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永春高中 高三 108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其他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894.76 KB
頁數
6
作者
唐裕凱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9-10-18,离现在 6 1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未劃記正確班級、座號,扣 10 分。
一、單選題64 分)
1題至第 32 題,每題 4個選項,其中只有 1個是最適當的
選項,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得 2分,
未作答、答錯、或畫記多於 1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印度的觀世音是男兒身,直到唐初,佛教觀世音菩薩造像
全部都是男身。妙法蓮華經中提到的「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
悲的菩薩,能現三十三化身、救十二種十難。遇難眾人只要
誦念他的名字,他便能聞聲救苦,前往拯救解脫;救難不分
貴賤賢愚。」後來,民間信仰開始創作觀世音的成仙故事,
經過加工與演化後,觀世音成為一個「女身」,因而成為
佛、道兩教的共同信仰。武則天時鼓勵塑造女身觀世音像,
宋代以後則出現依據中國仕女形象的魚籃觀音、白衣觀音
等,並成為主流。
請問:我們應當如何理解上述資料?
(A)觀世音信仰在中國並未受到政治干涉
(B)說明了佛教信仰融入中國文化的過程
(C)中國本土道教排斥外來的觀世音信仰
(D)唐代的觀世音像普遍都以女兒身出現
2.關於讀書與求學的問題,中國學術史上有一位學者認為:
只要心地正直,作為善良,雖不識字,也有讀書的功效;反
之,心地不正直,作為不善良,讀書雖多,用得不好,卻會
增加罪惡。另一位同一學派的學者也認為:聖人之所以為聖
人,只因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沒有攙雜人欲,並不是因他無所
不知。所以,只是從知識與才能上學聖人,只知道鑽研書
本,考索名物,比擬形跡,結果是知識愈廣,人欲愈滋,才
能愈多,天理愈蔽。
請問:這是那一思想派別的觀點?
(A)兩漢古文經派 (B)兩漢今文經派
(C)宋明程朱學派 (D)宋明陸王學派
3.先秦時期,某地區的民風以熱情聞名,當地有國家「其俗
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有文學家整理這
些歌舞之樂,變成高雅的詩歌,不論是描述男女的情愛還是
戰士的英勇,都充滿了浪漫情懷。請問:有關上述資料的敘
述,下列何者正確?
(A)該國位於長江流域,一度被中原視為蠻夷之地
(B)該國位於長江下游,但戰國時代已經不存在了
(C)該國位於黃河中游,於戰國時分裂為三個國家
(D)該國位於黃河下游,其禮樂制度已經相當完備
4.「君主不可以不知天。天意不容易見到,天道也很難理
解,所以要弄明白陰陽虛實,辨別五行的本末、順逆,就能
觀察天道。擔任君主之人,掌握生殺予奪大權,做得適當,
就像四時。安排政府官員,依照其能力,就像五行。重視仁
愛,排斥乖戾,強調道德,遠離刑罰,就像陰陽。這就是所
謂君主施政配合天道運行。但若君主無道,天就會降下災異
加以譴責。」
請問:下列對此種思想的敘述,何者正確?
(A)反映周朝「天命靡常,惟德是輔」的人文精神
(B)由董仲舒提出,此理論的目的是為了約束皇
(C)相信鬼神會獎善懲惡,應是春秋時代墨子學
(D)兩漢經學中的「古文經」學派較喜好談論此說
5.1950 年代,由政府經營的臺灣水泥公司招開股東大會,有
一群剛由政府手上拿到股票的股東們,臉上露出徬徨的表
情。
請問:股東們表情沉重的原因可能為何?
