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永春高中 高二 108 上學期 語文領域 國文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其他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1.13 MB
頁數
9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9-10-18,离现在 6 1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6-1
臺北市立永春高級中學 108年度 第一學期 高二 第一次期中考 國文科試題答案
班級___座號___姓名_____
※電腦卡請劃記清楚,若因故無法判讀者,酌扣成績十分
※非選題答案請寫在答案卷上
一、單選題:每題 2分,共 60
1.以下「」中的國字,請選出讀音兩兩相同的選項(A「炯」炯有神/「迥」然不同(B「謳」歌/「傴」僂提攜(C「揭」
其劍/深厲淺「揭」D「鏢」魚船/「瞟」了一眼
答案:()
解析:()ㄐㄩㄥˇ()ㄡ∕ㄩˇ ()ㄐㄧㄝ∕ㄑ一ˋ()ㄅㄧㄠ∕ㄆ一ㄠˇ
2.下列各選項「 」中之字義,何者兩兩相同(A)太守「謂」誰?廬陵歐陽脩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B)野芳「發」
而幽香 /與杏桃相次開「發」C)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孟嘗君「就」國於薛(D)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
門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答案:()
解析:()通「為」,是/稱呼()開放 ()成、完成∕歸、返回 () 請託∕類
3.下列是一段現代散文,依據文意,甲、乙、丙、丁、戊排列順序最適當的是:
愈是靈心善感的詩人,愈是技巧高妙的詩人,
甲、悉聽自然 乙、不必勉強押韻 丙、形式上有韻與否
丁、也愈能引發讀者的共鳴 戊、他的作品節奏愈自然
但也不必故意避免用韻。(琦君〈不薄今人愛古人--我讀新詩〉
()甲丙乙戊丁 ()戊丁丙甲乙 ()丁乙丙甲戊 ()乙戊丙甲丁
答案:()
解析:由首句「愈是……」的句式可知,後面應接「愈」「也愈」較通順故先接(戊)(丁)末句「但也不必故意避免用韻」
可知(乙)應置於末句之前。依句意思考,(乙)句之前,作者應是強調詩不必勉強用韻,形式上應該跟隨自然(乙)前應為
(丙)( 甲),故選(B)
4.下列現代文學作家的文學風格,敘述不適當的是: ()洛夫: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所作新詩意象繁複、語言奇
詭,在詩壇有「詩魔」之稱 ()鍾理和:出生於日治時代,以短篇小說的創作成就最突出,然一生貧病交迫,被稱為「倒在
血泊中的筆耕者」 ()魯迅:為中國新文學運動後第一位白話小說作家,其作品狂人日記為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他
視小說為改良社會的工具,以尖銳諷刺的筆調寄寓感嘆,希望喚起大眾的同情與思考 ()紀弦:為臺灣現代詩壇上唯一與藍
星詩社、現代詩社、創世紀詩社與笠詩社,皆有深厚淵源的詩人。詩作意象突出、思想深刻,充滿對人生和現實的關懷
答案:()
解析:紀弦→白萩
5.先秦諸子的思想與文章各有其特色,請推斷下列敘述中的甲、乙、丙、丁各指何人? ()強調民貴君輕,其文表現出氣勢浩
然的風格 ()主張以嚴刑峻法治國,筆鋒峻峭犀利,論說透徹精闢 ()主張「守柔」「無為」的思想,是先秦重要的哲學
()曾學儒術,不滿儒家「禮」制,而提出「非禮」、「非樂」等主張
()
孔子
孟子
韓非子
荀子
()
老子
孟子
莊子
墨子
()
孟子
韓非子
老子
墨子
()
孟子
荀子
莊子
韓非子
答案:()
6-2
6.下列關於〈醉翁亭記〉寫作技巧與內容主題,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共使用二十一個「也」字及二十五個「而」字,重沓疊
複是為呈現景色豐富變化之美 ()首段就提出本文「山水之樂」「宴飲之樂」和「與民同樂」三種樂事 ()以剝筍法方式
逐層脫卸,介紹醉翁亭的位置 ()文章由醉翁亭始,末尾也結束於醉翁亭,是首尾呼應的寫作手法。
答案:()
解析:()「也」「而」字的使用主要非為呈現景色豐富變化之美,其用意是讓文意迴旋宛轉、清新別致,形成特殊風格 ()
末段才點出「與民同樂」的主旨,故不屬於此法 ()首段從「環滁皆山→西南諸峰→瑯琊山→讓泉→醉翁亭」層層遞進,移
步換形地介紹「醉翁亭」 ()末段以太守與民同樂的情懷作結。
7.漢語常隨時代遷異而改變字詞意義或因前後文意而有不同的釋義下列文句 內的詞語前後詞義相同的選項是 ()
古時大官出巡時,出動大批人馬,「前後呼應」的,好不威風/寫作要點裡有一句話說「前後呼應」波瀾生,文章有了貫通,
自然會有波瀾的氣勢 ()你待父母不孝,當心「出爾反爾」日後兒女也如此待你/人生在世就講個信字「出爾反爾」難以
立信 ()這件無頭公案,經過一番調查,事情真相總算「水落石出」/冬日出遊,眼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他從盛
氣凌人一變而為諂媚溫馴,「前倨後恭」,莫此為甚/也許是人性的弱點吧!社會上像他那樣「前倨後恭」、 趨炎附勢的人還真
不少。
答案:()
