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永春高中 高一 108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其他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825.78 KB
頁數
5
作者
唐裕凱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9-10-18,离现在 6 1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4-1
※請務必劃記正確班級、座號
一、單選題(70 分)
1題至第 35 每題 4個選項其中只有 1
是最適當的選項,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
區」。各題答對得 2分,未作答、答錯、或畫記多
1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行政區劃的增設主要有國防、治安及賦稅等考量。請問
導致下圖「一府三縣」的行政區劃,變成「一府二縣四
廳」,主要是因為經歷了何事?
(A)朱一貴事件(B)林爽文事件(C)戴潮春事件(D)漳泉械鬥
2. 1795年臺灣天地會起事皇帝給臺灣官員的上諭寫道:
臺灣地方向分漳、泉粵三庄,伊等類聚群,遇有事
端,彼此轉得互為牽制,即如林爽文滋事時,悉賴客家
人,是以要犯得以就擒,迅速集事。」我們可以如何解
讀上述資料? (A)清廷利用臺灣族群分化治理臺灣
(B)清廷官員貪汙腐敗引發臺灣械鬥 (C)清廷站在客家
族群立場處理械鬥問題 (D)台灣械鬥有賴清廷介入達
到調解的效果
3.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熟番初歸化時,不擇婚。男皆
出贅,生女則喜,以男出贅女招夫也。女及笄,構屋獨
居;番童有意者,嘴談琴挑之。……女出而招之同居,
曰牽手。逾月各告於父母,以沙帕青紅布為聘」請問:
我們可以如何理解這則資料?
(A)反映母系社會中女性是婚姻主體
(B)原住民族皆具有重女輕男的習俗
(C)男子在原住民社會中不受到重視
(D)女子能主導部落中各種權力事項
4.請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早期學者認為南島語族來自亞洲大陸東南部、
南洋群島或台灣。語言學家認為,通常起源地
的語言差異較大,而台灣原住民的語言分歧大
,故台灣可能是南島語族向外擴散的起點
資料二:考古學家發現,海南島東部海岸出土的新石器
時代遺址,與台灣同時期的遺址十分相似。專
家指出,他們很可能都有來自共同的早期文化
傳統,由此可說明南島語族可能經由中國華南
到中南半島,再擴至太平洋諸島嶼。
請問:關於上述這兩則資料我們可以如何理解?
(A)兩則資料皆認為台灣是南島語族擴散的起源地
(B)南島語族由海南島移動到台灣進而往各地擴散
(C)語言的多樣性是兩則資料共同肯定的重要因素
(D)南島語族起源地具有多元路徑擴散的不同解釋
5.某個時期,統治者為了便於控制各地原住民,要求每個
村社選出長老自行管理村內事務統治者發給每位長
老銀飾藤杖當局旗幟作為權力象徵長老除了定期參
加召開的會議報告轄區內的事統治當局也會加以考
核並給予獎懲請問這是台灣何時的原住民政策?(A)
荷治時期 (B)鄭氏時期 (C)清領時期 (D)日治時期
6.台灣某個時期頒布以下規定「臺灣流寓之民,凡無妻妾
產業者,應逐回過水,原籍管束:其有妻子產業者,
願繼續居臺灣者,該府縣即移知原籍,申報臺廈道稽
,仍報明督撫存案。若犯徒罪以上者不論妻子產
業有無,概行押回原籍治罪不許再越渡請問此規
定頒布的背景為何?
