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趴趴走
蔡韶雯/彰化縣立社頭國中教師
課程說明:
動機與目的
國中學生正處於心理學家艾里克森(Erik Erikson)所提出人生八個階段的「自我認同與混淆」時期,需要家人與同儕的認同,需要別人重視他的意見,更是一個思考自己是誰、想變成什麼樣的人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自然會有想仿效的對象,更需要適當的引導,引導他們思考偶像對人的影響,如價值觀、金錢觀、生命觀、愛情觀、外表行為態度。我們可以藉著這個特殊的時刻,好好思考偶像崇拜這個題目,正向的面對偶像崇拜問題,與學生一同討論成長。因此,設計本單元課程希望能幫助學生。
一、增進批判思考能力,認識偶像對人的影響力
影視媒體是現今影響人們深遠的事物,如劉文聰「一支蕃仔火」的強烈效應,不可小覷。由於自己當導師的緣故,更有所體認,時常觀察到國中時期的青少年,對於螢幕偶像有莫名的崇拜,有學生會不吃早餐,將錢累積下來買偶像的CD,也有學生會跟著偶像團體的演唱會、簽名會、握手會,南北各地到處跑,花許多的時間金錢在追逐偶像。
老師、父母們常煩惱孩子花如此多的時間、金錢在崇拜偶像上,不但浪費精神、金錢、時間,也影響學習。我當時也是一樣,因此不想用強制的方式限制孩子,另一方面,也在思考,偶像崇拜到底對孩子的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因而把握這個機會和孩子一起成長,陪他們一起思考他們心中的偶像是如何「產生」的,思考到底自己崇拜的是廣告中的影像,還是真實的人?在盡情欣賞偶像劇時,辨認劇中傳達出來的意識為何,而能更認識自己的選擇。
二、發展學生表現自我的能力
在當導師的過程中,常有學生會在聯絡簿裏反應,想像自己和偶像明星一樣多才多藝,受人崇拜,受人注視。因此我構思這個單元,希望同學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激發他們表現的慾望與潛能。因此,在教學上運用一些科技媒體,以攝影、錄影的方式,來克服同學對現場表演的恐懼。
三、培養規劃團隊合作的能力──結合表演、音樂、美術來企劃活動
希望同學能思考到,當我們在「運作」一個偶像團體時,需要做哪些總體企劃,以引起觀眾、聽眾的注意,引起他們購買商品的慾望。一方面在籌劃表演文宣時,讓同學能感受到工作的難度,體認每個工作都有艱辛之處。
四、認識偶像的多樣性
每個人有不同的偶像,可能是明星,可能是舞蹈家,可能是文學家,甚至是小說、漫畫裏的人物。我們所崇拜的人物,都具有一些讓我們認同的特質,都應該被尊重,也可以被討論。觀察一個人崇拜偶像的過程,也可以看做人格養成的過程。
五、思考重建偶像
在打破學生認識的偶像定義,認識偶像的多樣性後,幫助學生思考建立另一層次的“偶像”。
六、藝術史認知
認識藝術史中幾個不同時期表達”偶像”的作者與作品,並分析其作品與時代背景的關係。
教材之設計與過程
活動一
使用教材:「護貝偶像姓名卡」、「偶像特質詞卡」
用途:引導學生思考何謂偶像以及偶像的特質為何,引起學習動機。
偶像姓名卡 | 偶像特質卡 |
活動二:偶像大不同
討論文章:(三種不同觀點)
1. 我有一個朋友非常喜歡HOT這個韓國組合,所以對他們的一切都很關心。在她的心中他們可謂焦點人物:為更深入地了解他們每天都在那裡,幹些什麼事,她整日在報刊與各大書市中,看、買關於他們的書、影碟、相片等,心思總不能放在學習上,心裡總想著他們的瀟洒,想著他們華麗的衣著,想著他們生平的不凡……只看到明星們風光的一面,而忽略了他們追求成功的執著。
2. 青少年正意識到了自身的不足或需求,才會去追逐明星並效法他們,以期自己能夠變得如明星一樣美好,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在。懂得追求美好,並努力使自己也變得美好,難道這不是青少年開始成熟的一種表現嗎?也許有人會認為青少年追求那些光鮮亮麗的明星是膚淺的、庸俗的,但他們是否忘記了,明星們光鮮亮麗的外表也是我們這個世界美的一部分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追求美好的外表,又有何不可呢?
