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萬花筒:童玩與雕塑的藝術探索

格式
docx
大小
31.23 KB
頁數
8
上傳者
楊靜芳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4-05-27,离现在 1 14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附件伍

高雄市前鎮區瑞祥國小年級第學期部定課程【藝術領域】課程計畫(新課綱)翰林版第六冊

週次

單元/主題名稱

對應領域

核心素養指標

學習重點

學習目標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線上教學

學習內容

學習表現

第一週

一、視覺萬花筒

一、打開童年記憶的寶盒

-E-C2

A-III-2 生活物品、藝術作品與流行文化的特質。

E-III-1 視覺元素、色彩與構成要素的辨識與溝通。

1-III-2 能使用視覺元素和構成要素,探索創作歷程。

2-III-2 能發現藝術作品中的構成要素與形式原理,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1 能觀察並描述扉頁插畫中的內容。

2 能分享個人觀點並尊重他人的想法。

3 能觀察古畫並描述童玩從過去到現在之間的變化和異同。

4 能認知過去到現在童玩的發展與變化。

5能分享自己或長輩曾經玩過的童玩。

6 能觀察七巧板圖例並說出和生活實物形象特徵之關聯性。

作業評量

口頭評量

法定:性平-3

法定:家庭-3


線上教學

第二週

一、視覺萬花筒

一、打開童年記憶的寶盒、二、走入時間的長廊

-E-A2

E-III-1 視覺元素、色彩與構成要素的辨識與溝通。

E-III-3 設計思考與實作。

1-III-3 能學習多元媒材與技法,表現創作主題。

2-III-5 能表達對生活物件及藝術作品的看法,並欣賞不同的藝術與文化。

1 能認識各種利用橡皮筋特性而產生的童玩。

2 能運用橡皮筋並參考範例學習製作或自行規畫創作,完成一件玩具作品。

3 能分享和扉頁插畫相同的環境空間中曾見過的雕塑。

4能欣賞與討論不同時代的雕塑之美。

5能說出課本圖例中的雕塑和人類生活的關係。

口頭評量

習作評量

課綱:科技-3

法定:性平-3

線上教學

第三週

一、視覺萬花筒

二、走入時間的長廊

-E-B1

A-III-2 生活物品、藝術作品與流行文化的特質。

P-III-2 生活設計、公共藝術、環境藝術。

2-III-2 能發現藝術作品中的構成要素與形式原理,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3-III-1 能參與、記錄各類藝術活動,進而覺察在地及全球藝術文化。

1 能認識與欣賞現代多元的雕塑類型與美感。

2 能利用附件試作出「紙的構成雕塑」並分享個人觀點。

3 能學習亞歷山大•考爾德的風動雕塑原理完成一件作品。

4 能利用思考樹自行規畫個人的創作活動並嘗試解決問題。

5 能透過平板iPad認識在地的雕塑公園和展館。

6 能分享個人曾經遊覽或參訪過的雕塑公園或展館。



習作評量

作業評量

法定:環境-3

課綱:科技-3

線上教學

第四週

一、視覺萬花筒

二、走入時間的長廊

-E-C3

E-III-2 多元的媒材技法與創作表現類型。

E-III-3 設計思考與實作。

1-III-2 能使用視覺元素和構成要素,探索創作歷程。

3-III-4 能與他人合作規劃藝術創作或展演,並扼要說明其中的美感。


1 能認識與欣賞集合性的雕塑並發表個人觀點。

2 能分享自己曾見過的其他集合性雕塑作品。

3 能小組討論與規畫出集合性雕塑的創作形式、媒材和表現方法。

4 能繪製草圖並分工合作準備小組創作需要的用具和材料。

5 小組能分工合作完成一件集合性的雕塑作品。

6 能討論與分享作品要如何應用,或是裝置在哪個環境空間和活動中展示。

口頭評量

習作評量

課綱:科技-3

法定:性平-3

線上教學

第五週

一、視覺萬花筒

三、建築是庇護所也是藝術品

-E-B3

A-III-2 生活物品、藝術作品與流行文化的特質。

P-III-2 生活設計、公共藝術、環境藝術。

2-III-2 能發現藝術作品中的構成要素與形式原理,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2-III-5 能表達對生活物件及藝術作品的看法,並欣賞不同的藝術與文化。