(A)避免台灣再度成為反抗勢力的據點
(B)試圖打擊與削弱在台灣的鄭氏政權
(C)防止日本等諸列強進犯台灣的野心
(D)化解台灣層出不窮民變與械鬥問題
7.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北路諸羅、彰化以上至淡水、
雞籠以及東部後山地方,婦女不及數百人,南路自鳳
山、新園至琅嶠,婦女亦不及數百人」請問:上述情
景應發生於何時?(A)1640 (B)1740年代 (C)1840年代
(D)1880年代
8. 閱讀資料回答問題「臺灣海外孤懸,緩急勢難策應,
民情浮動易為反側然自陳周全蔡簽諸逆寇亂屢萌
卒無兵變者其父母妻子皆在內地懼於顯戮,不敢有
二異心也。前人猶慮其難制分布散處,錯雜相維,用
意至為深密今若罷止班兵改為招募則以臺人守臺
是以臺與臺人也設有不虞彼先勾接將帥無所把握
吾恐所憂甚大不忍言矣這則資料主要論述的重點為
何? (A)海禁令頒布後的影響 (B)肯定班兵制度的重
(C)開放攜帶家眷的背景 (D)弭台灣民變的急迫性
9.請閱讀資料回答問題「職道核查檔案,六年間某國商
船遭風被琅嶠生番戕害一案前臺灣鎮總兵劉明燈
臺灣道吳大廷,曾有『琅嶠不隸版圖、為王化所不及』
之奏。前憲臺吳撫憲亦即據以入告劉前鎮、吳前道
等並以此言照會某甲原文兩件抄呈察閱現某甲為
日本主謀彼如藉前說以為憑藉恐反添枝節請問
此事件後的局勢發展為何?(A)給予美國派遣軍隊出兵
琅嶠的藉口(B)強化原住民在番地的管轄 (C)清廷治理
臺灣轉趨積極 (D)割讓土地給予出兵國家
10.請閱讀資料回答問題「歷年開山撫番,虛糜鉅款,久
無實效,覆轍何為。臣與道員林朝棟力排眾論,一意
經營,所恃不增一兵,不增一餉,縱無成效,抑復何
傷?今幸賴天威,半歲之間,招撫四百餘社,薙頭歸
化,逾七萬人。前山舊墾田地二萬畝,畏番棄置,灌
臺北市立永春高級中學 108 學年第 1期高一歷史科第一次期中考
班級___ 座號__ 姓名____
範圍:第 1章〜第 3章第 1
4-2
莽塞途,現已重新墾熟,既可開疆設縣,為國家久大
之謀,又可建營分屯,杜民番仇殺之禍,所裨於臺灣
全局實大且深請問這位官員為何人?(A)沈葆楨(B)
丁日昌(C)劉銘傳(D)邵友濂
11.閱讀資料回答問題「夫澎湖、大灣,上下官兵船隻挹
,則番船不許出入紅夷不許互市。然泉、漳二郡商
販東西兩洋農賈之利比比然也自紅夷肆掠,
洋船不通,海禁日嚴民生憔悴。一夥豪右奸民椅藉
勢官結納遊總官兵……載物出外海逕往交趾日本
呂宋等夷買賣覓利禁愈急而豪右出沒愈神法愈嚴而
衙役賣放更飽且恐此備營生無路東奔西竄,如李旦
之徒,仍走夷鄉,代為畫策,更可慮也。」請問:我
們可以如何理解這則資料 (A)倭寇肆虐下政府頒布法
令試圖解決問題(B)海禁令的頒布反使沿海商民形成海
盜集團 (C)官商勾結的結果導致商人對外貿易的虧損
(D)外國勢力的進入影響治安並引起百姓恐慌
12.閱讀資料回答問題「大凡治家治國,以食為先。苟家
無食,雖親如父子夫婦,亦難以和其家;苟國無食,
雖有忠君愛國之士,亦難以治其國……今歸版圖,亦
以此為則,照三年開墾,然後定其上、中、下則,以
立賦稅但此三年內,收成者借十分之三以供正用。
農隙,則訓以武事;有警,則荷戈以戰;無警,則負
耒以耕。寓兵於農之意如此」請問:上文所述為台灣
何時的土地制度?(A)荷蘭時期 (B)鄭氏時期 (B)清領時
(D)日治時期
13.「霞海城隍廟」是大稻埕最著名的廟宇,每年的城隍
祭典更是臺北最盛大的祭典其建立於咸豐 3「頂
下郊拼」後,械鬥失敗的同安人,帶著神像遷往大稻
埕發展,於咸豐9年興建。請問當時的「頂下郊拼」
屬於哪一種分類械鬥的形式? (A)不同省籍之爭
(B)不同姓氏之爭(C)職業團體之爭(D)商業利益之爭。
14.閱讀資料回答問題「閩省風氣俗悍民刁,向稱難治。
然臣查鄰里小民最畏官勢,亦甚有良心;官長如果清
