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永春高中 高三 108 上學期 語文領域 國文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其他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1.32 MB
頁數
10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9-10-18,离现在 6 1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台北市立永春高中 108 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國文科第一次期中
※凡電腦答案卡未畫記或畫錯班級、座號而影響讀卡作業者,一律扣總分十分
說明:第1題至第27題,每題有4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請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
者,得2分;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一、單選題:54%(共 27 題,每題 2分)
C 1. 魯智深問太公婚事緣由太公道「老漢止有這個小女如今方得一十九歲被此間有座山喚做桃花山,近來山上
有兩個大王,扎了寨柵,聚集著五、七百人,打家劫舍,此間青州官軍捕盜,禁他不得。因來老漢莊上討進奉,見
了老漢女兒,撇下了二十兩金子,一匹紅錦為定禮,選著今夜好日,晚間來入贅。老漢莊上,又和他爭執不得,只
得與他。」請問最適合作為這則事件標題的選項是 (A)劉太公愛女心切 山大王好事多磨 (B)世風日下隨意招親
人心不古到處盜賊 (C)官軍無能任賊猖狂 百姓可憐飽受宰制 (D)女大當嫁所嫁非人 男大當婚所愛非人。
詳解:「此間青州官軍捕盜,禁他不得」,這段文字旨在揭露官軍無能,而造成山賊猖狂,勒索財物,強搶民女。
D 2. 下列課文文句與延伸句子兩相呼應的選項為: (A)「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意近於「寧為玉碎,不為
瓦全」 (B)「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意近於「學而不思則罔」 (C)「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
君子慎其所立乎。」近於「君子慎其獨也」 (D)「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意近於
「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
詳解(A)前者指順應世俗後者比喻人寧願保全節操而死也不苟且求活 (B)意近於「思而不學則殆」後者
自《論 語.為政》。語譯:單憑學習,不加思考,終將迷惘無所得 (C)前者指禍福自取,榮辱自招;後者指君
子在獨處時特別戒慎。後者出自《禮記.中庸》 (D)後者出自《論語.里仁》。語譯:鄉里間具有仁厚的風俗,是
一件美事。選擇風俗不仁厚的地方作為住所,怎能算是明智呢?
A 3.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此句所表達的人生態度最接近下列何者? (A)目不視惡
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B)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 (C)不羞汙君,不辭小
官。進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 (D)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處而處,可以仕而
仕。
詳解選項出處《孟子.萬章》 (A)指伯夷不同流合汙的清高志節語譯(伯夷)眼睛不看淫邪的顏色耳朵不
聽淫靡的聲音。不是他理想中的仁德君主不侍奉,不是他心目中的良善百姓不治理 (B)伊尹以天下為己任的態
度。語譯:(伊尹)說什麼樣的國君不可侍奉?什麼樣的人民不可治理?治世也出仕,亂世也出仕 (C)指柳下惠潔
身自好但溫和敦厚的態度語譯(柳下惠)不以侍奉昏君為羞恥也不辭卑小的官職出仕時不隱藏自己的才華
但一定依正道而行。被遺棄不用,也不會抱怨,雖然困窮,但不憂愁 (D)指孔子時宜中道的表現。語譯:(孔子)
可以速去就速去,可以久留就久留,可以退隱就退隱,可以出仕就出仕。
D 4. 「揆諸出入相友之義,即古聖賢所謂同鄉共井者也。」關於以上文句,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揆,乃「區分」
之義,意即要能判別益友或損友 (B)「出入相友」指不論在家或出外都要盡心輔佐朋友 (C)「同鄉共井」指同鄉之
人,共用一口井水 (D)二句乃指出入相伴,和睦共耕。
詳解(A)揆,衡量 (B)出外和回家都互相陪伴,互相。友陪伴 (C)「井」指古代的井田制度「共井」
耕一塊井田的八家。
C 5. 〈漁父〉一文中漁父所說的「聖人」其思想行為與下列最接近的選項是 (A)達則兼善天下 (B)逆情以干譽 (C)
明哲保身,處世圓通 (D)摩頂放踵,枵腹從公。
詳解(A)得志顯達時就造福天下人 (B)違逆人之常情以追求美名 (D)摩頂放踵指從頭頂到腳跟都磨傷形容捨
身救世,不辭勞苦。枵腹從公,餓著肚子辦公事,形容勤於公務。枵,音ㄒㄧㄠ,空虛。
A 6. ()()二人都對漢賦有影響()是以賦名篇的第一人被視為賦體之濫觴()打破《詩經》四言格式,創造
了句式參差的騷體()的弟子()擅用寓言來寄託事理〈買櫝還珠〉便是在說明本末倒置的荒謬相傳是()
()所著〈登徒子好色賦〉從此『登徒子』被形容為『好色』的典故來源」 依據上文所述()()()()依序各
指何人? (A)荀子/屈原/韓非/宋玉 (B)孔子/司馬相如/孟子/揚雄 (C)荀子/屈原/李斯 /景差 (D)
孔子/司馬相如/荀子/班固。
詳解:()荀子〈禮賦〉〈知賦〉等乃最早以賦名篇的 ()屈原,「兮」字騷體,對漢賦直接影響 ()韓非,法
家集大成,擅用寓言說理 ()宋玉,另有〈高唐賦〉〈神女賦〉等辭賦作品。
C 7. 俗語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下列〈蓼莪〉的文何者與之相近?(A)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B)
2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C)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D)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詳解:(A)指自己不成才 (B)指父母生養孩子之辛勞 (D)指父母撫育孩子的情形。
C 8. 關於荀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主張隆禮的同時也提倡法治,故法家尊荀子為始祖,視其為法家之典範 (B)
提出「其善者偽也」的說法認為人性趨於惡若有為善者都是偽裝出來的 (C)其文頗多長篇大論有明確主題
能據提說理結構完整顯示論辯體散文已趨於成熟 (D)認為「天行有常」天會因人間的禍褔變化而改其運行的規