3. 時下,校園中有著形形色色的追星族,將盲目迷信和狂熱崇拜演繹得淋漓盡致。電視上,那些搔首弄姿、俗不可耐的明星,幾個做作的手勢,幾句輕浮的話語,就惹得台下一群學生狂笑尖叫。追星就是盲目迷信,就是狂熱崇拜,是學生自我價值的迷失。
‧請判斷每篇文章中作者的不同觀點,在重要的句子底下用紅筆劃線做記號。例:「想著他們生平的不凡……我的那位朋友只看到明星們風光的一面,而忽略了他們追求成功的那份執著」。
分組報告:
1. 看了上列文章,你認同哪些觀點?為什麼?
2. 你認為偶像對人的影響力大嗎?會有什麼影響呢?請舉出正面與負面例子。張惠妹、劉文聰、櫻木花道、林懷民的「Fans」可能受他們什麼樣的影響呢?
活動三:POWER偶像
課前準備工作:整理前一節的「偶像特質」及「偶像大哉問」,製成卡片貼在黑板上。
使用教材:〈POWER偶像〉學習單
教學內容:
‧認識狂人偶像
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存在著,他曾經說:「只要一息尚存,我念茲在茲的只有我同胞的勝利。任何東西都不能使我退縮,任何人敢反對我,我就會把他毀滅........在這一場鬥爭當中,我不是站住了,就是倒下去。假使我的同胞失敗,我絕對不偷生。絕不對國外勢力屈服,國內勢力也不許發動革命。」
你猜這個人他是誰?你贊同他的看法嗎?
這段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元首希特勒向德國三軍首長所宣示的抗戰理想。希特勒又是什麼樣的人呢?
1
889年出生在奧地利一個海關文職人員的家庭。三十四歲時,他因政變入獄,在獄中出了一本《我的奮鬥》的書。書中提出日耳曼人(德國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應統治其他種族。四十一歲的希特勒向德國人承諾解決德國當時面對的問題及廢除〈凡爾賽條約〉。他的承諾爭取了極多民眾的支持。在1930年的選舉中,贏得許多德國人的票,因而為黨贏得一百零七個國會議席(總議席是六百),成為國會第二大黨。四十三歲時希特勒成為政黨的黨魁。四十四歲時他被委任做德國首相。他開始重整軍備及迫害猶太人。1934年興登堡總統逝世,希特勒出任德國威瑪共和國的總統。1936年希特勒廢除共和國,並開始使用極權統治德國成為第三帝國元首。他向外擴張用武力佔領萊茵河一帶。1938年他違反〈凡爾賽條約〉,在1938年侵占奧國,並在同年10月佔了捷克的蘇台德區。11月納粹分子襲擊猶太人迫他們離開。1939年3月征服整個捷克。
9月1日入侵波蘭,這次行動展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一年來他打了多場勝仗,統治大部份西歐國家(英國以外)。五十二歲時,希特勒決定進攻蘇聯。他的命運和拿破崙一樣在攻打蘇聯時損失大量精銳部隊,也就是德國從盛轉衰。這年德國推行滅絕猶太人,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末年有六百萬猶太人被殺。1943年墨索里尼被推翻,希特勒便要獨力對抗盟軍。1945年,五十六歲的希特勒也是他生存的最後一年。希特勒已無力抵抗盟軍的進攻。1945年4月30日進攻柏林,柏林攻陷前希特勒已經自殺身亡。
因此,我們可以了解,1933年希特勒是在完全符合民主程序的選舉中,以壓倒多數的選票當選為德國總理,德國人民是在充分了解了希特勒的綱領和主張後做出的選擇。這個民主卻造就了恐怖的獨裁者。
希特勒這個政治偶像曾做出什麼事呢?
