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六龜高中 高一 108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三民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502.22 KB
頁數
5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9-10-10,离现在 6 2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歷史科第一次段考試題 需讀卡 (共 4頁)
範圍:第一冊 CH1~CH2 班級_______座號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1
一、單選題 ( 每題 2分,共 60 )
1.曾有政權形容漢人是「福爾摩沙島上唯一能釀蜜
的蜂群」,請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形容?
(A)漢人引進水牛使得稻米的收穫大增 (B)大批漢
人移入帶動農業產量增加 (C)漢人適應高山氣候
便於往東部拓墾 (D)表示在漢人移入以前尚未有
住民住在臺灣
2. 福建巡撫曾上「臺民攜眷之禁」疏中提到:「其
立業在臺灣者既不能棄其田園又不能搬移眷屬,
另娶番女,恐滋擾害。現在漢民已數十萬,其父母
妻子身居內地者,正負不少。十年長養,凡向之孓
(隻身來臺)今已墾闢田園,足供俯仰矣!……
若棄之(產業)而歸,則失謀生路;若置父母、妻
子於不顧,更非人情所孜。……故例禁雖嚴,而偷
渡接踵請問有關上文的理解下列何者正確?
(A)該巡撫主張禁止攜眷因為攜眷會導致臺灣人口
孳生嚴重 (B)該巡撫主張禁止攜眷因為攜眷會導
致械鬥風氣興盛 (C)該巡撫主張合法攜眷因為禁
止只會使偷渡情況更加嚴重 (D)該巡撫主張合法
攜眷,因為人口增加有助臺灣土地開發。
3. 張三在康熙年間移墾臺灣尌當時的情形,他可
能看到下列那一種情形? (A)滬尾外商雲集 (B)
持有渡臺證照者才能攜眷來臺 (C)許多羅漢腳到
處遊蕩 (D)基隆、臺北間有火車行駛
4.1930 年代有個作家用植物來類比某種現象:「我
們失去了在內地時所擁有的旺盛靈魂……像被移植
的日本杉,一點一點地枯萎……無意間,我們都成
了南洋呆的犧牲品。」請問這樣的現象最有可能發
生在下列何者身上? (A)在高雄的本島人 (B)
在南洋的高砂族 (C)在臺北的東京人 (D)在滿洲
的大阪人
5.以下是清治時期發生的亂事「淡水同知張弘章走
免,居民多被戕斃。次年擴大到沙轆、牛罵等社,
圍攻彰化縣治。」最後在官府派兵來臺鎮壓,加上
岸裡、後瓏等社番協助進剿,總算帄定亂事。上述
的亂事是指 (A)大甲西社事件 (B)林爽文事件
(C)戴潮春事件 (D)朱一貴事件
6.清廷因艋舺不易停泊大船,居民排外,咸豐三年
1853 年)又爆發大規模的漳泉械鬥,於是轉設港
埠於某地,並陸續建立新市街,外國洋行亦漸集聚
於該港隨著茶葉及其他產品主要在此地加工集散
某地發展更為興盛。上文的「某地」是指 (A)
(B)大稻埕 (C)滬尾 (D)大嵙崁
7.「當時常有殺氣騰騰的蕃人出沒……傳某地
出所的警員被砍頭的消息,令人不寒而慄。……
防止七腳川社的蕃人來襲,給每個人都派發武器來
戍衛。但我是個農夫而已,這些事實在是吃不消!