律,所以人們必須經由後天的禮義教化,才能化惡為善,進而建立美滿的倫常秩序。
詳解(A)荀子屬儒家 (B)「偽」是指人為亦即後天的教化可以使人做出善的行為 (D)天不會因人間的禍福變化
而改其運行的規律。此選項前半言荀子的自然觀,後半言其人性論。
※請閱讀下列陳第東番記的文段,並回答第 9題:
野史氏曰:異哉東番!從烈嶼諸澳,乘北風航海,一晝夜至澎湖,又一晝夜至加老灣,近矣。迺有不日不月,
不官不長,裸體結繩之,不亦異乎?且其在海而不漁,雜居而不嬲男女易位,居瘞共處窮年捕鹿,鹿亦不竭
合其諸島,庶幾中國一縣。相生相養,至今曆日書契無而不闕,抑何異也!南倭北虜,皆有文字,類鳥跡古篆,意
其初有達人制之耶!而此獨無,何也?然飽食嬉遊,于于衎衎,又惡用達人為?其無懷、葛天之民乎!自通中國,
頗有悅好,姦人又以濫惡之物欺之,彼亦漸悟,恐淳朴日散矣。萬曆壬寅冬,倭復據其島,夷及商、漁交病。浯嶼
沈將軍往勦,余適有觀海之興,與俱。倭破,收泊大員,夷目大彌勒輩率數十人叩謁,獻鹿餽酒,喜為除害也。予
親覩其人與事,歸語溫陵陳志齋先生,謂不可無記,故掇其大略。
注釋竟然音ㄋㄞˇ。雜居而不嬲:女雜處卻不淫亂戲弄相擾音ㄋㄧㄠˇ。居瘞
共處:住所和埋葬地在一起。瘞,埋葬。瘞,音ㄧˋ于于衎衎:安逸舒適,自得其樂衎,音ㄎㄢˋ淳朴
即純樸之意。收泊:收兵停船。覩:看見,同「睹」
【語譯】
野史氏評論說:東番真是一個奇異的地方!從烈嶼等港口趁著北風航海,一天一夜可到澎湖,又一天一夜可到
加老灣,與中國的距離很近。這裡卻有著一群沒有歲月觀念、沒有政府官員、裸身生活、結繩記事的原始民族,不
是很奇異嗎?而且這些東番人靠海,卻不以捕魚為生,男女雜處,卻不會淫亂,男女職分互換、住所和埋葬地在一
起。整年捕鹿,而野鹿也不會竭盡。若把這些小島的土地面積合起來計算,差不多等於中國一個縣的大小。居民互
相照顧生活沒有曆法和文字卻不覺得不方便又是多麼的奇異啊!中國南方的倭夷與北方的野蠻民族都有文字
字跡就像鳥爪痕或者古代篆書,也許是最初有通達事理的人所創制的吧!為何唯獨東番人沒有文字呢?雖然如此,
東番人每天吃飽嬉戲,安逸舒適,自得其樂,又何必有通達事理的人呢?東番人就像是上古時代的無懷氏、葛天氏
那般,過著淳樸而與世無爭的生活。自從東番人與中國接觸後,漸漸起了羨慕之心,而一些奸巧的漢人又以品質不
好的物品欺騙他們,東番人也逐漸懂事,恐怕他們的淳樸的風氣也將會日漸消失。萬曆三十年冬天,倭寇又盤據東
番島,東番人及當地商人、漁民都蒙受禍害。金門的沈有容將軍前往征伐,我因恰巧有觀賞海東景觀的興致,隨同
前往擊敗倭寇以後收兵停船在大員(今臺南市安平區)東番頭目大彌勒率領數十人前來拜見並獻上鹿肉及
欣喜於為他們除害。我親自目睹了東番的民風土情,回來以後,告訴泉州友人陳志齋先生,陳先生認為不可不把它
寫出來,所以我就選取東番人風土民情的大概情形記錄下來。
( D )9. 下列有關東番生活概況的說明,何者不正確 (A)住在四面環海的島嶼,卻不擅長捕魚 (B)一年四季都有源源不絕
的鹿可以獵捕 (C)沒有文字、曆法,也沒政府組織與系統 (D)男男女女雜居共處,生活淫亂不堪。
詳解:(D)雜居而不嬲:男女雜處卻不淫亂。
C 10. 一部成功的小說對於人物描寫必定十分細膩。下列哪位人物的描寫應為魯智深? (A)正飲間,見一大漢,推著一輛
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
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B)生得身長八尺,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
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 (C)皂直裰背穿雙袖,青圓絛斜綰雙頭。戒刀燦三尺春冰,深藏鞘內;禪杖揮一條玉蟒,
橫在肩頭 (D)眉橫殺氣,眼露凶光轆軸般蠢坌(音ㄅㄣˋ,「笨」腰肢,棒錘似粗莽手腳厚鋪著一層膩粉,
遮掩頑皮;濃搽就兩暈胭脂,直侵亂髮。金釧牢籠魔女臂,紅衫照映夜叉精。
詳解 (A)由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可知描寫的是關羽出自《三國演義》 (B)由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
其耳,可知描寫的是劉備。出自《三國演義》 (C)由戒刀和禪杖應可知為魯智深。出自《水滸傳》 (D)由夜叉精
可知描寫的是孫二娘(孫二娘綽號母夜叉)。出自《水滸傳》
B 11. 「漳泉閩粵之氣習默消於無形譬如人身血脈節節相通自無他病意謂 (A)這些地區的民族特色消失
風俗混合融化 (B)不同族群分類對立的習性消失不見 (C)脾氣習性漸漸混同步調趨於一 (D)原本相處融洽的
族群,因械鬥而漸趨分裂。
詳解: (B)氣習:此指分類對立的習性。
3
B 12. 「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
斯濯足矣,自取之也。』」上文出自《孟子.離婁上》,亦引用了「滄浪歌」,請問孟子所引「滄浪歌」欲指涉的意
是: (A)與世推移 (B)禍福自取 (C)虛與委蛇 (D)未雨綢繆。
詳解 (A)順應情勢不必執著之意 (B)一切好壞都是自己取得 (C)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
隨便順應《莊子.應帝王》 (D)天還沒有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綢繆」,緊密纏縛《詩
經.豳風.鴟號》
C 13. 〈蓼莪〉詩中一字一句均刻寫出孝子的形象與情感,下列文句說明正確的是 (A)「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寫孝子
以粗茶淡飯奉養雙親的愧疚 (B)「缾之罄矣,維罍之恥」寫孝子雙親俱亡,家道中落之悲傷 (C)「出則銜恤,入則
靡至」寫孝子徬徨無依,失怙失恃的危苦 (D)「民莫不穀,我獨何害」寫孝子未達父母期待,痛自反省的悔恨。
詳解 (A)「莪」「蒿」為喻,寫孝子未達父母期望的悔恨 (B)「缾罄罍恥」為喻說明父母不能得到奉養是
兒女的恥辱,表現深切的自責 (D)以人我對比,寫出他人能終養父母,自己卻無法終養的哀痛。
B 14. 〈勸學〉一文中所說的「強自取柱柔自取束」與下列何者意旨相同? (A)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B)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孟子離婁上》 (C)當其易惜旦夕之力,忽之
不顧;及其既成也,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方孝孺〈指喻〉 (D)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皐之業耶。(劉基〈賣柑者言〉
詳解題幹意旨為榮辱自取 (A)喻若能積善則可為人所知 (B)語譯滄浪河的水如果是清澈的就拿來洗我的
帽帶;滄浪河的水如果是混濁的,就拿來洗我的腳 (C)防微杜漸的道理。語譯:當它容易治理時,卻吝惜花費少許
的力量,忽略它而不去理它;等到事情已經形成了,花費很多時間,用盡思慮,卻只能勉強克服它 (D)語譯:那些
佩戴著虎形兵符坐著虎皮座椅外表看來威武英勇的樣子好像捍衛國家的將才但果真能策劃像孫武吳起那樣
的韜略嗎?那些戴著高大帽子拖著寬長帶子外表看起來氣度不凡的樣子個個都像是朝廷的棟梁但果真能建立
伊尹、皐陶的功業嗎?