解析: ()前行的向後呼喚,後繼的向前應答/指文章結構嚴謹,前後意思互相照應 ()你怎麼對待人,別人就如何待你/人
的言行前後反覆自相矛盾 ()事情真相大白/冬季水位下降使石頭顯露出來 ()皆指先前傲慢無禮後又謙卑恭敬
喻待人勢利,態度轉變迅速。
8.〈醉翁亭記〉全篇多處以「……者……也」的「判斷句型」呈現,所謂判斷句型是由「主語──繫語──斷語」組合而成,文
言的肯定判斷語多用「謂」「是」作繫語,但常常省略。請問下列不屬於判斷句型的選項是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
菊,花之隱逸者也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
答案:()
解析:()顧炎武〈廉恥〉。語譯:禮、義、廉、恥,是國家的四大綱紀 ()周敦頤〈愛蓮說〉。語譯:菊花,是花中隱居的高士
()是主語+謂語(表語)的表態句。陶淵明〈桃花源記〉。語譯:青草芬芳鮮美落花繁多 ()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語譯:西湖最美的時候,是在春天與有月亮的晚上。
9.下列關於歐陽脩的描述,正確的選項是 ()「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
常置酒一壺,以吾一老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之語,可知其「醉翁」之號的由來 ()歐陽脩的家境貧寒,
啟蒙於母親的「畫荻學書」,也曾「斷虀畫粥」,在僧舍苦讀,終在二十四歲中進士 ()文學方面,不僅散文平易清新,詩、
詞亦清麗婉約,情味深長 (D)精於史學,私撰《新唐書》,並與宋祁合著《新五代史》
答案:()
解析()「六一居士」的由來 ()「斷虀畫粥」的事蹟出於范仲淹,他少時家境貧苦在長白山僧舍讀書每天以二升粟煮粥,
過夜凝結後,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食二塊,再切一些醃菜佐食 ()私撰《新五代史》,與宋祁合著《新唐書》
10.在閱讀完〈愛的辯證〉(一題二式)兩首詩後可以知道詩人要辯證的主題是 ()愛情要有生死以之的執著還是現實理性的
思考 ()愛情需在乎天長地久的永恆還是曾經擁有的精采 ()愛情與友情陷入兩難時的掙扎與抉擇 ()愛情於現實生活
之必要性。
答案:()
解析:由式一的死亡與式二的登岸而去,可知答案應為()
11. 關於洛夫〈愛的辯證〉式二的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非我無情/只怪水比你來得更快」點明主角放棄愛情的原因 ()
「裝滿一口袋的/雲彩 以及小銅錢似的/叮噹的誓言」以「雲彩」及誓言如「銅錢叮噹」,寓告這段愛情的稍縱即逝 ()
「我黯然拔下一根白色的羽毛/然後登岸而去」以「拔下羽毛」表現對愛情的失望 ()「風狂,雨點急如過橋的鞋聲/是你
倉促赴約的腳步?」可以呈現等待的熱切。
答案:()
6-3
解析: ()是理性思考下,決定保存生命以等待愛情的可能性,沒有放棄愛情 ()「雲彩」、誓言如「銅錢叮噹」是表達兩人回
憶是輕快且愉悅的 ()拔下「白色的羽毛」正表現沒有放棄愛情,「登岸而去」只能說明他放棄這次的約定。
12. 在〈愛的辯證〉式一中:「水來我在水中等你/火來/我在灰燼中等你」詩中,詩人想像尾生的心情與下列詩句最為相近的
選項是: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花開堪折直須
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D)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答案:()
解析題幹與()皆有至死不悔的愛情執著 ()從愛情的角度解釋是指已經歷深愛過的人(或愛情)對其他的人(或愛情)
便不那麼重視在乎。元稹〈離思〉。語譯:曾經看過浩瀚大海的震撼,便無法被其他流水所感動;除了圍繞巫山的雲霧,其他
的雲霧實在難以使我動容 ()從愛情的角度解釋,是指感情路上的曲折和峰迴路轉。辛棄疾〈青玉案〉語譯:我在人群中千
次百次地尋覓他的身影,突然回頭,卻看見那人獨自站立在燈光稀落隱微的地方 ()要及時把握生命的美好。無名氏〈金縷
衣〉。語譯:花開盛放時,想要就得摘取,不要等到花謝凋零後,對著空枝喟嘆 ()李商隱〈無題〉。語譯:春蠶的絲綿綿不
斷,只有到死時才能吐盡;蠟燭的淚點點常滴,只有燃成灰燼才能淌乾。
13. 〈馮諼客孟嘗君〉一文中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這句話的意義是 (A)齊王確立了孟嘗君崇高的
地位 ()齊王想要罷黜孟嘗君 (C)齊王出於對先王的感念,禮遇孟嘗君 (D)齊王以謙遜的態度禮賢下士。
答案:()
解析:齊王想要廢除孟嘗君的相位,故說出這樣委婉暗示的託辭。
14. 〈馮諼客孟嘗君〉一文中,梁國禮聘孟嘗君,馮諼卻誡之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馮諼此語用意
是: ()向孟嘗君誇耀千金、百乘的貴重,足見自己深厚的遊說功力 ()請孟嘗君行事低調,否則禮聘之事難成 ()警告
孟嘗君若未妥善處理梁、齊關係,恐將引起戰爭 ()教導孟嘗君挾外援以自重的計謀。
答案:()
15. 〈馮諼客孟嘗君〉一文中,最能看出馮諼才能的敘述是: ()孟嘗君出記欲收責於薛馮諼署曰「能」 ()孟嘗君為相數
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馮諼謂(梁)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 ()