(A)正逢世界經濟大恐慌,水泥事業遭遇衝擊,公司營運困難
(B)政府推動出口導向政策促進經濟轉型,導致股東憂心忡忡
(C)台灣環保意識高漲,由國外進口廉價水泥,導致股價下滑
(D)政府實施土地改革,許多股東原是大地主,被迫交出土地
6.以下是對同一件事的兩段敘述
資料一:就在那個時候,他接受了奧古斯都的稱號。最初他
常不喜歡這種稱號,曾肯定地說,如果當初能夠預
教宗的意圖,他那天是不會進教堂的,儘管那天是
堂的重要節日。
資料二:德高望重的神聖教宗李奧親手將最華麗的皇冠加在
頭上,所有羅馬人齊呼:「上帝為他加冕,這位偉大
並帶來和平的羅馬人皇帝,萬壽無疆,永遠勝
利!」
請問:根據上述兩則資料,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資料一接受奧古斯都稱號的是屋大維,開啟羅馬帝國時代
(B)資料二接受加冕的君主為後來贈送土地給教會的矮子丕平
(C)資料二的作者可能是對此事極為反感的拜占庭帝國的皇帝
(D)兩段資料對受封過程看法歧異,埋下日後政教衝突的伏筆
7.某報社論指出:學良以破量之
南京險,抑且威脅中國,雖假藉反日口號,是
以便利日本帝國主義。張氏此舉,實為對日陰謀者提供最珍
貴禮物。……中國目前所急需,是一個全國性抗日民族統一
戰線,因此最重要的是團結與合作,……張學良不能領導抗
日,蔣介石倒是領導抗日的唯一人物,……應爭取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利用此一時機與蔣介石做友善的商談,促使其贊
成抗日,並在有利和平解決的基礎上,自動將蔣釋放。」
請問:上述社論表達了何種立場?
(A)國學言論學良內攘
(B)這是日本官方文宣,反對張學良逼蔣抗日,破壞中日親善
(C)此為俄國共產黨主張,要求中共促使西安事變的和平落幕
(D)此為中國共產黨立場,希望結束剿共,國共合作共同抗日
8.韓愈提倡的古文運動對後世有極大的影響,因為古文運動
本身內涵極為濃厚的思想要素。韓愈提倡的古文以「載道」
「衛道」為主旨,盡到知識分子繼往開來的責任。請問韓愈
反對與擁護的思想應是下列何者?
(A)反對儒家,擁護法家 (B)反對法家,擁護道家
(C)反對佛教,擁護儒家 (D)反對道教,擁護佛教
臺北市立永春高級中學 108學年第 1學期高三選修歷史科 第一次期中考
班級 ___ 座號 ___ 姓名 ____
範圍:B1~B3C3B5Ch1~Ch3
1頁,共 5
9.王姓家族原居河北地區,因戰亂遷徙到長江流域。後來政
府下令,住民不分新舊,一律編入所居郡縣戶籍。同時,政
府也將逃亡的農民和被豪強隱匿的奴婢列入課稅對象。王家
經歷了這些新措施後,終於在僑居地正式落戶。
請問:王家遇到政府實施的措施為何?
(A)西晉實施的占田制 (B)東晉實施的土斷制
(C)明朝實施一條鞭法 (D)清朝實施改土歸流
10.在西方希臘時代有希波克拉底,將醫學獨立於巫術之外,
對臨床醫學貢獻極大,被尊為「醫學之父」;在中國有一位醫
家曾創立「辯證論治」的診斷學,把《黃帝內經》中所論述
的「傷寒」解釋為一種熱病,著《傷寒雜病論》,被稱為「醫
聖」。請問:這位中國的醫家是誰?
(A)張衡 (B)華佗 (C)張機 (D)孫思邈
11.某本書記載「慶曆中,有布衣○○,又為活版。其法用膠
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版,
其上以松脂臘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範置鐵板上,
乃密布字印。滿鐵範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鎔,則以一
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只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
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
請問:上述技術在中國的發展為何?
(A)此技術在中國東漢時已經發展成熟
(B)此技術耗時費工成本高,並未普及
(C)此技術經由怛羅斯之役傳入阿拉伯
(D)用於印製交子,使其成為主要貨幣
12.十八世紀的孟德斯鳩曾說:「中國是一個專制的國家,它
的原則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專制精神也許
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況卻正好相反。」請問:下列哪一
史實最能佐證文中「今天的情況卻正好相反」的話語,並表
達對當時中國高度專制的批判?
(A)郡縣制度首度普及全國各地,中央集權大為提升
(B)設樞密院集中軍權,利用各路轉運使集中財稅權
(C)皇帝開始直接統領六部,避免丞相有瓜分君權的可能
(D)為用兵西北,設軍機處承旨辦事,成為主要政治核心
13.中國文字在傳說中是由黃帝的史官倉頡所創製,不過文字
應該並非由一時一地而成。中國字「單音獨體」的特色,除
可用對仗疊韻創作詩歌,造型更兼具藝術之美。
請問:關於中國文字在漢以前的發展,下列何者正確?
