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永興國小二年級多元試探課程計畫

pdf
341.11 KB
23 頁
wen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附件 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南投縣永興國民小學 114 學年度校訂課程計畫
【第一學期
課程名稱
多元試探
年級/班級
二年級/甲班
類別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其他類課程
上課節數
每週 1節、共 21
教師
二年級教師/張秋美老師編修
配合融入之領
域或議題
(統整性課程
2以上)
□國語文 □英語(不含國小低年級)
□本土語文□臺灣手語 □新住民語文
□數學 ■生活課程 ■健康與體育
□社會 □自然科學 □藝術
□綜合活動
□資訊科技(國小) □科技(國中)
對應的學校願景
(統整性探究課
)
學習力
與學校願
景呼應之
說明
設計理念
1. 結合社區資源,課程內容與在地文化及特色產業為主。
2. 深化本校食農特色課程,轉化為生活化的學習活動,增進學生學習動機
3. 擴展學生學習視野,活動著重操作、體驗、互動、參與之原則
總綱核心素養具
體內涵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領綱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E-A2 具備探索問題的思考能力,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處理日常
生活問題。
E-B3 具備藝術創作與欣賞的基本素養,促進多元感官的發
附件 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展,培養生活環境中的美感體驗。
E-C2 具備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並與團隊成員合作
之素養。
課程目標
1. 探索生活中人、事、物及環境的特性與變化,增進探究事理的能力,獲得學習的樂趣,展現自信。
2. 覺察生活中文化、藝術及自然現象的豐富性,尊重與欣賞其歧異,建構重要概念,發展生活技能與方法。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校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
單元/主題
名稱/節數
我愛可可/2
2-I-1 以感
官和知覺探索
生活中的人、
事、物,覺察
事物及環境的
特性。
3-I-1 願意
參與各種學習
活動,表現好
奇與求知探究
之心。
健體 Ea-I-1
生活中常見的
食物與珍惜食
物。
B-I-1 自然
環境之美的
感受。
B-I-3 環境
的探索與愛
護。
D-I-3 聆聽
與回應的表
現。
D-I-4 共同
工作並相互
協助。
1.運用視
覺、觸覺、
嗅覺探索校
園植物
2.運用分組
活動共同覺
察校園植物
特徵
3.透過拓印
樹葉,展現
對校園植物
與環境的好
奇心。
第一節課:
引起動機(5分鐘)
教師展示可可樹和其他果樹的圖片,引起學生對樹木的興趣
和好奇心。
發展活動(25 分鐘)
樹木觀察:教師帶領學生到校園或附近的樹木區域進行觀
察,學生使用五官觀察並記錄可可樹和其他果樹的外觀、觸
感和味道。
學生討論:學生回到教室後,進行小組討論,分享他們觀察
到的不同樹木的特點和感受。
統整活動(10 分鐘)
學生展示和分享他們的觀察筆記和感受,教師引導整理和歸
納學生的觀察結果。
第二節課:
引起動機(5分鐘)
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提醒學生他們觀察到的樹木特點和感
受。
發展活動(25 分鐘)
學生觀察筆
記:評估學
生在觀察樹
木時的細心
程度和觀察
力。
樹葉拓印作
品:評估學
生的拓印技
巧和創作能
力。
電腦簡
報、紀
錄表、
學習單
附件 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校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
單元/主題
名稱/節數
樹葉拓印示範:教師示範如何使用拓印技巧製作樹葉拓印作
品,介紹所需材料和步驟。
學生實踐:學生根據教師的示範,選擇自己喜歡的樹葉進行
拓印,製作個人的樹葉拓印作品。
統整活動(5分鐘)
學生展示和分享他們的樹葉拓印作品,並互相欣賞和評價。
我愛可可/2
1-I-1
索並分享對自
己及相關人、
事、物的感受
與想法。
2-I-1
感官和知覺探
索生活中的
人、事、物,
覺察事物及環
境的特性。
2-I-5
用各種探究事
物的方法及技
能,對訊息做
適切的處理,
並養成動手做
的習慣。
3-I-1
B-I-1 自然
環境之美的
感受。
B-I-3 環境
的探索與愛
護。
D-I-3 聆聽
與回應的表
現。
D-I-4 共同
工作並相互
協助。
1.享受觀察
可可的樂
趣。
2.培養觀察
判斷的能
力。
3.培養動手
操作與發表
的能力。
4.了解永興