諼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
答案:()
解析:()本段敘述僅「看似有能」 ()屬於全面肯定馮諼的才能 ()顯現馮諼的外交才華 ()揭示馮諼寄食門下的原因。
16. 閱讀引文,並選出說明正確的選項「只有兩種魚會如此和漁船戲耍:海豚通常在陽光燦爛波面平靜下成群出現,牠們追著船
隻或在船舷邊跳躍,向漁人現露著頑皮的眼神。丁挽,只在陰冷灰暗巨浪滔天的天候下孤獨出現,牠不會主動追逐船隻,而是
等候勾引著船隻的追逐。牠把眼睛埋在水面下,讓漁人感覺牠的狡黠和神祕。」 ()丁挽的形象是陰險又狡猾、充滿仇恨的
復仇者 ()丁挽以成群結隊的龐大魚群追逐著船隻 ()運用映襯的手法,對比海豚與丁挽 ()丁挽在陰冷灰暗巨浪滔天候
下,追逐著海豚。
答案:()
17. 下列有關〈丁挽〉一文的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海湧親像水查某」是以女人的母性特質,來形容大海無限的包容力
()「那是一場滔天巨浪般的演出,沒有劇本、沒有觀眾」其中「沒有劇本」意指捕漁過程無法演練,也無法預知結果 ()
「碼頭上,人群聚攏過來,圍觀讚嘆著躺在甲板上的丁挽」點出作者與丁挽艱苦對戰而後勝利的結果 ()「紅!在那裡紅─
─咧」第一個紅是發語詞,第二個紅則表示發現丁挽。
答案:()
解析:()呈現大海神祕而誘人 ()作者並未鏢獲丁挽,是海湧伯 ()第一個「紅」字表示發現丁挽,第二個「紅」表示丁挽的
桀驁不馴。
18. 下列文句何者最能表現丁挽不服輸的頑強性格? ()海洋以其繽紛多樣的魚群誘惑漁人又以翻臉無情的風浪疏離著漁人
()看著腳下的丁挽,那碩大美麗的身軀毫無遮掩的浮現在我眼裡,像掀開美女面紗或破蛹而出的蝴蝶,那突破遮掩後的唐突
美麗震撼顫動了我的心 ()即使在那根旗子被鏢魚船發現而展開追逐時,牠也會像一個奔跑的旗手,一個意氣風發不輕易降
下旗子的旗手 ()海湧伯曾經說過,鏢丁挽要正中牠的背脊。魚叉刺入背脊後丁挽會全身僵硬無力,只能沉沉下潛。
6-4
答案:()
19. 「今有人於此,少見黑曰黑,多見黑曰白,則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辯矣。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甘苦之
辯矣今小為非則知而非之大為非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
辯義與不義之亂也。」關於墨子上述言論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今小為非,則知而非之」其中兩個「非」字,詞性
與解釋均不同 ()舉顏色和味道,說明「少」「多」是指人數的多寡只要人一多就會盲從眾人之說 ()「此人不知白黑
之辯矣」的「辯」字,義同於「辯護」的「辯」意 ()「從而譽之,謂之義」可知墨子肯定此觀點
答案:()
解析: ()「少」「多」是指數量的多寡,指一個人小事上會判別對錯,但在大事上卻分不清是非曲直()題幹「辯通「辨」
義為「分別」「辯護」「辯」義為「爭論是非曲直」 ()「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得知墨子以激問口吻,出質疑
表示反對。
20. 「殺一人謂之不義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說往殺十人十重不義必有十死罪矣殺百人百重不義必有百死罪矣
關於引文的解說正確的選項是 ()「若以此說往」中的「往」有類推的意思 ()蘊含有「殺人償命」的意思 ()「重」
讀為ㄓㄨㄥˇ,通「種」,種類之意 ()本段文字使用了層遞修辭。
答案:()
解析: ()ㄔㄨㄥˊ,「倍」之意。
21.閱讀引文,選出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故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故子墨
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 ()「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是映襯手法 ()「惡得不禁惡而勸愛」的兩個
「惡」字意義相同 ()「勸愛人」的「勸」字有「鼓勵」之意 ()「子墨子」的第一個「子」字是弟子用以尊其師的敬稱。
答案:()
解析:題幹出自《墨子.兼愛》。語譯:所以,聖人是以治理天下為任務的人,怎麼可以不禁止互相憎恨,而勸導鼓勵互相親愛
呢?所以天下的人能互相親愛,就會太平;互相憎惡,就會紛亂。所以墨子說「不可以不勸勉去關愛別人」的道理,就在這裡
()第一個「惡」字:音ㄨ,何、怎麼;第二個「惡」字:音ㄨˋ,仇恨。
22.孟子雖稱墨子「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仍批評「墨氏兼愛,是無父也」,斥其「兼愛」主張為邪說,請問孟子主要是針對
下列哪一種觀點? ()以為人之於就兼相愛交相利也譬之猶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於天下 ()今唯無以厚葬久
喪者為政,國家必貧,人民必寡,刑政必亂 ()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
