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六龜高中 高一 108 下學期 自然科學領域 地球科學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泰宇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641.32 KB
頁數
6
作者
TIGER-XP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5-10-31,离现在 0 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請注意背面有題
高雄市六龜高中 108 學年度 2學期四年級第一次段考地球科學試題卷
範圍: 213 命題教師: 蘇育田 班級:四年_____ 座號: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配合題 (每格2分,共20) :
1. 請將下列天體的代號填入宇宙結構中正確的位置
A
B
C
D
E
本星系群
彗星
蟹狀星雲
冥王星
球狀星團
F
G
H
I
J
木星
仙女座星系
馬頭星雲
昴宿星團
本超星系團
K
L
M
N
O
星座中的
各亮星
小行星
大麥哲倫
星系
鳥神星
土衛六
(泰坦)
7
2
6
9
8
3
1
10
宇宙
超星系團
星系團
星系
恆星
行星
衛星
星團
小天體
星雲
矮行星
二、單選(每題 3,60 )
( ) 1. 太陽輻射中含有危害生命的短波輻射如 γ射線X光與紫外線而高速的帶電粒子如太陽風與宇宙射線同樣威脅著
生命的孕育。地球環境有哪些機制能對抗這些來自太空的威脅? (A)地球大氣能阻隔短波輻射、太陽風與宇宙射
(B)地球磁層能有效阻隔太陽風與宇宙射線的威脅 (C)地球大氣能阻隔帶電粒子,磁層能對抗短波輻射 (D)
地球磁層捕捉全部的帶電粒子進入南北極上空撞擊空氣粒子,產生極光 (E)極光的形成是太陽的短波輻射進入與
地磁南北極作用後產生。
2請注意背面有題
( ) 2. 「恆星」太陽的成形,與下列四點有關: ()形成原恆星盤與恆星 ()宇宙塵埃逐漸凝聚 ()原恆星盤消失
()固體行星形成。請按形成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
(A) (B) (C) (D)丁。
( ) 3. 附圖為相距三百公里的甲、乙兩地地層剖面,剖面中各層含有不同時代的標準化石如附圖所示。下列有關甲、乙
兩地地層的對比,何者錯誤?
(A)ㄅ層 1子層 (B)ㄆ層 1丑層 (C)ㄇ層 1寅層 (D)ㄈ層 1辰層。
( ) 4. 關於銀河系所處的本星系群之敘述請問下列何者有誤? (A)星系的數量比星系團多 (B)本星系群的直徑大約與
銀河系直徑相差不遠 (C)包括銀河系和仙女座大星系等三十餘個星系 (D)大麥哲倫星系是距離銀河系很近的星
系。
( ) 5. 關於化石,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一定是生物的硬質部分 (B)歷經快速掩埋 (C)常發現於沉積岩中 (D)若現
有生物種與地層挖掘出來的化石一樣,該生物便稱為活化石。
( ) 6. 下列有關地球形成與早期地球的敘述,何者正確? (A)地球為超新星爆炸後的殘餘物質,因此剛形成時溫度很高
(B)因隕石不斷撞擊地球剛形成時的溫度很低 (C)重力收縮及放射性元素衰變使早期地球表面為熾熱的熔融物質
(D)熱壓力的作用造成鐵鎳金屬沉入地球內部,岩石等物質往地表移動。
( ) 7. 左圖是地球上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示意圖,右圖是地球位於 X位置的示意圖,則圖中何地點晝、夜等長?