社區當地的
特產,
自己的家
鄉。
第一節課:
引起動機(5分鐘)
教師展示可可樹的圖片和可可相關產品,引起學生對可可樹
的興趣。
發展活動(25 分鐘)
可可樹部位名稱介紹:教師使用圖片和模型示範可可樹的不
同部位,並解釋每個部位的功能。
討論和展示:學生討論可可樹的部位,並以小組形式製作海
報或展示板,呈現不同部位的圖片和功能。
統整活動(10 分鐘)
學生展示和分享他們的海報或展示板,教師引導討論學生的
創作和理解。
第二節課:
引起動機(5分鐘)
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提醒學生他們對可可樹的理解和創
作。
發展活動(25 分鐘)
可可樹的生長過程:教師講解可可樹的生長過程,包括種子
發芽、苗木生長和結果等階段。
1. 觀察:
使用五官認
識可可的外
觀、觸
感、味道。
2. 實作:
用可可為主
題繪畫及實
作果汁。
3. 發表:
可可的特色
以及生長過
程。
4. 歸納:
統整可可的
特色。
電腦簡
報、紀
錄表、
學習單
附件 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校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
單元/主題
名稱/節數
意參與各種學
習活動,表現
好奇與求知探
究之心。
健體 Ea-I-1
生活中常見的
食物與珍惜食
物。
栽培需求:教師解釋可可樹的栽培需求,包括適合的土壤、
陽光和水分等。
學生繪圖創作:學生運用繪圖素材,創作可可樹的生長過程
圖或栽培需求圖。
統整活動(5分鐘)
學生展示和分享他們的繪圖創作,並互相欣賞和評價。
我愛可可/2
2-I-1 以感
官和知覺探索
生活中的人、
事、物,覺察
事物及環境的
特性。
3-I-1 願意
參與各種學習
活動,表現好
奇與求知探究
之心。
健體 Ea-I-1
生活中常見的
食物與珍惜食
物。
B-I-1 自然
環境之美的
感受。
B-I-3 環境
的探索與愛
護。
D-I-3 聆聽
與回應的表
現。
D-I-4 共同
工作並相互
協助。
1.認識永興
社區地理位
置與農產分
2.走訪社區
認識附近農
作物與巧克
力工坊
3.運用分組
活動,了解
工坊的巧克
力的產出過
第一節課:
引起動機(5分鐘)
教師介紹社區農作物的重要性和價值,以及巧克力的受歡迎
程度,激發學生對農作物和巧克力的興趣。
發展活動(25 分鐘)
社區探訪:帶領學生走訪社區附近的農田或農園,觀察並記
錄他們看到的農作物。
分辨農作物:教師解說各種常見的農作物,並引導學生辨別
不同農作物的名稱和特徵。
紀錄名稱和位置:學生在紀錄單上寫下每種農作物的名稱和
位置,並畫出相應的圖示。
統整活動(10 分鐘)
學生分享他們的觀察和紀錄,教師引導討論學生的觀察結果
和印象。
第二節課:
引起動機(5分鐘)
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提醒學生他們對農作物的認識和觀
1. 記錄學
校周遭農作
物名稱和位
置。
2. 說出工
坊工作內
容。
3. 完成巧
克力的產出
過程學習
單。
電腦簡
報、紀
錄表、
學習單
附件 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校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
單元/主題
名稱/節數
察。
發展活動(25 分鐘)
巧克力工坊介紹:教師向學生介紹巧克力工坊的工作內容,
包括巧克力的製作過程、原材料的來源等。
巧克力產出過程:教師使用圖片或影片示範巧克力的產出過
程,從可可豆到成品巧克力的製作過程。
問答互動:教師與學生進行問答互動,確認學生對巧克力工
坊和巧克力製作過程的理解。
統整活動(5分鐘)
學生分享他們對巧克力工坊和巧克力製作的新學習,教師引
導討論學生的感想和想法。
注意:在進行社區探訪或工坊參觀時,請確保學生的安全,
並取得相關的許可和安排。
攀樹課程/
走上枝頭
抱石的體驗
/3 節課
1c-I-1
本動作
2d-I-1
注觀賞他人的
動作表現。
3d-I-1
用基本動作
常識,處理練
習或遊戲問
題。
Ab-I- 1
適能遊戲。
Ce-I-1 其他
休閒運動入
門遊戲
Ia-I-1
翻、支撐、
平衡、懸垂
遊戲
1.體驗
over 地形
2.挑戰特別
路線
3.體驗抱石
趣味遊戲
4.熟練攀爬
要領動作
一、引起動機 (5 分鐘)
目標: 激發學生對攀樹課程的熱情。
問題提出:你們是否曾想過在大自然中如何挑戰自己,感受
到樹木的力量,並從高處俯瞰整個風景?
引述體驗:想像站在樹頂,感受微風吹拂,這是一種獨特的
冒險體驗,而今天我們將一起體驗攀樹的樂趣。
目標設定:在接下來的課程中,我們將探索攀樹的基本技
巧,挑戰不同的路線,並進行有趣的抱石遊戲,最終熟練攀
樹的要領動作。
二、發展活動:體驗 over 地形 (10 分鐘)
目標: 學生能夠在 over 地形中體驗攀樹的不同高度。
講解 over 地形:解釋 over 地形的概念,即攀爬樹木時跨
1.教材編輯
與資源
參考書籍:
(1) 體育科
教材教法
2.教學方法
(1)講述法
(2)探究教
學法
(3)實作教
學法
3.教學評量
抱石
墊、猴
爬樹岩
塊組