廉,即聽斷偶誤,亦皆心服,以為官長未得錢也。自
貪吏輩出,以詞訟為取利之源、以械鬥為斂財之輩,
不但不能養之,並其所養者而奪之;不但不能教之
並其服教者而誣之;而民心始離矣。始而怨官,繼而
仇官;遂至抗糧、械鬥之風日益滋甚。」請問:這則
資料論述的重點為何? (A)動亂原因應歸究官逼民反
(B)閩省風氣剽悍常滋事聚眾 (C)械鬥民變頻傳百姓難
教化(D)官商勾結的情形日益嚴重
15 某生閱讀一份資料寫著「大明澎湖安撫司⋯⋯」等相關
文句的古文書。請問某生在進行研究時,對於這份古
文書的性質應有怎樣的認識? (A)這份文書為假
為明朝未在澎湖設置過官府 (B)這份文書為假安撫
司為清朝時在澎湖設立的 (C)這份文書為真安撫司
存在於荷治至清領時期 (D)這份文書為真安撫司為
鄭氏時期在澎湖設立的
16.請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臺灣是倭寇的巢穴時日久了勢必與洋夷復
到時候更難對付若能使洋夷與倭寇自相
殘殺而我可坐收漁利如此能根本解決問題
,百年之內無洋夷與倭寇之患
資料二中國人已在安平與日本人進行貿易我們若在
安平定居應當可以防止他們的交易不如此
行事將失去所有其代在日本的絹絲貿易利益
請問:我們可以如何理解這兩則資料?
(A)資料一為清廷實施渡台禁令的背景
(B)資料二中的「我們」應為鄭氏政權
(C)兩則資料皆在討論政治與經濟議題
(D)兩則資料發生的時間應為十七世紀
17.台灣某一時期對原住民的管理提出以下看法:
甲:蕃界平定後,蕃務的要義便是蕃人撫育事業的問
題,蕃童教育是蕃人撫育的一部分
乙:蕃界的現狀,各蕃社各自一方割據山頭,相距幾
公里交通往來不便是故若要在蕃地普及教育,
最好在各蕃社的駐在所設置教育所…巡查可兼任
教育、換蕃、醫療等事務。
請問:依此政策管理原住民族,應為台灣哪個時期?
(A)荷治時期 (B)氏時期 (C)清領時期 (D)日治時期
18.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原本每月都必須上繳稅額現在稅額又增加一
收稅吏和士兵又經常利用夜晚挨戶催繳,
並乘機敲詐引起民間相當不滿這樣的社會
發生民變是遲早的事。
資料二統治者動員麻豆新港大目降等社的平埔族
配合軍隊搜捕反抗軍…反抗軍住紮在高地與
當局展開激烈戰鬥,因只能用弓箭、石塊抵
抗,最終仍遭當局鎮壓,起事失敗。
請問:依上述這兩則資料判斷為下列何事件
(A)大甲西社事件(B)社事件(C)郭懷一事(D)朱一貴事
19. 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貼出公告後,自本日起,嚴禁所有漢人食用
赤崁地區製糖用的甘蔗;所有人不得使用陷
阱捕鹿,只許使用圈套。
資料二:大員市鎮所有竹造房屋,應在八天內拆掉,
違者沒收房屋、罰款。
請問:上述治理方式應發生在何時?(A)荷治時期
(B)鄭氏時期 (C)領前期 (D)清領後期
20. 閱讀資料回答問題「如南蠻琉球者,年年獻土宜,海
陸通舟車,而仰我德光。其國未入幕中,不庭之罪彌
天,雖然不知四方成享,則非其地疏志,故原田氏奉
使命而發船若是不來朝可令諸將攻伐之請問:
這封書信應由何處發出?(A)清國 (B)日本 (C)美國
(D)法國
21. 閱讀資料回答問題「很久以前,賽夏族人居所附近住
著一群矮黑人,他們非常聰明,能歌善舞。看到賽夏
4-3
族人的農地貧瘠,便教導他們農耕的技術,並在收穫
祭的時候請賽夏人前來參加。但是矮黑人性好漁色,
常常藉機調戲賽夏婦女,某日賽夏青年們忍無可忍,
於是設下陷阱殺害矮黑人,最後只剩兩位矮黑人倖
存。他們離去時一邊撕開山棕葉一邊下詛咒,為平息
其怨怒並請求原諒,賽夏族人便將原來的收穫祭改為
矮靈祭。」請問:我們可以如何理解賽夏族傳說?