(A)甲骨文有助知識普及民間,平民可藉此進入統治階級
(B)甲骨文的構造六書具備,已經不是草創時期的文字了
(C)秦始皇認為篆書不利統治,制定隸書成為當時通用字體
(D)中國文字發展至楷書定型,為科舉考試的規定使用字體
14.由於重視養生、煉丹的關係,歷來道士對於人的身體與各
種藥物擁有相當知識,早期的名醫也大多是道士。但中國自
某一時期開始,書價下跌,士人的數量也大幅增加。於是有
不少士人學醫,甚至在舉業不順之時投入醫,因而有「儒
醫」之說。請問:「某一時期」應是何時?
(A)魏晉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5.曾有一個時期,在某個地區總計有七萬名商人遭受調查和
批評,面對政府的鬥爭伎倆還有安然生存的大型企業主個個
噤若寒蟬,所以之後平均一天約有一千企業主「自願認罪」
少部分不肯妥協的商業界領袖被孤立起來,他們在特別召開
的群眾大會上遭受攻擊和批評,他們的家人和親友也被迫加
入眾人的攻擊行列,請問這是哪個時期、地區的歷史場景?
(A)1900 年代的台北 (B)1950 年代的北京
(C)1960 年代的高雄 (D)1980 年代的上海
16.1915 年底有一篇宣言內容如下:「萬戶涕淚,一人冠冕,
齊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稱『民賊』。同
儕昔以大仁大義鑄此巨錯,又焉敢不犯難,誓死戮此『民
賊』,以拯吾民。」請問:我們該如何理解上述宣言?
(A)此宣言發表背景為滿洲國成立後,溥儀宣布復辟
(B)此宣言發表後,孫文率眾南下廣州展開護法運動
(C)文中的『民賊』應是袁世凱,欲稱帝而遭到批判
(D)此宣言應是楊度發表,為成立籌安會而煽動輿論
17.某一文化是中國北方早期青銅文化,屬於遼河文化範圍,
其年代約在西元前兩千年至西元前一千五百年間,分布範圍
在今日的內蒙古自治區、遼寧和河北的鄰近地帶。此文化所
出土的銅器紋飾如獸面紋、龍紋、眼睛紋和龜蛇紋等,都與
□□時期的青銅紋飾有很多相似處。
請問:此一文化與□□分別為何?
(A)夏家店下層文化、商代 (B)仰韶文化、夏代
(C)三星堆文化、商代 (D)良渚文化、周代
18.清末的中國曾與英國為了平等通商問題引發戰爭,但台灣
早在鄭氏治台期間即與英國簽訂通商條約,並獲得極大利
益。
請問:鄭氏與英國簽約通商的背景為何?
(A)英國挾帶船堅炮利之勢,脅迫台灣開港通商
(B)明鄭為取得新式火炮對抗清廷,與英國簽約
(C)鄭經在響應三藩之亂失敗後,積極爭取盟友
(D)日本實施鎖國後,鄭氏集團為彌補貿易損失
19.有一部小說中有以下情節「太明開始對教育有了懷疑。最
少是對教育方法有所懷疑。想起來有很多不能了解的。比如
小學校不用體罰,也能提高教育的效果;為什麼公學校不能
那樣?小學校按照學則辦理,為什麼公學校把重點放在農業
教育?」
請問:這部小說描寫的應該是什麼時代、什麼地方的事?
(A)1915 年的廣州 (B)1925 年的台北
(C)1945 年的新竹 (D)1955 年的香港
20.有三位同學在討論族群宗教信仰時,甲說:「神支配一
切,掌握人的命運,其意志不可動搖,人唯有屈服神意,接
受命運的安排。」乙說:「宇宙間有一絕對主宰是『梵天』
人必須苦修,斷絕慾念,才能達到『梵我合一』的境界,擺
脫輪迴。」丙說:「宇宙間存在善惡對立的兩股力量,並且不
斷鬥爭,最後善神將會戰勝惡神,使宇宙脫離黑暗勢力的支
配。」
2頁,共 5
請問:甲乙丙分別指哪些族群?