(A)A 地點 (B)B 地點 (C)C 地點 (D)三者均等長。
( ) 8.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透過在地面以及在太空觀察,可發現月球表面除了有亮暗區域差異,尚有大小不一
的坑洞分布。此外,亦透過檢視登陸月球時所攜回超過三百公斤月球表面岩石物質,發現全都是火成岩,沒有沉
積岩或變質岩,並且當中只含有極少量的水。由以上結果,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月球表面曾經處於熔融狀態
(B)月球上的沉積岩與變質岩都埋藏在深處 (C)月球表面的坑洞都是火山噴發造成的火山口坑洞 (D)月球曾經存
在大量流水,但由於沒有大氣,液態水已經蒸發散失 (E)月球有明顯板塊運動,形成高地以及看起來較為暗黑的
低窪地。
( ) 9. 關於星雲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有些星雲是新恆星的誕生地 (B)有些星雲是恆星死亡時向外拋出的物質
所組成 (C)有些星雲並不會發光,並將背景的恆星遮掩而呈現黑色 (D)有些星雲是由數百萬顆恆星緊密地組成。
( ) 10. 太陽系內有群小型天體的運動對地球是有威脅性的請問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國際天文組織已能觀測對地
球具威脅的小行星 (B)彗星只會掠過地球附近,而不會撞擊地球 (C)小行星帶位於海王星軌道外,至距太陽約
1000 個天文單位處 (D) NASA 認為最有可能撞擊地球的是柯伊伯帶的小型天體。
( ) 11. 目前已知距離地球最遙遠的 GN-z 星系約在 134 億光年遠之處,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系則約在 15 萬光年遠之
處。下列得出宇宙的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 宇宙形成至今約在 134 億年到 15 萬年之間 (B)宇宙形成至
今至少 134 億年 (C)宇宙形成至今約 15 萬年 (D)宇宙中所有的天體正以光速接近地球中。
( ) 12. 已知臺中市位於北緯 24 度處,當夏至正午之際對太陽進行觀測的話,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太陽位於北方仰角 24 度處 (B) 太陽位於南方仰角 24 度處 (C) 太陽位於北方仰角 89.5 度處 (D)
陽位於南方仰角 89.5 度。
( ) 13. 碳-14 為一放射性核種,其半衰期為 5730 年。若一木化石中碳-14 含量比其尚為活體時少了 87.5%,則該木化
石之活體是存活於多少年前? (A)716 (B)1432 (C)11460 (D)17190 (E)22920
( ) 14. 下列關於固體地球與海洋之演化的敘述何者正確? (A)早期地球溫度高是因地球元素進行核融合反應所釋放的
能量所致 (B)海洋在 46 億年前地球形成時便已存在 (C)熔融的鐵鎳等物質因重力作用下沉到地球的中心 (D)
海洋中之鹽類均由海底火山噴發所提供。
3請注意背面有題
( ) 15. 天文學家若想觀測星系中低溫恆星或新生恆星分布的區域,選用何種波段觀測最適合?(A)無線電波 (B)紅外線
(C)紫外線 (D) X 射線。
( ) 16. 阿銘在 915 日晚上九點看到仙后座位於 B位置。若阿銘在 10 15 日晚上十一點又在天空中看見仙后座,則
此時仙后座最可能位於下列哪個位置?
(A)A (B)C (C)D (D)F
( ) 17. 天文學家比對了銀河系恆星的光譜與遙遠星系的可見光譜如附圖,關於此圖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遙遠星系光譜的暗線朝紅光方向移動,表示星系正在遠離中 (B)遙遠星系光譜的暗線朝紅光方向移動,表示
星系正在靠近中 (C)遙遠星系光譜的暗線朝藍光方向移動,表示星系正在遠離中 (D)遙遠星系光譜的暗線朝藍
光方向移動,表示星系正在靠近中。
( ) 18. 目前最普遍被接受的宇宙模型為「大霹靂學說」。關於此學說的內容與相關證據,下列何者錯誤? (A)宇宙誕生
時的熱,會隨著宇宙的膨脹而降溫,即為宇宙背景輻射觀測得的溫度 2.735K (B)大霹靂學說推論宇宙誕生 3
鐘後形成氫原子約佔 75%與最老的一些恆星組成成分的比例相符 (C)宇宙從一緻密的狀態爆炸開始至今不斷地
膨脹遙遠的星系光譜紅移現象可作證據 (D)宇宙是由密度極大的黑洞爆炸產生因為最初的光皆無法逃離黑洞
( ) 19. 恆星表面近似黑體依據黑體輻射任何有溫度的物體都會自行放射各種不同波長的電磁波其輻射強度與波長、
表面溫度的關係如右圖所示波長 400~700 奈米屬於可見光且表面溫度越高的物體輻射強度最強波段的電磁
波越趨近短波根據以上敘述與右圖判斷以下選項何者錯誤? (A)表面溫度 8000K 的恆星只放射波長 400
米的電磁波 (B)如果恆星表面溫度為 3000K,則強度最強波段的波長比 700 奈米長 (C)我們看到的月光都是反
射自太陽光但月球本身也會放射其他波段的電磁波 (D)在完全沒有任何燈源的暗室內可以透過紅外光攝影機
拍攝到裡面的人 (E)太陽的表面溫度接近 6000K,及某顆表面溫度高達 16000K 的恆星,兩者皆可放射可見光。
( ) 20. 右圖為某地之地質剖面若岩脈的放射性同位素定年為 2 億年在乙地層中找到三葉蟲丁地層中找到菊石
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丁地層中也有可能挖掘到三葉蟲 (B)戊是一個不整合面(侵蝕面) (C)甲一定是古生代
地層 (D)丙一定是中生代地層 (E)乙地層的沉積年代較岩漿侵入時間晚。
4請注意背面有題
三、題組 (每題2 20) :
1. 題組
我們的太陽系,是由太陽、八大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星際物質所構成的天體系統。八大行星依
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小宇收集了太陽系主要天體的資料如下表,請依表中所
提供的資訊,回答(1)(3)題:
太陽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距日距離
(億公里)
--
0.60
1.05
1.50
2.25
7.80
14.40
28.80
45.15
直徑
(地球直徑
109.13
0.38
0.95
1.00
0.53
11.21
9.45
4.01
3.88
公轉週期
(年)
--
0.24
0.62
1.00
1.88
11.86
29.46
84.02
164.77
自轉週期
(日)
25.38
58.65
243.02
1.00
1.03
0.41
0.44
0.72
0.67
平均密度
g / cm3
1.41
5.43
5.24
5.52
3.93
1.33
0.69
1.27
1.64
( )(1)小宇對於太陽系行星的敘述,何者正確?