(A) 此為歷史解釋矮黑人被過度醜化 (B)此為歷史事
實,台灣以前存在矮黑人 (C)傳說故事有其參考價值
(D)因缺乏文字紀錄不受重視
22. 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臺郡彰化縣沿山番界年來侵墾漸近內地,
生番逸出為害今據該鎮、道勘明……堪
以久遠劃界。其與溪圳不相接處,挑挖深
溝,堆築土牛為界。
資料二臺灣初皆番地厥後民至,
有強占私墾者有典贌給墾者有墾成絕賣
者。……故臺灣閩粵日盛番日弱日窮
請問:我們可以如何理解上述資料?
(A)因生番出沒危害漢人所以劃設土牛線
(B)漢番衝突的現象源於漢人土地擴張
(C)兩則資料說明番人勢力日漸衰弱原因
(D)兩則資料說明積極治理番人的重要性
23.以下為台灣不同時期的地名,請問依先後順序的排列
應該為何?
甲:三民鄉、八德鄉、和平鄉
乙:左鎮、新營、右衝
丙:三張犁、富貴角、紅毛港
(A) 乙丙甲(B)丙乙甲(C)丙甲乙(D甲丙乙
24.1909 年,臺灣總督府實施官營移民事業,計劃將日本
人移入臺灣。總督府也因某地區漢人少、原住民族
多,較容易「同化」,遂於該地建立日人模範農村。請
問此地區應是今日何處? (A)台南高雄 (B)桃竹苗
(C)花蓮台東 (D)中彰投
25.1840 年代末期,荷蘭某學院圖書館發現了《福爾摩沙
語彙》(Woordenlijst der Formosaansche taal)一書。
這是 17 世紀荷蘭來臺傳教士使用的語言用書,他
們用這種語言來從事教育、宣道和主持禮拜。此「福
爾摩沙語」是指:(A)古荷蘭語 (B)閩南方言 (C)
京官話 (D)西拉雅語。
26. 荷蘭人占領臺灣之後,進行的農業開發工作,最主要
的勞動力來源是下列何者? (A)平埔族 (B)漢人(C)
荷蘭軍隊 (D)高山族
27. 資料一鄭成功原以廈門為根據地還以「思明」命名
但後來不僅以臺灣作為東都,鄭經繼位後,
又改為「東寧」,並自稱「東寧國主」。
資料二鄭氏政權在臺灣固然以反清復明為號召
實際上整個政治體制的設計是以其家族為中
心所建立的政權。
請問:上述兩段資料共同討論的主題是?(A)鄭氏政
權政治體制規劃的意義(B)鄭氏政權反清復明理想的
實現(C)鄭氏政權地名國號變遷的過程(D)鄭氏政權家
天下的抱負與落空
28. 朱一貴事件發生後,地方官員請求建築城垣,當時的
皇帝批覆說:「城垣之設,所以防外寇。而臺灣變亂
率皆自內生,非禦外寇比,不但城可以不建,且建城
實有所不可也。」故改以何者取代? (A)磚牆 (B)
木柵 (C)土牛溝 (D)隘門
29.右圖是19511997年,基
臺北高雄三大都市中
某族群設籍人口的成長趨
勢圖請問這是哪一族群
的設籍都市人口成長圖?