(A)波斯人、阿利安人、巴比倫人
(B)希伯來人、巴比倫人、波斯人
(C)巴比倫人、阿利安人、波斯人
(D)亞述人、達羅毗荼人、埃及人
21.「霹靂砲」是因戰爭需要發展出的武器,內部裝有火藥,
威力巨大,燃放時,能產生霹靂般的聲響,故有此名。請
問:下列何種情況,可能會使用此武器?
(A)漢代時對付匈奴
(B)東晉時北伐前秦
(C)唐代征討東突厥
(D)宋代時對抗女真
22.韓國近來積極推廣媒體外交,各式電視劇、電影的流行海
外,進一步帶動「韓流」的形成;但早在先秦時期,中國與
朝鮮就已互有往來。
請問:下列關於中國與朝鮮半島往來的敘述哪些正確?
(A)漢武帝時曾出兵朝鮮並設置樂浪等四郡
(B)朝鮮三國中百濟不曾接受中國儒家思想
(C)七世紀的朝鮮發動大化革新,積極唐化
(D)十一世紀中國從朝鮮半島引進種茶技術
23.有一場發生在公元前 5世紀的戰爭「戰火從希臘半島延燒
到小亞細亞,將該地區內所有國家都捲入此戰爭。令人惋惜
的是,這場『世界大戰』導致城邦自主精神與文明的榮耀衰
退。當城邦戰敗後,大部分城市將戰敗責任歸咎於某位強調
追求靈魂之善與智慧德行的哲學家,宣判他是『讓年輕人墮
落的首惡分子。』」請問:根據上述資料,下列何者是正確
的?
(A)文中世界大戰為伯羅奔尼撒戰爭
(B)戰爭勝利者是以雅典為首的聯盟
(C)被歸咎責任的哲學家應是泰利斯
(D)戰爭結束後希臘半島被羅馬征服
24.中國在某個時期十分重
視土地利用,會先在田地
開溝作壟,隔年再以替換
田壟的方式耕作,如右
圖。
請問:關於這個土地利用方式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此耕作方法最早在宋代開始使用
(B)此耕作法的發明者著有氾勝之書
(C)此方法可以防風保水並維持地力
(D)此法須搭配江東犁適用南方水田
25.某朝的記載:(某年),上以江淮、兩浙路稍旱,即水田
不登,(朝廷)乃遣使福建,取占城稻三萬斛,分給三路為
種,擇民田之高仰者蒔之,蓋旱稻也。内出種法,令轉運司
揭榜示民。其稻比中國者穗長而無芒,粒差小,不擇地而
生。」
請問: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上述資料?
(A)反映宋朝對新式農具的利用
(B)可看出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
(C)顯示中國自越南引進新作物
(D)明朝政府為此大量開發圩田
26.穆罕默德寫信給被征服的猶太部落,信中說:「正在回到
你們村裡的使者曾在我處停留過,我賜給你們神的保護。你
們不會受到侮辱,也不會受到宗教壓迫,因為我將完全像保
護自己一樣保護你們,因為你們的衣服、奴隸、馬匹、武
器,除了我留給你們的以外,都是屬於我的。另外,你們需
繳付你們椰棗收穫的四分之一,捕魚數量的四分之一,紡織
東西的四分之一,如果你們注意並且服從,我將賞賜你們榮
譽,並對你們做錯事的給予寬恕。不好好善待穆斯林的人,
將使自己遭受禍害。」請問:關於上述資料的解讀何者最為
適當?
(A)穆罕默德對非穆斯林與穆斯林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B)率兵攻打猶太教徒的行為造成之後的十字軍運動
(C)猶太人的經濟實力是穆罕默德善待猶太人的原因
(D)伊斯蘭對猶太教等一神教信仰寬容,不強迫改信
27.有位學生寫了一份歷史報告,文中提及「該朝代國祚不
長,但總體而言是富強的。經濟上,繼承了前代的均田制,
國家可以藉由授田、還田等法規,介入農民的生產活動。其
次,一連串改革地方政府的措施,使地方政治不被豪族所壟
斷。開國之君是一位勤政節儉的君主,他在運河要道設置官
倉,儲存米糧以備不時之需;並可視各地情形之不同,使諸
官倉彼此運輸支援,以應付當地需要。」
請問:由上述文字可知報告主題應是下列何者?
