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六龜高中 高一 108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三民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21.63 KB
頁數
5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01-15,离现在 5 29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歷史科第三次段考試題 需讀卡 (共 4頁)
範圍:第一冊 4-2~6-2
1
一、單選題 ( 每題 2分,共 84 )
1. 1916 年,一位日本學者向該國政府表示:臺灣
住民對於國語教育的「教師並沒有敵愾之心,不
避諱學習國語」「如果讓其知道我們採取的態度
其實是不給與教育、不教授國語的話,反而會引
起臺灣人不平,成為其反抗的原因」。對於這位學
者的見解,以下說明何者正確? (A)他認為日
本在臺灣的「國語教育」十分成功 (B)他認為臺
灣人對「國語教育」完全接受 (C)他認為「國語
教育」是很好的同化工具 (D)他批評「國語教
育」並非日本的優先政策
2. 某人來臺灣之後寫了有關於旅程當中的心得,
其中他對於鄭氏的描寫是「我朝定鼎,四方賓
服」,認為鄭經是「紈褲子」「無遠略」。還認為
番民女人小腳的很少……因此不用費神低頭欣
賞。如以上述摘錄來看,這個「某人」可能是何
時來臺? (A)荷治時期 (B)鄭氏時代 (C)
治時代 (D)日治時代
3. 喜歡看童話故事的阿紫在爺爺的舊書櫃裡面找
到一本伊索寓言,裡面有一篇驢和蚱蜢的故事提
及:「有一隻驢羨慕蚱蜢美妙的聲音,便問蚱蜢
都吃什麼來保持喉嚨?蚱蜢說吃露水,驢子也跟
著只吃露水,最後驢子就餓死了。共匪的騙人,
正如蚱蜢騙驢子一樣,記住,只有蠢如驢子的人
才會相信共匪,上他的當。」阿紫覺得跟他平常
看到的故事書不太一樣,請問這本書的出版年代
與選項中所述之歷史情境發生的時間點最為接
近? (A)描寫現實社會情況文學之興起 (B)
辦臺陽美展以跟官方對抗 (C)宜蘭歌仔戲開始發
展,並在戲院演出 (D)孩童穿著以美援麵粉袋縫
成的褲子
4. 櫟社為日治時期的著名詩社,其在總督府的允許
下成立,詩社的名稱來自於感慨「學非世用,是
為棄材;心若死灰,是為朽木。今夫櫟,不材之
木也,吾以為幟焉」,之後該社遂自許「以風雅道
義相切磋,兼以實用有益之學相勉勵」。由此可
知,櫟社最初之宗旨是 (A)打倒古典文學 (B)
關心社會時局 (C)推翻殖民政府 (D)配合皇民
化運動
5. 1960 年代初,臺灣經濟開始做起飛前的滑行,
同時期西方文化的引進,使傳統價值取向與倫理
觀念受到質疑,當時由臺大外文系師生創刊的現
代文學代表青年學子渴望尋找文學的出路。請問
當時西方文化是因何種契機得以進入臺灣?
