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六龜高中 高一 108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三民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555.58 KB
頁數
6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9-11-28,离现在 5 33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歷史科第二次段考試題 需讀卡 (共 5頁)
範圍:第一冊 3-1~4-1 班級______座號_____姓名__________
1
一、單選題 ( 每題 2分,共 60 )
1. 某學者將清代臺灣「一田二主」現象比喻為:
「如果拿房子來說,『甲』就是屋主(大房東)
『乙』就是二房東,他們分別向房客收取房租,
但只有屋主(大房東)要繳稅給政府。複雜的
是,『乙』大都擁有永佃權,並且可以自由地典售
佃權。就像二房東可以永遠租賃該屋,並自由處
分他的永賃權。」甲、乙分別是指 (A)官府、
墾戶 (B)墾戶、佃戶 (C)佃戶、佃農 (D)
戶、佃農
2. 有一本書的內容記載:「初抵時,臺灣多是商
人、漁民和海盜。之後南方各省如廣東、福建的
移民漸增,這些漢人是兩、三年後即返鄉的契約
勞工。……我們以信用貸款的方式出售獵照給漢
人,雇用漢人來耕種稻田與蔗田。」根據內容來
看,該書的記載應來自 (A)顏思齊在笨港建立
據點時的觀察 (B)西班牙偵查雞籠後的分析
(C)荷蘭在臺統治情況的報告 (D)隨鄭成功來臺
官員的治理記錄
3. 有份資料記載:「臺灣進口商品以鴉片為最大
宗,布匹次之;出口商品以米、樟腦、茶、糖、
硫磺為主。由於出口商品的數量和金額,大大超
過進口,於是由這時起,臺灣貿易轉為出超。」
請問「這時起」是指何時? (A)1680 年代
(B)1740 年代 (C)1870 年代 (D)1890 年代
4. 某地方志記載:此地製茶工房林立,茶葉產
期,茶行必須雇用許多女工,多則五六十人,少
則二三十人,甚至有漳、泉婦女來此短期工作,
每日工資四五錢不等。這本地方志最可能是
(A)諸羅縣志 (B)彰化縣志 (C)臺東州志 (D)
臺北府志
5. 「在中國,他們多以廣東和江浙出身。因外語
能力強,一方面可作為歐美商人與中國商人的翻
譯,也可處理歐美國家商界與中國政府之雙向溝
通。除此,這類型商人還可自營商鋪,因此致富
者頗眾。」請問關於上文群體的描述,何者正
確? (A)這階層在臺灣興起於 1840 年之後
(B)他們取代郊商經營與中國大陸間的對渡貿易
(C)他們營業的據點之一為鹿港 (D)李春生為此
階層的代表人物
6. 1683 年,施琅大敗東寧鄭家軍於澎湖,東寧王
朝主戰派的將士主張放棄臺灣,南渡呂宋,續保
鄭家王朝。但主和派的馮錫範等人最後決定遞出
降書,自此結束鄭家在臺灣 21 年的統治。如果當
年依據主戰派的建議,鄭家軍應會和哪一個國家
爆發戰爭? (A)英國 (B)西班牙 (C)葡萄牙
(D)荷蘭
7. 資料一:青年時代接受基督教信仰,與西方傳
教士的往來中,學會英語,曾經擔任過怡和洋行
的總經理,並經營茶葉進口貿易,有「臺灣茶業
之父」稱呼。
資料二:在連橫的臺灣通史中,他與陳福謙、黃
南球並列為三大貨殖家。
上述兩段資料指的人是 (A)李春生 (B)林朝棟
(C)林維源 (D)辜顯榮
8. 荷治時期當局視臺灣土地皆為荷蘭聯合東印度
公司所有「甲」為單位每五甲為「一張犁」
東印度公司招徠漢人作為佃農為其耕種再對佃農
抽取什一稅即以產量十分之一作為租稅此種土
地稱為 (A)王田制 (B)官田 (C)屯田 (D)
盤田
9. 以下是十七世紀時,兩大商業集團的協商過
程:
甲:「我方願意提供某作物三成產量,用來換取諸
