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永春高中 高一 108 上學期 語文領域 國文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其他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701.56 KB
頁數
4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9-09-19,离现在 6 4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4-1
臺北市立永春高中 108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期中考國文科試題卷
一、單選題(19 小題,每題 2 分,共 38 分)
1. 下列各組「 」中的字音,相同的選項是:
(A)修「葺」老屋/追「緝」嫌犯 (B)舊時欄「楯」/「循」規蹈矩
(C)習其句「讀」/案「牘」勞形 (D)吹奏笙「簫」/偃仰「嘯」歌
2. 下列各組「 」內的讀音寫成國字後,兩兩相同的選項是:
(A)ㄈㄟˇ」然成章/「ㄈㄟˇ」謗訕笑
(B)「ㄊㄠ」天大禍/雄辯「ㄊㄠ ㄊㄠ」
(C)ㄅㄧˋ」之無憾/坐以待「ㄅㄧˋ
(D)ㄘㄨㄟˋ」鍊成鋼/發揚國「ㄘㄨㄟˋ
3. 下列文句中,用字正確的選項是:
(A)你掌柁,我撐蒿,順著安農溪的柔波悠然漫遊
(B)五彩斑瀾的剪貼藝術,可說是臺灣的文化瑰寶
(C)柳樹枝葉的影子隨著微風擺動,真是跚跚可愛
(D)社區發展協會推廣觀光,不遺餘力,獲利頗豐
4. 下列「 」中的字義解釋,前後相同的選項是:
(A)垣牆周庭,以「當」南日/大丈夫「當」如此也
(B)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東家娶婦,西家「歸」女
(C)吾兒,久不見「若」影/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D)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是故弟子不必不
「如」師
5. 下列各組「 」內詞語的意義,前後相同的是:
(A)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B)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C)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D)「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
以六書
6. 下列文句□□處,最適宜填入的選項是:
甲、天色已近黃昏,夕陽從路旁成行成列的柳樹間□□過來,逆光的樹幹幾乎是
深褐色的。(席慕蓉〈今夕是何夕〉)
乙、我站在稻浪前,卻毫無隔閡,接續了童稚時期記憶,未經過時間這勤奮老嫗
撒鹽□□,依然鮮翠。(簡媜〈荒蕪〉)
丙、平靜,是因為覺得它理該如此,它理該如此拔地擎天。理該如此是一座倒生
的翡翠礦,需要用仰角去□□。(張曉風〈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A)透射/醃製/挖掘 (B)灑落/料理/俯觀
(C)映照/曝晒/測量 (D)擴散/調味/膜拜
7. 下列是一段古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生所謂立言者是也,生所為者與所期者,甚似而幾矣。
甲、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實遂,
乙、抑不知生之志,蘄勝於人而取於人邪?
丙、將蘄至於古之立言者邪?蘄勝於人而取於人,
丁、則無望其速成,無誘於勢利,養其根而竢其實,
戊、則固勝於人而可取於人矣。將蘄至於古之立言者,
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改寫自韓愈〈答李翊書〉)
(A)戊乙丙甲丁 (B)甲乙丙丁戊 (C)丙乙丁甲戊 (D)乙丙戊丁甲
8. 下列〈再別康橋〉中的文句,最能顯現「離別之際故作瀟灑,而難掩情深」
的選項是:
(A)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C)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D)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9. 〈項脊軒志〉中自述「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
其謂與埳井之蛙何異」,此段文字以自我解嘲的筆調來表示:
(A)夜郎自大的可悲心態 (B)有志難伸的抑鬱之情
(C)不問世事,怡然自得 (D)對前途的期許與自信
10. 沈復〈兒時記趣〉一文中,「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的「為所吞」為「二
蟲『被』癩蝦蟆所吞」的意思,語意上具有「被動」涵義。下列文句,語意
同樣具有「被動」涵義的是:
(A)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
(B)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C)李氏子蟠,年十七,不拘於時,請學於余
(D)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11. 下列文句,涵義與「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可互相闡釋的是:
(A)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B)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C)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D)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
12. 下列詩句,吟詠人物為孔子的是:
(A)青史上你留下一片潔白,/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澤。/江魚吞食了二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4-2
(B)周雖衰微,還礙不著你隱居/關外一片荒涼/你這把年紀/你的青牛又這把
年紀/能跋山還是能涉水?/夫子,我送你出關/但請留下五千言底稿
(C)那長沮、桀溺的諷嘲,也只是式微的塵埃/豈敢於面對我胸中/逐漸長高的
太山?/但是,誰知我去魯十四年/都化作臨河的一句/長嘆/還不如歸去
(D)齊宣王早忘了你/你還顧念那些可憐的牛羊/參加辯論比賽的人/都聰明地
引用你/但你比誰都寂寞/沒有版稅,沒有節日/沒有忘年的知音/徒然壓扁在
教科書裡
13. 〈只因為年輕啊〉:「人生世上,一顆心從擦傷、灼傷、凍傷、撞傷、壓傷、
扭傷、挫傷,乃至到內傷,哪能一點傷害都不受呢?」句中透過問句引發思
考,雖然沒有說出答案,但已隱含「不可能不受傷」的意思。下列選項中的
問句,不屬於此種用法的是:
(A)笑罷的學生能聽得進結論嗎?──只因太年輕啊,愛和恨是那麼容易說得清
楚的一個字嗎?