1. 主張先有槍才有奶油、侵略其他國家。
2. 全面燒燬哲學、戲劇、小說、醫學、科學等書籍,全面逮捕工會領導人取而代之黨禁、報禁等。
3. 用殘忍的手法屠殺猶太人。
問題思考:
1. 在當時希特勒這個政治偶像,就好像神祇一樣,是不容許被反對的。這樣的狀況會造成什麼問題?
2. 在他眼中他是捍衛國家的人,你認同他嗎?如果你是當時的德國人,你會有什麼感覺?如果你是猶太人,又會有什麼感覺?
3. 民主制度是完美的嗎?如果不是,我們如何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4. 對照之前我們選出來的偶像特質,你看希特勒具有哪些特質呢?
認識〈平民偶像…自我實現者〉:
引導孩子認識何謂「自我實現者」
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過…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典範和理想,唯有我們這個時代例外。我們的文化已經丟棄了英雄、君子、騎士和神秘術士。只有一樣東西留了下來:適應良好的、沒有問題的人…一種蒼白的、可疑的替代品,不過,或許我們很快就會有新的指引和新的典範,那就是充分發展的自我實現者…。
什麼是「自我實現者」呢?
根據馬斯洛自己的研究描述,相對於一般人,自我實現者是一種更具有洞察力、創造力、自主性,更能接納自己、他人與自然,更不怕未知事務與威權、不自我中心,更具有民主的性格結構的人,且「無一例外的,他們都是專心致志地獻身於一項身外的事業的人,他們做這件事也喜愛這件事,因此,工作與歡樂的分歧在他們身上已消失不見…」
舉例:曾經教過本班,一直致力於生態保育的生物退休老師:
搶救五色鳥退休夫子急救站立功
熱愛自然生態的國中退休老師張宏之,日前搶救二隻正港臺灣特有種的五色鳥,由於牠們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啄木鳥目的五色鳥科,大家熟悉的啄木鳥是遠房親戚,因此也會在枯樹上啄個洞,張宏之特別在鳥籠內裝上枯木,訓練牠的啄食能力。
張
宏之對社頭鄉八卦山區豐富的自然生態情有獨鍾,在不忍稀有野鳥慘遭捕捉滅絕下,今年四月在家裡設立一個收容受傷野鳥的急救站,把小鳥照顧到羽翼已豐,且能飛行覓食後,才帶到清水岩山區野放。
期間,野鳥急救站的鳥來去無數,目前有五色鳥和綠繡眼各二隻以及一隻文鳥。牠們被發現的地方,大多是鳥巢遭到人類破壞,留下奄奄一息的雛鳥,其中尤以目前在山區已不常見的五色鳥,最讓張宏之憐惜。
張宏之說,俗稱「啄樹鳥」的五色鳥,全身顏色鮮艷,叫聲很像和尚敲打木魚的聲音,因此又有「森林中花和尚」的雅號。當初這兩隻雛鳥被人在台中縣太平市一處果園枯樹內發現時,都還不會飛和啄食,經過他的耐心餵食,並營造野外求生的生長環境之後,才慢慢長大,漸學會飛行。
(記者張聰拜/社頭報導)
討論問題:對照之前選出的偶像特質,自我實現者有什麼特質?他們和狂人偶像的特質有何不同?
戶外參觀:星期六與宏之老師有約,觀迎有興趣的同學報名參加,宏之老師會親自帶領我們認識社頭的生態環境喔!