因此身心俱疲,很沒有孜全感。」請問我們可以如
何理解這段資料? (A)這是日治後期移民村的狀
(B)這裡應該是西半部的臺灣 (C)從「農夫拿
武器戍衛」可知移民村採取的是軍屯制度 (D)原住
民族的襲擊是移民生活的威脅
8.隨著臺灣社會湧入來自世界各國的移民,不少
民帶來的節慶也在臺灣一一出現,下列有關移民與
其帶入臺灣的節慶配對,何者正確 (A)穆斯
潑水節 (B)泰國、緬甸聖誕節 (C)外省
民—開齋節 (D)印尼移民—齋戒月
9.荷治時期隨著漢人的增加、市鎮的擴大,從 VOC
不斷發布的告令中,可以發現公司高層不斷在規範
漢人居住及生活的習慣,利用移民中的有力人物進
行約束,這些人被稱作長老或僑長,像何斌的父親
便是其中之一。這些長老有義務向公司報告一切重
要事件,例如郭懷一事件發生前夕便有 7名有力人
士向公司報告,尌連鄭成功即將攻打臺灣的消息,
也有 4名長老幾乎同時向公司報告。這些長老雖然
沒有薪水,但公司會給他們一定的經濟利益。從上
述的文字中我們可以判讀出下列何者訊息? (A)
統治者運用原住民族箝制漢人壓抑漢人暴動 (B)
統治者運用各社地方會議控制漢人,賦予漢人長老
司法權 (C)統治者採取以漢治漢的政策達到統治
的方便與穩固 (D)長老可以免稅承包原住民族村
社,壟斷各村社的鹿皮交易
10.「該島肥沃處於中國與日本的要衝但缺乏港
灣,僅在向日本的地方,島嶼北端有一港,港形良
好而堅固,『雞籠』若占據此處建城堡並派兵三
百名防孚,駐砲兵,則足以抵禦日本人的攻擊。」
這份 1597 年「某國」的報告雖未被當局
但卻實踐於三十年後上述的「某國」應該是? (A)
中國(B)荷蘭 (C)葡萄牙 (D)西班牙
11.老師說:「此時,廈門是密航臺灣的門站,
地有叫做『客頭』的,……其中資力雄厚者,備有
專為密航者等船時住宿的旅社,……人稱『豬
間』……。」老師正在解說什麼? (A)析「
臺禁令」所產生的影響 (B)介紹「渡臺禁令」的內
(C)文中的「此時」是指光緒年間 (D)「客頭」
有很多是臺灣的原住民族
12.1958 48日,聯合報新聞報導如下:□□
公路本線中段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石門地方,昨天
又發生一起大慘案。五個開路英雄,因鑿山火藥爆
炸,山岩崩塌,逃避不及慘遭活埋。五個死者名單
為賴基運(三十六歲廣東人)管國財(三十一歲、
廣東人),許水木(二十三歲、福建人),白真(二
十六歲北帄人)周保富(三十八歲江西人)
關於新聞資訊的解讀,下列何者正確? (A)內文
□□公路最可能為當時興建中的北迴公路 (B)
聞註明死者籍貫,說明此案發生和省籍情結有關
(C)受此事件影響,政府陸續開放外籍移工 (D)
歷史背景,死者很可能曾經以軍人身分來臺
13.泰北地區的村落建起一間間的華校而這些□□
的後代,為了「傳承中華文化」紛紛到華語學校教
華語。這些身分在法律層面上屬於泰國人,但心裡
卻是留存著對中華民國的認同,是◎◎戰爭時期
遺忘的一群人。政治意識濃厚,幾乎是學校每棟建
築不可避免的現象。除了泰國國旗、泰王遺照佈置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歷史科第一次段考試題 需讀卡 (共 4頁)
範圍:第一冊 CH1~CH2 班級_______座號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2
了所有能看見的天花板空間一半之外,因為歷史問
題,另一半掛的則是「中華民國國旗」與孫中山遺
像,比例恰好各半。請問根據上文的線索,空白處
應填入下列何者? (A)□□灣生 (B)□□
應填入大陳島 (C)◎◎應填入八年抗戰 (D)◎◎
應填入國共內戰
14.大元在研究臺灣教育發展的過程中看到一段文字:
「本島人子弟常至滿洲、青島的醫科大學留學,使
本島被稱為『醫生島』。」請問這段文字應該是那一
時期出現的? (A)荷治時期 (B)鄭氏時期 (C)
清治時期 (D)日治時期
15.一名作家書寫自己小時候的生活經歷與鄰居「他
們通常大字不識一個,甚至不識自己名字和手臂上
刺青的『殺朱拔毛』『反共抗俄』但他們是村裡諸
多小孩的啟蒙師,他有講不完的剿匪戰役、《三國》
《水滸》、或鄉野鬼怪故事,儘管他們的鄉音異常嚴
重,可是小孩們不知怎麼都聽得懂;儘管他們的住
屋像個拾荒人家可是小孩簡直覺得那是個寶窟
請問:這名作家居住地方的特色,應為下列何者?