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所以知天愛民之厚者不止此而足矣曰殺不辜者
天予不祥。
答案:()
解析 ()強調天下走向兼愛相利是自然的趨勢。出自兼愛。語譯:認為人們趨向於兼相愛交相利,就好比火向上燃燒,水向下
流動,就天下大勢來看,是無法阻止的 ()反對儒家的厚葬久喪。出自節葬。語譯:今天倘若以厚葬久喪者為政,國家必定
貧窮,人民必定稀少,政治必定紊亂 ()論述上天愛民深厚,並以其懲罰殺害無辜的人為證明。出自天志。語譯:所知道的
是上天愛民深厚,還不止這些。這就是說如果有人殺害無辜的人,上天就會降給他災禍。
2326 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 2326 題。
脩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於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
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於是疏泉鑿石,闢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遊其間。
滁於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於清流山下,生擒其將皇甫暉、姚鳳於滁東門之
外,遂以平滁。脩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暉、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者,蓋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內分裂,豪傑並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數?及宋受天命,聖人出而四海一。嚮之憑恃險阻,剗削
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
外事,而安於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
脩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既得斯泉於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
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遊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
6-5
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慶曆丙戌六月日,右正直言知制誥知滁州軍州事歐陽脩記。(歐陽脩〈豐樂亭記〉
23.「民生不見外事,而安於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意謂 ()人民生計安定,無節外生枝之事,安然的在耕作及日常努力
育生者發葬死者 ()人民因此地偏僻而多不見外界事務安心的依農維生樂於生產而送走危及生命的一切因素 ()民生
物資雖因地處偏僻而不見外來物產,但滁州人仍安於此地的耕作生活而快樂的生活到老死 ()百姓生下來就不見外地的事
情,安心於耕田種地,穿衣吃飯,養老送終。
答案:()
24.下列何者是描寫春夏的景致 ()得斯泉於山谷之間 ()仰而望山俯而聽泉 ()風霜冰雪刻露清秀 ()掇幽芳而蔭喬
木。
答案:()
解析:()在山中發現泉水,與季節無關()觀賞山水之景無關季節()秋、冬()春、夏。
25. 綜觀全文,作者寫出滁州的何種景象? ()山明、水秀、時晴 ()物美、價廉、人多 ()景美、人和、年豐 ()地廣、
穀豐、人足。
答案:()
26. 本文主旨是 ()從建亭遊賞的平凡事,寫出天下太平,時和年「豐」人民方能安居「樂」業的大道理 ()寫該亭建亭的
緣起及此亭對滁州的意義 ()寫滁州風物並藉此側寫自己在滁州的政績,簡單而瀟灑的對政敵的批評作一「不回之回」的回
()寫當局為人民所作努力,一來凸顯自己的政績,二來對朝廷及當今聖上釋出善意。
答案:()
語譯:我到滁州任知州的第二年夏天,才飲到滁州一處甘甜的泉水。向滁州人打聽,在州城南百步遠近的地方找到了泉源。上有
豐山高聳而突兀,下有溪谷幽靜而深藏,其中一道清冽的泉水,水勢盛大,向上噴湧。我上下左右觀看,非常高興。於是鑿開
岩石,疏通泉流,開闢出一片地方建築亭子,與滁州的人們前往遊樂。
滁州在五代戰亂的時候,是兵家用武的地方當年,太祖皇帝曾率領周朝的軍隊在清流山下打敗李璟的兵馬十五萬人
捉南唐將領皇甫暉、姚鳳於滁州東門之外,於是平定了滁州。我曾經考察過當地的山川形勢,研究地方誌,登上高處瞭望清流
關,希望能找到皇甫暉、姚鳳被擒的地方。但當年親歷戰事的人都不在了,因為天下平定已經很久了。
自從唐代政治頹敗,海內四分五裂,天下豪傑並起,相互爭奪,到處都是敵對政權,數也數不清。到了宋朝承受天命,
人出世四海統一過去憑藉山川險阻稱王稱霸的人有的被鏟平有的自行消亡百年之間冷清清地只見清流山依舊高聳
清流河仍然清澈。想問當時戰爭情況,經歷過的人都早已死去了。今天滁州位於江、淮之間,地方偏僻,是船隻車輛、商賈遊
客都很少到的地方。姓生下來就不見外地的事情,安心於耕田種地,穿衣吃飯,養老送終。誰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讓百姓休
養生息,如雨露滋潤、陽光普照達百年之久呢!