(B)但是你要保持一個完完整整不受傷的自己做什麼用呢?你非要把你自己保衛
得好好的不可嗎?
(C)小時候,父親是醫生,他看病,我就站在他旁邊,他說:『孩子,你過來,
這是哪一塊骨頭?』我就立刻說出名字來
(D)如果關懷和愛就必須包括受傷,那麼就不要完整,只要撕裂,基督不同於世
人的,豈不正在那雙釘痕宛在的受傷手掌嗎?
14. 閱讀下文,判斷下列選項中的體悟,可從本文獲得驗證的是:
等他們說完了,我忽然覺得驚訝不可置信,他們中間照我來看分成兩類,
有一類說「我從前愛玩,不太用功,從現在起,我想要好好讀點書」,另一
類說「我從前就只知道讀書,從現在起我要好好參加些社團,或者去郊遊」。
奇怪的是,兩者都有輕微的追悔和遺憾。
(A)年輕人貪婪而不知足,妄想不勞而獲
(B)人們總是嚮往未曾體驗過的生命經驗
(C)年幼無知的孩子只會盲從他人的想法
(D)與其追悔過往,不如從今日開始努力
15. 閱讀下文,本段文字旨在表達:
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並起。歷唐貞觀、開元之盛,輔以房、杜、
姚、宋而不能救。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
蓋三百年於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
三軍之帥。(改寫自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
(A)東漢以來駢文與諸子百家思想盛行,其來有自
(B)韓愈文武雙全,曾經征戰沙場,為士大夫典範
(C)有志之士倘若官職卑下,難以獲得天下人支持
(D)韓愈一生尊奉儒學,推動散文,政績卓有建樹
閱讀甲、乙二文,回答 16-17 題。
甲、
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
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
〈師說〉。(改寫自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乙、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
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
近諛。(韓愈〈師說〉)
16. 關於甲文文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柳宗元受孟子的影響,批評「好為人師」之徒
(B)魏晉以來,師道淪喪,弟子經常譁笑辱罵老師
(C)柳宗元認為韓愈為人過於狂妄,導致人緣不佳
(D)韓愈受人訕笑,也絲毫不動搖扭轉世風的意志
17. 比較甲、乙二文提及的唐代社會現象,二文皆有提及的是:
(A)社會上存在不平等的階級差距 (B)拜師學藝被視為一種奉承手段
(C)若有人從師問學,會受人嘲弄 (D)百工賤業收召後學,不恥相師
閱讀甲、乙二文,回答 18-19 題。
甲、
我一面吸吮咀嚼那金色的甘芳,一面流下淚來。我家,因父親的關係,自民
42 年至民國 104 年擁有一棟宿舍,我們在其間生活成長。然後,父母相繼棄
世,我們必須還屋。把這棟曾在狂風驟雨之夜與我們相依為命的房舍繳交回國防
部。而這芒果,就是我跑到屏東故宅──那棟不再屬於我的故宅──中去摘來的。
這是故宅院子裡西邊那棵樹上的。從前,母親身體安祥時,芒果季節我們若
未回家,她常會打包寄來臺北。「臺北沒芒果賣了嗎?你就不能省點心嗎?」父
親咕咕噥噥,然而母親還是照寄。
今朝晨涼中,趁我齒牙猶健,鼻舌尚敏,我來啖我昔日故園中的果實,來重
溫我猶暖的對雙親的感念。(改寫自張曉風〈這些芒果,是偷來的嗎?〉)
乙、
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吾
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閤子,且何謂閤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
室壞不修。其後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閤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
後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歸有光〈項脊軒
志〉)
18. 下列有關甲、乙二文中「故居」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二文皆是作者離鄉多年後,偶爾回故居暫住的憶往之作
(B)二文皆透過作者與親人昔日在故居中的對話,表達對親人已逝的傷懷
4-3
(C)甲文的「重返故居」顯示思親之切,乙文的「室壞不修」暗示作者尚未走出
喪妻之痛
(D)甲文直接指出作者與家人曾同住故居 62 年,乙文則以「五年」、「六年」揭
示作者與妻曾同住故居 11
19. 「樹」在甲、乙二文中的意義,最適當的解說是:
(A)甲文的芒果樹象徵父母安康
(B)乙文的枇杷樹象徵思念長存
(C)二文作者皆於親人亡故後「植樹」紀念