活動四:另類偶像製造機
使用教材:偶像團體的幕後故事、台視文化出版《薔薇之戀映像寫真》六張圖片。
幕後故事參考文章:〈三大絕招造就美少女〉
日本是全世界推出少女偶像最成功的一個國家,少女偶像在日本以至於全世界走紅的原因不單因為有發展完善、實力雄厚的經紀製作公司,更因為有很多為了出名成為萬人羡慕的偶像而過早地放棄了花季的少女們。在日本的少女偶像身上,你會發現她們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1. 低齡出道,殘酷訓練。
最早的莫過於安室奈美惠、廣末涼子、深田恭子、宇多田光她們無一例外都是從小接受著近乎殘酷的封閉式生活。
少女的花季只有一次,並決定一個人今後的人生和個性。而這些幼年就接受畸形訓練的日本偶像少女,不能談論愛情,不能有屬於少女的娛樂放鬆,天天在排練廳和錄音棚中進行完全的訓練,完全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殘酷生活中。
2. 被媒體全面盯捎,不堪忍受壓力而導致精神失常。
日本少女偶像出道時間都相當早,不諳世事的她們在人生觀和承受力都沒有成熟的情況下就過早地進入社會被上千萬的人評論、觀看,犯一點小小的錯誤就被媒体顛三倒四地狂炒,這對於成年人也是致命的打擊,更不要說這些正處在人生最美麗時光的花樣少女們了。
另外,製作公司求賺心切,為了捧紅明星,不惜讓少女偶像自己製造緋聞,自己給自己設下圈套。
3. 從小缺少感情的滋潤,早婚者居多。
日本少女偶像中最讓人想不通的現象就是少女偶像們在最當紅時的閃電結婚。以普通人的想紅、最紅的年代應該是這些少女們最該抓住機會大賺一筆的時候,而我們看到的日本少女們卻都是十九、二十歲就早早地嫁了人,甚至不惜葬送自己事業的輝煌巔峰,甘願回家與丈夫廝守,相夫教子。
安室和宇多田光、雛形明子都是在二十歲這個女人一生最為燦爛的時候──就甘為人妻的。其實透視這種現象也不難理解,從小就在封閉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少女們得不到該有的體貼與關愛,在經過了無數的坎坷與打擊之後,對事業開始如日中天的她們來說,這已是自己的終極目標和極限了,彌補自己幼年時失去的東西才是最為迫切和珍貴的。
分析文宣產品的特色──《薔薇之戀映像寫真》
目前許多受歡迎的連續劇,都是由當紅的日本漫畫改編的。如《流星花園》、《愛情白皮書》、《薔薇之戀》。
活動五:最哈偶像
使用教材:學生創作文宣、表演作品(現場表演以及錄影模式)、〈我也是個經紀人〉學習單
使用媒體:DV數位攝影機、數位相機、錄音機
活動六:當藝術與偶像相會
使用教材:power point檔案(或彩色投影片)
比較兩幅人物畫:
‧你看這兩幅畫的主題有何不同?
‧這兩幅畫中主角的性格有何不同?
‧創作的手法又何不同?
之前在〈平民偶像〉活動中提過,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典範和理想,唯有我們這個時代例外。我們的文化已經丟棄了英雄、君子、騎士和神秘術士…」你是否發現現代普普藝術裏的偶像和浪漫主義時的偶像有了什麼樣的不同?(沒有性格,可以任意操縱、複製,較具娛樂價值等)
介紹普普藝術與相關藝術家:如安迪‧沃荷、奧登柏格、李奇登斯坦
普普藝術:普普藝術的名稱,在1954年首先由英國藝術家阿羅威(Lawrence Allowey)所創用,是對大眾傳播媒體所創造出來的「大眾藝術」(Popular Art)的便捷稱呼。普普藝術所追求的乃是一些消費文明、都市文化的這種現象,積極的把大眾化、低成本、大量生產的物品,以及年輕、機智、性感、大企業化的大眾傳播影像做為題材來表現。
安迪‧沃荷(Andy
