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六龜高中 高一 108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三民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560.45 KB
頁數
5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03-31,离现在 5 21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 108學年度第二學期四年級歷史科第一次段考試題 需讀卡 (共 4頁)
範圍:第二冊 CH1~CH2
1
一、單選題 ( 每題 2分,共 90 )
1.「集小都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
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以上為戰國時代
秦國變法的部分內容,請問其影響了後世什麼制
度的形成? (A)八旗制度 (B)皇帝制度 (C)
官僚制度 (D)封建制度
2. 以下兩則是春秋時期關於某事的記載
資料一:根據春秋‧公羊傳記載,魯隱公雖然有
賢才、又是長子,但由於西周某項繼承原則的關
係,在其父魯惠公死後選擇攝政而非繼承國君之
位,並且隱公決定等真正符合繼承條件的弟弟長
大就要還政於他。
資料二:史記‧魯周公世家:「初,惠公適(嫡)
夫人無子,公賤妾聲子生子息。息長,為娶於
宋。宋女至而好,惠公奪而自妻之。生子允。登
宋女為夫人,以允為太子。」
根據上述兩則資料判斷,資料一提到的「某項繼
承原則」應為何? (A)嫡子繼承制 (B)兄終弟
及制 (C)庶子繼承制 (D)禪讓制
3.中國大陸西侯度遺址發現用火遺存,朝鮮和日本
也挖掘出各式石器形制;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紋
飾,呈現發展互異的情況,例如中國河姆渡文化
的陶器上有稻穗紋飾、朝鮮櫛目文化有文器紋
飾、日本的繩紋器飾。上述可以論證東亞與中國
地區的文明起源應為下列何種形式? (A)西來
說,從西亞傳入東亞 (B)中原核心擴散說,從黃
河地區向外發展 (C)二元對立說,黃河中游與黃
河下游兩個系統間互相影響 (D)多元分區發展
說,各地發展後互有影響
4.請問下列何者為「編戶齊民」政策出現的原因?
(A)各國為了生存擴張,需要大量人力投入戰爭、
提供徭役與生產物資 (B)進入春秋戰國時期,人
口漸多,各國需要統計人口以利政策制定 (C)
國為因應貴族沒落、平民崛起,透過編戶齊民消
除貴族與平民之身分差異 (D)各國利用戶籍制
度,強化貴族與平民的身分差異
5.唐人柳宗元曾評論周朝的某制度:「周有天下,
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公侯伯子男),邦群
後,布履星羅,四周於天下,輪運而輻集。」上
述資料,可用以說明什麼制度? (A)郡縣制度
(B)宗法制度 (C)封建制度 (D)禮樂制度
6.清宮劇「延禧攻略」中,瓔珞生在滿人統治的時
代,請問她可能在宮中觀察到下列哪些現象?
(A)清朝統治者均採皇帝的稱號,並且認同道家思
想以獲得漢人認可 (B)統治者雖稱皇帝,但在滿
洲和蒙古地方,仍採「諸汗之汗」稱號 (C)在西
藏地區,統治者受活佛加冕,因此具有宗教性質
之身分 (D)統治者採二元制,容許漢人統治漢
人,滿人的統治地區僅限於關外
7.西元前 214 ,秦始皇設置象郡,漢文化也隨著官
員的進駐而傳入秦朝滅亡後漢人在該地自立為
,重視文教事業與漢朝有頻繁的經濟、文化往
直到西元前 111 年被漢朝所滅成為漢朝疆域
的一部分。請問此地區為何? (A)越南 (B)
(C)朝鮮 (D)日本
8. 春秋時代,魯國大夫季氏「八佾舞於庭」,孔子為
何說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評論? (A)
因為季氏採用了諸侯的禮制 (B)為季氏委屈