※閱讀下文,請回答第 15 題:
嗚呼!忠義而在《水滸》乎哉?忠者,事上之盛節也;義者,使下之大經也。忠以事其上,義以使其下,斯宰相
之材也。忠者,與人之大道也;義者,處己之善物也。忠以與乎人,義以處乎己,則聖賢之徒也。若夫耐庵所云「水
滸」也者,王土之濱則有水,又在水外則曰滸,遠之也。遠之也者,天下之凶物,天下之所共擊也;天下之惡物,天
下之所共棄也。若使忠義而在《水滸》,忠義為天下之凶物、惡物乎哉!且《水滸》有忠義,國家無忠義耶?
【金聖歎〈水滸傳序〉
語譯唉!忠義的氣節在《水滸》中有嗎?所謂忠是事奉長上的大節所謂義是治理下民的大道以忠事奉長上
以義治理下民,這是宰相的才能。忠,是與人相處的大道理;義,是自己立身處世的好德行。以忠來與人相處,以義
來立身,則是聖賢之類的人至於施耐庵所稱「水滸」是在君王土地的邊緣有水又在這水之外的就稱為滸,這是表
示要遠離此地的意思。遠離的原因,是那裡有天下凶惡之人,是天下人所共同攻擊的;有天下令人厭惡之人,是天下
人所共同唾棄的。假使忠義氣節在《水滸》那麼忠義就是天下的凶惡之物令人厭惡之物了!況且如果在《水滸》有
忠義,那麼就是國家沒有忠義了嗎?
A 15.本文論述的特點是: (A)定義忠義之義,再反證《水滸》人物 (B)先歸納忠義特性,再演繹《水滸》人物 (C)
感嘆忠義少有,再烘托《水滸》人物 (D)先界定忠義之德,再舉《水滸》為例。
詳解:金聖歎先定義「忠」「義」分別為事上與使下之大節,而後以此反證施耐庵命名為「水滸」的原因就是離「忠
義」二字甚遠,是凶惡之徒所在。
※閱讀下文,請回答第 16 題:
樂正子春下堂而傷其足傷瘳數月不出猶有憂色門弟子問曰「夫子傷足瘳矣數月不出猶有憂色何也?」
樂正子春曰:「善如!爾之問也,吾聞之曾子,曾子聞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養,人為大矣。父母全而生之,
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可謂全矣。』故君子頃步之不敢忘也。今予忘夫孝之道矣,予是以有憂色。」故
君子一舉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一舉足,不敢忘父母,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遺
體行殆也。 《大戴禮記.曾子大孝》
語譯:樂正子春有一天從堂上走下來,不小心跌傷了腳。傷口痊癒以後,好幾個月沒有出門,臉上還有憂愁難過的神
他的學生便問道「老師的腳傷已經痊癒了為什麼還幾個月不出門面帶愁容呢?」樂正子春說「你問得真好
從前我聽我的老師曾子說過而曾子又是從孔老夫子那裡聽到的孔老夫子說『在天地所生養的萬物當中以人最為
尊貴父母完整無缺地生下我們我們死時也要將軀體完整無缺地歸還給父母這便是孝不損傷身體這便是全了
因此君子走路之間都不敢忘記這點孝道。如今我竟然忘了孝道,因此我才這麼難過。」所以君子一起步,都不敢忘記
4
父母一說話也不敢忘記父母一起步便不忘父母所以走路要走大道而不抄小徑渡水時要乘舟而不冒險涉水
這是因為不敢以父母賦予我們的身體作無益的冒險。
B 16. 依據上文「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意思是 (A)慎行其身不遺父母惡名可謂孝矣 (B)不敢以
先父母之遺體行殆不虧其體可謂孝矣 (C)顯親揚無忝於所生可謂孝矣 (D)博施備物尊仁安義可謂孝矣
B 17. 下列選項當中的成語組合,皆可用以形容「刻苦勤學」的是: ()斷虀畫粥 ()兩腳書櫥 ()牛角掛書 ()一傅
眾咻 ()鐵硯磨穿 ()口耳之學 (A)甲丁己 (B)甲丙戊 (C)乙丙戊 (D)乙丁己。
詳解: ()宋代名臣范仲淹少時家境貧苦,在長白山僧舍讀書,每天以二升粟煮粥,過夜凝結後,以刀畫為四塊,早
晚取食二塊再切一些醃菜佐食後用以形容不畏艱苦刻苦勤學 ()比喻死讀書不知活用的人 ()唐代李密貧
寒,乘牛掛書於角上,邊行邊讀書。比喻勤勉讀書 ()一人教誨時,眾人在旁喧擾。比喻學習受到干擾成效不佳,
或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 ()後晉桑維翰初考進士時主司惡其姓以為桑喪同音有人勸他用別的方法求仕維翰
慨然乃鑄鐵硯以示人曰「硯弊則改而他仕最後還是考上進士後比喻勤學苦讀終有所成 ()耳朵聽進去後
只在嘴上說說,而無實學。
A 18. 關於「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的說明,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缾」喻父母,「罍」喻兒女 (B)「缾「罄」
「罍」皆指酒器 (C)句話是說無法使子女衣食無缺,是父母的恥辱 (D)「維罍之恥」與「無恥之恥」的句式相同,
皆屬倒裝句。
詳解: (B)罄:空 (C)父母不能得到奉養,是兒女的恥辱 (D)「維罍之恥」非倒裝句,「無恥之恥」為「恥無恥」的
倒裝。
B 19. 以下文句皆出於〈魯智深大鬧桃花村〉一文,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莊家那廝無禮,要綁縛洒家」:意謂那個莊稼
人十分無禮貪圖別人的美色想要綁縛人家 (B)「約莫初更時分」大約晚上七點到九點時 (C)「智深聽了『原
來如此洒家有個道理教他回心轉意不要娶你女兒』魯智深打算用佛法來感化周通 (D)「莊家們都捏著兩把汗」
形容莊家們在農忙時節極為辛苦忙碌。
詳解(A)「莊家」是鄉間大戶人家所僱用的工役「洒家」「咱家」男子的自稱,並且非貪圖美色而欲綁縛魯智
(C)魯智深沒有打算用佛法來感化周通 (D)形容莊家們緊張。