(A)韓戰 (B)美援 (C)美籍華僑 (D)觀光客
6. 送報伕一書的作者以寫實之文筆,描述出勞農
階層每天必須面對貧窮與失業的問題,突顯了殖
民政府對人民的壓榨與資本社會的不公,但即使
在如此黑暗的時代,作者仍將希望寄託於民間的
社會運動,展現出對未來樂觀積極的一面。請問
送報伕的作者是誰? (A)楊逵 (B)林獻堂
(C)賴和 (D)王文興
7. 這個時代開始傳入西洋油彩、水彩技巧,也有
東洋畫派進入臺灣,但是大部分畫家都用這些新
技法畫下臺灣的鄉土、文化景觀,展現濃厚的地
方情懷。請問這時代是 (A)鄭氏時期 (B)
治時期 (C)日治時期 (D)戰後初期
8. 「她是新竹人,是臺灣一流東洋畫家,其作品
『姿』『嬰粟』『朝』曾入選臺展……回臺教書
後,利用在東京學院學到的東洋技法,以臺灣的
鄉土風情為題材作畫。」請問這位畫家是 (A)
林玉山 (B)陳進 (C)郭雪湖 (D)廖繼春
9. 1853 1859 年間,艋舺發生一起稱之為「頂
下郊拼」的械鬥事件。此事起因於同安人的下郊
想奪取三邑人的頂郊地盤。最後,同安人大敗,
避往鄰近某地,然某地日後卻開港通商,同安人
乃因禍得福。此地是 (A)大稻埕 (B)基隆
(C)八里 (D)淡水
10. 資料一:「初至臺灣在走訪府城市街時,看到
許多殘障人士、痲瘋病患及窮苦人家在街上乞
討,然而當時的清政府卻沒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社
會福利制度來照顧這些貧困人士,他為此感到十
分難過、痛心,並希望自己能對這些人有所貢
獻。」
資料二:開設「訓瞽堂」,其課程內容在於教導
學生利用點字閱讀書籍,並教授算術、謀生手
藝,以及刻鑿凸字的技巧;教材除了聖經福音
外,還包括中國的學童啟蒙課本三字經,以及四
書五經等儒家典籍。
關於該資料中的人物指的是 (A)馬雅各 (B)
馬偕 (C)甘為霖 (D)巴克禮
11. 1860 年代以後的北臺灣近山地區,對女性勞
工的需求量逐漸提高,女工的身價也從四十銀元
一路漲至一百銀元,並且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請問前述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為何? (A)煤礦
的開採 (B)棉紡業的興盛 (C)製茶業的發展
(D)鐵路的興築
12. 清廷因艋舺不易停泊大船,居民排外,咸豐三
年(1853 年)又爆發大規模的漳泉械鬥,於是
轉設港埠於某地,並陸續建立新市街,外國洋行
亦漸集聚於該港。隨著茶葉及其他產品主要在此
地加工集散,某地發展更為興盛。上文的「某
地」是指 (A)雞籠 (B)大稻埕 (C)滬尾
(D)大嵙崁
13. 附表為 1860 年代後臺灣出口商品,請問下列
敘述何者正確? (A)甲乙商品主要集中在北
(B)1870 年代中期之後,隨著「甲商品」出
口值漸增,交易往淡水及雞籠集中 (C)因「丙
商品」出口激增,形成南府城、北稻艋兩大市
(D)臺北地位更是不斷隨著「乙商品」興盛
提升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歷史科第三次段考試題 需讀卡 (共 4頁)
範圍:第一冊 4-2~6-2
2
占出口總值比
54%
36%
4%
從業人口
三十萬人
十五萬人
一萬三千人
14. 1859 年,西班牙道明會天主教傳教士郭德剛、
何保祿從本國領土搭船北上來臺傳教他們在打
狗上岸,次年在前金(高雄前鎮)興建臺灣第一座
天主堂。請問他們可能於何處搭船? (A)印尼
(B)越南 (C) 印度 (D)菲律賓
15. 資料一:在某戰爭期間,閩浙總督鄧廷楨深覺
臺灣防務的重要「閩洋緊要之區以廈門臺灣為
而臺灣尤為該夷歆羨之地不可不大為之防」
飭令臺灣鎮道及澎湖協營等準備防務嚴守口岸
資料二:道光皇帝也認為「臺灣孤懸海外,防毒事
宜尤宜準備」,並派水師名將王得祿協力嚴防。
請問該兩段資料所指的是那一場戰爭? (A)鴉片
戰爭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中法戰爭
16. 陳三是清治後期的臺灣茶農,他「不」可能出
現下列那一情況? (A)他種植的地點在臺灣北
