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科“藝遊蔚境”教學方案設計——融合形式美與肢體表達的創意課程

格式
doc
大小
6.96 MB
頁數
23
上傳者
詹 蔡 之 窩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3-09-29,离现在 22 2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Enjoy in Art…………………

高中美術科教學方案設計

主題名稱

遊蔚境

教學對象

高中一年級

教學時數

4×50分鐘(四節課)

設計理念

課程目標

  • 第一節/』有所旨

美術的視覺表現中,內容要素的基本架構,與表現物質媒材的存在方式,就是美的形式,以揮灑造形的美感;就造形的形式而言,最重要的在於和諧,獲得心理上暢快感覺,而使形式和諧的方法,不外乎美的形式原理,以追求美的共同目標『多樣的統一』(Unity of multiplicity),即美學家費希納(G.T.Fechner)所言:『一個對象若要予人以快感,就必須要有統一的多樣性。』所以,在給學生基本的美學觀念的認知上,勢必形同房屋的建築過程般,首要在結構配置得宜,而美術的創作亦如建屋過程,有了美的形式建構,方能快意馳騁於七彩紛呈的視界;本單元讓學生藉由吸收「美的形式原理」為架構,以實際的造形圖片及音樂等元素融入其中;讓學生了解藝術中美的形式組成元素:「對稱、反覆、漸變、節奏、對比、單純、比例、調和、統一」等相關的美學上之形式原理,藉由生活上的舉例說明,乃至日常娛樂中的實例解說,引導學生了解美的形式,衍伸運用戲劇肢體語言詮譯之,搭配音樂形式的說明(空間、時間、動態)—建構學生對美的形式原理之認識,引導學生走進藝術殿堂的扉頁。

計理念


第二節/』簡入繁

而形式美感的呈現,不外乎『見山是山,見雲不是雲』的具象與抽象之間的變化,19世紀現代繪畫之父塞尚,在繪畫中發現大自然中的造形和幾何極有關係,曾言:大自然的造形不外乎圓柱體、錐體(三角形)、球體等幾何造形所建構而成的;影響到後來立體派及後續的美術及設計運動發展的思維甚鉅;

由畫作範例中,引導學生發現:寫實派畫作中畫面的幾何造形元素;並運用七巧板的幾何形拚貼組合,培養學生由創作中,增進抽象思考,並促進形式運思的能力,

所謂『形』的處理是隨機應變的,將美術設計原理與概念,應用於思考過程,造形不需靠守則,而是在於創作者如何活用美的形式原理,創作者可以經過思考啟發、判斷、試驗而盡情發揮,按照自己的主觀感覺去構想!












設計理念


  • 第三節/』卜先知

在建立學生基本的美學形式原理的觀念,以及引導學生從解構具象到抽象造形的建構之後,賦予學生大師磅礡畫作的薰陶----游於藝(超現實、象徵、抽象、構成..)米羅曾云:『我的作品企圖成為一首詩,而由畫家翻譯成音樂。』目染米羅的作品中,薀涵詩性、敘事性、象徵意象,而且米羅對東方藝術,尤其禪宗思想的各種表現形式迷戀甚深,其畫作中,孕育於詩人精神的書法性意蘊,墨色的汪洋恣肆,奔放的色彩縱橫,瀟灑快逸的筆觸、放肆寄情的構圖;藉由對米羅風格的鑑賞,使學生對米羅繪畫語言中的感性抽象,做一潛移默化的構思,並跟隨著米羅的謎語般符號,舞動於畫裡凌波微步的律動中。
















設計理念


  • 第四節/ 』花水月

有了米羅夢幻繪畫般藝術源泉的灌溉,承接開端美的形式原理,輔以幾何抽象的七巧板組合練習之後,進行達達風格的拚貼創作,使學生『』於基本的美學形式原理,

』接具象到抽象之間的解構及建構,構圖的經營位置與傳移模寫;

』換至米羅史詩般的溫床薰陶

』成於運用多元的思考及多媒材的創作,在傳統繪畫技法與後現代思潮下的輪迴中,由巨匠的畫風裡,納造化之曲於直;歸太初之虛於實;在其具象到抽象的形色演變裡,尋求美術創作靈感的觸發,以激盪出學生的無限想像,縱情馳騁自我的形色筆觸,揮灑藝鄉遊子的璀璨風華。


















藉由視覺藝術美的形式原理,融合創作性戲劇展現美的肢體語言,運用角色扮演訓練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觀察力及模仿力,創造和演出情境的形體動作,讓學生重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驗美的感受,豐富學生的想像空間。


認知目標—

1.認識美的形式原理。

2.能判斷不同形式的美感。

3.認識豐富的肢體語言動作。

情意目標—

1.觀察生活中美的原理應用。

2.能體驗及欣賞美的肢體動作。

3.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4.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讀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技能目標—