附件 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校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
單元/主題
名稱/節數
4c-I-1
識與身
體活動相關資
源。
越地形的技巧。
示範 over 地形攀爬:展示如何在不同高度的樹木之間移
動,強調安全和穩定性。
學生實際操作:讓學生在 over 地形中進行簡單的攀爬,給
予實時的指導和反饋。
三、發展活動:挑戰特別路線 (10 分鐘)
目標: 學生能夠挑戰不同難度的攀樹路線。
路線選擇:介紹不同難度的攀樹路線,從初級到高級,讓學
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
示範挑戰:示範挑戰一條中等難度的路線,強調技巧和戰
略。
學生挑戰:學生分組挑戰不同的攀樹路線,互相觀摩學習,
並提供建議。
四、發展活動:體驗抱石趣味遊戲 (10 分鐘)
目標: 學生透過抱石趣味遊戲提升攀樹技能。
抱石介紹:解釋什麼是抱石,如何使用它們來增加攀樹的趣
味性。
趣味遊戲:設計一些有趣的抱石遊戲,例如比賽、穿越特定
區域等。
學生實際操作:學生進行抱石趣味遊戲,培養攀樹中的靈活
性和協調性。
五、統整活動 (5 分鐘)
目標: 總結課程內容,強調學到的技能。
回顧學到的技能:重點強調學生在 over 地形、挑戰路線和
抱石遊戲中所學到的技能。
(1)實作評
附件 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校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
單元/主題
名稱/節數
提醒安全要領:再次強調攀樹時的安全要領,包括使用適當
的裝備和注意環境。
鼓勵練習:鼓勵學生繼續練習,並提供資源,如攀樹教學視
頻或相關網站,以深入了解和發展攀樹技巧。
攀樹課程/
走上枝頭
走繩架的體
/3 節課
1c-I-1
本動作
2d-I-1
注觀賞他人的
動作表現。
3d-I-1
用基本動作
常識,處理練
習或遊戲問
題。
4c-I-1
識與身
體活動相關資
源。
Ab-I- 1
適能遊戲。
Ce-I-1 其他
休閒運動入
門遊戲
Ia-I-1
翻、支撐、
平衡、懸垂
遊戲
1.體驗完成
自己的平衡
能力
2.挑戰單腳
穩定平衡
3. 能雙人
協力走繩
一、引起動機 (5 分鐘)
目標: 激發學生對攀樹課程的熱情。
問題提出:你們是否對於在高處行走感到興奮,並想知道自
己的平衡能力有多強?
引述體驗:攀樹不僅是一種冒險,還是一種平衡和協調的極
限挑戰。今天,我們將透過走繩的體驗,感受平衡的神奇。
目標設定:在接下來的課程中,我們將進行一系列的活動,
包括測試平衡能力、挑戰單腳穩定平衡,以及協力走繩的挑
戰。
二、發展活動:體驗完成自己的平衡能力 (10 分鐘)
目標: 學生能夠了解並體驗自己的平衡能力。
平衡測試:進行簡單的平衡測試,例如站在雙腳上盡量保持
平衡的活動,以了解學生的基本平衡水平。
討論結果:討論測試結果,強調平衡對於攀樹的重要性,並
解釋為什麼平衡是攀樹中的基本要素。
學生實際操作:讓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平衡練習,例如在平
地上走線,以提高平衡感。
三、發展活動:挑戰單腳穩定平衡 (10 分鐘)
目標: 學生能夠挑戰單腳穩定平衡,提高平衡技能。
示範技巧:示範單腳站立的正確姿勢和平衡技巧。
學生實際操作:讓學生挑戰單腳穩定平衡,並逐漸增加難
1.教材編輯
與資源
參考書籍:
(1) 體育科
教材教法
2.教學方法
(1)講述法
(2)探究教
學法
(3)實作教
學法
3.教學評量
(1)實作評
走繩架
含走繩
祖、15
米走繩
2條、
紀錄表
附件 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校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
單元/主題
名稱/節數
度,例如閉上眼睛或在不平整的地面上進行。
提供指導:給予學生即時的指導和建議,幫助他們提高單腳
穩定平衡的能力。
四、發展活動:能雙人協力走繩 (10 分鐘)
目標: 學生能夠與他人協作,共同挑戰雙人走繩。
示範協力走繩:展示如何與另一人合作,共同走繩,強調團
隊協作和溝通的重要性。
學生實際操作:學生分組進行雙人走繩的挑戰,每組中的成
員需要協力保持平衡,完成指定的走繩路線。
團隊反思:每組完成後進行簡短的反思,討論他們在協力走
繩中遇到的困難和如何克服。
五、統整活動 (5 分鐘)
目標: 總結課程內容,強調學到的技能。
回顧平衡能力:強調學生在體驗中學到的平衡能力和技能。
感謝合作:感謝學生的參與和合作,強調攀樹需要個人努力
和團隊協作。
鼓勵練習:鼓勵學生繼續練習,提供資源,如平衡練習視頻
或相關網站,以深入了解和發展平衡技巧。
攀樹課程/
走上枝頭
垂降的體驗
/5 節課
1c-I-1
本動作
2d-I-1
注觀賞他人的
動作表現。
Ab-I- 1
適能遊戲。
Ce-I-1 其他
休閒運動入
門遊戲
Ia-I-1
翻、支撐、
1.了解繩索
操作安全與
注意事項
2.學習垂降
基本動作操
atc
3.學會攀登
一、引起動機 (5 分鐘)
目標: 激發學生對攀樹課程的興趣。
問題提出:你們是否曾經夢想過從樹上快速而安全地下降,
體驗飄然的感覺?