部的丘陵 (B)他的茶以烏龍茶和包種茶最有名
(C)他的茶由安平、打狗出口 (D)他的茶主要是
出口到美國或南洋地區
17. 1873 年一封來自福爾摩沙的信件寫著:「這
是一個老人,深受胃潰瘍之苦,飄泊南下到臺灣
府,進入傳教所的醫院就醫,結果治癒,同時也
學到了一些福音。……回到自己族民那裡,拋棄
偶像和祖先的靈牌,跟家人開始作基督教的禮
拜,很快就有鄰居加入。」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
確? (A)原住民由於迷信的關係,使傳教士有機
可趁 (B)原住民因病痛之苦,不再相信祖靈信仰
(C)開港後傳教士引進新式醫療,並以此換取民眾
認同 (D)當時臺灣府最富庶,成為全臺醫療中心
18. 有段資料敘述如下:「由於早期此地有大片曬
穀用的廣場,農閒時則作為農產物的交易場所,
因而得名。道光咸豐年間,艋舺是臺北最重要的
貨物集散中心及郊商聚集的港埠;但 1853 年因發
生械鬥,同安人轉往此地,加上淡水河淤積和瘟
疫打擊,使此地取代艋舺,成為商業活動中心」
此地指的是 (A)滬尾 (B)新莊 (C) 六張犁
(D) 大稻埕
19. 附表是臺灣在 19371947 年之間同一金額
下,可購買物品的變化,請問 19371947 年何以
會有此變化? (A)馬歇爾調處失敗,無法獲得
美援 (B)抗戰費用浩繁,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互
為循環 (C)韓戰爆發,聯合國禁運戰略物資赴中
共及北韓地區 (D)國共鬥爭造成中國大陸經濟衰
退,影響波及臺灣
1937
1945
1946
1947
能買兩頭
可買兩個雞
1/6 塊肥
只買一塊煤
20.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上瀰漫著民族自
決的潮流。日本派駐臺灣的第一位文官總督為因
應民族自決的風潮,聲稱臺灣也是日本的「內
地」,並標榜「日臺融合」「一視同仁」。請問當
時日本為安撫臺灣人,在臺實施什麼政策?
(A)同化政策 (B)南進政策 (C)隔離政策 (D)
皇民化運動
21. 一份資料寫道:「在合理的範圍以內,美國所做
任何事都沒有改變中國局勢的可能美國若做其
所未做的事對局勢也不會產生影響這是內部勢力
造成的結果結局是中國內部所決定的是一方怠
忽職責所形成的試問以上資料可能出自何處?
(A)1949 年對華白皮書 (B)1978 年中美斷交的美
方聲明 (C)1950 年韓戰爆發後,美國執行臺灣海
峽中立化宣言 (D)1971 年聯合國代表大會上中華
民國退出前美方的發言
22. 關於某個政權的介紹如下「這一面旗子意味著
『雲從龍風從虎取大清為龍臺灣為虎之意
年號取為『永清』表示永遠心向清廷請問這是
在描述那一政府? (A)臺灣總督府 (B)臺灣府
(C) 臺灣省政府 (D)臺灣民主國
23. 某資料記載:「日本欺凌中國,要求割讓我國
土臺灣。臺民累向朝廷哀求,未蒙俞允,局勢危
急,日寇將至。我如屈從則家鄉將淪於夷
狄……。」請問這是那一事件所造成的結果?
(A)牡丹社事件 (B)甲午戰爭 (C)太平洋戰爭
(D)羅妹號事件
24. 這是由臺北天然足會會報所刊登的一首歌:
「上帝創造人,男女腳相同。算是天生成,好走
又好行。可惜憨父母,看作纏腳好。愛子來縛
腳,情理講一拋。著縛即是娘,無縛不成樣。女
子未曉想,不過看世上。別人此號樣,出在爾爹
娘。老母心肝殘,腳帛推緊緊。」請問這是何時
的情況? (A)鄭氏政權時期 (B)清治時期
(C)日治時期 (D)政府遷臺後
25. 時期的國會決議「以臺灣之習俗已與內地無
異,且因為戰爭的需要,決定賦予臺灣住民參與
國政的權利。」請問國會的決議反映出怎樣的時
代背景? (A)清法戰爭後為防衛臺灣,招募臺
灣人當兵 (B)臺灣民主國成立後,由臺灣人投票
選舉總統 (C)為爭取西方民主國家的支持,在臺
灣施行縣市議員選舉 (D)太平洋戰爭末期,日本
在臺灣施行徵兵制
26. 2019 5眾議院通過2019 年臺灣保證
法」「重新確認美國對臺及對執行臺灣關係法承
諾」決議案,時值某法案實施 40 周年,對臺美關
係有重大意義,請問對某法案的敘述何者正確?