1.會運用美的形式完成肢體動作。

2.角色扮演生活中美的形式。

3.培養健康的身心及強魄的體能。








程目標


由簡報範例中具象的繪畫作品,解構其中抽象幾何元素,再經由學生運用七巧板應物象形,隨類賦彩於建構抽象造形的樂趣中,並藉此找到具象與抽象之間的血源關係。


認知目標—

1.了解造形的意義與目的

2.明白造形的領域

3.認識自然造形與人為造形

情意目標—

1.提昇學生對各種造形的觀察力

2.培養多元的藝術觀


技能目標—

1.能自生活環境中發現造形的變化並了解其形式原理

2.透過周遭造形的互動,體會造形在藝術表現中的情感經驗

3.運用簡單的素材,培養學生由具象造形,轉移到抽象造形的創意思考能力














課程目標


引導學生走進米羅的繪畫空間,經由其熱情生動的形象與色澤,激發學生多元思考及對多媒材美術創作的啟發。


認知目標—

1.了解藝術創作與社會文化的關係,發揮獨立思考的能力。

2.明白多元的藝術創作。

3.由多媒材的美術創作鑑賞中,從事美感的認知與判斷。

情意目標—

1.比較分析各類型創作之媒材結構、象徵及思想。

2.體會米羅畫風中之氣韻生動,與骨法用筆的精髓,鑑賞多元思考下誕生的美術作品。

3.尊重與讚美不同的多元意象,引導學生移情作用至創意的聯想。


技能目標—

1.能自米羅的多元藝術中,發現其造形的變化,並了解其描繪技法的形式美。

2.透過鑑賞過程的互動,體會繪畫材料,在美的藝術表現中,所存在的情感經驗。









課程目標


認知目標—

1.了解多媒材創作的活潑性,與呈現在美術創作上的豐富性形色。

2.熟悉如何運用網路資源及電腦繪圖的藝術創作方式。

3.由多媒材的美術創作中,培養多元藝術創作的思考-亦即水平思考的特質。


情意目標—

1.培養學生多元的藝術觀。

2.增加學生對美的形式運用到抽象的意境表現。

3.藉由米羅多元的赤子畫風,陶冶學生主動、自我追求真、善、美的想像空間。


技能目標—

1.揣摩米羅的原作,加以二度創作,運用不同的拚貼表現技法(例如電腦繪圖或者其它媒材)

2.能充份運用不同媒材,表現在美術創作上,使創作的完成度,達到視覺上『多樣的統一』(調和)性。

3培養學生將多元的創意思考,轉變到實際藝術創作的形色與質感表現。

4.提昇學生運用電腦或其它多媒材創作的能力。

5.著重形色的表現,與筆觸的勾勒技法的發揮與搭配。

課程架構圖

/第一節

有所旨

/第三節

卜先知

遊蔚境


主題

/第二節

簡入繁

/第四節

花水月

教學活動--打通學生美學(美的形式原理)的任督二脈

教學活動-

奪天工-七巧板抽象造形創作

教學活動-

之鄉

意象大師米羅的藝術鑑賞,進入先知米羅的於『米』之鄉……

教學活動-

萬象

融合多元思考與技法進行達達風的拚貼美術創作-複製米羅


教學活動設計表:

第一節-主題-藝有所旨-單元

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與實施方式

教學資源

學習評量

準備活動

(5分鐘)

1.老師收集有關美的形式原理資料,如:平面圖片,自然生態圖片…等等。

2.老師製作簡報軟體,輔助教學。

3.教師準備日常生活中可以運用的例子圖片製作成表板。

4.請學生準備輕鬆的服裝上課。


圖卡

簡報製作


導入活動

(10分鐘)

1.發放本堂課講義綱要,讓學生先了解上課主題與內容。

2.利用簡報軟體的圖片與文字,講述「美的形式原理」包括:「對稱」、「反覆」、「律動」、「節奏」、「對比」、「均衡」…等等。

3.由蒐集來的圖片帶入此堂活動,讓學生了解與能判斷不同形式的美感。


電腦投影設備

多媒體簡報

表板教具

課堂綱要



講述、問答觀察紀錄

展開活動

(25分鐘)

1.藉由視覺藝術美的形式原理,融合創作性戲劇展現美的肢體語言。

2.進行的步驟如下:

觀察生活中美的形式原理應用︰將所有同學分組。先選定一個美的形式原理,例如:「對稱」,然後請每組集思廣益說出符合「對稱」的例子,例如:人的外觀、植物的葉脈、四合院的建築…等。再請每組表演出剛才說的例子,大家一起進行分享及欣賞。

3.熱身運動,肢體伸展活動。


表板教具

實作評量

展演

學生互評

教學活動


綜合活動

(10分鐘)