(A)西魏的關中本位政策 (B)隋朝國家富強的原因
(C)唐代的國家經濟狀況 (D)宋朝的社會經濟發展
28.小伶到西班牙旅行,聽到導遊介紹某棟宗教建築:「建築
上採用的裝飾手法是各式各樣的尖塔、穹頂和大面積的圖
案,門窗是裝飾的重點,多用雕花木板和大理石板。用作裝
飾的柱形有精緻華麗的雕刻,穹頂和牆面採用琉璃磚覆蓋,
內部多為大理石或彩色馬賽克瓷磚片貼面,並大量使用幾何
紋、植物紋、文字紋等可以無限連續的紋樣,形成變化無窮
的裝飾效果。」請問:這棟建築最早可能建造於何時?
(A)1 世紀 (B)6 世紀 (C)11 世紀 (D)16 世紀
29.戰國時期,某一學派學者為了積極救世,相當注意戰爭工
具及其他機械的研究。他們所著的書中,多含有物理學與數
學的成分。這種向外尋覓真理的態度,屬於今日物質世界的
自然科學,證明先秦思想已中含有濃厚的科學思想。
請問:上述學派為何?
(A)法家 (B)名家 (C)墨家 (D)道家
30.下列兩張地圖分別是台灣在兩個不同時期的行政區示意圖
請問由左圖到右圖從行政區劃的演變可看出台灣歷史發展
有何趨勢?
(A)鄭氏政權在各地加強屯田駐兵
(B)清廷廢除漢人移墾後山的禁令
(C)建省後清廷統治政策轉趨積極
(C)日本殖民統治的基礎日漸穩固
31.近世中國隨著白銀流通大增,朝廷將租稅、徭役從傳統實
物徵收改成白銀折算,反映社會原有的自然經濟基礎發生變
革。換言之,中國從基層社會到上層官僚都進入白銀經濟體
系中,請問:此變化與下列何者的關係最大?
(A)安史之亂後實施兩稅法
(B)美洲白銀大量流入中國
(C)明代官方禁止銅錢流通
(D)科舉士紳棄儒從商者眾
32.「對許多中國人來說,這個朝代無論對內或對外,都是成
就斐然的黃金年代當時這個向外擴張的大帝國和中東伊斯
蘭阿拔斯帝國共同打造出一個龐大而有效的單一市場這個奢
侈品市場西至非洲的摩洛哥東至日本這兩個巨大帝國確實
形塑、並主宰著整個中世紀初期的世界。而在此時,『某地』
還是一個偏僻生活水準低落局勢不穩定由許多小王國和
搖搖欲墜的城邦拼湊起來的地區請根據以上敘述判斷此
朝代與「某地」分別應為下列何者?
(A)漢朝;南歐 (B)唐朝;西歐
(C)元朝;北非 (D)明朝;東歐
二、題組題(8分)
33 題至第 36 題,每題 4個選項,其中只有 1個是最適當
的選項,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得 2
分,未作答、答錯、或畫記多於 1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
算。
3334 題為題組
四位同學在討論玄學發展,請請根據以下的討論,回答問
題:
甲同學:越名教而任自然,應超脫虛浮名教的束縛,回歸人
自然本性。
乙同學:世間萬「有」是建立在「無」的根基上。名教倫理
於萬「有」的範疇,而自然的本質則是「無」,名教
當然應該是合乎自然的表現,否則就變得虛假了。
丙同學:此時不少高僧經常與士人談玄論佛,並援引老莊之
以解釋佛理。
丁同學:聖人的本性就是從事名教世務,人們認真從事世務
是滿足自身的本性要求,從而得到精神的逍遙自
由。
33.請問:是什麼時代背景,造成資料中的學術論點?
(A)政治社會動亂剛結束,百姓亟需休養生息
(B)經學思想僵化,知識分子又不敢評論時事
(C)社會動盪不安,庶民需要精神層次的慰藉
(D)儒家思想沒落,知識界發起復興儒學運動
34.上述何者言論是針對當時司馬氏竊奪曹魏政權之行徑深感
不滿而有的反動?(A) (B) (C) (D)
3536 題為題組
西漢司馬談曾作《論六家要旨》評論春秋戰國時代最重要的
六家學說,並舉列其優缺點,他認為諸子百家學說雖然不
同,但「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
35.請問:下列對各家學說的配對,何者是正確的?
