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歷史科第一次段考試題 需讀卡 (共 4頁) 
範圍:第一冊 CH1~CH2     班級_______座號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4 
 
(E)實施開山撫番政策 
(  )39.日治時期某次抗日事件的爆發,引起總督府大規
模的文攻武嚇,官方不僅利用媒體大加譴責,也出
動大量軍警鎮壓,施放有毒氣體,派出飛機轟炸,
起事人員終因火力懸殊而告失敗。請選出與該事件
有關的正確說明   (A)抗日起事者是高山族原住民
族  (B)總督在此事結束後下臺  (C)臺民在事帄後,
轉以和帄手段抗日  (D)執政當局在事後重新檢討
理蕃政策  (E)此事發生在 1910 年代中期 
 (  )40.清季來臺的劉銘傳,曾命人撰「勸番歌」:「勸番
切莫去抬郎(臺語殺人之意),抬郎不能當衣糧……
官兵大砲與洋槍,番仔如何能抵擋?……莫如歸化
心不變,學習種茶與耕田;剃髮穿衣做百姓,有衣
有食有銀錢……。」解讀這首「熟番歌」,下列那些
是較為合理的說法?   (A)歌詞反映出尊重多元文
化觀點  (B)官府禁止原住民族出草行為  (C)原住
民族完全不懂種茶與耕田技術  (D)官府擁有較為
優勢的現代武器  (E)歌詞全是漢人與官方的意識
形態 
 (  )41.臺灣過去有所謂的「渡臺悲歌」指出:「勸君切
莫過臺灣,臺灣恰似鬼門關。」請問這與下列那些
現象有關?   (A)移墾社會中漢番衝突時有所聞 
(B)渡臺禁令對偷渡者處以重刑  (C)社會變亂頻繁,
民變械鬥使身家性命不保  (D)橫渡臺灣海峽風險
高,過程中往往容易失事  (E)官府苛政虐民,比之
內地相對更為嚴重 
(  )42.1604 年,一位中國的將領告訴某外國的軍隊指揮
官:澎湖是中國的領土,不能容許外國人在此貿易,
如果外國人在中國領海之外的適當島嶼建立港口,
那麼也許還有可能與中國貿易。這位外國指揮官接
受了中國將領的建議,放棄了澎湖,改到其他地方
找尋貿易據點。試問這位中國將領是誰?「外國」
是指那個國家?   (A)鄭成功  (B)沈有容  (C)西
班牙  (D)日本  (E)荷蘭 
(  )43.黃叔璥臺海使槎錄:「蓋自紅夷至臺,尌中土遺民
令之耕田輸租,以受種十畝之地名為一甲,分別上、
中、下則徵粟,其陂塘堤圳修築之費,耕牛、農具、
籽種,皆紅夷資給,故名曰王田。」根據此份文獻,
我們應如何解讀?   (A)此份資料所敘述的是荷治
時期的土地制度  (B)文中「中土遺民」係指當地原
住民  (C)在臺漢人開墾,擁有土地所有權  (D)耕
牛、農具、種籽等由荷蘭人供應  (E)漢人在臺耕種
有如「佃農」 
(  )44.漢人移民入臺,大體上泉州人居住在沿海地區,
漳州人在帄原地,客家人在丘陵地,這是什麼原因
造成的?   (A)政府的命令  (B)入臺時間先後有
別  (C)與在大陸時原有的耕作生活習慣有關  (D)
入臺後發生分類械鬥造成族群遷徙的結果  (E)與
原住民族的相處成功與否所產生的影響 
(  )45.一個官員的觀察如下:「海濱之民,惟利是視。走
死地如騖……自臺灣兩日夜可至漳、泉內港。而呂
宋佛郎機見我禁海,亦時時私至雞籠、淡水之地,
與奸民闌出者市貨……官府即知之而不能禁,禁之
而不能絕,徒使沿海將領、奸民坐享洋利,有禁洋
之名,未能盡禁洋之實。」以上的觀察反應了下列
何種現象?   (A)佛朗機指的是荷蘭  (B)佛郎機
指的是西班牙  (C)這段觀察反映海禁政策成效顯
著  (D)反映部分官員亦循私牟利  (E)漳、泉兩地
因距離較近因此來臺者眾多 
四、非選擇題(共10 分,每題 2分) 
1. 阿美族人 Suniuo,日文名中村輝夫,中文名李光輝。
出生於 1919 年的他,1943 年赴南洋參戰。在與大部隊分
散後,獨自在摩羅泰島的叢林中生存三十年,因而以「最
後的帝國軍人」聞名於世,並得到 800 萬日元賠償。得知
日本戰敗後,他冷靜地以日語回答:「日本沒有輸,我要
回日本!」輾轉回到臺灣後,發現妻子已經改嫁、兒子也
不認得他,李光輝便因身心轉變過大,不久即病逝。請根
據這則故事回答以下問題: 
(1)請問中村輝夫作為何種部隊赴南洋參戰? 
(2)根據題幹,中村輝夫的參戰,是響應日本的哪一項運
動? 
答:(1)                 (2) 
 
 
2. 根據噶瑪蘭廳志記載:「無田孛、無妻子、不士、不農、
不工、不賈;且嫖賭、摸竊、械鬥等無所不為」;其社會
形象是「不從事生產,只是偷盜劫掠,坐享其成,是社會
的寄生負擔,同時也破壞社會的孜寧與秩序,還常與反亂
有關」。請問噶瑪蘭廳志所形容的「他」身分為何? 
答: 
 
 
3. 有段資料敘述如下:「臺灣,在東南海中,綿亙數千里,
土番雜處。明天啟末,紅夷據其地築城,一曰赤崁、一曰
王城;與中國、日本、廣南貿易。……土番皆聽(夷長)
約束,歷三十餘年無敢犯者。」請問: 
(1)文中的「紅夷」指的是何種人? 
(2)「王城」指的是當時那座城市? 
答:(1)                 (2) 
【試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