1 能分享和扉頁插畫相同的、曾見過的建築。

2 能認識世界上各種「家」的建築方式與樣式。

3能觀察與探索從過去到現在,同類型建築的轉變。

4能體會並建立建築和自然融合的觀念。

5能觀察和欣賞世界各國知名的建築。

6能分享個人對這些建築物的觀感。

習作評量

作業評量

法定:性平-3

課綱:品德-3

線上教學

第六週

一、視覺萬花筒

三、建築是庇護所也是藝術品

-E-A3

A-III-1 藝術語彙、形式原理與視覺美感。

E-III-3 設計思考與實作。

1-III-2 能使用視覺元素和構成要素,探索創作歷程。

1-III-3 能學習多元媒材與技法,表現創作主題。

1 能認識和欣賞中西兩位建築藝術家的建築作品。

2 能表達個人對中西兩位建築藝術家作品的觀感。

3 能理解和體會建築師將建築物的設計理念從畫草圖到建築物落成的過程。

4能畫出自己夢想中的建築物。

5 能透過討論和溝通解決小組製作過程中的各項疑難問題或糾紛。

作業評量

口頭評量

法定:性平-3

課綱:生命-3


線上教學

第七週

二、表演任我行

一、藝說從頭

-E-B1

E-III-1 聲音與肢體表達、戲劇元素(主旨、情節、對話、人物、音韻、景觀)與動作元素(身體部位、動作/舞步、空間、動力/時間與關係)之運用。

P-III-1 各類形式的表演藝術活動。

1-III-8 能嘗試不同創作形式,從事展演活動。

2-III-7 能理解與詮釋表演藝術的構成要素,並表達意見。

1能認識祭典影響了表演藝術的起源。

2能認識酒神祭典的典故及儀式內容。

3能認識台灣原住民族祭典的典故及儀式內容。

4能運用創造力及想像力,設計肢體動作。

5能認識希臘悲劇、儺舞的表演特色。

6能瞭解原住民的打獵祭舞儀式與表演藝術的關聯。

學習單評量

口頭評量

課綱:原民-3

課綱:多元-3

線上教學

第八週

二、表演任我行

一、藝說從頭

-E-C2

E-III-2 主題動作編創、故事表演。

A-III-2 國內外表演藝術團體與代表人物。

3-III-2 能了解藝術展演流程,並表現尊重、協調、溝通等能力。

3-III-4 能與他人合作規劃藝術創作或展演,並扼要說明其中的美感。

1能對世界慶典與傳說內容有所認知。

2能理解故事情節進行表演。

3能將自己的記憶故事,用多元的方式呈現給 觀眾。

作業評量

口頭評量

課綱:科技-3

課綱:生命-3

線上教學

第九週

二、表演任我行

一、臺灣在地慶典風華

-E-A3

A-III-1 家庭與社區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故事。

A-III-3 創作類別、形式、內容、技巧和元素的組合。

1-III-4 能感知、探索與表現表演藝術的元素、技巧。

2-III-3 能反思與回應表演和生活的關係。

1.能認識不同民族的慶典文化特色。

2.能瞭解原住民舞蹈的基本舞步形式。

3.能運用創造力及想像力,設計肢體動作。

4.運用創造力及想像力,設計肢體動作。

5.能樂於與他人合作並分享想法。

學習單評量

口頭評量

課綱:人權-3

課綱:國際-3


線上教學

第十週

二、表演任我行

一、臺灣在地慶典

風華

-E-A1

P-III-1 各類形式的表演藝術活動。

2-III-6 能區分表演藝術類型與特色。

3-III-1 能參與、記錄各類藝術活動,進而覺察在地及全球藝術文化。

1.能瞭解漢民族慶典活動文化特色。

2.能認識歌仔戲起源與表演特色。

3.能學會觀察自己與他人的肢體語言。

4.能理解並欣賞戲曲舞臺上演員身段表演之美。

習作評量

作業評量

課綱:生命-3

線上教學

第十一週

二、表演任我行

三、妝點我的姿態

-E-B3

A-III-1 家庭與社區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故事。

P-III-3 展演訊息、評論、影音資料。

2-III-3 能反思與回應表演和生活的關係。

2-III-7 能理解與詮釋表演藝術的構成要素,並表達意見。


1.能認識世界嘉年華表演特色。

2.能認識劇場服裝設計師的工作內容。

3.能分享觀戲的經驗與感受。

4.能樂於與他人合作並分享想法,運用環保素材動手做服裝。

5.能遵守欣賞表演時的相關禮儀。

學習單評量

口頭評量

課綱:國際-3


線上教學

第十二週

二、表演任我行

四、打開你我話匣子

-E-C2

A-III-2 國內外表演藝術團體與代表人物。

P-III-4 議題融入表演、故事劇場、舞蹈劇場、社區劇場、兒童劇場。

1-III-4 能感知、探索與表現表演藝術的元素、技巧。

2-III-6 能區分表演藝術類型與特色

1.能運用口述完成故事接龍的情節。

2.能樂於與他人合作完成各項任務。

3.能順利完成口齒大挑戰。

4.能認識相聲表演的特色。

5.能認識相聲表演中相關的文本類型與寫作題材。

6.能學習與人合作創造出幽默逗趣的表演文本。

作業評量

口頭評量

課綱:人權-3

課綱:多元-3


線上教學

第十三週

三、音樂美樂地

1.水之聲

-E-A2

E-III-4 音樂符號與讀譜方式,如:音樂術語、唱名法等。記譜法,如:圖形譜、簡譜、五線譜等。

A-III-1 樂曲與聲樂曲,如:各國民謠、本土與傳統音樂、古典與流行音樂等,以及樂曲之作曲家、演奏者、傳統藝師與創作背景。

2-III-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描述各類音樂作品及唱奏表現,以分享美感經驗。

