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7,【 背面有題】
在秋風裡持續拍擊著的,本來就是一棵樹葉金黃,一天比一天濃烈的,是瞬息變化的野櫻。我那時真正注意到它。
野櫻開始落葉。起先稀奇地飄下幾片,在強風中翻滾,一下子就飛到眼睛找不到的地方去了,而樹上兀自顫抖的,
是環環層疊的星辰。有一天草地很溼,我注意到黃葉落下來大半停在上面,再也飛不起來了。秋還不那麼深,遇到多
風的下午,野櫻依然搖擺細枝,那樣落拓地讓葉子一片一片跌到土地上,似乎是沒有一絲怨尤的,帶著垂老的寧謐和
果敢,也沒有任何拒斥或介入的神色,對時間完全漠然;歲月悠悠,有情天地裡獨多一種無情,一種放棄。然而我又
設想,寒冷的土地裡,誰說它那堅持的鬚根不又向下延伸了三尺?
就有那麼一夜,我走到任何房間都聽到松濤澎湃,是來自遙遠的谷壑,我所不能確定的甚麼方向,浪遊了許多海
岬和山頭,吹過來的陣陣大風,誇張地撼動著蒼鬱的巨松,發出一種令人入神的呼吼,彷彿帶著憤怒和驕傲,在山坡
下狂吹。隔了兩道玻璃,我終於聽見風聲了。那風聲不停地響著,綿綿翻滾,真如同曩昔童稚伏枕傾聽的浪頭,一波
接一波向我們黑暗的沙灘攻打著,在四季平常的光陰裡,我敏感地數著那潮水的速度,想像岸上幾盞捕魚人的風燈在
殘星下明滅;數著潮水數著燈,眼瞼垂落下來,沉沉睡在蚊帳裡。然而在通過無數歲月的磨難後,我坐在籐椅上側聞
那熟悉的濤聲,試著摸索時光隧道向前追憶,似真似假,終於了悟一切都是假的,那些已經退隱到愚騃世界的一隅,
而我木然想像,燈在遙遠的天涯,潮水在失去了我的海角。我在深秋的子夜思量著,看到自己遲緩的腳步,跋涉了許
多道路,似真似假,卻又都是真的。
就有那麼一夜,我睡在重來的愚騃世界裡。夢裡海灣的水位在漲,浮滿悉數出現的星光,複沓的歌謠交錯進行,
一再來往拉長。我忽然驚醒,披衣外望,在那勁挺凌厲的空氣裡,彷彿天外射進無窮的光,我看到那野櫻正無告地脫
落著千萬片發亮的葉子,枝幹劇烈地擺動,向四個方向旋轉,而細微的葉子就在我目睹之下快速地飄舞,狂飛,掉下,
如夢幻的○○○。 (節選自楊牧〈野櫻〉)
28. 依據上文,下列關於本文的敘述何者錯誤?
(A)作者主要描寫的野櫻狀態是秋天的野櫻,顯現的姿態是落葉與凋零
(B)作者從野櫻的生長姿態體悟自我生命的意義,屬於體物寫志的抒情散文
(C)「跋涉了許多道路,似真似假,卻又都是真的」代表作者已經分不清幻想和現實的差別
(D)「愚騃世界」象徵作者的童年時期,作者在夢裡重回童年
29. 依據上文,作者自喻像一個「中世紀寺院裡追蹤星體的僧侶」,其中所指意涵是:
(A)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天文星象專家 (B)自然天體變化莫測,難以細究
(C)見證生命變化的成長過程 (D)慨歎人生如夢的虛幻不實
30. 請根據文意,判斷最後一句的「○○○」中適合填入下列何者?
(A)流星雨 (B)龍捲風 (C)聖誕樹 (D)彩花燈
31-32 為題組,請閱讀下文後,回答 23-25 題
甲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
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
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爲具言
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爲外人道也。」(節選自陶淵明〈桃
花源記〉)
乙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
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小國寡民〉)
31. 依據上文,關於甲、乙兩文的說明何者正確?
(A)甲文桃花源的居民為漢朝人 (B)乙文小國寡民的居民安土重遷,所以不隨意搬家
(C)小國寡民結繩記事是因為造紙術尚未發明 (D)兩文所描述的世界雖與世隔絕,但皆有無心之人闖入
32. 依據上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雖脫胎於老子的〈小國寡民〉,但兩者仍有所差異,請問下列何者為其差異之處?
(A)交通:桃花源的交通工具較小國寡民多樣化 (B)飲食:小國寡民能自給自足,但桃花源需要依靠進口
(C)政治:小國寡民較桃花源混亂,需要甲兵戡亂 (D)人情:桃花源居民熱情好客,小國寡民則與鄰國互不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