wahlo) 一九二八年出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九五二年赴紐約,以設計商業廣告維生,同時也開始創作,以超級市場中的大眾通俗的日常用品為對象的畫作,這種方式在當時極為流行,他用油畫顏料、壓克力顏料和絲綢、琺瑯等材料,在畫布上作畫,而題材包括麵包、報紙、菜單、可口可樂、商品紙箱,以及時下個人的畫像等,此種以大眾文化為主題的表現方式陸續發展,從而將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藝術所表現的大眾文化上去。
安迪‧沃荷 〈瑪麗蓮夢露〉
安迪‧沃荷 〈貓王〉
奧登柏格(Claes Oldenburg)
1929年一月二十八日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小時在美國長大,耶魯大學畢業後,1956年遷移到紐約居住,在那裏,他創作了一系列有關他居住環境的作品。他將關注的題目由大漸小,而至單一的小物品,每一個生活中的小東西都能成為他創作的材料。他使用一些「輕」材料和奇妙的提案來製作城市的地標,如口紅、萬能小刀。有一次當他的作品「曬衣夾」,放置在耶魯大學校園裏引起很大的爭議。
奧登柏格 〈飛行球瓶〉
奧登柏格 〈萬能小刀〉
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
李奇登斯坦生於紐約,被認為是安迪沃荷之後的最偉大普普藝術的藝術家。他通常用一些我們熟知、容易獲得的漫畫、紙幣或廣告來製作藝術作品。
李奇登斯坦 〈砰〉 李奇登斯坦 〈溺水的女孩〉
學理依據
由於是創作教案在先,事後才尋找學理知識的支援,卻也發現這個教案的設計,並沒有背離當代美術教育的改革重點。我想可以藉由二○○三年三/四月美育雙月刊(132期)58頁,凱莉‧費德門「當代美術教育的發展與變革」來支援我的教學目標:
「新的美術教育觀念是對現代主義偏重菁英與形式教育的反思…美術教育應該是一種融合社會與文化的學習活動,它的目的是在幫助學生體會人類存在的多元意義以及感受視覺能力在理解文化議題上的重要功能,透過視覺文化(包括精緻藝術fine arts、大眾藝術popular arts與其他圖像)的課程,學生能回歸到學習視覺藝術的基本面…一種操作與欣賞間既複雜又密切的互動關係。」
59頁第四段又提及:
「近年來各地的美術教育改革,都致力於回歸創意與想像力培育的藝術本質與人文精神,也注意到大量視覺資訊進入日常生活所引申的教育意義…」這一段落中又另外歸納出七項改革的要點,其中第一點,美術教育應涵蓋所有視覺文化的形式,第三點,社會取向的觀點是執行教學策略的準則,第四點,科技與媒體的運用成為美術教學的一環,這三點是本次課程規劃的主軸。特別是文章中闡述第三點,社會取向的觀點時(p.61,第五段,〈因應課題三〉)提及:
「學生在步入成年之前,便會開始關心社會的種種現象,並且能對這類問題做極度複雜的思辨與分析。這種能力來自於與社會的互動,也就是受到當地和媒體文化以及同儕次文化的影響,他們與同伴之間會凝聚一個共識,產生強有力的條規與慣例,以此來觸探現實社會。將社會議題與視覺文化內涵結合,或透過共同製作,可幫助中學生保持對視覺藝術的喜愛,教師需具有統整能力,藉由課堂活動整合社會與藝術文化間的話題,諸如:探討如何看待玩具,到分析社會或經濟現象與當期美術館展覽間的關聯,或是觀察電視偶像劇在網路上被討論的情形。」簡單援引這篇文章做為教學設計之參考依據。
教材特色
1. 以學生生活經驗出發
2. 藝術與人文領域以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的融合為主
3. 結合社會領域
4. 結合資訊教育
5. 結合科技媒體
6. 注重學生的思辨與對偶像的多方面思考
藝術詞彙
普普藝術、大眾藝術、精緻藝術、安迪‧沃荷、奧登柏格、李奇登斯坦
課
程架構