※閱讀下文,請回答第 20 題:
朋友送了我兩株蘭花說是「蘭花」並不準確因為這兩株植物目前只有幾片偌大的綠葉沒有一朵花或是一個苞
我對朋友說「我沒種過蘭花,怕養不活它!」朋友勸我別擔心,他說蘭花很好種隨便擺哪兒,一星期澆一些水就可
了。我問他這會開出如何的花朵,他說這是誰也說不準的事,要等花真正開了出來才知道。就這樣,我小心翼翼地捧回
了這兩株蘭花一株放在學校的研究室裡我為它備了一個漂亮的瓷盆一張典雅的茶几另一株我決定與同事分享
就擺在樓梯轉角的窗邊。
兒時曾經流行過一首歌〈蘭花草〉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
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
轉眼秋天到,移蘭入暖房;
朝朝頻顧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開,能將宿願償,
滿庭花簇簇,添得許多香。
這首歌曾風靡寶島,街頭巷尾人人能哼上兩句,不僅因為當時由大歌星銀霞小姐主唱,這歌詞可是大學者胡適先
生所作的,改編自他早期的白話詩〈希望〉的第一小節。以前我不太喜歡這首歌,不能體會「希望花開早」的心情。
我想胡適先生的作品很可能受到《楚辭》的影響,屈原曾說:余既滋(培植)蘭之九畹兮,又樹(種植)蕙之百畝。
畦(分壟種植)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希望)俟時乎吾將刈。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
眾芳之蕪穢。
大意是說他栽植了蘭蕙等許多芳草期待有一日採收這些芬芳的植物但卻悲哀現實中所有的芳草都為雜草所掩
這象徵了屈原對於楚國政治昏亂與人才凋零的感嘆。而胡適先生則在他的新詩裡加入了「希望」的意象,雖然眼前並
沒有花朵,但他期待「滿庭花簇簇」的那一天──胡適先生一生致力於中華文化的復興與國家人才的養成,他這首小
詩不僅是對蘭花,同時也是對民族文化的再造輝煌,有一份殷切的期許吧。
放在研究室的蘭花,經我每日悉心澆水維護,偶爾隔著玻璃給它曬曬太陽,但它不僅沒有結出花苞,反而日漸枯
萎,幾個月後,冬去春來,大片的綠葉逐一黃落,最後終於完全凋零。正在感嘆自己的愚拙,忽然想到另一棵為我疏
於照顧的蘭花,不知現在下場如何?跑去走廊轉角一看,這棵沒人澆水施肥的「野蘭」,日日在窗口邊忍受寒風冷雨,
5
但它不僅活得好好的,而且欣欣向榮,已冒出長長的紫莖,上面綴了數枚小花苞,正是古詩裡所說:蘭若生春夏。芊
蔚(茂盛)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垂結的花朵)冒紫莖。驚喜之餘,正想將此花搬回研究室加意照料,但我忽
然明白了,正是因為它在這裡生長,有自然的風雨陽光,所以才有了強韌康莊的生命,密不通風的溫室和我過度的關
心,原來才是扼殺蘭花生長的環境。 【徐國能〈野蘭花〉
引文《楚辭.離騷》翻譯:我已培植了九畹地的蘭花啊,又栽種了百畝的蕙草。分壟種植留夷與揭車啊,還雜植杜衡
與芳芷。希望它們枝葉繁茂啊,希望等到哪天有所收穫。就算枯萎了又何必悲傷啊,哀嘆眾多香草都成了荒蕪雜草。
C 20. 關於本文的寫作手法說明合適的是 (A)引述胡適與屈原的創作烘托內心對國事的焦慮 (B)詳細敘述胡適〈希望〉
改編過程凸顯對胡適的景仰 (C)結合閱讀經驗與自我生命經驗顯露人才培育的看法 (D)長篇鋪敘楚國政治昏亂的
情境,緬懷屈原以身殉國的壯烈。
詳解(A)並未烘托對國事的焦慮 (B)僅說明〈蘭花草〉改編自〈希望〉並未詳細敘述過程 (C)結合〈蘭花草〉〈希
望〉《楚辭》的閱讀經驗與自我種植蘭花的經驗,顯露個人對於人才培育的看法 (D)僅暗喻楚國政治昏亂,並未長
篇鋪敘,更未敘寫屈原以身殉國的壯烈。
※閱讀下文,請回答第 21 題:
中國文化如果缺乏「俠」的精神,會更沒有個人價值,會更缺乏孤獨自我完成的驕傲,也會更失去對抗權貴與統
治者的自信。
俠─是中國傳統文化裡非常獨特的一種生命形式在儒家建立的嚴密群體倫理社會結構中俠─代表了一種孤獨
一種背叛、一種出走。
俠─不僅僅是武功技術的擁有者。俠在儒家文化的天羅地網裡,更大的價值是保有了最後一點個人浪漫的生命
自由,保有了從人群走向江湖山水的純粹心靈嚮往,保有了以個人力量對抗世俗價值的傲氣。
以對抗宋代統治集團為背景的《水滸傳》使俠的形態多元化了。「俠」可以是孤絕悲壯的「林沖夜奔」,可以是魯
智深「醉打山門」的諧謔豪放,可以是李逵的一片赤子之心,也可以是武松酒醉過崗打虎的氣魄。
逼上梁山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可以是出身皇族貴裔的柴榮,可以是漁樵江渚之上的阮家兄弟,可以是政府軍伍出
身的林沖,可以是販夫走卒,甚至潑皮無賴,他們共同結構成一個「俠」的主題,因為官逼民反,統治者壓迫,人民
造反,《水滸傳》的「俠」的主題更近於社會革命,傳承著「俠」的個人傳統,但已轉變為集體意識的反叛。
近代武俠小說當然繼承著「俠」的大傳統,因此,或許末流偏向武功招術的奇技誇張,但是一定程度仍然傳承著
「俠」的美麗精神,在無論多麼汙雜沉淪的現實中,仍然使人迷戀,迷戀孤獨,迷戀叛逆,迷戀出走,迷戀一種千錘
百鍊的自我生命的完成。因此,永遠會有李慕白,飄逸於竹林之上,溫暖深情卻又如此憂傷,套句李安的口白─每一
個人心中都有李慕白。 【蔣勳〈俠的生命美學〉
A 21. 依據文本,每一個人心中都有李慕白」是指人們嚮往 (A)一種千錘百鍊的自我生命的完成 (B)推翻一切傳統倫理
的集體革命 (C)飄逸於竹林之上的武術奇技 (D)不論出身階層的兄弟情義。
詳解(A)「仍然使人迷戀……迷戀一種千錘百鍊的自我生命的完成因此永遠會有李慕白……每一個人心中都有