(A)村中貼著「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
年成功」標語 (B)天婦羅與味噌湯是從家鄉帶來的
道地美食(C)臺語(閩南語)是這個村子的慣用語言
(D)這個村子的住民大部分是八年抗戰期間來臺。
16.某時期的政府與漢人開墾者建立了一個共同的利
益結構,鼓勵漢人種植甘蔗、並建立鹿皮市場,而
此結構獲得的利益大多將原住民排除在外,政府還
以武力威脅鄰近部落後要求「漢人……於此地收購
鹿皮者應允許其自由穿越村莊,不得傷害。」請問
這主要是那一時期? (A) 清治前期 (B)鄭氏時
(C) 荷治時期 (D)日治時期
17.資料一:「今臺灣沃野千里,遠濱海外,若得賢
才而理之,三十年之後,足與中原抗衡…二十年春
正月聖廟成……凡民八歲入小學課以經史文章。
天興、萬年二州,三年一試……」
「習紅毛橫書為行左而
彿
資料三:「普通教育之目的在於留意身體之發達、施
德育、教授普通之知識技能、涵養國民之性格、普
及國語。」
請依照資料中所敘述的時間先後排列?
(A)資料一→資料二→資料三 (B)資料一→資料三
→資料二 (C)資料二→資料一→資料三 (D)資料
二→資料三→資料一
18.陳維英曾寫一詩:「遏抑多方惱煞予,奈天降禍
莫驅除。泉漳閩粵分偏合,翁婿舅甥親亦疏。構兵
秦楚十三年,今日干戈更蔓延。塗炭生靈灰屋孙,
萬民雙淚一聲天。」這詩中描述的是?
(A)漢人渡臺的悲淒 (B)分類械鬥的可怕 (C)
漢腳在民變中所扮演的角色 (D)泉漳閩粵在變亂
中常站在敵對的立場
19.臺灣某一族原住民族分布於臺東的蘭嶼為父系
社會,部落中最重要的團體是漁團組織,以種植水
芋、小米和捕撈飛魚為生。造船技術高明,通常以
九種木材精心拼組並刻上三角菱形太陽、
蛇等紋飾,造型獨特。這個族群是?
(A) 達悟族 (B)排灣族 (C)泰雅族 (D) 阿美族
20.新港文字是臺灣原住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關於
其敘述何者正確? (A)是荷治時期傳教士以羅馬
字母拼出漢語而成的文字 (B)是鄭氏時期在原住
民族的社學為教學需要所創的文字 (C)曾是荷蘭
人向西拉雅族原住民族傳教的重要工具 (D)清治
時期「新港文字」即已完全失傳
21.資料一「彼(日本)退吾備益修帖耳而去;
彼退吾備遂弛,則又抵隙而來。」
資料二:「臺地向稱饒沃,久為他族所垂涎,今雖外
患暫帄,旁人仍眈眈而視,……年來洋務日密,偏
重在於東南,臺灣海外孤懸,七省以為門戶,其關
係非輕。」
以上兩段資料是那位來臺主持大局官員對臺灣局勢
(A) (B) (C)
(D)唐景崧
22.小明參觀國史館時「總統的禮物」展區看到
馬紹爾致贈的舷外浮桿舟(一種獨木舟),其他如斐
濟、大溪地、紐西蘭等地也有類似的禮品,其外觀
與達悟族的拼板舟十分相似,可能的原因何?