(A)閩南人 (B)客家人
(C)原住民 (D)外國人
30.資料一: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獸足謂之番。从
釆、田象其掌。」
資料二:清代黃逢昶等著《臺灣生熟番紀事》「臺灣
枕夷夏之交,四面濱海。其中層巒聳翠,前
後相連。後山為生番巢穴,名曰高山番;山
外皆熟番所居,名曰平埔番。
資料三:「臺灣原住民的族群名,很多都代表『人』
的含意,例如布農族的『Bunun』的原意即是
人。」
關於以上三則資料,下列敘述何者較為恰當? (A)
原住民被稱為番始於清領時期 (B )反映原住民稱呼由
番到人的過程 (C)資料三的背景在日治時期 (D)資料
一與資料三立場較接近
31.清領時期某項貿易商品實施專賣,不許外商與民間直
接交易,然因利之趨,外商仍時常違反禁令,私自開
採。十九世紀中葉,某國商人在梧棲港私自收購遭到
官方查獲扣留,雙方爆發衝突,最後雙方協議,清廷
政府開放這項商品買賣。請問:這項商品為何?(A)
(B)稻米 (C)樟腦(D)蔗糖
32.在「鹿港懷舊之旅」中,文史工作者指出:「早期鹿港
約有 60 個隘門,現僅存的一座隘門在後車巷,上方
寫著『門迎後車』,建於道光年間,是縣定古蹟。保
留有的門軸孔、門軌,可知隘門原本有二片大木門,
中間還可橫放大橫木,增強隘門防禦性。」請問:早
期興建隘門的目的為何?(A)限制番人出入(B)械鬥橫
(C)外患頻傳(D)防範民變
33. 這座城市可以說是殖民母國在遠東地區的權力中
心,母國不只以此為據點牢牢控制著遠東地區的殖民
體系,同時對外進行大規模的國際貿易。而母國的意
象也展現在這座城市的規劃設計上,順著運河所建的
街區如同阿姆斯特丹一樣。這座城市是 (A)大員
(B)馬尼拉 (C)巴達維亞 (D)澳門
34. 某時期,大臣向皇帝上疏說明臺灣的情況:賊眾散
處,耕鑿自給,失於操練,終屬參差不齊。而中無家
眷者十有五六,豈甘作一世鰥獨,無故土之思?」我
們應該如何理解這段奏疏? (A)「賊眾」應是指羅漢腳
4-4
(B)許多人沒有家眷,是因為清廷解除海禁政策所致
(C)接到這份奏疏的皇帝有可能為光緒 (D)這一段資料
應為鄭氏時期的社會情況
35. 以下是一則描述臺灣的史料:他們不記年月、沒有
官吏階級,赤身裸體以繩結記事的民族,不是很奇怪
嗎?而且他們雖然住在海邊卻不捕魚,男女雜居卻不
淫亂,男女地位相反,住家與墳墓在一起。」觀察以
上敘述,何者解釋較為適當? (A)屬歷史事實,作
者描述事實而不加以評論 (B)屬歷史解釋,站在原
住民的立場解釋原住民族生活 (C)屬歷史事實,從
生活角度敘述原住民族特色 (D)屬歷史解釋,以漢
人觀點解釋原住民族生活
二、多重選擇(12 分)
36 題至第 41 每題 5個選項其中至少有 1
個正確,答錯不倒扣。
36.1955 年臺灣媒體報導大陳撤離抵臺他們為了尋求自
由的生活,免為奴役,皆自願地放棄家財,離開生長
的土地,追隨政府和擁護政府的決策,到他們所嚮往
的臺灣寶島來重建他們的家庭。他們的堅決行動,表
示出他們的堅決的反共意志、共匪偽政權的不得人
心。同時共產黨人民日報則如此評論蔣賊為了實
現他劫走大陳等島全部二萬多居民的罪惡目的,曾下
令甚至對那些年老重病行動不便的居民也不要放過,
要部隊「排除任何困難」「必須運臺但是,儘管有
這樣的「命令」居民們還是堅決表示不願意去臺灣
請問我們可以如何理解上述兩段資料? (A)兩段資