我來到這裡,喜歡它地方僻靜而公事清簡又愛它的民風安恬閒適。既已在山谷間找到這樣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
來游,抬頭望山,低首聽泉。春天採摘幽香的花草,夏天乘涼於茂密的喬木,秋迎風霜,冬賞冰雪。秋冬的刻削裸露,春夏的
清幽秀茂,四時的風光,無一不令人喜愛。民眾也為年年穀物的豐收成熟而高興,樂意與我同遊。於是為他們推求這裡的山川
形勝,敘述這裡風俗的美好,使民眾知道能夠安享豐年的歡樂,是因為有幸生於這太平無事的時代。而宣揚皇上的恩德,和民
眾共用歡樂,這是刺史職責範圍內的事。於是便寫了這篇文章,並給亭子起名為豐樂。
慶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誥、知滁州軍州事歐陽脩記。
2728 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 2728 題。
戰國之游士則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樂於說之易合。其設心注意,偷為一切之計而已。故論詐之便而諱其敗,言戰之善
而蔽其患其相率而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勝其害也有得焉而不勝其失也卒至蘇秦商鞅孫臏吳起李斯之徒,
以亡其身;而諸侯及秦用之者,亦滅其國。其為世之大禍明矣,而俗猶莫之寤也。……或曰﹕「邪說之害正也,宜放而絕之。
則此書之不泯,其可乎?」對曰﹕「君子之禁邪說也,固將明其說於天下,使當世之人皆知其說之不可從,然後以禁則齊;使
後世之人皆知其說之不可為,然後以戒則明,豈必滅其籍哉?放而絕之,莫善於是。是以孟子之書,有為神農之言者,有為墨
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曾鞏戰國策序
6-6
27.作者認為戰國策的遊說內容以下說明錯誤的是()其計謀投機取巧不論道德只考量君主喜好 ()好自矜誇宣揚己是,
報喜不報憂的矯飾之詞 ()多為阿諛諂媚的小人之言對於國家一無助益 ()不僅自己深受其害亦使國破家亡的言論主張
答案:()
解析:其言論雖有為自己的利益考量,但不致於都是奉承之言,且只是失大於得,並非全無助益。
28.作者認為戰國策留存的目的是: ()與其盲目禁止不如說明來龍去脈 ()古代學說皆有留存價值,需好好珍惜 ()可以從
中看出先秦儒學與其他學說的異同 ()書中記載戰國時期的豐富史料,不可輕易廢棄。
答案:()
解析:僅()符合,其他無此說。
語譯:戰國游士就不是如此。不知道可以相信的真理,而喜歡去闡釋那些投君主所好的言語。心裡所設想的,只是取巧的計謀而
已。所以宣揚詐欺的便利而隱晦他的失敗,誇耀戰爭的好處隱諱他的壞處。這些說客們一起爭相去做,沒有人不得到好處,
是抵不過他的害處,不是沒有所得,卻比不過他的損失。最後到蘇秦、商鞅、孫臏、吳起、李斯這些人,也犧牲了他們自己;
其他諸侯和秦國採用他們的策略也滅亡了他們的國家他們明顯已經成為世界上的禍害而世俗的人還不明白……有人問
「邪說既然妨害正道,應該放棄、斷絕他們,這本書還存留世間,這樣可以嗎?」我回答:「君子要禁決邪說歪理,應該是指
出邪說的謬誤所在,使人知道邪說為何不可以信奉,然後才能全面禁止;使後世的人知道邪說為何不可以遵行,這樣才能明白
禁止的理由,哪有一定要銷毀這本書呢?貿然放棄而禁止他,沒有什麼好處。所以孟子的書裡面有批評神農氏、墨子學說的,
都將他們寫下而說明批評的理由。」
2930 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 2930 題。
人類生而為生態的消費者,只要存在,只要生活,無可避免的都將耗用生態資源。倘若合理取用,將可盡量減少非再生
資源的耗損,並讓可再生資源長期繼續使用。鬼頭刀除了提供我漁撈收穫(腸胃養分)之外,當我對該魚的生態行為作觀察,
並將這些感受與感動寫成文章,這時,鬼頭刀也提供我科學、哲學與藝文的養分。從〈鬼頭刀〉這篇文章的完成,不難看出,
鬼頭刀跟我的生命已經有了深刻多元的交集。而這時,我的身分仍是討海人。
這是我的生活紀錄,當漁夫時,記錄漁撈生活,隔年,當我轉而從事鯨豚生態觀察,所書寫記錄的,當然就是鯨豚生態以
及海上觀察工作等。重點是,我還是我,無論捕魚或生態觀察,兩樣都是我喜歡的海上工作,而且兩樣我都引以為榮。
鬼頭刀是多情的魚種,經常配對成雙,緊緊相伴。若換個角度看,當牠獵殺飛魚時,如一把速捷快刀,根本是凶殘無比的
飛魚殺手。虎鯨當過電影明星,黑白分明,與船隻互動時姿態從容大方,頗具王者之尊。若是看過牠們在海上獵海豚、虐海獅
及攻擊大鯨寶寶的獵食行為,相信很多人會轉而指責牠們陰狠凶殘。老天給各種生命不同位置,每個位置各有不同面相,也各
有不同標準的好與不好。好比各行各業,無論如何我們共同呈現了整體社會價值。好比大海中,有鯨、有魚、有討海人、有航
海人、有研究者……完全沒有高貴低賤之別。(節錄自廖鴻基〈討海到護鯨?〉,選自《聯合文學.主題特刊》
29.文章中「人類生而為生態的消費者,只要存在,只要生活,無可避免的都將耗用生態資源。倘若合理取用,將可盡量減少非再
生資源的耗損,並讓可再生資源長期繼續使用。」此概念與下列何者相近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子釣而不綱