位軍事物資的供給。」
乙:「這樣恐怕不夠,我等要求加入鹿皮,並且要
協助我們在東北亞建立更穩定的貿易據點,考
量到你們目前的處境,這筆交易應該還是公
平。」
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方為鄭氏政權,
提供的作物為香料和稻 (B)方為英國東印度
公司,想藉此與日本通 (C)方當時正為了如
何攻取荷蘭人占領的臺灣而煩 (D)乙方建立據
點的目的未能達成是因中國介入
10. 附圖是臺灣貿易的進出口統計圖,根據你的判
斷,臺灣貿易轉為出超的主要原因為何? (A)
清政府廢除內地人民渡臺禁令 (B)臺灣正式開港
通商 (C)丁日昌在臺推廣茶、糖等經濟作物的栽
(D)臺灣建省,建設事業蒸蒸日上
11. 官方調查指出:近來有農民因經濟困難或希望
獲取高利乃用訂立假借據的方式以借款抵押名
將政府放領的土地轉售給其他地主更有人私
自將耕地改建成店面出租牟利這種行為大大影
響政府政策的效果。官方調查所指的政策應是
(A)減四留六 (B)三七五減租 (C)
(D)發展精緻農業
12. 1960 8月立法院通過獎勵投資條例:撤銷
原先對外投資持股的限制,放寬有關利潤匯款的
限制;對投資、儲蓄和出口有租稅優惠。其目的
在鼓勵對臺灣工業發展的投資,成功營造臺灣為
一個有利投資的環境。請問當時政府還隨即進行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歷史科第二次段考試題 需讀卡 (共 5頁)
範圍:第一冊 3-1~4-1 班級______座號_____姓名__________
2
那一主要的配套措施? (A)鼓勵產業外移 (B)
設加工出口區 (C)減免高職學費 (D)實施第二
次進口替代
13. 資料一「失業者逐日增加的現象是表示社會
危機的來臨同時也是政治經濟的危機……失業
者的思想一天天的惡化起來對每晚在花天酒地的
公務員和發光復財的地主豪商階級都抱了大不
滿。」
資料二「聞本省若干縣市對於教職員薪津頗有未
能發放者致影響教職員生活及精神甚鉅而臺北
縣教師二千餘名,積欠薪津達三個月,未發分文,
則尤堪詫異。」
資料一、二是臺灣在 1946 年的兩篇報導,請問下
列針對此一時期社會現狀之敘述是正確的? (A)
從資料一可看出此時臺灣的經濟正在復甦因此餐
廳,酒店生意絡繹不絕 (B)從資料一可看出臺
人民對部分政府官員有所不滿但實際上整體社會
氣氛尚稱融 (C)從資料一可看出此時臺灣失業
問題嚴重,政府對此束手無策 (D)從資料二可
出政府積欠教職人員薪水但這僅僅是若干縣市的
特別現象,此時政府財政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14. 1960 年代初流行一首「孤女的願望」唱道「人
塊講繁華都市臺北對叨去(何處去)……自細漢
(小時候)就來離開,父母的身邊,雖然無人替阮
(我)安排將來代誌(事情)阮想欲來趕都市做
著女工渡日子……人塊講這間工廠有要採用人
雖然也少年攏不知半項同情我地頭生疏以外無希
假使少錢也著忍耐三冬(年)五冬(年)……
請問下列對於歌詞內容的理解何者正確? (A)
當時因為婦女運動興起女性因而能前往都市就業
(B)政府積極發展勞力密集產業,吸引許多人前往
都市的工廠工作 (C)會出現歌詞描述的情形,是
因為政府由「出口擴張」轉為「進口替代」的經濟
政策 (D)歌詞中表現出臺灣中小企業發展的艱辛
15. 清代時期嘉義僅是個農業村鎮但從 1910 年代
由於某項產業大幅成長吸引了許多原住在東
布袋,雲林水林鄉、口湖鄉,臺南北門沿海一
帶的「海口人」遷入嘉義,市街人口數不斷成長。
請問在1910年代後促使嘉義發展的產業是 (A)
樟腦業 (B)養蚵業 (C)水泥業 (D)木材業
16. 1961 臺灣進口的硫酸銨價格每公噸臺幣 1758
元,用稻穀價格折算則每公噸價格達 4016 元,有
