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龍興國小二年級生活課程計畫

格式
doc
大小
124 KB
頁數
12
上傳者
lisa wang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2-14,离现在 3 25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附件-1

高雄市六龜區龍興國小年級第學期部定課程【生活課程】課程計畫(新課綱)

週次

單元/主題名稱

對應領域
核心素養指標

學習重點

學習目標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線上教學

跨領域統整或
協同教學規及線上教學規劃
(
無則免填)

學習內容

學習表現

主題一、有你真好
單元1謝謝你的幫忙

E-A1

E-A2

E-B3

E-C1

E-C2

E-C3

C-I-4事理的應用與實踐。

E-I-4感謝的表達與服務工作的實踐。

F-I-2不同解決問題方法或策略的提出與嘗試。

F-I-4對自己做事方法或策略的省思與改善。

2-I-3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彼此之間會相互影響。

3-I-1願意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表現好奇與求知探究之心。

6-I-1覺察自己可能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產生影響,學習調整情緒與行為。

6-I-2體會自己分內該做的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並身體力行。

1.能根據事件中的情境,提出自己的看法。

2.了解遇到困難時,適當的幫忙與做法有助於解決問題。

3.分享接受他人的幫助時,心情是如何。

4.能根據自己的能力,察覺自己可以提供別人什麼幫助。

習作作業、聽力與口語溝通、

實際操作、行為觀察。

課綱:性別-1
課綱:人權-1
課綱:科技-1


線上教學:

3614

主題一、有你真好

單元1 謝謝你的幫忙

E-A1

E-A2

E-B3

E-C1

E-C2

E-C3

C-I-1事物特性與現象的探究。

C-I-5知識與方法的運用、組合與創新。

D-I-4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2-I-5運用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切的處理,並養成動手做的習慣。

2-I-6透過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歷程,了解其中的道理。

3-I-1願意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表現好奇與求知探究之心。

4-I-2使用不同的表徵符號進行表現與分享,感受創作的樂趣。

6-I-4關懷生活中的人、事、物願意提供協助與服務。

1.能了解互相幫助的活動規則。

2. 跟同學討論擬定幫助的方法。

3. 實際進行幫助別人的活動,並和同學分享自己的內容及心得。

4. 能說出得到幫助之後的感想。

5. 能唱跳歌曲〈我真快樂〉,表現快樂的心情與舞蹈。

習作作業、實際操作、行為觀察。

課綱:性別-1
課綱:人權-1
課綱:科技-1



主題一、有你真好
單元2 校園生活中幫助我們的人

E-A1

E-A2

E-B3

E-C1

E-C2

E-C3

C-I-1事物特性與現象的探究。

C-I-2媒材特性與符號表徵的使用。

C-I-3探究生活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C-I-4事理的應用與實踐。

C-I-5知識與方法的運用、組合與創新。

2-I-1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及環境的特性。

2-I-4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學習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方法。

2-I-5運用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切的處理,並養成動手做的習慣。

2-I-6透過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歷程,了解其中的道理。

3-I-1願意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表現好奇與求知探究之心。

4-I-2使用不同的表徵符號進行表現與分享,感受創作的樂趣。

6-I-1覺察自己可能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產生影響,學習調整情緒與行為。

1.知道在上學時,有哪些人為大家維護安全。

2.能觀察並說出他們在維護安全時會做哪些事。

3.透過討論進行,了解導護志工的相關準備及活動。

4.知道導護工作為什麼需要志工幫忙。

5.知道學校有哪些事情需要志工幫忙。

6.知道這些志工的工作內容有哪些。

7.能對學校志工有更多的認識。

8.能製作徽章感謝志工的服務。

9.能夠說出自己的徽章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習作作業、口頭報告、實際操作、作品製作、行為觀察。

課綱:性別-1
課綱:人權-1

課綱:生涯-1

線上教學

線上教學規劃:

  1. 學生登入google classroom,並開啟會議室連結。

  2. 引起動機:老師詢問學生是否見過校園中的志工。

  3. 發展活動:老師以照片詢問學生在校園何處可以見到志工,什麼事情需要志工幫忙。

  4. 統整活動:全班共同討論可以如何對志工表達感謝。

主題二、小種子長大了
單元1 種子在哪裡

E-A1

E-A2

E-B1

E-B2

E-B3

E-C2

B-I-1自然環境之美的感受。

D-I-4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F-I-1工作任務理解與工作目標設定的練習。

2-I-1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及環境的特性。

2-I-4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學習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方法。

5-I-1覺知生活中人、事、物的豐富面貌,建立初步的美感經驗。

5-I-2在生活環境中,覺察美的存在。

7-I-4能為共同的目標訂定規則或方法,一起工作並完成任務。

1.能透過想知道種子的地點,進而產生要到校園找尋種子想法。

2.能與同學討論找尋的工作分配。

3.能與同學運用工具或方式找到種子。

4.能與同學利用不同的觀察方式,看見種子的不同。

5.能在小組中討論出生活中有哪些種子並且決定要種植種子。

習作作業、實際操作、行為觀察。

課綱:環境-1

課綱:戶外-1



主題二、小種子長大了
單元2 一起來種吧!

E-A1

E-A2

E-B1

E-B2

E-B3

E-C2

C-I-2媒材特性與符號表徵的使用。

C-I-3探究生活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E-I-3自我行為的檢視與調整。

F-I-2不同解決問題方法或策略的提出與嘗試。

1-I-3省思自我成長的歷程,體會其意義並知道自己進步的情形與努力的方向。

2-I-5運用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切的處理,並養成動手做的習慣。

4-I-2使用不同的表徵符號進行表現與分享,感受創作的樂趣。

1.能讓學童找尋各種種子種植的方法及工具。

2.能讓學童在工作小組中,知道自己負責的事項。

3.能引導學童在校室內、外種植時,可依據找到的方法來種植種子。

4.能以唱歌方式表達內心的感受。

5.能討論種子冒出芽的樣子。

習作作業、聽力與口語溝通、

實際操作、行為觀察。

課綱:環境-1

課綱:品德-1

課綱:戶外-1



主題二、小種子長大了
單元3 種子發芽了

E-A1

E-A2

E-B1

E-B2

E-B3

E-C2

A-I-1生命成長現象的認識。

A-I-3自我省思。

B-I-1自然環境之美的感受。

C-I-1事物特性與現象的探究。

1-I-4珍視自己並學習照顧自己的方法,且能適切、安全的行動。

2-I-3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彼此之間會相互影響。

2-I-4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學習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方法。

2-I-5運用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切的處理,並養成動手做的習慣。

4-I-2使用不同的表徵符號進行表現與分享,感受創作的樂趣。

1.能夠仔細觀察種植的植物有明顯的變化。

2.能與同學在觀察及討論發現各種內在以及外在影響種子生長的問題。

3.能找出可以解決影響到種子生長的方法。

4.與小組共同回顧種植的過程,並且跟全班分享。

5.能利用不同的材料,將種子發芽後的樣子創作出來。

習作作業、實際操作、作品製作、行為觀察。

課綱:環境-1

課綱:品德-1

課綱:戶外-1

線上教學

線上教學規劃:

學生登入google classroom,並開啟會議室連結。

引起動機:請同學分享用平板記錄一段時間植物種子生長的照片。

發展活動:觀察自己與同學植物的生長狀況有何異同。

統整活動:全班討論可以如何解決植物生長遇到的問題。

7

主題三、有電話真方便
單元1怎麼說比較好

E-A1

E-A2

E-A3

E-B1

E-B2

E-C1

E-C2

E-C3

C-I-2媒材特性與符號表徵的使用。

D-I-3聆聽與回應的表現。

F-I-2不同解決問題方法或策略的提出與嘗試。

F-I-4對自己做事方法或策略的省思與改善。

3-I-2體認探究事理有各種方法,並且樂於應用。

4-I-1利用各種生活的媒介與素材進行表現與創作,喚起豐富的想像力。

4-I-3運用各種表現與創造的方法與形式,美化生活、增加生活的趣味。

6-I-1覺察自己可能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產生影響,學習調整情緒與行為。

7-I-4能為共同的目標訂定規則或方法,一起工作並完成任務。

1.能與同學討論,要打電話給別人時應該要怎麼說。

2.能針對接聽電話提出看法並與同學討論。

3.能提出想要練習撥打電話的方法。

4.能利用身邊的各種媒材,進行創意電話筒的製作。

5.能依據不同的接聽電話情境,找到適合回應的話語。

6.能透過律動遊戲的進行練習撥接電話。

習作作業、聽力與口語溝通、

實際操作、作品製作、行為觀察。

課綱:人權-1
課綱:科技-1



8

主題三、有電話真方便
單元2我會使用電話

E-A1

E-A2

E-A3

E-B1

E-B2

E-C1

E-C2

E-C3

A-I-2事物變化現象的觀察。

C-I-3探究生活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D-I-1自我與他人關係的認識。

1-I-4珍視自己並學習照顧自己的方法,且能適切、安全的行動。

2-I-5運用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切的處理,並養成動手做的習慣。

6-I-4關懷生活中的人、事、物願意提供協助與服務。

1.能正確使用一般電話撥打出去。

2.能利用硬幣、電話卡或悠遊卡等撥打公共電話。

3.能知道哪些情況需要撥打電話。

4.能預先理解遇到緊急狀況時撥打電話應該要怎麼說。

習作作業、實際操作、行為觀察。

課綱:品德-1

課綱:家庭-1

課綱:科技-1



9

主題三、有電話真方便
單元3 愛的傳聲筒

E-A1

E-A2

E-A3

E-B1

E-B2

E-C1

E-C2

E-C3

A-I-3自我省思。

C-I-5知識與方法的運用、組合與創新。

F-I-3時間分配及做事程序的規劃練習。

1-I-3省思自我成長的歷程,體會其意義並知道自己進步的情形與努力的方向。

2-I-6透過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歷程,了解其中的道理。

3-I-2體認探究事理有各種方法,並且樂於應用。

4-I-2使用不同的表徵符號進行表現與分享,感受創作的樂趣。

5-I-4對生活周遭人、事、物的美有所感動,願意主動關心與親近。

1.能對於想要問候的親人準備好要說的內容。

2.能拿起電話時,將要表達的話,清楚且明白的跟對方說。

3.能對於此次主題有自己的回應與想法。

習作作業、口頭報告、實際操作、行為觀察。

課綱:品德-1

課綱:家庭-1

課綱:科技-1



10

主題四、環保達人
單元1 大掃除時間

E-A1

E-A2

E-A3

E-B1

E-B2

E-B3

E-C1

E-C2

B-I-2社會環境之美的體認。

C-I-1事物特性與現象的探究。

C-I-3探究生活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D-I-4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E-I-1生活習慣的養成。

F-I-1工作任務理解與工作目標設定的練習。

F-I-3時間分配及做事程序的規劃練習。

2-I-1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及環境的特性。

2-I-4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學習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方法。

6-I-2體會自己分內該做的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並身體力行。

6-I-5覺察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進而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尊重生命。

7-I-1以對方能理解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7-I-2傾聽他人的想法,並嘗試用各種方法理解他人所表達的意見。

7-I-4能為共同的目標訂定規則或方法,一起工作並完成任務。

1.積極參與討論並與同學分工合作整理教室。

2.積極認真完成自己的任務。

3.發現並認識資源回收圖案。

4.探索生活中或住家附近有回收標誌的地方。

習作作業、實際操作、行為觀察。

課綱:環境-1

課綱:海洋-1

課綱:品德-1



11

主題四、環保達人
單元1 大掃除時間
單元2 垃圾減量大作戰

E-A1

E-A2

E-A3

E-B1

E-B2

E-B3

E-C1

E-C2

B-I-2社會環境之美的體認。

C-I-3探究生活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C-I-4事理的應用與實踐。

D-I-3聆聽與回應的表現。

E-I-1生活習慣的養成。

F-I-2不同解決問題方法或策略的提出與嘗試。

1-I-3省思自我成長的歷程,體會其意義並知道自己進步的情形與努力的方向。

2-I-2觀察生活中人、事、物的變化,覺知變化的可能因素。

2-I-3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彼此之間會相互影響。

2-I-4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學習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方法。

