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族人的農地貧瘠,便教導他們農耕的技術,並在收穫
祭的時候請賽夏人前來參加。但是矮黑人性好漁色,
常常藉機調戲賽夏婦女,某日賽夏青年們忍無可忍,
於是設下陷阱殺害矮黑人,最後只剩兩位矮黑人倖
存。他們離去時一邊撕開山棕葉一邊下詛咒,為平息
其怨怒並請求原諒,賽夏族人便將原來的收穫祭改為
矮靈祭。」請問:我們可以如何理解賽夏族傳說?
(A) 此為歷史解釋,矮黑人被過度醜化 (B)此為歷史事
實,台灣以前存在矮黑人 (C)傳說故事有其參考價值
(D)因缺乏文字紀錄不受重視
22. 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臺郡彰化縣沿山番界,年來侵墾漸近內地,
生番逸出為害。今據該鎮、道勘明,……堪
以久遠劃界。其與溪圳不相接處,挑挖深
溝,堆築土牛為界。」
資料二:「臺灣初皆番地,厥後漳、泉、惠、潮民至,
有強占私墾者,有典贌給墾者,有墾成絕賣
者。……故臺灣閩、粵日盛,番日弱日窮。」
請問:我們可以如何理解上述資料?
(A)因生番出沒危害漢人所以劃設土牛線
(B)漢番衝突的現象源於漢人土地擴張
(C)兩則資料說明番人勢力日漸衰弱原因
(D)兩則資料說明積極治理番人的重要性
23.以下為台灣不同時期的地名,請問依先後順序的排列
應該為何?
甲:三民鄉、八德鄉、和平鄉
乙:左鎮、新營、右衝
丙:三張犁、富貴角、紅毛港
(A) 乙丙甲(B)丙乙甲(C)丙甲乙(D甲丙乙
24.1909 年,臺灣總督府實施官營移民事業,計劃將日本
人移入臺灣。總督府也因某地區漢人少、原住民族
多,較容易「同化」,遂於該地建立日人模範農村。請
問此地區應是今日何處? (A)台南高雄 (B)桃竹苗
(C)花蓮台東 (D)中彰投
25.1840 年代末期,荷蘭某學院圖書館發現了《福爾摩沙
語彙》(Woordenlijst der Formosaansche taal)一書。
這是 17 世紀荷蘭來臺傳教士使用的語言用書,他
們用這種語言來從事教育、宣道和主持禮拜。此「福
爾摩沙語」是指:(A)古荷蘭語 (B)閩南方言 (C)北
京官話 (D)西拉雅語。
26. 荷蘭人占領臺灣之後,進行的農業開發工作,最主要
的勞動力來源是下列何者? (A)平埔族 (B)漢人(C)
荷蘭軍隊 (D)高山族
27. 資料一:鄭成功原以廈門為根據地,還以「思明」命名,
但後來不僅以臺灣作為東都,鄭經繼位後,
又改為「東寧」,並自稱「東寧國主」。
資料二:鄭氏政權在臺灣,固然以反清復明為號召,但
實際上整個政治體制的設計,是以其家族為中
心所建立的政權。
請問:上述兩段資料共同討論的主題是?(A)鄭氏政
權政治體制規劃的意義(B)鄭氏政權反清復明理想的
實現(C)鄭氏政權地名國號變遷的過程(D)鄭氏政權家
天下的抱負與落空
28. 朱一貴事件發生後,地方官員請求建築城垣,當時的
皇帝批覆說:「城垣之設,所以防外寇。而臺灣變亂
率皆自內生,非禦外寇比,不但城可以不建,且建城
實有所不可也。」故改以何者取代? (A)磚牆 (B)
木柵 (C)土牛溝 (D)隘門
29.右圖是1951~1997年,基
隆、臺北、高雄三大都市中
某族群設籍人口的成長趨
勢圖。請問:這是哪一族群
的設籍都市人口成長圖?
(A)閩南人 (B)客家人
(C)原住民 (D)外國人
30.資料一: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獸足謂之番。从
釆、田象其掌。」
資料二:清代黃逢昶等著《臺灣生熟番紀事》:「臺灣
枕夷夏之交,四面濱海。其中層巒聳翠,前
後相連。後山為生番巢穴,名曰高山番;山
外皆熟番所居,名曰平埔番。」
資料三:「臺灣原住民的族群名,很多都代表『人』
的含意,例如布農族的『Bunun』的原意即是
人。」
關於以上三則資料,下列敘述何者較為恰當? (A)
原住民被稱為番始於清領時期 (B )反映原住民稱呼由
番到人的過程 (C)資料三的背景在日治時期 (D)資料
一與資料三立場較接近
31.清領時期某項貿易商品實施專賣,不許外商與民間直
接交易,然因利之趨,外商仍時常違反禁令,私自開
採。十九世紀中葉,某國商人在梧棲港私自收購遭到
官方查獲扣留,雙方爆發衝突,最後雙方協議,清廷
政府開放這項商品買賣。請問:這項商品為何?(A)茶
葉 (B)稻米 (C)樟腦(D)蔗糖
32.在「鹿港懷舊之旅」中,文史工作者指出:「早期鹿港
約有 60 個隘門,現僅存的一座隘門在後車巷,上方
寫著『門迎後車』,建於道光年間,是縣定古蹟。保
留有的門軸孔、門軌,可知隘門原本有二片大木門,
中間還可橫放大橫木,增強隘門防禦性。」請問:早
期興建隘門的目的為何?(A)限制番人出入(B)械鬥橫
行(C)外患頻傳(D)防範民變
33. 這座城市可以說是殖民母國在遠東地區的權力中
心,母國不只以此為據點牢牢控制著遠東地區的殖民
體系,同時對外進行大規模的國際貿易。而母國的意
象也展現在這座城市的規劃設計上,順著運河所建的
街區如同阿姆斯特丹一樣。這座城市是 (A)大員
(B)馬尼拉 (C)巴達維亞 (D)澳門
34. 某時期,大臣向皇帝上疏說明臺灣的情況:「賊眾散
處,耕鑿自給,失於操練,終屬參差不齊。而中無家
眷者十有五六,豈甘作一世鰥獨,無故土之思?」我
們應該如何理解這段奏疏? (A)「賊眾」應是指羅漢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