(A)當時美國總統為艾森豪 (B)是因美蘇冷戰逐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歷史科第三次段考試題 需讀卡 (共 4頁)
範圍:第一冊 4-2~6-2
3
漸落幕 (C)中華民國剛退出聯合國 (D)
稱為《臺灣關係法》
27. 某人如此說道:「臺灣人現時有病了,這個病
不癒,則是沒有人才可造的,所以本會目前,不
得不先著手醫治這病根,我診斷的結果臺灣人所
患的病,是智識的營養不良症,除非服下智識的
營養品,是萬萬不能治癒的。」上文提及之「本
會」最可能是 (A)臺灣同化會 (B)臺灣文化協
(C)新民會 (D)臺灣議會
28. 日治時期曾出現「第一憨,種甘蔗乎會社磅」
的說法,請問這句諺語出現的背景為何? (A)
蔗農的甘蔗多直接賣給出價較高的糖廍 (B)蓬萊
米改良完成,種米比種蔗獲利還高 (C)選擇種植
甘蔗的農夫智商多不如其他人 (D)收購甘蔗的會
社常出現偷斤減兩的狀況
29. 關於某件史事的敘述如下「此次是臺灣有史以
來第一次投票,其投票率高達 96%,投票不是用圈
選的方式,而是在選票上直接書寫被選舉人的名
字,……當時唯一的政治運動團體責無旁貸推薦
候選人其推薦的候選人個個都是高學歷菁英
選結果成績不差」請問當時唯一的政治運動團體
指的是 (A)臺灣民眾黨 (B)臺灣農民組合 (C)
臺灣共產黨 (D)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30. 以下是郁修在課堂報告時所使用的資料:「甘
蔗咱種價咱開,公平交易才應該;行逆搶人無講
價,將咱農民作奴隸。咳喲喲!啥人甘心作奴
隸!蔗農組合是咱的,同尋協力救大家;兄弟姊
妹相提攜,不驚青面和獠牙。咳喲喲!出力得和
齊得和齊!」請問郁修課堂報告的主題最可能是
什麼? (A)治警事件 (B)西來庵事件 (C)
林事件 (D)苗栗事件
31.有志之士有鑑於電影在大眾文化中兼具娛樂與
教育性,故從東京購買教育影片數十卷及美國製
放映機一部,成立「美臺團」至鄉村城市放映電
影,由於當時的電影沒有聲音,於是放映時還會
搭配專業「辯士」來補充解說電影內容以啟迪民
智,請問這個團體最可能是隸屬於哪個組織之
下? (A) 臺灣農民組合 (B) 臺灣文化協會
(C)臺灣民眾黨 (D)臺灣共產黨
32.學者評論某一時期的臺灣醫療史時指出:「傳統
臺灣醫生的社會地位並不高,新醫學提高了臺灣
醫生的社會地位,不少臺籍醫師取得較高的社會
地位之後,轉而積極參加抗議政府體制。」請問
這是指那個時期? (A)荷蘭時期 (B)清治後期
(C)日治時期 (D)戰後初期
33.「為適應時代環境的改變與需要,政府針對臺
灣社會實施一連串社會教化運動,實施寺廟整
理、改變學校課程、加強國語普及,並推動改名
運動。」請問以上描述時代最可能為何? (A)
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去日本化 (B)日本接收臺灣
初期實施漸進同化政策 (C)臺灣總督府實施皇民
化政策 (D)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執行同化政策
34. 某位知識分子主張日本應該與中國維持友好關
係來共同對抗白種人,在此情況下,日本對臺灣
的統治並不單純只是作為殖民政策的結果,他希
望臺灣人和日本人之間可形成像兄弟一樣的平等
尊重關係,以作為中日雙方互動的橋梁,此人的
提倡亦成為臺人揭開政治抗爭的序幕。請問這位
知識分子最有可能是誰? (A)蔣渭水 (B)簡吉
(C)後藤新平 (D)板垣退助
35. 前臺視主播盛竹如在其著作螢光幕前盛竹如電
視生涯回憶錄中提到:「每當十月分所謂普天同慶
時,也是我們電視及新聞工作人面臨關頭、要度
過艱難困苦一個月之時。……雙十節這天,不能
發生不吉利的新聞,任何火警、兇殺、搶劫、車
禍等社會新聞案件一律不播出,就連地震都不能
發生。」請問上述資料所描述的時代背景為何?