教學設計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學設計表 | ||||||
主題 | 偶像趴趴走 | |||||
教學年級 | 國中二年級 | 教學節數 | 四週,共12節 | |||
學習重點 | 先備能力 | 分段能力指標 | ||||
1. 思考偶像的定義 2. 認識影視偶像的促銷過程 3. 認識影視偶像的幕後故事 4. 培養企劃活動的能力 5. 培養使用電腦軟體編修圖像的能力 6. 以各種方法,如攝影記錄的方式,誘發學生表演的潛能。 7. 認識大眾藝術、普普藝術。 8. 思考偶像崇拜對人們的影響力 9. 認識不同定義的偶像:政治偶像與自我實現者。 | 一、網路搜尋資料能力 二、基本電腦文書排版、影像處理技能。 三、以POP麥克筆繪製海報的能力。 | 藝術與人文領域 1-4-4 2-4-5 2-4-7 3-4-9 3-4-10 社會領域 4-4-2 5-3-1 7-2-1 9-2-3 資訊教育 5-3-1 3-4-7 3-2-2 3-2-1 | ||||
準備活動 | ||||||
活動名稱 | 教師 | 學生 | ||||
活動一:啥米是偶像? | 護貝偶像姓名卡、偶像特質詞卡、〈偶像大不同〉學習單 | |||||
活動二:偶像大不同 | 狂人偶像、自我實現者資料 | |||||
活動三:另類偶像製造機 | 準備市面偶像訓練宣傳相關資料、〈我也是個經紀人〉學習單、數位攝影機、數位相機 | 文宣必備材料、企劃學習單 | ||||
活動四:最哈偶像 | 〈最哈偶像〉投票箱、自評表 | 每組作品的呈現:包括文宣、活動、才藝表演等 | ||||
活動五:偶像與藝術相遇 | 普普藝術、相關藝術家資料 | |||||
教學活動 | ||||||
教學目標 | 教師部分 | 學生部分 | ||||
思考何謂偶像 思考偶像有何特質 試著對偶像提出疑問 透過網路文章的閱讀與討論,思考崇拜偶像對人的影響。 思考人為何要崇拜偶像 | 【偶像希啥米?】一節(45分鐘) 引導活動「偶像排排坐」 1. 首先引導學生思考什麼是偶像: 老師製作一些名人的護貝名片,一式兩份,如秦檜、孫中山、小甜甜布蘭妮、馬友友、貝克漢、林懷民、張惠妹、瑪丹娜、周杰倫、澎恰恰、游錫、李白、Energy、海倫凱勒、學校的警衛伯伯、耶穌‧基督、進藤光、居里夫人、劉文聰、濱崎步、美術老師的名字、柯南。先解釋一些人名的故事,確定同學了解這些人物的來由,再請兩位同學在黑板上分類,將卡片分為偶像和非偶像,也請台下的同學在台下自己做分類,再和台上的同學比較,是否有不同的結果。 注意: 這些人名當中,儘量男女比例相當,並且能舉例不同領域的工作者,如運動家、政治家、科學家、畫家,甚至漫畫人物、宗教領袖等。放美術老師的名字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當然也可以改為同學的姓名或導師的名字。選出的答案不用「正確」,而是便於刺激思考且可以拿來隨時檢視。 2. 說說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並思考他們有什麼特質吸引你。 3. 請兩位同學上台分類「偶像特質名片」,舉出一些形容詞,例如:有愛心的、出名的、有才華的、活著的、性感的、有理想的、文靜的、多才多藝的、活潑的、有耐心的、口才很好的、自卑的、自信的、謙虛的、嚴肅的、堅定的、完美的、理性的、主觀的、自私的、博愛的、勇敢的、不屈不撓的、年輕的。 選出特質後,再對照前面選出的偶像,比較是否吻合,或者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老師引導同學統整一下對偶像的概念與定義。 4. 〈偶像大哉問〉:請同學說出「我對偶像的疑問」,例如: 身為偶像你們有什麼感覺呢? 你覺得當偶像好嗎? (老師將同學的問題和歸類出的偶像定義製成卡片,往後幾節課貼在黑板上,供同學思考。) 