2-III-4 能探索樂曲創作背景與生活的關聯,並表達自我觀點,以體認音樂的藝術價值。

1 能演唱〈跟著溪水唱〉。

2能和同學二部合唱〈跟著溪水唱〉。

3 能認識合唱的形式,並聽能聽辨合奏與獨唱的差異。

4 能演唱二部輪唱曲〈Row Your Boat〉。

5能認識三連音。

6能拍、唱出及創作出三連音的節奏及曲調。

7能欣賞並吹奏〈The Ocean Waves〉樂曲。

8 能聆聽音樂的特質並圈選適當的詞彙。

作業評量

口頭評量

法定:性平-3

法定:海洋-3


線上教學

第十四週

三、音樂美樂地

1.水之聲

-E-C3

A-III-2 相關音樂語彙,如曲調、調式等描述音樂元素之音樂術語,或相關之一般性用語。

P-III-2 音樂與群體活動。

1-III-1 能透過聽唱、聽奏及讀譜,進行歌唱及演奏,以表達情感。

3-III-5 能透過藝術創作或展演覺察議題,表現人文關懷。

1 能說出韋瓦第小提琴節奏曲《四季》中〈夏〉第三樂章的音樂內涵。

2 能欣賞韋瓦第四季中的〈夏〉第三樂章。

3 能說出聆聽樂曲的感受。

4 能認識作曲家韋瓦第。

5 能查詢有關〈雨〉的音樂作品。

6 能分享自己對海的經驗和作品。

7 能撰寫水資源的口號,並創作節奏。

作業評量

口頭評量

法定:海洋-3

法定:環境-3

線上教學

第十五週

三、音樂美樂地

2.故鄉歌謠

-E-B1

E-III-2 樂器的分類、基礎演奏技巧,以及獨奏、齊奏與合奏等演奏形式。

A-III-1 樂曲與聲樂曲,如:各國民謠、本土與傳統音樂、古典與流行音樂等,以及樂曲之作曲家、演奏者、傳統藝師與創作背景。

2-III-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描述各類音樂作品及唱奏表現,以

2-III-4 能探索樂曲創作背景與生活的關聯,並表達自我觀點,以體認音樂的藝術價值。

1 能演唱閩南語歌謠〈丟丟銅仔〉。

2 能說出何謂五聲音階,包含哪些音。

3 能欣賞客家民謠的特色。

4 能演唱客家民謠〈撐船調〉

5 認識馬水龍的生平。

6 能欣賞馬水龍〈梆笛協奏曲〉。

7 能認識梆笛。

口頭評量

習作評量

課綱:多元-3

線上教學

第十六週

三、音樂美樂地

2.故鄉歌謠、3.音樂中的人物

-E-A2

E-III-1 多元形式歌曲,如:輪唱、合唱等。基礎歌唱技巧,如:呼吸、共鳴等。

P-III-1 音樂相關藝文活動。

2-III-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描述各類音樂作品及唱奏表現,以分享美感經驗。

2-III-2 能發現藝術作品中的構成要素與形式原理,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1.能演唱原住民民謠〈山上的孩子〉。

