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六龜高中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六年級歷史科第一次段考試題 需讀卡 (共 4頁) 
範圍:1~2冊    班級:________座號:______姓名:___________ 
3 
 
( )25.資料一:□□鏤簋朱紘,山楶藻梲,孔子鄙其小器。 
資料二:□□相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
受其賜。 
此二資料都與以下何人有關?  (A)商鞅  (B)蘇秦  (C) 
呂不韋  (D)管仲 
( )26. 四位學生討論到穿衣服的問題。 
甲生說:「穿衣服應合乎大自然四季的變化來穿衣,
天氣冷多穿一點,天氣熱少穿一點。」 
乙生說:「穿衣服要看你的身分與地位,什麼身分及
何種地位,該穿什麼樣的衣服就穿什麼樣的衣服。」 
丙生說:「講究衣服的穿著是一種浪費,穿得簡單,
甚至破爛的衣服也未嘗不好。」 
丁生說:「何必麻煩,由上面規定,大家都穿一樣的
制服不就好了嗎?」 
老師說:「你們四個人的說法,剛好可以代表儒家、
墨家、法家及道家的思想。」請問下列哪一項與思
想吻合?  (A)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B)
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C)甲-儒;乙
-法;丙-墨;丁-道  (D)甲-儒;乙-墨;丙-
法;丁-道。 
( )27. 學術思想對一個時代的政治有極大的影響性,
請依照「秦─漢初─漢武帝」的順序,選出各個時
期所採用的政治哲學正確的排列組合:  (A)黃老─
法家─陰陽家  (B)法家─黃老─外儒內法  (C)法
家─儒家─黃老  (D)黃老─外儒內法─法家。 
( )28. 東漢末年關西地區,連婦女都懂得使用戰矛,
也會拉弓射箭,隨時可以置身戰場;與首都洛陽的
勘定石經、清議人物相比,不啻是兩個世界,這是
什麼因素造成的﹖  (A)黃巾之亂  (B)黨錮之禍 
(C)東胡時常入侵  (D)羌患嚴重。 
( )29. 根據《春秋‧公羊傳》所言:「立子以貴不以長,
立嫡以長不以賢」,此為國史上哪一時期的王位繼承
法?  (A)黃帝時代  (B)夏朝  (C)商朝  (D)周朝 
( )30. 「周」擁有長達八百多年的歷史,因何事的發
生造成周平王東遷,後代史家則以此作為西周、東
周的分界線?  (A)武王伐紂  (B)犬戎入侵  (C)
三家分晉  (D)秦滅六國 
( )31. 某皇帝問治國策略於臣下,臣下答:「依臣愚見,
凡是不屬於六藝的科目和孔子之說,一律禁止,不
許它們齊頭並進。邪僻的學說滅息了,就可以建立
統一的準則,法度也就可以彰明,人民便有了遵循
之道。」請問下列關於此對話之理解何者正確? 
(A)應該是秦始皇詢問李斯統治天下之道  (B)應該
是漢高祖詢問蕭何律法之道  (C)應該是漢景帝詢
問鼂錯治國之道  (D)應該是漢武帝詢問董仲舒用
人之道 
( )32. 康熙十八年七月,北京發生大地震,城內多處
宮殿、城牆、官署與民房倒塌,接下來兩個月間更
發生多次餘震,造成嚴重死傷。康熙皇帝因此下詔
罪己,並告誡官員:「今朕躬力圖修省,務欲挽回天
意。爾各官亦宜洗滌肺腸,公忠自矢,痛改前非。」
請問康熙皇帝這樣的作法,是受了什麼思想的影
響? 
 (A)以吏為師  (B)黃老治術  (C)天人感應   
(D)獨尊儒術 
( )33. 東晉時,「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率過江淮,
帝並僑立郡縣,以司牧(管理)之」,後「胡寇又大
至,百姓南渡者轉多」,為了解決移民問題,政府對
戶籍大加整理,並在相當程度上限制了士族的經濟
利益。請問此政策為何?   (A)均田  (B)占田  (C)
土斷  (D)蔭戶 
( )34. 下列制度,請依開始實施的時間先後加以排列:
(甲)均田制;(乙)府兵制;(丙)兩稅法   (A)甲乙
丙  (B)丙甲乙  (C)甲丙乙  (D)乙丙甲 
( )35. 一則關於唐代的資料記載:「時有北虜入覲,將
以戎馬充獻,數盈累萬,國朝故事,每一馬皆酬數
十縑帛,拒之即立為邊患,受之即王府空竭。」請
問資料中的戎馬來自何處? (A)回紇  (B)突厥 
(C)吐蕃  (D)契丹 
( )36. 某位皇帝即位之後「勤於政務,孜孜無怠」,「立
郡學,崇孔子」,但晚年「以持佛戒,三度捨身同泰
寺」,「多造佛廟,公私費損」。請問這位皇帝是誰? 
(A)晉武帝  (B)梁武帝  (C)隋煬帝  (D)唐玄宗 
( )37. 清朝某一政策是將丁銀平均分攤於地畝之內,
不再按人丁和地畝雙重標準收稅,變成了單一的土
地稅。這是一項意義重大的改革,從此廢除了中國
歷史上長期存在的人頭稅,簡化了收稅標準和手續,
有利於丁多地少的貧苦農民。請問這是那位皇帝開
始施行的政策?   (A)順治皇帝  (B)康熙皇帝 
(C)雍正皇帝  (D)乾隆皇帝 
( )38. 允炆即帝位後,就開始計議削奪藩王的權力,
齊泰認為,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先解除威脅最
大的燕王,結果引發了燕王公開反叛。這場叛亂歷
史上稱為? (A)靖難之變  (B)靖康之難  (C)七國
之亂  (D)八王之亂 
( )39. 清初為消滅海上反清勢力,於 1656 年(順治十
三年)頒布海禁令,嚴禁商民船隻私自出海。1661
年(順治十八年),清廷再頒海禁令,除重申前令嚴
行保甲連坐法外,更加緊遷徙廣東、福建、浙江、
江南、山東等沿海五省居民分別內遷三十到五十里,
盡燒房屋及船隻,片板不許入海。1683 年(康熙二
十二年)後,始開界弛禁,而內遷之人已飽受流離
之苦。由以上資料可知,清朝實施海禁主要對付的
人是?(A)鄭芝龍 (B)鄭成功  (C)荷蘭人  (D)西
班牙人 
( )40. 「所謂□□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
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