自己的身分 (C)因為季氏未在天子前表演樂舞
(D)因為季氏做出超越自己地位的事
9. 宋真宗時遼軍大舉南下入侵最後因宋真宗的親
遼軍攻勢受挫雙方因而議和簽訂澶淵之盟
以下是盟約的部分內容:「大宋皇帝謹致誓書於大
契丹皇帝闕下:共遵誠信虔守歡盟,……每歲以
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只令三司差人搬送
至雄州交割從盟約內容可以看出? (A)宋遼
雙方以平等關係互視 (B)宋遼約定開放邊境貿易
(C)宋以金錢贖回失地 (D)遼同意遣使向宋朝貢
10.中國歷史上的某一朝代與外族往來文書時概稱
「國書」書中以君臣之禮互稱對方外族稱「下詔
中國則稱「奉表」而中國每年「歲貢」絹各數
以維持彼此的友好關係請問這應是中國哪一
個時期與哪一個外族的外交關係? (A)西漢與
匈奴 (B)隋朝與突厥 (C)北宋與契丹 (D)南宋
與女真
11.自封建制度崩壞以後各國紛紛開始實行中央集權
此時的統治正當性來源已不再是封建宗法制
度下的血緣而改為以德為正統依據請將後者所
主張的思想及其遭遇按歷史發展順序排列()
人感應、()五德終始說、()天有二日
(A)乙甲丙 (B)丙乙甲 (C)甲乙丙 (D)丙甲乙
12.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記載王徽之即使在工作上怠忽
職守卻依舊能保有其官職已知王徽之來自瑯琊
王氏為東晉最有勢力的世家大族之一當時的選
才任官制度最重視譜牒以中央的中正官來品評人
請問當時的選才任官制度是以下何者? (A)
封建制度 (B)察舉制 (C)品官人 (D)
舉制度
13.「有一個時代因戰亂引起大遷徙朝廷設立很多僑
、僑縣安置他們但一個個僑郡、僑縣彷彿是一
個個獨立王國日子久了這種現象嚴重地影響到
朝廷的收入,也助長地方割據的勢力請問這是
哪一種制度實施的背景?
(A)均田制 (B)屯田制 (C)土斷制 (D)兩稅法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 108學年度第二學期四年級歷史科第一次段考試題 需讀卡 (共 4頁)
範圍:第二冊 CH1~CH2
2
14.學者指出漢士大夫風習為後世所推美然而
若仔細分析東漢士大夫常見的美德高行不外乎
是像讓爵(父有高爵兄讓弟襲)推財(兄弟分財
推多取少)、借交報仇(友有仇怨,許身代報)
(一介不取,推財與人)。上述士人的作為與
當時實行或盛行的何者最為相關? (A)讖緯之
(B)察舉制度 (C)門閥盛行 (D)清議流行
15.「戶無土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貧富為差」
「夏稅不得過六月秋稅不得過十一月」「按戶等
納錢按田畝納粟米」以上是有關唐代某項稅制的
記載以下有關這個稅制的敘述何者正確? (A)
這個稅制指的是租庸調法 (B)這個稅制化繁為簡,
大幅降低百姓的賦稅負 (C)頒布這個稅制的
因在於當時戶籍散亂,政府難以收稅 (D)個稅
制最大的特點是徵收實物
16.「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正直者),其父
(牽走)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
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請問此段對話凸顯出儒家道德觀中的法律精神是?
(A)人平 (B)不溯及既往 (C)罪推 (D)
情大於法
17.以下何者最能具體說明中國古代君權與相權的發
展?
(A) (B)
(C) (D)
18.某一時期的官員選拔出現「以頑魯應茂才以桀逆
應至孝,以貪號應廉吏以狡猾應方正,以諛諂應
直言」的情況,推舉的人才不但名實不符,又遭權
貴把持有錢者更能以金錢通關請問上文主要突
顯何時、何事? (A)東漢末年察舉之弊 (B)
晉九品官人法之漏洞 (C)隋代科舉之失 (D)
代干投行卷之弊
19.有一制度是將徭役折價併於田賦中徵收人民是
按田畝資產繳納銀糧所以無田產者幾無負擔
力可以獲得解放對城市經濟的繁榮很有影響
制度是?