些農民稻穀產量不夠,則必須利用兼職收入從市
場購買稻穀換取高價肥料。請問上述說明以下哪
個問題? (A)田賦徵實的情況 (B)農民稅捐項
目多 (C)肥料換穀負擔重 (D)以農業收入支持
工業發展
17. 在某一段有關臺灣的資料中提到:「總督府大
力推動稻米增產,主要目的倒不是賺錢致富,而
是解決日本國內糧食不足的問題。為了多生產稻
米給日本人吃,到了 1920 年代以後,原來以糖為
單一產品線的策略,也改為糖、米並進。」上述
「糖米並進」所造成的結果是 (A)「第一憨,
種甘蔗乎會社磅」的諺語 (B)工業臺灣,農業南
(C)日本推動南進政策 (D)米糖相剋
18. 某時期臺灣報紙的婦幼專欄提到,孕婦早晨起
床時如果發生害喜的現象,只要幾片烤麵包就能
改善不舒服的症狀;如果嬰兒哭鬧不休,塞片烤
麵包就能使其安靜下來。同時,政府官員也出書
宣導米食之害。請問,這些情形發生的時代背景
應為何? (A)1920 年代,總督府推動現代化,
希望養成臺灣人西式的生活習慣 (B)1940 年代,
二戰後期米食缺乏,總督府希望減少臺灣人的食
米量 (C)1950 年代接受美援時期,政府希望國人
多吃麵食少吃米食 (D)1970 年代臺灣經濟起飛,
國人崇尚西方飲食習慣,官員亦順應此趨勢
19. 這是臺灣歷史上通貨膨脹最嚴重的時代,三年
內通膨比例近百倍,從上海運來的生活必需品價
格比上海還高;米糧產量本來足夠需求,卻因為
某項因素使臺灣成為整個國家最缺糧的地方。工
業生產被戰爭破壞,也因惡性通膨無法恢復。造
成上述情況的因素為何? (A)國民政府展開國
共內戰 (B)國民政府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C)
日本政府展開對華戰爭 (D)日本政府展開對臺灣
的經濟壓榨
20. 臺灣於漢人開墾過程中,形成一田多主的現
象,後雖經劉銘傳的努力,但並未成功,至日本
統治時始取消了一田多主制度。請問此後以誰為
土地的唯一所有人? (A) 小租戶 (B) 佃農
(C)總督府 (D)大租戶
21. 清代臺灣史料記載某廟宇的沿革「吳真人廟
在西定坊新街……精岐黃術以藥方濟人廉恕
不苟取里人祀之,有禱輒應。部使者請廟額,
……
有。……或稱大道公廟,或稱真君廟。請問上述
資料與何種信仰有關? (A)開漳聖王 (B)觀音
信仰 (C)土地公 (D)保生大帝
22. 小花參與校園機智問答,其中一題如下「有一
份刊物最初採廈門音羅馬字刊印後來增加日文
現今則以中文刊印是迄今發行最久的報紙
請問該題正確答案為何? (A)臺灣日日新報 (B)
臺灣民報 (C)臺灣府城教會公報 (D)新港文書
23. 家住臺中的鼎睿,假日和家人來到「牛罵頭遺
址文化園區」參觀。導覽員告訴他:「這裡除了
是臺灣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之外,還有日治時
期因推動『一街庄一社』而建立的『清水神社』
遺址。」這座神社可能是在日治時期的什麼時候
興建的呢? (A)漸進主義時期 (B)動員戡亂時
(C)內地延長主義時期 (D)皇民化運動時期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歷史科第二次段考試題 需讀卡 (共 5頁)
範圍:第一冊 3-1~4-1 班級______座號_____姓名__________
3
24.曉華在歐洲旅行時認識了居住在梵蒂岡的保
羅,兩人結成好友,保羅規劃近日要來臺灣,並
表示他想透過旅行了解天主教對臺灣教育的貢
獻。請問,曉華可以向保羅推薦參訪哪一所學
校? (A) 高雄的道明中學 (B) 臺南的長榮中
(C)臺北的泰北中學 (D)新北的真理大學
25. 文良在翻閱上課筆記時,發現筆記上有些字跡
糊掉了,請問表格中應該填入什麼內容呢?
(A)1.西班牙,3.天主教 (B)1.荷蘭,3.基督新
(C)2.荷蘭;4.天主教 (D)2.西班牙,4.