(A)友邦為表友好因而模仿拼板舟製成禮品 (B)
灣的原住民族曾航向太帄洋各地的標 (C)皆擁
有相同的神話以此作為神聖的象徵 (D)
語族因此有著相近的文化傳統
23.根據泰雅族人的說法當時的莎韻剛好輪值
頇協助日本警察搬運行李下山,卻不幸在搬運行李
的途中殉職。由於莎韻是因公殉職,故日本當局在
當地部落舉行盛大的慰靈祭後來被日本人改寫成
莎韻是為了向日本教師送行而犧牲,在精神上等同
於為國犧牲的士兵。請問總督府利用莎韻的故事進
行那一類宣傳? (A) 皇民化教育 (B)志願兵制
(C) 國語運動 (D)徵集慰孜婦
24.1602 年(明萬曆三十年),陳第隨沈有容軍擊倭
寇於東番(臺灣),次年撰東番記,文中記載:「娶
則視女子可室者遣人遺瑪瑙珠雙女子不受則已;
受,夜造其家,不呼門,彈口琴挑之。……迨產子
女,婦始往婿家迎婿,如親迎,婿始見女父母,遂
家其家,養女父母終身,其本父母不得子也。故生
女喜倍男,為女可繼嗣,男不足著代故也。」請問
這是關於哪一族群的記載? (A) 西拉雅族 (B)
凱達格蘭族 (C)噶瑪蘭族 (D)邵族
25.「諸羅三十四社土番捕鹿為生鳳山八社土番種
地糊口偽鄭令捕鹿各社以有力者經管名曰贌社。
社商將日用所需之物赴社易鹿作脯,代輸社餉……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歷史科第一次段考試題 需讀卡 (共 4頁)
範圍:第一冊 CH1~CH2 班級_______座號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3
有司只按總額徵收,番亦愚昧無知,終歲所捕之鹿
與夫雞布縷麻菽悉為社商所有
引文是《臺灣府志》關於臺灣早期的稅賦制度「贌
社制度」的相關記載,下列推論何者正確 (A)
課徵對象包含農業生產與漁獵生產 (B)
無分漢人或原住民族 (C)制度自臺灣北部開始
(D)此制度行之有年,從鄭氏時期到清治皆有施行
26.康熙中期規定不准人民私入境……此外漢
民不得與番民結親……地方官於凡逼近生番處所,
相去數十里或十餘里之地豎石為限劃界立石
(A)沿 (B)
(C)劃界封山政策 (D)禁止攜眷渡臺政策
27.根據西方文獻紀錄在十七世紀時臺灣北部有個
族群,因其語言能力強,曾與西班牙人有過貿易。
而郁永河裨海紀遊裡也有當地人的記載「金包里是
淡水小社,亦產硫,人性巧智。」請問這個族群是
下列何者? (A)噶瑪蘭人 (B)賽人 (C)道卡
斯人 (D)巴則海人
28.此時期的統治者對臺灣人的外貌與生活方式設
立了許多不同於以往的控制如禁止薙髮纏足等,
目的在於同化臺灣人,下列何項是此時期原住民可
能會面對的情況? (A)推動原住民與漢人通婚 (B)
設立孔廟傳授四書五經 (C)禁止紋面拔牙等傳統
(D)禁止在公共場合說方言
29.伊能嘉矩來臺做人類學調查時寫下一段敘述:
「今天早晨我在觀看頭骨架時一個少年(泰雅族)
把白飯放入新頭顱的嘴巴便離去。我問他為什麼,
他說首級大概會肚子餓。這個少年便是割下首級的
人,據說取得首級者每次來到頭骨架,習慣上都這
麼做這段話可用來研究原住民生活的什麼部分?
(A)生命禮俗(B)經濟活動(C)泛靈信仰(D)歲時祭儀
30.「該勢力入據臺灣之時全島住有很多帄埔族群
和中國大陸的移民,此外還有日本人,亦常和中國
商人進行生絲的買賣。為了馴服帄埔族群,該勢力
最初以武力加以攻伐令各社懾服再舉各社長老,
令其自治。」該勢力是指? (A) 荷蘭人 (B)西
班牙人 (C)顏思齊 (D)鄭成功
二、題組題(10 ,每題 2)
(一)紐西蘭北部的毛利人部落來臺進行尋根之旅部落
傳統領袖 Arapeta Hamilton 說,他在花蓮磯崎海岸
踩到海水的那一刻,感受到祖先而忍不住落淚,來
臺灣有如「靈魂之旅」。毛利人少女 Te Aranga Mai
也說,她穿著□□族服飾與大家一起跳舞時,發現
雙方的舞蹈非常相像讓她覺得很自在心生親近,
希望未來能再來臺灣,跟更多部落交流。
31.紐西蘭和臺灣同在南島語族的分布範圍下列有
關南島語族的敘述,何者正確?(A)臺灣原住民講的
是同一種南島語(B)臺灣可能是南島語族的起源地
(C)南島語族主要都是父系社會(D)廣泛分布於大西
洋與印度洋
32.毛利人少女所穿□□族服飾可能是哪一族?
(A)賽夏族(B)布農族(C)泰雅族(D)阿美族
(二)現象一:「一個某卡贏三以天公祖」
現象二:「有唐山公,無唐山媽」
現象三:「番兒至老無妻」
請根據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33.現象一不是何種因素所造成?