5.〈崇拜偶像論壇〉:討論數篇有關「偶像崇拜」立場不同的文章。並使用〈power偶像〉學習單,思考幾個問題: 小組討論:1. 你的偶像是誰呢?你喜歡的偶像有什麼特點吸引你? 2. 閱讀這幾篇文章後,你們贊成其中哪些觀點?你們贊成青少年崇拜偶像嗎?為什麼? 3.為什麼會想崇拜偶像呢? 4. 崇拜偶像會對人有什麼影響? 請同學猜測看看崇拜張惠妹、耶穌基督、林懷民、柯南、劉文聰會學到什麼樣不同的行為和觀念。提出另外一個偶像崇拜影響人的例子。 教師整合同學論點,提示偶像崇拜的優缺點,以及必需具有的正確態度。 回家作業:使用〈power偶像〉學習單…回到家調查你身邊的兩位大人,他們小時候的偶像,以及現在的偶像,問問他們,為什麼喜歡這些偶像呢? | 1. 分組討論文章與發表 2. 調查身邊人的偶像與其崇拜偶像的原因 | ||||
認識別人的偶像 ,了解每個人有不同崇拜偶像的理由,我們也要予以尊重。 認識政治偶像獨裁者希特勒,了解偶像具有權力時,可能有的巨大影響力。 認識自我實現者 ,身邊都會有一些令人敬佩的人物,可以成為我們的「偶像」。 | 分享回家蒐集到的〈power偶像〉學習單中不同人的偶像。 【偶像大不同】一節(45分鐘) 「狂人偶像」對照第一節課,大家歸納出的偶像特質,我們來看看,其實還有些特別的偶像,就廣義的偶像來看,某些政治人物,受當時人民崇拜,例如:政治偶像「希特勒」。 「認識平民偶像—自我實現者」拿一自我實現者的故事,來和希特勒的事蹟做比較。舉例:學校退休的生物老師張宏之從事保育鳥類的工作。 引導思考:這些自我實現者是不是值得人家效法呢?他們是不是也可以成為我們的偶像呢?比較看看,一個狂人偶像和一個平民偶像—自我實現者,他們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戶外參觀:星期六與宏之老師相約去爬山,讓大家認識社頭生態。 回家作業:蒐集影視偶像的宣傳方法。 | 分享〈power偶像〉學習單 回家作業:蒐集螢幕偶像的各種宣傳資料,觀察促銷偶像的宣傳手法。 | ||||
認識螢幕偶像的產生 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 認識偶像團體的宣傳手法 培養企劃文宣、表演工作的能力。 培養團隊合作,工作協調的能力。 能善用學習過的海報製作技巧製作文宣。 學會使用Ulead Photoimpact製作影像處理。 學會使用Microsoft Word編排圖文。 能善用自己本身的才藝來豐富表演內容。 | 【偶像背後的故事】六節(270分鐘) 老師引導: 焦點鎖定影視偶像,認識大眾所知的螢幕偶像的「製造」過程與背後的故事。 國內團體:5566、Energy、SHE 國外的影響:如臺灣的小虎隊,仿自日本的少年隊,F4則因主演改編日本漫畫《流星花園》(或譯:花一般的少年),一炮而紅。日本的影視圈有流行青少年偶像團體,如早安少女組,臺灣這幾年也出現了Sweety。 【另類偶像製造機】 學生報告:偶像團體宣傳手法 老師統整分析宣傳手法:海報、音樂CD、促銷活動、偶像劇、才藝表演、簽名握手會、廣播節目、MV、緋聞 老師引導: 蒐集分析過這些市面上的偶像資料之後,我們來試試看,如何來「生成」一個偶像或偶像團體:鼓勵同學,自己創辦的偶像團體有自己的特色與特殊的才藝。 〈我也是個經紀人〉學習單: 1. 定出偶像團體人數:同一小組推出一個偶像團體。 2. 定位偶像的特色,以一句話寫出這個偶像團體的特色,決定後也可成為宣傳口號。例如:「專以古典樂融化歌迷的偶像團體」、「像花一般美的的男子」、「最會搞笑,有許多特殊才藝的本土天王local king」、「陽光般開朗的女孩,零缺點」,基本上,愈有特色、創意愈好,有實際的專長演出更好。 3. 為你們製作的偶像命名。 4. 設計宣傳活動:可分為「文宣企劃」、「活動表演」,每組至少選一樣做呈現。 