3-I-1願意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表現好奇與求知探究之心。

3-I-2體認探究事理有各種方法,並且樂於應用。

3-I-3體會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主動學習新的事物。

6-I-2體會自己分內該做的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並身體力行。

6-I-5覺察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進而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尊重生命。

7-I-1以對方能理解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1.探索減少垃圾空間的方法。

2.透過實作與體驗,發現讓回收籃裝更多的做法。

3.學會清洗鋁箔包裝空盒。

4.展現積極投入的行為,參與學習活動。

5.覺察並發現教室裡的常見垃圾,覺知教室裡垃圾產生的原因。

6.覺察垃圾量太多對自己和環境的影響。

7.了解垃圾減量可能的方法。

8.學習收納塑膠袋的方法。

9.說出自己可以做到的垃圾減量的做法。

10.身體力行垃圾減量完成目標。

11.分享自己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的方法。

習作作業、實際操作、行為觀察。

課綱:環境-1

課綱:海洋-1

課綱:品德-1



12

主題四、環保達人
單元3 神奇變身術

E-A1

E-A2

E-A3

E-B1

E-B2

E-B3

E-C1

E-C2

B-I-2社會環境之美的體認。

C-I-5知識與方法的運用、組合與創新。

4-I-1利用各種生活的媒介與素材進行表現與創作,喚起豐富的想像力。

4-I-2使用不同的表徵符號進行表現與分享,感受創作的樂趣。

4-I-3運用各種表現與創造的方法與形式,美化生活、增加生活的趣味。

5-I-1覺知生活中人、事、物的豐富面貌,建立初步的美感經驗。

1.體驗自製環保樂器的樂趣。

2.了解舊物(回收的資源物品)改造後再生的意涵,延續與自己的舊物之間的情誼。

3.發現回收資源在生活中再利用的豐富面貌,體會生活的美好。

4.能利用自製環保樂器替歌曲伴奏。

5.能與同學合作完成環保樂器演出。

6.能跟著歌曲演唱。

習作作業、聽力與口語溝通、

實際操作、作品製作、展演、

行為觀察。

課綱:人權-1

課綱:科技-1

課綱:品德-1



13

主題五、光和影
單元1 和影子玩遊戲

E-A2

E-A3

E-B1

E-B3

E-C2

E-C3

B-I-3環境的探索與愛護。

D-I-4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2-I-1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及環境的特性。

4-I-1利用各種生活的媒介與素材進行表現與創作,喚起豐富的想像力。

7-I-1以對方能理解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1.能順利玩踩影子遊戲。

2.能說出2種以上對影子的發現。

3.能在校園中找到各種不同的影子。

4.能和同學合作,組合出影子怪獸。

習作作業、實際操作、行為觀察。

課綱:人權-1

課綱:科技-1

課綱:品德-1



14

主題五、光和影
單元2 光影好朋友

E-A2

E-A3

E-B1

E-B3

E-C2

E-C3

B-I-1自然環境之美的感受。

B-I-3環境的探索與愛護。

C-I-1事物特性與現象的探究。

C-I-5知識與方法的運用、組合與創新。

D-I-4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2-I-1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及環境的特性。

2-I-6透過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歷程,了解其中的道理。

3-I-1願意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表現好奇與求知探究之心。

4-I-1利用各種生活的媒介與素材進行表現與創作,喚起豐富的想像力。

1.能和同學討論教室裡的影子是如何產生的。

2.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光源。

3.能利用身邊的現成物製造影子。

4.能實際利用身體或身邊的物品製造出各種影子。

5.透過操作,知道移動光源或物體,與影子大小改變的關係。

習作作業、實際操作、行為觀察。

課綱:人權-1
課綱:戶外-1

線上教學

線上教學規劃:

學生登入google classroom,並開啟會議室連結。

引起動機:老師示範製造出影子的方式。

發展活動:帶領學生練習並討論。

統整活動:透過操作產生影子,讓其他同學猜猜看物品及動作。

15

主題五、光和影
單元3 影子表演秀

E-A2

E-A3

E-B1

E-B3

E-C2

E-C3

C-I-3探究生活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D-I-4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F-I-1工作任務理解與工作目標設定的練習。

F-I-3時間分配及做事程序的規劃練習。

2-I-5運用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切的處理,並養成動手做的習慣。

4-I-3運用各種表現與創造的方法與形式,美化生活、增加生活的趣味。

7-I-1以對方能理解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7-I-4能為共同的目標訂定規則或方法,一起工作並完成任務。

1.能利用對影子的發現和同學一起討論可以表演的內容。

2.能討論出影子表演秀要準備的工作。

3.製作影子表演秀的道具。

4.能和同學一起合作演出影子表演秀。

習作作業、實際操作、作品製作、展演、

行為觀察。

課綱:人權-1

課綱:環境-1

課綱:品德-1



16

主題六、成長與學習
單元1成長的發現

E-A1

E-A2

E-A3

E-B2

E-B3

E-C2

A-I-1生命成長現象的認識。

A-I-3自我省思。

C-I-4事理的應用與實踐。

D-I-4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1-I-2覺察每個人均有其獨特性與長處,進而欣賞自己的優點、喜歡自己。

1-I-3省思自我成長的歷程,體會其意義並知道自己進步的情形與努力的方向。

2-I-3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彼此之間會相互影響。

2-I-4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學習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方法。