李慕白」可知。
C 22. 有關鄭用錫詩作中對聲音的描寫請選出配對正確的選項(A) 舊國啼霜淺渚邊入秋詩思冷於煙江南客夢三千里
塞北音書十九年----鶴聲 (B) 危關無路何人唱茅店殘更有月催寄語司晨休錯過汝南塒榤長蒿萊----燕聲 (C) 獨聽
宮槐寒雨晴,荒涼不似去年聲。此心高尚原難飽,無口何緣解喜鳴----蟬聲 (D) 機心此後鳴蟬捕,絕調當年舞鶴知。
霜籟一天花落去,可曾魂夢入牙期----鐘聲。
詳解: (A)雁聲 (B)雞聲 (D)琴聲。
※請閱讀下列詩經碩鼠篇章,並回答第 23 題: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
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 A )23. 下列有關本詩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碩鼠碩鼠,無食我黍」表達出期待改革、帶來新氣象的想望 (B)「三歲貫
女,莫我肯顧」意謂苛政剝削已使人民忍無可忍 (C)「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意謂人民心生脫離暴政的念頭 (D)「樂
國樂國,爰得我直」意謂在新的天地裡勞動才能得到應有的代價。
6
詳解:(A)是對剝削者的抗議、呼告。
※請閱讀下列孔子家語第十五並回答第 24 題:
孔子曰「吾死之後,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曾子曰「何謂也?」子曰:「商也好與賢己者處賜也好說不若
己者。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知其地,視其草木。故曰:與善人居,如入
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
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
語譯:孔子說:「我死以後,子夏的學問會越來越好,子貢的學問卻會退步。」曾子心中疑惑,問:「為什麼呢?」孔
子道「子夏喜歡與比他賢德的人在一起而子貢卻喜歡與不如自己的人在一起不了解兒子可以看看他的父親
了解一個人,可以看他所交往的朋友;不了解君主,可看他所任用的人;不了解一個地方的土質如何,看那兒長出的
草木狀況便可知道。所以說,跟善人一起,就像到了長滿香花草的房子裡,時間久了之後,也不覺得香了,因為已經
與它同化。而跟不善的人一起,就如同走入出售鮑魚的店裡,時間久了,也不覺得臭了,因為也被它同化了。硃砂放
的地方,往往會變成紅色;而貯藏漆的地方,就變成了黑色。因此,君子必然謹慎地選擇與自己在一起的人啊!」
( D ) 24. 下列甲~戊各句「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涵義相近的是 ()染於赤則赤染於黑則黑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
而不妖 (A)甲乙丙 (B)乙丙丁 (C)丙丁戊 (D)甲乙丁。
詳解:題幹與()()()均說明環境對人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比喻後天學習能使才能超越先天本質 ()
比喻在汙濁的環境,卻能保持純真的本質而不沾染壞習氣。
※閱讀下文,請回答 25 題:
兩個公人看那和尚時,穿一領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禪杖,掄起來打兩個公人。林沖方才閃開眼看時,認
得是魯智深。林沖連忙叫道「師兄,不可下手,我有話說。」智深聽得,收住禪杖。兩個公人呆了半晌,動彈不得。
林沖道「非干他兩個事盡是高太尉使陸虞候吩咐他兩個公人,要害我性命。他兩個怎不依他你若打殺他兩個,也
是冤屈。」
魯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斷了便扶起林沖「兄弟,俺自從和你買刀那日相別之後洒家憂得你苦
從你受官司,俺又無處去救你。打聽的你斷配滄州,洒家在開封府前,又尋不見。卻聽得人說,監在使臣房內。又見
酒保來請兩個公人說道『店裡一位官人尋說話。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這廝們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將來。
這兩個撮鳥,帶你入店裡去,洒家也在那店裡歇。夜間聽得那廝兩個做神做鬼,把滾湯賺了你腳。那時俺便要殺這兩
個撮鳥。卻被客店裡人多,恐妨救了。洒家見這廝們不懷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裡出門時,洒家先投奔這林子裡
來,等殺這廝兩個撮鳥。他倒來這裡害你,正好殺這廝兩個。」 《水滸傳》第九回】
「士為知己者死」的殉友,最主要的,便是於小說中所見到的了。我們耳熟能詳的首推《三國演義》,開宗明義即
寫到的劉備、關雲長、張飛的桃園三結義「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結盟的這一句誓言,廣泛
地深入中國江湖社會,不斷地在現實生活中受到採用。關雲長樊城殉難,服膺此誓言的忠烈故事,也成為民間宗教的
部分,由人晉升到神的地位上去了。
顯著採用「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觀念的小說是《水滸傳》眾多的《水滸》英雄人物中