2.能設計頑固節奏以肢體展現出來,並一邊演唱〈山上的孩子〉。

3.能欣賞不同族群的歌謠。

4.認識臺灣本土的作曲家。

5.了解樂曲中的歌詞意涵。

6.能在鍵盤上彈奏五聲音階,並創作曲調。

7.能欣賞小提琴獨奏曲〈跳舞的娃娃〉。

8.能說出〈跳舞的娃娃〉兩段音樂的對比之處,並分享感受。

習作評量

學習單評量

法定:家庭-3

法定:性平-3

線上教學

第十七週

三、音樂美樂地

2.故鄉歌謠、3.音樂中的人物

-E-C3

E-III-3 音樂元素,如:曲調、調式等。

A-III-1 樂曲與聲樂曲,如:各國民謠、本土與傳統音樂、古典與流行音樂等,以及樂曲之作曲家、演奏者、傳統藝師與創作背景。

1-III-1 能透過聽唱、聽奏及讀譜,進行歌唱及演奏,以表達情感。

3-III-1 能參與、記錄各類藝術活動,進而覺察在地及全球藝術文化。

1.能欣賞卡巴列夫斯基鋼琴曲〈小丑〉。

2.能找出譜例中指定的節奏型。

3.能欣賞能描述樂曲中音樂元素對應到的角色性格,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4.能認識音樂家卡巴列夫斯基。

5.能欣賞狄卡〈魔法師的弟子〉音樂及故事內容。

6.能用說故事的方式陳述音樂的故事內容。

7.能了解交響詩的音樂特色。

8.能根據歌曲發揮想像力,描述〈風笛手高威〉的模樣。

口頭評量

習作評量

課綱:多元-3

法定:家庭-3

線上教學

第十八週

三、音樂美樂地

3.音樂中的人物

-E-B1

A-III-2 相關音樂語彙,如曲調、調式等描述音樂元素之音樂術語,或相關之一般性用語。

A-III-3 音樂美感原則,如:反覆、對比等。

1-III-8 能嘗試不同創作形式,從事展演活動。

2-III-4 能探索樂曲創作背景與生活的關聯,並表達自我觀點,以體認音樂的藝術價值。

1.能演唱歌曲〈The Hat〉。

2.能依照音樂的風格說出樂曲中的主角風格。

3.能依照樂曲的風格搭配適當的節奏樂器。

4.能依照樂曲風格創作頑固伴奏。

5.能欣賞莫札特的〈第41號交響曲〉,為樂曲命名,

並說明原因。

6.能依照人物的特性即興節奏,並和同學們合作念出來。

7.能欣賞凱特比的〈波斯市場〉。

8.能分辨〈波斯市場〉的各段音樂及情境、對應的角色。

學習單評量

口頭評量

課綱:人權-3

課綱:生涯-3

線上教學

第十九週

三、音樂美樂地

4.乘著音樂去遊歷

-E-A1

E-III-1 多元形式歌曲,如:獨唱、齊唱等。基礎歌唱技巧,如:聲音探索、姿勢等。

A-III-1 器樂曲與聲樂曲,如:獨奏曲、臺灣歌謠、藝術歌曲,以及樂曲之創作背景或歌詞內涵。

2-III-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描述各類音樂作品及唱奏表現,以分享美感經驗。