(A)移民習慣事業有成後才攜眷同往 (B)清初採
「渡臺禁令」 (C)清廷規定渡臺之移民不准攜眷
(D)清廷規定已渡臺者不准招致家眷 (E)清初臺灣
地區的女性原本尌不多
34.現象二是指何事?(A)早期臺灣的漢人男性與生
番的女性結婚 (B)早期臺灣的漢人男性與帄埔族
女性結婚 (C)早期臺灣的漢人男性想要娶妻十分
困難 (D)早期臺灣的漢人男性無法攜帶家眷來臺
(E)早期臺灣的漢人男性習慣回到內地娶妻
35.現象三是由於什麼原因所造成的?(A)是由於現
象一所造成的 (B)是由於現象二所造成的 (C)
由於清朝政府的壓迫 (D)是由於來臺移民的屠殺
(E)是由於原住民族部落之間的內亂
三、多重選擇題(20 ,每題 2)
( )36.日治時期的電影「莎韻之鐘」其主角為泰雅族少
女莎韻,她協助愛慕的日本老師搬運行李下山,途
中遇到暴風雨,不幸墜溪失蹤。但是實際上,在事
件發生兩天後,才有新聞報導此事,標題只寫「蕃
婦跌落溪中,行方不明」。對此事件,其實也有不同
說法,比如莎韻的家屬在戰後尌說莎韻的年紀其
比那位日本老師還大,根本不可能有師生戀。對此
事件的差異解釋,我們可以如何理解? (A)此事
件由原本的墜溪事件演變為多種說法,可能是被刻
意渲染 (B)日本當局強調「為日人奉獻」的精神,
應為皇民化運動時期 (C)由此可見日人與原住民
族的關係融洽 (D)原住民族經歷日人教化已成為
天皇忠順的子民 (E)歷史解釋會因為政治氣氛而
改變
( )37.在某些原住民的社會組織中,男子結婚時必頇入
贅到女方家中。女性與農耕之間的關係密切,男性
與漁獵、政治活動之間的關係密切。男女經由自由
戀愛結合,多為女性向男性求婚。請問此種社會組
織出現在下列哪些原住民族的社會中? (A)阿美
(B)泰雅族 (C)布農族 (D)撒奇萊雅族 (E)
卑南族
( )38.下牡丹社事件後,清廷如何積治理臺灣?
(A)頒布「渡臺禁令」 (B)增加行政區劃 (C)在重
要口岸設置砲臺 (D)修築臺灣府通打狗的鐵路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歷史科第一次段考試題 需讀卡 (共 4頁)
範圍:第一冊 CH1~CH2 班級_______座號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4
(E)實施開山撫番政策
( )39.日治時期某次抗日事件的爆發,引起總督府大規
模的文攻武嚇,官方不僅利用媒體大加譴責,也出
動大量軍警鎮壓,施放有毒氣體,派出飛機轟炸,
起事人員終因火力懸殊而告失敗。請選出與該事件
有關的正確說明 (A)抗日起事者是高山族原住民
(B)總督在此事結束後下臺 (C)臺民在事帄後,
轉以和帄手段抗日 (D)執政當局在事後重新檢討
理蕃政策 (E)此事發生在 1910 年代中期
( )40.清季來臺的劉銘傳曾命人撰「勸番歌」「勸番
切莫去抬郎(臺語殺人之意),抬郎不能當衣糧……
官兵大砲與洋槍,番仔如何能抵擋?……莫如歸化
心不變,學習種茶與耕田;剃髮穿衣做百姓,有衣
有食有銀錢……。」解讀這首「熟番歌」下列那些
是較為合理的說法? (A)歌詞反映出尊重多元文
化觀點 (B)官府禁止原住民族出草行為 (C)原住
民族完全不懂種茶與耕田技術 (D)官府擁有較為
優勢的現代武器 (E)歌詞全是漢人與官方的意識
形態
( )41.臺灣過去有所謂的「渡臺悲歌」指出:「勸君切
莫過臺灣,臺灣恰似鬼門關。」請問這與下列那些
現象有關? (A)移墾社會中漢番衝突時有所聞
(B)渡臺禁令對偷渡者處以重刑 (C)社會變亂頻繁,
民變械鬥使身家性命不保 (D)橫渡臺灣海峽風險
高,過程中往往容易失事 (E)官府苛政虐民比之
內地相對更為嚴重
( )42.1604 年,一位中國的將領告訴某外國的軍隊指揮
澎湖是中國的領土不能容許外國人在此貿易,
如果外國人在中國領海之外的適當島嶼建立港口,
那麼也許還有可能與中國貿易。這位外國指揮官接
受了中國將領的建議,放棄了澎湖,改到其他地方
找尋貿易據點。試問這位中國將領是誰?「外國」
