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與親密關係課程教學大綱

格式
docx
大小
44.51 KB
頁數
6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6-12-14,离现在 8 31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國立政治大學課程教學大綱

Syllabus

課程資訊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r / Semester

105學年度第2學期

Spring Semester, 2017

開課單位

Course Department

傳播學院碩士學位學程/傳播學院博士班

Ph.D Program in Communication, Second Year

課程名稱

Course Name

(Ch.)網路與親密關係

(Eng.)Intimacy and the Internet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康庭瑜

KANG TING-YU

職稱

Title

專任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學分數

No. of Credits

3.0

修別

Type of Credit

選修

Elective

先修科目

Prerequisite(s)

上課時間

媒體與文化認養此課;課程名稱:大眾文化專題-網路與親密關係

上課地點


課程簡介

從社群網站、約會網站、視訊通話、到線上遊戲,網路通訊與當代社會的親密關係密不可分。本課程從友誼關係,戀愛關係,和家庭關係三個親密關係的向度切入,探討網際網路中介的人際互動。本課程將從兩個角度討論網路中介的親密關係。

第一,既存的親密關係在線上社會的新風貌。許多親密關係在網際網路時代之前就已經存在,如:家庭關係,同學朋友關係,戀愛關係等。我們將探討這些關係被網路中介之後,產生的新權力態樣,新的疑慮與風險,和新的社會互動願景。

第二,網路空間之中的相遇產生的新社會關係。網路空間創造了許多以往不存在的社會互動,如線上遊戲的網友,部落客與讀者互動等。我們將探討這些新生的關係和既存的親密關係有何差異,它們又是如何和既存的親密關係混同與互動。



課程目標

熟習當代親密關係的特徵。
指認傳播科技中介的人際互動類型。
發展數位時代中的人際傳播技能。

學習成效

評量工具與指標




學習目標與成效

評量工具

評量指標

期中考試

口頭報告

平時成績

測驗藍圖

評量尺規

具備規劃學習地圖與生涯發展路徑的能力




具備有效運用大學各項學習資源



具備深度閱讀的能力


具備探索、熟悉新型態的數位學習模式



養成自主與終身學習的態度與策略




具備團隊合作與專題製作能力



項目

題目設定與執行方案之規劃 30%

文獻與數據佐證30%

結果討論

20%

簡報呈現

20%

A

109

議題設定能引起迴響

題目與報告內容契合

行動方案具體可行

提出具體數據

提出相關支持論述

佐證文獻引用具體

佐證案例說明得宜

資料蒐集完整.分析精確.討論深入層次分明.

文字圖表顯示精準明確

大小配置佳

呈現效果佳

B

87

議題設定有趣

行動方案規劃得宜

提出具體數據

提出相關支持論述

佐證文獻引用具體

資料蒐集與分析尚可.討論大致都有提到

文字圖表顯示正常.大小配置適中.呈現效果尚可

普通C

65

議題設定引不起興趣

行動方案規劃不夠完整

提出具體數據

提出相關支持論述

佐證文獻引用具體

資料蒐集缺漏.分析稍有錯誤.討論深度不足

文字圖表大小顯示效果差.呈現效果普通

待改進D

43

議題設定無趣行動方案規劃不可行

沒有提出具體數據

相關支持論述

有佐證文獻引用具體

沒有案例說明得宜

資料蒐集缺漏分析錯誤.幾乎沒有延伸討論

文意不明

圖表沒重點大小配置差

造成反效果



學生學習投入時間

每週課堂教學時數:3 小時

每週預習/複習時數:小時

評分標準【明列評量項目與給分標準】

期中考試 50%

分組口頭報告 40%

平時成績 10%

每週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請詳述每週課程內容/授課方式與學生預習內容/學習活動/課後作業】

週次

課程主題

當週閱讀

1

導論

n/a

2

什麼是親密關係: 前現代, 現代, 後現代

  • Jamieson, L. (2002)。《親密關係:現代社會的私人關係》,蔡明璋譯,台北:群學,2002(Chapter 2)

  • Q: 你的愛情、親情、友情的煩惱是什麼? 你的父母和祖父母在你的年紀時,愛情、親情、友情的煩惱又是什麼?

3

網路時代的親密關係: 新風險或新希望

  • 影片播放與討論: 非識不可


4

理論與分析架構


  • Baym, N. K. (2010) Personal connections in the digital age. London: Polity. (Chapter 2)

  • Q: 有哪幾種詮釋網路中介的親密關係的觀點? 哪一種最能真實反應你的經驗?

5

社交網站: 友誼線上化?

  • Baym, N. K. (2010) Personal connections in the digital age. London: Polity.(Chapter 4)

  • Q: 虛擬社群是降低了還是提升了”現實世界”中的社交網絡的頻率和親密度?

6

網路與人脈存摺: 數位時代的社會資本

  • Montgomery, A. (2008) “Virtual enclaves: the influence of alumni email lists on the workspaces of transnational software engineers”, Global Networks 8(1): 71-93.

  • Q: 數位時代人脈積累的方法有哪些? 它們有沒有和如何複製新的社會不平等, 和複製人與人之間溝通權力的落差?

7

愛情的虛擬性

  • Kendall, L. (2002) Hanging out in the virtual pub: masculinities and relationships online.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hapter 6)

  • Q: 網路中介的的愛情終將由”虛擬”走向”真實”嗎? 這個虛擬和真實對立的概念有沒有正確的描述網路戀愛的特性?


