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課程大綱
李淑珍
一.課程說明
「專題研究」總結同學四年所學,為有興趣深造者打下研究基礎。本課程的目標,不只是學習如何寫作畢業論文,也希望建立同學獨立探索知識的興趣與能力,並培養從事學術研究的相關倫理。
二.進行專題研究的程序
1.了解學門概況:
就自己的興趣,閱讀學門概況介紹,了解該學門既有研究領域及成果。
建議閱讀:
a.高明士主編,《戰後台灣的歷史學研究,1945-2000》。台北:國科會,2004。
b. 楊肅獻,《台灣的西洋史研究,1950-1995》,臺大歷史學報,21期(1998/06/01)。
c.賀聖達,《中國東南亞史研究的成就和展望》。http://www.sinoss.net/qikan/uploadfile/2010/1130/1554.pdf
d. 興大教授顧毓民所開「歷史哲學」書目web.nchu.edu.tw/pweb/users/ymguh1954/lesson/9704.ppt
2.基礎閱讀及評析討論能力培養/三週讀書會進度:
a.第一次讀書會:老師介紹課程大綱,解說〈如何撰寫歷史學報告〉、〈如何寫一篇好報告〉。。
b.第二次讀書會:
同學以學門概況介紹所列書籍及其他相關書籍為基礎,就感興趣的主題列出10-15本書之書單(已經確定題目者,可逕行開出相關著作書單),並在讀書會上向大家介紹,每人15分鐘。
c. 第三次讀書會:
同學選擇內容相關的2-4本書,撰寫綜合書評(3000-4000字)。輪流做第一次書評報告,和老師同學共同討論,每人半小時。
d.第四次讀書會:
同學輪流作第二次綜合書評報告,每人半小時。
e. 第五次讀書會:
第一學期結束前,完成基本書單閱讀,決定撰寫論文之題目,
暑假前提出論文寫作計畫(包括:研究動機、研究目的、文獻探討、論文架構、論文進行時程、參考書目),向大家報告,每人15分鐘。
3.論文撰寫:(15000字)(下學期)
a.暑假開始,根據論文寫作計畫進行論文撰寫。欲申請研究所推甄者,請於十月中之前完成論文、讓老師批改、並做修正,以便將作品列入備審資料中。其他同學則於十月底完成初稿。
b.論文的形成:(請參考史方課〈如何撰寫歷史學論文〉講義)
i.形成問題意識。
(避免過大或過小的問題,要見樹又見林;從切身關懷著手,再連結到大的問題脈絡上)
(論文新意來自:新問題、新觀點、新材料)
ii.蒐集一手史料(重要!!),閱讀二手研究,形成自己的獨立判斷。
iii.閱讀過程中不斷做眉批、札記。
iv.寫作時注意段落佈局、論證方式、引文及附註格式。
v. 有問題時請和老師通訊或見面討論。
c.撰寫專題論文期間,完成二分之一時,須交給老師批改,並與老師個別討論。
d.在口頭發表前一個月(十一月底),完成書面論文,交給老師批閱,並自行修改不足之處。
4.專題論文口頭發表:
a.在論文發表會前2週(十二月初),根據書面論文定稿,完成論文ppt製作。
b.先自行在讀書會上輪流發表(口頭報告時間依系方規定),由同學互相提出評論。根據同學意見,修改ppt內容。
c.正式發表時(十二月底),注意儀容,掌握時間與論述條理,維持落落大方的台風。面對批評時,相信對方的善意,虛心受教,從容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