3-III-4 能與他人合作規劃藝術創作或展演,並扼要說明其中的美感。

1.能用直笛吹奏出〈到森林去〉一、二部曲調。

2.能用響板、三角鐵敲奏出伴奏。

3.能演唱歌曲〈The Happy Wanderer〉。

4.能體會與同學二部合唱之樂趣與美妙。

5.能以直笛吹奏〈乞丐乞討聲〉。

6.能演唱〈Rocky Mountain〉,並自創虛詞即興曲調。

7.欣賞凱特比的〈波斯市場〉。

8.〈波斯市場〉的各段音樂及情境、對應的角色。

口頭評量

習作評量

法定:性平-3

課綱:人權-3

線上教學

第二十週

四、統整:樂器派對

樂器派對

-E-A2

A-III-2 生活物品、藝術作品與流行文化的特質。

P-III-1 各類形式的表演藝術活動。

1-III-4 能感知、探索與表現表演藝術的元素、技巧。

2-III-2 能發現藝術作品中的構成要素與形式原理,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1. 能觀察不同樂器的演奏方式,並用肢體表現出來。

2 能以動態的方式展現演奏樂器的樣貌。

3 能欣賞含有樂器的名畫。

4 能說出名畫中的樂器名稱。

5 能認識鋼琴的前身:大鍵琴。

6 能認識魯特琴。

7 能欣賞巴赫的〈魯特組曲〉。

學習單評量

口頭評量

課綱:生涯3

課綱:國際-3

線上教學

第二十一週

四、統整:樂器派對

樂器派對

-E-A2

A-III-2 生活物品、藝術作品與流行文化的特質。

P-III-1 各類形式的表演藝術活動。

1-III-4 能感知、探索與表現表演藝術的元素、技巧。

2-III-2 能發現藝術作品中的構成要素與形式原理,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1. 能觀察不同樂器的演奏方式,並用肢體表現出來。

2 能以動態的方式展現演奏樂器的樣貌。

3 能欣賞含有樂器的名畫。

4 能說出名畫中的樂器名稱。

5 能認識鋼琴的前身:大鍵琴。

6 能認識魯特琴。

7 能欣賞巴赫的〈魯特組曲〉。

學習單評量

口頭評量

課綱:國際-3

線上教學

1:若為一個單元或主題跨數週實施,可合併欄位書寫。

2:「議題融入」中「法定議題」為必要項目,課綱議題則為鼓勵填寫(例:法定/課綱:議題-節數)

(一)法定議題:依每學年度核定函辦理。

(二)課綱議題:性別平等環境海洋家庭教育、人權、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三)請與附件参-2(e-2)「法律規定教育議題或重要宣導融入課程規劃檢核表」相對照。

3六年級第二學期須規劃學生畢業考後至畢業前課程活動之安排。

4評量方式撰寫請參採「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第五條: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應依第三條規定,並視學生身心發展、個別差異、文化差異及核心素養內涵,採取下列適當之多元評量方式:

一、紙筆測驗及表單:依重要知識與概念性目標,及學習興趣、動機與態度等情意目標,採用學習單、習作作業、紙筆測驗、問卷、檢核表、評定量表或其他方式。

二、實作評量:依問題解決、技能、參與實踐及言行表現目標,採書面報告、口頭報告、聽力與口語溝通、實際操作、作品製作、展演、鑑賞、行為觀察或其他方式。

三、檔案評量:依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本於目的導向系統性彙整之表單、測驗、表現評量與其他資料及相關紀錄,製成檔案,展現其學習歷程及成果。

5:依據「高雄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線上教學計畫」第七點所示:「鼓勵學校於各領域課程計畫規劃時,每學期至少實施3次線上教學」,請各校於每學期各領域/科目課程計畫「線上教學」欄,註明預計實施線上教學之進度。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