引述體驗:垂降是攀樹活動中一個刺激且令人難忘的部分,
今天我們將學習如何安全地進行垂降,體驗攀樹的另一種面
向。
1.教材編輯
與資源
參考書籍:
(1) 體育科
教材教法
2.教學方法
(1)講述法
重降靜
力繩、
ACT
降器
附件 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校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
單元/主題
名稱/節數
3d-I-1
用基本動作
常識,處理練
習或遊戲問
題。
4c-I-1
識與身
體活動相關資
源。
平衡、懸垂
遊戲
確保的口令
和動作
4.完成 2
45 度垂降
練習
目標設定:在接下來的課程中,我們將了解垂降的基本操
作、學習使用 ATC 裝置進行垂降,以及學會攀登確保的口令
和動作,為攀樹活動提供更多的技能和樂趣。
二、發展活動:了解繩索操作安全與注意事項 (10 分鐘)
目標: 學生能夠理解垂降活動中的安全操作和注意事項。
安全說明:介紹垂降活動的基本安全原則,包括選擇良好的
繩索、檢查裝備、確保固定點的穩固等。
繩索操作:示範正確的繩索操作方式,強調對於繩索的注意
事項,如檢查繩子是否有損傷、適當的打結方式等。
學生討論: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分享他們對於垂降安全的看
法和注意事項。
三、發展活動:學習垂降基本動作操作 ATC (10 分鐘)
目標: 學生能夠使用 ATC 裝置進行垂降。
ATC 裝置介紹:解釋什麼是 ATC 裝置,以及它在垂降中的作
用。
示範基本動作:示範使用 ATC 進行垂降的基本動作,包括煞
車、提升和下降。
學生實際操作:讓學生一一體驗使用 ATC 進行垂降,提供即
時的指導和回饋。
四、發展活動:學會攀登確保的口令和動作 (10 分鐘)
目標: 學生能夠學會攀登確保的口令和動作,提高團隊合作
和溝通能力。
口令介紹:解釋攀登確保中常用的口令,例如「上鎖」、
「下鎖」等。
示範動作:示範攀登確保的基本動作,包括繩索的拉動、固
(2)探究教
學法
(3)實作教
學法
3.教學評量
(1)實作評
附件 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校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
單元/主題
名稱/節數
定和解鎖等。
學生實際操作:讓學生進行攀登確保的實際操作,進行模擬
攀爬,強化團隊協作和溝通。
五、統整活動 (5 分鐘)
目標: 總結課程內容,強調學到的技能。
回顧技能:強調學生在課程中學到的垂降基本動作、ATC
置的使用,以及攀登確保的口令和動作。
強調安全:再次強調在攀樹活動中的安全性,並提醒學生遵
守相關的安全規定。
鼓勵練習:鼓勵學生在受過專業指導和確保安全的情況下,
繼續垂降和攀樹的練習,以提高技能水平。
樹上相見歡
/2
2-I-1 以感
官和知覺探索
生活中的人、
事、物,覺察
事物及環境的
特性。
3-I-1 願意
參與各種學習
活動,表現好
奇與求知探究
之心。
健體 2d-I-2
接受並體驗多
元性身體活
B-I-1 自然
環境之美的
感受。
B-I-3 環境
的探索與愛
護。
D-I-3 聆聽
與回應的表
現。
D-I-4 共同
工作並相互
協助。
1.認識校園
大樹上常
見的依附
植物與動
物。
2.引導學生
親近大自
然,增進
肢體協調
性,培養
勇氣、毅
力及自
信。
3.森林資源
第一節課:
引起動機(5分鐘)
教師介紹依附植物和大樹的關係,以及樹冠層中可能存在的
生物,激發學生的興趣。
發展活動(25 分鐘)
生長環境與依附植物:教師解說依附植物如何在大樹上生
長,介紹它們與大樹之間的互利共生關係。學生觀察圖卡,
說明在樹冠層中可能看到的生物。
討論與互動: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他們對依附植物和樹冠層生
物的觀察和想法。
統整活動(10 分鐘)
學生分享他們的觀察和想法,教師進一步補充相關知識,統
整學習內容。
1.能比較樹
高、樹圍與
樹齡的相關
2.實際做出
各項操作口
令及演練。
3.增強攀樹
技巧。
紀錄
表、學
習單、
戶外操
附件 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校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
單元/主題
名稱/節數
動。
保護的重
要性。
第二節課:
引起動機(5分鐘)
回顧上一節課學到的依附植物和樹冠層生物的知識,提醒學
生對攀樹技巧的興趣。
發展活動(25 分鐘)
裝備和技巧介紹:教師向學生介紹攀樹所需的基本裝備,如
安全帶、攀爬手套等,並示範正確的攀樹技巧。
操作演練:教師與學生一起進行攀樹操作演練,包括攀爬、
轉換位置、下降等步驟。
操作口令:教師解說並示範攀樹過程中常用的操作口令,並
讓學生進行演練。
統整活動(5分鐘)
教師總結攀樹技巧的重點,並提醒學生在實際操作時要注意
安全。
樹上相見歡
/2
2-I-1 以感
官和知覺探索
生活中的人、
事、物,覺察
事物及環境的
特性。
3-I-1 願意
參與各種學習
活動,表現好
奇與求知探究
之心。
B-I-1 自然
環境之美的
感受。
B-I-3 環境
的探索與愛
護。
D-I-3 聆聽
與回應的表
現。
D-I-4 共同
工作並相互
1.學生瞭解
繩索攀樹的
裝備和技
術,學習進
行暖身動
作。
2.學生掌握
判斷樹木健
康、避免驚
擾野生動物
和損傷樹體
第一節課:
引起動機(5分鐘)
教師介紹繩索攀樹的裝備和技術,提起學生對繩索攀樹的興
趣。
發展活動(25 分鐘)
繩索攀樹裝備和技術介紹:教師示範並解說繩索攀樹所需的
裝備,如攀爬帶、繩索等,並示範正確的攀樹技術。
暖身動作: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暖身動作,以確保身體靈活度