(A)名家:使人拘泥於外在名稱而容易失去內在真實性,但其
確定名與實的關係,則是不能不注意的。
(B)儒家:太過嚴厲刻薄寡恩,但其明確劃定君臣上下的名
分,
則是不容更改的。
(C)道家:過於節儉吝嗇而難以奉行,故其主張無法完全遵
循,
但其加強根本並且節約用度的宗旨,是不可偏廢
的。
(D)法家:過於注重吉凶預兆且禁忌避諱太多,使人感到束縛
並且多所畏懼,但其排定一年四季運行的秩序,是
可或缺的。
36.司馬談所謂「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所指為何?
(A)治國安邦方案 (B)天人合一思想
(C)追求國富兵強 (D)具大一統觀念
三、多選題(8分)
37 題至第 40 題,每題有 5個選項,其中至少有 1個是
確的選項,選出正確選項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
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答對得 2分;答錯 1個選
項者,得 1.2 分,答錯 2個選項者,得 0.4 分,所有選項均
未作答或答錯多於 2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37.有位研究生在論述「明朝婦女婚姻觀」時,引用下列史
料:
資料一:孟玉樓喪夫後要改嫁,親戚及鄉鄰都贊同,「少女嫩
婦的,你攔著不教他嫁人,留著他做什麼?」—出
《金瓶梅》
資料二:凡民間寡婦,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
以後不改節(節操)者,旌表門閭(表彰其家族)
除免本家差役。—出自《明會典》
資料三:女子周勝仙與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視,具各有
3頁,共 5
4頁,共 5
情」,二人通過巧妙的自我介紹,訂下終身。—出自
《醒世恆言》
資料四:正史中各代烈女數字:《唐書》54 人;《宋史》55
人;
《元史》187 人;《明史》「不下萬餘人」。—出自祝
開《中國婚姻家庭史》
請問:對上述資料的解讀,下列何者正確?
(A)資料一和資料三觀點相異,後者反映婦女婚姻觀的自主性
(B)資料二和資料四觀點相同,呈現明朝婦女婚姻道德感強化
(C)明朝末年朱子學大盛,鼓舞此時婦女勇於追求婚姻自主性
(D)資料一、三皆出自小說,並非社會普遍現象,無參考價值
(E)同一時代出現婦女多元的婚姻觀,呈現歷史發展的複雜性
38.孟子與荀子兩人皆為中國儒家學說內涵的重要建樹者,但
兩人的論述仍有差距。請問:關於兩人的哲學主張以及對中
國學術發展的影響,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
(A)荀子主張尊君,並強調依法施政
(B)孟子著重發揚人與生俱來的良知
(C)兩人的學說在漢代同樣受到重視
(D)兩人皆主張以民為本的政治形態
(E)孟子的地位因朱熹提倡獲得肯定
39.以下是有關漢人來臺時空分布的資料。
資料一:隨鄭氏渡臺者多泉民,從施琅征臺者多漳民,粵民
臺灣初入版圖時,被禁止渡台,至康熙末年,因其
漸弛而人漸增。
資料二:客民至遲於康熙末年已大量移入臺灣,當時臺灣未
闢的曠土尚多,客民沒有必要沿山而居。客民的原
是山鄉,他們擅長在丘陵地、山地的耕作技能,使
們選擇和故鄉相似的地理環境從事山區耕種。
請問:關於上述資料的分析,下列敘述何者較合理?
(A)兩段資料都在分析大陸移民的原鄉環境,且兩者觀點相同
(B)兩段資料都在探討大陸移民來臺分布的原因,但觀點不同
(C)前者主張先來後到、後者認為原鄉生活影響漢人在臺分布
(D)前者主張原鄉生活、後者認為先來後到影響漢人在臺分布
(E)兩段資料的觀點不同,反映出漢人移民分布原因的複雜性
40.張三是一位出生在盛唐時期的讀書人
請問:下列哪些情形有可能是他的經歷?