學目標與實施方式


1.讓學生感受音樂與視覺的結合,以及用肢體語言詮釋美的形式原理時,如花瓣(反覆)、蝴蝶(對稱) 、寶塔(漸層)等模擬動作做適度的指導與調整。

2.讓學生明瞭音樂裡美的形式原理與樂曲中的關係。

3.藉由展開活動的練習,使學生鬆弛筋骨,修煉『藝筋經-美的形式原理十式』,進一步讓學生實際更深度的創作歷程。

4.進行的步驟如下:

嘗試運用--肢體動作表達美的形式原理:進行方式:延續剛才的分組,先請第一組抽出「美的形式原理」表演的題目,不可公佈題目名稱,表演者利用表情、手勢、或躺或臥或站或倒立,發揮團隊精神完成美的肢體動作,再由第2組、第3組觀眾猜表演之題目,猜對即可下台,猜錯繼續表演。

5.同學綜合所有人的意見進行覆演,進行兩組美的形式搭配表演,可加入:聲音、舞蹈……等變化。

6.教學目標/

A.認知:肢體語言運用在美的形式原理,加強理論與實際之間的思考,實踐與應用生活藝術。

B.情意:活用對美的形式的敏感度,實際運用於表現中。

C.技能: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及反應,促進想像與創造力。





教學資源


音樂CD

學習單

表板教具


學習評量


討論發表

比較欣賞

講述、問答

第一堂課-藝有所旨-教學評鑑

筋經-美的形式肢體語言-活動過程

結果說明


































  • 眼鏡-

對稱的形式表現







  • 蝴蝶-

對稱的形式表現








  • 千手觀音-對稱、

反覆、

漸變的

美的形式表現

【附評量表一】

-美的肢體語言- 學習單

班級

姓名

座號

討論與覆演:


  1. 請問此活動帶給您什麼樣的感受?





2.平面美的形式和肢體美的形式有和不同?





3.肢體美的形式最難表現的地方在哪裡?





4.請搭配2種以上的形式作覆演-(若能以圖像呈現,請畫草圖說明)











5.同學集思廣義提供不同意見作覆演-請寫下其他有趣的構思:






教學活動設計表:

第二節主題-遊簡入繁-單元

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與實施方式

教學資源

學習評量

準備活動

(5分鐘)

1.準備工作單及用具

2.簡介課程網要

圖卡



導入活動

(10分鐘)

1.以電腦多媒體簡報,播放造形原理及七巧板簡介。

2.簡報內容之西洋各派別畫作探討其中隱藏幾何造形的存在代表什麼意思?讓同學自由推敲想像與分享,提出他們自己的看法,且要提出他們之所以如此認為的理由與證據

電腦投影設備

表板教具

課堂綱要



觀察紀錄

講述、問答


展開活動

(25分鐘)

1.先讓同學做簡單的七巧板造形練習

2.再做深入一層的七巧板組合運用:從自然造形中抽離出來的幾何造形意象如何使用七巧板再重新設計拚湊出新的抽象幾何造形,讓學生自由發揮,運用不同的想法,重新組合表現出立體感或平面的色彩組合

七色珍珠板

美工刀片

南寶樹脂

長尺


觀察紀錄

講述、問答

綜合活動

(10分鐘)

1.將分組之七巧板拚貼作業收回,並推選出同學發表感想及造形創作的意念

2.同學互評創作,並討論之。

3.教學目標/

A.認知:七巧板為先人智慧的藝術,藉由抽象組合激發學生創造思考的能力。

B.情意:增加學生對抽象藝術的表達能力。

技能:加強學生對抽象造形的建構觀念與口述之表達。




表板教具

比較、欣賞

講述、問答

互動討論

第二堂課-遊簡入繁-教學評鑑

巧奪天工-七巧板創意造形-活動過程

結果說明









分組討論








實作情形








實作情形








研究發展












第二堂課-遊簡入繁-教學評鑑

巧奪天工-七巧板創意造形-活動過程

結果說明









  • 幾何抽象-

反覆、

漸變-

美的形式表現。




  • 幾何抽象-

對稱-

美的形式表現。





  • 幾何抽象-

獨特風格美的形式表現。





  • 上課過程-

具象到抽象之間的演變過程

由傳統繪畫的具象造形,到抽象的幾何造形之解構。


教學活動設計表:

第三節主題-蔚卜先知-單元

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與實施方式

教學資源

學習評量

準備活動

(5分鐘)

1.準備工作單及用具

2.簡介課程網要

圖卡

多媒體簡報


導入活動

(20分鐘)