料描述相同皆呈現大陳島住民期望離開的心情 (B)
兩段資料描述相反,前者強調大陳島住民想離開的意
後者則強調蔣介石的強硬作為 (C)兩者資料描述
相反但皆呈現出大陳島居民遷徙到臺灣的事實 (D)
兩段資料描述嚴重衝突,應只有前者可信 (E)兩段資
料可以見得不同政權對單一事件之不同描述與認知
37. 以下兩段資料是學界對清代臺灣社會發展的辯論:
資料一:清代臺灣移民心態上仍認同中國大陸祖籍,
臺灣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延伸。但隨著時間推
移,移民在地緣意識上逐漸認同臺灣本土,
社會群體也產生改變,新的血緣和地緣團體
形成。
資料二清代臺灣社會的發展在政策上傾向於以學
習中國各省的社會形態為目標,期能轉變成
與中國本部完全相同的社會,並強調中華民
族向邊陲地區擴展融合、趨於一體的過程。
下列哪些說法正確? (A)兩者都是在討論臺灣社會
變遷的模式 (B)兩者都認為清代臺灣社會是土著化
的過程 (C)兩者都認為清代臺灣社會是內地化的過
(D)資料一是土著化過程,資料二是內地化過程
(E)資料一是內地化過程,資料二是土著化過程。
38.《渡臺悲歌》中寫到:「勸君切莫過臺灣,臺灣恰似
鬼門關,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都是難。就是窖
(墳場)也敢去臺灣所在滅人(必死無疑)」。
請問來臺移民主要來自那些省份? (A)福建省(B)
廣東省 (C)浙江省 (D)江西省 (E)江蘇省
39.清治臺灣初期,大陸官員若要到臺灣當官,可能會面
臨哪些狀況? (A)福建人不能在臺灣作官 (B)來臺
的官員無任期上的限制 (C)文官可以攜眷上任,武
官則不准攜眷上任 (D)士兵皆由大陸調派三年輪調
換班一次 (E)來臺的官員常因任期短,無心治臺
40.下列何者充分顯示出清治臺灣初期採取「為防臺而治
臺」的消極政策? (A)頒布海禁令 (B)禁止在臺漢人
深入山地 (C)限制鐵器輸入臺灣 (D)在臺灣建築城
垣以防亂黨 (E)成立撫墾總局
41.資料一:本地民間信仰的力量仍大,居民又以遊獵為
生,居無定所,傳教工作難以持續。
資料二各社設立小學每學三十人於是番人多習
羅馬字,能作書。荷人又與番婦婚,教化之
力日進。
關於以上兩則資料,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資料
一應是荷蘭人在臺灣傳教的情況,「遊獵為生」的居民
是指原住民族 (B)資料一應是日治時期日本人在臺傳
教的情況,「居無定所」者指大陸移民 (C)資料二應是
荷蘭人所寫,可能是傳教士向其所屬教會說明在臺灣的
工作 (D)資料二應是漢人所寫,描述他在臺灣開墾時,
所見原住民部落學校的情形 (E)兩段資料發生的地點
應是在臺灣的南部地區,而時間應是在十六世紀中期
三、非選擇題(18 )
42 題至第 48 題,請將答案寫在次頁「非選擇
題作答區」
42.以下資料為台灣某起涉外事件「84日,李士卑斯指
揮軍艦嘉林蘇尼爾號攻入雞籠,擊毀砲臺,並致書清
廷守軍提督孫開華限時投降,清廷不答應,敵軍陸戰
隊乃從大沙灣登陸進犯,清軍守將率兵擊退,敵軍乃
轉為封鎖海岸自烏石角南至鵝鑾鼻的西部海岸,
派遣蘇澳港二艦、雞籠港六艦,封鎖船隻進出台灣港
口。至101日,敵將親率艦隊攻打滬尾等各處砲
台……然而因戰事曠日持久,且敵兵多為疾病所困,
終於收兵自退而去。」請問:這是哪起事件?