督新教
26. 他被加拿大長老教會派來臺北傳教,因擅長拔
牙齒所以到處拔齒兼傳教並在淡水自宅設立夜
即今日真理大學的前身他是誰? (A)馬偕
(B)馬雅各 (C)馬霖 (D)甘為霖
27. 資料一:「初至臺灣在走訪府城市街時,看到
許多殘障人士、痲瘋病患及窮苦人家在街上乞
討,然而當時的清政府卻沒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社
會福利制度來照顧這些貧困人士,他為此感到十
分難過、痛心,並希望自己能對這些人有所貢
獻。」
資料二:開設「訓瞽堂」,其課程內容在於教導學
生利用點字閱讀書籍,並教授算術、謀生手藝,
以及刻鑿凸字的技巧;教材除了聖經福音外,還
包括中國的學童啟蒙課本三字經,以及四書五經
等儒家典籍。
關於該資料中的人物指的是 (A) 甘為霖 (B)
馬偕 (C) 馬雅各 (D)巴克禮
28. 天燈又稱「孔明燈」傳說是根據孔明所戴的帽
子而設計原先是作為戰時彼此聯絡的工具據聞
早年平溪因地處山區聯絡不便開拓之初先民便
以放天燈互報平安演變至今平溪放天燈已經轉
化為祈福娛樂活動。根據上述,請問以下解釋何
者適當? (A)臺灣民俗活動均源自中國 (B)
灣開發過程中戰爭頻仍 (C)中國文化與臺灣關
密切 (D)來自中國的活動轉化為臺灣特有習俗
29. 「屏東車城福安宮是全臺灣最大的土地公廟,
據當地的耆老表示土地公可能在荷治時期就已經
在車城落腳保佑當地人的日常生活在清代林爽
文事件時福康安為了平定動亂率清軍來土地公
廟祈求保佑結果順利戰勝因此請乾隆皇帝賜官
官服,並改名福安宮。事蹟傳開後,四處都有
分靈出去的土地公廟擴大了車城福安宮的信仰範
請問上述資料可做為臺灣宗教的何種例證?
(A)神明角色與功能的轉變 (B)祭祀圈與信仰圈
的變化 (C)關懷社會的入世精神 (D)
的信仰特色
30. 清代移民來臺的過程艱辛,多數移民是隻身來
臺,若遭逢意外過世,將成為無人祭拜的無主孤
魂。臺灣因而發展出許多祭祀無主孤魂的廟宇,
請問:下列何者並非祭拜無主孤魂的廟宇?
(A)姑娘廟 (B)萬善祠 (C)大眾廟 (D)王爺廟
二、題組題(10 ,每題 2)
(一)以下是某團體的領袖曾發布檄文的節錄:「……
今我中國南陵,天生明聖之君,英賢之臣。……
聖神仙佛,下凡傳道。門徒萬千,變化無窮。今
年乙卯五月,倭賊到臺二十有年已滿。氣數為
終,天地不容,神人共怒。我朝大明國運初興,
本帥奉天,舉義討賊。興兵罰罪,大會四海英
雄。攻滅倭寇賊,安良鋤暴。解萬民之倒懸,救
群生之性命。……」
31. 請問下列何人為這篇檄文的發布者?
(A)蘭大衛(B)馬偕(C)羅福星(D)余清芳
32. 每每在不同政權的轉換之際,人民多少都會出
現反對的聲浪或是統治者眼中的暴亂以下何者可
能是此團體反抗當時政權的原因?(A)對政權的轉
換以及自我國族認同的危機與困惑感(B)政府強迫
人民改信其他宗教,主事者才率眾起義(C)起事
純粹為了斂財而號召信眾,想要推翻政府(D)因為
政府放任倭寇侵擾沿岸使人民錢財事業受損
(二)《臺海使槎錄》中有句話提到:「臺灣南北番社
以補鹿為業,贌社之商以貨物與番民貿易,肉則
作脯發賣,皮則交官折餉。」
33. 請問上文所提到的「贌社之商」是指:(A)
表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向原住民族收購鹿皮的荷
蘭傳教士(B)代表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向原住民族
收購鹿皮的各社長老(C)向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標
下購買鹿皮權的承包人,多為漢人(D)向荷蘭聯合
東印度公司標下購買鹿皮權的承包人,多為原住
民族
34. 在此時期臺灣鹿皮獲利甚高,多數鹿皮運銷至
下列何地?(A)呂宋(B)日本(C)歐洲(D)中南美洲
35. 根據記載,雍正以後臺灣鹿皮的外銷情形銳
減,不再是重要外銷商品,請問原因為何?(A)
購買者的需求減少,又無法開闢新的通路(B)清朝
統治臺灣以後,限制臺灣僅能對中國通商,鹿皮
無法運銷外地(C)長期的濫捕濫殺,臺灣鹿群的數
量已大幅減少(D)清朝劃定土牛紅線,切斷漢人與
原住民族的交易管道,鹿皮無法運送至港口
十七世紀傳入臺灣的西方宗教
國家
1.