文宣企劃:寫真書、海報、宣傳單、網頁、CD 活動表演:偶像劇、綜藝節目、廣播、演唱會、簽名握手會、才藝表演、MV、拍廣告 5. 引導學生分析文宣產品的結構:例如寫真書…最近的偶像書有「平民化」的趨勢,除了有偶像個人特寫,還會有成團經過,團員小時候的照片,團員互相寫給對方的真心話,如是偶像劇寫真集及明星商品等週邊產品的促銷廣告。或偶像通常拍照時會擺的姿勢有哪些? 6. 明確工作的分配:如文宣、偶像、主持人、編劇等等。 注意事項:每一位同學不論是負責文宣、扮演偶像、資料蒐集,都必須參與企劃活動,當偶像的經紀人。 注意事項:告知學生如必須拍照、攝影,可於近二週與老師預約拍攝時間。老師會將資料剪輯燒製成光碟給同學。 事前的錄影拍攝,也可以幫助學生除去面對觀眾的恐懼,提供學生更多表演的機會。 (第一節完) 第二節 (上課地點:電腦教室) 企劃討論持續進行,並進行偶像劇照的拍攝。介紹影像處理軟體Photoimpact:偶像劇照拍攝後,輸入電腦做影像處理,如文字特效、修剪圖片等功能,再為自己製造的偶像製作一張海報。 第三節 製作寫真書:使用Microsoft Word來簡易的編排偶像寫真書。由於之前已學過POP及海報設計,海報的編排方式,簡單提醒一次。老師必須不時的參與同學的討論,提出問題,引導每組同學發展自己的特色,並提醒遺漏之處。 第四~六節:文宣工作、表演的錄製。老師隨時與學生討論與協助。 | 每組上台報告蒐集的資料,偶像明星如何宣傳、促銷、企劃,分配工作,製作文宣,籌劃表演工作。 與老師約定時間拍攝寫真或MV。 | ||||
能勇於表現自我 能適當整合文宣表演活動達到宣傳效果 能尊重別人的表演 | 【最哈偶像】三節(135分鐘) 將每組的作品以動態、靜態呈現在觀眾面前。靜態的方式,即每組有自己的「攤位」,呈現自己那組的偶像團體文宣資料,動態則每組有十五分鐘推銷自己的偶像團體(以廣播劇、握手會、才藝表演、綜藝節目等等)。 選出「最哈偶像」 每人有兩張票,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偶像隊伍,但是兩張票不能投同一個偶像隊伍。 頒獎:最佳表演、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特殊才藝、最無厘頭獎、最佳服裝、最佳團體獎、老師特別獎、最佳觀眾票選獎 | 最後的呈現,每組15分鐘,促銷自己的偶像團體。 投票選出「最哈團體」。 | ||||
比較兩件人物畫的差異,來體會普普藝術的特色。 認識大眾藝術與精緻藝術的差異 認識普普藝術 認識普普藝術家及其作品 | 【當偶像與藝術相會】一節(45分鐘) 比較安迪‧沃荷的〈瑪麗蓮夢露〉和浪漫主義時代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女神〉,思考這兩件作品中主角的性格、作品的表達方式有何不同,了解現代複製偶像的特色,再以此帶入普普藝術。 介紹普普藝術與著名的藝術家安迪‧沃荷、奧登柏格、李奇登斯坦,認識其作品。並說明大眾藝術與精緻藝術的差別。 課程總結:老師總結偶像相關議題,崇拜偶像應有的態度等。 同學發表參與課程的感想與回饋: 經由這個單元,對於崇拜偶像的觀念是否有所改變?這個單元之後,你是否發現了新的偶像,或對原本的偶像有更深的認識呢? | 發言比較兩幅畫的差異 |
參考資料
凱莉.費德門Kerry Freedman(2003),王士樵譯,〈當代美術教育的發展與變革〉,美育雙月刊132期。台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58-63。
可米製作(民92),薔薇之戀紀實寫真。台北:台視文化出版。
何政廣著(民83),歐美現代美術。台北:藝術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