和準備進行攀樹活動。
統整活動(10 分鐘)
學生分享他們對繩索攀樹的想法和感受,教師進一步補充相
1.了解攀樹
繩攀樹的裝
備操作
2.遵從老師
指導完成攀
過程。
3.增強攀樹
技巧。
4.完成探索
學習單
5.謝謝樹爺
紀錄
表、學
習單、
戶外操
作、發
附件 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校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
單元/主題
名稱/節數
健體 2d-I-2
接受並體驗多
元性身體活
動。
協助。
的方法,確
保人與樹的
安全。
3.學生熟悉
攀樹過程中
的各項操作
口令,進行
演練。
4.學生透過
敬拜祈福儀
式,表達對
攀登的大樹
的敬意和感
謝之情。
關知識,統整學習內容。
第二節課:
引起動機(5分鐘)
回顧上一節課學到的繩索攀樹的裝備和技術,提醒學生對安
全和保護樹木的重要性。
發展活動(25 分鐘)
樹木健康和保護:教師講解學生如何判斷樹木的健康狀態,
如何避免驚擾野生動物,以及如何避免損傷樹體,確保攀樹
過程中人與樹的安全。
操作口令:教師解說並示範攀樹過程中各項操作口令,讓學
生熟悉並進行演練。
統整活動(10 分鐘)
教師介紹攀登大樹時的敬拜祈福儀式,學生可以向攀登的大
樹表達敬意和感謝之情。
學生分組,在指導下進行敬拜祈福儀式,並讓每個學生向大
樹說出心裡的話。
爺與心得分
附件 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第二學期
課程名稱
多元試探
年級/班級
二年級/甲班
類別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其他類課程
上課節數
每週 1節、共 21
教師
二年級教師/張秋美老師編修
配合融入之領
域或議題
(統整性課程
2以上)
□國語文 □英語(不含國小低年級)
□本土語文□臺灣手語 □新住民語文
□數學 ■生活課程 ■健康與體育
□社會 □自然科學 □藝術
□綜合活動
□資訊科技(國小) □科技(國中)
對應的學校願景
(統整性探究課
)
品格、學習力
與學校願
景呼應之
說明
設計理念
1. 結合社區資源,課程內容與在地文化及特色產業為主。
2. 深化本校食農特色課程,轉化為生活化的學習活動,增進學生學習動機
3. 擴展學生學習視野,活動著重操作、體驗、互動、參與之原則
總綱核心素養具
體內涵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領綱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E-A2 具備探索問題的思考能力,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處理日常
生活問題。
E-B3 具備藝術創作與欣賞的基本素養,促進多元感官的發
展,培養生活環境中的美感體驗。
附件 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E-C2 具備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並與團隊成員合作
之素養。
課程目標
1. 探索生活中人、事、物及環境的特性與變化,增進探究事理的能力,獲得學習的樂趣,展現自信。
2. 覺察生活中文化、藝術及自然現象的豐富性,尊重與欣賞其歧異,建構重要概念,發展生活技能與方法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校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源
單元/主題
名稱/節數
陪香菇長大
/2
2-I-1
感官和知覺
探索生活中
的人、事、
物,覺察事
物及環境的
特性。
3-I-1
意參與各種
學習活動,
表現好奇與
求知探究之
心。
健體 Ea-I-1
生活中常見
的食物與珍
B-I-1 自然
環境之美的
感受。
B-I-3 環境
的探索與愛
護。
D-I-3 聆聽
與回應的表
現。
D-I-4 共同
工作並相互
協助。
1.了解目前社
區特色產業,
增進學習動機
2.探訪社區香
菇工廠,增進
在地農業知識
第一節課:
引起動機(5分鐘)
教師介紹菇類的營養價值,引起學生對菇類的興趣。
發展活動(25 分鐘)
菇類營養價值介紹:教師講解菇類的營養組成和對人體
健康的益處,並舉例介紹不同種類的菇類。
討論與分享:學生分享對菇類營養價值的理解和個人喜
好的菇類。
統整活動(10 分鐘)
教師統整學生的分享和討論,彙整重要的營養價值和資
訊。
第二節課:
引起動機(5分鐘)
回顧上一節課學到的菇類營養價值,提起學生對菇類栽
培的興趣。
發展活動(25 分鐘)
1.了解學校
周遭香菇農
場位置。
2.知道香菇
好處與栽培
方式。
3.繪製心智
電腦簡
報、紀錄
表、
學習單、
心智圖。
附件 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校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源
單元/主題
名稱/節數
惜食物。
菇類栽培過程介紹:教師解說菇類的栽培環境、生長條
件和栽培方法,並示範菇類的種植過程。
問答與實際操作:學生提問並與教師互動,了解更多有
關菇類栽培的細節。
統整活動(10 分鐘)
心智繪圖活動:學生使用圖形、圖像和文字,將對香菇
的感受和學習內容進行心智繪圖,展示他們對菇類栽培
的理解和想法。
陪香菇長大
/2
2-I-1
感官和知覺
探索生活中
的人、事、
物,覺察事
物及環境的
特性。
3-I-1
意參與各種
學習活動,
表現好奇與
求知探究之
心。
健體 Ea-I-1
生活中常見
的食物與珍
惜食物。
B-I-1 自然
環境之美的
感受。
B-I-3 環境
的探索與愛
護。
D-I-3 聆聽
與回應的表
現。
D-I-4 共同