較突出的「士為知己者死」的例子為史進、三阮兄弟和武松。史進是書中僅十八歲的少年英雄,有日,一盜率眾打劫
他的村莊,被史進所俘,他盜前來營救,史進英雄惜英雄,遂與眾盜結為友好。又一日,史進邀請眾盜前來飲酒時,
官兵得訊殺來包圍村莊眾盜願出外就縛以免連累史進但史進說「如何使得!恁地時,是我賺你們來,捉你請
賞,枉惹天下人笑。若是死時,我與你們同死;活時同活。」遂一把火燒了房子,與眾盜殺出重圍,也因此,從此,
無家可歸。 【王文興〈士為知己者死的文學〉
B 25. 甲文魯智深與乙文所述的關雲長史進共同的特質是: (A)忠肝義膽,重視結義誓約 (B)為朋友兩肋插刀不計較
個人利害 (C)與盜匪、罪犯來往,仗恃武力打家劫舍 (D)性格衝動,僅憑一時意氣行事而不思慮後果。
詳解:(A)乙文形容關雲長「忠烈」,能守結義的盟約,但甲文敘述魯智深,與乙文敘述史進事蹟,皆未顯露重視結義
誓約的特質 (B)三人皆具備為朋友兩肋插刀的義氣 (C)仗勢武力打家劫舍的是後來與史進結為好友的眾匪 (D)
「見這兩個撮鳥,帶你入店裡去,洒家也在那店裡歇。夜間聽得那廝兩個做神做鬼,把滾湯賺了你腳。那時俺便要殺
這兩個撮鳥。卻被客店裡人多,恐妨救了」可知魯智深並非憑一時意氣行事的莽漢,關雲長與史進的描述中則無法判
斷是否有此項特質。
7
※請閱讀屈原的卜居,並回答第 26 題: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知盡忠而蔽鄣於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乃往見太卜鄭詹尹「余有所疑
願因先生決之。」詹尹乃端策拂龜,曰:「君將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寧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將送往勞來,斯無窮
乎?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將遊大人,以成名乎?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媮生乎?寧超然高舉,
以保真乎?將哫訾栗斯,喔咿儒兒,以事婦人乎?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絜楹乎?寧昂
昂若千里之駒乎?將氾氾若水中之鳧,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寧與騏驥亢軛乎?將隨駑馬之跡乎?寧與黃鵠比翼
乎?將與雞鶩爭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從?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
張,賢士無名。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
詹尹乃釋策而謝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
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
語譯:
屈原已經被放逐了,三年無法見到楚頃襄王。屈原一生竭盡自己的知能進諫忠言,報效國家,而楚王卻被奸臣的讒言
所蒙蔽,所以屈原的心很煩悶,思慮很混亂,不知該如何是好。就去見太卜鄭詹尹,屈原說「我的心中有一些疑問
希望憑藉你的占卜來決定我未來應該如何去做鄭詹尹於是拿起蓍草拂拭龜甲說「你究竟有什麼疑問要求教呢?」
屈原說「我要做個誠懇信實的老實人?還是做個精於世故忙於應酬的媚俗者呢?我要做個剪枝除草努力從事耕
退居田園生活的人?還是要做個巴結權貴,以追求名利的高官呢?我是要做個直言進諫、毫不隱諱、危及性命也在所
不惜的直諫之官?還是做個同流合汙,追求富貴而苟且求活的高官呢?我是要遠離官場的現實是非,以保全本性的純
真?還是阿諛逢迎、強顏歡笑,看人臉色的去侍奉宮中寵妃呢?我是要保有廉潔正直的清高美譽?還是圓滑柔曲,花
言巧語來諂媚討好他人呢?我是要像千里馬昂首馳騁,還是要像水中野鴨隨波浮沉,以保全自身呢?我是要與千里馬
並駕齊驅?還是要跟隨劣馬的足跡得過且過呢?我是要和天鵝比翼高飛?還是與地上的雞鴨互相爭食呢?哪個是好
哪個不好,哪個是吉、哪個是凶,我應該何去何從?世事混濁不清,是非顛倒,把蟬翼看得比較重,卻把三萬斤看得
比較輕。青銅的編鐘被毀棄不聽,土製的瓦缽敲得如雷轟鳴,進讒言的小人氣焰囂張,而賢士卻沒沒無名。唉!我現
在只能沉默不語,又有誰能知道我的清廉忠貞!」
鄭詹尹聽完後放下手中的蓍草而推辭說「尺雖長,卻有其短處,寸雖短,卻也有其長處;同樣的道理,龜甲蓍草雖
然靈驗,但也會有力量不足的地方,人的智慧也有不能夠明白的地方;卦數也有不能預知的地方,神明也有不能通曉
的事情。所以用你對國家忠誠的心,做你的心意想要做的事,龜甲和蓍草實在不能幫你解決這些難題。」
( A )26. 下列有關本文中文句的說明何者有誤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意謂君子小人各有優缺點很難下定論 (B)「突
梯滑稽,如脂如韋」意謂曲意順從,恭順討好 (C)「超然高舉,以保真乎」意謂超脫世俗名利,保全真誠的本性 (D)
「蟬翼為重,千鈞為輕」意謂本末倒置,是非不明。
詳解: (A)意謂事物各有其長短優缺,不能妄下定論。
※請閱讀下列楊牧新詩,並回答第 27 題:
頭戴毯笠雪中行
花鎗挑著酒葫蘆,這不是
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人稱
□□□□□的是誰?