(D)二文皆透過「樹在人去」領悟生死有命
二、多選題(11 小題,每題 3 分,共 33 分。每題有 5 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
是正確的選項,請將正確選項畫記在答案卡。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
答對者,得 3 分;答錯 1 個選項者,得 1.8 分;答錯 2 個選項者,得 0.6 分;
答錯多於 2 個選項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20. 下列各組「 」內字音相同的是:
(A)龍「蟠」虎踞/「幡」然悔悟 (B)阿「諛」奉承/膏「腴」豐美
(C)「踰」庖而宴/「逾」期不歸 (D)「貽」誤軍機/甘之如「飴」
(E)「垣」牆周庭/「坦」誠相待
21. 下列「 」中的詞語,運用正確的選項是:
(A 淑芬退休後,常與友人登山自娛,「扃牖而居」,好不自在
(B)常見許多人到河堤悠閒散步,「人至不去」,滌去一日塵慮
(C)過度自我膨脹,妄自尊大,那與「埳井之蛙」又有什麼差別
(D)嘉嘉為人固執而不知變通,經常陷入「促狹刁鑽」的牛角尖
(E)舊曆新年時,家人團聚歡騰,一派「萬籟有聲」的熱鬧景象
22. 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句中,前一個「老」字為動詞,後一個
「老」字為名詞。下列「」中的詞性,前後次序與此相同的是:
(A)「聖」益「聖」,愚益愚
(B)「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C)「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D)「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E)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23. 下列「」內詞語,解釋正確的是:
(A)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十六歲
(B)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四或五隻
(C)「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七十八個
(D)蓋予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
(E)「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舊曆十五日
24. 〈項脊軒志〉中提到「然余居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所指「可悲」之事
包含:
(A)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 (B)諸父異爨,客踰庖而宴
(C)先妣早逝,撫今追昔,不勝歔欷 (D)瞻顧先大母遺跡,令人長號不自禁
(E)書軒屢遭變故,凡遭四火,得不焚
25. 下列〈項脊軒志〉中的文句,情境上能表現「物是人非,對景傷情」的是:
(A)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B)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
(C)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臺
(D)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E)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閤子,且何謂閤子也?」
26. 下列《論語》中的文句,涵義說明正確的是:
(A)願無伐善,無施勞:希望你不要誇耀才能、張揚自己功勞
(B)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的道,講究竭盡心力、推己及人
(C)克己復禮為仁: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都合於禮,就是仁德的表現
(D)故舊不遺,則民不偷:上位者不遺棄故交舊友,人民就不會刻薄無情
(E)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天下如果太平,我孔丘就不必和誰來改變這種局勢
27. 將兩種相反的事物或概念放置在一起,給人極鮮明的形象和極強烈的感受,
稱之為「對比」手法。下列文句符合此種寫作手法的是:
(A)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C)中國元雜劇裡老旦上場照例都要說一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D)只因年輕,只因一身光燦晶潤的肌膚太完整,你就捨不得碰撞,就害怕受創
嗎?