工作並相互
協助。
1.學生能夠親
自體驗香菇的
種植過程,培
養動手能力和
耐心觀察的習
慣。
2.學生了解香
菇的栽培過
程,包括種植
材料、環境要
求和生長過
程。
3.學生能夠紀
錄香菇的成長
過程,觀察並
記錄重要的變
化。
第一節課:
引起動機(5分鐘)
教師介紹香菇的特點和營養價值,引起學生對香菇種植
的興趣。
發展活動(25 分鐘)
香菇包動手種:教師示範香菇包的製作過程,學生跟隨
指示自行製作香菇包,放置於適當的環境中培養。
統整活動(10 分鐘)
學生分享自己製作香菇包的過程和感受,教師提問引導
學生思考種植香菇可能遇到的挑戰和需要注意的事項。
第二節課:
引起動機(5分鐘)
回顧上一節課學到的香菇包製作和種植過程,提起學生
對香菇的觀察興趣。
發展活動(25 分鐘)
香菇的栽培過程介紹:教師解說香菇的種植材料、環境
要求和生長過程,並示範香菇的栽培過程。
1.香菇栽
培。
2.香菇成長
紀錄。
電腦簡
報、紀錄
表、
學習單。
附件 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校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源
單元/主題
名稱/節數
統整活動(10 分鐘)
香菇成長觀察:學生觀察自己種植的香菇包,記錄香菇
的生長過程,包括發芽、生長、變化等重要的階段和特
徵。
愛玉凍起來
/2
2-I-1
感官和知覺
探索生活中
的人、事、
物,覺察事
物及環境的
特性。
3-I-1
意參與各種
學習活動,
表現好奇與
求知探究之
心。
健體 Ea-I-1
生活中常見
的食物與珍
惜食物。
B-I-1 自然
環境之美的
感受。
B-I-3 環境
的探索與愛
護。
D-I-3 聆聽
與回應的表
現。
D-I-4 共同
工作並相互
協助。
1.學生認識愛
玉,了解其特
性和營養價
值。
2.學生了解愛
玉的種植條
件,培養對植
物生長環境的
認識。
3.學生了解愛
玉的採收和處
理方式,培養
對食物安全和
衛生的意識。
4.學生學會製
作愛玉果凍,
培養動手實踐
和創造力。
第一節課:
引起動機(5分鐘)
教師出示愛玉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並分享對愛玉的印
象和喜愛之處。
發展活動(25 分鐘)
愛玉介紹:教師講解愛玉的起源、特性和營養價值,提
供相關資料讓學生了解愛玉的重要性。
愛玉種植條件:教師介紹愛玉的種植環境,包括土壤、
溫度和濕度等要求,讓學生了解愛玉生長的基本需求。
統整活動(10 分鐘)
學生分組討論,分享自己對愛玉的了解和種植條件的總
結。
第二節課:
引起動機(5分鐘)
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提醒學生愛玉的重要性和種植條
件。
發展活動(25 分鐘)
愛玉採收和處理:教師講解愛玉的採收時機、處理步驟
和保存方法,提醒學生食物安全和衛生的重要性。
愛玉果凍製作:教師示範愛玉果凍的製作過程,引導學
生進行實踐操作,學習製作愛玉果凍的步驟和技巧。
1.說出愛玉
種植流程。
2.愛玉製造
學習單。
愛玉農友
解說。
紀錄表、
學習單。
附件 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校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源
單元/主題
名稱/節數
統整活動(5分鐘)
學生品嚐自己製作的愛玉果凍,分享製作過程中的體驗
和心得。
芒果青一下
/2
2-I-1
感官和知覺
探索生活中
的人、事、
物,覺察事
物及環境的
特性。
3-I-1
意參與各種
學習活動,
表現好奇與
求知探究之
心。
健體 Ea-I-1
生活中常見
的食物與珍
惜食物。
B-I-1 自然
環境之美的
感受。
B-I-3 環境
的探索與愛
護。
D-I-3 聆聽
與回應的表
現。
D-I-4 共同
工作並相互
協助。
1.學生能夠認
識芒果樹的特
點、生長環境
和種植方法。
2.學生了解團
隊合作的重要
性,培養合作
與溝通能力。
3.學生能夠進
行芒果的採
摘,體驗農作
物的成長過
程。
第一節課:
引起動機(5分鐘)
教師出示芒果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並分享對芒果的印
象和喜愛之處。
發展活動(25 分鐘)
芒果樹介紹:教師講解芒果樹的特點、生長環境和種植
方法,提供相關資料讓學生了解芒果樹的基本知識。
參觀芒果樹:將學生帶到校園內的芒果樹區域進行觀
察,讓學生實際看到芒果樹的外觀和生長狀態。
統整活動(10 分鐘)
學生分組討論,分享自己對芒果樹的觀察和了解。
第二節課:
引起動機(5分鐘)
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提醒學生芒果樹的特點和種植方
法。
發展活動(25 分鐘)
團隊採摘活動:學生分組進行芒果的採摘,每組成員分
工合作,確保順利採摘芒果。
教師指導:教師在採摘過程中給予學生指導和協助,提
醒他們注意採摘技巧和安全。
統整活動(5分鐘)
1.課堂參
與:觀察學
生在課堂上
的積極參與
和回答問題
的能力。
2.團隊合作
評估:評估
學生在團隊
採摘活動中
的合作與溝
通能力。
電腦簡
報。
附件 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校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源
單元/主題
名稱/節數
學生分享團隊採摘的經驗和感受,回顧整個活動過程。
芒果青一下
/2
2-I-1
感官和知覺
探索生活中
的人、事、
物,覺察事
物及環境的
特性。
3-I-1
意參與各種
學習活動,
表現好奇與
求知探究之
心。
健體 Ea-I-1
生活中常見
的食物與珍
惜食物。
B-I-1 自然
環境之美的
感受。
B-I-3 環境
的探索與愛
護。