不射宿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
答案:()
解析: ()強調不違農時。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減少非再生資源的耗損。出自《論語.述而》()強調資源要平均、
合理的分配。出自《論語.季氏》()實施王道讓百姓撫養生者、安葬死者時沒有遺憾。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語譯:()雞、狗、豬隻這一類牲畜,不要誤了牠們孵化繁殖的時期。()孔子用釣竿釣魚,不用魚網捕魚;用繫上絲繩的箭來射
鳥,但不射棲息在樹上巢中的鳥。()不擔心貧窮而擔心分配不均,不擔心人民少而擔心國家不安定。百姓在撫養生者、安葬
死者時都沒有遺憾,便是推行王道的開始了。
30.下列關於本文主旨的敘述何者最不適當 ()作者在說明自己從討海人到護鯨人的身分轉變過程 ()鬼頭刀是多情的魚種,但
從獵食者角度來看卻是個凶殘的殺手 ()作者之於鬼頭刀不僅是獵捕者同時也是觀察者 ()每個人存在於社會中存在著
多元的角色與面向,不該單向評斷
答案:()
解析:()作者認為自己同時可以是護鯨人、討海人。
6-7
二、多重選擇題:每題 2.5 分,共 30 (答錯倒扣 1/5 題分)
31.下列各組「」內注音符號所表示的字,前後字形相同的是:()「ㄆ一」肝瀝膽∕「ㄆ一」星戴月 () 「ㄨㄟˋ」然深秀∕
「ㄨㄟˋ」為奇觀 () 「ㄩㄥˇ」∕蜂「ㄩㄥˇ」而至 () 「ㄎㄨㄟˋ」於憂∕振聾發「ㄎㄨㄟˋ」 () 「ㄧㄥˊ」
繞徘徊∕晶「ㄧㄥˊ」剔透
答案:() ()
解析:() () ()湧∕擁 ()憒∕聵 ()縈∕瑩
32.「借代」是指說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借用與它有密切關係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一種修辭方法。
例如歐陽脩在醉翁亭記中,以「傴僂」「提攜」分別用來借代「老人」與「孩童」。下列成語同時借代「老人」與「小孩」
是:()頭童齒豁 ()黃童白叟 ()齯齒鮐背 ()黃髮垂髫 ()朱顏稚齒
答案: () ()
解析:()頭禿齒缺,指人衰老的樣子()幼童與老人。幼兒髮黃,故又稱黃童()老人。齯,音ㄋ一ˊ,老人大齒落盡後再生的
新齒,為高壽的徵兆。鮐背,謂老人背上生斑如鮐魚之紋,為高壽之徵,後用以代稱老人。鮐,音鮐 ()老人小 ()
33. 歐陽脩醉翁亭記:「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其中「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意即「有翼然臨於泉上之亭」。下列文
句「 」內屬於這種造句方式的選項是:()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 ()村南「有夫婦
守貧者」,織紡井臼,佐讀勤苦 ()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 ()如「有不嗜殺人者」, 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
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禦之 ()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於蘭臺之宮,「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
答案:() () ()
解析:題幹為「敘語(有亭翼然臨於泉上)+主語(者)」的句型,其中的敘語倒裝,還原後為「敘語(有翼然臨於泉上)+介
詞(之)+主語(亭) (A)為「敘語(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主語(者)」的句型,敘語倒裝,還原後為
「敘語(有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介詞(之)+主語(一言)。戰國策燕策。語譯:荊軻說:「現在我有一句話,
既可以解除燕國的禍患,也可以幫助樊將軍您報仇,您認為如何?」 (B)為「敘語(有夫婦守貧)+主語(者)」的句型,
敘語倒裝,還原後為「敘語(有守貧)+介詞(之)+主語(夫婦)周容芋老人傳語譯:子的南邊有一對守貧的夫婦,
妻子每天織布紡紗,取水舂米,勤苦的幫助丈夫讀書 (C)雖為「敘語(有不知而作之)+主語(者)」的句型,然敘語無倒
裝現象。論語述而。語譯:有一種人,自己對事理不明白卻妄自憑空創造,我絕不會這樣做 (D)雖為「敘語(有不嗜殺人)
+主語(者)的句型,然敘語無倒裝現象。孟子梁惠王上語譯:假使有一個不喜歡殺人的國君,那麼天下的人民全都要伸
長脖子盼望他了,要是真能這樣,人民歸服他,便像水向低處奔流一樣,浩浩蕩蕩誰能阻止得了呢? (E)為「敘語(有風颯
