攀岩基本動作基本動作
3.了解繩子的特性與功能
4.繩結遊戲
5.學習單繩八字節的運用與變化
6.練習雙繩八字節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評量方式
一、引起動機:
1.熱身活動以輕鬆的身體活動和伸展來啟動學生的身體
2.影片分享:展示一段室內抱石的影片,介紹抱石的樂趣
和挑戰,激發學生對攀岩的興趣。
二、發展活動::
1.組織小組討論 學生分為小組讓他們討論並分享他
們對抱石的期望和疑慮。
2.共享期望 邀請每個小組分享他們的期望並激發出同
學間的討論。
3.了解安全與注意事項:
講解室內抱石場的操作安全和注意事項。
強調使用攀岩裝備的正確方式,如攀岩鞋和安全帶。
4.攀岩基本動作:
教導學生攀岩的基本動作,包括手部和腳部的放置,身體
的平衡和移動。
強調重心的控制和攀爬姿勢的重要性。
三、統整活動:
1.實際體驗 將學生帶到室內抱石場讓他們實際體驗攀
岩的樂趣。
2.小組競賽 分為小組,進行簡單的攀岩競賽,鼓勵合作
和競爭。
3.反思討論: 將班級集合起來,討論他們在活動中的經
歷,分享感想和挑戰。
一、引起動機:
學生通過繩結活動可以培養多方面的能力,包括觀察力、
創造力、邏輯思維和團隊合作。此外,了解繩子的特性與
功能,以及學習各種繩結的技巧,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實
踐能力,還能提高解難問題的能力。
二、發展活動:
1.了解繩子的特性與功能:
引導學生觀察繩子的材質、直徑、柔軟度等特性。
討論繩子的不同用途,例如在登山、露營、航海等活動中
的應用。
2.繩結遊戲:
分組進行繩結遊戲,每組分配一條繩子。
要求學生創造性地使用繩子展示他們對繩子特性的理解
遊戲後進行討論,分享不同組的創意和應用。
3.學習單繩八字節的運用與變化:
示範單繩八字節的基本結法。
引導學生練習單繩八字節並探索其在實際應用中的變化
10
20
20
20
10
40
40
10
30
40
40
口語評量要求學生描述室內抱石場
的操作安全原則包括裝備使用
地區域、相互協作等。
實作評量觀察學生在室內抱石場實
際操作中是否能夠遵守相應的安全
原則。
口語評量:學生解釋攀岩的基本動
例如手握姿勢腳步移動方式等
實作評量觀察學生在攀岩牆上實際
展示基本動作的準確性和流暢度。
口語評量學生討論繩子的特性以及
在攀岩中的功能,包括支撐、保護、
結繩等。
實作評量:進行繩子使用的實際操
觀察學生如何運用繩子進行基本
攀岩。
口語評量學生分享參與繩結遊戲的
經驗,討論他們學到的繩結技巧。
實作評量觀察學生在繩結遊戲中的
表現,包括繩結的正確性和操作技
巧。
口語評量要求學生解釋單繩八字節
鼓勵學生分享他們的發現並討論不同變化的優勢和用途
4.練習雙繩八字節:
介紹雙繩八字節的基本概念。
學生分組進行雙繩八字節的練習,強調團隊合作。
舉行比賽,看哪組能最快完成特定的雙繩八字節挑戰。
三、統整活動:
1.討論整體活動的收獲,鼓勵學生分享他們對繩結的新見
解和技能。
2.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在教室,以激發更多學生對繩結的興
趣。
3.邀請有經驗的攀樹師來班上分享他們在實際應用中如何
使用繩結的經驗。
4.提供一個簡單的繩結小考,以檢驗學生對於繩結知識的
理解。
40
40
40
40
的基本用途並討論不同情境下的變
化應用。
實作評量觀察學生在實際攀岩中使
用單繩八字節的技巧和變化應用。
口語評量學生描述雙繩八字節的使
用場景和步驟。
實作評量觀察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雙
繩八字節的練習確保技巧的正確性
和安全性。
參考資料:(若有請列出)
學生回饋
教師省思
這次課程讓我對攀岩基本動作有了更深入的
了解,學到了繩子的特性和功能,讓我在實際
操作中更有信心。繩結遊戲增加了趣味性,讓
我更加投入學習。學習單繩八字節和雙繩八字
節的運用和變化,讓我感受到技能的提升和挑
戰的樂趣。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實踐課
程,讓我們能夠不斷進步。
作為一位教師我需要更深入了解室內抱石場的操作安
全和注意事項以確保學生的安同時我也應該注
重教授學生攀岩的基本動作並深入探討繩子的特性和
功能以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過繩結遊戲可以增
加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而學習單繩八字節和雙繩八字
節的運用和變化則有助於他們在實際攀登中更靈活地
應對各種情況。
:本表單參考國教院研究計畫團隊原設計教案格式。
附錄() 評量標準與評分指引
分數轉換:可由授課教師達成共識轉化自訂分數(級距可調整)
學習目標
木育教育
評量標準
A
優秀
B
良好
C
基礎
D
不足
E
落後
木育
教育
學生在木育
育方面有深刻
理解,能運用
所學知識於實
際環境中,展
現高水平的學
習成果。
學生對木育
育有良好的理
能夠應用相
關知識呈現出
不錯的學習表
現。
學生在木育
育方面有基本
的理解但可能
存在部分知識
應用不夠深刻
或理解不夠全
面的情況。
學生達到基本
木育教育標
但表現可能
較為基礎需進
一步提升理解
和應用的水平。
未達
D
能完整學習到
木育教育的課
程,也能依照
教師規定完成
相關成果。
能學習到木育
教育的課程
大部分能依照
教師規定完成
相關成果。
能部分學習到
木育教育的課
教師規定完
成相關成果完
成。
能部分學習到
木育教育的課
教師規定完
成相關成果少
量完成。
未達
D
課堂表現
分數
轉換
95-100
90-94
85-89
80-84
79 以下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