D-I-3 聆聽
與回應的表
現。
D-I-4 共同
工作並相互
協助。
1.學生能夠掌
握清洗芒果的
方法和步驟。
2.學生了解芒
果青的製作過
程和食材搭
配。
3.學生能夠體
驗手作食物的
樂趣,培養創
意和合作能
力。
第一節課:
引起動機(5分鐘)
教師展示新鮮芒果,引起學生對芒果的興趣和食欲。
發展活動(25 分鐘)
芒果清洗示範:教師示範如何清洗芒果,介紹清洗工具
和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學生實踐:學生分組進行芒果的清洗,按照教師示範的
方法進行操作。
統整活動(10 分鐘)
學生觀察和討論清洗芒果的過程,分享他們的觀察和心
得。
第二節課:
引起動機(5分鐘)
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提醒學生清洗芒果的重要性。
發展活動(25 分鐘)
芒果青製作介紹:教師介紹芒果青的製作過程和所需食
材,並提供相關資料給學生參考。
學生製作: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使用芒果和其他食材
製作芒果青。
統整活動(5分鐘)
學生分享製作芒果青的心得和味道評價。
1.課堂參
與:觀察學
生在課堂上
的積極參與
和回答問題
的能力。
2.芒果清洗
和芒果青製
作成果:評
估學生在清
洗芒果和製
作芒果青過
程中的操作
技巧和成果
品質。
電腦簡
報、
紀錄表、
學習單。
附件 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校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源
單元/主題
名稱/節數
攀樹課程/
走上枝頭
攀樹的體驗
/5 節課
健體 1c-I-1
認識
本動
健體 2d-I-1
專注觀賞他
人的動作表
現。
健體 3d-I-1
應用基本動
常識,處
理練習或遊
戲問題。
健體 4c-I-1
認識與身體
活動相關資
源。
Ab-I- 1
適能遊戲。
Ce-I-1 其他
休閒運動入
門遊戲
Ia-I-1
翻、支撐、
平衡、懸垂
遊戲
1.理解器械的
運作原理製
2.利用器械攀
上與下降
3.了解繩索操
作安全與注意
事項
4.學習滑輪布
雷克的上攀體
5.操作沒有腳
的上攀
一、引起動機 (5 分鐘)
目標: 激發學生對攀樹課程的興趣。
問題提出:你是否曾想像過在樹木之間自由穿梭,體驗
大自然的高度和美妙?
引述體驗:攀樹是一種令人挑戰且充滿冒險感的活動,
通過運用器械,我們可以在樹冠間自如穿越,感受到攀
爬的樂趣。
目標設定:在這堂課中,我們將深入理解攀樹器械的運
作原理,學習如何巧妙地使用這些器械攀升與下降,同
時瞭解繩索操作的安全與注意事項。
二、發展活動:理解器械的運作原理 (10 分鐘)
目標: 學生能夠理解攀樹器械的基本原理。
攀樹器械介紹: 介紹常見的攀樹器械,例如攀樹帶、滑
輪、繩索等。
器械操作示範: 示範不同器械的使用方式,強調它們在
攀樹中的獨特作用。
學生互動: 啟發學生思考,提問他們對於這些器械的使
用有什麼疑問,促使討論。
三、發展活動:利用器械攀上與下降 (10 分鐘)
目標: 學生能夠運用器械進行攀升和下降。
上攀示範: 示範如何使用攀樹帶等器械安全又有效地攀
上樹木,強調姿勢和技巧的重要性。
下降示範: 示範器械下降的過程,強調速度控制和保持
穩定的技巧。
學生實際操作: 學生分組實際操作,互相觀摩,並提供
1.教材編輯
與資源
參考書籍:
(1) 體育科
教材教法
2.教學方法
(1)講述法
(2)探究教學
(3)實作教學
3.教學評量
(1)實作評量
攀樹個人
設備組、
摩擦繩、
三孔滑
輪、機械
上昇器
unicender
附件 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校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源
單元/主題
名稱/節數
彼此反饋。
四、發展活動:了解繩索操作安全與注意事項(10 分鐘)
目標: 學生能夠了解繩索操作的安全原則和注意事項。
繩索安全說明: 強調在攀樹活動中使用繩索的基本安全
原則,例如檢查繩索狀態、確保固定點牢固等。
繩索操作示範: 示範正確的繩索操作方式,特別注意技
巧和注意事項。
小組討論: 分組進行繩索操作的討論,學生分享自己的
觀點和經驗。
五、發展活動:學習滑輪布雷克的上攀體驗 (10 分鐘)
目標: 學生能夠學習並體驗滑輪布雷克的上攀。
滑輪布雷克介紹: 解釋滑輪布雷克的結構和使用方法。
上攀示範: 示範如何使用滑輪布雷克進行上攀,注意手
勢和姿勢。
學生實際操作: 學生輪流體驗滑輪布雷克的上攀,指導
他們掌握技巧。
六、發展活動:操作沒有腳的上攀 (10 分鐘)
目標: 學生能夠挑戰並掌握操作沒有腳的上攀技巧。
挑戰介紹: 介紹操作沒有腳的上攀挑戰,突顯平衡感和
靈活性的重要性。
示範技巧: 示範操作沒有腳的上攀的基本技巧,包括使
用手臂和身體
附件 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校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源
單元/主題
名稱/節數
攀樹課程/
走上枝頭
斜走繩的體
/4 節課
健體 1c-I-1
認識
本動
健體 2d-I-1
專注觀賞他
人的動作表
現。
健體 3d-I-1
應用基本動
常識,處
理練習或遊
戲問題。
健體 4c-I-1
認識與身體
活動相關資
源。
Ab-I- 1
適能遊戲。
Ce-I-1 其他
休閒運動入
門遊戲
Ia-I-1
翻、支撐、
平衡、懸垂
遊戲
1.嘗試單人短
距離的走繩
2.嘗試兩人配
合長距離的斜
度行走
3.配合使用攀
樹繩系統協助
平衡走繩
4.挑戰單人長
距離的斜度行
一、引起動機 (5 分鐘)
目標: 激發學生對斜走繩體驗的興趣。
問題提出:你有沒有想過在空中挑戰平衡,感受自己在
高處行走的勇氣?