2.
宗教
3.
4.
傳教
事蹟
以羅馬拼音為原住
民創造新港文字
傳教對象為凱達格蘭
族人、噶瑪蘭族人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歷史科第二次段考試題 需讀卡 (共 5頁)
範圍:第一冊 3-1~4-1 班級______座號_____姓名__________
4
三、多重選擇題(20 ,每題 2)
( )36. 以下兩段資料描述的是臺灣同一地同一時的情
形:
資料一「本地民間信仰的力量仍大居民又以游獵
為主,居無定所,傳教工作難以維持。」
資料二「各社設立小學每學三十人於是番人多
習羅馬字能作書。荷人又與番婦婚,教化之力日
進。」
請根據資料的內容選出適當的說法 (A)資料一
應是十九世紀時長老教會人士所寫 (B)料一應
是十七世紀時荷蘭人所 (C)料一應是十六世
紀時西班牙人所寫 (D)資料二應是漢人所寫,
述他在臺灣開墾時,所見原住民部落學校的情形
(E)資料二應是日本人所寫描述他居住在臺灣時
所見原住民部落學校的情形
( )37. 有段關於清代臺灣的史料寫道:「此地之煖甚於
內地然一年之耕種,僅只一次收穫。總因多風少
雨,播種插秧,每有愆期,故十年難必有五年之
穫。……不謂爾民弗計及於此偶見上年糖價稍長
唯利是趨舊歲種蔗,已三倍於昔;今歲種蔗,
十倍於舊年請問與前述現象有關的敘述何者正
確? (A)與臺灣的製糖產業有關 (B)甘蔗的種
植是因為其為不可或缺的水果用以補充身體水分
(C)甘蔗在機械糖廠製糖後再銷往中國大陸利潤
豐厚 (D)甘蔗種植區域以中南部為主 (E)因利
潤豐厚,故官方要求臺民大量種植甘蔗
( )38. 凡走過必留痕跡清治時期漢人積極拓墾臺灣
留下不少地名至今仍沿用不少地名更反映出昔日
的開墾情景請問下列和開墾相關的地名中那些
代表的涵義是正確的? (A)七張六張與開墾
組織有關 (B)頭圍五結與土地單位有關 (C)
土城、五堵,與漢人分類械鬥時的防禦工事有關
(D)七股、頭份,和墾戶分配股份有 (E)臺北、
苗栗的公館,大地主在當地收租辦公的地方
( )39. 在美援物資源源不絕送至臺灣的時期,握手標
籤可說是紅透半邊天(見附圖)。凡是有動用到美
國經費的物品,上面都印有雙手互握的美援標
誌。有關美援對臺灣的協助,下列說明何者正
確? (A)美援項目以貸款為主 (B)為了物盡其
用,美援麵粉袋也被作成內褲 (C)美援時代早
期,臺灣以美國為主要進口國 (D)美援對臺灣重
建受損的基本設施貢獻良多 (E)美援結束後,美
國資金撤出對臺灣的投資
( )40. 日治時期為推動「農業臺灣」的產業政策,進
行了哪些建設? (A)於各地設立農業試驗場所
進行品種改良 (B)建設嘉南大圳,穩定嘉南地區
的供水 (C)挖設日月潭,以供應南投山區的農業
用水 (D)成立水利組合,管理各地埤圳設施
(E)實施肥料換穀,以推廣化學肥料的使用。
( )41. 「明朝發展朝貢貿易、海禁政策」「中國的商
品、日本的白銀、東南亞的香料所形成的貿易商
圈」「臺灣鹿隻的大量捕殺、甘蔗的試種植」
「葡萄牙、荷蘭、西班牙發展東亞貿易」,請問上
述背景可能與下列何事相關? (A)海盜的猖獗
盛行 (B)日本開始明治維新 (C)鹿皮、砂糖成
為全球重要商品 (D)臺灣成為轉口貿易據點
(E)歐洲國家成立東印度公司
( )42. 比較荷治與鄭氏時期臺灣的貿易發展,請問兩
者的相似之處為何? (A)均以樟腦與糖作為臺灣
重要出口商品 (B)均以臺灣為貿易轉運站 (C)
皆與英國締結貿易商約 (D)均與中國進行大量直
接的貿易 (E)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均為日本
( )43. 獎勵投資條例公布於 1960 9月,1991 1
月廢止。在三十年的時間裡,政府為因應不同的
經濟發展狀況,而對此條例作出若干程度的修
正。若依照該條例的實施時間來看,它至少歷經