(A)租庸調法 (B)均田制 (C)兩稅法(D)一條鞭法
20.徐、豫、冀、、青、司原本是北方的州名,
但有一個時期卻將這些地名設置於長江一帶
之「僑州郡縣」。這個時代為何? (A)東吳建立
(B)晉室南渡後 (C)北魏孝文帝漢化後 (D)
隋文帝統一天下後
21.日本於七世紀中葉時進行了大規模的政治改革
透過向唐代的律令制度學習以期建立一個「天皇」
為中心的中央集權政體請問此次大規模的政治改
革,在歷史上稱為? (A)大化革新 (B)大政奉
(C)明治維新 (D)戰後改革
22.有人對某一制度的弊病提出看法「官員等級的任
命與榮辱都被門閥士族掌握。他們控制皇帝賞罰,
霸占朝廷權勢,愛憎虛實全在於己,於公不負考
核之責於私不必擔心告發用盡心機鑽營各方
廉潔謙讓的風氣消失形成了苟且的習俗天下紛
,只為了爭奪品級、官位。」所指的制度應是下
列何者? (A)察舉制度 (B)科舉制度 (C)
建制度 (D)九品官人法
23.□□為中國本土發展出來的宗教起源於東漢
唐朝時曾受皇室的支持。許多信徒希望透過修行、
服用丹藥來讓自己長生不老,進而成仙請問,
中□□所指為何? (A)神道教 (B)民間宗教
(C)道教 (D)佛教
24.某位皇帝即位之後「勤於政務,孜孜無怠」,晚年
「以持佛戒,三度捨身同泰寺」「多造佛廟公私
費損」。請問這位皇帝是誰?
(A)晉武帝 (B)梁武帝 (C)隋煬帝 (D)唐玄宗
25.日本僧人圓仁來華求法歷經八年在他來華的最
後期間曾被拘留甚至被迫還俗但也因此而獲得
同意歸國他在歸國後說道「我從會昌元年以來
申請要回日本有數百回,雖然透過有力人士協助,
但仍然沒有獲得同意今天竟因為遭逢勒令僧尼還
俗而得以歸國,實在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啊!」
請問圓仁應是遇到哪一皇帝的毀佛政策使他求佛
之路受到挫折? (A)北魏太武帝 (B)北周武帝
(C)後周世宗 (D)唐武宗
26.大英博物館藏有一取自敦煌的「唐報恩經變相圖」
中央描繪的是釋迦淨土兩側為須闍提太子割肉養
雙親的故事請問針對此圖下列何者敘述較為合
理? (A)佛教不贊成孝道觀念此是諷刺迂腐的
孝道觀 (B)反映佛教的入境隨俗,且強調其亦
同孝道 (C)得自伊斯蘭教盛行的西域地區,真
性有待商榷 (D)西方考古學家的贋品,以強化
中國文化西來說
27.「統治者為了強化對宗教的控制力將此一佛教教
派的轉世靈童制度化否認轉世靈童是由蒙古王公
所承認而應是由北京的皇帝透過金瓶抽籤的方來
決定請問上述的內容應是哪一朝代對於佛教的
統治策略?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 108學年度第二學期四年級歷史科第一次段考試題 需讀卡 (共 4頁)
範圍:第二冊 CH1~CH2
3
28.觀世音菩薩早期原為莊嚴的男相□□時期逐漸轉
化為女相,到明清時期甚至以「觀音媽」來稱之。
對於以上敘述我們該有的認知為何?
(A)□□應為魏晉時期因此時佛教開始流行 (B)
此轉變反映出佛教與道教的結 (C)轉變與觀
世音菩薩的慈悲形象深植於庶民大眾有關 (D)
轉變顯現出觀世音菩薩信仰受政府重視加持
29.中國東南沿海因航運發達許多移民定居海外
運安全備受重視民眾紛紛在沿海為□□立祠
求出航平安隨著移民向海外發展信仰範圍也向
海外擴張,在今日臺灣、東南亞也可見□□身影。
請問文中□□應為下列何者?