43.閱讀下列資料,回答問題:
「每與諸將言及五省沿海人民移徙內地嘆曰『吾欲留
此數莖(根)累及桑梓人民!且以數千里膏腴魚鹽
之地百萬億眾生靈一旦委而棄之將以為得計乎?
徒殃民而已!吾若不決志東征,苟徇(順從)諸將意,
株守各島豈不笑吾英雄為其束縛?今當馳令各處
沿海之殘民,移我東土開闢草萊,以相助耕種,養精
蓄銳。俟有釁隙(等其發生內變),整甲而西,恢復迎
駕,未為晚也。』
4-5
(1) 文獻中的「吾」應是指誰?
(2) 「收沿海之殘民,移我東土」,對當時東土的發展有
何意義?
44.以下資料同為作家描述臺灣某族群的資料,請閱讀並
回答以下問題:
資料一:嚴格的說,我有三個家鄉:一個是熱河省林東
縣,……第二個家鄉是宜蘭,母親生長的地
方……,第三個家鄉便是新竹的湖口。
資料二:小時候很好奇怎麼村裡有許多雞胸凸背痛足怪
嗓門的媽媽?父親說那是時代的悲劇……一下
子幾百萬個年輕阿兵哥尋偶不著,或與妻兒失
為了傳宗接代而那些姑娘不嫌軍人清苦,
彼此也就認命地攜手過活。
(1)
請問以上兩段資料是在描述臺灣哪一族群?
(2)
造成資料一中作家有三個家鄉的主要原因為何?
45.臺灣從移墾社會到定居社會宗族組織的發展是重要的
標誌其中一種宗族組織其組成分子以一群住在附近
同姓之人成員之間不一定有血緣關係祭祀對象以大
陸原鄉較顯赫的同姓祖先為主資金運作以合股購買田
地出租所得作為每年祭祀之用請問這是何種宗族
組織?
46.鄭用錫,清乾隆至咸豐年間人,通經學,工詩文,有
「開臺進士」的美譽,曾任職於兵部、禮部,並倡建
「竹塹城」,晚年於今竹塹修「北郭園」以自娛。其文
勸和論云:夫人未有不親其所親,而能親其所疏。同
居一府,猶同室之兄弟至親也,乃以同室而操戈,更
安能由親及疏,而親隔府之漳人、親隔省之粵人乎?」
請問勸和論是針對臺灣何種社會問題而作?
47. 1871 有琉球在臺灣被原住民族殺害1874 年,
日本以此為理由出兵臺灣。後來兩方簽訂專約解決,
條約中記載:「茲以臺灣生番曾將日本國屬民等妄為加
日本國本意唯該番是問遂遣兵往彼向該生番等
詰責試問在這段文字中對當時中國最不利的用詞為
何?為什麼?
48.資料一:泉人先來,占到最好的地區;漳人次到,所
以往內陸住客家人最晚到只剩下靠山的丘
陵地。
資料二明末清初時泉州人很多過著以行商、販賣、
工匠、漁撈、養殖、曬鹽為主的生活漳州雖
與泉州緊鄰但農業一直是經濟基礎與生活中
客民則一直在山地過著農耕的生活擅長
河谷平原、丘陵地、山地的農耕方式。
請問:上述兩則資料分別以何角度論述漳州、泉州
與客家人在台灣分佈情形。
非選擇題作答區
(每格 2分,共 18 )
42.
45.
43.
(1)
46.
43.
(2)
47.
44.
(1)
48.
44.
(2)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