(A)百濟統一朝鮮半島後,派遣留學生入長安學習唐文化
(B)他很喜歡數學,因此打算參加「明算科」的科舉考試
(C)李淳風製造出水運儀象臺,能夠準確的推算天體運行
(D)他在市集上買到一本夢溪筆談,記載豐富的科學成就
(E)此時官方積極設立道觀,許多王公貴族熱衷服食丹藥
四、非選題(20 分)
本大題請依空格所標示之題號填入答案卷上空格。未作答、
答錯者,該格以零分計算。作答務必使用筆尖較粗之黑色墨
水的筆書寫,且不得使用鉛筆。使用鉛筆作答者,本大題不
予計分。
()漢代某位大臣向皇帝進言「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
旨意不同是以上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
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邪避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從矣。」
此言論得到皇帝的贊同。請問:
41.文中的大臣是誰?
42.文中的皇帝是誰?
()公元 838 年,日本高僧圓仁隨著遣唐使節團到唐朝求訪名
師,於 847 年返國,著有《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一書,詳細
記載求法經過,被譽為是東方的《馬可波羅遊記》。他到中國
時,正好遇到迫害佛教的事件,又因語言不通,只好想別的
辦法傳達他與唐人的感情與思想。請問:
43.圓仁是在哪一位皇帝在位時來到中國?
44.圓仁後來用哪一種方法與唐人溝通?
45.印度早期的藝術中並沒有佛陀的造像,公元前 3世紀的統
治者皈依佛教,並建造石柱,石柱上有刻文意譯如下:「王即
位二十年後,親臨此處禮拜。因此處為佛陀誕生聖地,命豎
立一石柱,頂立馬像,為紀念佛陀誕生於此,並敕令免除藍
毗尼村賦稅。」柱高約七尺,呈圓柱形,柱頭上雕有精美的
獸形圖案,形態栩栩如生。早期的佛教雕刻中只有人物、動
物等像的出現,而沒有佛陀本身像的出現。但有用來代替佛
陀的象徵物,如寶塔,菩提樹,法輪,衣缽等。一般以象來
表示佛陀降生,馬表示出家,寶座表示降魔,菩提樹表示成
道,法輪表示說法,塔表示湼槃,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用象徵
的方法來描繪佛陀的事跡。請問:佛像在印度史上哪一個王
朝才開始出現?
46.中古時期中國某位文人著有《抱朴子》此書結合道教養
生理論和儒家名教綱常之說,提出各種修煉成仙的方法,廣
受當時南方士大夫階層所喜愛。另外,他還撰寫了《肘後備
急方》,蒐集民間多種驗方,該書為一本實用的臨床醫療手
冊。
請問:這位文人所指為何?
47.「中曰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東去至泗州,入
淮。運東南之糧,凡東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給
焉……御街東朱雀門外,西通新門瓦子以南殺豬巷,亦妓
館。以南東西兩教坊,餘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
5頁,共 5
盛。」
請問:引文描述的為哪一朝代的城市景象?
48.佛教講求出世、超越世俗價值的人生觀,與中國傳統家庭
倫理,尤其是孝道的理念格格不入,面對這些攻擊,僧侶除
了撰文強力反駁外也不斷調整自身義理發展出許多新宗派
,其中某一宗派聲稱只要整日念佛號就可以被接引到極樂世
,因其修煉方法「簡單易學、老少皆宜」,在民間流傳甚廣
影響日益擴大。請問:此佛教宗派為何?
49.自秦朝開始,某座城市就是嶺南重地。到了清朝乾隆時
期,更因獨特的政策,一度成為僅次於北京與倫敦的世界第
三大城。它是清朝對外聯繫的門戶,眾多城市居民因此有機
會接觸西洋新知,成為歷史長河中的要角,如洪秀全、康有
為等人。
請問:這是哪一座城市?
50.以下二段資料分別出自古代羅馬與中國的法律相關條文
資料一:「樹木傾斜於鄰地,鄰地所有人可訴諸處理;橡樹的
果實落於鄰地時,得入鄰地拾取之。」「不得為任
個人的利益,制定特別法律」(出自十二表法)
資料二:「同居親及外祖父母、外孫,若孫之婦、夫之兄弟,
及兄弟妻,有罪相為隱;部曲、奴婢為主隱;皆勿
論,即漏露其事,亦不坐。」(出自唐律)
請問:資料一與資料二的法律差異何在?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