8

線上親密關係與自我再現

  • Chambers, D. (2013) Social media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online intimacies and networked friendship. London: Palgrave. (Chapter 4)

  • Q: 親密關係之中的倫理, : 信任與誠實, 在網路中介的過程之中如何被挑戰? 這個挑戰使得親密關係的定義和風格發生怎樣的改變?

9

約會網站羅曼史

  • Chambers, D. (2013) Social media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online intimacies and networked friendship. London: Palgrave. (Chapter 7)

  • Q: 透過網路中介的浪漫愛關係有那幾種類型?青少年和成人的約會網站使用有何差異?

10

線上親密關係與風險: 霸凌,騷擾,色情?

  • 陳婷玉(2008) 。〈解放?壓迫!網路色情聊天室中的兩性互動〉,《資訊社會研究》,14: 223-260

  • 羅文輝、吳筱玫、向倩儀、劉蕙苓(2007) 。〈網路色情對青少年性態度和性行為的影響〉,《中華傳播協會年會》。

  • Q: 該如何理解網路中介的情慾互動? 它們是性別霸權下角色期待的解放,或是身體的新風險和危機?

11

線上社會的性別建構與互動


  • 羅燦煐(2003)。〈線上性別vs. 線下性別:網路互動中的性別形構〉,《新聞學研究》,76: 43-90

  • 林宇玲(2000)。〈網路文化的性別刻板印象〉,《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1: 62-65

  • Q: 在微觀人際互動之中的性別不平等或性歧視,在虛擬空間之中,是減輕了還是增強了?這些改變有沒有什麼條件或限制?

12

網路與家庭


  • Chambers, D. (2013) Social media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online intimacies and networked friendship. London: Palgrave. (Chapter 6)

  • Q: 家庭成員的互動關係和網路科技有哪幾種關連? 網路科技使家庭互動更親密或是更疏離?

13

親密關係全球化: 遠距通訊


  • Wright, K. (2004) “Online relational maintenance strategies and perceptions of partners within exclusively internet-based and primarily internet-based relationships”, Communication Studies 55(2): 239-253.

  • Q: 遠距親密關係有哪幾種通訊模式? 這些通訊模式各反映了遠距親密感的哪些空間面向?

14

期末口頭報告


15

期末口頭報告


16

學術演講


17

期末報告繳交




授課教師Office Hours、地點

週二14:00-15:00

教學助理基本資料

指定/參考書目【為維護智慧財產權,請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如課程進度

課程相關連結

本課程附件

課程進行中,是否禁止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授課方式

講述 Lecture -------------- __ 20____ %

討論 Discussion -------------- ___20____ %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___20____ %

數位學習 E-learning ----------- ___20____ %

其它 others---------------------- __20____ %

上列100%

課程和本系核心能力對應關連性

級分說明:1關聯性最弱,2關聯性稍弱,3關聯性中等,4關聯性稍強,5關聯性最強。(1-5非百分比,而是Rank)

每一筆核心能力皆須選擇對應之級分,無關聯性或關聯性低請選擇 "1"

給予3級分以上(3)之核心能力,於「學生基本能力指標」中至少勾選一項以上。

碩士班課程請填寫本欄位

新聞學系核心能力項目核心能力百分比 課程對應級分(1~5)學生基本能力指標3級分以上請勾選本欄)

01.知識統整能力 20.00 _____4_____ 創造、批判與獨立思考的能力

02. 擅變創新能力 20.00 _____4_____ 清晰思辨與研究能力

03. 資訊處理能力 20.00 _____3_____ 跨領域整合能力
04. 領導統御能力20.00 _____4_____ 整合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的能力

05. 專業倫理能力20.00 _____3_____ 1.培養具有內省的能力2.培養具有人文關懷及公民

參與之能力

博士班課程請填寫本欄位

新聞學系核心能力項目核心能力百分比課程對應級分(1~5)學生基本能力指標3級分以上請勾選)

01. 瞭解傳播學理論、文獻與相關學術發展 25.00 _____3____ 整合趨勢展望未來能力

02. 創新、獨立思辨與探析問題的能力 25.00 _____4_____ 獨立研究分析能力

03. 精研、判讀與充分掌握傳播專業知識 25.00 _____3_____ 參與學術社群與、對話能力

04. 傳播教研與實踐的能力25.00 _____4_____ 教學能力、研究能力、實踐能力



1.大綱明列本系課程目標與系所核心能力指標對應?----------------------------

2.大綱明列每週授課進度、內容、時數及課程要求,提供同學選課參考?----------

3.大綱明列學生學習投入時間(每一學分之課程,含課堂學習時間為2-3 小時)?

4.大綱明列評量項目及評分標準(授課教師訂定各該科目各面向的學習標準及對應

的表現評量,引導學生正確有效的學習)?----------------------------------

5.課程是否符合本系使命/宗旨/目標------------------------------------------

博士班:博士班目標在培養一群以傳播學術工作為終身志業的專家學者,一方面在傳承和

拓展知識文明和價值,另一方面則透過社會實踐,成為社會中的中堅知識份子。

碩士班: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課程規劃以整合全院資源,擴充創新知識版圖,並培養

未來傳播領域專業人才為目的。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