那些發展階段? (A)土地改革 (B)第一次進口
替代 (C)出口擴張 (D)第二次進口替代 (E)
業升級和自由化、國際化
( )44. 臺灣光復初期的陳中,原是一位地主,在 1958
年時,他已經變成一位富商。下列有關他的經歷
敘述,何者是正確的? (A)他祖先留下來不少
的土地都被政府徵收,損失慘重,因而不斷與政
府抗爭,最後終於獲得補償 (B)他將政府所給予
的補償,投入從事加工出口區的生產外銷,獲得
大量財富 (C)1950 年代,他大量進口成衣等
消費性產品,獲利不少 (D)他投資購置機器,設
置紡織廠,提供給國內市場,獲利不少 (E)他進
口一些化妝品,但關稅奇高無比,僅能賣給少數
有錢人
( )45. 臺灣開港後,西方傳教士來臺的情形有 (A)
藉由醫療打入臺灣社會以利傳教 (B)全都住在港
(C)帶來不少西方物質文化 (D)傳教對象僅
限原住民族 (E)以長老教會的傳教士為主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歷史科第二次段考試題 需讀卡 (共 5頁)
範圍:第一冊 3-1~4-1 班級______座號_____姓名__________
5
四、非選擇題(10 ,每題 2分,試卷上作答)
1. 某陳姓家族在晉室南遷時從河南移至福建閩南泉州,
其供奉著河南的陳姓祖宗陳遠寧,經過上千年後,子孫
有上千人,分了上百房,有的關係近,有的關係遠。其
中有三個人,陳天波、陳敏之及陳萬朝渡海來臺。初
期,他們並沒有久留臺灣的打算,經常把賺的錢帶回泉
州家鄉,同時也回去泉州祭祀陳遠寧。但過了一段時間
後,他們覺得臺灣其實生活環境比泉州好得多,便決定
定居臺灣,這三個人娶平埔族之女,產下後嗣,仍繼續
回泉州祭祖。但因為覺得每次坐船來來回回很不方便,
因此買了一些田產,累積一些資金,委派此三家中的某
些人代表三個陳家人回福建祭拜陳遠寧及陳姓宗祠。但
在臺灣傳承超過五、六代後,對福建就越來越陌生。這
時,陳家的後代開始編族譜,偶爾還回泉州祭祀陳遠
寧。請問:
(1)這三個家族祭祀陳遠寧的組織稱作什麼?
(2)三個陳家祭祀陳天波、陳敏之及陳萬朝的組織稱作什
麼?
2. 附圖為臺灣三大產業的出口值圖,請根據附圖回答以
下問題:
(1)乙產業經加工改良後,出口大幅成長,占出口總值一
半以上,市場以歐美為主。請問乙產業為何?
(2)丙產業輸出產量曾位居世界第一,直至二次世界大戰
時才被化學製品取代。請問丙產業為何?
3. 1922 年,甲物在臺灣培植成功,總督府為此強制推
廣,其單位面積產量因而比先前的本土品種多出 20%
價格亦高出 510%。此後甲物迅速於全臺各地種植,收
成後並運銷日本。請問此作物為何?
【試題結束】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歷史科第二次段考試題 需讀卡 (共 5頁)
範圍:第一冊 3-1~4-1 班級______座號_____姓名__________
6
答案
一、單選題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B
C
C
D
D
B
A
A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C
B
D
C
D
C
A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D
A
B
A
A
D
B
D
二、題組題
31
33
35
D
C
C
三、多選題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BD
AD
DE
BCD
ABD
ADE
BE
CDE
DE
ACE
四、非選題
1. (1)唐山祖;(2)開臺祖。
2. (1)茶業。(2)樟腦業
3. 蓬萊米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