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C)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D)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詳解:(A)指自己不成才 (B)指父母生養孩子之辛勞 (D)指父母撫育孩子的情形。
( C ) 8. 關於荀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主張隆禮的同時,也提倡法治,故法家尊荀子為始祖,視其為法家之典範 (B)
提出「其善者偽也」的說法,認為人性趨於惡,若有為善者,都是偽裝出來的 (C)其文頗多長篇大論,有明確主題,
能據提說理,結構完整,顯示論辯體散文已趨於成熟 (D)認為「天行有常」,天會因人間的禍褔變化而改其運行的規
律,所以人們必須經由後天的禮義教化,才能化惡為善,進而建立美滿的倫常秩序。
詳解:(A)荀子屬儒家 (B)「偽」是指人為,亦即後天的教化可以使人做出善的行為 (D)天不會因人間的禍福變化
而改其運行的規律。此選項前半言荀子的自然觀,後半言其人性論。
※請閱讀下列陳第東番記的文段,並回答第 9題:
野史氏曰:異哉東番!從烈嶼諸澳,乘北風航海,一晝夜至澎湖,又一晝夜至加老灣,近矣。迺有不日不月,
不官不長,裸體結繩之民,不亦異乎?且其在海而不漁,雜居而不嬲,男女易位,居瘞共處。窮年捕鹿,鹿亦不竭。
合其諸島,庶幾中國一縣。相生相養,至今曆日書契無而不闕,抑何異也!南倭北虜,皆有文字,類鳥跡古篆,意
其初有達人制之耶!而此獨無,何也?然飽食嬉遊,于于衎衎,又惡用達人為?其無懷、葛天之民乎!自通中國,
頗有悅好,姦人又以濫惡之物欺之,彼亦漸悟,恐淳朴日散矣。萬曆壬寅冬,倭復據其島,夷及商、漁交病。浯嶼
沈將軍往勦,余適有觀海之興,與俱。倭破,收泊大員,夷目大彌勒輩率數十人叩謁,獻鹿餽酒,喜為除害也。予
親覩其人與事,歸語溫陵陳志齋先生,謂不可無記,故掇其大略。
注釋:迺:竟然。廼,音ㄋㄞˇ。雜居而不嬲:男女雜處卻不淫亂。嬲,戲弄、相擾。嬲,音ㄋㄧㄠˇ。居瘞
共處:住所和埋葬地在一起。瘞,埋葬。瘞,音ㄧˋ。于于衎衎:安逸舒適,自得其樂。衎,音ㄎㄢˋ。淳朴:
即純樸之意。收泊:收兵停船。覩:看見,同「睹」。
【語譯】
野史氏評論說:東番真是一個奇異的地方!從烈嶼等港口趁著北風航海,一天一夜可到澎湖,又一天一夜可到
加老灣,與中國的距離很近。這裡卻有著一群沒有歲月觀念、沒有政府官員、裸身生活、結繩記事的原始民族,不
是很奇異嗎?而且這些東番人靠海,卻不以捕魚為生,男女雜處,卻不會淫亂,男女職分互換、住所和埋葬地在一
起。整年捕鹿,而野鹿也不會竭盡。若把這些小島的土地面積合起來計算,差不多等於中國一個縣的大小。居民互
相照顧生活,沒有曆法和文字卻不覺得不方便,又是多麼的奇異啊!中國南方的倭夷與北方的野蠻民族,都有文字,
字跡就像鳥爪痕或者古代篆書,也許是最初有通達事理的人所創制的吧!為何唯獨東番人沒有文字呢?雖然如此,
東番人每天吃飽嬉戲,安逸舒適,自得其樂,又何必有通達事理的人呢?東番人就像是上古時代的無懷氏、葛天氏
那般,過著淳樸而與世無爭的生活。自從東番人與中國接觸後,漸漸起了羨慕之心,而一些奸巧的漢人又以品質不
好的物品欺騙他們,東番人也逐漸懂事,恐怕他們的淳樸的風氣也將會日漸消失。萬曆三十年冬天,倭寇又盤據東
番島,東番人及當地商人、漁民都蒙受禍害。金門的沈有容將軍前往征伐,我因恰巧有觀賞海東景觀的興致,隨同
前往。擊敗倭寇以後,收兵停船在大員(今臺南市安平區),東番頭目大彌勒率領數十人前來拜見,並獻上鹿肉及酒,
欣喜於為他們除害。我親自目睹了東番的民風土情,回來以後,告訴泉州友人陳志齋先生,陳先生認為不可不把它
寫出來,所以我就選取東番人風土民情的大概情形記錄下來。
( D )9. 下列有關東番生活概況的說明,何者不正確? (A)住在四面環海的島嶼,卻不擅長捕魚 (B)一年四季都有源源不絕
的鹿可以獵捕 (C)沒有文字、曆法,也沒政府組織與系統 (D)男男女女雜居共處,生活淫亂不堪。
詳解:(D)雜居而不嬲:男女雜處卻不淫亂。
( C ) 10. 一部成功的小說對於人物描寫必定十分細膩。下列哪位人物的描寫應為魯智深? (A)正飲間,見一大漢,推著一輛
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
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B)生得身長八尺,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
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 (C)皂直裰背穿雙袖,青圓絛斜綰雙頭。戒刀燦三尺春冰,深藏鞘內;禪杖揮一條玉蟒,
橫在肩頭 (D)眉橫殺氣,眼露凶光。轆軸般蠢坌(音ㄅㄣˋ,通「笨」)腰肢,棒錘似粗莽手腳。厚鋪著一層膩粉,
遮掩頑皮;濃搽就兩暈胭脂,直侵亂髮。金釧牢籠魔女臂,紅衫照映夜叉精。
詳解: (A)由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可知描寫的是關羽。出自《三國演義》 (B)由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
其耳,可知描寫的是劉備。出自《三國演義》 (C)由戒刀和禪杖應可知為魯智深。出自《水滸傳》 (D)由夜叉精
可知描寫的是孫二娘(孫二娘綽號母夜叉)。出自《水滸傳》。
( B ) 11. 「漳泉、閩粵之氣習,默消於無形,譬如人身血脈,節節相通,自無他病。」意謂: (A)這些地區的民族特色消失,
風俗混合融化 (B)不同族群分類對立的習性,消失不見 (C)脾氣習性漸漸混同,步調趨於一致 (D)原本相處融洽的
族群,因械鬥而漸趨分裂。
詳解: (B)氣習:此指分類對立的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