半里外,我就看見他
朝我料峭行來
我看他步履迅速
想是棒瘡早癒了。回想
董超薛霸一心陷害他
我枉為山神是
親見的
滄州道上野豬林
也不知葬殺了多少好漢
我枉為山神都看得仔細
虧他相國寺結義的好兄弟
及時搭救,我何嘗不是親見的--
……
……
這漢子果然回頭來推門
8
花鎗挑著酒葫蘆
好一場風雪--
取下毯笠,坐在我案前
喫冷酒,淒涼的□□
不知在尋思甚麼?淒涼的
□□,你曉得是誰自東京來
四處正在放火害你
判官在左,小鬼在右
□□命不該絕--今夜是
那風那雪救了你
我枉為山神,靈在五嶽
這一切都看得仔細
( B )27. 文中□處所指的都是同一人依前後文來判斷此人應是哪一位水滸英雄? (A)花和尚魯智深 (B)豹子頭林沖 (C)
旋風李逵 (D)及時雨宋江。
詳解:林沖原為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被陷害發配滄州,在野豬林險被公差董超、薛霸害死,幸虧結義兄弟魯智
深相救。到了滄州,林沖負責看守草料場,草料場卻被設計燒毀,林沖逃過一劫。最後在山神廟殺了差撥、陸謙、富
安,風雪中上梁山。本詩出自楊牧林沖夜奔。
. 多重選擇題:36﹪(共 12 題,每題 3分)
說明:第 28 題至第 39 題,每題有 5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請將正確選項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
答案區」。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答對者,得 3分;答錯 1個選項者,得 1.8 分;答錯 2個選項者,得 0.6
分;答錯多於 2個選項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BE 28. 下列各組 」內的字,讀音完全相同的選項是: (A) 鼓「枻」而去/「泄」沓/縲「紲」 (B) 「鍥」而不舍/翻
箱倒「篋」/扶老「挈」 (C) 不分「畛」域/連鑣並「軫」/雞「胗」鴨胗 (D)「拊」我畜我/吩「咐」/涸轍之
「鮒」(E) 「戕」害他人/「檣」傾楫摧/「薔」薇花。
詳解:(A) ㄧˋ/ㄧˋ。泄沓:怠惰渙散的樣子/ㄒㄧㄝˋ。縲紲:指監獄。縲,音ㄌㄟˊ (B) ㄑㄧㄝˋ。挈:帶
(C) ㄓㄣˇ。不分畛域:不劃分界限。形容感情融洽,同心協力/ㄓㄣˇ。連鑣並軫:比喻並駕齊驅。鑣,馬
口所含的鐵環亦用以指馬車後橫木亦為車子的通稱/ㄓㄣ鳥類的胃 (D)ㄈㄨˇ/ㄈㄨˋ/ㄈㄨˋ(E)
皆讀為ㄑㄧㄤˊ。
BE 29. 下列關於〈勸和論〉一文的選項說明,何者正確? (A)在清代統治下,臺灣地區官民衝突不斷,作者欲探其背後原因
而有此作 (B)首段以「人心之變也自分類始」一句開門見山直指社會動盪之因 (C)本文勸和之目的在於取消階級
鬥爭具有政治的現實意義 (D)作者在勸說的過程中不斷引述儒釋道三家思想增加說理的說服力 (E)本文若就《典
論.論文》所提之文體各有所宜,當注意「理」──道理清晰之行文要點。
詳解: (A)不是官民衝突,是族群間的械鬥,此文以勸和為目的 (C)了消泯分類械鬥而作,具有可貴的現實意義
(D)僅引儒家 (E)《典論.論文》「書論宜理」
ABD 30. 《詩經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請依據上文,下列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文中主旨指出男女交往
的情形 (B)全詩利用賦的手法如實表現出男女雙方的情感 (C)「搔首踟躕」義同於「搔首弄姿」 (D)「彤管」指的
是「紅色的筆」 (E)「匪女之為美」意指女生長得不是很美。
詳解:題幹語譯:那位靜美的姑娘,和我相約在城上角樓見面。我等不到她,抓著頭徘徊著。那位靜美的姑娘,送我
一種紅管的筆。紅色的筆有光輝,像她一樣嬌巧。她從郊外帶給我一束白茅,又香又特別。因為是她送的,這束白茅
特別好!
「煒」,音ㄨㄟˇ,紅而光亮的樣子。「說懌」,音ㄩㄝˋ ㄧˋ喜愛、喜悅「歸」,同「饋」「荑」,音ㄧˊ初生的
茅。「匪」,不是 (C)兩者意義不同。「搔首踟躕」是指抓著頭徘徊著;「搔首弄姿」指女子賣弄風情 (E)指因為禮物
是女孩子送的,才會顯出美好。
BCD 31. 漁父一文中言「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一句在文法中稱為「選擇關係
複句」,就如同白話文中所說的「寧願……,怎麼可以……」。所謂的「選擇關係複句」是列舉兩項或兩項以上的事物
進行比較,並從中選擇一項。下列文句請找出哪些是具有「選擇比較關係」的句子 (A)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
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B)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 (C)且而與
9
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D)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E) 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詳解:(A)假設關係複句 (E)並列關係複句
BCD 32. 金聖歎評《水滸傳》云:《水滸》所敘,敘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請試
著以「人有其聲口」的說法,選出在〈魯智深大鬧桃花村〉一文中,關於下列人物說話內容與其性格說明,兩兩相符
者: (A)「洒家在五臺山智真長老處學得說因緣,便是鐵石人也勸得他轉」表現魯智深佛法高深 (B)太公道:「好卻
甚好只是不要捋虎鬚」表現劉太公的軟弱恐懼 (C)「和尚快走休在這裡討死」表現莊客言語的粗魯不耐 (D)「男
大須婚,女大須嫁這是人倫大事五常之禮何故煩惱」表現魯智深的豪爽直率 (E)那大王把手來扶「你是我
的丈人,如何倒跪我?」表現山寨大王其實是一個知書達禮之徒。
詳解 (A)魯智深顧慮劉太公的處境因此聲稱要說因緣實際為教訓山寨大王可見其為膽大心細之人 (E)從山寨
大王打家劫舍、勒索百姓、強娶民女可知絕非知書達禮之徒。選項敘述只因酒醉而略微收斂暴戾之氣
BC 33. 下列關於〈勸學〉一文文句的說明,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意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B)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意謂物以性近,事以類從 (C)「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意近於子貢所
說的「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D)「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意謂學必虛心,
假物以學 (E)「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可以和《中庸》所說的「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相
互闡發。
詳解: (A)意謂榮辱之來,必象其德 (C)《論語.子張》。語譯:君子不可以居於下流,因為一居下流,天下的壞名
聲都會集中在他的身上 (D)意謂學則才過其本性 (E)前者說明「內在必顯現於外」後者則為「君子戒慎」之道
者語譯:君子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戒謹慎,在人聽不到的地方也常惶恐畏懼。
AE 34. 有關〈蓼莪〉之題旨和寫作手法下列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詩經蓼莪》《論語學而》的篇名皆取自首句
皆無法識別篇義 (B)蓼和莪味道香美古人多用作美好事物的象徵 (C)「蓼蓼者莪匪莪伊蒿」運用了「賦」的手
說明未能完成父母期待的憾恨 (D)「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運用了「比」
的手法將父母的親恩浩蕩娓娓道出 (E)末二章的寫作手法為「興」以南山的高大暴風的迅疾聯想親恩浩大與人
事難料。
詳解 (B)〈蓼莪〉未用「蓼」為喻「蓼蓼」非指植物而是指「植物茁壯長大的樣子」 (C)應為「比」的手法 (D)
應為「賦」的手法。
CDE 35.下列關於〈漁父〉文意的說明,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漁父莞爾而笑」乃是表示對屈原的認同 (B)漁父所說的
「聖人不凝滯於物」,指聖人心胸坦蕩,有容乃大 (C)漁父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
濯吾足。」意在勸屈原與世推移 (D)屈原曰「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表現出作者寧以義死不苟幸生的精神 (E)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
之汶汶者乎?」乃是自陳其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
詳解: (A)表示道不同不相為謀 (B)不會執著於外在事物。
DE36. 「自分類興而元氣剝削殆盡未有如去年之甚也干戈之禍愈烈村市半成邱墟根據此段文字下列分析何者正確?