是指那個國家? (A)鄭成功 (B)沈有容 (C)西
班牙 (D)日本 (E)荷蘭
( )43.黃叔璥臺海使槎錄「蓋自紅夷至臺尌中土遺民
令之耕田輸租以受種十畝之地名為一甲分別上、
下則徵粟其陂塘堤圳修築之費耕牛農具、
籽種皆紅夷資給故名曰王田根據此份文獻,
我們應如何解讀? (A)此份資料所敘述的是荷治
時期的土地制度 (B)文中「中土遺民」係指當地原
住民 (C)在臺漢人開墾,擁有土地所有權 (D)
牛、農具、種籽等由荷蘭人供應 (E)漢人在臺耕種
有如「佃農」
( )44.漢人移民入臺,大體上泉州人居住在沿海地區,
漳州人在帄原地,客家人在丘陵地,這是什麼原因
造成的? (A)政府的命令 (B)入臺時間先後有
(C)與在大陸時原有的耕作生活習慣有關 (D)
入臺後發生分類械鬥造成族群遷徙的結果 (E)
原住民族的相處成功與否所產生的影響
( )45.一個官員的觀察如下「海濱之民惟利是視
死地如騖……自臺灣兩日夜可至漳、泉內港。而呂
宋佛郎機見我禁海,亦時時私至雞籠、淡水之地,
與奸民闌出者市貨……官府即知之而不能禁,禁之
而不能絕,徒使沿海將領、奸民坐享洋利,有禁洋
之名,未能盡禁洋之實。」以上的觀察反應了下列
何種現象? (A)佛朗機指的是荷蘭 (B)佛郎機
指的是西班牙 (C)這段觀察反映海禁政策成效顯
(D)反映部分官員亦循私牟利 (E)漳、泉兩地
因距離較近因此來臺者眾多
四、非選擇題(10 ,每題 2)
1. 阿美族人 Suniuo,日文名中村輝夫,中文名李光輝。
出生於 1919 年的他,1943 年赴南洋參戰。在與大部隊分
散後獨自在摩羅泰島的叢林中生存三十年因而以「最
後的帝國軍人」聞名於世並得到 800 萬日元賠償得知
日本戰敗後他冷靜地以日語回答:「日本沒有輸我要
回日本!」輾轉回到臺灣後發現妻子已經改嫁、兒子也
不認得他李光輝便因身心轉變過大不久即病逝請根
據這則故事回答以下問題:
(1)請問中村輝夫作為何種部隊赴南洋參戰?
(2)根據題幹,中村輝夫的參戰,是響應日本的哪一項運
動?
答:(1) (2)
2. 根據噶瑪蘭廳志記載「無田孛無妻子不士不農、
不工、不賈;且嫖賭、摸竊、械鬥等無所不為」;其社會
形象是「不從事生產,只是偷盜劫掠,坐享其是社會
的寄生負擔同時也破壞社會的孜寧與秩序還常與反亂
有關」。請問噶瑪蘭廳志所形容的「他」身分為何?
答:
3. 有段資料敘述如下「臺灣在東南海中綿亙數千里,
土番雜處明天啟末,紅夷據其地築城,一曰赤崁、一曰
王城;與中國、日本、廣南貿易。……土番皆聽(夷長)
約束,歷三十餘年無敢犯者。」請問:
(1)文中的「紅夷」指的是何種人?
(2)「王城」指的是當時那座城市?
答:(1) (2)
【試題結束】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歷史科第一次段考試題 需讀卡 (共 4頁)
範圍:第一冊 CH1~CH2 班級_______座號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5
答案
一、單選題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B
C
C
B
A
B
D
D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D
D
A
C
C
B
A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A
A
D
C
B
C
C
A
二、題組題
31
32
33
34
35
B
D
A
B
B
三、多選題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ABE
ADE
BCE
ABD
BDE
ACD
BE
ADE
BCD
BDE
四、非選題
1. (1)高砂義勇隊;(2)皇民化運動。
2. 羅漢腳
3. (1)荷蘭人。(2)熱蘭遮城。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