引述體驗:今天,我們將探索斜走繩的奇妙體驗,挑戰
單人和兩人協作的斜度行走,透過攀樹繩系統的協助,
我們將一步步地迎接更高難度的挑戰。
目標設定:在這堂課中,我們將嘗試單人短距離的走
繩、兩人配合的長距離斜走繩,並學習如何配合攀樹繩
系統協助平衡走繩。最後,我們將挑戰單人長距離的斜
走繩,提升各位攀樹高手的技能。
二、發展活動:嘗試單人短距離的走繩 (10 分鐘)
目標: 學生能夠體驗單人短距離的斜走繩。
簡單示範: 示範如何單人短距離走繩,強調基本動作和
平衡感的重要性。
學生實際操作: 學生依序嘗試單人短距離的斜走繩,同
儕觀摩提供建議,鼓勵互相支持。
三、發展活動:嘗試兩人配合長距離的斜度行走 (10
)
目標: 學生能夠體驗兩人合作的長距離斜走繩。
兩人協作示範: 示範如何兩人協作進行長距離的斜走
繩,強調溝通和平衡的重要性。
學生實際操作: 學生分組進行兩人合作的長距離斜走
繩,鼓勵他們共同克服挑戰,並提供實時的指導和回
饋。
1.教材編輯
與資源
參考書籍:
(1) 體育科
教材教法
2.教學方法
(1)講述法
(2)探究教學
(3)實作教學
3.教學評量
(1)實作評量
攀樹個人
設備組、
走繩架含
走繩祖、
15 米走繩
2
附件 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校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源
單元/主題
名稱/節數
四、發展活動:配合使用攀樹繩系統協助平衡走繩 (10
分鐘)
目標: 學生能夠學會配合使用攀樹繩系統協助平衡走
繩。
攀樹繩系統介紹: 介紹攀樹繩系統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
法。
示範應用: 示範如何配合攀樹繩系統協助平衡走繩,講
解使用技巧和安全措施。
學生實際操作: 學生嘗試在走繩過程中配合攀樹繩系
統,體驗更穩定的走繩感覺,鼓勵他們相互合作。
五、發展活動:挑戰單人長距離的斜度行走 (10 分鐘)
目標: 學生能夠挑戰並克服單人長距離的斜走繩,提升
技能和自信。
挑戰介紹: 引入挑戰的設定,鼓勵學生挑戰自己的極
限,迎接長距離的斜走繩挑戰。
技巧複習: 回顧之前的學習內容,強調單人斜走繩的基
本技巧,包括平衡、姿勢等。
學生實際操作: 學生依序挑戰單人長距離的斜走繩,鼓
勵他們將之前學到的技巧應用在挑戰中,同時提供即時
的指導和支持。
集體分享: 學生完成挑戰後,進行集體分享,讓每個人
有機會分享他們的體驗、克服的困難以及感受到的成就
感。
六、統整活動 (5 分鐘)
目標: 總結課程內容,強調學到的技能和團隊合作。
附件 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教學進度
學習表現
校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評量
教材
學習資源
單元/主題
名稱/節數
學習收穫: 讓學生回顧整個課程,強調他們在斜走繩活
動中所學到的技能,包括平衡、協作、使用攀樹繩系統
等。
團隊分享: 鼓勵學生分享彼此的感受,讓大家一同歸納
這次攀樹課程的收穫。
個人成長: 強調參與者在挑戰中的個人成長,包括勇
氣、自信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展望未來: 鼓勵學生將所學到的技能應用在未來的冒險
和活動中,保持對挑戰的開放態度。
:
1. 本表格係依〈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課程計畫備查作業參考原則〉設計而成。
2. 依課程設計理念,可採擇高度相關之總綱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或各領域/科目核心素養,以敘寫課程目標。
3. 本表格舉例係以一至三年級為例,倘四至六年級欲辦理十二年國教之彈性課程者,其上課『節數』請依照「九年
一貫課程各學習領域學習節數一覽表」填寫。
4. 計畫可依實際教學進度填列,週次得合併填列。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