然至)+主語(者)」的句型,敘語倒裝,還原後為「敘語(有颯然至)+介詞(之)+主語(風)。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譯:從前楚襄王帶著宋玉、景差到蘭臺宮,忽然有一陣風颯颯地吹來,楚襄王敞開衣襟迎著風
34. 對於因果關係的敘述,下列文句屬於「先果後因」的選項是: ()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 ()及郡下,詣太守,
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項脊)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
者,滁人遊也 ()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答案:() ()
解析:(A)(因)戀桃花(故)不忍去湖上──先因後果 (B)(因)漁人詣太守,說如此(故)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先因後果
(C)(因)有神護(故)軒凡四遭火,得不焚──先果後因 (D)(因)前者呼(故)後者應──先因後果 (E)(因)馮諼之
計(故)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先果後因
35.下列關於〈醉翁亭記〉一文中「樂事」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禽鳥之樂遊人歸去,山林復歸清靜的快樂 ()滁人之
樂:生活無憂無慮,自在出遊的閒適之樂 ()山林之樂:欣萬物有託而自己也享受其間的隱居之樂太守之樂:政通人和,
百姓生活安適的欣慰快樂 ()賓客之樂:開懷暢飲,觥籌交錯的飲宴之樂 ()太守之樂:政通人和,百姓生活安適的欣慰
快樂。
6-8
答案:() () () ()
解析: ()歐陽脩仍任官職,且本篇並未出現隱居思想。
36.下列關於〈愛的辯證〉式一與式二的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式一的「水來我在水中等你」與式二的「一束玫瑰被浪捲走
/總有一天會漂到你的手中」分別象徵對愛情的等候與破滅 ()式二的故事描述與《莊子》的尾生故事結局較為接近 (C)
式二「我開始有了臨流的怯意」顯現在愛情面前,主角有了更現實、理性的思考 (D)式二中「洶湧至腳,及腰,而將浸入驚
呼的嘴」與式一「浮在河面上的兩隻眼睛」都可看出河水上升的現實狀況 (E)式一與式二都敘寫了尾生對女子赴約的期待。
答案:() () ()
解析: ()「一束玫瑰被浪捲走/總有一天會漂到你的手中」不是愛情的破滅,而是堅信自己的付出和愛意終究會傳到女子心裡
()《莊子.盜跖》敘述尾生「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與式一較為接近()死亡的陰影使愛情顯得「孤獨而空虛」 ()
式一在「浮在河面上的兩隻眼睛/仍炯炯然/望向一條青石小徑/兩耳傾聽裙帶撫過薊草的窸窣」呈現;式二則在「風狂,
雨點急如過橋的鞋聲/是你倉促赴約的腳步?……」整段呈現。
37.下列關於〈馮諼客孟嘗君〉一文的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嘗君由馮諼「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中
看出馮諼果有才能 ()全文通過具體事件的描繪,刻劃馮諼從無能到有能的成長歷程 ()由馮諼大展才能的情節烘托孟嘗
君的識人之明 ()以全文觀之,馮諼一而再,再而三高歌「長鋏歸來乎」,實顯露需索無度的貪婪 ()使用先抑後揚的手法
,極力渲染馮諼的才能。
答案:()
解析: ()孟嘗君在「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時,才看出馮諼果有才能 ()馮諼一開始的無能為佯裝
之後展現有才能的情節,並非強調其成長歷程 ()孟嘗君才智平庸無識人之明沒認清士的專長以致收債還須貼布
徵求,馮諼市義之舉,他也未產生警覺 ()由全文觀之,可知馮諼的行為應屬恃才求俸,而非需索無度的貪婪
38. 〈丁挽〉一文中,作者時常將丁挽和海湧伯並列比較,下列敘述符合事實的選項是: ()丁挽最終成功脫逃的英勇能力/海
湧伯「無輸無贏啦」的謙卑態度 ()丁挽負傷仍矢志戰鬥/海湧伯凌空擲鏢,正面與之對決 ()丁挽桀驁不馴、尖銳刁鑽
/海湧伯技術高超,細心大膽 ()丁挽尖嘴似一把武士的劍凌空砍殺/鏢桿在海湧伯手上像一把長劍,劍氣森寒 ()丁挽
只在陰冷灰暗巨浪滔天的天候下出現/除了對作者及粗勇仔友好外,對其他的人或事,都保持慣常的鐵寒面孔。
答案:() () () ()
解析: ()海湧伯成功捕獲丁挽。
39. 關於墨子〈兼愛〉一文的文句解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
;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說明不相愛肇因於「自利心」 ()「雖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雖」