(A)國共內戰 (B)白色恐怖 (C)六四天安門事件
(D)二二八事件
36. 歌曲往往會反映時代的氛圍或訴求,以下是三
首曾經在臺灣出現的歌曲:
甲:「反攻!反攻!反攻大陸去!大陸是我們的國
土,……不能讓共匪盡著盤據。」
「老法統唉呀無天理占國會在變把戲……
我要抗議!我要抗議!」
「臺灣全島快自治公事阮掌是應該……百般
義務咱都盡,自治權利應當享。」
這三首歌創作的時間順序是 (A)甲丙乙 (B)
乙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37. 戰後臺灣長期實施戒嚴19491987 年)請問
臺灣戒嚴法頒布者是誰?又是誰解除的? (A)
行政長官陳儀總統蔣中正 (B)省主席魏道明
統蔣經國 (C)省主席陳誠總統蔣經國 (D)總統
蔣中正,總統蔣經國
38. 雜誌文章大江東流擋不住「我們確信,只有真
正民主政治才能結束這一禍亂相尋的局面而導
致國家社會人民於長治久安之途新的在野黨之組
不過是企求這一目標之實現而已也許有的人
士說,現在正值『非常時期』,不宜另結『新黨』
以免『分散力量』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想請問『非
常時期』已經過了十幾年究竟什麼時候終了?我
們是否要一輩子『非常時期』下去?在『非常時期』
名義之下是否應該把一切凍結下去?」請問此刊
物的發表導致何事的發生? (A)雷震案 (B)
麗島事件 (C)民進黨成立 (D)蔣經國宣布解嚴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歷史科第三次段考試題 需讀卡 (共 4頁)
範圍:第一冊 4-2~6-2
4
39.「美國第七艦隊棒球代表隊昨日來勢凶猛,以
十比一大勝我空軍代表隊,空軍失敗主因是隊長
因傷未上場,影響士氣,美軍之勝,是打擊有
力、速度快。」請問這場美國海軍與我國空軍的
友誼賽應是在何種背景下促成? (A)韓戰爆發
(B)我國退出聯合國 (C)中美斷交 (D)臺灣解嚴
40.一個國民政府的公務人員來到臺灣後,認為第
一個最不方便的事就是語文不通。在他的生活體
驗中,臺灣沒有幾個人會說國語,讀漢文。臺灣
人在日本文化中長大,只會日文,而閩南語又是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之一。「我既不懂閩南語,也看
不懂日文,等於是一群文盲和另一群文盲在一個
社會裡相遇。」這位公務人員應該是何時來到臺
灣?(A)內地延長主義實施後(B)皇民化運動開始
(C)太平洋戰爭爆發後(D)中日八年戰爭結束後
41. 某一政治活動中,許多民眾要求:政府必須保
障非武裝之集會、結社的自由;政府應當保障言
論、出版、罷工的自由;憲兵僅能管理軍人,不
得隨意逮捕人犯;政府應當撤銷貿易局、專賣
局。他們同時希望能保障生活必需品的供應。這
(A)1789 年的法國革命 (B)1830 年的七月
革命 (C)1947 年的二二八事件 (D)1966 年的文
化大革命
42. 曾有舞蹈老師回憶年輕時的故事:「那時規定
只能跳芭蕾、土風舞、民俗舞。一男一女跳社交
舞,警察會抓,說是摟摟抱抱、傷風敗俗。」一
旦遭人檢舉,警察帶著槍就衝來抓人,進門就
喊:「不准動!叫你們不要動!搞色情啊?」請問
這樣的禁令,是在哪一法律之下出現的限制?