(A)媽祖 (B)城隍 (C)關公 (D)彌勒佛
30.「唐代的百丈懷海禪師主張『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有一次百丈禪師身染重病隨侍的弟子們偷偷把
禪師的農具收起來,怕禪師過於勞累而病體加重。
沒想到,禪師卻因此而不吃不喝,著急的弟子們,
只好把禪師的農具還給他請問百丈禪師如此作
為應是對當時社會對佛教的哪一批評做反思?
(A)家人背棄家 (B)家人不事生 (C)
家人對君王不忠 (D)出家人不行善舉
31.以下是四位學生討論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哪幾位的
說明正確?
甲生「佛教在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很快地便成為普
及民間的信仰」
乙生「兩晉南北朝是佛教發展的關鍵因為長期的
戰亂使佛教大受打擊」
丙生「歷代帝王不乏崇信佛法者唐更以佛教
為國教」
丁生「佛教傳入中國後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曾歷
經三武滅佛之禍」
(A) (B) (C) (D)
32.中國歷史上有祭祀武廟的傳統而忠義勇武的關公
信仰一直是武廟祭祀的首選之一然而除了關公外
南宋名將岳飛勇武愛國的形象也深入民心歷代也
多有君主對岳飛加封者如其曾被封「三界靖魔大
帝忠孝廟法天尊岳聖帝君」但在今日相較岳飛信
仰之薄弱,關公「戰神的形象廣為人知,且祠廟
遍布東亞各地請問此種信仰之風是由於哪一朝
代時對關公極力推崇所奠基的? (A) (B)
(C) (D)
33.佛教在唐代以後世俗化的原因包括()信徒增多
()神祇形象通俗化()易懂易實踐()政府
未刻意打壓佛教請問禪宗「不重儀式不立文字」
的理念以及淨土宗稱念佛號即可往生淨土的主張
屬於哪一項?
(A) (B) (C) (D)
34.某人回憶過去經商情形「我們經營商首重『公
平』因此不分各行各業皆會創立□□董事
組織用來評定甲乙價目以便進行公道貿易」
問:□□內應填入下列何者?
(A)會館 (B)義莊 (C)善堂 (D)祠堂
35.國華查閱資料時,發現一段史料:「以官衛民,不
若使人民自衛。以一人自衛,不若眾人共相防
衛……數十家患難與共足以捍衛外侮不論農夫
牧童皆為健壯的兵卒,鋤頭或竹條皆為可用之兵
器。」這段史料描述的組織為?
(A)部曲 (B)商幫 (C)會黨 (D)團練
36.某人回憶道當時我與兄弟幾人決心拜入□□
傅交代我們歃血立誓結為同胞兄弟此後永無二
,雖不共父但同洪生就像劉關張結義一般。
問□□內應填入?
(A)同盟會 (B)天地會 (C)白蓮教 (D)普濟堂
37.北宋時期某組織收入多用於賑濟族人生活並詳
細規定:其所得租米自遠祖而下諸房宗族,計其
口數供給衣食及婚嫁喪葬之用請問此組織最可
能是? (A)行會 (B)義莊 (C)商幫 (D)團練
38.「它深受宗族的重視其形式包括有龕室用來供
奉祖先神主有大廳用來集聚族眾行禮有回樓
用於接待賓朋和宣講經旨……在許多地方族眾
常圍繞著它而居。」上文的它是?