字表示假設推想 ()「天下之亂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愛強調「亂」「不相愛」息息相關 ()「若
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意思是只要天下人能視人如己,就不會做
出傷害別人的行為 ()「故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意謂一定要禁止人民「交相惡」,鼓勵人民「兼相
愛」
答案:() () () () ()
40.先秦諸子中,儒 墨並稱顯學。但因墨翟站在平民立場的眾多觀點,自然不合封建君王的脾胃,故而秦漢之後,幾近絕跡。依
此觀察,下列各句論述,何者出自墨家的論點? ()「君臣之位猶天地之不可易也」「君臣之分當守節伏死而已矣」 ()
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
智,以功為己 ()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
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 ()明主之所導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何謂刑德?曰:
「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為人臣者,畏誅罰而利慶賞,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則群臣畏其威而歸其利矣 ()視人之國若
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人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不野戰,家主相愛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
答案:() ()
解析:() () ()均從統治者角度著眼,於在上位者的利益 ()兩句皆出自《資治通鑑》 ()《禮記•禮運篇》 ()《墨
子•非攻》()《韓非子•二柄》()《墨子•兼愛》。 .
6-9
41.行文中,兩個詞本要合在一起表達文意,但為了字數的限制或為求用字精鍊在前後文中各省去一個字的修辭手法,稱之為
互文」下列選項含有互文修辭的是: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將軍百
戰死,壯士十年歸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答案:() () ()
解析:()錯綜 ()回文句型。出自《老子》()出自〈木蘭詩〉()出自《詩經.小雅.蓼莪》()出自杜甫〈客至〉花徑
不曾緣客掃,今始為君掃;蓬門不曾為客開,今始為君開。
語譯:()真實的話不華麗,華麗的話不真實。()將軍和壯士歷經多年征戰,有的戰死了,有的多年後終於回來。()父母生下
我養育我。()野花叢生的小徑從未因客人的到訪,而好好打掃過;喜迎貴客,久閉的柴門今日為你而開。
42.下列文句含有時間副詞的是: ()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旋聞女子殷勤聲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
辨人 ()頃之,持一象笏至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
答案:() () () () ()
解析:()尋:不久。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旋:不久。出自蒲松齡《聊齋志異.口技》()久之:過了一段時間。出自
歸有光〈項脊軒志〉()頃之:不久。出自歸有光〈項脊軒志〉()已而:不久。
臺北市立永春高級中學 108學年度 第一學期 高二 第一次期中考
國文科試題答案卷 班級 座號_ _姓名_____
※應試完畢,請將答案卷繳回※
. 默寫填空:10(每格1分,凡錯、漏、衍字,扣1分)
若夫 1 2 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 3 4
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 5 6 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谿而漁谿深而魚肥;
泉為酒 7 8 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 9
10 ,眾賓懽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請於下列答案格內作答
(1)
日出而林霏開
(2)
雲歸而巖穴暝
(3)
佳木秀而繁陰
(4)
風霜高潔
(5)
負者歌於塗
(6)
行者休於樹
(7)
泉香而酒冽
(8)
山肴野蔌
(9)
觥籌交錯
(10)
起坐而諠譁者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