(A)《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B) 《戒嚴法》
(C)《集會遊行法》 (D)《懲治叛亂條例》
二、配合題(每題 2分,共 16 分)
(一)這是一首名為飲酒歌的詩作:「唉唉!這遍地烽
火,滿眼的狼煙,而那罪惡的五星紅旗,龐然的
陰影覆蓋下,今天的節目是魔鬼跳舞,狗的宴
會,傀儡的戲劇,隨著王師百萬,飄洋過海,乒
乓劈拍噠噠轟隆地打回來。」請根據上文回答下
列問題:
43.此詩最有可能出現那個時代的臺灣? (A)1950
年代(B)1960 年代(C)1970 年代(D)1980 年代
44.承上題,當時臺灣文壇流行的文學風格是 (A)
反共文學(B)現代文學(C)鄉土文學(D)都市文學
(二)1896 年頒布的「六三法」規定:「臺灣總督在其
管轄區內,得發布有法律效力的命令;前條命令
經臺灣總督府評議會議決後,由拓殖務大臣呈請
敕裁,再由臺灣總督府評議會以敕令訂之。」但
「六三法」制訂的過程,受到日本帝國議會議員
反對,也引發臺灣民眾不滿。「六三法」明訂 3
後失效,但日後多次延期,共施行 11 8個月,
之後才被「三一法」取代。
45.日本帝國議會議員反對「六三法」的原因為
何?(A)臺灣總督不受日本憲法管轄 (B)臺灣總
督權力受評議會限制 (C)有效期限太長 (D)
效期限太短
46.比較「三一法」與「六三法」「三一法」的特
色為何?(A)增加臺灣總督的律令制定權 (B)
消臺灣總督的律令制定權 (C) 改由日本帝國議
會擁有律令制定權(D)限制臺灣總督的律令制定權
(三)有一本書寫道:「日本官方文件中,有一份共產黨
員被告人名單,其人簡歷如下:□氏阿女,年齡
三十二,出身臺中州,教育程度高等,加入文化
協會臺北支部。」其所述之共產黨員,正是該書
的主人翁。
47.請問此段敘述應出自下列何者? (A)蔣渭水傳
──臺灣的孫中山(B)謝雪紅評傳(C)臺灣第一位
女畫家──陳進(D)彰化媽祖婆──賴和
48.承上題,下列何者並非臺灣共產黨的主張?(A)
立即發起武裝抗爭(B)打倒臺灣總督府(C)建立臺
灣共和國(D)積極取得臺灣農民組合主導權
(四)社論〈不要把壞習慣帶到臺灣〉:「臺灣的光
復,使臺灣在這新時代裡,有了新的生命。……
就是有些壞習慣,在表面上雖然看不出什麼壞
處,而實際上卻比請客宴會危害更烈,足使人民
對政府失去信仰,而政治效能為之減低。我們姑
列舉一點於次:一、用人浮濫的壞習慣……二、
腐臭官架子的壞習慣……三、推諉敷衍的壞習
慣……這三個壞習慣,可以說是過去政府傳統的
惡習,一般政治效能之減低的重要原因。陳長官
不要把壞習慣帶到臺灣來,這些壞習慣當然更是
陳長官痛心疾首、所欲嚴格革除的。……」請就
此社論回答下列問題:
49.下列關於社論中提到的「陳長官」是擔任何要
職?(A)臺灣省行政長官(B)臺灣省省主席(C)行政
院院長(D)中華民國總統
50.此社論可以作為哪些歷史主題的背景知識?(A)
戰後臺灣主權問題(B)二二八爆發背景(C)韓戰對
臺灣影響(D)一個中國代表權問題
【試題結束】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歷史科第三次段考試題 需讀卡 (共 4頁)
範圍:第一冊 4-2~6-2
5
一、單選題(1-42)二、題組題(43-50)
02
03
04
06
07
08
09
C
D
B
A
C
B
A
12
13
14
16
17
18
19
B
B
D
C
C
D
B
22
23
24
26
27
28
29
D
B
C
D
B
D
D
32
33
34
36
37
38
39
C
C
D
D
C
A
A
42
43
44
46
47
48
49
B
A
A
D
B
A
A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