(A)族長住處 (B)義倉 (C)義學 (D)祠堂
39.「尊長族人剪除凶惡訓誡子弟治以家法
於身死,亦是懲惡防患之道使不法之子弟,知所
儆懼,情非得已,不當按律擬以抵償。」關於這段
資料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族長除了主持家
族事務,還有教化族人的任務 (B)此資料時間
是魏晉南北朝世家大族為了維持官位而對族人嚴
(C)此資料時間應是出自明清,主要是限制宗
族力量讓當權者好控制 (D)因為族人犯錯,政
會嚴罰族長,所以族長得時時警惕族人言行
40.四世紀一場大亂之後北方人士四處遷徙以遷至
長江中下游者最多史稱「衣冠南渡」關於該史
事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此亂事為西域游
牧民族入侵黃河流域所造成 (B)徙到南部的
方人起初必須納稅後因經濟拮据而得以免稅 (C)
此場動亂導致社會階級逐漸消 (D)南渡的北
方人士常建築塢堡以自衛
41.白蓮教徒自清嘉慶元年開始,在湖北、四川等地
起事到了嘉慶九年才平定這場民變其中清廷平
亂最主要的武力為仕紳所領導的□□
□□為何?(A)八旗 (B)綠營 (C)會黨(D)鄉勇
42.他在宋代宗族組織的發展史上是一個典範人物
族的設置族田、義莊創始於他。他是誰?
(A)朱熹 (B)王安石 (C)范仲淹 (D)歐陽修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 108學年度第二學期四年級歷史科第一次段考試題 需讀卡 (共 4頁)
範圍:第二冊 CH1~CH2
4
43.歷史記載有一個時代其社會現象是「堡壁大帥
數不盈冊,多者不過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
家」。此現象出現於何時何地? (A)漢代的關中
地區 (B)永嘉之亂後的江南一帶 (C)
後的中原地區 (D)安史之亂後的長江流域
44.某人回憶過去我只是個書生因欽佩侍郎的學養
志趣,在其奉召回鄉建軍時,加入軍隊保衛家鄉。
平定太平天國亂事後我軍之興雖威震海內但軍
餉仍十分吃緊,時常受各地督撫排擠請問:此人
加入的組織可能為?
(A)倭寇 (B)商幫 (C)湘軍 (D)會黨
45.宋代社會有「榜下捉婿」的風氣意味著在科舉放
榜時便會有許多父母來為女兒找夫婿關於此種現
象何者正確?
(A)代表科舉中榜的人在宋代社會受到重視
(B)此現象反映了當時許多人皆以考科舉為理由拋
家棄子
(C)能考科舉的多半是王公貴族,父母想藉此為女
兒討個好夫家
(D)考上科舉代表天子門生,父母希望能藉女婿為
自己舉薦官職多
四、非選擇題(10 ,每個答案 2)
1. 某一學說有兩個要點:一、災異譴告說,認為:「國
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
省,又出怪異以警惕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
二、認為「天有陰陽,人亦有陰陽,天地之陰氣起,
而人之陰氣應之而起。人之陰氣起,而天地之陰氣亦
宜應之而起,其道一也」
請問:
(1)提出此學說者為何人?
(2)此學說之核心思想為何?
2. 某人曾評論東晉南朝有一制度不得不實行的原因說:
「當中原士庶流寓江左時,人人均懷反旋之望,所以
政府許其挾注本籍。時移歲易,過江者已經殂沒,童
幼者已成年,班荊輟音,積習成俗,既絕望於本邦,
宴安於所託,若再認為寄籍,則一地之人必因籍貫不
同彼此不易融和,若再加以納稅義務之殊,則主客偏
見將永久不能泯滅。」就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東晉南
朝推行了什麼制度?
3. 一項科舉防弊措施的內容是:考生試卷交由彌封官進
行彌封後,再進一步交付指定單位,由其派人以朱筆
繕寫,並以複本交由主考官評閱。此制一出,往後各
代沿用。請問此一措施為何?
4. 下圖為十九世紀中國某政權之玉璽,請問:這是清代
哪一場內亂?
【試題結束】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 108學年度第二學期四年級歷史科第一次段考試題 需讀卡 (共 4頁)
範圍:第二冊 CH1~CH2
5
答案:
一、單選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B
A
C
B
A
B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C
B
C
D
D
A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C
B
D
B
D
C
A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D
C
A
C
B
B
D
A
D
41
42
43
44
45
D
C
C
A
A
二、非選題
1.董仲舒、天人感應說
2.土斷制度
3.謄錄
4.太平天國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