6-I-2體會自己分內該做的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並身體力行。

1.能察覺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漸漸成長。

2.能察覺隨著年齡增長,自己的很多能力變好了。

3.能說明自己能力的成長,對日常生活有什麼幫助。

4.能察覺自己分擔責任、幫助別人時,會形成相互影響。

5.肯定自己且喜歡自己。

6.知道自己學習到哪些本事,並指出最滿意的是哪一項。

7.能夠珍惜成長紀錄,找到保存學習成果的方法。

習作作業、口頭報告、聽力與口語溝通、

實際操作、作品製作、展演、

行為觀察。

課綱:品德-1

課綱:家庭-1

課綱:生涯-1



17

主題六、成長與學習
單元1成長的發現

E-A1

E-A2

E-A3

E-B2

E-B3

E-C2

D-I-4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F-I-1工作任務理解與工作目標設定的練習。

F-I-3時間分配及做事程序的規劃練習。

4-I-1利用各種生活的媒介與素材進行表現與創作,喚起豐富的想像力。

7-I-4能為共同的目標訂定規則或方法,一起工作並完成任務。

1.經過討論後能確認展現學習成果的方式。

2.能做好工作任務的分配,並承擔任務。

3.能和同學分工合作一起完成計畫。

習作作業、實際操作、行為觀察。

課綱:品德-1

課綱:家庭-1

課綱:生涯-1



18

主題六、成長與學習
單元1成長的發現

E-A1

E-A2

E-A3

E-B2

E-B3

E-C2

A-I-3自我省思。

D-I-4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F-I-1工作任務理解與工作目標設定的練習。

F-I-3時間分配及做事程序的規劃練習。

1-I-2覺察每個人均有其獨特性與長處,進而欣賞自己的優點、喜歡自己。

4-I-1利用各種生活的媒介與素材進行表現與創作,喚起豐富的想像力。

5-I-4對生活周遭人、事、物的美有所感動,願意主動關心與親近。

7-I-4能為共同的目標訂定規則或方法,一起工作並完成任務。

1.經過討論後能確認展現學習成果的方式。

2.能做好工作任務的分配,並承擔任務。

3.能和同學分工合作一起完成計畫。

4.能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藝。

5.肯定自己的努力和表現。

6.能欣賞他人的表現並給予讚美。

口頭報告、實際操作、作品製作、行為觀察。

課綱:品德-1

課綱:家庭-1

課綱:生涯-1



19

主題六、成長與學習
單元2 迎接新生活

E-A1

E-A2

E-A3

E-B2

E-B3

E-C2

C-I-1事物特性與現象的探究。

C-I-3探究生活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C-I-4事理的應用與實踐。

F-I-1工作任務理解與工作目標設定的練習。

1-I-4珍視自己並學習照顧自己的方法,且能適切、安全的行動。

2-I-1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及環境的特性。

2-I-5運用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切的處理,並養成動手做的習慣。

3-I-2體認探究事理有各種方法,並且樂於應用。

1.能找出探究三年級和二年級之間差異的方法。

2.能從課表中發現,三年級的學習生活和低年級有何不同。

3.透過比較和討論後,提出自己的感想。

4.能針對適應三年級的學習,提出因應的方法。

5.能歸納自己的優缺點,立下努力的目標和方法。

習作作業、口頭報告、聽力與口語溝通、

實際操作、展演、

行為觀察。

課綱:人權-1

課綱:家庭-1

課綱:生涯-1



20

主題六、成長與學習
單元2 迎接新生活

E-A1

E-A2

E-A3

E-B2

E-B3

E-C2

C-I-1事物特性與現象的探究。

C-I-3探究生活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C-I-4事理的應用與實踐。

F-I-1工作任務理解與工作目標設定的練習。

1-I-4珍視自己並學習照顧自己的方法,且能適切、安全的行動。

2-I-1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及環境的特性。

2-I-5運用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切的處理,並養成動手做的習慣。

3-I-2體認探究事理有各種方法,並且樂於應用。

1.能找出探究三年級和二年級之間差異的方法。

2.能從課表中發現,三年級的學習生活和低年級有何不同。

3.透過比較和討論後,提出自己的感想。

4.能針對適應三年級的學習,提出因應的方法。

5.能歸納自己的優缺點,立下努力的目標和方法。

習作作業、口頭報告、實際操作、行為觀察。

課綱:人權-1

課綱:家庭-1

課綱:生涯-1



21

休業式









1:若為一個單元或主題跨數週實施,可合併欄位書寫。
2議題融入」中「法定議題為必要項目,課綱議題則鼓勵填寫。(例:法定/課綱:領域-議題-(議題實質內涵代碼)-時數)
(一)法定議題:依每學年度核定函辦理。
(二)課綱議題:性別平等環境海洋家庭教育、人權、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三)請與附件参-2(e-2)律規定教育議題或重要宣導融入課程規劃檢核表」相對照。
3)六年級第二學期須規劃學生畢業考後至畢業前課程活動之安排
4)評量方式撰寫請參採「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第五條: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應依第三條規定,並視學生身心發展、個別差異、文化差異及核心素養內涵,採取下列適當之多元評量方式:
一、紙筆測驗及表單:依重要知識與概念性目標,及學習興趣、動機與態度等情意目標,採用學習單、習作作業、紙筆測驗、問卷、檢核表、評定量表或其他方式。
二、實作評量:依問題解決、技觀察或其他方式。
三、檔案評量:依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本於目的導能、參與實踐及言行表現目標,採書面報告、口頭報告、聽力與口語溝通、實際操作、作品製作、展演、鑑賞、行為向系統性彙整之表單、測驗、表現評量與其他資料及相關紀錄,製成檔案,展現其學習歷程及成果。
5):依據「高雄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線上教學計畫」第七點所示:「鼓勵學校於各領域課程計畫規劃時,每學期至少實施3)次線上教學」,請各校於每學期各領域/科目課程計畫「線上教學」欄,註明預計實施線上教學之進度。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