(E)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
而恥學於師
28. 某地為韓愈建祠,適合懸掛的對聯為:
(A)菊經難留彭澤令,桃源中住武陵人
(B)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C)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D)佛骨謫來,嶺海因而生色;鱷魚徙去,江河自此澄清
(E)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氣,青蓮居士謫仙人
29. 下列關於現代作家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4-4
(A)吳晟──能納古典於現代、融藝術於生活
(B)徐志摩──擅長以穠麗的文字表現濃烈的情感
(C)琦君──以新詩、散文享譽文壇,作品皆具有批判的色彩
(D)張曉風──文筆風格有時甜美溫柔,有時辛辣諷刺,亦秀亦豪
(E)王溢嘉──作品疏淡自然,情感真摯,尤其擅長描寫日常瑣事
30. 關於「古文運動」的流變,下列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魏晉南北朝流行駢文,崇尚古直樸實的文風
(B)初唐陳子昂等人,提倡漢魏風骨,為古文運動先驅
(C)中唐韓愈、柳宗元大力提倡形式自由、內容充實的散文
(D)北宋歐陽脩尊崇韓愈文章,主張文以明道,古文從此為文章正宗
(E)明代茅坤選錄韓愈、歐陽脩等八位作家作品,編為《唐宋八大家文鈔》
三、混合題(3 小題,單選題每題 2 分,問答題每題 3 分,共 7 分)
衰老,也許更類似於一種自我放逐,跌跌撞撞地,孤單走去一個不想被人找
到的地方。
但是,我彷彿感覺得到,在他衰老的肉身之下,靈魂內裡的自我意識並未消
失,只是他被困在一個機械有些故障,按鈕經常失靈的太空艙裡,無法接受到清
楚的地球發訊,也因電力不足讓頭腦指令轉達變得吃力。
也許,他正漂浮在人類經驗中最神秘的時空,一個老化後的宇宙,我們每個
人都終將前往的他方。
然而探險仍在繼續。每一位老人都正在這段漂浮中,體驗著只屬於他們的宇
宙風景。雖無法將這段旅程的心得回傳分享,但不表示他沒有在感受著,感受著
那個重力在逐漸改變中的時空。
每一個老人都像是一艘朝更遠的宇宙發射出去的太空梭,生命的探索都仍在
進行中。在身邊負責照顧的我們,就是他們在外太空漂流時,唯一的地面塔台,
他們的通訊領航員。
終會有那麼一日,科技最後幫我們解開這個神秘航程的意義。到了那天,一
切都會有解釋,我們的父母在晚年,到底去了哪裡?……
有一天看護跟我說,爺爺昨天半夜突然起床,跑去廚房開冰箱。
「我問他,爺爺你要找什麼?他說,小弟要喝牛奶了。」印傭說到這裡咯咯
樂不可支:「小弟?那是誰。他說,我小兒子。我就跟他說,爺爺,你兒子已經
長大了,不要喝牛奶了!去睡覺了!講講以後好像他有想起來了。」
印傭覺得這個小插曲很有趣,但聽在我耳裡有一點心酸,一時無言,同時又
像是有一股濕暖的風吹進了心口。
閉上眼,想像父親開冰箱的畫面。
我知道,在深層的精神面,父親知道自己在「家」。他也知道,我就在他身
邊。
雖然那個我,整整小了五十歲。
我們都失智。
父親無法記得的是剛剛發生過,我則是忘記了很久很久以前的那個自己。忘
記在我幼小的時候,年輕的父親肯定不止一次,曾在夜裡起來幫我泡過牛奶。
(改寫自郭強生〈我們都失智〉)
31. 文中敘述印傭看護父親時的小插曲,用意是說明:
(A)人們容易記得照護老人衣食,卻忘了關懷對方內心
(B)一旦子女將照護責任委託給看護,就忘記晨昏定省
(C)父親忘記子女早就長大,未曾忘記對子女付出關愛
(D)作者希望遺忘自己已然成年的事實,回到童年時光
32. 本文題名為「我們都失智」,旨在表達:
(A)愧疚於忘記父親養育自己的辛勞 (B)感嘆健忘真是全人類的共同病症
(C)懺悔自己棄養了年邁失智的父親 (D)作者感受到光陰消逝、生死無常
33. 參考底下示例,說明文句使用什麼寫作手法?表達什麼涵義?將答案寫在答
案卷上。(建議作答字數:30-40 字)
【示例】文句○
1
無法接受到清楚的地球發訊,也因電力
不足讓頭腦指令轉達變得吃力
【示例】文句○
1說明
「無法發訊」比喻老人雖然「靈魂的自
我意識」還在,但因為失智,難以與他
人溝通訊息
文句○
2
只是他被困在一個機械有些故障,按鈕
經常失靈的太空艙裡
文句○
2說明
請說明文句使用什麼寫作手法?表達什
麼涵義?
將答案寫在答案卷上
四、默寫題(10 小題,每格 1 分,共 10 分。請使用黑色墨水筆,以繁體楷書書
寫,字跡應力求端正)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1.!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
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
(2.),(3.),(4.)!
(5.),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6.),授之書而習其句
讀者也,(7.)、解其惑者也。(8.),(9.),(10.),或不焉,小學而大
遺,吾未見其明也。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