(A)指因職業分類過於繁瑣導致生產滯礙衰退 (B)族群分裂嚴重的程度一年比一年加劇 (C)製造的兵器愈多
市的發展就愈加停滯 (D)族群的區分,往往虛耗了社會的活力 (E)族群間的械鬥,常使得城鎮變成了廢墟。
詳解(A)指自從劃分族群類別興起社會的活力幾乎被壓榨光 (B)去年最嚴重 (C)「干戈」借代「戰爭」非指「兵
器」
CDE37. 有關《詩經》與《楚辭》的比較,請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詩經》
《楚辭》
(A)題材
多取材自歷史神話與個人情志幻想
多取材自社會生活,包括戰爭的殘酷與百姓戀愛
的故事等
(B)作者
因為教育不普及,創作者多為貴族,稱貴
族文學
因取材於百姓生活,故稱平民文學
(C)風格
較為質樸自然
較為浪漫華麗
(D)價值
仍保留當代民歌風貌
對於保留當時楚國的風土民情,居功厥偉
(E)傳注
漢初傳《詩》者共有齊毛四家
今僅存《毛詩》
西漢劉向取屈原與宋玉、景差等人之作合編定名
而成
詳解: (A)(B)《詩經》與《楚辭》的敘述互為顛倒。
AB38.「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一段話乃是荀子
分別由正反論說說明學貴有恆下列文句的意旨與「學貴有恆」相近的是 (A)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
泉,猶為棄井也 (B)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C)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10
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煙藤 (D)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
,師之所存也 (E)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
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詳解: (A)《孟子.盡心上》。語譯:做一件正當的事情,好比掘井一樣,不可半途而廢;挖井挖到了九仞深,還沒有
挖到泉水就此停止不再挖下去,仍然是一口無用的井啊 (B)《孟子盡心下》語譯山坡上剛走出的小路經常
走它,就會成一條大路,可是隔了一段時間不去走它,茅草就把它塞住了 (C)此為懷友人之作。蘄,音ㄑㄧˊ。黃庭
〈寄黃幾復〉 (D)論從師的原則。韓愈〈師說〉 (E)成事之道必須具備志物三者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語譯:有了堅強的意志不跟著別人停止不前,可是體力不夠,也不能到達。有了意志和體力且不跟著別人中途懈
怠,可是到了幽深昏暗令人迷亂的地方,如果沒有外物幫助,也是不能到達的。
BC39. 下列有關〈漁父〉一文的文句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意同於「暮去朝來顏色故」指年華老
去憔悴不堪 (B)「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其中「淈其泥而揚其波」意謂「隨俗進退俱濁同醉 (C)「安能
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利用問句表達出自己潔身自愛的人格 (D)「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意近於「乘桴
浮於海」過著隱姓埋名生活 (E)「漁父莞爾而笑」意同於「夫子莞爾而笑『割雞焉用牛刀均取笑對方不明
智之舉。
詳解 (A)兩者意義不同「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指的是不得志之情 (B)「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
哉?」出自《論語.微子》語譯:況且你與其追隨孔丘那種避人的人士倒不如跟從像我這種避世的隱士還好呢 (D)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中」,表現出極端作為,不可受玷汙。「乘桴浮於海」指隱居生活。出自《論語.公冶長》。語
譯:乘著小舟,泛海到遠方 (E)前者漁父只是展現無奈之感,表示道不同不相為謀。「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
牛刀。』」出自《論語.陽貨》。語譯:孔子微笑著說:「殺雞何必用殺牛的刀子。」
三、非選擇題:共 10
()請寫出正確的字形,一格 0.5 分,共 5
1「ㄒㄧㄣˋ起鬩牆 2、勿蹈前「ㄑ一ㄢ
3、顰眉「ㄘㄨˋ 4、戶樞不「ㄉㄨˋ
5「ㄘㄨㄟˋ」礪奮發 6「ㄕˋ」犢情深
7、負「ㄩˊ」頑抗 8「ㄅㄨ」糟歠醨
9「ㄓˇ」高氣揚 10、孤臣「ㄋㄧㄝˋ」子
詳解:1. 2. 3. 4. 5. 6. 7. 8. 9. 10.
()填空題:請依據題幹說明寫出正確答案,若有錯字則不給分,一題 1分,共 5
1. 「深厚多元的文化涵養,宏觀深刻的思考,犀利尖銳的詞語,一針見血的批評社會、文化現象」是其文學內涵且著有《
索》等作品的作家是:( )
2. 連橫曰「□為鄭氏部將得罪歸清遂藉滿人以覆明社忍矣!□有伍員之怨而為滅楚之謀吾又何誅?獨惜臺無申胥
不能為復楚之舉也。悲夫!□指的人物是:( )
3. 「散文結合中國文學傳統與西洋文學精髓,例如在《葉珊散文集》裡,他一方面在文字裡散發中國古典氣息另一面歌詠
西方浪漫主義的精神。此段文字所指稱的對象是:( )
4. 「追求逍遙自在的境界擅寓哲理於寓言之中想像玄妙理高超此為先秦哪位思想家的學說主張( )
5. 《水滸傳》中有「黑旋風之稱的是:( )
詳解:1.龍應台 2.施琅 3.楊牧 4.莊子 5.李逵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