(A)距離太陽越遠的行星,其行星的直徑越大
(B)距離太陽越遠的行星,其行星的自轉週期越長
(C)類地行星的直徑均小於類木行星
(D)類地行星的平均密度均大於 5.0 g/cm3
( )(2)附圖是木星與土星公轉軌道的示意圖若將兩者的公轉軌道視為正圓試問兩顆行星的距離最小時會發生下列
哪一種狀況?
(A)太陽、木星與土星排成一線,太陽位於木星與土星之(
(B)太陽、木星與土星排成一線,木星位於太陽與土星之間
(C)太陽、木星與土星排成一線,土星位於太陽與木星之間
(D)太陽、木星與土星排成一線,地球位於木星與土星之間。
( )(3)今日的木星位在 X土星位在 A當木星運轉到 Y處時土星最可能運轉到何處?(A)B (B)C (C)J
(D)I 點。
2. 地球形成初期,地表並沒有氧氣,大氣充滿著二氧化碳和甲烷,海洋中則溶解了由岩漿作用所帶來的大量鐵離子。大約
在三十多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能行光合作用的藍綠菌,除了使海洋發生巨大的變化,也改變了大氣組成。對於研究地
球原始大氣的演化, 1的帶狀鐵礦是重要的線索之一。「帶狀鐵礦」是由薄層磁鐵礦或赤鐵礦等氧化鐵夾雜帶狀頁岩或
燧石所組成。這些礦床顯示海洋中的鐵離子和水中的氧氣結合成氧化鐵,等到海水中的鐵離子大都被消耗殆盡,帶狀鐵
礦不再大量形成,氧氣開始進入大氣中累積,直到今天,讓我們享有氧氣充足的大氣(圖 2)。
5請注意背面有題
1
富含氧化鐵(深色)
缺少氧化鐵(淺色)
2
( )(4)從本文所述及帶狀鐵礦外觀推論帶狀鐵礦經由何種作用形成於海床上?(A)結晶作用 (B)沉積作用 (C)溶解作
(D)搬運作用。
( )(5)在地球歷史的研究上,帶狀鐵礦的出現可視為下列何者的證據?
(A)地球有鐵質的核心 (B)海洋的形成年代 (C)海水中含氧 (D)臭氧層形成。
( )(6)帶狀鐵礦主要是在圖 2中哪一段時期形成?(A) A (B) B (C) C (D) D
( ) (7)帶狀鐵礦中明顯可見富鐵礦層與貧鐵礦層交替的現象,想想看是何種原因造成此結果?
3. 右圖為某時刻地球上晝夜分布示意圖灰色部分 表示夜晚區域丙、、戊己為地 表面上六個不同地點。
請回答第 13題:
( )(8) 哪些地點的白天比夜晚長? (A)甲、乙 (B)甲、丙 (C)丙、己 (D) 丁、己。
( )(9) 若僅考慮太陽照射角度的影響下列哪些地點的四季變化比較不明顯? (A)甲、戊 (B) (C) (D)
丙、丁。
( )(10) 哪一個地點此時最接近正午時刻? (A) (B) (C) (D)己。
6請注意背面有題
高雄市六龜高中 108 學年度 2學期四年級第一次段考地球科學答案卷
範圍: 213 命題教師: 蘇育田 班級:四年_____ 座號: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填充 (每格2分,共20: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選擇題(每題 3,6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題組 (每題2 20) :
1
2
3
4
5
6
7
8
9
10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