1.以電腦多媒體簡報,配合上網站連線,播放超現實派先知--米羅創作歷程及其簡介

2.簡報內容之米羅畫作探討其中隱藏幾何造形的存在代表什麼意思?以及對於米羅在當時跨派別的各種創作,展開討論,讓同學與老師產生互動,製造座談氛圍

電腦投影設備

課堂綱要

連線的電腦網路設備

米羅的相關展覽畫冊



觀察紀錄

講述、問答


展開活動

(15分鐘)

1.先讓同學對米羅的創作,做造形與色彩,以及立體作品質感上的判讀深入一層的創作發想

2.培養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

表板教具


觀察紀錄

互動討論

講述、問答

綜合活動

(10分鐘)

1.將分組之同學討論的學習單作業分發,並推選出同學發表感想及創作意念米羅的藝術欣賞中,提示學生-米羅藝術創作的原動力與特色

2.同學互評米羅創作,並針對異見討論之。

3.針對米羅的色彩象徵與其中所代表的創作意涵,做深入的探討與比較。

4.引導學生解讀米羅畫中符號。

5.教學目標/

A.認知:米羅超現實創作的意涵。

B.情意:米羅詩意禪畫中的情感。

C.技能:學習米羅-繪畫技法的多

元形式,以及筆觸中的美感意境。




學習單

比較、欣賞

互動討論

講述、問答

【附評量表二】

卜先知-米羅的藝術鑑賞-之鄉-學習單

班級

姓名

座號

  1. 針對以下各個米羅創作的色彩圖象,加以分析,並嘗試畫出新造形:


評分

色彩含義70

創意新造形(草圖)30

MIRO




MIRO



MIRO



小計




總分





備註:同學可上網http://www.fruittea.net/~smball/miro/查詢米羅相關資訊




教學活動設計表:

第四節主題-境花水月-單元

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與實施方式

教學資源

學習評量

準備活動

(5分鐘)

1.準備工作單及用具

2.簡介課程網要

圖卡



導入活動

(10分鐘)

1.電腦多媒體簡報介紹多媒材的美術創作技法以及達達主義-Collage貼裱風格的簡介。

2.針對同學的特性與擅長技法,做概括的統計,了解學生狀況與分析說明。

3.複製米羅的創作前,使之認知二度創作,及拚貼藝術的意涵。


電腦投影設備

表板教具

課堂綱要



觀察紀錄

講述、問答

展開活動

(25分鐘)

1.先讓學生針對各種平面的拚貼表現技法,做適度的選擇與草圖模擬。

2.再予學生進行自由發揮-各式各樣的拚貼創作。

圖片.膠水

美工刀.紙張

電腦設備.

材質圖庫光碟.


觀察紀錄

互動討論

示範操作



綜合活動

(10分鐘)

1.給學生發表感想及創作意念

2.提供時間予以同學互評創作,並針對異見共同討論之。

3.針對個人的創作意涵,米羅原始的風格,做深入的探討與比較。

4.教學目標/

A.認知:多元媒材在創作上的多

元性變化,以及電腦多媒體的運

,對科技藝術的影響。

B.情意:培養學生多元架構下的

藝術觀,與情感表達的多元性。

C.技能:提昇學生對電腦及其它

多元媒材.在美術創作上的使用

能力。




電腦投影設備

表板教具


比較、欣賞

互動討論

講述、問答


第四堂課-境花水月-教學評鑑

萬象-複製米羅-拚貼創作




在運用電腦合成的拚貼過程中,引導學生揣摩米羅畫中的詩性

,使之投入藝海文洋中,激發學生創意潛能。


藝波未平. 藝波又起

藝鄉遊子









第四堂課-境花水月-教學評鑑

萬象-複製米羅-拚貼創作




創意的思考,需要水平的聯想,天馬行空,盡情讓學生悠遊其間,不拘泥傳統構圖模式。

藝飛沖天

藝鄉情怨









第四堂課-境花水月-教學評鑑

萬象-複製米羅-拚貼創作


藝遊蔚境

鄉遊子歌未央

於藝海翻騰江

然行空曲繞樑

入九垓與八荒

藝臉幽夢



藝刀兩斷

藝遊蔚境





第四堂課-境花水月-教學評鑑

萬象-複製米羅-拚貼創作




藝場遊戲. 藝場夢


拚貼的創造樂趣,就是在不設限的造形再生裡,產生令人驚奇的韻味與意外的嬌容,亦如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般的隨性所致,在傳統與現代的構圖包袱中,讓學生在親拓米羅畫碑之餘

,亦能細細咀嚼米羅的話中意:『我的作品企圖成為一首詩,而由畫家翻譯成音樂.







參考書目

Viola Spolin〈劇場遊戲指導手冊〉 書林出版社 1998

現代美術雙月刊第38(台北巿立美術館館刊) 1991
  米羅.東方精神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84. 1995
高中美術華興書局 2003
楊清田<造形原理導論> 藝風堂出版社 1996


23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